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623)隋代僧。金陵人,俗姓安,名貰。祖先系安息人(胡族),後遷至金陵,故又稱安吉藏、胡吉藏。師三、四歲時,隨其父謁見真諦,真諦為師取名吉藏。後其父出家,法名道諒。師常隨其父至興皇寺聽法朗宣講三論,七歲時(一說十三歲)隨法朗剃度出家。法朗為鳩摩羅什系統三論教學之傳承者,故師專習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三論之學。師十九歲初出講經,嶄露頭角,二十一歲受具足戒,聲譽日高。
隋開皇元年(581),師三十二歲,值法朗示寂,遂東遊至浙江會稽之嘉祥寺,專心講說著書,問道者千餘人,講肆頗盛;又師為三論等書所作之疏,亦多於此寺完成,故後世稱師為「嘉祥大師」。師除集三論宗之大成外,並精通法華經、涅槃經等大乘經典。
開皇十七年八月,師致書天台智顗大師,請其宣講法華之教。大業二年(606,一說仁壽二年,或開皇末年),煬帝下詔置四道場,師奉敕居於江蘇揚州之慧日道場,據傳師所著之三論玄義,即於此時完成;後遷至長安日嚴寺,振道於中原。此外,並於各地講述諸經,以興隆三論為宗,故世稱三論宗再興之祖。師曾與當時著名之三國論師僧粲辯論,師應對如流,雙方征問往還四十餘次,師最後取勝,聲譽隆顯一時。大業初年至隋末,師書寫法華經二千部。又造二十五尊像,竭誠禮懺,另置普賢菩薩像,與之對坐而觀實相之理。唐武德元年(618),高祖在長安選拔十大德,以統領僧眾,師亦在其列。此外,並應實際、定水二寺之請,兼務寺事。後移居延興寺。武德六年五月命終時,沐浴清淨,燒香念佛,著作「死不怖論」而入寂,世壽七十五。敕賜賻儀,葬於南山至相寺之北岩。
師生平講說三論一百餘遍,法華經三百餘遍,大品經、華嚴經、維摩經、大智度論等各數十遍。門下俊才頗多,以慧朗、慧灌、智凱等最有名。著作甚豐,有中觀論疏、十二門論疏、百論疏、三論玄義、大乘玄論、法華玄論、法華義疏等,尚有法華、涅槃、勝鬘、大品、金光明、維摩、仁王、無量壽等諸大乘經典之註釋書及略論。[續高僧傳卷十一、佛祖統紀卷十、釋氏稽古略卷二、三大部補註卷一、淨名玄論略述卷一、中論疏記卷一] p2242
上篇:吉遮 下篇:同一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