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語 āvarana,巴利語同。又作礙。全稱障礙。覆蔽之意。指障害涅槃、菩提,遮害出離之煩惱。諸經論說障之種別各異,玆列述於左:

(一)二障,即:(1)俱舍宗立煩惱障與解脫障。前者障害智慧,遂不得慧解脫。後者又作定障,障害禪定,遂不得俱解脫。(2)大乘唯識宗立煩惱障與所知障。此二障於生死相續中為業之助緣。煩惱障,以我執為根本而生諸煩惱,障閡大涅槃而不令現證。所知障,以法執為根本而生諸惑,覆蔽所知之境使不生智;複分為異生性障等十重障,為十地所斷。據菩薩地持經卷九住品、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四等載,所知障又分為皮障、膚障、骨障三種,於十三住中之歡喜住、無開發無相住及如來住分別斷之。

(二)三障,即:(1)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五,區分妨礙瑜伽秘密三摩地之障為我慢重障,嫉妒重障、貪慾重障。(2)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四,列舉妨礙修定之障為沉昏闇蔽障、惡念思惟障、境界逼迫障。(3)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二分別三身品,列有惑障、業障、智障等三障,若惑障清淨則能示現應身,業障清淨則能示現化身,智障清淨則能示現法身。(4)解深密經卷三分別瑜伽品,列舉終定之障為三種,即:1.奢摩他障,2.毘缽舍那障,3.俱障。五蓋中,掉舉惡作蓋即屬奢摩他障,以心之躁動,或憂惱已作之事,皆能覆蓋心性之故;惛眠蓋及疑蓋屬毘缽舍那障,以昏沉與睡眠能使心性無法積極活動之故,疑蓋則於法猶豫而無法決斷,因而覆蓋心性;貪慾蓋及瞋恚蓋屬俱障,以執著貪愛五欲之境及在違情之境上懷有忿怒,故能覆蓋心性。(5)發智論卷十一列舉煩惱障、業障、異熟障等三障。煩惱障,指數數現行恆起之煩惱;業障,指五無間業;異熟障,指三惡趣、人趣中之北俱盧洲及無想天。

(三)四障,即:(1)無上依經卷上菩提品載,不能證得無上菩提之障為闡提障、外道障、聲聞障、緣覺障等四種。(2)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一載,散亂大乘心者有四障:1.乘障,墮於小乘心。2.教化眾生障,著於三昧之樂之辟支佛心。3.聚集佛法滿足功德障,求佛法而有厭足。4.畢竟聚集一切佛法障,將所聞者不廣為人說且不正念觀察。

(四)五障,即:(1)中阿含卷二十八瞿曇彌經、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載,女人身有不得成梵天王、帝釋、魔王、轉輪聖王及佛等五障。(2)大日經疏卷一列舉妨礙得除一切蓋障三昧者,有煩惱障、業障、生障、法障、所知障等五種。

又妨礙諸法之生、住等事者,稱為障礙;二物互相障礙,不得同時佔有同一空間者,如手礙手、石礙石,則稱為障礙有對。[大毗婆沙論卷一一五、卷一五三、雜阿毗曇心論卷三、辯中邊論卷上、瑜伽師地論卷九十九、菩薩地持經卷一、卷三、順正理論卷七十、佛性論卷二、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卷十三、佛地經論卷七、俱舍論卷十八、卷二十五、成唯識論卷八、大乘義章卷五本、俱舍論光記卷十七、卷二十四、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一末、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華嚴五教章卷三] p5946

上篇:閣主 下篇:際史吒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投淵外道

(流派)六苦行外道之一。寒中投身於深淵而作苦行,以...

訶不止羯磨

子題:能訶之人唯是、所訶之法通是通非、非人來訶住即...

三等至

又作三定。謂四靜慮、四無色等八根本定,其性質有味、...

掉舉與心亂差別

【掉舉與心亂差別】 p1016 大毗婆沙論四十二卷十五頁雲...

預流一來非善士趣

【預流一來非善士趣】 p1233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二五卷四...

常念觀音

謂長時期相續不斷的憶念觀音。出自法華經卷七普門品(...

付法

指付囑傳法。又作附法、付衣、傳衣、傳法。即擇人授法...

轉計

(術語)計者,計度分別也,計度分別所立之宗義,謂之...

案達羅王朝

案達羅,梵名 Andhra。又作案陀羅王朝。於阿育王逝後統...

一百八臂金剛藏王

(明王)胎藏界之曼陀羅,位於第十虛空藏院之忿怒尊。...

禪苑蒙求瑤林

凡三卷。金·志明撰,元代德諫注。又稱禪苑瑤林注、禪...

不執著相

【不執著相】 p0329 瑜伽八十一卷六頁云:不執著相者:...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於佛...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沙門善導集記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浪費在閑扯淡上

有時候,我們可能心血來潮想要修行,不僅僅是閱讀而已...

知見影響你的心量

當我們以空觀觀照一念心性的本體的時候,是離一切相,...

生氣會帶來的8種危害

引導語: 生氣會帶來什麼危害?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

從文字相你來覺悟到道

佛法的道分成兩種:一種道是不能解釋的,離言說相的,...

古人用功不肯剎那離開工夫,故能當下悟道

有人問趙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問:我...

承受果報時要無所住

相由心生(過去現在)承受果報(應無所住);無始時來...

機智無私的老人

幾十年前,在日本一個臨海的小山村裡,發生一件很感人...

從果找到因才能治好病

比方說,有一些人喜歡吃很油膩的食物,久而久之,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