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信因果的可怕

2011/08/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現在有許多知識份子激烈地反對‘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他們從沒有仔細地想一想這種見解給社會留下了多大的禍害。

我們打開報紙瞧瞧,幾乎每天都有殺人、搶劫、邪淫或欺騙的事情發生,幹這種事的人都是不相信‘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所以他們才敢鋌而走險,以身試法。

一個深信因果的人,絕對不會做出這種兇惡的事情。因為他恐怕別人的指責和評論,也畏懼將來的報應和自食惡果。可是不信因果的人就沒有這份敬畏和慚愧心,他既然不相信後世和因果,所以做起壞事必然肆無忌憚。他只顧目前的利益,而不考慮將來。甚至為了獲取現在的利益,不擇手段,再凶狠的方法他都敢冒險嘗試。假如社會上人人這麼做,天下豈不是要大亂嗎?所以這種心狠手辣的厚黑思想實在不能提倡。

只要不信因果的人越多,這社會上的問題就越複雜。不信因果的程度越強烈,社會上的問題也就越嚴重。看某一個地方的民俗好壞,只要看該區域的民眾是否深信因果就差不多了。

舉個例子來說,我曾去過一間非常令我懷念的寺廟,寺裡的人相處得極為融洽,而且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遺’的地步,在那種地方,洗澡時忘了帶手錶回寢室,隔了一兩天想到再回頭去浴室找,包準你能找到遺失的手錶。可是在一般大學堂的宿舍可就不同了。記得我讀大學二年級時,有位學弟帶勞力士的手錶,去洗澡忘了拿回來,嚇得臉發青。這兩個地方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差別?理由很簡單,在那寺廟裡大家都相信因果,可是大學堂裡相信三世因果卻少得可憐。

深信因果的人不會貪圖佔別人的便宜,因為他知道將來會因為眼前所佔的便宜,重重地付出更可怕的代價。所以從長期的觀點來看,佔別人的便宜其實就是自己吃大虧。假如這個社會大家都不佔別人的便宜,那麼天下豈不是就太平了。

再者,深信因果的人通常願意自己吃眼前虧,而把好處讓給別人。因為他知道學習吃虧對自己的將來大有益處,學吃虧不但可以使別人歡喜,更可以藉此機會砥礪自己的堅忍和仁慈的品德。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吃虧就是佔便宜。眼前所吃的虧將來必定能得到更大的報償。這思想對於促進社會的安和樂利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涅槃經上說:‘真正明白善因產生善果,惡因產生惡果的人,就不會再做壞事情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欺負弱小猶如為自己挖坑

佛經裡經常用一句話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調象,亦如沉淵...

賄賂閻王

從前有個國王,每天從早到晚,滿腦子盤算的都是錢財女...

一缽水使其福運增長

佛陀和弟子們們每日託缽乞食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嗎?...

今生的際遇,是前世修來的

布施的道理,古往今來很多賢人哲士,都會用種種不同的...

果報還自受

一日,佛陀問目連尊者說:如果你的敵人怒目衝冠,來勢...

不正當的錢財是守不住的

我們講一個小故事,跟偷盜有關係的,大家體會一下。古...

貪淫之人有十種過患

淫有十過患。何等為十?一者貪淫之人,雖生天上為天帝...

「善惡報應」對身體的影響

說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候一...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高聲念佛誦經的十種功德

《業報差別經》: 高聲念佛誦經,有十種功德。一 能排...

能為一切眾生迴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

汝母去得甚好,就是你母親走的很好啊,此殆汝母往昔善...

掃除臨終的一切障礙

我們佛教的修學,相對於其他的宗教來說,算是比較多元...

佛法不怕你煩惱重,怕的是你沒有善根

如果我們看過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時候比丘尼僧團有一...

《挽回劫運護國救民正本清源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道德仁義,本來是我們自...

印光大師:親屬不信佛、不如法怎麼辦

彼等不能如法,一須以言勸諭,二須於佛前代為懺悔,祈...

當知殺生須還命債

平時人死了埋在墳墓裡,吃葷的人把大魚大肉吃到肚子裡...

佛教反對的五種邪命

大家要明白,佛教反對五種邪命,哪五種? 第一種乍現奇...

老實厚道的人比較能夠得到師長的加持

第二是「疑師」:對於師長的功德產生懷疑。懷疑這個師...

佛教中的財神是誰

在佛教中,雖然沒有專門稱呼財神的說法的。但是佛和大...

聖嚴法師《心無罣礙》

菩薩因為已到無所求無所得的程度,那是依靠般若波羅蜜...

汪汪叫的禪悅日子

有一個青年剛剛結婚,小夫妻新婚燕爾,濃情蜜意,日子...

印光大師對恐懼症患者的開示

原文: 九月接汝兄書,言汝有病,心志不定。或急於求醫...

峨眉山萬年寺北宋普賢銅像

峨眉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為普賢菩薩應化的...

知錯能改的村長

有句話說「心淨則土淨」。一念心平靜,就是心靈的清淨...

初心菩薩亟須親炙阿彌陀如來

疏文:正定聚者,揀異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

【佛教詞典】名色六處觸受同時引發而說有先後

【名色六處觸受同時引發而說有先後】 p0590   分別緣...

【佛教詞典】阿字七義

菩提心、法門、無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視頻】佛教動畫:六字大明咒的故事

佛教動畫:六字大明咒的故事

【視頻】大安法師《2019年冬季佛七開示》音頻

大安法師《2019年冬季佛七開示》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