佛弟子文庫

如何才能成佛

2011/08/31  大字體  護眼色

徒兒:我天天打坐、讀經、磕頭,這樣努力能成佛嗎?

師父:成不了。

徒兒:為什麼?

師父:因為佛不是打坐成佛的,佛也不讀經。

徒兒:佛是怎麼成佛的?

師父:佛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成佛。

徒兒:佛都想過什麼?

師父:佛天天在想如何把自己的真心施捨,如何讓別人好,如何讓世界、讓大家都得道。佛天天想著如何方便別人,天天想著舍下自己,天天想著如何為別人服務。天天想著如何去承擔責任,而默默的去付出,不讓任何人發現是他做的。只要大家都能好了,都能認識自己的責任,都能理解和合了,不再有任何的要求和慾望的貪圖了,他就滿足和高興了。而不需要大家知道他!他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什麼,也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什麼、要得到什麼。只是想著怎麼能把自己的真心全部捨出去。

徒兒:所以我天天想著成佛,就成不了佛,是因為我在要求得到。佛是什麼都不要的,什麼都不為自己有一點打算的,完全是捨得自我的真心,行願之道做出來的。

師父:是啊,佛沒有想的事情你都想了。佛想的事情,你卻不想也不做,能成佛嗎?再說,佛也不是成的,而是做人做出來的功德相應。

徒兒:那我也要開始捨自己,這樣做就可以成佛嗎?

師父:不能。如果你是為了成佛而做而捨,那不是捨。而是有求有得失之心、有交換。不能成就。

徒兒:那到底什麼才是真的捨呢?我該如何做啊?

師父:如果感覺到自己在捨,就沒有捨。你知道佛捨的是什麼嗎?

徒兒:是福報和功德吧?

師父:是的。他捨的是無量的德。那你有嗎?

徒兒:不知道,或許沒有吧?

師父:你知道什麼是德嗎?

徒兒:不為自己,好好做人,幫助別人。

師父:這只是形式的表面,是空洞的理論而已。因為你沒有達到無私無我的心,所以根本不可能知道什麼是無私、什麼是無我。你連相都沒有破,哪裡有功有德啊?功和德都是在內心的起心動念之中。是在無相境界。那是內心的意識念頭的戒道啊。因為你在做人之中、在生活裡,有太多的私心雜念,有太多的要求妄想。而你根本就不在乎起心動念,也不去注意起心動念。恰恰所有的修行和因果都在這個起心動念之中!所以你連一個最基本的清淨都沒有,連真正的戒都沒有搞明白。起心動念天天還在犯戒之中!只是在形式外相之中有所求的為了自己得到。走的都是形式戒,是相戒,是外道。而非念積念修,非心戒。不應正道,不在無相。所以沒有正心真意,沒有找到善與德的標準,也沒有去掉自我的惡意貪心。更沒有功德可言。如何有道啊?

徒兒:那我也要開始捨心修行了。

師父:你知道怎麼才叫捨?如何捨?念念都在捨中,都在戒中,你知道捨的是什麼?

徒兒:捨也有這麼多的內容啊?我還真的不知道。

師父:修的內容基礎都在這裡,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只能說你天天在犯戒造業之中。那你今生能成什麼道啊?不用說修行和學佛了,連你最基本的做人之道都成不了,完全在地獄因果道中。在你這個境界中,竟然天天拿著佛的經書,說著佛的話,更是犯下誹謗之罪。

徒兒身上已經出汗,聲音顫微微的說,那就請您指教我吧!

師父慈悲的說:所謂的捨,就是首先要認清自我,從此開始在心中念念都要沒有計較,處處要認可自己的因果而理解他人,承擔磨難的考驗。外在的一切惡意、誹謗、逆境,都是你自身應該承受的因果相應,而非是他人的錯誤。所以不可以用對與錯來看別人、看問題,而只能以正與邪來要求和把握自己的心。在念念中來放下這個自我。所以,你首先要舍下的是自我的一切私心和慾望。才能進入清淨。

出家不是外相,僧也不是衣服和寺院,而是在內心放下自我的清淨中。今世的道場不在寺院,只有歸依正道,按照道意的教化,從這裡開始時刻把握自己的心念動意,才能如戒。時刻在戒心戒念之中來不斷的認識和改變自我。這樣你才能逐漸明白到底應該怎樣做人。做人是有做人之格,是有標準的。做人本來就不應該有這些貪心的慾望,內心之中本來就應該想著別人服務大眾。因為我們本來就有著太多的債務所欠,有太多的肮髒的自我,給這個世界造就了太多的因果和麻煩。這一切都是我們應該用一個懺悔和愧疚的心來償還和悔過的,都是我們做人本身應該做的責任而已。

哪裡有什麼捨啊!你是在懺悔和償還之中來發心發願相應佛的功德的大施捨。世界上的一切福報功德那都是佛的加持,不是你的。做人本來就應該具備的品質你都沒有,哪裡有德啊? 所以你還沒有進入做人之道,連做人的基礎都不具備,如何有成就之道啊?你有德嗎?你如道嗎?如果真的有德,那就不會有煩惱、病痛、苦難災禍了。如果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自己都不能解決,那就沒有德之道。那你能捨什麼?你所捨出來的,是天天在起心動念中給世界帶來的業障,是用我們肮髒的意念來破壞自然的清淨。我們是在造就自然災害。所有的災害裡都有我們的一分共業。這些是修行中應該認識到的最基本最基礎的問題。如果這些自我問題不能認識也不能解決,你站在自我肮髒的境界,卻天天說著佛的話,從書本上拿著聖人的話當作自己的明白和認識,甚至去指點別人,那就是對法界對佛的大誹謗,是大因果!不但不會成就,而且給自己造下了地獄。

所以,要修自我的習性,更要認識自我。認識自我的業障因果,才能真正認識自我的心。你不可能知道佛,因為你連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不要把自己和佛相提並論了,那是謗佛謗法。動不動就說佛啊佛的,那就是一種輕蔑。找找自己,看看能否真的認識明白自己。修自己的做人。有了做人的資格,才能談修行的問題。正道是有標法之相,不是以你個人自己的知見為準的。所以很難有成道者。為什麼呢?因為要成道首先要歸道,道是在得道者的聖人那裡,不是在你自己的思想知見裡。可是你看看都把自己當作了明白,把代表法界的聖者丟在了一邊。你連法界的恩師、傳法的聖人都不要了,你在什麼道?你不歸道、不認道,能成道嗎?不僅要歸道,而且一切都要圍繞法界為中心,一切圍繞法界的責任,不能有自己的一點點。所以,你首先是學會真正的認識自我,一生把人做好,做到無我,肯吃苦了業,念念為他人,念念為眾生,這個標準本身就是一個無量的境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

用覺悟奉獻來提升我們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們相聚洗心禪寺,這是緣...

沾到三寶的邊,為何都能都成佛

【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

未成佛前,要先結人緣

佛能不能度眾生,眾生能不能被度,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看...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模彷彿陀的行為,就可以成佛嗎

有人問我,師父說每天的24小時裡有20個小時是在學習、...

釋迦佛抬頭悟道悟的是什麼

今年正月間,一位老朋友蕭先生來看我,臨走時問了一句...

飭終須知

眾生心性 與佛同儔 由迷背故 輪迴不休 如來慈悲 ...

窗戶與鏡子

一個富有的銀行家脾氣非常暴躁,對周圍的一切都看不慣...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現在很多人認為誠實就是吃虧。其實,一個人如果失去了...

天生暴躁

盤珪禪師說法時不僅淺顯易懂,也常在結束之前,讓信徒...

沙彌的發心

過去,在雀離寺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長老比丘。一日,...

為什麼有些大修行人轉世後不如前生

問: 禪宗有些大德悟處很高,如五祖戒禪師、海印信禪...

佛為父親擔棺

古印度捨夷國(迦毗羅衛國)國王,也就是佛陀的生父淨...

【推薦】彌陀經中「一心不亂」與「繫念不亂」

智者大師這樣的一個天台宗的祖師,號稱後釋迦,臨終的...

經常這樣去想,就不會怨天尤人

有時我們認為是冤枉的業,是法律不公,或者處理你這件...

佛學常見辭彙(十一畫)

【假】 1.借的意思,諸法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

星雲大師:人生如夢幻 夢醒一場空

有人說:人生如夢幻,夢醒一場空;也有人說,人生如浮...

了幻法師:如何當好妻子

如何為妻,佛陀教誡甚多。如佛言:女人當一心向夫,不...

防止著魔

不修行,有著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著魔的時...

貪心致瘋狂

世間的人,有的人貪心大,在寧波有一個人騎摩托車,摩...

誰是禪師

佛光禪師在參禪的生活中,經常忘記自己。一些從各方前...

【佛教詞典】二千普賢行法

略稱二千行法。乃新華嚴經卷五十三離世間品中,普賢菩...

【佛教詞典】寶樹

(雜名)珍寶之樹林也。謂淨土之草木。法華經壽量品曰...

【視頻】昌義法師《2019年鎮江極樂寺佛七開示》

昌義法師《2019年鎮江極樂寺佛七開示》

【視頻】慧律法師-百法明門論表解

慧律法師-百法明門論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