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愛的行動莫過於關懷

證嚴法師  2012/02/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陀教我們要時時付出愛心,愛的行動莫過於關懷。「一切功德中,以看病功德為第一。」這是佛陀對我們的鞭策、鼓勵,希望我們時時付出關懷,關懷一切的人,特別是病人。

短短的幾句話,讓我想起十二年前的八月十七日,也就是花蓮慈濟醫院啟用的日子。從那時開始,隨著病人的增多,志工們也不斷地增加、投入關懷的工作,常在醫院內構成一幅幅溫馨的畫面;病人跟醫師、志工跟病人,形成一種善與愛的循環。每天在醫院裡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發生──幫助人的人滿心歡喜;被幫助的人得到溫馨、調養他們的身心疾病。

志工們付出無所求、輕安自在,每天都有很多很好的心得題材能與我們分享。付出無所求而得到的輕安,不就是佛陀所說的功德嗎?這讓我想到一位阿枝伯的故事。

以平常心相待志工與病人情感殊勝

在慈濟醫院剛啟用時,有一位孤老無依的阿枝伯,因病住進慈院。

這位老人年輕時很放蕩,花天酒地,常常跟人家吵架,並到處向人借錢。對家人、親戚能騙就騙,能借就借,借了就不還,讓他的親友很失望,最後都斷絕交往。

後來他老了便開始流浪,一直到病了被送到慈濟醫院,完全沒有親人來照顧他。

這期間,他還是帶著很不好的習氣來面對我們的醫師、護士;但因為他沒有親戚朋友前來探視,所以醫護人員特別關懷他,尤其有一位年輕的志工,經常在下班後就到醫院照顧病人,特別是阿枝伯。

阿枝伯剛住院時很孤僻,常常發脾氣,也不肯和人說話。但是,這位年輕志工仍不斷地付出愛、關懷他,並常常引導他心要平、氣要和、要多念佛。

志工的用心付出,阿枝伯高興時會接受,不高興時還是會拒絕。但是這位年輕志工鍥而不捨,不管阿枝伯拒絕或接受,都抱著一分平常心;經過好幾個月之後,兩人終於建立起一分感情。

慈院身心靈療治阿枝伯輕安自在

有一天,這位年輕人進到病房,想跟以前一樣幫阿枝伯洗澡、刮鬍子、洗頭、剪指甲,但這時老人提出一個條件:「你若想幫我,就要答應我一件事。」

「要答應你什麼事?」

「請你叫我一聲‘爸爸’。」

剛開始這位志工想:我可以侍奉你、照顧你,但是要我叫你爸爸……我只有一個爸爸,怎能無緣無故叫別人「爸爸」呢?

阿枝伯說:「我不要求什麼,只要求你叫我一聲爸爸!你要我做什麼,我都會聽你的。」

這位志工盡管內心很掙扎,但是「愛在心中」,這分愛的力量促使他非付出不可;再加上阿枝伯病況嚴重,志工認為念佛可以幫助他安心,所以他就答應:「好,我叫你爸爸,但是你也要聽我的話,除了讓我幫你洗頭、刮鬍子、剪指甲之外,還要跟著我念佛。」

阿枝伯說:「可以,我跟著你念佛。」

那一天,在幫阿枝伯做好個人清潔工作後,這位年輕志工說:「爸爸!我叫你爸爸了,你要跟著我念佛。」

阿枝伯面露笑容說:「好啊!我很好命,有這麼好的兒子,我甘願了!你幫我念佛,我也跟著你念。」

就這樣,阿枝伯躺在床上,志工就坐在身邊帶領他念「阿彌陀佛」。

念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老人從有聲念到聲音變小,再一直念到沒聲音,這時他的嘴還在動;一直念到最後,老人的嘴不動了,眼睛閉上,但臉上仍露出微笑。那位志工以為他睡著了,還是繼續念佛,再看清楚,才發發現阿枝伯已安詳往生了。

這個故事,是一個很感人、很美的畫面,常常在我的腦海中盤旋。年輕的志工這麼細心地照顧病人,從病人身心靈三方面來療治,讓他能在念佛中,輕安自在而解脫。

培養愛的力量照顧孤老加倍用心

由於身心靈的療治,讓阿枝伯在人生的最後,心靈有所依靠;病時心安,往生後相信他也會靈安,所以說愛的力量很大。

一個人生病時是最苦的時候,我們除了要在平時多培養愛心,對一般人付出關懷和愛之外;對於病人,尤其是孤老無依的人,更應加倍用心付出,彌補他所欠缺的親情和友愛。

佛陀說:「探視病人就像在照顧我、關懷我、愛我一樣。」供養病人與供佛的功德平等,這是多麼殊勝的因緣,所以我們要時時培養愛心,愛心的力量真的很大。

有了愛心就要去關懷別人,把這念愛的力量推展出去;所以,我們要時時培養心中這分愛的力量。大家要多用心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寺院不是星級酒店,而你更不是金鑽VIP

上午與某居士喝茶時閑聊,他告訴我,師父,前兩天我在...

行善的回報實在是太豐厚了

在福建省的莆田有一戶林家,祖先有一位老婆婆喜歡行善...

做義工是否影響修行呢

有些人厭離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掛單做義工,希望能夠...

斷疑生信修善法

問: 近來遇到朋友圈發來的各種為重症患者募捐的信息,...

多行善事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一天夜裡,已經很晚了,一對年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館,...

為什麼要接濟他人之急呢

濟人之急,就是周濟人遇到的急事。前面是講救人之難,...

有禪心的人,不計人間毀譽

月船禪師是一位善於繪畫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畫前,必...

善事都是為自己做,不須別人讚嘆

因為個人的時節因緣,零星地參加過幾次佛教組織的慈善...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證嚴法師: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體會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凡夫之心總是不斷生滅,只是自己不曾察覺,也不會去注...

自己就是苦難的眾生

「心裡若是煩惱糾纏,自己就是苦難眾生。」上人表示,...

證嚴法師:普天三無

明理者要有寬大的度量,來容納世間的人事,不可得理不...

【推薦】最大的成功莫過於豁達的胸懷

樓下有個雜貨店,開店的是位老人,面容慈祥,性情開朗...

石頭和尚的十味妙藥

雲南昆明華亭寺內,存有一奇特藥方,它是唐朝無際石頭...

息心貞信之士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間五欲六塵的那個心止息了,隔斷塵...

歡喜心聽佛法和賺大錢,哪一樣比較殊勝

佛陀的姨媽為佛陀做了一件金縷衣,佛陀卻要姨媽拿這件...

把佛號跟四十八願做連結

問: 憶佛念佛和心想佛號相不相同? 淨界法師答: 佛號...

不觀他人過,但觀自身行

佛在《法句經》裡說:不觀他人過,不觀作不作,但觀自...

一發心誦經口就臭,是誦還是不誦

問: 弟子一發心誦《華嚴經》口就臭,不誦的時候,口就...

十件事會嚇跑快樂之神

快樂之神為什麼總是擦身而過?因為有十件事會嚇跑它。...

錢財乃五家所有

過去,有一位仁慈的國王,以平等心愛護人民,卻不曾出...

梵天勸請佛陀說法的因緣

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國,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善勝...

學吃虧的好處實在太多了

懺公師父常常講一個觀念,他說:我們修行人有三個重點...

如何把「無住」跟「生心」達到平衡

十迴向位言迴向者,具足三義:一、回事向理;二、回因...

【佛教詞典】凡小八倒

凡夫和小乘行人所共有的八種顛倒見解,即非常計常、非...

【佛教詞典】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全一卷。又稱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續入法界品、...

【視頻】顯明法師《寒山拾得與豐幹禪師的度化事蹟》

顯明法師《寒山拾得與豐幹禪師的度化事蹟》

【視頻】三皈五戒

三皈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