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成唯識論(Vijnaptimatratasiddhi-sastra)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Chengweishilun

  佛教論書。又名《淨唯識論》,簡稱《唯識論》。玄奘糅譯印度親勝、火辨、難陀、德慧、安慧、淨月、護法、勝友、勝子、智月等十大論師分別對《唯識三十頌》所作的註釋而成。10卷。傳說玄奘留學印度時,曾廣收十家註釋(每家各10卷),並獨得玄鑒居士珍藏的護法註釋的傳本。回國後,原擬將十家註釋全文分別譯出,後採納窺基建議,改以護法註本為主,糅譯十家學說,由窺基筆受,集成一部。

  集註 玄奘糅合十家之說,又經剪裁組織,各家原說很難分辨。窺基所作疏釋,以護法之說為正義,故釋文所引《唯識三十頌》頌文,可能採用護法一系所用的本子,個別地方與現存梵文、藏文本頗有出入。開頭的「序頌」和末尾的「結頌」,也為護法釋論所原有。本文釋《唯識三十頌》的三段區分,相傳是按《華嚴經》求法品的相、性、位來分的,也是護法釋論的原式。對於糅合難陀、安慧等各家之說,相同者從略,不同的則以「有義」字樣存其另說。通常將被認為不正確的說法列於前,而以護法的簡別和所得的結論居後,以示正宗之所在。沈玄明的《成唯識論後序》說:「糅茲十釋四千五百頌,匯聚群分,各遵其本,合為一部,勒成十卷。……文同義異,若一師之制焉。」漢譯行世後,影響甚大,成為法相宗所依據的重要論書之一。

  內容 論證三界的本源是阿賴耶識,都是「唯識所變」,「實無外境,唯有內識」。全論按相、性、位分為三大部分:①明唯識相(釋《唯識三十頌》一至二十四頌)。先釋破異教和小乘的實我實法之執,次釋能變識相和所變識相。能變識相即初能變阿賴耶識相、第二能變末那識相、第三能變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之相。所變識相即三類能變現的見分、相分等。又釋種子、現行、諸業習氣等相,以明生死相續之理。最後,釋三性、三無性等相,以明一切唯識;②明唯識性(釋第二十五頌)。闡明具勝義諦的真如。指出諸法實相由遠離遍計所執的實我實法所顯。於一切位常如其性,名為真如,亦即「唯識」的實性;③明唯識位(釋第二十六至三十頌)。為辨有能力悟入唯識相、唯識性的人,在悟入過程中經歷的階段及漸次悟入的方便。依踐行所證次第分為資糧、加行、通達、修習和究竟五位等。

  註疏 主要有唐窺基《成唯識論述記》20卷(或作10卷、60卷)、《成唯識論掌中樞要》4卷、《唯識別鈔》10卷(現殘存4卷)、《唯識科簡》2卷,慧沼《成唯識論了義燈》13卷(或作14卷、7卷),智周《成唯識論演秘》14卷(或作7卷)。此外尚有圓測《成唯識論疏》10卷,普光《成唯識論鈔》8卷,慧觀《成唯識論疏》4卷,玄范《成唯識論疏》10卷,義寂《成唯識論未詳決》3卷,此與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合稱六家。後有玄奘門下新羅一系學人道證集此六家之說而折衷於圓測,著《成唯識論要集》14卷(以上均佚),太賢集窺基、圓測兩家疏解,著《成唯識論學記》(又稱《古跡記》)8卷、《成唯識論抉擇》1 卷、《成唯識論廣釋本母頌》3卷(後二書已佚),調和窺基、圓測兩家之說。另有未詳作者的《注成唯識論》殘本(卷十七)1卷。明清兩代,注家不絕。直至近代,歐陽竟無曾撰《唯識講義》3卷。

  日本註疏以良算等所集《成唯識論同學鈔》48卷、善念撰《成唯識論泉鈔》30卷、藏俊集《成唯識論本文鈔》45卷、湛慧輯《成唯識論論疏集成編》45卷等為最著名。此外尚有英、法等譯本。

  1982年,山西應縣木塔內發現了遼代契丹藏其中有寫經《成唯識論第一》及《成唯識論述記應新抄科文卷第三》等,為佛學研究者提供了寶貴資料。(蘇淵雷)

上篇:成實論(Satyasiddhi-sastra) 下篇:崇寧藏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阿須倫

(異類)舊譯無端,無酒,新譯非天,常與帝釋戰鬥之神...

何羅歌

【何羅歌】   或阿迦,此雲白華。...

定的意思,禪定的別名。...

五同緣意識

指第六識(意識)與眼等五識,共同認識色香等五境。 p...

三部數珠

(雜語)佛部為活兒子(菩提子),蓮華部為蓮華子,金...

現觀

【現觀】 p0951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一頁云:由能知智、與...

悉怛多般怛羅

(術語)譯曰白傘蓋,大佛頂咒之名也。楞嚴經七曰:佛...

邪因邪果

指印度外道所倡非正之因果。為外道四執之一。外道謂萬...

禪定

1、梵語禪那,華譯為禪定,略有二種:   一、世間禪...

華台

(物名)蓮華之台座。佛菩薩之台座。觀無量壽經曰:自...

戒體正辨多少

亦名:作及無作無境不盡、別解脫戒二種 資持記釋云:「...

起行一心

修起行之時,思念專一,不起妄想之謂,即不起虛妄顛倒...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農曆七月不是鬼節

一、盂蘭盆會的由來及其發展 盂蘭盆會,是漢語系佛教地...

我們為什麼應該素食

我們為什麼應該素食?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回答這個問...

「比丘」有三種含義

比丘有三個意思。 一個是乞士,乞食來滋養這個色身,乞...

聖嚴法師《佛教徒如何發願》

每個人一生都應該要發清靜的願、遠大的願,而不要發愚...

出家僧人的四威儀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 合掌當胸如捧水,立...

學佛的三個首要問題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學佛體會。第一,佛是什麼...

弘一大師法語擇要

目中有人助緣多,心中有德福報多, 耳中清靜和諧多,心...

五欲的事兒少迴向,應多迴向得智慧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沒有慧、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