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瑜伽師地論(Yogacara-bhumi-sastra)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yujiashidilun

  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古印度彌勒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

  譯本 唐玄奘譯。100卷。但在玄奘以前,已有北涼曇無讖譯《菩薩地持經》10卷(相當於奘譯本35~50卷前半《本地分·菩薩地》,近年來發現有和闐文譯本殘篇)及《菩薩戒本》1卷(相當於奘譯本40~41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菩薩善戒經》9卷(相當於奘譯本《本地分·菩薩地》,和《地持經》相仿,但另有序品)和《優婆塞五戒威儀經》1卷(為《菩薩戒本》的異譯);陳真諦譯《十七地論》5卷(相當於奘譯本第1~3卷,已佚),《決定藏論》3卷(相當於奘譯本50~54卷)等幾種譯本行世。

  此論梵本菩薩地部分,1930~1936年間由日本荻原雲來校訂印行。1936年印度羅睺羅於西藏薩迦寺發現此論,錄寫歸印。經校訂,於1957年由加爾各答大學部分刊行。藏文有題名為《瑜伽行地》譯本,分為前十二地(26卷)、聲聞地(20卷)、菩薩地(22 卷)、攝抉擇(43卷)、攝事(22卷)、攝調伏、攝異門、攝釋(以上三部分不分卷)等八部分。收在丹珠爾中。

  內容 全書中心內容是論釋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性質及其所依客觀對像是人們根本心識──阿賴耶識所假現的現象;禪觀漸次發展過程中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行瑜伽禪觀的各種果位。以分析名相有無開始,最後加以排斥,從而使人悟入中道。全書分五部分:①本地分(1~50卷)。將瑜伽禪觀境界或階段分為十七地,即五識身相應地、意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無尋無伺地、三摩(  )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無心地、聞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有餘依地、無餘依地;②攝抉擇分(50~80卷)。論述十七地的深隱要義;③攝釋分(81~82卷)。釋十七地有關諸經,特別是阿含經的說法和儀則。初明說法應知的五分,次明解經的六義;④攝異門分(83~84卷)。釋十七地有關諸經,特別是阿含經所有諸法的名義和差別;⑤攝事分(85~100卷)。釋十七地有關三藏,特別是《雜阿含經》等眾多要義。初明契經事,次明調伏事,後明本母事。五分中以本地分為重點,後四分主要是解釋其中的義理。

  註疏 印度註釋中最古的一種為最勝子等撰,有漢、藏兩種譯本。漢譯《瑜伽師地論釋》1卷,簡稱《瑜伽論釋》,唐玄奘譯。現存藏譯本有《菩薩地釋》,德光撰,燃燈吉祥智、戒勝同譯;《菩薩戒品釋》,德光撰,慧鎧、智軍同譯;《菩薩戒品廣釋》,勝子撰,慧鎧、智軍同譯;《菩薩地釋》,海雲撰,寂賢、戒勝同譯。

  中國註疏現存有唐窺基撰《瑜伽師地論略纂》16卷(為第1~66卷的註釋)、《瑜伽論劫章頌》1卷(為七言頌),遁論集撰《瑜伽論記》48卷,清素撰《瑜伽師地論義演》40卷。另有敦煌本《瑜伽師地論分門記》(已印出6卷)和《瑜伽論手記》(已印出4卷),均為唐法成講述,聽者筆記而成。近代有歐陽竟無撰《瑜伽師地論敘》2卷。此外,尚有20~30種註釋已散佚。(蘇淵雷)

上篇:永樂南藏 下篇:圓覺藏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楞伽懸記

謂釋尊在楞伽山懸記如來入滅後,南天竺有大德比丘,名...

法華經十七名

印度婆藪槃豆(世親)所造法華經論,舉出法華經之十七...

心觀

指天台圓教一心三觀之觀法。為不次第三觀,即空、假、...

無記十因

【無記十因】 p1060 瑜伽三十八卷十頁云:謂於世間種種...

普賢菩薩

普賢,梵名 Samantabhadra,或 Vi?vabhadra。音譯三曼...

優伽賒國缽

(物名)或云憂伽賒,或云烏伽賒,皆一也。諸比丘得此...

覆頭白衣舍戒開緣

亦名:覆頭戒開緣 子題:帽覆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

九轍

(名數)九種軌轍之意。秦道融始講羅什譯之法華經,開...

觀察門

(術語)五念門之一。觀想極樂淨土莊嚴相之法門也。見...

多聞第一

指阿難尊者。阿難於佛陀十大弟子中,為聽聞佛陀說法最...

井河

(譬喻)為譬身無常之二喻。井者謂人於曠野為醉象所逐...

變異相

何等變異相?謂諸行異生由不相似相續轉故。...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守空鍋的老夫婦

佛經中有一則小故事 ,有對老夫妻沒有子女、親戚,住...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天下事沒有一個必然的,所謂我希望要做到怎樣怎樣,而...

率真俠腸的紫柏尊者

紫柏尊者(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諱真可,字...

往生到極樂世界後,就有三種不退

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是不退...

一念誠心的出發

大陸有座龍山寺,是從唐代就有的古剎,聽說清朝時代有...

布施是助成佛之勝緣

布施有甚深的功德,是助成成佛之勝緣;布施的功德隨著...

懺悔時當發七種心

北齊天平年間,有一居士,四十多歲,前來禮拜禪宗二祖...

職業與信仰有衝突該如何處理

問: 職業與信仰的衝突如何處理?如何學佛? 宏海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