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八界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十八界】 p0107

瑜伽二十七卷十五頁云:謂界有十八。則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是名為界。

二解瑜伽九十六卷十三頁云:又由無色意處所依,所緣,自類流轉差別,當知建立有十八界。

三解集論一卷一頁云:界有十八。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何因界唯十八?由身具等能持過現六行受用性故。雜集論一卷四頁云:身者:眼等六根。具者:謂色等六境。過現六行受用者:謂六識。能持者:謂六根六境,能持六識。所依所緣故。過現六識能持受用者:不舍自相故。當知十八以能持義,故說名界。

四解五蘊論八頁云:復有十八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眼等諸界,及色等諸界,如處中說。六識界者:謂依眼等根,緣色等境,了別為性。意界者,即彼無間滅等。為顯第六識,及廣建立十八界故。如是色蘊,即十處十界,及法處法界一分。識蘊,即意處,及七心界。餘三蘊,及色蘊一分,並諸無為,即法處法界

五解俱舍論一卷十三頁云:若爾;實界應唯十七,或唯十二六識與意,更相攝故。何緣得立十八界耶?頌曰:成第六依故,十八界應知。論曰:如五識界,別有眼等五界為依。第六意識,無別所依。為成此依,故說意界。如是所依、能依、境界,應知各六,界成十八。

六解法蘊足論九卷十七頁:云何眼界?謂如眼根。云何色界?謂如色處。云何眼識界?謂眼色為緣所生眼識。此中眼為增上,色為所緣,於眼所識色,諸了別,異了別,各別了別色;是名眼識界。餘五三界,隨其所應,廣說亦爾。

七解:大毗婆沙論七十一卷五頁云:問:此十八界,名有十八,實體有幾?答:此界實體,或有十七,或有十二。若說六識;便失意界。離六識身無別意界。故十八界名有十八實體十七。若說意界便失六識。離此意界。無別六識。故十八界,名有十八,實體十二。如名、與體;名施設、體施設,名異相、體異相,名異性、體異性,名差別、體差別,名建立、體建立,名覺、體覺,應知亦爾。問:若十八界,名有十八。體或十七,或十二者;云何建立十八界耶?答:以三事故,建立十八。一、以所依,二、以能依,三、以境界。以所依故,立六內界。謂眼界,乃至意界。以能依故,立六識界。謂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以境界故,立六外界。謂色界,乃至法界。問:若以所依能依境界各有六故,立十八界,有差別者;諸阿羅漢最後念心,應非意界。依彼不能生後識故?答:彼亦是意界。依彼不能生後識者,非彼為障;但餘緣障,故後識不起。設後起者;亦作所依。如有餘緣,不生芽等;豈沃壤地,非芽等依。此十八界,過去未來現在皆具。問:過去可有此十八界。以六識身無間已滅,名意界故。未來、現在、如何亦有十八界耶?答:此十八界,依相而立。三世各有十八界相。若未來現在識,無意界相者;過去識,亦應無。以相無轉故

問:等無間緣,未來未有。現在、過去、亦應不立。此既得立;意界應然?答:等無間緣,依用而立。未來未有等無間法,故不可立等無間緣。設立於誰有此緣用。此十八界,依相而立。未來雖無識所依用;而已有識,可立所依。故此與彼,不可為例。諸阿羅漢最後念心,雖非等無間緣;而是意界。准此應知。餘契經中,世尊自說惡叉聚喻。說此喻已;告諸苾芻,有情身中,有多界性。彼亦攝在此十八界。所依能依境界攝故。又佛於彼多界經中,說界差別,有六十二。彼亦攝在此十八界。即所依等三事攝故。問:何故世尊為眾說彼六十二界?答:為對外道身見為本有六十二見趣別故。又世尊告天帝釋言:憍尸迦當知,世有種種界,隨各所想而各執著。隨各執著而各說之。各言此實,餘皆愚妄。彼亦攝在此十八界。即所依等三事攝故。有作是說:彼經諸見,以界聲說。皆唯攝在此法界中。尊者左受,作如是說:以四事故,立十八界。一、自性故,二、所作故,三、能作故,四、蘊差別故。以自性故,建立色界,乃至法界。以所作故,建立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以能作故,建立眼界,乃至意界。以蘊差別故,建立十八界。謂色蘊差別,建立十界,一界少分。識蘊差別,建立七心界,三蘊攝在一法界中。如是名為諸界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已說界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界?界、是何義?答:種族義是界義。段義、分義、片義、異相義、不相似義、分齊義、是界義。種種因義、是界義。聲論者說:馳流故名界。任持故名界。長養故名界。應知此中種族義是界義者:如一山中,有多種族。謂金銀銅鐵白鑞鉛錫丹青等石白墡土等異類種族。如是於一相續身中,有十八界異類種族。段義是界義者:如有次第安布段物,得種種名。謂次第安布材木等段,名為宮殿台觀舍等。次第安布餘甘子等段,名阿摩洛迦。次第安布竹篾等段,名蓋扇等。次第安布骨肉等段,名男女等。如是次第安布眼等十八界段,名為有情摩納婆等。分義是界義者:謂男身中有十八分;女等亦爾。即十八界。片義是界義者:謂男身中有十八片:女等亦爾。即十八界。異相義是界義者:謂眼界相異,乃至意識界相異。不相似義是界義者:謂眼界不似餘界;乃至意識界不似餘界。分齊義是界義者:謂眼界分齊,異餘十七界;乃至意識界;分齊異餘十七界。種種因義是界義者:謂因此故有眼界,非即因此乃至有意識界;乃至因此故有意識界;非即因此乃至有眼界。聲論者說:馳流故名界者:謂此諸界,馳流三界五趣四生,輪轉生死。任持故名界者:謂此諸界,任持自性。長養故名界者:謂此諸界,長養他性。是故種族義是界義,乃至長養故名為界。如彼卷五頁至七十三卷十頁廣說。

上篇:十八變 下篇:十種時分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略稱教誡律儀。又作行相法。收於...

三種染惱心法

【三種染惱心法】 p0201 瑜伽五十五卷二頁云:復有三種...

謝戒

禪林中,沙彌得度受戒後,至戒師所之拜謝禮,稱為謝戒...

攝律儀戒

梵語 sajvara-?īla。三聚淨戒之一。又作律儀戒、自性...

高閑

唐代僧。浙江湖州烏程人。幼即聰敏,異於常人。及出家...

現觀邊

梵語 abhi-samayāntika。指於見道現觀之後邊所得之世...

崑崙子

(一)又作崑崙奴。即崑崙國(南海諸國)之黑人。或對來...

見諦阿闍梨

(術語)發得三昧而得秘密灌頂之阿闍梨也。即入地已上...

(譬喻)以譬為欲樂而墮身命者。智度論十七曰:諸欲樂...

船筏

【船筏】 p1039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頁云:船筏者:謂依對...

金輪曼荼羅

(圖像)具名一字金輪佛頂曼荼羅。以一字金輪佛頂尊為...

舉則

禪林用語。又作舉古。舉,舉唱之意;則,指本則、公案...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在醫院往生沒有道友助念怎麼辦

前面那品,我們講過,人臨命終的時候,不問他有罪無罪...

墮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內六道眾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內(欲...

念佛見到阿彌陀佛要走嗎

問: 如果念佛念到見佛,是不是就馬上跟阿彌陀佛去極...

從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導式的念佛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把我們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兩...

中國十大著名寺院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市東郊,稱為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

象護比丘以何因緣感得金象相隨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摩竭國中,有...

智者除心不除境

許多人喜歡在寂靜的環境中,讀書修道。如果沒有這樣的...

心念雖難控制,但並非不能控制

寺廟裡常有專門組織的茶湯會,用來招待施主和香客,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