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空和善惡果報是不相障礙的

妙境法師  2025/04/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法空和善惡果報是不相障礙的

「自遠離不與取,亦教人遠離不與取,讚遠離不與取法,亦歡喜讚歎遠離不與取者」,

這是第二項,是「遠離不與取」,這個不與而取,他沒有給你,你就拿過來了,或者偷偷的拿去了,或者當面搶去了,那麼就是偷盜,就是盜。這個盜,多數是盜人的財富,這個財富是第二個生命,人的生命能夠生存下去,就是要依賴財富才能生存,所以你盜取他的財富,使令他生活困難,這也是不應該、不合道理,也是不慈悲。現在學習般若波羅蜜的這個人,他自己遠離這件事,「不與而取」,他不做這件事,「亦教人遠離不與取」,也勸化他人遠離這件事,不與而取的事情不要做,讚遠離不與取的這件事,這件事是非常有慈悲的,人與人之間能和平共處,是安樂的一種方法,亦歡喜讚歎遠離不與取的人,讚歎這個人特別是有道德了。

這個不與取,這個弘一律師他已經不在了,他說這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條戒裡面,這個不與取很難清淨,很難守護清淨的。我們一般人,有一點品德的人,都認為不與取很容易,很容易受持清淨,其實不與取不是太容易,就是通常說不納稅,這個就是不與取,這就是盜戒;或者你和人家共同的做生意,你偏多拿一點,那你就是不與取,這個很多的問題。

我講一個故事,說這個不與取的事情,在這個隋煬帝大業八年的時候,在宜州這個地方,我查那個字典上,宜州是現在廣西,中國的廣西,宜山縣的這個地方,那個地方在鄉村裡面有一個人家姓皇甫,有四兄弟,大哥哥和小弟弟都勤於生業,就可能是種田呢,都是很勤勞的做這件事,對於父母也都很很孝順的。那麼這個二弟,這個老二名字叫做遷,叫皇甫遷,這個人就是他不去種田,一天就什麼事情不做,就是各處跑,和那些品德不好的人在一起,做各式各樣的放逸的事情。

那麼有一天,他的母親拿六十文錢,六十文錢就要去準備買東西,當時就把這個錢放在床上,她自己就到房子後邊,後院裡面做事;這個時候這個老二,這皇甫遷,從裡面進來一看,床上有錢,周圍看看沒有人,就把個錢拿過來了,拿過來以後就走了。那麼這個母親從後院回來一看,看不見錢了,就是問她家裡面的人,我沒有拿!都說沒有拿,這個老太太就火了,拿著杖把全家的人,不管是大的、小的、男、女,通通都是打,所以全家的人都恨這件事。

但是過了多久,這個老二皇甫遷死掉了。死掉了,就投胎他自己家裡面的母豬的肚子裡面去了,投胎做豬了。過了三五個月就出胎了,那麼又過多久,就有人來買豬,那麼正好就把這個豬,皇甫遷變的這個豬就賣掉了,六百文錢,賣了六百文,他偷的是六十文,現在賣了六百。

那麼這天夜間,天黑了,大家休息了,這個皇甫遷有個太太做個夢,夢見一個豬,用嘴在觸動她,就說話了,這個豬會說人話,對她說:我是你的丈夫,我因為偷母親的錢,六十文錢,使令全家都受到母親的責罰,我感覺很對不住,我現在變成豬來還債來了。說今天賣了六百文錢,人家把我拿走了,明天要殺我,他們家裡祭祀祖先,要用我來祭祀;你是我的太太,你能夠忍得住我被人殺啊?你可不可對母親,對家裡的人說一說,來救我呢?

然後夢就醒了,心裡面很驚,那有這樣事情?哎呀!這做夢未必是真的,又睡覺,睡覺還是做這個夢,再做夢,好像是不能不相信了,那麼就穿上了衣服,就起來對這個婆婆,對這個皇甫遷的母親就說這件事,他母親說:我也做這個夢了!於是乎找他的哥哥、弟弟,大家都是做這樣的夢,然後這個心裡都不舒服,想睡覺也睡不著了。

然後,這母親終究是母親,拿一千二百錢給她大兒子,和這皇甫遷還有個兒,派他們兩個人,拿這個錢趕快去,騎著馬到那個買他豬的地方,把它買回來,六百文他不賣,給他加倍,給他一千二百。那麼這是大兒子,和皇甫遷的兒子,一個是伯父,一個是侄子,兩個人去了,到那去的時候,和人家一說,不賣!我們現在就要用它,就要殺它、用它,不賣!怎麼說也不賣,給一千二百也不賣。

哎呀!這怎麼辦呢?但是這老大認識一個人,就是以前做過縣長的,現在退下來了,去托他,托他的時候,就向這個退休的縣長,就是真實地說了這件事;那麼這個退休的縣長受到感動,就來給他說情,勉強地算是把它買下來了。買下來了,就把它趕到曠野裡面,哥哥就對這個豬說:如果你真是我弟弟,我們一同回家去!那個兒子也對他說:如果你真實是我父親,我們一同回家去!說完這個話,這個豬就是順這條路,就一同回家去了。

但是這件事沒有很久,周圍的鄰居都知道,見到他們家裡的人:你是豬的兒子、你是豬的母親、你是豬的哥哥,使令這家裡的人很沒有面子,心裡面也很痛。後來隔多少天的時候,就是沒有別人的時候,就私自和這個豬說話,這兒子和這個父親說:因為父親你在世的時候做這些事情,今天我們的鄰居,周圍的鄰居恥笑我們,使令我們抬不起頭來,那麼你在生存的時候,你和徐賢這個人是好朋友,能不能你到他家去住,我們供給你的生活,給你送飲食去,可不可呢?那麼這個豬就流淚,因為流淚,就是到徐賢家裡面去了。到那去呢,不在這裡住了,其實,我看也沒有用,人家照樣還會譏嫌。

那麼到了大業十一年,這個豬就死掉了,這件事怎麼流傳出來呢?當時長安有個弘法寺,就是寺廟裡面有個靜琳法師,他和這個皇甫遷是鄰居,親自看見過這個豬,看見這個事情。那麼他出了家,在長安弘法寺,在那住,這件事是在《法苑珠林》上記載。《法苑珠林》的作者叫道世,是道世法師,和道宣律師是兄弟,那麼這位靜琳法師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道世法師,他就把這件事記錄在《法苑珠林》裡面。這樣我們現在才知道這件事。

那麼從這件事看出來,人死了以後沒有斷滅,還繼續有生命的存在,這是一;第二、做善有善報、做惡有惡報,你在生存的時候,做了惡事,你要到三惡道去,他這是到畜生道裡面去;第三件事,父母的錢,你也不可以偷的,不與而取還是有罪,還是盜,你一定得到父母的同意,你才可以拿,人與人之間都是要經過同意的,說我們做事要向政府申請,那父母雖然不是政府,你也要取得他同意的,不取同意,就是犯盜,這個盜就是有罪過的。

當然是我們若不學習佛法,也可能是感覺到不是合道理,但是也只此而已,不知道將來還有後患這件事,但是佛法裡面說得明明白白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真實不虛的,所以惡事是不可以做。我剛才說,我們頭幾天講那個殺牛,牛不可以殺、老鼠也不可以殺的,人的生命體是不一樣,但是這個心都是明明白白的,都是明瞭的,都是很明瞭的,你殺它,它是不同意的。

所以,現在經上說這件事,尤其是這個《般若經》是觀一切法空的,在一切法空裡面無有少法可得,容易引起誤會,那麼也沒有善惡果報了,都空了嘛!實在不是這樣說的,善惡果報還是有的,但是也是諸法空,諸法空和善惡果報是不相障礙的、不相妨礙的,所以不應該不與取。

「自遠離不與取,亦教人遠離不與取」,這是慈悲啊!菩薩對我們這樣說,這是菩薩的慈悲,佛對我們這樣說,這是佛的慈悲。「讚歎遠離不與取法,亦歡喜讚歎遠離不與取者」,這個人不與而取,就是不要做這種事。昨天、前天,我曾經說一句話,譬如說是我們受了戒,不說謊話,說你們出家人在廟裡面生活,不說謊話也應該比較容易;但是我們在社會上做事,可是不簡單的事情,我若說一句妄語,我能賺十萬美鈔;你若說真實話,這十萬美鈔賺不到,那麼你是說真實語?你是說謊話?這是你要注意的地方,你可能感覺到困難,不說謊話很難,我說真實語很困難,說謊話很容易,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對於佛法裡面講的善惡果報,有信心的話,我寧可不賺這個十萬美鈔,我要說真實語,我不說謊話,這樣子將來沒有後患,將來沒有後患的。現在我沒有這十萬,我的生活還很正常嘛,不要緊;但是你若貪求這十萬塊錢,你去殺、盜、說謊話,將來受苦的時候,你後悔也來不及了,你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佛菩薩慈悲,告訴我們不要殺生、也不要不與取,這樣子。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現滅諍品講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

我曾經遇到一位太太,她不斷向我抱怨,說她的兒子因為...

善惡果報看似不相應的原因

如何正確認識善惡因果報應?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講...

什麼是領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個人所領受的。有兩種:第一種,領受等流;第...

【推薦】十種惡行會讓你來世變丑

《佛說業報差別經》: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懷嫌恨。三...

沒有一件事是無緣無故出現的

有一個年輕人,他跟一個女眾相戀了三年,馬上就要論及...

曾以為非,今則為是

我們現在常常提到一個詞:三觀。三觀就是一個界定的標...

真如三昧能遣除煩惱障、所知障

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堅固而不可破壞的意思,就是首楞...

楊岐燈盞,寶壽生薑

我常講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首先要有信仰。一個人要有...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世間為何會有種種的不平等

輪跋,是一位年輕的求道者,被人世間存在的歷歷可數但...

我所鳥的故事

這個在佛經裡,有一個叫本生經的故事裡面記載。在無量...

言行舉止就是我們的介紹信

一位知名企業的總經理登了一則廣告,他想要僱一名助理...

警察講述他所經歷的因果靈異案件

我要說的是,我們警察大部分是很信因果報應和科學所不...

在生活中修行,紅塵中歷練

人常問如何修行,要用哪個法門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

唯有慈悲才可以止息怨恨

世間的怨恨無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這是...

阿彌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念佛就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功德,這個念功德包含身、口、...

心律法師:生命中的嫉妒苦

歷史上、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關於嫉妒的故事。 戰國時期...

凡夫菩薩欲於惡世度生,無有是處

《智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欲生惡世救苦眾生,...

供養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時,有一戶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僅和樂融融,...

吃素要從何入手

我知道有不少朋友從心裡面覺得吃素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

我想回家,可哪裡才是我的家

近幾年,常常往返於國內外各個城市之間,不僅身心疲憊...

但除其病,不除其法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無論你學佛不學佛,踏入社會都...

叢林四十八單執事

叢林中除設方丈和尚作為僧團的首領之外,還設有四大班...

如何發大心、立大願、修大功課、回大向

問: 請法師詳細開示:如何發大心、立大願、修大功課、...

將心比心,如果是你會怎樣?

一問: 兵荒馬亂的時候,幸虧老天的保佑,我們僥倖逃過...

【佛教詞典】水陸齋儀

修水陸齋之儀式或儀文。據事物紀原卷八載,梁武帝蕭衍...

【佛教詞典】紝婆

(植物)Ni?ba,又作任婆,賃婆。樹名。玄應音義二曰:...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水牛王》

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水牛王》

【視頻】佛教動畫:大鯨魚

佛教動畫:大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