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禪

【佛學次第統編】  大字體  護眼色

  次四禪者,若於第三禪定,厭離樂法,深見過患,入中間禪。心無散動,得未到地,於後其心豁然開發,定心安隱,出入息斷,具足四支功德(一不苦不樂,二舍,三念清淨,四一心)。
  一、不苦不樂支 不苦不樂,中庸之心也。謂行者欲離三禪時,種種因緣,訶責於樂。樂既謝滅,則不動之定,與舍俱發,故內心湛然,不苦不樂也。
  二、舍支 離樂不悔名舍。謂行者既得第四禪,不動真定,則舍三禪難舍之樂,不生悔心,故名舍支。亦云:證四禪不動定時,不應取定起動念心,若心行舍,則無動念之乖也。
  三、念清淨支 念即愛念。謂行者既得四禪真定,當念下地之過,復念自己功德,方便將養,令不退失,進入勝品,故名為念。亦云:是四禪中,有不動照了,正念分明,故名念支。
  四、一心支 心與定一,名一心支。謂行者既得四禪之定,複用舍念將護,則心無所依,泯然凝寂,一心在定,猶如明鏡不動,淨水無波,湛然而照,萬象皆現。
  名為根本四禪,若人坐禪得此,隨其淺深,命終必生福生等三天中,是為四禪天因也。

上篇:三禪 下篇:四無量心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學次第統編

心不相應行

梵語 citta-viprayukta-sajskāra,巴利語 citta-vipp...

惡性拒僧違諫戒開緣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律不犯中,初諫便舍;若非法律...

中道應本

謂圓實中道為應化之本源。中道之理為法界之實相,即離...

賢劫千佛

指賢劫出現之千佛。或就因位而言,稱為賢劫千菩薩。即...

惡取空

撥無因果的道理而說彼此皆空。止觀說:寧起我見如須彌...

恐舉先言戒唯據無知

亦名:不攝耳聽法戒唯據無知 子題:聽戒若無知解但有不...

胡瓶

(物名)千手觀音四十手中右一手所持之物。其手名為胡...

空性

【空性】 真如之異名。梵語舜若多譯曰空性。真如為離我...

天台三生

天台家以種、熟、脫等三階段表示佛道成就之相,稱為天...

阿毗達磨釋名

【阿毗達磨釋名】 p0779   大毗婆沙論一卷十一頁云:...

能令已生諸貪慾蓋永斷正勝

【能令已生諸貪慾蓋永斷正勝】 p0898   法蘊足論三卷...

千手二十八部

千手觀音所率領之二十八部大仙眾。...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曇鸞大師的念佛說

曇鸞(476-542),是南北朝時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號...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說調心。這個心就是當下這一念,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

一句佛號圓融四法界

一句彌陀,圓融法界。覿體全真,交羅無礙。徹悟大師 一...

你該生長在哪裡

一粒百合花籽,意外地落到麥田裡。花籽發茅了,抽出修...

如何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

問: 《金剛經》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麼意思? 成...

定力不夠時,如何與煩惱重的人相處

問: 自身定力不夠時,如何與煩惱很重的人相處? 慧律...

聖嚴法師《永懷成就眾生的弘願》

我們悅眾菩薩就必須要具備這樣的精神。有很多人跟我講...

【推薦】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

說到用功、了生死,何謂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