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黃念祖老居士《根本修持心要》

黃念祖老居士  2011/07/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今天,我等於替大家,把過去聽到的道理啊,看到的典集啊,理出一個總結來。從今天起,做為以後行動的章本、指南。有時候,我所講出的一些東西,不是讓大家立刻去做的。有許多東西應當以此為方向,但你一時還做不到,像「無住生心」啊,凡夫做不到啊。那麼,今天所說的,要求大家從現在起應該去做的,不是僅僅聽了就算了,而要從今天起去做,要永遠去做,一直到成佛為止。

這個內容呢,簡單說就是根本修持。我們幹什麼,你要知道什麼是根本啊。因為你現在不是佛了,「背覺合塵」了,不是佛了,是凡夫了。要恢復你的本來啊,你就必須有所修持,修德有功,性德方顯啊。得到根本之後,還得去修持,修德不斷的有功,性德才一步一步的全顯。四十二品無明,破一品證一品法身,等覺菩薩破了四十一品,還有一品未破,他看佛性還像霧裡看花,還隔著一層霧啊。所以要靠修德,一步一步修持啊,再說一步,性修也不二。

目前,我們怎麼開始,什麼為根本,以什麼來進修。根本從密教來說,總結了三個方面。一個叫出離心,出世間的出,離是離開、厭離。第二叫菩提心。第三個叫正見。要把這三個做為根本。過去呢,我們對菩提心和正見談得很多,但是對出離心談的不夠。出離心是淺一些,但是它很具體。你要因為它淺而忽略它,就有許多人因為出離心不夠,而一生的修持不見功效!所以出離心還是很重要。出離心是什麼呢?就是要出世間呀,出世呀,對於世間的這一切,眾生所愛戀的東西,你都能放得下呀,這叫出離。享受、食慾、色慾、功名富貴,家庭的幸福呀,種種名譽、地位這一套,眾生所喜歡的,對於這些東西要出離。這是我們學佛要覺悟的人,最開始的出發點!很多人都是好高騖遠,把這個就輕視了。輕視之後,最後還是由於它,你沒有解決問題!所以跟出離心相反的是什麼呢?就是所謂的愛染啊!我喜歡這些東西,被這些東西所染嘛,你離不開嘛,愛染嘛。

憨山大師對這個問題說得最沉重。眾生啊,你的修行,你要去斷愛染的心啊,你要不去掉愛染的心去修行,愛染的東西,它也跟著你長啊!他沒有打比方,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就像人身上有正常細胞,也有癌細胞一樣。愛染是癌細胞,若是癌細胞多,你吃的營養,癌細胞比正常細胞長得還多、還快。因此,到最後你那些功德,覺悟都不起作用。因為你的愛染比它長得還快,最後就是它跟隨著你。當然你做了很多功德,念了很多經,懂得很多道理,能說,能寫書,但實際思想中愛染的是主要的,佔的份量比較重。所以你在臨終之後,在往下掉的時候,什麼地方著地呢?就是沉的地方先著地!踢毽,咱們很明白,在踢上去的時候錢向上,下來的時候,那就是錢在底下,重處先落。那麼,人在最後決定你下輩子到哪去,也是很自然的看你所種的在哪。不在乎你說的怎麼怎麼熱鬧,那些東西都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你真正的那個根,那是你所種的,實際上是它來決定你的歸岸!!!這個是你種的。所以我們第一心要有出離心啊。按照憨山大師的話,就是要降伏其心啊,降伏愛染之心啊。

咱們淨土法門,也是發願要有厭離心啊。不是對世間的貪戀,你一貪戀,再怎麼念佛也沒用。三資糧嘛,三資糧是照相機的三角架,兩條腳的支架就不能用了,把照相機摔壞了。你缺少厭離心,或者厭離不夠,你念的再好,也是兩條腳的照像機架,不能使用。所以這個很關鍵!首先一句話,六祖的話:佛法出世間,要把世間一切別人所留戀的,我們不留戀。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王位也不要了,眷屬也不要了,一切都不要了。出家,到了山上行苦行,一天拔一顆谷子吃,瘦得渾身皮包骨。成佛之後,還是挨門要飯。這就是捨掉世間的一切。

現在很多地方廟裡的香火也盛,錢收入也很多,美國的和尚,美國的汽車都不坐了,要坐從德國進口到美國的汽車。因為羨慕這個出家,到驢年你也不能成佛。那天,聽到一個人介紹釋迦牟尼佛,大寶集經裡頭是藏文本的,藏文本說的比較詳細啊。釋迦牟尼佛沿門要飯不是那麼順利。有的人就把釋迦牟尼佛哄出來,有的看到釋迦牟尼佛給他潑水,往身上倒髒土趕他走。還有的人把飯裡埋屎,吃到底下屎都出來了。還有在佛的飯裡放毒藥。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偉大就在這兒,不是求得一種名譽、地位、享受,他照樣與大悲心相應,這一切與大悲心相應,我還是來教化你,後來他覺悟了,懺悔啊,不這麼做了。釋迦佛跟彌勒佛同時修行的,彌勒發願就在最好的時候成佛,釋迦佛發願就在鬥爭最牢固的時候成佛。這個鬥爭牢固,不僅僅是兩派意見不同有鬥爭,家裡頭父親和兒子之間要鬥爭,母親和女兒之間要鬥爭,就是在這樣的世界成佛。為什麼?因為這種世界上人最苦啊,這些都是出離心,沒有一點點為自己的,這個事情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啊。所以我們的出離心,就是要克服愛染啊,這是根本中第一件事情!為什麼說有的時候,你登堂說法還是和求名的心有聯繫啊,所以要很警惕啊。悟達國師為什麼一升座,一念驕傲,長人面瘡。所以出離心我們是不可忽視的,而且這是個癌細胞。

光是出離心不夠啊,因為很容易形成什麼呢?我自己一切都不留戀了,去修行啊,這很可能形成小乘。小乘是真正證到了人無我啊。我們的留戀,我們的愛染,實際就是一個我。我喜歡這個,我要這個,我要好,我要長壽,我要有名,我要有威信,我要成功,實際就是從一個我字出發。這個我字就是萬惡之淵啊!所以出離心,它就能夠解決這個我字。阿羅漢就解決了我字,他真正證到了人無我啊。他的見惑思惑都斷了,貪瞋癡慢這四樣東西,不光是咱們欲界這四樣東西,色界的色貪瞋癡慢,無色貪瞋癡慢全斷完了,才證到阿羅漢。真正證到人無我,證到有餘涅槃,他真的是涅槃了。但是就是這樣,釋迦牟尼佛也是不讚許的,不但不讚許反而呵斥,說這是焦芽敗種。你自己把這看淡了,自己覺悟了,對於眾生你沒有發起大心來,對於眾生有什麼好處啊,所以成為了自了漢啊。焦芽敗種,是剛發的芽就焦了,種子就已經腐爛了。再有極好的土,極好的水,極好的陽光,它也不出東西。所以我們還要發大悲心,菩提心是大乘心。

有一本書叫《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的,這是必讀之書。《大乘起信論》,你們誰要讀,我這兒有啊,從我這兒請,我可以送給你們。要生起大乘的心,大乘的心也就是發菩提心,要信大乘法。現在世界上的佛教,一是北傳,一是南傳。南傳就是小乘教,斯里蘭卡、泰國,就是小乘教。有的小乘教不大相信大乘,說大乘不是佛說的。世親菩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先也反對大乘,後來懺悔。當時要用拉舌頭懺悔,拉一舌頭不夠,罪太大了,後來怎麼辦法呀,拿誹謗大乘的舌頭來讚歎大乘,所以造了五百多部論。《往生論》就是他做的。現在有些人對於大乘,還是不能信呀。他沒有很好的學習世親菩薩,佛說這是焦芽敗種呀,我們發的菩提心就是大乘心。

菩提心粗淺的說,就是三個內容。它不是跟出離心,相另外的一件事,它是在這個基礎上的發展。自己解脫的時候,眾生雖然是虛妄的,但是在這虛妄之中,這些苦痛,如夢幻泡影,咱們的人生就是夢啊。我們在這個夢中沒醒的時候,咱們還是覺得很真啊。從佛菩薩出來,夢中這種恐怖、顛倒、痛苦,也不要叫他受,所以叫大願啊。佛對眾生等同己子。大家好多都有了孩子,你們要體會體會,佛之愛護我們,就跟你愛護懷裡的小寶貝,還要深啊,還要愛啊,愛護一切眾生。我們對佛教只是有緣慈,小慈,對於自己的寶貝,愛的很呀,跟你有緣啊。你要是能推廣,那心就廣大了。不是為自己,頭一個基礎,不是為個人打算,不是為我打算,不是我字當頭,把我都能犧牲了,這就出離了。你還要利他,不就發展了嗎。不光是我不留戀這一切,而且,我要使別人同樣也不留戀這一切。不但我夢醒了,別人的夢也要醒啊。所以從大悲心中出來大願啊,同時也是大智慧。阿羅漢有他的智慧,不然他怎麼破見思惑,證我空啊。但他還不是大智慧啊,要是大智慧的話,那就一切平等了。阿羅漢知道,我們都顛倒了,我們都錯誤了。世界是苦啊,沒有可樂啊,我們把這當做可樂,要悟脫啊。苦是苦苦呀,好是壞苦啊,好事一天沒有了,就成苦了。

有個人存了一筆錢,這個先生是解放時期的人,日本人來了,本來要兌換錢,他不知道,後來一宣佈錢全作廢了。這一千塊錢一輩子攢的,他非常痛苦,痛不欲生,這是壞苦。他有這一千塊錢很高興,日本人說兌換沒兌換,全部成白紙了,就哭了。一樣啊,像我的內兄,他的愛人長得好極了。五月節結婚,沒到八月節愛人死了。痛不欲生,壞苦,都有這個事。苦惱極了,簡直人都傻了,得了肺病。所以世間的事情就是這樣,樂之後就是壞苦,沒有一個不壞的。你再愛的人也有死別嘛,怎麼不壞呢。你最愛的是這個身體,它必須得死啊,必須是壞苦啊。越生活好,你越留戀,壞苦越深!所以皇帝死得時候非常痛苦,他不想死,求不死藥,到處求人找神仙想不死,求不得嘛,壞苦。還有行苦,念念遷流是行苦。所以阿羅漢知道沒有樂是苦啊。世界上髒極了,沒有乾淨啊。

我在囚禁的時候,幹校叫我參加宰豬小組,你信佛叫你參加宰豬。可是,我在這裡得到了很大的好處。一方面,宰豬的時候給它念念。再有一刀下去,把這豬皮拔開,拔開皮前,豬是豬,人是人啊。拔開皮以後,豬與人內臟是一模一樣。再美的人,你拔開皮和它一樣,一層皮,就被這一層皮所迷惑!沒有一樣東西是乾淨的。我沒吃素之前,喜歡吃豬蹄,豬蹄怎麼能吃,豬成天那隻腳插在泥裡頭,糞裡頭,常年在那裡泡著,髒極了。一個人就是行走的廁所!哪有什麼乾淨的。連人喝的水,好多是洗尿布的水。南方就是這邊在涮馬桶,那邊在喝水、煮飯。現在我們也要吃河水,北京也要吃了。河水多髒啊,什麼東西都在裡頭,哪有什麼乾淨啊。不淨以為淨,不知無常以為常,念念都在生滅。實際上有智慧的人,看我們跟電影一樣,剎那剎那生滅。電影何嘗有連續的東西,都是一片又一片,靠人的思維把它聯起來。你看一個故事,實際都是一個個斷片。人也是一樣,剎那生,剎那滅,你的意識在那兒維持著,一切都是無常的。

那麼再有一切都是「無我」,總覺得有個我呀。阿羅漢徹底解決證到了「無我」,不是理論知道無我,是證到無我,所以他涅槃。光這個怎麼樣呢?比我們是覺悟了,但是他還有四個顛倒呀。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呢,把四個顛倒還要扭過來呀。阿羅漢無我,有我;阿羅漢不淨,淨;阿羅漢無常,常;阿羅漢無樂,樂。這就是常樂我淨。無常,無樂,無我,不淨,到了佛菩薩,常、樂、我、淨。所以我們這個法,它是螺旋上升的。光有個出離心在前頭還不夠,發大乘心才能成佛。要廣度一切眾生,要有大慈大悲的心呀,光這個還不夠,你沒有平等啊。你沒有真正知道這個實際,我是沒有了,這個妄我是沒有了,還有個真我呀。有佛性啊,有我呀,這個佛性不生不滅是常啊,清淨極了,從來不染污。它怎麼不淨啊,它是寂滅為樂嘛。

咱們這個樂啊,跳搖擺舞,喝酒,吃螃蟹啊。我看這個是苦啊,就感覺很苦,我不覺得這是樂。過去舊社會上,那時一些酒宴、宴會,不要等席散人空的時候覺得可悲,就在最熱鬧的時候,就覺得是很可悲的事,沒有啊,無可樂者。但是現在以什麼為樂呢?它是寂滅為樂,所以這個樂是好的嘛。無我啊,不淨啊,苦啊等等,這是阿羅漢的四道。所以我們先要破凡夫的四道,凡夫的四道就是出離心啊。有的人就混了,混了就亂套了。我們先要出離,把凡夫所執著的東西,我們不執著。在這基礎上發展常、樂、我、淨,這是佛菩薩的境界。所以有時候,不能把一句話死於句下,因為道理是圓的。發一句話死於句下,那就變成死東西了,佛法不可能是個死東西。

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才是覺悟的心,覺悟的心就是佛的心。要成佛,必須有因果律,要有因,才會有果,你沒有因,怎麼會出果呢。所以必須有菩提的因,才會有菩提的果。必須有佛的因,才會有佛的果。必須發菩提心,大智慧,一切常樂我淨。所以《楞嚴經》說,一切事究竟堅固。到了這個時候,沒有什麼叫取,也沒有什麼叫捨,沒有什麼叫出離。但一定要在出離之後再來說,沒什麼叫出離,這才是比較正確的路子。你根本不出離,根本留戀,留戀世間這些榮華富貴,紅紅綠綠,你說我不要出離,那你就是自欺欺人!好多人就搞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以出離心為基礎之上,發起菩提心,大悲、大願、大智慧。所以心經說,我要度一切眾生。大智慧,大悲,大願,我要度一切眾生。什麼眾生都要度,我要度他成佛呀,入無餘涅槃。這是大願啊,大悲呀,他的智慧也同時就在這裡啊,實際上沒有眾生是我度的,這樣的心叫菩提心。

所以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發菩提心不是容易發的,真正有了這個心了,你這個時候就成正覺了。還有一句話就是說,「初心畢竟二無別」。初發菩提心,剛開始,便成了初發心菩薩,一直到成佛畢竟了。初發心跟畢竟這兩個沒有分別,因為在一個圓上,起點就是終點,初步就是到家。所以我們老是有次第,這還都是眾生的情見。如是二心先行難,因為畢竟不是難,你在凡夫這種情況下,發起了菩提心,這是極難的。所以《無量壽經》中要往生的人,都是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的。所以發心是一件大事,這是根本的中間,出離心,菩提心。

第三個就是我們老說的正見。阿彌陀經裡的三十七助道品,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這是三十七助道品。前頭四個沒說,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是十二個。五根、五力加到一塊共二十二個。加上七菩提是二十九個。加上八正道,三十七個,三十七助道品。

八正道,也稱為八聖道,這是入聖的道路,這個道路,以正見為首。那麼,密宗更強調見,絕定的見宗,一切以見作為絕定!不看你別的,先看你的見,跟禪宗是一味的。六祖就是見可用,六祖所掌握的東西,遠不如神秀,就是他的見可用。密宗稱為絕定的見宗,所以說見很重要。咱們就拿八正道來說吧,三十七證道品最後是八聖道,八聖道以什麼為首,正見為首。有了正見,你才能有正思啊,沒有正見,你思維什麼呀,是邪思。這八聖道是,正見、正思、正語、正命,你靠什麼生活,正業、正精進、正念、正定,所以稱為八聖道。以正見為首,才能有其餘的東西。才有正的思維,不是胡思亂想,不是邪思。才有正的語言,才有正的事業,才有正的立命。你是個什麼命,是邪命,就靠著種種不正當的手段來謀生。邪氣不正的精進,精進是好的,正精進才是好的,你盲修瞎練,那有什麼好,那越練越壞,你走路跑步,跑得越遠,將來你退回來的道路就越多。所以才有正念正命。

正定跟邪定。一些外道大仙啊,有的人跑到那裡求保佑,可笑。他們是有本領,叫做邪定。大家有的時候就想兌現,他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兌的現。妖通、術通、鬼通、報通,種種的都是從邪定裡出來的。還有有漏的禪定,修第五度的禪定,打坐怎麼怎麼樣,有漏的。能升天,升色界天,升無色界天,當然你不進的話還得墮落。正定就不是一樣了,定能生慧,戒定慧就成佛了。所以得正定,從正見所開始。什麼叫正見,慧眼明瞭,見理正確,智慧的眼很明白,很清楚,了瞭然,能見理體,很正確的看見理體。這也就是夏老師說的,理明信深的開始。理明才有深信,深信才有切願,才有專念。正見,所以他擱到在第三,發菩提心之後。要有一定的智慧,由於智慧才能正確的、比較分明的看到第一義諦,它的本體。從這兒入手,底下才有其餘的證道。所以很多法門都是先悟後修啊。圓教的法先悟後修,不悟沒有正見,你修什麼。唯獨淨土是特殊的,這是阿彌陀佛最大的慈悲啊。你先念起來再說,要是真正肯老老實實的念,你不知不覺,把這些東西都放下了,就是正念分明,暗合道妙。

後來,我提了一幅對子,都是藕益大師的話,「從事持達理持」。從事持開始吧,你可以達到理持,達到理持,還有什麼話說,什麼發菩提心,整個都是菩提心了,都是理持啊。「從事持達理持」,這是藕益大師要解裡有這麼一句。我給他湊上一句,成了一幅對子,「即凡心是佛心」,就是你的這顆凡心就成了佛心了。要沒有這樣的方法,咱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沒有法子出生死業海啊!!!所以這個正見,你要是真正能夠相信,像這個定義就很難啊。要是說能夠悟,起碼要有一個解悟,沒有解悟,你怎麼能說慧眼明瞭,見理正解。但是在淨土法門來說,你真正相信信願持名,在這一生當中,就能夠解決問題。就信願持名,這個本身就是大智慧,信跟智慧是一致的。這樣難信之法,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你能信,也就是你的智慧去超越!淨土法門這一點很重要。現在大家不能夠去參究,不能夠大開圓解,不能夠參禪,破參,那就很難達到這兩句話啊,慧眼明瞭,見理正解。能真正信願持名,淨土宗能夠信的下來,信的很踏實,也是正見。所以這是我們說的三個根本。

所謂知見,一部佛法就是把眾生的知見,換成佛的知見。所以佛以大事因緣出興於世,什麼大事因緣?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佛給我們開呀,給我們示呀,我們要怎麼樣呢。我們就要有種種的修持,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入了佛的知見,悟了佛的知見,我們就可以給別人再開佛的知見,示佛知見,就這麼一件事。所以要斷惑,先要斷見惑,斷思惑,才能斷塵沙,才能破無明惑。斷惑就要以斷見惑為始,八正道就以正見為始,所以關鍵是破惑,破見,破這些不正確的見,悟正道。你現在有了正見,最後把眾生的知見變成佛的知見。所以正見,我們老談這個見啊,見跟見解的見,是最對頭,悟是那頭,真正到了佛的知見,就是正的那頭。見包括的很廣,就是你的觀點,你決定性的觀點,你怎樣看這個問題,你怎麼理解最中心的東西,叫做你的見。

我們現在要修行,主要就在這三個上頭,你不能出離,讓它慢慢出離,讓它慢慢淡,菩提心叫它長,正見叫它慢慢清楚,邪的知見要像剝筍皮一樣剝掉啊。沒有什麼叫做正見的,但盡凡情就是聖解。剝筍皮去,把你邪見剝掉,須知聖解亦凡情,不是添出什麼東西叫聖解。佛知見,就是把你種種的知見剝掉,所以捨身容易捨見難,捨見可不容易啊。每個人現在都固定有個見,看你怎麼去破它。好難啊,大家回想一下,這幾年的經驗,誰要去掉一點見,經過多少努力,多少祈禱,多少時間,它才能壞一點。從對方也就了解自己啊,自己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我們這兒所說的三根本,三根本從這兒出發,根本就是要長出枝葉來,枝葉長大之後,根怎麼樣呢?根隨著長啊,所以說葉落歸根啊。樹到秋天落葉子,葉子都落在根上,葉子所到的地方,根就長在那兒。所以我們修持中,枝葉子也在長,同時根本也在長。從根本長出枝葉,枝葉長了以後,枝葉經過陽光化合,又把營養送回根本,互相促進。那麼,底下就是從根本產生修持,修持中根本也在長,只有根本在那兒長了,才表示你的修持得了力!不在乎見佛見光,出神通,老想在功夫上找一點成績,就是邪見。最大的功夫就在根本上長,你另外求什麼,心外求法,就是邪見,這個見就得捨。不管你念的怎麼樣,好好去念,你把出離心長一長,菩提心長一長,正見再分明一點,這是根本,不要去悟外。所以今天我們談這話,很具體。

那麼,修持怎麼修呢?也是八個字,「顯密雙修,行解相資」。袁居士就得了這八個字,一輩子就這樣去做了。我們為什麼不單說,一門深入呢?實際上一門深入的人,就是印光法師的廟裡頭,也沒有不念往生咒的,念完阿彌陀經後,念佛號,念往生咒,念大悲咒嘛。居士林每天還念大悲咒嘛。和尚天天念十小咒,真正守戒的和尚,他洗缽吃飯都有咒。他一生沒有一樣事情是沒有咒的。走路有走路咒,踩著蟲子他也超度,都不離咒。沒有一個是單純的,放焰口整個是密法。那麼,專修密行不行呢?別的我不敢說,反正蓮花生大士這一支,它的特點跟淨土宗是結合的。蓮花生大士就是彌陀化身,蓮花生大士報身是觀世音菩薩,他的法身是阿彌陀佛,你修蓮花生大士就是修阿彌陀佛。

很多人認為密法高,淨土低,我碰到的幾位密宗大德,沒有不讚嘆咱們漢地念佛法門的,沒有不讚嘆漢地般若的。說你們漢地般若是好的,念佛是好的。紅教的法,將來有可能,蓮師馬王法將來如果人多,咱們敢修蓮師三身法。觀想自己是蓮師,蓮師頂上是四臂觀音,四臂觀音頂上是長壽佛,這法報化三身。修蓮師報身的本尊就是觀世音,法身的本尊就是阿彌陀,那這跟淨土有什麼分別呀。阿彌多就是阿彌陀嘛。往生咒南無阿彌多婆夜(na mo a mi da ba ya),咱們翻譯成南無阿彌多婆夜(na mo a mi tuo po yi),南方讀夜(yi)就讀亞(ya),南方就是日日亞亞,阿彌多(da)婆夜,大家就念成多(tuo)了,往生咒就阿彌多婆夜,這第一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嘛,聖號跟咒不分。而且密教她是無所不包的大教,最精華之處啊,跟淨土、禪宗完全是一味的。學密的人也都修破瓦,但他有一些強調來幾生幾生成佛,不談即生就走。但是像王上師啊,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我們要想真正解決問題,蓮師就是彌陀、觀音的化現,蓮花生大師的國土也在西方。而且法裡頭,像彌陀大法,這一部法是諾那祖師心傳的法啊,這都是淨土法門。所以諾那祖師說,你們要成佛,最快最穩,就是明心見性,就是禪,再有就是彌陀大法,那就是淨土啊。

所以我們想解決問題,你要修密啊,密是很殊勝啊,密是很應機啊,但是你必須還得跟淨土很好的結合。因為密不是任何人都能學的,要弘揚要利他。你還是要靠淨土,自己要想一生解決問題,目前的情況來說,那麼咱們在座諸位,還只有靠求生淨土!這話好像把大家貶值了,連我也在內,只有靠淨土。因為第一是根器不大夠,密宗要大根器。再有基礎不夠,真正修密的,從小就出家,從小就閉關。都是在家人,從小也沒出家,那個基礎都沒打。十二年顯教,誰打了,那是脫產十二年,不是混日子十二年。「四加行」,現在國外紅教的活佛,都強調先修四加行,四加行一修脫產幾年。咱們一個十萬金剛薩垛大咒還沒念完。你沒有加行不行,四個加行。修法是大法,要閉關,一個關要十二年。那麼你才有希望即生成就,即生成就,哪有那麼容易。除非你根器太特殊了,跟六祖似的,金剛經聽了一半就開悟了,再聽一次就是天人師了,就得衣缽了。這樣的人也有,但是希少,在座的還不見得有這樣的人。所以我們要想即生了脫生死,這裡頭可就有千變萬差了。比例是個個不一樣,個個都要來選定。自己以什麼為主,以什麼為輔,逐漸逐漸自己要把這個事情明確一下。現在大家已經是兼修了,那麼這個兼修,必須修一個法,一個基本修持。基本修持八萬四千法門之中,選定了密和淨兩個相結合,這樣一個修持方法。可以以淨為主,兼修點密,可以以密為主,兼修點淨,也可以種種情況。

另外一個情況,就是行解相資。所以過去多少年來,教人的方法是就念這句咒,除了這樣什麼都不行。先念起來,這個事情是對的。最近在佛學院裡,我組織了考試,開卷考試可以翻參考書,有一個學生引了一段印光法師的話。印光法師說,你們現在不要忙著看大乘經典,你們先念佛。你們看也看不懂,你們好好念佛之後,去了一些無明,去了一些業障,你再看才有可能懂。所以這個話,就是我過去讓大家先念起來再說,而且不僅先念起來再說,一直要念到最後。但是在這裡頭,我們先拿這個來突破,不是讓你先研究很多東西,信了之後再突破。這個跟印光大師的開示是相同的。

那麼,跟夏老師的十六字有點不同。夏老師的理明,信深,願切,行專。先明理,明理才有信,信了之後才能有懇切的願,才能夠念,才能夠專,行才能夠專一,所以這個也不是死的。所以要真正產生信,產生正信,總得明理,有一點明理之後。咱們現在就得互相交錯,修一點明白一點,明白一點再修一點,循環螺旋上升,所以相資。那麼讓大家先明理啊,過去還有這種可能性,大家的水平還比較高,現在大家都是忙忙亂亂的,在這種社會情況下,你可以先念起來,這跟印光大師說的一樣。

再說念一句,怎麼樣也功不唐捐,而且念一句無明薄了一點,你再去研究,才有可能懂。有好多人他根本不懂,怎麼都是他的邪見。看什麼都不懂,他那瓶子太髒了,裝什麼東西都成他那個味。所以大乘經典怎麼不好,怎麼能不讀誦大乘呢。《無量壽經》,觀經都提倡出世三福,提倡多讀大乘,咱們怎麼說不讀大乘呢。出世三福,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都是這種淨因,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再有持戒,再有就是讀誦大乘,發菩提心,這是出世三福。三世諸佛都靠這個為淨業的正因。在這之後的幾年,陸陸續續給你們提出來「發菩提心」,要讀書,這就是發展了,因為大家修了一陣子。

只有行解相資啊,我們好多學者,像梁任公他就說《大乘起信論》是假的。這就是研究,研究之後產生一種邪見,《大乘起信論》他說是假的。現在外國好多學者,袁居士他知道外國的學者,說是《阿彌陀經》是假的。我就告訴他,鳩摩羅什和玄奘他們都是飯桶啊。現在的外國學者,他們能超過鳩摩羅什跟玄奘啊,他們那個時候不知是假的,假的還翻譯什麼。《阿彌陀經》是假的不要緊,淨土有三經,還有觀經,《無量壽經》不只一次說,而且千經萬論共指啊,千經萬論都是假的?康梁變法的梁任公多麼大的學者,他就說《大乘起信論》是假的。外國的學者跟佛教無怨無仇,他就是解而不行,就說《阿彌陀經》是假的。所以解而不行增長邪見,我跟你說透,只是理解,你不去行,你長得的是邪見。現在這個話,還有好多人聽不進,目前還有好多人解而不行,增長邪見。

行而不解,同樣是不行啊,行而不解,是增長無明啊。剛才我們說了,你念了無明會薄了,這是一種情況,有的人,他無明是厚了。這個無明厚了,很可以舉點例子。就是我愛人的妹妹,她的婆母就住在磚塔胡同。修行了一輩子,虔誠極了。她們老先生做過省長,家裡非常富有,她也非常純正。解放以後第一次成立中國佛協,廣濟寺開放。她那麼大歲數,每一個阿羅漢都拜,只要有一個佛像,她都磕頭。到了臨終她不信佛,開葷,罵佛。國清寺一個和尚,他念佛,念得聽到風聲、雨聲、水聲,一切都是佛號,找個繩上吊了。所以行而不解,為什麼?不是教你懂得很多學問,很多理論,你行了之後,你根本的三樣事怎麼樣!你的出離心怎麼樣!你的菩提心怎麼樣!你的正見怎麼樣!你修了半天,修了之後,這三樣一點不動。像憨山大師說的,你那愛染的心倒是長了,癌細胞長了,你吃得這些營養,讓癌細胞都吸收了,反而變成有害了。所以我們必須要行解相資啊,只有如此。因為大家已經都是知識分子,不可能像那種純的人,腦子那麼簡單,什麼都沒有,自然而然,什麼愛染都沒有,道心很純潔,一信就那麼專,那又是一種類型。那種類型又是萬個千個,難得有一個。不是這個類型,那除了修行之外,你還得求解啊。所以這是三個根本啊,我們時時要注意啊!

具體的做法,修持要顯密兼修,比例可以很少。念一念佛,你已經開過頂,已經有過密了,也就算兼修了,一般不要再誹謗密法了。你學密,念念佛號,看看無量壽經,都是兼了淨土。密淨雙修兼了淨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兼了淨土,這個很重要!這裡可以千差萬別各種搭配,修行就是這樣。底下又提出來,行解相資。不斷得注意讀誦大乘,這種讀誦不是學者什麼。就是鞏固這十六個字,現在可以倒回去,我們就在前八個字裡頭。這八個字是,理明,信深,願切,行專。後八個字不要問,用不著問,你現在問也不行。大家喜歡問後頭,功夫怎麼不純啊,那是最後八個字的話。功夫純不純,你前頭四個字沒解決,後頭功夫純了,只有壞處,沒有好處,那是後頭的事。現在就問你,理明不明,信深不深,願切不切,行專不專。前面四個字,佔到一定的份量,後面都解決了。那麼前頭四個字靠什麼呢?靠行解相資啊!

當然話又回來了,大家現在都是非常忙,每天能念一念都不容易了,還要大家研究嗎。現在就是說這些事情都要做,家庭的事,社會上的事,我們都應當去做。但是自己應當把修持的事看重,使自己為這個去創造一些條件。我們不提倡擠工作時間去修持,但自己能夠去創造一些條件啊。至少不要去攬一些事來,攬一些事來,把自己修持擠得一點時間也沒有了。所以世間的事,你就得減一減緣,把修持的事放重!人生啊,太快了。今天我們的街坊,辦喜事。這個老太爺第一次到我們院來,就這麼高。兒子要結婚,他馬上要當老太爺,要生孫子了,一轉眼的事情。郝老太太呢,孫子,重孫子就要結婚了。一個個年輕的都長起來了,大家都很高興,看著他們長大了,挺好玩。大家要知道小孩在長的過程中,自己在老啊,他長一歲,你就老一歲。我們最有精力的時間,快沒了,人最有精力的時間不是很長!你要是沒有修持,到老了之後,你無能為力,連照顧自己的生活都困難啊,還有病痛。

今天我們跟大家談一談,把這個事總結一下,就這三個做為根本啊,隨時去注意,這種就不一定花時間。今天你寫一篇論文大家都不贊成,你又要不高興了,你這出離心就不夠,要人讚嘆幹什麼,這就是修持。不一定說是一天不睡覺,必須念多少佛號。那天老八從這兒出去,碰到誰吐了一口痰,兩個人開始絆嘴。我說老八,這個時候應查一查,怎麼不用上,就在這實際裡頭!什麼叫出離心啊?排隊,排到你那兒就沒了,或者最壞的一個東西給你,買的不稱心,你就很不高興,不高興怎麼出離。正果法師買東西,給他一個壞的,他說我就要這壞的,我不要這壞的就得賣給別人,別人就得要這壞的,這就高一點。必須我買這好,沒得到這好的,我就不高興,就這麼點小事,你是迷還是覺。所以我們要修行,隨時隨地都是修行,都是道場。不一定說是必須上了座,點根香,念佛念得清淨不清淨,清淨了才是,不清淨不是,就在這生活關節眼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黃念祖老居士文章列表

矜哀三界,出興於世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其年,令九界眾生,徹見本來真...

虛雲老和尚《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現在這裡的和平法會。已舉行幾天了。這是很希有難得的...

印祖關於慚愧的開示

印祖關於慚愧的開示《涅槃經》云:佛言:有二白法,能...

虛雲和尚法匯開示

宣統三年在上海靜安寺成立佛教總會 今承眾位居士邀請...

【推薦】廣欽老和尚開示錄

◎行持語錄 這部份開示,是從一九七八年冬季開始,至...

懺雲法師開示集

懺雲法師開示:拜佛 法華經二十八卷,第二十五卷觀世...

【推薦】虛雲老和尚《雲居山方便開示》

乙未閏三月十一日開示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

慧律法師《三千佛圓滿開示》

(上) 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一個人的道德很深,名聲一定就會長久

我們要謙下,實際謙下裡面就包含著理解、包容、同情。...

業力的累積,讓我們看不到真相

我給大家講一個記錄在經典裡面的真實故事,主角是佛教...

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結」

有人說,為什麼沒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結呢...

正確的助念心態

凡人即將死亡,乃生命中最為微弱時刻,許多臨終者面對...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一) 這段時間,我協助馮先生編修...

如何面對疾病

佛法是積極入世的,對於痛苦的態度是速當遠離。 當年...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一個月色朦朧的深夜,在一個靠海的山洞裡,一個老和尚...

聖嚴法師《怎樣做一個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稱為居士。 那麼,做一個居...

想要做大事,既要任勞更要能任怨

最難的是勞而不怨。大家常說,做事要任怨,經驗告訴我...

臨終關頭念佛最要緊,切莫搬動哭泣誤大事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病人將終之時,正是...

居家的過患

居家之人,富貴者有守護、維持、增上財富的辛苦,貧窮...

女人為什麼不能塗香水

香水是怎麼來的,以前法國的貴婦很懶,不經常洗澡,身...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的法是指什麼

問: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法,是指什麼?如果是...

如本法師:三界輪迴淫為本

圓覺經云: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諸位同...

念誦普賢十大願的功德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

【推薦】疾病與念佛

病乃人生八苦之一,人人必然遭遇之事。既屬人之所遭,...

【佛教詞典】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語錄

全一卷。唐代僧法眼文益(885~958)撰,明代僧語風圓...

【佛教詞典】深奧

(術語)深妙秘奧也。大品經有深奧品。智度論七十四曰...

【視頻】《大悲咒》男女聲輕快版

《大悲咒》男女聲輕快版

【視頻】妙境法師《外道偽裝出家,後聞佛法得道》

妙境法師《外道偽裝出家,後聞佛法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