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錫杖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語 khakkhara,或 khakharaka。音譯為隙棄羅、吃棄羅。又作聲杖、有聲杖、智杖、德杖、鳴杖、金錫。略稱杖。比丘十八物之一。即比丘行於道路時,應當攜帶之道具。原用於驅趕毒蛇、害蟲等,或乞食之時,振動錫杖,使人遠聞即知。於後世則成為法器之一。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列舉持錫杖之因由(大二四·九一九中):「一者為蛇蟲故,二者為年老故,三者為分衛故。」四分律卷五十二亦載聽任老比丘持杖。由上引得知,錫杖之設立,非僅為驅遣害蟲等,亦為行乞時用以警覺者,或特為年老者扶身之用。又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列舉持錫杖有二十五種限制,如見佛像時,不得使杖頭有聲,乃至不得以杖指人,或畫地作字等。可見其用法之嚴。

錫杖由錫、木柄、錞(又作鐓、鐏,即矛戟等兵器柄下之銅套)三部分組成。錫是杖頭,成塔婆形,附有大環,亦懸數個小環,搖動時,則發「錫錫」之聲,故錫杖又稱有聲杖。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四(大二四·三七五上):「杖頭安環,圓如盞口,安小環子搖動作聲,而為警覺。」又向來相傳北印度那揭羅曷國存有佛陀所持之錫杖,如洛陽伽藍記卷五、大唐西域記卷二等所說。

此外,大日經疏卷六所載阿闍梨所傳曼荼羅圖位中,釋迦院列有如來錫杖菩薩,乃將如來所持之物具,予以擬人化。又千手觀音四十手中,有一手持錫杖,稱為錫杖手。八臂不空罥索菩薩及地藏菩薩等亦持此物。

錫杖在我國,自古即有,如續高僧傳卷十六載,北齊僧稠詣懷州西王屋山修禪時,聞兩虎鬥爭,其咆哮響震岩穴,因以錫杖中止彼等之鬥。同書又載,隋代曇詢於山中行,正值二虎相鬥,乃持錫杖驅散之。故古來稱之為解虎錫。

又僧人行路必持錫杖,往詣諸方,故稱為飛錫、巡錫。在一處止住,稱為留錫、掛錫。景德傳燈錄卷八之五台隱峰禪師鄧氏條載,隱峰於唐元和年中(806~820),登五台山,路經淮西,時官賊交鋒,不決勝負,師乃欲解其患,擲錫空中,飛身而過,兩軍將士仰觀,鬥心頓息。此即有名之飛錫故事。

日本天台及真言等宗,於法會時,用短柄錫杖,振之以唱梵唄,其唄亦稱錫杖,為四法要之一。此有九條、三條之別。九條有讚頌九節,又稱長錫杖。三條即於讚頌九條之中,誦初二條與最後一條,亦單稱錫杖。

又世傳「得道梯橙錫杖經」一卷,專說錫杖之由來,且卷末附錄持錫杖法二十五事。此經於東晉傳入,文句雜沓,而可疑處甚多。四分戒本如釋卷十一,即以此經為偽經。[十誦律卷五十六、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十、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亡財僧現條、釋氏要覽卷中、卷下、翻譯名義集卷十八、敕修百丈清規卷下大眾章] p6324

上篇:錢謙益 下篇:錫拉圖召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六隨眠

謂貪、瞋、癡、慢、疑、見等六種根本煩惱,此乃俱舍家...

局通對

因明用語。因明論式中,區分「自性」與「差別」的三種...

真諦

(術語)二諦之一。真謂真實無妄。諦猶義也。對俗諦言...

波羅提提舍尼篇制意

亦名:提舍尼篇制意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上雖威儀行...

掉心及不掉心

【掉心及不掉心】 p1016 俱舍論二十六卷六頁云:掉心者...

口力外道

(流派)外道十一宗之一。以口譬太虛。謂萬物本為由一...

高峰原妙禪師語錄

全一卷。又作高峰大師語錄。宋代僧原妙(1238~1295)...

名號

梵語 nāmadheya,巴利語 nāma-dheyya。又作名字、名...

調達

(人名)涅槃經三十三曰:調婆達多。觀無量壽經曰:調...

二十二根三界系別

【二十二根三界系別】 p0041   瑜伽五十七卷八頁云:...

減六年臥具法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減六年臥具者,法衣數造,亂妨...

梯羅浮呵

(地名)巴Thera-guhā,窟名。譯曰上座。探玄記十五曰...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遠是自己錯

修行人應該具備的一個正見:凡遇到任何是非,永遠是自...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

出家不是職業,而是生活方式

出家,真的是一種職業嗎? 出家是一種職業,許多人都...

佛經中關於「人身難得」的譬喻

在短暫的人生中,有的執著於事業、有的執著於愛情、有...

題耆羅與那賴的故事

過去有兩位菩薩,志行清淨,心境寂然,無所欲求,光明...

求福者遇佛得度

我總是這麼不如意!為何沒一件事能順我的心,滿我的願...

終生享用不盡的東西在哪裡

佛教經常讓我們親近善知識,人家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如...

清定上師開示念佛

我們念佛的時候,不是想一個人在念,應該想到法界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