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度化毒龍的故事

2020/12/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陀度化毒龍的故事

昔日,佛在羅閱祇城比留畔迦蘭陀尼波僧伽藍弘化。在優連聚落有一處泉水,水中有一毒龍名叫酸陀梨,極為兇惡,施降冰雹霜凍,損傷五穀致使莊稼無法成熟,人民因此飽受飢餓之苦。

當時,有一位婆羅門能以咒術降伏毒龍,令其不再施降雹霜,五穀得以熟成。這樣持續好幾年,漸漸地這位婆羅門因年事已高,無法再施咒。此時,有一年輕婆羅門咒術流利,放聲念咒,雲便消散,雹霜不降,五穀因此得以成熟豐收。

百姓皆大歡喜,告訴這位年輕的婆羅門:「請您在此住下,我們會供給您一切所需,令無匱乏。」婆羅門答應後便住了下來。從此大家一起供養婆羅門,不曾乏少。

自從佛到摩竭陀國廣說佛法後,全國人民皆受到教化,蒙獲法益,得道者甚多。諸龍鬼神皆為善,不再造惡危害百姓,國內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物價低廉,大家便不再供養婆羅門。婆羅門前去索要時,大家不僅不給與,反更加以唾罵。

婆羅門於是心生瞋惱:「你們蒙受我的恩惠而得飽足,如今卻耍弄我。」瞋心大起的婆羅門想要破壞國土、消滅人民,便問人:「如何能所求如願?」人們告訴他:「齋僧供養佛的四位大弟子,必能隨心滿願,心想事成。」

婆羅門聽聞後,立即設齋供養大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目連尊者、阿那律尊者,並至誠禮拜,求願:「願以今日設齋供僧的功德,使我成為大力毒龍,足以毀滅此國,一定要讓我所求如願。」

舍利弗尊者用神通觀他求什麼願,知道這位婆羅門所求,是要成為毒龍以消滅此國,於是對婆羅門說道:「不要發這種願。為什麼要求作龍蛇這樣有害的兇惡之身?若求作轉輪聖王,或求作帝釋天、魔王、梵王都可以;發願求作龍蛇這樣的兇惡之身,這種願不好吧?」

婆羅門回答:「我求這個願已經很久了,不需要其他的願。」此時婆羅門舉起手,五指即有水流出,舍利弗見其心意堅定,且龍身的徵兆已現,便靜默不再說。

婆羅門婦及兩個兒子也都發願作龍,死後皆投生龍身,具大神力且極為毒惡。它們殺了酸陀梨龍,奪佔它的住處,然後呼風喚雨大降雹霜,把莊稼破壞得僅剩禾莖,因此大家就稱這條龍為阿波羅利,婆羅門婦投生的龍名為比壽尼,龍的兩個兒子,都叫璣鄯尼。自此,人民因飢餓而死者為數眾多,加以有疾病疫情,死者更是難以計數。

這時,阿闍世王前往佛所在之處,頂禮、長跪,稟白佛:「國中人民被惡龍、疫鬼所害,死者無數,唯願世尊大慈大悲憐憫眾生、救護眾生,除卻災害。」

佛即應允。翌日早晨,佛著衣、持缽,入城乞食,去到龍泉處,食畢、洗缽,將洗缽水倒入泉水中。惡龍大怒,立即冒出水面,向佛吐毒氣、噴火,佛即從身出水,將火熄滅;惡龍又降下冰雹,冰雹卻在空中變成了天花;惡龍又降下大石,結果卻化成美玉飾品;惡龍又降下刀劍,卻化成了七寶;惡龍化現為羅剎,佛即化現成毗沙門天王,羅剎就消失了;惡龍又化身為大象,且象鼻上卷著利劍,佛即化作大獅子王,大象便消失。惡龍剛變回龍身,佛即化現為大鵬金翅鳥王,龍便趕緊逃走。

惡龍極盡所能都不能傷害佛,就迅速遁入泉中。此時,密跡金剛力士高舉金剛杵擊打山峰,山遂崩裂一半,墮入泉中,龍想要逃,只得冒出水面,佛便將泉水都化成大火,龍急欲衝出逃走,這時佛踩住龍頭,令掙脫不得。

於是惡龍便被降伏,長跪稟白佛:「世尊!我今日遭遇大苦。」佛問龍:「為何心懷惡念惱害眾生?」龍便頂禮佛足、長跪,說道:「望佛能放我而去,您的教敕我一定信受奉行。」

佛說道:「你應當受持五戒,成為優婆塞。」於是龍和龍妻、龍子都受五戒成為優婆塞,從此慈心行善,不再施降雹霜,風雨順時,五穀豐熟,諸疫鬼神盡皆退散,摩竭陀國百姓因此得以衣食溫飽,眾病除愈,安穩快樂地生活。

典故摘自:《菩薩本行經·卷第二》

省思:

佛曾教誡弟子:「當知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公案中的婆羅門因瞋心而發惡願,化生為毒龍,損傷苗稼地利,造作惡業,害人損己。佛為救護眾生,示現神通予以度化,令剛強難伏的毒龍及妻兒皆發心受戒,從此災害蠲除。《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持戒能防非止惡,亦是行善利他。行者當克己慈忍,不因逆境而起瞋造業,亦當嚴持淨戒,善護自他,利樂一切有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人之一生,實同蜂之釀蜜,蠶之作繭

今日諸位發心來歸依三寶,老衲甚為欣慰,諸位遠道過江...

救度惡人的藥師七佛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是最可憐的人,這種人就是惡人...

如何在生氣時還能心存慈悲心

主持人: 佛教經常教導人們要慈悲,面對煩惱時要自我...

只要遇到了淨土法門,就沒有空過的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曇...

一生的修持資糧換成了三惡道的蛇身

貪煩惱能引生痛苦,但不一定不安穩,但這個瞋煩惱是不...

生氣時應該如何消氣

常生氣有損於健康已被科學研究所證實,但是現實生活中...

容易發怒,乃福氣淺薄之人

韓忠獻公曾經說:無論遇到君子或小人,都應當誠懇對待...

相信因果懺悔罪業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規律。有一個農民在春天的時候...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佛學漫畫】維摩詰居士

維摩詰居士...

受傷未嘗不是另一種成全

清朝時,淄川有一個窮小子,臘月將盡,還缺吃少穿,他...

給人感動也是一種布施

有一個婦人,年輕時就歡喜打牌,幾乎到了一天不打牌,...

出家者要遠離愛慾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著種種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

世間人很喜歡看熱鬧,最愛看你生氣

你要記住師父這句話:整天想要報復別人,你就先倒了,...

相信念佛法門,緣於一次住院的經歷

本人能夠相信念佛法門,實際上比較感謝一次住院的經歷...

八正道與改善人群生活

太虛大師說:佛說之八正道,乃依之觀察人生宇宙真相而...

欠錢不還會遭什麼報應

願意將錢借與我們,這說明對方對我們很好,也很信任。...

永不言敗:超級倒霉蛋終成千萬富翁

內心苦,倒霉遭遇無休止 1950年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臨...

能夠身心俱出家,才稱為大丈夫之事

佛讚歎出家。這是中品上生,從這來看,他主要是針對僧...

任性嬌養孩子,則與殺其身過無量倍多

來書所說,皆從自己身心習氣上究竟,不勝欣慰。然在凡...

阿難陀尊者-多聞第一

出家的因緣 當我執筆要寫下阿難陀尊者一生的事蹟時,...

慧律法師《安詳之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居士:...

終極的敵人是人心中的惡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所有人。我們看不慣的人和事,...

念佛時夾雜著懷疑這樣有用嗎

問: 我對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有點懷疑,總覺得...

一句話的力量有多大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的力量有多大...

【佛教詞典】天須菩提

行宗記·三十捨墮法:「佛弟子中有兩須菩提,一王者種...

【佛教詞典】焰曼威怒王

(明王)又作閻曼威怒王。...

【視頻】大安法師《將猛勝強賊》

大安法師《將猛勝強賊》

【視頻】了法大和尚《對禪修的認識》

了法大和尚《對禪修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