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斷道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語 prahāna-mārga。指能伏斷、離滅惑障之道力。又稱滅道、對治道。此「斷」非唯斷滅惑障,乃含有伏、證之義。加行、無間、解脫、勝進等四道中之無間道,即稱為斷道。

依小乘俱舍論之說,斷道係指有漏及無漏之無間道,其中,見道唯是無漏,修道則通有漏、無漏二種。俱舍論卷十七(大二九·九一上):「道能證斷,及能斷惑,得斷道名,即無間道。」蓋證斷,即證得擇滅,斷盡煩惱而顯理;斷惑,即斷除煩惱。以無間道既可斷除能縛之煩惱,復於所縛之法上證得擇滅,故稱為斷道。若於解脫道,則僅須「證」而無須「斷」。有漏道之斷,具有異熟果、等流果、離系果、士用果、增上果等五果;無漏道之斷不招異熟果,故僅具其他四果。又依俱舍論光記,斷道之斷有二意,即「所證之斷」與「能除之斷」。

唯識宗則謂斷有三義,即:(一)不續之義,謂由無漏道斷其種子,不令相續,又由有漏、無漏道之力,伏其現行,不令相續。(二)除害之義,謂由無漏道斷除煩惱、所知二障之種子,並依有漏、無漏道之力,阻礙二障之現行,不令生起。(三)不生之義,謂體性能障法,不令生起。又斷道與伏道之區別,即斷道能永斷煩惱、所知二障之隨眠,有漏道及加行智絕非斷道;伏道能伏二障隨眠之勢力,令不引起二障現行,通有漏道、無漏道及加行、根本、後得三智,隨其所應,能漸伏或頓伏惑障。蓋唯識宗主張有漏道與加行智僅能伏道而不能斷道,無漏道與根本智、後得智則既能伏道又能斷道。[俱舍論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成唯識論卷十、俱舍論光記卷二十二、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末](參閱「斷惑」6562) p6565

上篇:斷滅論 下篇:斷遍知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六道

又作六趣。即眾生各依其業而趣往之世界。即:(一)地獄...

三明

【三明】 又作三達、三證法。指達於無學位,除盡愚闇,...

薩噶達瓦

為西藏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降生之節日。意譯為氐宿月,...

高峰顯日

(1241~1316)日本臨濟宗僧。敕謚「佛國應供廣濟國師...

散他迦多衍那

(人名)Śānta-kātyāyana,又曰珊陀迦旃延。比丘名...

有想

(術語)對於無想之語。對於無想天之有情,指有他思想...

典座

禪林中負責大眾齋粥之職稱。東序六知事之一。據敕修百...

亟縛屣

【亟縛屣】   或名革屣,此雲靴。佛昔於阿軬(部本切...

普法別法

為普法與別法之併稱。又作普別二法。普遍圓融之法門,...

如寶

(一)唐末五代溈仰宗僧。袁州(江西)仰山西塔光穆之法...

火宅僧

指有家室之僧。據夢餘錄所記,吳中呼道士之有家室者,...

二種寂靜

即身寂靜與心寂靜。寂靜者,謂離煩惱,絕苦患,亦即涅...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

【原文】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而昔賢謂:求之既不可得...

【推薦】善念不但救了生命,還救了人的心念

有一次,一位患血癌的囚犯被送來我們醫院,醫院發現他...

為什麼無常的觀念最殊勝

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所有的腳印當中,大象的腳印最殊...

勿做「小資」學佛者

都市中,有小資階層。小資者,小資產階級也。 生活上...

叢林及禪法

一、叢林之興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為生,那裡化緣很辛苦...

工作目的是要為社會服務

問: 我有一個問題已經矛盾很久時間了,想問一下老和...

念佛也是開發智慧的勝妙方法

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

面對很多的眾生,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身為一個菩薩,我們要處理兩件事情:第一個處理自己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