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聖嚴法師  2010/08/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現代社會由於物質文明過度蓬勃、結構變化太快,造成人類價值觀念混淆,以致於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需要,什麼是貪求的想要,什麼是實至名歸的能要,什麼是責任所在的應該要。因為無法釐清這四要:「需要」、「想要」、「該要」、「能要」的分際,所以大部份人都是跟著社會風氣潮流而人云亦云,只要別人有的,我也要有。而且現代人往往是:「需要的東西不多,想要的東西太多。」再加上不應該要的也要,不能夠要的也要,結果想要得不到,便會導致人心不安定,社會問題叢生。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需要」是什麼?就是少了它就不能活,例如:陽光、空氣、水分、起碼的食物、御寒的衣服,避風遮雨的房子,在我們這個時代,基本的交通工具、電腦、電話也成為需要的,有這些必需品並不算是慾望。

慾望是什麼呢?是除了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裝飾品,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或撐場面用的東西。不過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地位,為了配合當時的環境因緣,還是要有一定程度的莊嚴,那也可算是一種需要,但一定要有適度拿捏的分寸。

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只是從主觀的立場看,才覺得沒有了他生命很空虛、很無奈,覺得活的沒有意義,這純粹是個人的價值判斷。所以,如果只是講「需要」,定義非常模糊,在衡量與「想要」間的差異時,應該分別從自我觀點,以及總體客觀的立場同時來考量。

能不能要?該不該要?

「能要」的意思是說,在個人能力範圍許可下,以努力付出而獲得所需要的東西,但若能力不足,就該讓賢,不必強求。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包括名、利、權、位、感情等,著實引人欣羨與渴求。但是在要想得到它時,必須仔細想想:自己的能力及付出是否實至名歸?是否已經水到渠成,而不是過度強求?如果付出不夠多,能力、因緣皆不具足,還希望能得到它,這便是貪圖非分,只會增加痛苦與傷害。

至於「該要」、「不該要」,若時下年輕人流行的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言,便是沒有分清楚該要、不該要的份際。一般人的慾望無窮,喜歡的、想要的事物太多了,應該要自問該不該喜歡?該不該取得?例如名位財勢,人人都喜歡,可是非分之名,是虛名;非分之財,是橫財、不義之財,非分之位是虛位,這些都不應該要。當然,如果是實至名歸,自是受之無愧,甚且是一種鼓勵。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東西並不多,想要的東西非常多;需要的東西應該要,想要的東西不重要。

我們應該從「心靈環保」的角度出發,一方面保護我們的心不受環境的污染,增強對環境的「免疫系統」;一方面內心不會有妒忌、憤怒、猜忌、自私等種種不好的心念,使得環境變得更糟糕。並從中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化解個人慾望的「想要」。在人生的過程中,若能清楚明白這「四要」,便能有明確的方向感,而且也會過得很平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做財富真正的主人

這是一個以商業為主流的時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財富...

不要帶著某種功利的目的去信佛吧

我所在的城市,地下是一片煤海。太多的人拚死違規偷採...

看看這些名人是如何惜福的

有人說越有錢的人越摳門,按這種邏輯,頂級富豪豈不是...

不要為了求感應而修道

修道人,好像眼睛那樣地清淨,不能容納一粒沙子。如果...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的不同反應

【原文】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境界,以喻明之。有火聚於此...

虛雲老和尚的勤奮和嚴謹

虛雲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說非常勤奮、非常節儉、非常慈...

今既披緇,豈敢再隨身轉

參禪人,頓修戒、定、慧,即滅貪、嗔、癡,並不離參,...

【推薦】追求外在的物質,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當初我學佛的一個因緣就是,覺得這個人沒意思,特別是...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聖嚴法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問:這句話是不是叫我們不要執著,但也不要因無所執著...

打坐時可能產生的反應現象

打坐時可能產生的反應現像有四類: 第一類現像是痛、麻...

運用佛法來佈施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佈施」,...

聖嚴法師《佛教入門》

如何理解佛教 對於中國人而言,不論他信不信佛,在日...

吃素念佛之人為什麼也會遭受苦難

問: 今有一疑問,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

曾國藩的人生「三貴」

曾國藩是晚清末年的中興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

信願法師《生死之解脫》

沒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談;沒有生命,一切理想,...

如來藏與阿賴耶

藏即含藏,如來藏中含藏如來無盡的功德。一般區分在纏...

善用金錢

財富必須被善加利用,以便增進你和他人的福利。假如一...

只有福業相等的人才能成為夫妻

每個人都希望找到完美的另一半,而能否獲得美好的伴侶...

牛過窗櫺,為何尾巴過不得

禪宗公案中有一則牛過窗櫺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禪師說...

最殊勝的法

證悟無我之義的人即是最殊勝的智者。 最殊勝的持戒即...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識」

現在來看第三依智不依識。 依智不依識,是說我們要依三...

兒孫之愛難捨,如何防治愛慾

問: 愛不重不生娑婆,愛慾妨礙修行,兒孫之愛更是難捨...

原諒別人等於解脫自己

我的一個朋友,這麼多年來,一直生活在憤怒、沮喪、仇...

漢傳佛教的懺法

禪修最重要的前行就是懺罪集資。懺罪也可以說是淨障,...

【佛教詞典】廨院主

禪林中,主管寺院之會計、接待等事務之職稱。廨院,即...

【佛教詞典】床

指比丘坐臥時所用之台座。又作床。可分為二種,即:(一...

【視頻】彌勒菩薩的示笑本懷

彌勒菩薩的示笑本懷

【視頻】智諭法師《師父的話》MP3

智諭法師《師父的話》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