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菩薩】 p1126

無性釋一卷二頁云:言菩薩者:菩提薩埵、為所緣境,故名菩薩。依弘誓語,立菩薩聲。亦見餘處用所緣境而說其名。如不淨等為所緣境,二三摩地、說名不淨,說名為空。或即彼心、為求菩提,有志有能;故名菩薩。

二解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六卷十三頁云:齊何名菩薩?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言:有一有情、是不愚類,是聰慧類。謂菩提薩埵。雖作是說:而不分別,齊何名菩薩?得何名菩薩?彼契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所不說者:今應說之。故作斯論。復次為斷實非菩薩、起菩薩增上慢故;而作斯論。所以者何?有諸有情、以一食施、或以一衣、或一住處、乃至或以一楊枝施、或受持一戒、或誦一伽他、或一攝心觀不淨等,便師子吼,作如是言:我因此故;定當作佛。為斷如是增上慢故;顯雖經於三無數劫,具修種種難行苦行;若未修習妙相業者;猶未應言我是菩薩。況彼極劣增上慢者。是故菩薩、乃至初無數劫滿時,雖具修種種難行苦行;而未能決定自知作佛。第二無數劫滿時,雖能決定自知作佛;而猶未敢發無畏言:我當作佛。第三無數劫滿已;修妙相業時,亦決定知我當作佛;亦發無畏師子吼言:我當作佛。齊何名菩薩?答:齊能造作增長相異熟業。問:若諸有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不退轉;從此便應說為菩薩。何故乃至造作增長相異熟業,方名菩薩耶?答:若於菩提決定,及趣決定;乃名真實菩薩。從初發心乃至未修妙相業來,雖於菩提決定;而趣未決定。未得名為真實菩薩。要至修習妙相業時,乃於菩提決定,趣亦決定。是故齊此、方名菩薩。復次修妙相業時,若人若天、共識知彼是菩薩故;名真菩薩。未修妙相業時,唯天所知。是故未得名真菩薩。復次修妙相業時,舍五劣事,得五勝事。一、舍諸惡趣、恆生善趣。二、舍下劣家,恆生貴家。三、舍非男身,恆得男身。四、舍不具根,恆具諸根。五、舍有忘失念,恆得自性生念。由此得名真實菩薩。未修妙相業時,與此相違。是故不名真實菩薩。問:菩薩得此自性生念,有何利益耶?答:菩薩得此自性生念,離有情過,積集多聞;深信因果,善攝徒眾;所說教誡、終不唐捐。菩提資糧,轉復圓滿。是為利益。得何名菩薩?答:得相異熟業。問:何故復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謂先作是說:齊能造作增長相異熟業,名為菩薩。勿有生疑;雖齊此位、名為菩薩;而菩薩名、或由證得其餘勝法。欲顯即由相異熟業得菩薩名。不由餘法。故作斯論。

三解發智論十八卷十六頁云:齊何名菩薩?答:應能造作增長相異熟業。得何名菩薩?答:得相異熟業。如說慈氏!汝於來世,當得作佛;名慈氏如來,應正等覺。此何智?答:因智道智。此於何轉?答:有於相異熟業轉。由此名因智。有於無漏根力覺支道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由此名道智。如說此苾芻、即於現法,當辨聖旨;此何智?答:道智。此於何轉?答:此於無漏根力覺支道支得諸漏永盡轉。由此名道智。

上篇:遍計所執自性 下篇:菩提分修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清規

指禪宗寺院(叢林)組織規程及寺眾(清眾)日常生活之...

擁護

(術語)扶持守護也。金光明經一曰:常觀擁護此閻浮提...

單三復三具足一

即將經典所立之經題概分為三種單項、三種復項、一種三...

末利

(植物)Māllikā,花名。末利又名摩利,末羅。譯言鬘...

展轉相諫

戒本疏·十三僧殘法:「彼見我過,諫令不起;我見彼過...

陳洪綬

(1598~1652)明代佛畫家。諸暨(浙江)人,字章侯。...

五家正宗讚

凡四卷。又作正宗讚。宋代希叟紹曇撰,理宗寶祐二年(...

一浮漚

(譬喻)浮漚,水泡也。以大海中之浮漚喻人身。楞嚴經...

智者愚者前中後際差別

【智者愚者前中後際差別】 p1154 瑜伽九十三卷十八頁雲...

天竺九儀

印度古代九種致敬之禮法。即:(一)發言慰問,(二)俯首...

皆空無漏

(術語)謂諸惡皆空寂而清淨也。無漏者,離煩惱之垢染...

隨順唯法想

【隨順唯法想】 p1369 瑜伽四十二卷七頁云:云何菩薩於...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推薦】觀音菩薩在哪裡呢

在各大寺禮拜佛菩薩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普陀山的...

用一顆歡喜的心來對待生活

在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競爭也日趨激...

善巧方便化婆媳間的矛盾

話說興化縣商人馬文安,品學兼優,且喜研究佛理,他娶...

念佛放光祛鬼

念佛是能放光的。可能我們天天念佛,我們的肉眼看不到...

在家人從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貴恆常 很多初發心的人來問:老和尚!弟...

淨土行人不可忽視的熏習力量

《大智度論》裡談到這麼一位國王,是虔誠的優婆塞,也...

找到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

我們在修學大乘佛法的過程當中要掌握一個原則,站在佛...

把吵嘴的勁頭拿來學佛

修行最重要是四個字:信、解、行、證。為什麼會信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