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經中開示不邪淫的功德

2019/04/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經中開示不邪淫的功德

1.爾時佛告諸比丘:「於此眾中,我不見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證,所謂不他淫,身體香潔,亦無邪想。」佛告諸比丘:「若有人貞潔不淫。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是故,諸比丘!莫行邪淫以興淫意。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增壹阿含經》

2.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讚法。何等為四?

一、諸根調順;二、永離諠掉;三、世所稱嘆;四、妻莫能侵。

是為四。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十善業道經》

3.佛言:「人於世間不犯他人婦女,不念邪僻,從是得五善。何等五?一者、不亡費;二者、不畏縣官;三者、不畏人;四者、得上天,天上玉女作婦;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多端正婦。今尊者見有若干婦端正好色,皆故世宿命不犯他人婦女所致也。見在分明,慎莫犯他人婦女!」--《分別善惡所起經》

4.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離淫慾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眾生,無有貪慾、瞋恚、癡心,亦無飢渴苦惱之者。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眾生遠離貪淫、瞋恚、癡心,一切無有飢渴苦惱。--《大般涅槃經》

5.離邪淫人,善業道行,見如是法,善人所讚。一切所信,非婦女中,心不生慮;若王王等,一切皆信。所有妻妾,無能侵奪,隨順供養不違其意,設有衰損,妻妾不嫌,心無忌,不生外心。一切世間人所見之,如母姊妹,不為世人之所罵辱。不邪淫者,得如是婦,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如前所說。彼天退已,餘天子生。--《正法念處經》

6.休息邪淫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

一者、得諸根律儀,為事決斷;

二者、得住離欲清淨;三者、不惱於他;

四者、眾人樂;五者、眾人樂觀;

六者、能發精進;七者、見生死過;

八者、常樂布施;九者、常樂求法;

十者、身壞命終得生善道。

諸仁者!是名休息邪淫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是休息邪淫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彼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無有生臭,亦無女根,不行淫慾,皆悉化生。 --《大方等集經》

7.離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其家貞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十善業道經》

8.又非處者,謂離邪染人不得有子妻室,無有是處;若離邪染之人得有子妻室,斯有是處。--《菩薩藏正法經》

9.慎勿侵外色,視之如己子,設復於自妻,舉心即令止。若人於欲境,係心而樂著,後生於世間,定受女身報。--《六趣輪迴經》

10.因無邪欲,美聲流播,遠離塵垢。

修身以自守,不好犯人婦,後得所愛慾,貞良有戒德。

婦人有非時,智士能自絕,後為人無怨,受性大清淨。--《分別善惡所起經》

11.如人離淫慾,童男等不生,遠出至他方,無思無罣礙。

嫌棄於女人,修戒薄癡愛,復至命終時,猶如破毒氣。--《六道伽陀經》

12.離邪欲者,感貞良妻。--《大寶積經。菩薩藏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了幻法師:如何預防與戒除手淫的方法

問: 我從去年開始接觸佛教,但我一直有一個惡習,就...

【推薦】具足清淨律儀,有十種功德利益

戒為無上菩提本,世人應當持淨戒,若人堅持以淨戒,是...

什麼是真正的福德功德

問: 什麼叫福德?什麼叫功德? 慧律法師答: 從粗淺...

九想觀的具體觀法

不淨觀主要是為了對治貪心。人生的痛苦都是來源於貪慾...

邪淫為什麼會障道

什麼叫破壞善根呢?以殺生來說。你殺生,殺完了以後,...

彭鑫博士:傷精的藥方

中醫看病講究辨證論治,同樣是傷精,每個人類型也不完...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佛陀在大小乘的經典裡面都說了很多...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永明延壽禪師,大師在《萬善同歸...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淨界法師:懺悔法門(2023)

(第一講) 學人這一堂課,跟大家共同學習的內容是佛教...

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

【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人生其實就那麼簡單】...

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樂

想悅己,你得先弄清楚究竟誰是你自己 也許你和我一樣...

為何世俗的快樂會帶動生死輪迴的痛苦

我們每一個有情眾生,在內心的深處都有一種天生的本能...

念佛能改變因果規律嗎

問: 請師父慈悲開示。比如一個人癌症本來該受報的,誠...

如何對治修行中的退轉

當我們已經在三界當中,我們不產生停留,我們不會因為...

蕅益大師《見聞錄》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員,心跡正直,值冥府缺第...

佛陀最初發菩提心的因緣

一次,佛陀為大眾說法時,喜王菩薩請問佛陀:世尊!菩...

功課還沒做完,可以明天再補嗎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在以下的經文當中,佛陀都...

凡事都能讓一步

佛經中有這麼一則故事──有兩個商隊準備出門經商,但...

莫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

講完信、願、持名,佛陀為什麼又講今現在說法呢? 這個...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無不如意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無不如意。而諸凡用度...

【推薦】為過去而誦經,為未來而念佛,你為現在做了什麼

學佛以後,反增煩惱?為什麼身邊的人都反對?問題不在...

聖嚴法師《不上進的藉口》

許多人誤解不執著的真義,把它當成不上進的藉口,人家...

心中越善,離佛越近

山上有座廟,廟前有棵樹。 院裡有功德碑,碑上第一行...

【佛教詞典】三處木叉

指護持身、口、意三處之戒。木叉,為波羅提木叉(梵 p...

【佛教詞典】粗重二十種

【粗重二十種】 p1474 顯揚十九卷三頁云:麁重有二十種...

【視頻】搶不走的福報

搶不走的福報

【視頻】大安法師《千念萬念最終是要成就臨終這一念》

大安法師《千念萬念最終是要成就臨終這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