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我(anatman)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wuwo
  佛教教義。亦稱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據緣起理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的自體,即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靈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應部經典》中著重論述了佛教的無我論,如「無常是苦,是苦者皆無我」,「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緣而生,因緣滅則滅」。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會自生,而是種種要素的集合體,不是固定不變的、單一的獨立體,而是種種要素剎那剎那依緣而生滅的。他們認為房子是磚瓦木石的結合體,人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組成的,在這樣的集合體中,沒有常住不變的「我」,故謂無我。

  無我分為兩類:1、人無我(人空)。認為人是由五蘊假和合而成,沒有常恆自在的主體──我(靈魂);2、法無我(法空)。認為一切法都由種種因緣和合而生,不斷變遷,沒有常恆的主宰者。小乘佛教一般主張人無我,大乘佛教則認為一切皆空,法的自性也是空的,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如幻如化。因此不僅主張人無我,而且主張法無我。因為一切事物和現象,按其本性來說都是空的,它們表現出來的,只不過是一些假象,即所謂「性空幻有」。

  佛教的無我學說,主要為反對婆羅門教的有我論而提出的。婆羅門教主張「梵我一如」,認為「梵」是無所不在的唯一本質,宇宙間的最高主宰,自我(靈魂)是梵的一部分或梵的化身。而這種自我,其量廣大,邊際難測。只有親證梵我同一,才能達到真正解脫的目的。因此,原始佛教為了反對這種有我理論,提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個命題,被稱為三法印。在部派佛教時期,佛教各派對此也曾引起了許多爭論

上篇:無常(anitya) 下篇:五明(panca-vidya)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子縛

見思煩惱,係縛身心,使不自在,謂之子縛,對果縛而言...

祐國寺

位於河南開封市內。俗稱鐵塔寺。五代晉天福年中(936~...

線香

指以香木之粉末加糊而成細長如線之香,可於佛前長時焚...

菩提伽耶(Buddhagaya)

古印度佛教遺址。傳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處。又稱菩提道...

羅迦陵

籍貫、生卒年不詳。上海著名英商哈同之夫人。由於受康...

三時性

(名數)謂編依圓之三性也。...

五種無堪任性

【五種無堪任性】 p0273 瑜伽七十二卷三頁云:復次於有...

大淫戒結犯不待出精

亦名:淫戒結犯不待出精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律雲,...

真如無為

謂真如法性,離於造作,本自無為。...

不動義

(術語)性虛空十義之一。真如之體性,常住而不變不動...

虛無

(術語)虛無之宗旨。謂三論宗所立之真空。三論大義鈔...

永寧寺

(寺名)北魏獻文帝建之。在長安之北台。塔七級,高三...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深入佛法舍假修真

末學生於一九五四年四月八日,法名演兵,一九七四年高...

雲鶴教授談行善的體會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錢,一個人如能勸人改過遷善、啟...

略釋天台六即義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契理契機,至頓至圓,...

不要去找善知識的毛病

我們末法眾生由於煩惱重,煩惱重的根本就是我執,我執...

佛教的「掛單」是什麼意思

掛單是指我國漢傳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過具足戒的比丘...

佛陀談對待色慾的態度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後不久,一天,有一位年輕的...

好好運用這一生

在人生路途上,我們假如能好好把握時間,善用良能與人...

很恐懼死亡,該怎麼辦

問: 妹妹身體不好,總恐懼死亡怎麼辦?為什麼她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