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握好人生分寸

2012/07/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生當中最難把握的兩個字是「分寸」。分寸,往往是一個人生活長河上的一個分水嶺,人生做事最難的不是少做與多做,而是將事情做到何種程度。

大千世界,古往今來,任何事都離不開「分寸」二字。人生在世,分寸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人際關係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業需要把握分寸,推進工作需要把握分寸,分寸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

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順風順水,原因不僅僅在於他們的聰明,也不僅僅在於他們的勤奮,更不在於他們懂得多少方法與手段,而在於他們對人性的洞察,他們懂得什麼叫恰如其分,什麼叫不偏不倚,什麼叫見好就收,一句話,他們善於把握分寸。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漫漫人生,既是目的更是過程。

人生之旅生命閃光處,不一定是草長鶯飛時,人生得意時,不一定是踏花歸來處。人生的成敗興衰,濃淡緩急,無不在把握分寸中見真曉。總之,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實現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處,是人生的最大學問!

1、直爽並不等於言語毫無顧忌

只圖一時之快,不講方式方法就很容易得罪人。比如批評別人,雖然你心地坦白,毫無惡意,但因為沒有考慮到場合,使被批評者下不了台,面子上過不去,一時難以接受,對方的自尊心被傷害,當然會對你有意思。

2、見人宜說三分話

說話小心些,為人謹慎些,使自己置身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動權,無疑是有益的。一個毫無城府、喋喋不休的人,會顯得淺薄俗氣、缺乏涵養而不受歡迎。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上帝之所以給人一個嘴巴、兩隻耳朵,就是要人多聽少說。

3、千萬不能口無遮攔

不要探問別人的隱私,不能當眾揭對方的隱私和錯處;不能故意渲染和張揚對方的錯誤;要給對方留點餘地;不能強人所難;說話不能不看時機。

4、很好的話題也要適可而止

即使一個很好的題材,說時也要適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長,否則會令人疲倦,若不能引發對方發言,或必須仍由你支撐局面,就要另找新鮮題材,如此才能把對方的興趣維持下去。

5、多多讀書,忌淺薄無知

在這個世界上,全新的事物真是太少了,每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得自願或不自願地撿起前人的衣缽,即使是偉大的演說家,也要借助閱讀的靈感。

隨著周圍環境不斷的改變,要不斷適應以改變說話做事的分寸。說話的尺度和辦事的分寸類似於一匹寶馬,駕馭好了可以日行千里,幫你衝鋒陷陣;駕馭不好,就會讓你摔跟頭,甚至踢傷別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注意並加以改善,那麼我們就如同在和諧的大家庭當中工作,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人生中,有很多東西得到,也有些在失掉

人生的優雅並非訓練或裝扮出來的,而是百千閱歷後的坦...

要過哪一品的人生

人生的舞台上,有各種角色:有帝王將相,有忠貞愛國之...

凡事適可而止,把握好人生方向

有一個小孩,大家都說他傻,因為如果有人同時給他5毛和...

公主的髮夾

國王有七個女兒,這七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她們...

人生的四不與四有

人生要有什麼,不要有什麼?佛教的五戒約束我們,不要...

把自己帶到人生的懸崖邊

有一個人撿到一隻小鳥,就將這隻小鳥帶回家裡,給他的...

淡泊的人生是一種享受

有一位中國的MBA留學生,在紐約華爾街附近的一間餐館...

選擇益友的重要

有一次,許偉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途中經過一間賣...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虛空藏菩薩如何觀虛空

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

淨土宗弘法的道次第

民間弘法是目前佛教界的當務之急,文革法難之後,佛法...

如何擺脫同性戀

問: 誠心頂禮繼空法師!我是一個平常人,但是從二十...

福報有淡化業障的力量

何況廣聞是經,若教人聞,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書,...

天台八教丨不定、秘密教

頓、漸、不定三種教法,是智者大師根據眾生根機而提出...

好臉色是最難做到的孝道

《論語》裡有個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夏問孔子...

眾生和佛的因緣深到什麼地步呢

今天我們的內容是講到了緣起門的第二個理念,就叫做宿...

把聰明轉變成智慧

大凡立身處世,是最需要聰明和智慧的,但聰明與智慧有...

持誦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神咒,全稱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簡稱往...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貪求冥感」。 在修行當中的時...

結善緣的重要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在山上一間寺院,一心一意清苦修行...

「如狼守齋」的故事

佛陀一開始用中道的實相,對我們一個煩惱粗重的人來說...

念念對治自己習氣毛病

印祖云:佛堂日課,切實修持,然不可一向專在事相上用...

淨土法門與諸宗之圓通

學習淨土法門的義趣 二十多年來,學教、學戒,講學、做...

誰是最貧窮的人

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有五百位聲聞弟子與...

感情重的人應該看哪部經

問: 師父好,剛才師父說,四諦、十二因緣是對重感情的...

【佛教詞典】樂法

(術語)樂求妙法也。無量壽經下曰:愛法樂法。...

【佛教詞典】一念不生

(術語)超越念慮之境界也。五教章上之三曰:頓教者,...

【視頻】宏海法師《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禪師》

宏海法師《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禪師》

【視頻】妙境法師《除糞尼提得度因緣》

妙境法師《除糞尼提得度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