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當今學佛者應如何善用其心

夢參老和尚  2013/10/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當今學佛者應如何善用其心

降伏其心

有些人看來不貪,其實是他貪不到,所以就表現不貪。有台灣道友說念了十五年的《金剛經》了,好像一點兒都沒有得到利益,不想念了,我就跟他說不想念就不念了。怎樣能把心降伏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為什麼讀了十五年《金剛經》都不能降伏一下自己的心?經上告訴的事一件都不做。金剛是形容詞,形容您的心。

須菩提問降伏其心,因為他還沒斷無明。怎麼降伏自己的心?心能住嗎?究竟什麼是心?把妄心當成真心絕對是錯誤。真心是有標準的,古老的中國傳統講明心見性,跟禪宗所說的明性相似,但不是證入證得的。菩薩要斷無明是要明白世間相全是無常。在無常當中有沒有個常呢?沒有。找一個常的,就是自己的心。我們現在是迷了,但心沒有失掉。眾生的心跟佛性毫無差別,這裡所說的是本體,心體,不是說妄心。心體永遠是光明遍照的,永遠迷不掉的。

一個人發的菩提心,他就住在菩提心上。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位菩薩,登到十地。《大乘起信論》告訴我們:業相、轉相、現相。登到三十位的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菩薩,是一步一步的經過三十位。他們有所謂「相似見佛性」,不是真證得,沒有十地菩薩的證得。

信心

我們在什麼位上呢?我們信心沒具足,大家可能對這話有意見。有信心沒信心有一定的衡量標準,不是所想像的信佛了、拜佛了,一天都在求佛菩薩。不好的念頭、惡念頭還隨時生起。真正有信心的人,懾心的時候,一切的惡念乃到於影響都沒有了。初信到十信這位置上,有它的標準。如果做一件錯誤的事情,離開了執著,前念起惡,只是後念不起,發現前面念頭不對,馬上就止住,這是信位的菩薩。

初住的菩薩沒有惡念了,都是善念。這是《華嚴經》圓教所說的,大乘菩薩都是這樣。這是我們覺察、認識得到。自己的地位到什麼程度,信佛信到什麼程度,可以體會得到。心常是歡喜心,不會上境界相來,那都是歡喜心。歡喜意義裡頭一念當中已經有一分清淨了。

信佛的道友籠籠統統說信心到什麼程度,以為沒標準,其實不然。經常讀經是要衡量自己。離開文字就要想它的道理。文字說火是熱的,火會燒您的手,不是口裡說要燒您的手,這是火的意義。佛說的經都有一定的意義,說斷了什麼煩惱就得到什麼地位,有一定的標準,不是瞎吹。

因此,在學佛的時候,一定要善用其心,不是籠籠統統的。善用其心是哪管讀到一句佛經,都想想為什麼佛說這句話,目的是什麼,怎麼樣做才能符合佛的教導,不幸負佛的教導。《金剛經》的意思很簡單,要您認得一切法是無我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生活、起床、洗臉,乃至於吃飯,跟一天應酬,這都叫一切法。在這些一切法中,從早上起來到晚上,思索一下,在一天做了幾件的佛事?佛教導的事做了幾件?我曾經問過幾位弟子,一件也沒做。那還能了生死、斷煩惱嗎?因此,讀經不要光口裡念,要達到意會,心裡確實領會到了這句話,然後從這句話做起。

真與假

善用其心這句話是文殊師利菩薩教授的,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六》在一切法、一切行為當中,能符合佛所教授的標準就要去做。與其說這杯水是熱的,毋寧喝一喝,看看究竟是冷是熱。

說念佛能生極樂世界,有些道友說念了好多年佛,問他們有沒有夢見生極樂世界的夢,有沒有夢見阿彌陀佛。道友說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這樣不行,要天天造夢夢到阿彌陀佛,那死後就靠得住。就是講經的法師,在造夢時候有幾回夢見自己在講經?雖說夢是假的,假的也會產生真的。

我叫夢參,是因為做夢而出家的。夢是假的,都有的變成真。我的一生盡造夢,夢很多,把夢當成真的,夢的教育也得著很多。我曾經夢見很多的不對,給修理修理可就對了。在美國紐約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連續造夢造了好幾個月,今天的夢接著昨天晚上的夢,一個接一個,像章回小說,一幕一幕全是假的,但是假的當中怎樣認識這是假的?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大家只認文字,真正把它看成夢幻泡影還是貪瞋癡和煩惱嗎?

唐朝時候有個宰相叫魚朝恩,他問國師:「無明從何起?何者是無明?」國師跟他一瞪眼,說奴才也問佛法。這下魚朝恩就發火了,說他是皇上的奴才,可不是和尚的奴才。國師跟他說:「無明從此起,此即是無明。」假使大家不當故事聽,想想自己怎樣認識不順心的事情。所謂業障發現,業障本空的,空的還能發現麼?當遇著不順心的事,就是煩惱的時候,佛法就能用得上。像我感覺自己老了,氣力不夠,所以就不講經,停課了。但感覺到不對,我想扭轉,這就是思想上起了變化。後來我到了太原,有居士招呼我到台灣去講《占察經》,我覺得蠻好的,還能講。這是對自己業障的發現。萬法由心起,一切法從心生,身體沒老心就先老了。雖然這個年齡是老了,但一切的事物並非不能轉的。

人們經常聽得到「業障很重」,業障重到什麼程度?有業障沒有?事情不順心,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滿意,這就是業障。理解業性本空唯心造,心造的業,就用心來改變它。因此,如果不能轉的話,業性就不是空的了,能轉就是空。開悟與迷,開悟就是一念之間,頓悟。如果對每一件都能這樣理解,這叫小悟;無量的小悟積累成大悟,就大徹大悟了。每一件事情都要從事理上考慮研究它的體性,這樣才能了解空。不是想說空就空得到了的,這一定要經過很多的磨煉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心開路就開 心死路就死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有三個兒子,因為工作的緣故...

星雲大師《談心的秘密》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很榮幸能夠來到佛學研究風...

參禪必修的課程

有一學僧元持在無德禪師座下參學,雖然精勤用功,但始...

心理養生--從精神上保持良好狀態

所謂心理養生,就是從精神上保持良好狀態,以保障機體...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屬,當以勤心照顧店舖為事。所言修...

證嚴法師《淨因三要》

淨因第一要 一.孝養父母 孝養父母為百行之先 世間之孝...

如何對佛法生起勝解心而不退轉呢

問: 請問法師,如何對佛法生起勝解心而不退轉呢? 大...

時刻自我「觀心」

人的心念,快如瀑流,念念不停。念,非常重要,有善念...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大藏經】【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五欲的事兒少迴向,應多迴向得智慧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沒有慧、沒有...

出家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什麼

從社會上來看,像我們出家人在衣食住行上沒有什麼貢獻...

念誦地藏菩薩名號能離一切障緣

淨法也是一念心生,染法也是由你心生,都是你現前的體...

有一念的大悲心,就可感得無邊的果報

種種的方法,個人的用心不同,經常用這個心,你就是菩...

破妄說災福

夫佛祖正法,以本性彌陀為體,念佛信願為宗,自行化他...

生死隨緣

禪宗裡有則機鋒逼人的公案: 洞山因僧問:寒暑到來時,...

天上的福報

有一天,王宮裡飄來了一塊手巾,它的細緻和美麗,連宮...

聰明的女人不做婚外情人

男人有了情人後,其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況由內而外會突飛...

帶著「我相」怎麼去找「無我相」呢

師父,請您慈悲開示什麼是無我相吧 你跪著,我怎麼講 ...

達摩祖師《一心戒文》

一、於自性靈妙常住法中,不生斷滅之見,名不殺生。 二...

內心總有詛咒別人的念頭,是否會障礙往生

問: 學人心內有詛咒人的妄念、業障,不論凡聖,對於彌...

小人心行 現生折福折壽

儒家對這個就是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聞、非禮勿動、...

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

焚燒除障草可去除鬼魅嗎

問: 焚燒除障草真可以達到除去鬼魅的效果嗎? 法藏法...

世間四種可貴之人

佛陀過去在捨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有四...

李炳南居士對邪淫的問答

問: 五戒之中邪淫一戒,有佛弟子告訴我,戒邪淫常做...

【佛教詞典】五知根

【五知根】 p0256 此數論師義。唯識述記四卷二十二頁雲...

【佛教詞典】二守護

指居胎藏界曼荼羅文殊院及外金剛部院西方門之二守護神...

【視頻】《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釋大力讀誦

《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仁清法師《學佛答疑》

仁清法師《學佛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