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制教所詮四相犯不犯二義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犯不犯二義

子題:犯法、犯行、犯法二行、不犯法二行、三不犯法、開犯為不犯法、起對治行明不犯法、制不犯法明二行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就此四意,二門分之。初列名解,二以義分。就初犯持,各有二義: 一、者犯法,二、者犯行。何名犯法?作過緣具,現違聖教,如諸戒本,斯犯法也;有自壞行,污本所受,名犯行也。若與犯緣而未相應,名為犯法;與犯相應,則名犯行。如此重解,極大繁矣。(一、犯法二行)舉犯法明,則有犯行不犯行也。問:『與犯法相應,如上廣引,得有犯行,云何犯法有不犯行?』答:『聖制戒本,不欲順過依行,正欲觀犯興厭,離過奉行。是故得明舉此犯法,成不犯行。若就犯行,無不犯行者,以具過緣。何得非犯?由善惡不俱故。』(二、不犯法二行)二明不犯法中,亦有犯不犯行。有三不犯法:一、開犯為不犯法。非是純淨名為不犯,以輕奪重,不違本制,名為不犯。如大妄開戲笑、淫摩開淨授、離衣開念舍等。若忘失念,皆有小犯,是名犯行。當自攝持,名不犯行。二、起對治行,明不犯法。如諸戒對治,依修成就,則據不犯法,起不犯行。若於此法,生情厭背,懈怠不修,即是托不犯法,以成犯行。故涅槃雲,有四因緣,事雖似善,不得樂果。為勝他故,名利眷屬,及以世報,雖修行善,非佛意故。問:『戒本有言,名譽利養,持戒所得。如何經中乃訶非善?』答:『深有旨也。若為鈍根,無由離惡,且勸持戒徙惡從善,故舉世樂,以勸彼持,如文是也。若又樂福,無心涉道。非佛本意,故又訶毀。如上涅槃,即戒本末,戒淨有智慧,便得第一道。轉鈍為利,豈不然乎?依此修行,不名為利。是於二法立不犯行。』三、明制不犯法,以明二行。如安居說恣,並是聖制,依教而行,成不犯行;反說不依,即是犯行。」

行宗記釋云:「列名中,初通標。犯持,持即不犯。何下,別釋,又二,初列示法行。法即聖所制教,行謂身口造作。若下,約已未以分。如下,結示。此中據理,合解四名,前標犯持,則通兩位。下釋但解犯中二義。須知四門,並具法行。法皆約教,行並從人,名義俱同,故所不出。次科義分,犯法中,初科。犯法有犯行,義見釋名。有不犯行,在下問答。所以文中標而不釋。問中,初牒前犯行,比難不犯。答中,又二,初明犯法可具。謂教相明犯,意在成持,即取成持以為不犯。若下,明犯行不具。以犯不兼持,業性異故。不犯法,總舉中。三不犯法,初約犯中有開說不犯;後二約持明不犯。二是止持;三是作持。別釋,初(開犯為不犯法)中,又二,初標簡。如下,示相。淫摩開淨授者,淨對淫戒,律中怨逼三時無染;授對摩觸,律中若有所取與,相觸不犯。離衣念舍者,律中明相未出,若舍衣,或心念舍,或對首舍。又如毀呰開慈救,掘壞開不故,觀軍開有緣之類。言失念者,非謂染著前事。但遇此緣,彌須謹護。忘念即犯,攝意成持,故通二行。次科(起對治行,明不犯法),正明中,初標示。如下,釋相。即前四重,各有治法,即目此治,為不犯法。下約順違,以分兩行。引證中,初標示。為下,列釋。引此證上,不修成犯。問中,引戒本偈,並上經文,呵嘆相違,故須通會。答中分三。初句總嘆。若下,別釋,初釋戒文。徙,猶改也。世樂,即名利生天。若又下,次出經意,初正釋。引戒本以合經文。准知經局利根,戒通利鈍。利根舍福從道,故云轉鈍。非出離道,故不為利。是下,三結示。二法,即以世樂對治為不犯法,鈍對世樂立不犯行,利就對治立不犯行。是知世樂,鈍者成持,利者名犯。三(制不犯法以明二行)中,標釋同前。此中即約製作之法,違順以分。」(戒疏記卷五·六二·一九)

上篇:制教廣緣三性 下篇:制教所詮四相輕重二行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二種佛境

即證境與化境。前者謂諸佛所證之境界,如真如法性之理...

藥王菩薩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說,過去久遠劫前,有一比丘名日藏...

自發宗教

從群眾中自然產生之宗教。多無明顯之創教者,主要為原...

迦利沙波拏

(雜名)又作羯利沙缽那,羯利沙缽拏,迦利沙般拏,迦...

比丘供養父母節量信毀

行事鈔·導俗化方篇:「僧祇,父母不信三寶者,應少經...

八難

(名數)謂見佛聞法有障難八處也,又名八無暇。謂修道...

依伏

指對佛、法、僧三寶之誠心禮拜、絕對信奉。據大乘義章...

不顧論宗

因明用語。因明四宗之一。指僅立者(立論者)本身樂為...

六隨念

【六隨念】 p0297 瑜伽九十八卷二十頁云:又四證淨為所...

乞食是聖行

行事鈔·頭陀行儀篇:「善見雲,三乘聖人,悉皆乞食。...

山僧

(雜語)僧侶自稱之代名詞乃謙遜之語。【又】山野之僧...

七見

(名數)一邪見,二我見,三常見,四斷見,五戒盜見,...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最上乘論

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

無窮的慾望,導致無限的危機

北極的因紐特人利用獨特的氣候條件,發明瞭一種獨特的...

日常生活應如何修慈心

慈心就似如意寶,能遍流一切資具海、飲食海、歡樂海、...

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

即使雨水紛紛,寒風徹骨,大家也不避艱辛地插秧,為了...

不論好壞我們都接受,不被他轉走

人家管我們,不論好壞我們都接受,拿他的壞處來回光返...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問: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淨法師答: 從佛法上講,...

能夠遠離財色,就超脫了世間種種苦果

經文:若有斷者,名菩薩行,名真持戒,名為賢士,名佛...

修行不是苦的

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訴我們,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

欲急得一心不亂,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紛飛, 尚欲急得一心不亂,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