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佛貴在專

2010/12/26  大字體  護眼色

清代有一位圓融大師,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年至二十,發心出家,薙染於杭州石屋巔煙霞寺,旋於昭慶律寺受具足戒,止持作犯,嚴守無缺。而篤好禮念,以往生淨土,為其一生決定志願。從不住持寺院,一則恆依人修,如是則讓位與賢,二則可免雜心用功。同時,亦不定居一處,合意則留,不合則去,舉止灑落,不為膠執。其所住處,不樂隨眾作務,常靜掩一室,禮念並行,從朝至暮,無時間斷。亦不羼雜其他行持課目,僅以此二事終其身。

嘗於一日午間,念阿彌陀佛聖號,魚罄聲朗朗相應,頓忘身心,直至次日中午。人見其一日一夜未曾休歇,甚以為怪,遂近其耳,大聲喚之,始行停止。人告之念時已久,休歇進膳。自謂方如半日,毫無疲憊。問其饑否?答曰:「我口中甜水如蜜,常盈常咽,受用不盡,更無思食。」脅不貼席者數十年,夜少有夢,如偶有夢,亦不離禮念,更無異緣,臨終預知時至。

數日前,略示微疾,囑院主後事,即默自持念,安詳而逝。寂後,示頂暖相,香柴無多,頃刻化盡。時維道光十年,三月十九日,寂於杭城束園天華庵。世壽六十有四。

按:禮念淨土法門,誠然唯一了生脫死解黏去縛之徑路,但亦有專雜修行之別。專者,心念相續,臨終決定往生無疑。雜者,悠悠泛泛,只作往生之遠因而已。善導大師說:「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若捨專念,修雜念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何以故?雜緣亂動,失正念故。」

時下修淨業者,多以雜念為是,一面念佛,一面作務,猶自詡工夫成熟,動靜一如,真是自欺欺人,莫此為甚。古德詩云:「念佛切勿貪多念,且念一百心不亂,九十九聲一念差,倒轉數珠皆不算。」又云:「心念紛飛起,無一而可成,他端得力處,彌陀便不真。」智人念佛,一句彌陀,首自心底流露,次自口中念出,再次耳根聽入。經此三要,工夫日久,方許打成一片。

印光大師說:「念佛要念得口中清清楚楚,耳裡要聽得明明白白,心內念得切切實實,如此方不空過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念佛時有兩點要注意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有二點要注意:一個是你能念的心,...

修淨業者應當具有這十種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為了臨終的正念,你必須做這兩件事

帶業往生它是有條件的:這個業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續,它...

西方路遙如何能至

問: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答:為...

為什麼要求生淨土

為什麼要求生淨土?第一,人身難得,要求究竟的解脫。...

專修淨業,自得心開

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導師也。梵語阿彌陀...

北宋高僧宗賾法師

宗賾法師是宋朝人,宗賾法師的法脈是從禪宗一脈下來,...

人生可以隨時開始

一個部落首領的兒子在父親去世後承擔起了領導部落的任...

施污垢布 得最勝福

當時舍衛國有一個長者,妻子生一女兒,美秀無雙。她剛...

給自己的心蒙上了一層陰影

有一個小夥子,初次到工廠做車工,師傅要求他每天車完...

婆羅門尋子記

佛陀時代,有位婆羅門,年邁得子。對於這位獨生子,婆...

淨界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起跟大...

福為善眷屬

過去,有一位國王以正法治化國家,深得人民敬仰,卻因...

如何化解當下的情緒

所謂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會有情緒,但是在平常生活...

地獄有八,名地獄異

地獄有八,名地獄異。 一、等活地獄,謂彼有情,雖遭種...

成剛法師臨終開示:念佛沒有巧路,靠我們老實

我們皈依三寶了以後,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居士,...

弘一大師《授三皈依大意》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義 三皈者,皈依於佛法...

肉雞蛋和菜炒到一塊,光吃菜不吃肉行嗎

問: 學佛兩個多月,肉不吃,雞蛋不吃。請教師父,肉、...

白晝舉燭

古時候有一位梵志,通達多種經典,很有學識,是位頗具...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個叫李源的,他的父親是東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

居士的正淫範圍及其意義

男者俱通自他。非支分者,謂除產門所有餘分,馬鳴阿闍...

【佛教詞典】多羅掌

(物名)切葉末以其本為扇者。瑜伽倫記七上曰:多羅掌...

【佛教詞典】臂索

(物名)真言修法者手臂所懸之珠索也。謂之真言索。蘇...

【視頻】宏明法師《佛教的懺悔法門》

宏明法師《佛教的懺悔法門》

【視頻】普壽寺動漫:貧女乞齋

普壽寺動漫:貧女乞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