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貧人菩薩因精進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2019/05/09  大字體  護眼色

貧人菩薩因精進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看到有些僧眾身心懈怠,不精勤於道業,因此告訴阿難:「‘懈怠’是一切行為中最令人受累的惡習,會造成種種弊端。在家之人懈怠,就會衣食缺乏、家業衰敗;出家人懈怠,則無法出離生死苦海。無論是世間、出世間一切眾事,都必須精進、努力不懈,才能成就。

在家之人勤奮、精進,就能衣食豐饒,所經營的事業日益興隆,為大眾所稱揚、讚歎;出家人精進無有懈倦,所行道業皆能成就。

修行之人想要具足三十七助道品、種種禪定三昧、佛法法藏,乃至截斷生死之流,抵達無為安樂的涅槃彼岸,當勤精進,以勤修為本。如果想圓滿六波羅蜜、四無量心,上報四恩,具足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殊勝功德,及六通、三達,成就一切智,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清淨國土,乃至教化一切眾生,都必須藉由精進不懈地努力,方得成辦。」

佛陀又告訴阿難:「在無量劫以前,有五百位長者子設立佈施大會,並且豎立高大幢幡,擊鼓宣告:‘無論是沙門、婆羅門、貧窮困苦之人,乃至於乞丐,我們都將平等惠施,給與大眾所需之物。’五百位長者子各各佈施珍寶、象、馬、車乘、衣被、飲食,依據每個人所欠乏的物品全數供給。

這時,有一位行遍許多國家的窮人,適巧來到此國,看見五百位長者子設立佈施大會,賑窮濟乏,毫不吝惜地救濟大眾,於是問他們:‘你們毫無吝惜地佈施,是想祈求什麼呢?’長者子回答:‘我們以此佈施功德,上求佛道。’

貧人再問:‘什麼是佛道?佛道的內容又是如何?’眾長者子回答:‘佛道遠遠超越羅漢、辟支佛,於三界中最尊最貴。佛是人天的導師,有無量大慈、無盡大悲,悲愍五道眾生猶如對待初生的孩兒一般;佛陀教化一切眾生,悉令為善、斷除墮入三塗惡道的苦報,度化有情出離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安樂之處。

佛是諸惡永盡,眾善具足,永無一切垢染,各種貪慾都已滅盡,六波羅蜜皆悉圓滿成就,能以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權宜之法,依眾生根性、隨時節因緣教化。

佛有十神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奇特之法、三十七助道品等功德法藏無有窮盡;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身紫金色,具足六種神通,圓滿無礙;能預知無窮的未來,了知無盡的過去,現在之事無所不知;佛具天眼、宿命、漏盡三達,可以明鑒久遠,窮盡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一切生死因果,漏盡煩惱。

因此佛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等十種尊稱。因為德行圓滿,具足這十種尊勝之德,所以稱為佛。’五百位長者子各各如是讚歎佛的無量德行。

貧人聽了長者子讚揚佛的功德,心想:‘從現在開始,我也要學習他們的願行,廣度一切眾生。但是,我這麼貧窮、一無所有,應當用什麼來普行佈施呢?’隨即想到:‘我應當以我的身體來惠施大眾。’於是他便向人求取蜂蜜,將蜂蜜塗滿全身,躺臥於墳塚間,發大誓願:‘我現在用我的身體佈施給所有眾生,若有眾生需要身肉、頭、目、腦髓,我都將全數供養。以此佈施供養功德,上求佛道,廣度一切有情。’

貧人發願後,三千大千世界立刻大為震動,諸天宮殿都起伏搖晃,諸天天人皆恐懼不安、慌張地奔走。釋提桓因以天眼觀察,看見菩薩躺臥在墳塚間,以自己的身體廣行佈施;他想考驗菩薩的願心,便來到閻浮提,化身成群狗、飛鳥、走獸來啖食菩薩的身體。

菩薩看到這些飛鳥、走獸等動物,上前啖食自己的身體,內心十分歡喜,沒有絲毫恐懼、退轉之意。此時,釋提桓因回復原來的身相,讚歎菩薩:‘善哉!善哉!你的願行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今日所作的佈施功德是要祈求何願?你企求作天帝、梵王,還是轉輪聖王嗎?’

菩薩起身回答:‘我不祈求作天帝、轉輪聖王、魔王、梵王,也不企求三界中的種種享樂,我以至誠之心,發願上求佛道。但是因為貧窮,沒有錢財、寶物可以佈施供養,所以便用自己的身體來佈施,祈願上求佛道,廣度一切眾生。’

釋提桓因與無數天人異口同聲讚歎:‘善哉!善哉!願心殊勝高遠,令人望塵莫及!’這時,釋提桓因便以偈讚嘆:

‘欲求最勝道,不惜其軀命,棄身如糞土,解了無吾我。雖用財寶施,此事不為難,勇猛如是者,精進得佛疾。’

釋提桓因告訴菩薩:‘你發願成就佛道的願心,無比精進勇猛,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得到的。你不惜生命,舍身佈施給眾生的殊勝功德,超過這五百位菩薩佈施功德的百千億倍,乃至不可計量的倍數,你將在五百位菩薩之前,先成就佛道。’釋提桓因與諸天天人,以香花散佈於菩薩上方,歡喜離去。」

佛告訴阿難:「當時的貧人,就是如來的過去身。五百位長者子,則是今日彌勒等五百位菩薩。如來因為精進、勇猛的緣故,超過這些菩薩所作的功德,先成就佛果。所以,必須精進勤修,不能懈怠。菩薩應如是佈施!」

阿難及在座的比丘們,聞佛所說,無不歡喜,向佛頂禮,各各精進,勤修道行。

典故摘自《菩薩本行經·卷一》

省思:

《釋論》云︰「在家懈怠,失於俗利;出家懶惰,喪於法寶。」無論世間、出世間,懈怠都是墮落、失敗的根源。所有一切善法、功德,都因精進努力而得成就。

故事中,如來以「精進勤修,不能懈怠,菩薩應如是佈施」勉勵弟子精進,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智慧,力行佈施,廣度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不僅代眾生受無量苦,也在利他當中成就了自己的道業。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眾生的內心是昏昧闇鈍,他也不知道有什麼變化...

斌宗法師《色身生活與法身生活》

前言 所謂色身:乃是佛教一種述語,在一般人叫做身體...

慧律法師:什麼事都加上一個【無】字

教你一個大智慧,一個無上的法門,一個字,你什麼事都...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門,要懂得什麼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淨收...

修行中我們常犯的四個錯誤

像學習無常、苦空等這類的教法時,我們常常容易有幾個...

不想念佛,煩躁不安該怎麼辦

問: 不想念佛,煩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

《十種逆境為道場》譯文

【原文】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誦哪些經

問: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早晚課該誦哪些經?時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貧女人以隨喜心,助行施者,得報如此

【原文】 目連復見一神,身體極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

佛馱跋陀羅尊者畫傳

一、初露神異 覺賢,梵語佛馱跋陀羅,古印度迦維羅衛國...

豐子愷放生趣聞

豐子愷先生是我國有名的漫畫家,他去世已多年,遺留給...

懂得尊重身邊每一個人

一隻螞蟻被風刮落到池塘裡,命在旦夕,樹上的鴿子看到...

【推薦】蓮池大師:竹窗二筆

般若咒 般若心經曰。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大安法師:如何降伏淫慾心

問: 現在的人淫慾心都比較重,應該如何降伏這顆淫慾...

瑜珈習者的飲食長壽觀

民以食為天,惟病從口入,吃本來是求得健康益壽的樂事...

應怎樣對治瘟疫和流行病

1、瘟疫和流行病乃共惡業感召 瘟疫和流行病,乃是眾生...

息心貞信之士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間五欲六塵的那個心止息了,隔斷塵...

歡喜心聽佛法和賺大錢,哪一樣比較殊勝

佛陀的姨媽為佛陀做了一件金縷衣,佛陀卻要姨媽拿這件...

我們執著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陰的相貌講出來,讓我們提高警覺。五陰的真實...

虛雲老和尚法語

○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睛才算修行...

不觀他人過,但觀自身行

佛在《法句經》裡說:不觀他人過,不觀作不作,但觀自...

割耳救雉

智舜禪師,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腳參禪。有一天,在山上...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薩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礎,家庭成員關係的...

十件事會嚇跑快樂之神

快樂之神為什麼總是擦身而過?因為有十件事會嚇跑它。...

【佛教詞典】入無分別法門經

(經名)一卷,宋施護譯。說大乘無分別之法。...

【佛教詞典】毗尼藏昔傳分判明今取舍

子題:半滿兩字、四藏、兩藏、三種教、唯制道教、唯制...

【視頻】禁煙名臣林則徐 誦經念佛求淨土

禁煙名臣林則徐 誦經念佛求淨土

【視頻】三皈五戒

三皈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