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信佛的人對佛教的詰問

2011/03/20  大字體  護眼色

有一位聰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彌蘭陀王故意要非難那先比丘,就詰責他說:「你跟佛陀不是同一個時代,也沒有見過釋迦牟尼佛,怎麼知道有沒有佛陀這個人?」

聰明的那先比丘就反問他說:「大王,您的王位是誰傳給您的呢?」

「我父親傳給我的啊!」

「父親的王位是誰傳給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誰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繼續問:「這樣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國家有一個開國君主呢?」

彌蘭陀王正容回答:「我當然相信!」

「您見過他嗎?」

「沒有見過。」

「沒有見過怎能相信呢?」那先比丘又問。

「我們的開國君主製定了典章、制度、律法,這些都是有歷史記載的;所以,我雖然沒有見過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頷首說:「我們相信佛陀確有其人,因為佛教也有佛、法、僧,有經、律、論;有佛陀所製定的戒律和歷史事蹟,決不是虛構不實的人物,這個道理與你們有開國君主是相同的!」

彌蘭陀王無法藉此非難那先比丘,動了腦筋又想到另一個難題,他問:「你們佛教徒常常講:人們第一快樂就是證悟涅槃,達到不生不死不滅的境界。那先比丘啊!你已經證悟涅槃了嗎?」

那先比丘謙恭合十:「慚愧,還沒有!」

彌蘭陀王得意地問:「既然沒有證驗過,那麼,你怎麼知道有涅槃的境界呢?」

要是拿這個問題來問各位,你們怎麼回答呢?

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問彌蘭陀王:「大王,假如現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你痛不痛啊?」

彌蘭陀王變色說:「當然痛!哪有膀子砍斷了不痛的!」

那先比丘追問:「您的膀子又沒有被人砍斷過,您怎麼知道痛呢?」

彌蘭陀王答:「我看過別人被砍斷膀子的痛苦情狀,我當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樣地看過別人證悟涅槃時候的快樂,所以我當然知道涅槃境界的美妙啊!」

彌蘭陀王這個疑難又再次被駁倒,還是不服,便絞盡腦汁,第三次發問:「你們出家人奉信慈悲為懷,你怎麼去原諒你的仇敵呢?」

那先開顏笑了:「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長了一個膿血瘡,您會把腿子砍掉嗎?」

「不會!」

「那麼,大王您怎麼辦呢?」

「細心地清洗它,給它敷藥,時間久了,瘡就好了!」

那先比丘說:「是的!仇敵、壞人就像一個膿瘡,不去照顧、醫療,就會蔓延惡化,所以必須用法水去清洗,使他們棄邪歸正,改過自新,這個跟大王您護持腿上的膿瘡是同樣的道理!」

彌蘭陀王點頭稱善,仍然不能心服口服,想一想又計上心來:「你們常常勸人要修來生福,你們既沒有經歷過死亡,怎麼知道人死之後還有來生呢?」

那先比丘和譪地回答:「這就好比柳柑,果實成熟了以後掉在地上,果肉腐爛了,可是種子卻埋在土壤裡,一等到時機成熟,就會萌芽、成長,茁壯為一棵柳橙樹。人的身體只是四大暫時的假合,等到幻境破滅,軀體也就死亡了,可是業識卻能不斷生死流轉,就像柳橙的種子一樣地在六道輪迴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個來生復甦,而且有無限個來生。」

彌蘭陀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個問題來質疑,一個比一個更難回答,但是那先比丘智識過人,胸有成竹,依舊微笑著一一開示。

彌蘭陀王問:「你們出家人愛不愛自己的身體呢?」

那先比丘:「身體只是四大五蘊和合的色身,我們出家人是不愛的!」

彌蘭陀王一聽,正中下懷,立刻狡黠地反駁:

「哦!你說你們不愛自己的身體,但是,你們出家人一樣穿衣、吃飯、睡覺,還不是在保護這個色身?若說不愛,豈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一笑而罷,另作別解:「大王,如果您身上長了一個膿包,您愛不愛它呢?」

「膿包?那麼髒的壞東西,誰會喜歡它?」

「既然不喜歡它,為什麼要把它洗淨、敷藥,時時守護它不使惡化,每天看看它有沒有好一點?若說不喜歡膿包,這種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嗎?」

彌蘭陀王很不服氣地辯駁:「我是為了身體的健康才要保護它的!」

那先比丘擊掌而笑說:「這就對了!出家人不愛這個身體,但是為了借假修真,也不得不照顧這個空幻的身體啊!」

彌蘭陀王屢仆屢起,緊接著又問:「釋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因果呢?」

「佛陀具有大神通,當然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了!」

「既然如此,為什麼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給你們,讓諸弟子迅即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業障,不就通通開悟了嗎?何必一點一點地讓你們慢慢歷練呢?」

聰明的那先比丘舉重若輕,先問:「大王,如果您是個醫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種治病的百藥呢?」

「當然啦!醫生對於什麼藥能治什麼病,是通通都要知道的啊!」

「既然醫生知道百草藥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藥都開給一個病人吃呢?」

彌蘭陀王大不以為然的回答:「當然不能!治病要對症下藥,慢慢地一味配一味的調理,病人才會好,怎麼能胡來!」

那先比丘順勢就下的說:「同理,佛陀傳授佛法也要因材施教、對症下藥,要依照弟子根器的不同,一點一點逐步傳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則,偃苗助長,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彌蘭陀王面露讚歎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對答如流的智慧,繼續問到底的說:「那麼,請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嗔恨心,會不會發脾氣?」

那先比丘答:「佛陀沒有嗔恨心,當然不會發脾氣。」

「可是,經典上這麼記載: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帶著五百徒眾來聽經,佛陀卻很生氣地斥責他們:‘出去!出去!’這不就是嗔心使然嗎?」

「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闡釋說:「舍利弗與目犍連的確帶了五百徒眾來參加法會,但是這五百個人成群喧鬧,不尊重莊嚴法會,佛陀喝斥他們出去,並不是出於嗔恨心,而是出於慈悲心。這就好比大地覆載我們,一切如如平等,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緣故,你能怪大地對你不好,對你生氣嗎?」

彌蘭陀王頻頻點頭,這才心服口服了。各位聽了這麼多非難的問題,仔細思量,就可以體悟出那先比丘是何等大智慧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問: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一點好啊? 惟賢老和尚答:...

聖嚴法師《無念不是斷念》

所謂「無念」,是沒有妄念,沒有煩惱心,也就是「心無...

佛教對安樂死有何看法

問: 佛教對安樂死有何看法? 大安法師答: 安樂死說...

【推薦】現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嗎

問: 請問法師,現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淨土為最終的歸宿...

阿闍世王為何還受毒瘡之報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阿闍世王因為殺父而身受毒瘡,...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說法從何而來

人們常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說法從何而...

佛教提不提倡吃三淨肉呢

何為三淨肉,三淨肉即三種清淨的肉: 一、不見,我眼...

極樂在現前一念心中全體具足,為何卻感覺不到

問: 西方極樂世界在現前一念心中全體具足,可弟子卻感...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破齋酬業的故事

破齋酬業,這是《現果隨錄》裡面記載的,也是安士居士...

佛說真吉祥

過去,在王舍城耆崛山南麓、恆河岸邊,住著一位名叫尼...

鏡子老師

徒弟擦一面鏡子,邊擦邊說:這鏡子可真是賤貨,幾十元...

給每個人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

朋友去遠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給我留守。朋友是個勤...

《印公畫傳》紀念印光大師往生八十週年

公元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大師生...

與法同住世間

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佛法修習的核心,他們認為行禪、...

善於發現每個人的優點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為住在城市的東區而苦惱。他舉止文雅...

戒殺與吃素

我國大乘佛教的傳統,特別重視不殺生與素食,因此吃素...

【推薦】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

印祖一生非常強調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

老鼠也能往生

清朝的時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門內,有一座庵堂,住持...

佛教的五條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薩戒...

毀擊神像與塑造神像的兩種過失

【原文】 僧有毀擊天神,自謂崇正闢邪,此訛也。如來說...

這個咒能夠拔除一切業障的根本

我們能聽到得生到淨土的咒也是不容易的,這個咒大家都...

心術不正的人,壽命是一定被消減的

俗話說好人不長壽,禍害活千年。真的是這樣嗎?真實的情...

從點狀的佛號提升到片狀的佛號

我們怎麼把一個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的佛號,讓你...

出世法是身後事,何不等晚年再修習

問:淫慾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斷。但出世之法,乃身後...

【佛教詞典】出家外道

指外道之中,外形同於出家人者。經典中常載有此例,如...

【佛教詞典】空有無礙宗

(術語)清涼所立十宗之第九。為五教中終教所詮之旨歸...

【視頻】佛源老和尚與雲門往事

佛源老和尚與雲門往事

【視頻】長壽的原因

長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