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南海寄歸內法傳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南海寄歸內法傳》,簡稱《南海寄歸傳》,四卷,唐義淨譔於南海室利佛逝。義淨(635~713),齊州(今山東濟南地區)山莊人。出家以後,仰慕法顯、玄奘西行求法的高風,十八歲起就立志欲游印度。後來到唐高宗咸亨二年(671),他方從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泛海西行,經過南海室利佛逝,於咸亨四年到達東印度耽摩栗底,從此前往中印度各地瞻禮聖跡,留學那爛陀寺達十年之久。武周垂拱三年(687)他返國重經室利佛逝,就停留在那裡從事譯述,武週天授二年(691),他在室利佛逝遣大津歸國,請求國家在印度造寺,以供去印的中土僧人住宿,順便把自己停留期內新譯經論和撰述交託大津帶回,本書便是其中的一部。書內記述他在印度和南海各地所見聞的僧徒日常行事的法式,用意在針對當時中土僧徒踐行上失當之處,依據內法規則加以糾正。書前有自序,末附結語,敬向國內諸大德,說明身在海外,恐難面敘,故先寄此以供采擇。此書題為「南海寄歸內法傳」,也即由於此故。
  本書敘述西方師資現行各事,共四十章,大都依據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傳統,對於日常主要行事,作了明確的介紹。在四卷中,卷一敘破夏非小等九章,卷二敘衣食所需等九章,卷三敘受戒軌則等十二章,卷四敘灌沐尊儀等十章。其中很多和戒律中「作持」部分即《百一羯磨》的作法以及十七事所規定的有關。義淨去西方求法時,本已隨處留心這些。他在那爛陀寺學習,不但獲見完本的《百一羯磨》(中國前此所傳的羯磨都不完備),還翻譯了毘舍佉所作《有部毗奈耶頌》,詳細研究過十七事中重要節目(見頌的下卷)。《寄歸傳》的寫作,就是在這一基礎上針對中土所疏忽或誤傳的地方,更作了重點的敘述,象受戒軌則(卷三),結淨地法、五眾安居、隨意成規,三衣刺葉、著衣方法(卷二),先體病源、進藥方法(卷三)等,很明顯是出於有關的受戒、安居、衣、藥各事,不待詳說;即其餘涉及飲食、用水、受齋(卷一、二),便利、沐浴(卷二、三)、敬禮、亡僧財物(卷四)等等,也都散見於各事及羯磨中。至於說破夏與長幼輩分無關(卷一),敬禮不必謙讓(卷三),糞尿等不可作藥物(卷三),以及長髮受具,燒指燃肌,結契勸死等不合律法,則更指斥時弊,不留餘地。凡此敘述,均極翔實切用,可謂與中土通行的南山宗《行事鈔》價值不相上下。本書卷末,附敘他自己的親教、軌範二師的學行、教導,以及辭師泛海西行,巡禮留學,歸途停留佛逝的經過。
  本書所述,雖以有關戒律的各節為主要部分,但也連帶述及佛教部派的傳播,寺院的制度和學風,當時著名大德,以及一般社會風俗諸方面,留下不少的印度及南海一帶的古代佛教史料。據本書序上所說觀之,舊傳律分五部,乃是西域的情況,若在印度本土,則當時聲聞乘佛教已並成大眾、上座、說一切有、正量四大部派。有部最盛,流行於中印、北印及南海諸洲,正量部流行於西印羅荼、信度等國,這可謂在印度平分天下,至於上座部只盛行於師子洲,大眾部偶見於北方。東裔諸國(那爛陀東行五百驛一帶)雜行四部,中印摩揭陀亦有四部通習之風。又北印及南海諸洲都奉小乘,南海僅末羅游少有大乘,中印度則大小通習。書中並載東裔大黑山以南,沿海有室利察呾羅郎伐戌、杜和缽底,以至極東的臨邑諸國,也都奉佛教,尚乞食杜多行法(卷一總序)。又提到小乘四個主要部派各有它的著裙方法,在形式上可以看出他們的所屬部別(卷二,衣食所需章)。關於寺院的制度方面,本書述及東印耽摩立底國寺院及那爛陀寺眾製法則。旁及寺外餘地租給俗人種植,寺僧收所產菜蔬三分之一;每月四齋日晚,寺眾集合聽講寺制等例(卷二,衣食所需章)。而一般寺院,禺中灌像,日晡讚誦,成為常規。那爛陀寺設置唱導師,受特殊供養,每晚巡行寺內,高聲唱讚佛德,八院僧人聞聲各於當處自行禮誦;又五天初出家人,不問大小乘,常先教誦摩咥裡制吒所制的《讚佛四百頌》或《一百五十頌》,及龍樹《寄密友書》等(卷四,灌沐尊儀及讚詠之禮章),這都可為中土所取法。
  本書對於印度當時的一般教育方法及佛教內教學次第記載極詳,為有關印度文獻和佛學史上極可寶貴的資料。在一般教育方面,本書西方學法章(卷四)述當時印度社會所共習的聲明要典有五部,即初學《悉談章》約三百餘頌,波尼儞的根本經《蘇呾囉》一千頌,明字根的《馱覩》章一千頌,明七例、十羅聲、二九韻等的《三荒》章三千頌,及闍耶眣底釋根本經的《苾栗底蘇呾囉》一萬八千頌,並說明各書的主要內容、授學次第和時日,認為這是一切學問的基礎。於此欲求深造,還須進研缽顛社攞釋《苾栗底蘇呾囉》的《朱儞》、伐(植-直+致)呵利釋《朱儞》的《伐(植-直+致)呵利論》,又有伐 (植-直+致)呵利的《萆拏》及護法的《釋》。伐(植-直+致)呵利學士與護法論師是同一時代人,學士出家還俗往覆七次,深明唯識,善解因明,於時去世已四十年。這些書亦為一部分道俗所共習,要須通達,始為善解聲明,號稱多聞。至於佛教學習方面,則在通達聲明,遵習律儀的基礎上,進修《理門》、《俱舍》,誦習《本生貫》,然後到那爛陀寺或跋臘毗國從師深造。又提到學瑜伽須窮無著、世親的「八支」(《二十唯識》、《三十唯識》、《攝大乘》、《對法》、《辨中邊》、《緣起》、《大莊嚴》、《成業》八部論),習因明須通陳那的「八論」(《觀三世》、《觀總相》、《觀境》、《因明》、《似因明》、《理門》、《取事施設》、《集量》八部論),研《發智》應遍窺「六足」,誦《阿含》必全探四部,從這上面可見當時佛教全部教學的項目、次第和學風。本書附帶舉出譔者在印度所親炙的佛教學者有羯羅荼寺智月法師、那爛陀寺寶師子大德、東印的地婆羯羅密呾羅密、南方的呾他羯多揭婆、南海佛逝的釋迦雞栗底等。又舉稍前的十大德為陳那、護法、法稱、戒賢、師子月、安慧、德慧、慧護、德光、勝光。其中法稱、慧護之重顯因明,德光之再弘律藏均為當時的顯學,而其流派盛行於中國西藏,迄今不衰。漢地所知,僅義淨之簡單介紹而已。至於德慧之於定學,義淨雖一度說及,其實竟湮沒無聞了。本書還述及戒日王愛好文學,曾總集詠佛本生詩讚得五百夾,並取乘雲菩薩以身代龍的故事輯為歌詞,譜之絃管,與當時東印文學家月官大士所作的毗踰安呾囉太子故事詩,並流傳五印、南海,人皆舞詠,這些都是有關印度文學史的好資料。
  義淨對梵文音義的漢譯極其認真,本書涉及各項名物時,凡舊譯有不合處,都隨處校正。如雲世俗之應作復俗等,都出於舊解之外。他又主張總習梵文,無勞翻譯之重加隔閡;以為骨崙、速利尚能總讀梵經,何以中土反不究其本,故本書對聲明初基介紹特詳。又以中土持律,諸部互牽,因而部別之義不明,開遮之理莫分,主張嚴依部執,各守規制。並反對中土治律諸家章疏過於繁雜,以為製作目的在令人易解,豈得故作紛難,重增負擔,不切踐行。以中土尊重大乘,特舉印度所云大乘無過中觀、瑜伽,同契涅槃,理無乖競,不應割裂紛紜,轉晦大本。像這些議論,都可以見他對當時中土佛教有其矯正偏弊的熱誠主張,可惜在實際並未生若何影響,空留著這部堪與顯、奘二師著述媲美的製作,供今人為研究之資而已。
  本書註解,只有日人所作的幾部,即飲光撰《解纜鈔》八卷,亡名《私記》四卷及脅谷撝謙撰《講義》四卷等。又日本高楠順次郎,曾於1896年將本書譯成英文,常為佛教學者所引用。
  (遊俠)

上篇:四分律行事鈔 下篇:經律異相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鳩摩羅佛提

梵名 Kumāra-buddhi。意譯作童覺。前秦譯經家。西域人...

閻魔王

閻魔,梵名 Yama,巴利名同,又作夜摩、焰摩、琰摩、閻...

二十種外道

又作二十種小乘外道涅槃。提婆論師將印度小乘外道所執...

如來或時隨順世間而轉

【如來或時隨順世間而轉】 p0583   瑜伽八十八卷五頁...

五百陀羅尼

五百之數既多非可具列於第下也 次諸三昧而辯陀羅尼門者...

達磨羯羅

(人名)Dharmakāra,比丘名。譯曰法性。見慈恩傳二。...

廣說戒

【廣說戒】 p1323 瑜伽八十三卷八頁云:復次廣說戒者:...

增上心學

(術語)三學之一。定學也。定學有增上之力,故謂之增...

祐國寺塔

中國宋代佛塔。位於開封市東北隅。因塔身外部鑲鐵褐色...

紝婆樹

紝婆,梵語 nimba,巴利語同,又作賃婆、任婆。學名 A...

三迷

(雜語)Sama,譯曰等。平等之義。均等之義。見大日經...

根本

【根本】 p0921   瑜伽二十二卷十二頁云:有處世尊宣...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沒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當我們眼裡看到這個是垃圾人、那個是垃圾人時,我們應...

學佛之前誹謗過淨土法門該怎麼辦

問: 若在學佛之前因不相信有這麼一個容易法門,而說了...

極樂國虛空舍宅之因

【原文】 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所居七寶舍宅,中...

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義

我們常說的五行為五元運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

盡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慳吝,乃六度菩薩行之首。布施有種種利益,諸大...

如何對治瞋心

所言瞋心,乃宿世習性。今既知有損無益,宜一切事當前...

念佛持咒時容易昏沉犯睏,是業障現前嗎

問: 師父,念佛或持咒時容易昏沉犯睏,是業障現前嗎...

十善業道之不殺生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業中,佛陀把殺業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