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智曠(隋初荊州四望山開聖寺)[《續高僧傳》卷三十五]

【歷代名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釋智曠。姓王。本族太原。中居徐部。厥考後住荊州新豐縣。母初將孕。夢入流浴。童子乘寶船來投。便覺有娠。及生長。敏而重行。梁太清初。喪亂無像。元帝當辟。曠少勇壯招募壯士隨軍東行。未幾淪陷。深悟虛假。遂不婚娶專求離俗。初值巾褐。誘以神仙。先受符籙次陳章醮。便問。此術能致道乎。答曰。籙既護身。章亦招貨。曠曰。斯乃保茲苦器。便名道耶。又請度世法。乃示斷粒。必到玉清。七日便飛。至期不應。道士曰。爾猶飲水。致無有赴。次更七日口絕水飲。道士又曰。爾夜尚眠。致無感耳。又更七日常坐不臥。三期屢滿。靡克升天。而氣力休強。遠近驚異。後值高僧。授戒為佛弟子。德行動人。漸示潛跡。江陵張詮者。二世眼盲。曠曰。爾家塜內棺枕古井。移墳開甃。必獲禳焉。因即隨言。瞽者見道請求剃落。眾咸憚之。便伐薪施僧。空閑靜慮。又言。澗有古鐘。可掘出懸寺。仁州刺史謂為詭惑。鞭背百下無慘無破。便送出台。拘在尚方。有力者試以八尺械懸來捶膝。傍觀謂言糜碎。而曠容既無撓肉亦無痕。獄吏雲。承居士能忍饑。便絕食七日。身色如故。市衢見行。驗獄猶有。方委分身。梁宣大定三年。從人乞草屩。今夜當急行。及三更合城火發。四門出人。不泄燒殺七千。曠在獄。引囚二百安步而出。年將不惑。始蒙剃落。進戒以後。頭陀州北四望山。去此地福德方安天子。去城六十猛獸所屯。初止以後馳弭床側。每夕山隅四燈同照。士俗雲赴奄成華寺。後宣明二年。平顯二陵皆在寺前驗於往矣至於梁元覆敗王琳上迫。後梁國移並預表莂。有一宰鴨而為齋者。鴨神夜告便曰。何有殺牲而充淨供。自爾便斷。曾度夏水。徒侶數十。欲住不可欲去無從。前岸兩船無人將至。曠笑而舉聲呼之。船自截流直到。遂因濟水。誡以勿傳。又於咸陽造佛跡寺。有牛產犢。出首還隱。已過信次。母將離弋。僧告曠無惻。答曰。此犢是寺居士。侵用僧物。今來償債。其羞不出。牛母無他。因執爐呵誡犢子。疾當償報。何恥生乎。應言便出。故神異冥征不可備載。以開皇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終於四望開聖寺。春秋七十有五。自克終期天香滿室。合寺音樂西南而去。未亡二年。預雲終事。示如脾痛。問律師曰。阿那含人亦有疾不。未答間自云。報身法然。及遷神後手屈三指。仁壽元年。永濟寺僧法貴。死而又穌。見閻羅王。放還正值曠乘宮殿自空直下。罪人喜曰。三果聖僧來救我等。所造八寺咸有靈奇。或湧飛泉。時降佛跡。隨慧日道場法論備見若人為之碑頌。廣彰德行。

上篇:道穆(荊州神山)[《續高僧傳》卷三十五] 下篇:無相(涪州相思寺)[《續高僧傳》卷三十五]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歷代名僧辭典

果俱有

【果俱有】 p0810   此種子六義之一。成唯識論六卷十...

無自性

梵語 asvabhāva, asvabhāvatva, asvabhāvya, nihsv...

如來體性無生觀

(術語)五輪所成法界塔婆之觀法也。五輪者,是法身如...

犢子

(人名)原為外道,故稱為犢子外道。後出家入佛,故謂...

命根

梵語 jīvitendriya。即有情之壽命。俱舍宗、唯識宗以...

計舍羅

(植物)梵名Kesara,又作計薩囉,雞薩羅。譯雲蕊或花...

跨節

(術語)天台之名目。就諸經之當意而判教意,謂之當分...

假名有

三種有之一。多種因緣集合為一物,乃假之存在,稱為假...

稱號

又作名稱。於諸佛之稱號中,自古即以如來(梵 tathāg...

阿黎耶

(雜名)梵語Ārya,又作阿哩夜,阿梨阿,或阿略,阿夷...

慧琳

(一)南朝劉宋僧。秦縣(陝西)人,俗姓劉。道淵之弟子...

弘繼

(1605~1686)明末清初曹洞宗僧。江蘇姑蘇人,俗姓濮...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西有沙門蕅益智...

如何避免「說四眾過」

問: 破邪顯正要如何避免犯說四眾過戒? 淨界法師答:...

健康身體頭腦,節欲保身是首要

印光大師在《壽康寶鑒》的序中說:世人十分之中,四分...

蓮花之友

念佛人互相之間稱蓮友,意思是像蓮花一樣的朋友。這實...

念經能不能往生

問: 我於一九九七年念《大乘無量壽經》至二零零七年...

覺悟的三個層次

覺悟既然是一個根本問題,就要知道覺悟的層次和內容是...

印順法師:修學觀音大悲法

觀世音菩薩手執淨瓶與楊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灑人間。...

素食准媽媽的飲食建議

素食主義的准媽媽增多,但為了滿足孕期所需,光靠素食...

住持佛教其責在僧

記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剛到佛學院來求學。十六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