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貧人變富豪

2010/12/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過去在羅閱只國,有一位婆羅門非常貧窮,即使努力工作,還是禍事不斷,常常缺乏飲食、衣物。於是,失望的他走到街上去詢問路人:‘在這個世界上,要如何做才能使此生有福可享,無所睏頓呢?’對方告訴他:‘你不知道嗎?當今釋迦牟尼佛住世,以圓滿無礙的福德護佑一切眾生。佛陀的諸大弟子中:摩訶迦葉、大目犍連、舍利弗及阿那律四位尊者都非常優秀賢能,他們常常憐愍貧苦眾生,教導大眾修善積福,遠離困厄。如果你能以敬信之心,設齋供養尊者,就能獲得大福報!’

婆羅門聽了滿懷歡喜,立即前往都城,乞得一些財物後,發心供養諸位尊者一日的飲食。供養完畢後,尊者們勸說婆羅門的妻子差摩,發心受持八關齋戒,差摩即於一日一夜中持守淨戒,無所毀犯。

正好這個時候,瓶沙王出外遊玩,在回程的路上遇見一個罪人被綁在路旁,又饑又渴,一見到國王就向其乞食。國王憐愍此人,答應派人送食。不料後來忘了此事,直到半夜才又想起。於是瓶沙王趕緊派人送去,卻無人敢去,因為夜晚路上多有羅剎餓鬼,出門等於送死,所以大家寧願死在宮裡也不願去。慈悲的國王一想到那位罪人不得溫飽非常煩惱,於是下詔表示:若有人願意為此人送食,賞以千兩黃金。但最後還是沒人願意去。

當時,差摩也聽到這個消息,心想:‘聽說受持八關齋戒的人,邪魔、惡鬼、猛獸都不能傷害,所有大小災害皆能遠離。現在家裡這般窮困,如果能夠得到這筆賞金,就能解決家裡的問題了。’於是差摩下定決心,前往皇宮晉見國王,表達願意送食的意願。國王告訴差摩:‘只要你能夠完成任務,回來我一定賞你千兩金。’於是差摩擔著食物出發了!

出城後不久,差摩就遇到了一位羅剎女。羅剎女剛生完五百個孩子,飢渴不已,一看見差摩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她吃掉;但差摩因持守八關齋戒的功德,使得羅剎女無法靠近,而且心生畏懼,只好向差摩乞討食物,差摩二話不說,馬上拿了一些食物給她。羅剎女飽足後身心舒泰,十分歡喜,於是詢問差摩的名字。差摩回答後,羅剎女高興地跟差摩說:‘差摩亦即安穩之意,承蒙你的布施,又聽到你的好名字,讓我得以溫飽活命。為此,我家有一甕金子,想送給你作為報答,不知道你現在要前往何處?’

於是,差摩將送食的事告訴羅剎女,羅剎女說:‘我妹妹就住在你前往路上的附近,如果你看見她,請代我問候,並且告訴她我生了五百個孩子,一切安好。’差摩遇到羅剎女的妹妹後,傳達其所交代的訊息,妹妹高興之餘,也贈予差摩一甕金子,同時又請差摩在前行的路上問候她的弟弟。後來,差摩也完成了妹妹所交代的事,她的弟弟不但給差摩一甕黃金,還為差摩引路,完成了送食的任務。

差摩帶著三甕黃金回家後,前往皇宮向國王領取千兩賞金,家裡從此富裕起來;眾人見到婆羅門家如此幸福,都非常欣羨。後來,國王也聽說這一家人福德深厚,便召婆羅門進宮,拜為大臣。因為這樣的轉變,婆羅門一家從此對佛法生大信心,設大齋會,供佛及僧;供養畢,佛陀為他們開示法要,因而心開意解,證得須陀洹果。諸比丘聞佛所說,皆信守教誨,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賢愚經·卷五》

省思

佛法有因有緣,成就任何一件事情,絕非偶然,更非幸運,重要的是要在因上努力,不斷地修福修慧,如此,每一個當下,都是轉變命運的好機會。如故事中的婆羅門夫婦,以一念善心,發心布施供養,並清淨持守八關齋戒,不斷地提升慈悲智慧,因此能夠改變貧窮的命運,福祿雙得;更可貴的是,因此對佛法生大信心,繼續修善供養,獲得源源不絕的功德福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命運多舛、諸多不順的原因是什麼

導語:今生,為何有人善良厚道卻諸事不順,正直謙虛卻...

一念懺悔能滅無量罪,則因果作何解釋

問: 曾經有位法師講座時雲,一念懺悔能滅無量劫來恆河...

構陷他人 身得惡瘡

舍衛國裡有一大富長者,為了祈求後嗣有人,費盡苦心,...

殃福追人猶影隨形

有一段時間,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遊行弘化。當時...

菩薩行布施的時候,以法施為重

菩薩行布施度的時候,是以法施為重,以法布施為最上等...

有十種方法能快速得福

每人個都想得到幸福,幸福有它的因,才能得到幸福的果...

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這...

發願要發實事求是的願

問: 請問我發願,工資除了家人簡單的生活之外,全部拿...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普佛儀規

往生普佛儀規...

國師與皇帝

清朝順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國師入宮,請示佛法,順...

做事先做人,擁有好人品

做事先做人,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如何做人,不僅體現...

棄兒的故事

從前有戶人家,十分貧窮,生了個小男孩,實在養不起,...

三個小孩供養白珠

無量劫以前,一切度佛於世間弘揚佛法。一日,佛陀和弟...

讓愛生愛--婆媳關係

在一個村莊裡,一位年輕的村婦和她的婆婆關係非常不好...

如何修持藥師法門

修持藥師法門,與修持極樂淨土法門一樣,需要信、願、...

了解真心就不會認賊為子,以妄為真

世界佛教論壇有個主題叫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如何認識這...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作一個比較

這一段是說明以願導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當中...

情重是墮三惡道之因

佛在楞嚴經中指出六道輪迴中的眾生:純想即飛(生天)...

末法時世,邪魔外道不勝其多

末法時世,邪魔外道不勝其多。此韓魔子,不問彼之如何...

享福是沒有福的人

有福不享不是傻瓜嗎?很多人希望享福,實際上享福的人...

聖嚴法師《活出老年新生命》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突顯了老年人的社會問題。不論...

今生的生命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來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麼形成的,它有一定的過程。...

立秋後應常吃的食物

經過一整個夏日高溫煎熬,終於迎來了秋高氣爽的季節。...

小孩患有自閉症,該怎麼辦

問: 我的小孩五歲,患有自閉症,智力低下,不與人溝...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人生彷彿兩條船,一為名來,一為利往。然而,計利當計...

【佛教詞典】自恣

(儀式)梵雲pravāra?a缽刺婆刺拏。舊翻自恣,新譯隨...

【佛教詞典】借別名通

(術語)依台家四教之判,有以別教之名顯通教之義者。...

【視頻】慧律法師《第一義諦》(四)

慧律法師《第一義諦》(四)

【視頻】《真諦大師》有聲書

《真諦大師》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