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洪應明《菜根譚》上集

2014/04/17  大字體  護眼色

一、棲守道德  毋依權貴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註釋]

道德:指人類所應遵守的法理與規範,據《禮記·曲禮》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

依阿:胸無定見,曲意逢迎,隨聲附和,阿諛攀附權貴。

達人:指心胸豁達寬廣、智慧高超、眼光遠大、通達知命的人。

物外之物:泛指物質以外的東西,也就是現實物質生活以外的道德修養和精神世界。

身後之身:指身死後的名譽。

毋:同「勿」,不要。

[譯文]

一個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暫時寂寞;而那些阿諛攀附權貴的人,卻會遭到永遠的孤獨。心胸豁達寬廣的人,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考慮到死後的千古名譽,他們所以寧可堅守道德準則,而忍受暫時的寂寞,也決不會趨炎附勢,而遭受萬古的淒涼。

二、與其練達  不若朴魯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註釋]

涉世:經歷世事。

點染:此處是指一個人沾上不良社會習氣,有玷污之意。

機械:原指巧妙器物,此處比喻人的城府。

練達:指閱歷多而通曉人情世故。

朴魯:朴實、粗魯,此處指憨厚,老實。

曲謹;拘泥小節謹慎求全。

疏狂:放蕩不羈,不拘細節。白居易詩: 「疏狂屬年少。」

[譯文]

涉世不深的人,閱歷不深,沾染的不良習慣也少;而閱歷豐富的人,權謀奸計也很多。所以,一個堅守道德準則的君子,與其精明老練,熟悉人情世故,不妨朴實篤厚;與其謹小慎微曲意迎合,不如坦蕩大度,不拘小節。

三、心地光明  才華韞藏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註釋]

君子:泛指有才華和道德的人。 《論語·勸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使人:讓人知曉。

玉韞珠藏:泛指珠寶玉石深藏起來。

[譯文]

有道德懂修養的君子,其思想行為應該像青天白日一樣,沒有什麼不能讓人知道的陰暗行為:而他的才華和能力應該像珠玉一樣深藏,從不輕易地向世人炫耀。

四、污泥不染  機巧不用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註釋]

勢利:指權勢和利慾,《漢書·張耳陳餘傳》說:「勢利之交,古人羞之。」

紛華:指繁華的景色。《史記·禮書》:「出見紛華盛麗而說,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二者心戰,未能解決。」張均亦有「江涔相映發,卉木共紛華」的詩句。

智械機巧:運用心計權謀。

不近:不去接近。

不染:不去接近、不受感染。

[譯文]

面對世間眾多追逐名利的惡行,不去接近權勢名利是志向高潔的,然而接近了卻不為之所動的人,品格更為高尚;面對權謀詭計,不知道它奸滑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懂得了卻不去用這種手段者,則無疑更加高尚可貴。

五、聞逆耳言  懷拂心事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註釋]

逆耳:刺耳,使人聽了不高興的話。《孔子家語·六本》中有「良藥苦口而利二病,忠言逆耳而利於行。」

拂心:不順心。

砥石:指磨刀石。粗石叫礪,細石叫砥。《淮南子·說山》:「厲利劍者必以柔砥。」

鴆毒:鴆,是一種有毒的鳥,其羽毛有劇毒,泡入酒中可製成毒藥,成為古時候所謂的鴆酒。《漢書·景十三王傳讚》:「古人以宴安為鴆毒。」

[譯文]

耳中能夠經常聽到一些不中聽的話,心中常想到一些不順心的事,這樣才是修身養性提高道行的磨礪方法;如果聽到的句句話都是順耳的,遇到的件件事都順心,那就等於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酒中了。

六、和氣喜神 天人一理

疾風怒雨,禽鳥慼慼;霽日風光,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註釋]

慼慼:憂愁而惶惶不安。《論語》中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霽日風光:風和日麗。

草木欣欣:花草樹木充滿生機。

喜神:欣喜樂觀。

[譯文]

在狂風暴雨中,飛禽走獸會感到憂傷惶惶不安;風和日麗會使花草樹木者充滿欣欣向榮的生機。從這些自然現象中可看到,天地間不可以一天沒有祥和安寧之氣,人的心中不能夠一天沒有愉快喜悅的心情。

七、真味是淡  至人如常

酡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註釋]

酉農 肥: 酉農, 美酒;肥,美食、肉肥美。《淮南子·主術篇》中說:「肥 酉農 酣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於口者,則明主弗甘也。」

真味:美妙可口的味道,喻人的自然本性。

卓異:神奇怪異。

至人:道德修養都達到完美無缺的人,即最高境界。《莊子·逍遙遊》篇有:「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譯文]

烈酒、肥肉、辛辣、甘甜並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自然的美味是清淡平和;言談舉止神奇超常的人不是道德修養最完美的人,真正道德修養完美的人,其行為舉止和普通人一樣。

八、閑時吃緊  忙時悠閑

天地寂然不協,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晝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

[註釋]

吃緊:事情緊急時稱吃緊,猶言感到急迫。

寂然:寧靜的意思。白居易《偶作詩》有:「寂然無他念,但對一爐香。」

氣機:機,活動。氣機指大自然的活動。具體說來,氣是天地陰陽之氣,而機泛指宇宙的運動,氣機就是天地運轉。

盡夜:盡,終。夜以繼日的意思。

貞明:光明,光輝。

[譯文]

天地看起來好像寂靜不動,其實日月時時在運行,沒有一刻會停止;太陽和月亮萬古不變晝夜不停地運轉,但它的光輝萬古不變。所以君子在清閑時要有緊迫感,在忙碌時要有悠閑的情趣。

九、靜坐觀心  真妄畢現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

[註釋]

觀心:佛家語,指觀察自己內心所映現的一切。《辭海》註:「觀察心性如何謂之觀心。」

妄:非分、越軌。

真:真境脫離妄見所達到的涅槃境界。

機趣:機是極細緻,趣可作境地解。即隱微的境地。

大:很。

慚忸:慚愧,不好意思。

[譯文]

夜深人靜之裡,一個人坐下反省自己,開始覺得私心雜念都消失了,而只有本性,每當這個時候才從中領悟生命的真義;繼而又發現真性只是暫時的流露,雜念仍然無法消除,在這個時候感到很慚愧。

十、得意早回頭  拂心莫停手

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迴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註釋]

恩裡:恩惠,蒙受好處。

快意:舒適,稱心。《史記·李斯傳》:「今棄擊甕叩瓦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就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拂心:意指不如意或不順心。

[譯文]

在受到恩惠時往往會招來禍害,所以在得意的時候要早點回頭;遇到失敗挫折或許反而有助於成功,所以在不順心的時候,不要輕易放棄追求。

十一、志從淡泊來  節在肥甘喪

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志以澹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註釋]

藜口莧腸:藜,植物名,藜科,一年生草本,黃綠色新葉及嫩苗可吃。莧,植物名,莧科,一年生草本,莖葉可供食用。此處指粗茶淡飯。

袞衣玉食:指權貴。袞衣是古代帝王所穿的龍服,此處比喻華服。玉食是形容山珍海味等美食。袞衣玉食是華服美食的意思。

肥甘:美味的東西,比喻物質享受。

喪也:喪失、失掉之意。

[譯文]

能享受粗茶淡飯的人,大多具有冰清玉潔的品格;而追求錦衣玉食的人,往往甘心卑躬屈膝。所以,人的高尚志向可從淡泊名利中表現出來,而人的節操也可以從貪圖奢侈享受中喪失怠盡。

十二、田地放寬  恩澤流長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

[註釋]

田地:指心田,心胸。

不平之嘆:對事情有不平之感時所發出的怨言。

惠澤:恩澤、德澤。

流:流傳之意。

不匱之恩:匱,缺乏,比喻永恆的恩澤。據《詩·大雅·既醉》篇;「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譯文]

為人處事要心胸開闊,與人為善,才不會招人的怨恨;死後留給世人和子孫的德澤,要流傳長遠,才會贏得後人無盡的懷念。

十三、路留一步  味減三分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註釋]

徑路:指小路。

滋味:味道。這裡指好吃的東西。

涉世:經歷世事。此處指為人處世。

[譯文]

在經過道路狹窄的地方時,要留一點餘地讓別人能走得過去;在享受美味可口的食物時,要留一些分給別人品嚐。這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取得快樂的最好方法。

十四、脫俗成名  減欲入聖

作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功夫,減除得物累,便超聖境。

[註釋]

俗情:世俗之人追逐利慾的意念。

增益:增加,積累。

物累:心為外物所困,也就是心中對物的慾望。

聖境:至高境界。

[譯文]

做人不需要成就什麼偉大的事業,只要能夠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可躋身於名流;做學問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只要能夠排除名利的誘惑保持寧靜心情,便可達到聖賢的境界。

十五、俠心交友  素心做人

交友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註釋]

俠:指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

素心:心地朴素之意。素本來是指未經染色的純白細絹。引申為純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赤子之心。據陶淵明《歸田園居》詩:「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

[譯文]

交朋友要抱著患難與共、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為人處世要保留一顆朴素善良的赤子之心。

十六、利毋居前  德毋落後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逾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註釋]

寵利:榮譽、金錢和財富。

德業:德行、事業。

修為:修是涵養學習,修為即品德修養。

分外:不在本分之內。

[譯文]

個人的恩寵名利不要搶在別人前面,積德修身的事情要不落人後地積極去做。享受應得的利益不要超過自己的本分,修身養性時則不要放棄自己應該遵守的標準。

十七、忍讓為高  利人利己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註釋]

處世:度過世間,即一個人生活在茫茫人海中的基本做人態度。

張本:為事態的發展預先做的安排。

[譯文]

為人處世懂得謙讓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為退讓往往是更好的進步的基礎;待人接物能夠寬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為便利別人是為方便自己奠定了的根基。

十八、矜則無功  悔可減過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註釋]

矜:自負、驕傲。據《尹文子》:「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

懺悔:本是佛家語,自我認錯請人饒恕之意。

彌天:滿天、滔天之意。

[譯文]

一個人即使有蓋世的豐功偉績,如果他恃功自傲自以為是的話,他的功勞很快就會消失殆盡;一個人即使犯下了滔天大罪,只要能懺悔改邪歸正,也能贖回以前的罪過。

十九、美名不獨享  責任不推脫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註釋]

美節:完美的名聲和高尚的節操。

遠害全身:遠離禍害,保全性命。

韜光:韜,本義是劍鞘,引申為掩藏。韜光是掩蓋光澤,喻掩飾自己的才華。

養德:修養品德。

[譯文]

完美的名譽和高尚的節操,不要一個人獨自擁有,必須讓別人一起分享,才不會惹發他人的忌恨,避免災害在自己身上發生;恥辱的行為和不利於己的名聲,不可以全部推到別人身上,應該自己主動承擔幾分責任,才能收斂鋒芒修養品德。

二十、功名不求盈滿  做人恰到好處

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註釋]

造物:指創造天地萬物的神,通稱造物主。《莊子·大宗師》:「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造物亦稱造化。

盈:充滿。

外憂:外來的攻訐、忌恨。

[譯文]

如果做任何事都留有幾分餘地,那樣即使是全能的造物主也不會忌恨我,鬼神也不能對我有所傷害。如果在事業上過度好強,功業追求絕對的完美,那麼即使不為此而發生內亂,也必然為此而招致外患。

二十一、誠心和氣  勝於觀心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註釋]

真佛:真正的佛,此當信仰。

真道:真正的道理。道,真理。

愉色:臉上所表現的快樂神色。

形骸兩釋:形骸,有形的肉體,軀殼。《莊子·德充符》:「今子與我游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形骸兩釋,指人我之間沒有身體外形的對立,即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

意氣交流:彼此的意態和氣概互相了解,互相影響。

觀 心:觀察自己種種行為,也就是反省自己。

[譯文]

家庭裡應該有一個真正的信仰,日常生活中應該遵循一個真正的原則,人與人之間能夠心平氣和,坦誠相見,彼此能以愉快的態度和溫和的言辭相待,那麼父母兄弟之間感情就會融洽,沒有隔閡,意氣相投,這比起坐禪調息、觀心內省還要強上千萬倍。

二十二、雲止水中  動寂適宜

好動者,雲電風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才是有道的心體。

[註釋]

雲電風燈:形容短暫、不穩定。

嗜寂者:特別好靜的人。

死灰槁木:死灰,熄滅後的灰燼;槁木,指枯樹,比喻喪失生機的東西。

定雲止水:定雲,停在一處不動的雲;止水,停在一處不流的水,都是比喻極為寧靜的心境。

鳶飛魚躍:《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引申為君子修其樂易之德,上及飛鳥,下及淵魚,無不歡欣悅愉。

心體:心就是本體。古人認為心為思想的主體。

[譯文]

生性好動的人就像雲中的閃電一樣飄忽不定,又像風中的殘燈孤獨一樣忽明忽暗;而一個嗜好安靜的人就像火已經熄滅的灰燼,又像已毫無生機的枯木。以上這些人都不合乎中庸之道。應該像在靜止的雲中有飛翔的鳶鳥,在不動的水中有跳躍的魚兒,用這種心態來觀察萬事萬物,才算是達到了真正符合有道的理想境界。

二十三、責惡勿太嚴  教善勿太高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註釋]

攻:攻擊、指責。

惡:指缺點、隱私。

毋:無、不。

堪受:能否接受。

[譯文]

批評別人的缺點不要太嚴厲,要想想別人是否能夠承受;教人家做善事,也不要要求太高,要考慮別人是否能夠做到,不要使其感到太為難。

二十四、潔常自污出  明每從暗生

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采於夏月。因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

[註釋]

穢:髒臭的東西。

糞蟲:糞指糞土或塵土,糞蟲是塵芥中所生的蛆蟲。

蟬:又名知了,幼蟲在土中吸樹根汁,蛻變成蛹後而登樹,再蛻皮成蟬。

飲露於秋風:蟬不吃普通的食物,只以喝露水為生,古代以此為高潔之象徵。

化為螢:腐草能化為螢火蟲是傳統說法,據《禮記·月令》篇:「季夏三月,……腐草為螢。」

[譯文]

糞土中的幼蟲是最為肮髒的,可是它一旦蛻變成蟬後,卻在秋風中吸飲潔淨的露水為生;腐敗的草堆本身不會有光澤的,可是它孕育出的螢火蟲卻在夏夜裡閃耀出熒熒光亮。從這些自然現象中可以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潔淨的東西出自污穢之中,而光明在黑暗中孕育。

二十五、伸張正氣  再現真心

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服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情俗意識,盡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

[註釋]

矜高倨傲:矜高,自誇自大;倨傲,態度傲慢。

客氣:言行虛矯,不是出於至誠。

正氣:至大至剛之氣。例如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這種浩然之氣就是正氣。

意識:心理學名詞,指精神覺醒狀態,例如知覺、記憶、想像等一切精神現象都是意識的內容,此處含有認識和想像等意。

妄心:妄,虛幻不實,指人的本性被幻象所蒙蔽。

真心:指真實不變的心,據《辭海》註:「按楞伽經以海水與波浪喻真妄二心:海水常住不變,是為真;波浪起伏無常,是為妄。眾生之心,對境妄動,起滅無常,故皆是妄心。得金剛不壞之心,惟佛而已。」

[譯文]

一個人之所以會心高氣傲自以為是,無非是表現出一種脫離實際的虛浮之氣,如果能消除這種浮誇的不良習氣,心中光明正大剛直無邪的浩然正氣才會出現;一個人心中的七情六慾都是由於虛幻無常的妄心所致,只要能夠消除這種虛幻無常、胡思亂想的妄心,真正的善良本性就會顯現出來。

二十六、事悟癡除  性定動正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常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註釋]

癡迷:心中只想一事一物叫迷。癡迷是指見到事物的一面,而不能對事物做全面的明智的判斷,卻又全身心投入。

性定:性是本然之性,即真心;定是安定,不動搖。性定即本性安定不動。    

不正:出格

[譯文]

吃飽喝足之後再品嚐美味佳餚,食物的甘美是體會不出來的;交歡之後再來回想淫邪之事,一定無法激起男歡女愛的念頭。所以人們如果常常用事後的悔悟心情,來作為另一件事情開端的判斷參考,那麼,便可以消除一切錯誤而保持自己純真的本性,在行動上就有了正確原則,而不至於出軌。

二十七、志在林泉  胸懷廊廟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註釋]

軒冕: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吏,每當出門時都要穿禮服坐馬車,馬車就是軒,禮服就是冕。比喻高官,或者是顯貴之人。《晉書·應貞傳》:「軒冕相襲,為郡盛族。」

山林:泛稱田園風光或閑居山野之間。與林泉均喻隱退的意思。

廊廟:比喻在朝從政做官。

經綸:以治絲之事比喻政治。《易·屯》:「君子以經綸。」《禮·中庸》:「惟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經。」朱熹:「經者,理者緒而分之,綸者,比其類而合之。」

[譯文]

身居要職享受高官厚祿的人,不能沒有隱士的淡泊之氣;而隱居山林清泉的人,應該胸懷治理國家的大志和才能。

二十八、無過是功  無怨是德

外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註釋]

邀:求取。

與人:幫助別人,施恩於人。

感德:感激他人的恩德。據《詩經·小雅》篇:「忘我大德,恩我小怨。」

[譯文]

為人處世不必想方設法去追逐名利,其實只要能夠做到不犯錯誤就是最大的功勞;施舍恩惠給別人不必要求對方感恩戴德,只要別人沒有怨恨自己,就是最好的回報。

二十九、憂勤勿過  待人勿枯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澹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註釋]

憂勤:絞盡腦汁用足體力去做事。

適性怡情: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

高風:高尚的風骨或高風亮節。

枯:已經喪失生機的樹木。此處有不近人情的含義。

[譯文]

勤勞多思是一種美德,但如果過於認真把自己弄得太苦,就無助於調適自己的性情而使生活失去樂趣;淡泊寡慾本來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但如果過分逃避社會,就無法對他人他事有所幫助了。

三十、原其初心  觀其末路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註釋]

勢蹙:勢態緊迫。意指窮途末路。

功成行滿:事業有所成就,一切都如意圓滿。

末路:本指路的終點。

[譯文]

對於在事業上遭受失敗、事事不順心的人,應當體諒他當初的本意是為了奮發上進;對於事業成功感到萬事圓滿的人,要看他在以後的道路上能否保住晚節。

三十一、富宜寬厚  智宜斂藏

富貴家宜寬厚,而反忌刻,是富貴而貧賤其行矣,如何能享?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

[註釋]

忌刻:忌,猜忌、嫉妒;刻是刻薄寡恩。

斂藏:斂,收、聚、斂束,斂藏就是深藏不露。

懵:心神恍惚,對事物缺乏正確的判斷,不明事理。《說文》:「懵,不明也。」

[譯文]

富貴之家的人應該待人寬容仁厚,如果對別人挑剔苛刻,那麼即使是處在富貴之中,其行為和貧賤無知的人是沒有兩樣的,又怎麼能夠長久享受富貴的生活?聰明有才華的人應該掩藏自己的才智,如果到處炫耀張揚,那麼他的言行就跟愚蠢無知的人沒有什麼區別,他的事業哪有不失敗的道理?

三十二、登高思危  少言勿躁

居卑而後知登高之為危,處晦而後知向明之太露,守靜而後知好動之過勞,養默而後知多言之為躁。

[註釋]

居卑:泛指處於地位低的地方。

處晦:在昏暗的地方。

守靜:隱居山林寺院的寂靜心理。

養默:沉默寡言。

躁:不安靜,急促。

[譯文]

處在低矮的地方,才知道攀登高處的危險;在昏暗的地方,才知道當初的光亮會刺眼睛;持有寧靜的心情,才知道四處奔波的辛苦;保持沉默的心性,才知道過多的言語會帶來煩躁不安。

三十三、放得功名  即可脫俗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聖。

[註釋]

脫凡:脫,脫俗,即超越塵世外的意思。

入聖:進入光明偉大的境界。

[譯文]

如果能夠拋棄追逐功名富貴之思想,就可超越塵世,做個超凡脫俗的人;如果能擺脫仁義道德等教條的束縛,就可以達到聖人的境界。

三十四、偏見害人  聰明障道

利慾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

[註釋]

意見:本是意思和見解之意,此處為偏見、邪念。

蟊賊:蟊,害蟲名,專吃禾苗。據《詩經·小雅·大田》:「及其蟊賊。」傳:「食根曰蟊,食節曰賊。」這裡比喩貪財的人。

聲色:指沉湎於享樂的頹廢生活。

藩屏:原指保衛國家的重臣,此處指屏障、藩籬。  

[譯文]

名利和慾望未必都會傷害自己的本性,而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偏見才是殘害心靈的毒蟲;淫樂美色未必都會妨礙人對真理的探求,自作聰明、目中無人才是修悟道德的最大障礙。

三十五、知退一步  加讓三分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註釋]

人情:指人的情緒、慾望。

[譯文]

人間世情反覆無常,人生之路崎嶇不平。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讓一步的道理;在走得過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給予人家三分的便利,這樣才能逢凶化吉,一帆風順。

三十六、不惡小人  有禮君子

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註釋]

小人:泛指一般無知的人,此處含品行不端的壞人的意思。

惡:憎恨。

[譯文]

對待心術不正的小人,要做到對他們嚴厲苛刻並不難,難的是做不到不憎惡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要做到對他們恭敬並不難,難的是遵守適當的禮節。

三十七、正氣清白  留於乾坤

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

[註釋]

渾噩:同渾渾噩噩,指人類天真朴實的本性。《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渾渾,深大的樣子;噩噩,嚴肅的樣子。

黜:摒除。

紛華:繁華富麗。

乾坤:象徵天地、陰陽等。《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譯文]

做人寧可保持純樸自然的本性,拋棄機心巧詐的聰明,留些浩然正氣在大自然;寧可謝絕世俗富麗繁華的誘惑,甘心過著淡泊寧靜的生活,也要在世間留個清白的聲名。

三十八、降魔先降心  馭橫先馭氣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註釋]

降魔:降,降服。魔,本意是鬼,此處指障礙修行。

退聽:指聽本心的命令。又當不起作用解。

馭:控制、統治的意思。

外橫:意指那些外來紛亂的事物。

氣:此處指情緒。

[譯文]

要想降伏惡魔,必須首先降伏自己內心的邪念,只有把自己內心的邪念降伏了,那麼所有的惡魔自然會消除;要想駕馭住悖禮違紀的事情,必須首先駕馭自己的浮躁之氣,只有把自己的浮躁駕馭控制住了,那些外來的紛亂事物就自然不會侵入。

三十九、教育子弟  要嚴交遊

教弟子如養閨女,最要嚴出入,謹交遊。若一接近匪人,是清淨田中下一不淨的種子,便終身難植嘉禾矣!

[註釋]

弟子:同子弟。

匪人:泛指行為不正的人。

嘉禾:長得特別茂盛的稻穀。

[譯文]

教育子弟就好像養閨閣中的女兒一樣,最重要的是嚴格管理其生活起居,與人交往要謹慎。一旦結交了品行不端的人,就好像在肥沃的土地中,播下了一顆不良的種子,這樣就永遠也種不出好的莊稼了。

四十、欲路勿染  理路勿退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

[註釋]

欲路:泛指慾念、情慾、慾望。

染指:比喻巧取不應得的利益。 仞:古時以八尺為一仞。

理路:泛指義理、真理、道理。 憚:害怕。

[譯文]

對於慾念方面的事,不要因為貪圖眼前的方便而隨意沾染,一旦放縱自己就會墮入萬丈深淵;關於道義方面的事,不要因為害怕困難而退縮不前,因為一旦退縮就會離真理越來越遠,永遠也到達不了目的地。

四十一、不可濃艷  不可枯寂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濃;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

[註釋]

念頭濃:念頭,想法、動機。這裡指熱情。

淡:冷漠。

居常:日常生活。

濃艷:此處指奢侈講究。

枯寂:寂寞到極點。此處指吝嗇。

[譯文]

一個熱情的人,往往能夠善待自己,同樣對待待別人也溫馨仁厚,他要求處處都豐富、氣派、講究;而一個冷漠淡薄的人,不僅處處苛薄自己,同時也處處苛薄別人,於是事事顯得枯燥無味而毫無生氣。可見,作為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在日常生活及待人接物方面,既不可過份熱情奢侈,也不可過度冷漠吝嗇。

四十二、超越天地  不入名利

彼富我仁,彼爵我義,君子故不為君相所牢籠;人定勝天,志一動氣,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鑄。

[註釋]

彼富我仁:出自《孟子》:「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謙乎哉?」

我義:意指高尚情操和正義之感。

牢籠:此指限制、束縛。

人定勝天:人的力量一定能夠戰勝自然的力量。

志一動氣:一,專一或集中;動,統御、控制、發動;氣,情緒、氣質。

陶鑄:范土曰陶,鎔金曰鑄。變通造作之使成為一定形式之義。《隋書·高祖紀》:「五氣陶鑄,萬物流形。」

[譯文]

別人擁有富貴錢財,我擁有仁義道德,別人擁有爵祿我擁有正義,如果是一個有高尚心性的正人君子就不會被統治者的高官厚祿所引誘和束縛;人的力量一定能夠戰勝自然的力量,意志堅定可以發揮出無堅不摧的精氣,所以君子當然也不會被造物者所限制。

四十三、高一步立身  退一步處世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註釋]

立身:接人待物,在社會上立足。

塵裡振衣:振衣是抖掉衣服上沾染的塵土,在灰塵中抖去塵土會越抖越多。比喻做事沒有成效。

泥中濯足:在泥巴裡洗腳,比喻做事白費力氣。

超達:超脫流俗,見解高明。

飛蛾投燭:飛蛾接近燈火往往葬身火中,比喻自取滅亡。

羝羊觸藩:羝,指公羊。藩,指竹蘺笆。《易·大壯》:「羝羊觸藩,贏其角。」比喻進退兩難之意。

[譯文]

立身如果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就如同在灰塵中抖衣服,在泥水中洗腳一樣,怎麼能夠做到超凡脫俗呢?處世如果不作退一步考慮,就像飛蛾撲火、公羊用角去抵撞籬笆一樣,怎麼會有安樂的生活呢?

四十四、修德忘名  讀書深心

學者要收拾精神,並歸一路。如修德而留意於事功名譽,必無實詣;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定不深心。

[註釋]

收拾精神:收拾散漫不能集中的意志。

事功:事業。

實詣:實在造詣。

吟詠:指作詩歌時的低聲朗誦。

風雅:風流儒雅。

[譯文]

一心一意致力於研究。如果在修養道德的時候在乎名聲榮譽和功名成敗,必定不會有真正的造詣;如果讀書的時候仍喜歡附庸風雅,吟詩詠文,必定難以深入,也難以有所收穫。

四十五、一念之差  失之千里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味,金屋茅簷非兩地也。只是欲閉情封,當面錯過,便咫尺千里矣。

[註釋]

大慈悲:慈,能給他人以快樂;悲,消除他人的痛苦,這是佛家語。

維摩:佛名,即「維摩詰」。釋迦同時人,也作毗摩羅詰。

屠劊:屠,宰殺家畜的屠夫;劊,指以執行罪犯死刑為專業的劊子手。

金屋:指富豪之家的住宅。

咫尺:一咫是八寸。咫尺指極梪的距離。

[譯文]

人人都有一顆大慈大悲之心,維摩居士和屠夫、劊子手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同;人間處處都有一種真正的情趣,金宅玉宇和草寮茅屋之間也沒有什麼兩樣。所差別的只是,人心往往被慾念和私情所蒙蔽,以至於錯過了慈悲心與真情趣,雖然看起來只有咫尺的距離,實際上已經相差千萬里了。

四十六、有木石心  具雲水趣

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長著,便墜危機。

[註釋]

修道:泛指修煉佛道兩派心法。

木石:木柴和石塊都是無慾望無感情的物體,這裡比喻沒有情慾。

雲水:禪林稱行腳僧為雲水,以其到處為家,有如行雲流水。黃庭堅詩:「淡如雲水僧」

貪著:貪圖榮華富貴的念頭。

[譯文]

凡是培養道德磨煉心性的人,必須具有木石一樣堅定不移的意志,如果對世間的名利奢華稍有羨慕 , 便會落入被物慾困擾的境地;凡是治理國家拯救世間的人,必須有一種如行雲流水般淡泊的胸懷,如果有了貪圖榮華富貴的雜念,就會陷入危險的深淵。

四十七、善人和氣  凶人殺氣

善人無論作用安詳,即夢寐神魂,無非和氣;凶人無論行事狠戾,即聲音笑語,渾是殺機。

[註釋]

善人:心地善良的人。

作用安祥:言行從容不迫。

夢寐神魂:指睡夢中的神情。

聲音笑語:指言談說笑。

殺機:指令人感到有殺人的恐懼。

[譯文]

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日常的舉止都很安詳,即使是睡夢中的神情,也都洋溢著祥和之氣;一個凶狠殘暴的人,為人處事狠毒狡詐,即使是在談笑之中,也一樣充滿了肅殺恐怖。

四十八、君子無禍  勿罪冥冥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先無得罪於冥冥。

[註釋]

昭昭:明亮、顯著,明顯可見。《楚辭·九歌·雲中君》:「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莊子·達生》篇:「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冥冥:昏暗不明,隱蔽場所。《詩·小雅·無將大車》:「無將大車,維塵冥冥。」

[譯文]

肝臟如果得了病,就會表現出眼睛看不見東西的症狀;腎臟如果發生毛病,就會表現出耳朵聽不見聲音的症狀。病雖然生在人看不見的地方,可表現出來的症狀人們都能看見。所以正人君子要想在明處不表現出過錯,那麼就要先在不易察覺的細微之處不犯過錯。

四十九、多心為禍  少事為福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註釋]

少事:指沒有煩心的瑣事。

多心:這裡指猜忌,疑神疑鬼。

[譯文]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沒有無謂的牽掛,而最大的災禍莫過於多疑猜忌。只有每天辛苦忙碌的人,才真正知道無事清閑的幸福;只有心寧氣平的人,才真正理解疑神疑鬼的禍患。

五十、當方則方  當圓則圓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當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併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當嚴,待庸眾之人當寬嚴互存。

[註釋]

治世:太平盛世。

方:指品行端正。

亂世:動盪之世,與「治世」對稱。

圓:圓滑,隨機應變。

叔季:古時少長順序按伯、仲、叔、季排列,叔季排行最後,指衰亂將亡的時代。《左傳》云:「政衰為叔世」,「將亡為季世。」

[譯文]

生活在太平盛世,為人處世應當嚴正剛直,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時代,為人處世應當圓滑婉轉,生活在衰亂將亡的末世,為人處世就要方圓併濟交相使用;對待心地善良的人要寬厚,對待邪惡的人要嚴厲,對待那些庸碌平凡的人則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寬容和嚴厲互用,恩威並施。

五十一、忘功念過  忘怨念恩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註釋]

功:對他人有恩或有幫助。

過:對他人的歉疚或冒犯。

[譯文]

我對別人有過幫助和功勞,不要常常掛在嘴上或記在心上,但是對別人有什麼對不起的地方則應時時放在心上反思;別人曾對我有幫助和恩惠不能夠不牢記在心中,而別人對我有過失則應當及時忘卻。

五十二、施之不求  求之無功

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鐘之惠;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

[註釋]

斗粟:鬥,量器的名, 十升 。斗粟,一斗米。

萬鐘:鐘,量器名。萬鐘形容多,指受祿之多。《孟子·告子》:「萬鐘則不辨禮儀而受之。」

鎰:古時重量名,《孟子·梁惠王》註:「古者以一鎰為一金,一鎰是為二十四兩也。」

[譯文]

一個佈施恩惠於人的人,不應總將此事記掛在心頭,也不應該張揚出去讓別人讚美,那麼即使是一斗粟的付出也可以得到萬斗的回報。一個以財物幫助別人的人,如果計較對他人的給予,而要求別人回報予他,那麼即使是付出萬兩黃金,也難有一文錢的功德。

五十三、相觀對治  方便法門

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己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人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

[註釋]

際遇:機會、境遇。

齊:相等、相平。

情理:這裡指情緒,精神狀態。

相觀對治:治,修正。相互對照修正。

法門:佛家用語,指領悟佛法的通路。《增一阿含經》:「如來開法門,聞者得篤信。」

[譯文]

人生的命運有幸運也有不幸運,所處的境況各有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自己又如何要求特別的幸運呢?自己的情緒有平靜的時候也有煩躁的時候,每個人的情緒也各有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又如何能要求別人時刻都心平氣和呢?用這個道理來反躬自問,將心比心,也不失為人生的一種為人處世的好方法。

五十四、心地乾淨  方可學古

心地乾淨,方可讀書學古。不然,見一善行,竊以濟私,聞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濟盜糧矣。

[註釋]

心地乾淨:心性潔白無疵。

竊以濟私:偷偷用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假以覆短:借名言佳句掩飾自己的過失。

濟盜糧:《史記·范雎傳》:「齊所以大破者,以其所以伐楚而肥韓魏也,此所謂借賊兵、濟盜糧者也。」比喻被敵人所利用。

[譯文]

心地乾淨有一方淨土,才能做純潔無瑕的人,才能夠研法詩書學習聖賢的美德。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看見善行好事就偷偷地用來滿足自己的私慾,聽到名言佳句就利用它來掩飾自己的短處,這種行為不但成了向強盜資助武器,而且又成了向盜賊贈送糧食。

五十五、祟儉養廉  守拙全真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儉者貧而有餘?能者勞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註釋]

勞:勞苦。

府怨:府,聚集之處。府怨指大眾的怨恨。

逸而全真:安閑而能保全本性,道家語。

[譯文]

生活奢侈的人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也不會感到滿足,哪裡比得上那些雖然貧窮卻因為節儉而有富餘的人呢?有才幹的人操勞忙碌卻招致眾人的怨恨,還不如那些生性笨拙的人安逸,而且能保持自己的純真本性。

五十六、學以致用 立業種德

讀書不見聖賢,如鉛槧庸;居官不愛子民,如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如口頭禪;立業不思種德,如眼前花。

[註釋]

鉛槧:鉛,鉛粉筆;槧,削木為牘。鉛槧就代表紙筆。

衣冠盜:偷竊俸祿的官吏。

口頭禪:不明禪理,襲取禪家套語以資談助者,謂之口頭禪。

[譯文]

研讀詩書卻不洞察古代聖賢的思想精髓,就是一個寫字匠;當官卻不愛護黎民百姓,就是穿著官服戴著官帽的強盜;只講習學問卻不身體力行,就像一個只會口頭念經卻不通佛理的和尚;追求成功立業卻不考慮積累功德,就像眼前曇花轉眼凋謝。

五十七、掃除外物  直覓本來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殘篇斷簡封錮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艷舞淹沒了。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來,才有個真受用。

[註釋]

殘篇斷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此處有物慾雜念之意。

鼓吹:樂名。

真受用:真正的好處。

[譯文]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篇真正的好文章,可惜都被殘缺不全的雜亂文章所遮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首真正的好樂曲,可惜都被那些妖艷的歌聲和淫靡的舞蹈所淹沒了。所以,做學問的人一定要排除外界的干擾和誘惑,直接去尋求人心中最自然的本性,這樣才能求得真正享用不盡的真學問。

五十八、苦中有樂  得意生悲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註釋]

苦心:困苦的感受。

悅心:喜悅的感受。

趣:此指樂趣。

失意之悲:由於失望而感到悲哀。

[譯文]

心存儉苦,常能感受到追求成功的喜悅而覺得樂趣無窮;順心得意時,因為面臨著頂峰過後的低谷,往往潛藏著失意的悲傷。

五十九、富貴名譽  來自道德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註釋]

舒徐:舒,展開。徐,緩慢。舒徐指從容自然。

瓶缽中花:插在花瓶裡的花。

[譯文]

世間的財富地位和道德名聲,如果是通過提高品行和修養所得來,那麼就像生長著的漫山遍野的花草,自然會繁榮昌盛綿延不斷;如果是通過建立功業所換來,那麼就像生長在花盆中的花草,便會因為生長環境的變遷或者繁茂或者枯萎;如果是通過玩弄權術或依靠暴力得來的,那麼就像插在花瓶中的花草,因為沒有根基,花草會很快地凋謝枯萎。

六十、花鋪好色  人行好事

春至時和,花尚鋪一段髮色,鳥且囀幾句好音。士君子幸列頭角,復遇溫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註釋]

好色:美景。

時和:氣候暖和。

囀:鳥的叫聲。

頭角:比喻才華出眾,一般說成「嶄露頭角」。

[譯文]

春天來臨時,風和日麗,花草樹木爭奇鬥艷,為大地鋪上一層美麗的景色,連鳥兒也發出婉轉動聽的鳴叫。一個讀書人如果能通過努力僥倖出人頭地,又能夠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但卻不思考為後世寫下不朽的篇章,為世間多做幾件善事,那麼他即使能活到百歲,也宛如沒有在世上活過一天一樣。

六十一、兢業的心思  瀟灑的趣味

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

[註釋]

兢業:也可作兢兢業業,小心謹慎、盡心盡力的意思。

瀟灑:形容行勸舉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杜甫《飲中八仙歌》:「宗之瀟灑美少年。」

斂束:收斂約束。

秋殺:與春生相對,氣象凜冽、毫無生機。

[譯文]

做學問的人要抱有專心治學的心思,行為謹慎勤於事業,還要有大度灑脫不受拘束的情懷,這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趣味。如果一味地約束自己的言行,過著極端清苦拘束的生活,那麼這樣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樣充滿肅殺淒涼之感,而缺乏春天般萬木爭發的勃勃生機,如何去滋育萬物成長呢?

六十二、立名者貪  用術者拙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註釋]

廉:不貪、廉潔。《荀子·修身》:「無廉恥而嗜乎飲食,則可謂惡少者矣。」(嗜:喜好、愛好。惡少:惡少年。)

大巧:聰明絕頂。

術:方法、手段。賈思勰《齊民要術序》:「桑弘羊之均輸法,益國利民之術也。」

拙:笨。《莊子·胠篋》:「大巧苦拙。」

[譯文]

真正廉潔的人並不一定樹立廉潔的美名,那些為自己樹立名聲的人正是因為貪圖虛名;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會去玩弄那些技巧,玩弄技巧的人正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拙劣和愚蠢。

六十三、寧虛勿溢  寧缺勿全

欹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居缺不處完。

[註釋]

欹器:傾斜易覆之器。《荀子 .宥坐》:「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為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注》:「宥與右同。言人君可置於坐右以為戒也。」

撲滿:用來存錢用的陶罐,有入口無出口,滿則需打破取出。

[譯文]

傾斜的容器因為裝滿了水才會傾覆,儲蓄盒因為空無一錢才得以保全。所以正人君子寧可無所作為而不願有所爭奪,寧可有些欠缺而不會十全十美。

六十四、拔去名根  融化客氣

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註釋]

名根:功利的思想。

千乘:乘,車,謂一車四馬。《史記·陳涉世家》:「國六攻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一瓢:瓢,用葫蘆做的盛水器。一瓢是說用瓢來飲水吃飯的清苦生活。《論語·雍也》篇:「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塵情:人世之情 。

剩:多餘。

技:伎倆之意。

[譯文]

一個人追逐名利的思想若不從內心徹底拔除,即使他表面上輕視世間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甘願過著一瓢飲的清貧生活,到頭來仍然擺脫不了世俗名利的誘惑;一個人受外力的影響若不能被自身的正氣所化解,雖然他恩澤世上所有的人,並為後世開創利益,終究也只是多餘的伎倆。

六十五、心體光明  暗室青天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註釋]

心體:智慧和良心。

暗室:隱密的地方。

暗昧:昧,暗。暗昧指陰險見不得人。

[譯文]

心地光明磊落,即使是在黑暗的屋子裡,也如頭頂明亮的天空;心地邪惡不正,即使在青天白日下,也會遇見陰森的厲鬼。

六十六、無名無位  無憂無慮

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人知飢寒為憂,不知不飢不寒之憂為更甚。

[註釋]

名:名聲、名望。《史記·西門豹傳》:「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位:官位、爵位。《戰國策·趙策四》:「位尊而無功。」

[譯文]

人們只知道有了名聲地位是一種快樂,殊不知那種沒有名聲地位牽累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世人只知道挨餓受凍是令人憂慮的事,殊不知那些雖無飢寒之苦卻精神空虛憂愁的人更為痛苦。

六十七、陰惡惡大  顯善善小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註釋]

陰:暗中、暗地裡。《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

善路:向善的道路。

惡根:惡,罪惡、不良行為,與「善」相對。惡根指過失的根源。

[譯文]

做了壞事怕別人知道的人,雖然是作惡,但還留有通往善良的路徑;做了好事卻急於想宣揚的人,他做善事的同時就已種下了惡根。

六十八、居安思危  天亦無用

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傑處。君子只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亦無所用其伎倆矣。

[註釋]

機緘:《莊子·天運》:「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唐成玄英《疏》:「機,關也;緘,閉也。」指推動事物運動的造化力量。

抑:壓抑。

伸:指舒展。

播弄:玩弄、擺佈,含有顛倒是非、胡作非為的意思。

[譯文]

上天的奧秘變幻莫測,有時讓人先陷入困境然後再進入順境,有時又讓人先得意而後失意,不論是處於何種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謂英雄豪傑。因此,一個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夠堅忍地度過外來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時不忘危難,那麼就連上天也沒有辦法對他施加任何的伎倆了。

六十九、偏激之人  難建功業

燥性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者,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

[註釋]

熾:火旺。《北史·齊紀總論》:「火既熾矣,更負薪以足之。」(負薪:背柴)

凝滯:停留不動,比喻人的性情古板。

祉:福。

[譯文]

一個性情暴躁的人就像熾熱的烈火,彷彿跟他接觸就會被燒燬;一個刻薄寡恩的人就像寒冷的冰塊一樣冷酷,彷彿碰到他都會被無情的殘害;一個固執呆板的人,就像靜止的死水和腐朽的枯木,毫無一線生機。這些人都難以建立功業,造福於人。

七十、愉快求福  去怨避禍

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招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

[註釋]

徼:求、求取,當祈福解。

喜神:喜氣洋洋的神態。

殺機:暗中決定要殺害他人的動機。

[譯文]

福分是不可強求的,保持愉快的心境,才是召來人生幸福的根本;災禍是無法逃避的,排除怨恨的心緒,才是遠離災禍的辦法。

七十一、寧默毋躁  寧拙毋巧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之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

[註釋]

愆尤:愆,過失。尤,責怪。愆尤是指責歸咎的意思。李白詩:「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駢:並。《管子四稱》:「出則黨駢。」

訾議:訾,詆毀。訾議是非議、責難的意思。

[譯文]

十句話有九次都說得很正確,未必有人稱讚你,但是如果有一句話沒說對,那麼就會受到眾多的指責。十個謀略有九次成功,人們不一定把功勞給你,但是如果有一次謀略失敗,那麼批評、責難之聲紛至沓來。這就是君子寧可保持沉默也不浮躁多言,寧可顯得笨拙也不顯露機巧的緣故。

七十二、熱心之人  其福亦厚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惟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註釋]

天地之氣:指天地間的氣候。

殺:衰退,殘敗。黃巢《不等後賦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性氣:性情、氣質。

清冷:清高冷漠。

受享:所享的福分。

澤:恩澤、恩惠。《史記·西門豹傳》:「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澤流後世。」(流:流傳。)

[譯文]

自然界氣候溫暖的時候就會催發萬物,氣候寒冷的時候就會使萬物蕭條沉寂。做人的道理也和大自然一樣,性情高傲冷漠的人,所得的福分也比較淡薄。只有那些性情溫和而又樂於助人的人,他所得到的回報才會深厚,福分才會綿長,留下的恩澤也會長久。

七十三、天理路廣  人欲路窄

天理路上甚寬,稍遊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塗。

[註釋]

天理:天道。

遊心:游是出入,遊心是說心念出入的天理路上。

人欲:人的慾望。

寄跡:投身立足。

荊棘:比喻紛亂梗阻。《後漢書·馮異傳》:「異朝京師,引見,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譯文]

追求自然真理的正道十分寬廣,稍微用心追求,就感覺心胸坦盪開闊;追求個人慾望的邪道非常狹窄,剛把腳踏上去,就發現眼前佈滿了荊棘泥濘,寸步難行。

七十四、磨練福久  參勘知真

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註釋]

參勘:參是交互考證,勘是調查、核對。

知:通「智」。

[譯文]

在人生路上經過艱難困苦的磨練,就會獲得幸福,這樣的幸福才會長久;對知識的學習和懷疑交替驗證,探索到最後而獲得的知識,才是千真萬確的智慧。

七十五、虛心明理  實心卻欲

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註釋]

虛:謙虛、不自滿。

實:真實、執著。

[譯文]

一個人不可以沒有虛懷若谷的胸襟,只有謙虛才能獲得真正的學問和真理;一個人的內心不能不抱著擇善的堅決態度,只有堅定的意志才能不受名利的誘惑,擋住物慾的侵襲。

七十六、寬宏大量  胸能容物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註釋]

水清無魚:《孔子家語》中有「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含垢納污:容納髒的東西,比喻有容忍的氣度。

操:品德、品行。《史記·張湯傳》:「湯之客田甲,雖賈人,有賢操。」(賈人:商人。)

[譯文]

污物的地方往往滋生眾多生物,而極為清澈的水中反而沒有魚兒生長。所以真正有德行的君子應該有容納度量,絕對不能自命清高,孤芳自賞。

七十七、多病未羞  無病是憂

泛駕之馬可就馳驅,躍冶之金終歸型範。只一優遊不振,便終身無個進步。白沙云:「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無病是吾憂。」真確論也。

[註釋]

泛駕之馬:泛駕,謂覆駕。《漢書·武帝紀》:「泛駕之馬。」

躍冶之金:比喻不守本分而自命不凡的人。

型範:鑄造用的模具。

白沙:陳獻章,明朝學者,廣東新會人。字公甫,隱居白沙裡,世人稱他為白沙先生。著有《白沙集》十二卷。

[譯文]

在原野上奔馳的野馬經過人的馴養可以成為供人駕馭奔馳的好馬,濺到熔爐外面的金屬最終還是被人放在模具中熔鑄成可用之物。而人只要一落入游手好閑不思振作的地步,那麼就永遠不會有什麼出息了。所以白沙先生說:「一個人有很多缺點並不可恥,只有一生都看不到自己缺點的人才是最令人擔憂的。」這真是至理名言。

七十八、一念貪私  壞了一生

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

[註釋]

一念:一瞬間所引起的觀念。

恩:惠愛、恩惠。

慘:狠毒。

品:品質、品德。

度越:超越。

[譯文]

人只要有一絲貪圖私利的雜念,那麼就會由剛直變為懦弱,由聰明變為昏庸,由慈善變為殘忍,由高潔變為污濁,結果損壞了他一生的品格。所以古人把不貪作為修身的寶貴品質,從而超凡脫俗地度過一生。

七十九、心中亮堂  不受誘惑

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慾意識為內賊。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

[註釋]

外賊:來自外部的侵害。

情慾意識:內心的情感慾望。

惺惺:清醒、機警。唐玄覺《禪宗永嘉集·奢靡他頌》:「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

不昧:不糊塗。

中堂:堂的中央。

[譯文]

耳朵聽到美音,眼睛看到美色,這些外界誘惑都是外來的盜賊,心中的情感和慾念這些都是人內心中潛藏的盜賊。可是只要靈魂保持正直清醒,在堂中央坐穩,不受誘惑,保持一片純淨的心境,那麼這些使人受到誘惑的感受和心理都能化作幫助自己培養正直品德的好幫手。

八十、保已成業  防將來非

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

[註釋]

業:事業、功業。《左傳·襄公十八年》:「人其以不谷為自逸而忘先君之業矣。」

失:過失、錯誤。

非:過失。

[譯文]

與其圖謀計劃沒有把握的功業,還不如將精力用來保持已經完成的事業;與其追悔過去的過失,還不如將精力用來預防將可能發生的錯誤 。

八十一、培養氣度  不偏不頗

氣像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沖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註釋]

氣象:氣度、氣質。

疏狂:狂放不羈的風貌。

縝密:周全、細緻。

瑣屑:煩雜、煩瑣。

激烈:指偏激。

[譯文]

一個人的氣度要高遠曠達,但是不能太狂放不羈;心思要細緻周密,但是不能太雜亂瑣碎;趣味要高雅清淡,但是不能太單調枯燥;節操要嚴正光明,但是不要偏激剛烈。

八十二、風不留聲  雁不留影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註釋]

寒潭:大雁都在秋天飛過,河水此時顯得寒冷清澈,因此稱寒潭。

現:顯現。

空:平靜。

[譯文]

當風吹過稀疏的竹林時,會發出沙沙的聲響,當風吹過之後,竹林又依然歸於寂靜而不會將聲響留下;當大雁飛過寒冷的潭水時,潭面映出大雁的身影,可是雁兒飛過之後,潭面依然晶寶一片,不會留下大雁的身影。所以君子臨事之時才會顯現出本來的心性,可是事情處理完後心中也恢復原來的平靜。

八十三、君子懿德  中庸之道

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註釋]

清:清廉。

懿德:美德。《詩·大雅·烝民》:「民之秉彞,好是懿德。」《傳》「懿,美也。」

[譯文]

清廉純潔的人,有包容一切的雅量,有仁義和敏銳的判斷力,洞察一切而又不苛求於人,正直而又不過於矯飾,如果做到恰如其分,就像蜜餞雖由蜜糧炮製卻不太甜,海水雖然含鹽但不太咸一樣,那就是一種高尚的美德。

八十四、窮當益工  不失風雅

貧家淨掃地,貧女淨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馳哉!

[註釋]

益工:益、增加。《韓非子·定法》:「五年而秦不益一尺之地。」益工指更努力下功夫。

景色:此處指擺設、穿著。

寥落:寂寞不得志。

奈何:為什麼要。

廢弛:應做的不做,指自暴自棄。

[譯文]

貧窮的人家經常把地掃得乾乾淨淨,窮人的女兒天天把頭梳得整整齊齊,雖然沒有艷麗奢華的陳設,美麗的裝飾,卻有一種自然朴實的風雅氣質。有才之君子,怎能因窮困憂愁或者際遇不佳受到冷落,就自暴自棄呢 !

八十五、未雨綢繆  有備無患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註釋]

未雨綢繆:綢繆,纏繞、纏綿。未雨綢繆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受用:受益。《朱子全書》:「認得聖賢本意,道義實體不外此心,便自有受用處耳。」

[譯文]

在閑暇時不讓時光輕易流過,抓緊時間做些準備,到了忙的時候自然會有用;在平靜時不讓心靈空虛,在遇到變化的時候就能夠應付自如;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也不做陰暗的事,在大庭廣眾之下自然會受到尊敬。

八十六、念頭起處  切莫放過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輕易放過。

[註釋]

挽:牽引,拉。《左傳·襄公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

[譯文]

在念頭剛剛產生時,一發覺此念頭是個人慾望,便馬上用理智將它拉回到正道上來。邪念一起就警覺,一發覺就轉變方向,這個時候就是將禍害轉變為幸福,將死亡轉變為生機的關鍵,千萬不能輕易放過。

八十七、靜閑淡泊  觀心證道

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觀心證道,無如此三者。

[註釋]

澄澈:河水清澈見底。

真體:指心性的真正本源。

氣象:此指氣度、氣概。

[譯文]

清靜的時候,意念思慮清澈,可以看出心性的本源;在閑暇中氣度舒暢從容,可以發覺心中真正的玄機;在淡泊中性情謙靜平和,可以體會心中真趣味。反省內心印證道理,沒有比這三種方法更好的了。

八十八、動中真靜  苦中真樂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註釋]

性天:天性、本性。

[譯文]

在悄然無聲的環境中所得來的寧靜,不能算是真正的寧靜,在喧鬧騷動中能保持寧靜的心情,才算達到天性原本的真境界;在快樂的地方得到樂趣不能算是真正的快樂,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中仍然能保持樂觀的情趣,這種快樂才是人本性中真正快樂的境界。

八十九、舍己勿疑  施恩勿報

舒己毋處其疑,處其疑,即所舒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責其報,責其報,並所施之心俱非矣。

[註釋]

舍己:犧牲自己。 毋處其疑:不要猶疑不決。

[譯文]

既然要作出自我犧牲,就不要過多地計較得失而猶豫不決,過多計較得失,那麼這種自我犧牲的心意就會打折扣;既然要施恩與人就不要希望得到回報,如果一定要求對方感恩圖報,那麼這種樂善好施的善良之心也就會變質。

九十、厚德積福  逸心補勞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註釋]

薄:減輕。

迓:迎接。《左傳·成公十三年》:「迓晉侯於新楚。」

厄:窮困,危迫。《漢書·元帝紀》:「百姓仍遭凶厄。」

亨:通。《易·坤》:「品物咸亨。」

[譯文]

上天不給我很多福分,我就多做善事培養品德來對待這種命運;上天使我的身體勞乏,我便用安逸的心情來保養我的身體;命運使我的生活陷於困窘,我就開闢我的道路來打通困境。上天又能對我怎麼樣呢?

九十一、天機最神  智巧何益

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片牖其衷;憸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何益?

[註釋]

貞士:指意志堅定的人。

徼福:徼,同邀,祈求。《左傳·僖公四年》:「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牖:打穿牆壁用木料做的窗子。《說文·通訓定聲》:「牖,旁窗也。」

憸人:行為不正的小人。 憸:邪妄。《書·立政》:「國則罔有立政用憸人。」

[譯文]

一個志節堅貞的人,雖然並不用心去為自己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卻在他無意之間引導他完成自己的心願;陰險邪惡的小人雖然用盡心機去躲避災禍的懲罰,可是上天卻偏在他著意逃避之處奪走他的魂靈使其蒙受災難。由此可見,上天的玄機極其奧妙、神奇莫測,人類平凡無奇的智慧在上天面前實在無計可施。

九十二、人生態度  晚節更重

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云:「看人只看後半截。」真名言也。

[註釋]

聲妓:指妓女。

煙花:妓女的代稱,指妓女的生涯。

[譯文]

歌妓、舞女在晚年的時候能夠嫁人做一個良家婦女,那麼過去的風塵生涯對她後來的正常生活不會有什麼妨害;一個堅守節操的婦女,如果在晚年的時候耐不住寂寞而失身的話,那麼她前半生的清苦守節都白費了。所以俗語說:「觀察一個人的節操如何主要是看他的後半生。」這真是至理名言啊。

九十三、種德施惠  無位公相

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的公相;士夫徒貪權市寵,竟成有爵的乞人。

[註釋]

種德:行善積德。

士夫:士大夫的簡稱。

市:買賣。

[譯文]

一個平民老百姓如果願意盡自己的能力廣積恩德廣施恩惠,他雖然沒有公卿相國的名位,卻同樣受到世人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祿的士大夫們如果只是一味地爭奪權勢貪戀名聲,雖然有著公卿爵位,卻像一個討飯的乞丐一樣可悲。

九十四、積累念難  傾覆思易

問祖宗之德澤,吾身所享者是,當念其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祉,吾身所貽者是,要思其傾覆之易。

[註釋]

祉:與福同義。

貽:遺留。《魏書·張袞傳》:「貽丑於來葉。」(葉:世)

[譯文]

如果問祖先給我們留下什麼恩德,只要看我們現在所享幸福的厚薄就可以知道,因此應當時時感謝祖先們創造積累的艱辛;如果要問我們的子孫後代將來會享受到什麼樣的幸福,那麼只要看我們所留下恩澤究竟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同時,要考慮到這些家業是很容易遭受衰敗的厄運的。

九十五、君子詐善  無異小人

君子而詐善,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不及小人之自新。

[註釋]

詐善:虛偽的善行。

肆惡:縱恣,放肆。《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可肆也。」

[譯文]

身為君子卻具有偽善的惡行,那麼他們的行為與邪惡的小人作惡多端沒有什麼兩樣;行仁義的正人君子如果放棄自己的志向落入濁流,那還不如一個改過自新的小人。

九十六、春風解凍  和氣消冰

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再警之。如春見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

[註釋]

隱諷:暗示,婉轉勸人改過。

俟:等。 型範:典型模範。

[譯文]

家裡有人犯了過錯,不能隨便大發脾氣,也不應該輕易地放棄不管。如果這件事不好直接說明其錯誤,可以借其他的事來提醒暗示,使他知錯改正;今天不能使他醒悟,可以過一些時候再耐心勸告。就像溫暖的春風化解大地的凍土,暖和的氣候使冰融一樣,這樣才是處理家庭瑣事的典範。

九十七、看得圓滿  放得寬平

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側之人情。

[註釋]

險側:邪惡不正。

[譯文]

如果自己內心是圓滿善良的,那麼世界也會變得美好而沒有缺陷;如果自己內心是寬大仁厚的,那麼世界也會是一個沒有陰險詭計的境地。

九十八、堅守操履  不露鋒芒

澹泊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檢飾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註釋]

操履:操行,謂平日所操守及履行之事。

澹泊:恬靜無為。

鋒芒:比喻人的才華和銳氣。

[譯文]

對名利淡泊而又有才華的人,必定會受到那些熱衷於名利的人猜疑;一個生活儉朴謹慎的人,往往會遭受那些邪惡放縱之輩的妒嫉。一個堅守正道的君子,固然不應該因此而稍稍改變自己的操守,但是也不能夠過於鋒芒畢露。

九十九、逆境礪志  順境殺人

居逆境中,週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註釋]

針砭藥石:針砭,一種用石針治病的方法。藥石,泛稱治病用的藥物。針砭藥石比喻砥礪人品德氣節的良方。

砥礪:磨刀石,此指磨練。

膏:脂肪。

[譯文]

一個人如果生活逆境中,身邊所接觸到的全是猶如醫治自身不足的良藥,在不知不覺中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和品德;一個人如果生活在順境中,就等在你的面前佈滿了看不見的刀槍戈矛,在不知不覺中消磨了人的意志,讓人走向墮落。

一OO、富貴如火  必將自焚

生長富貴叢中的,嗜欲如猛火,權勢似烈焰。若不帶些清冷氣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將自爍矣。

[註釋]

嗜欲:指放縱自己對財色的嗜好。

[譯文]

生長在富豪權貴之家的人,他們的慾望像猛火一樣強烈,他們的權勢像烈焰一樣灼人。如果不時時給他們一些清醒的觀念加以調和,即使這些慾望和權勢的火焰不會焚燒他人,也會將他們自己灼傷 。

一O一、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貫。若偽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對人則面目可憎,獨居則形影自愧。

[註釋]

霜可飛:比喻人的真誠可以感動上天,使不可能的變為可能。

隕:壞的意思。《淮南子·覽冥》:「景公台隕。」

真宰:天為主宰萬物者,故云真宰《莊子·齊物論》:「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

[譯文]

人的心靈只要完全真誠,那麼就可以使六月下霜,使城牆哭倒,使金石貫穿。如果一個人虛偽奸邪,空有一付軀殼,真正的靈魂早已消亡,與人相處會讓人覺得面目可惡,獨自一個人時也會為自己的形體和靈魂感到慚愧。

一O二、文章恰好  人品本然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註釋]

本然:本來如此。

[譯文]

文章寫到最美妙的境界,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表達得恰到好處;品德修煉到最高尚的境界,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只是表現出人最善良的本性。

一O三、能看得破  才認得真

以幻跡言,無論功名富貴,即肢體亦屬委形;以真境言,無論父母兄弟,即萬物皆吾一體。人能看得破,認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負擔,亦可脫世間之韁鎖。

[註釋]

委形:《列子 . 天瑞》:「‘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也。'」意謂吾身之形為天地所委,非吾所自有。

韁鎖:套在馬脖子上控制馬行動的繩索。此處比喻人事相牽。

[譯文]

從虛幻的現象來看,不只功名富貴是假象,就連四肢五官也都是上天給予的軀殼;從真實的境界來看,不要說父母兄弟,就是萬事萬物也和我同為一體。所以,人要看得透徹,認得真切,才可以擔負天下的重任,也才可以擺脫世間功名利祿的束縛。

點評: 佛陀言:「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 一切皆幻

莊子曰:「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這些都是聖人才會悟得出的道理啊!聖人不點化,我們這些凡夫還懵懵懂懂哩。

一O四、美味快意  享用五分

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敗身喪德之媒,五分便無悔。

[註釋]

爽口:可口。

殃:殘害。《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

[譯文]

可口的美味的山珍海味,多吃便等於傷害腸胃的毒藥,如果只吃五分飽便不會受到傷害;令人滿足如意的事情,也是引誘人走向身敗名裂的媒介,只享受五分便不至於追悔莫及。

一O五、忠恕待人  養德遠害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註釋]

過:過錯、過施。

發:揭發。

陰私:指個人私生活的隱秘事。

舊惡:指他人以前的過失。

[譯文]

不責備別人的小過,不揭露別人的隱秘,不記恨別人的舊仇。能夠做到這三點就可以培養自己良好的品德,可以使人避免禍害。

一O六、持身勿輕  用心勿重

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撓我,而無悠閑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

[註釋]

持身:做人的原則。

輕:輕浮。

泥:拘泥。

[譯文]

正人君子不可輕浮急躁,要善於把握自己,修養言行要嚴謹,浮躁就容易受到外物的困擾,而失去了悠閑寧靜的情趣;而用心不能夠太執著,太執著就會使自己受到外物的約束,因為執著是偏見和短見的同行者,太執著會失去活潑灑脫的樂趣。

一O七、人生百年  不可虛度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註釋]

萬古:比喻時間長。

虛:虛度。

[譯文]

天地能夠萬古長存,可是人的生命卻不可再次獲得新生;人的一生只有百年光景,是很容易就消逝了的。有幸生活在世界上,不能不知道擁有生命的樂趣,也不能不提醒自己不要虛度時光。

一O八、德怨兩忘  恩仇俱泯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註釋]

彰:明顯。東方朔《七諫·沉江》:「夷吾忠而名彰。」

德:作動詞,對我感恩懷德。

泯:滅。

[譯文]

怨恨都會因為行善而更加明顯,所以與其讓人感謝我的德行,還不如讓別人把讚揚和怨恨都忘掉;仇恨都是因為恩惠而產生的,所以與其讓人知道我的恩惠,還不如讓別人把恩惠和仇恨都忘掉。

一O九、持盈履滿  君子兢兢

老來疾病,都是壯陽招的;衰後罪孽,都是盛時造的。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

[註釋]

持盈:指保守成業。

履滿:履,福祿。履滿,指福壽完滿。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譯文]

一個人年老時體弱多病,這都是在年輕時不注意保養身體所造成的;一個人在事業失意以後還會有惡孽纏身、遭受罪責,那都是在興盛得意的時候埋下的禍根。所以在擁有成功和圓滿的事業和生活的時候,一個君子不能不時時小心謹慎。

一一 O 、扶公卻私  種德修身

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新知,不如敦舊好;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尚奇節,不如謹庸行。

[註釋]

市:買賣。

扶:扶持。

敦:厚,這裡指加深。

庸行:平常行為。

[譯文]

與其收買人心,還不如去幫助大眾獲得利益;與其結交很多新朋友,還不如加深與老朋友之間的友誼;標榜名聲,還不如在暗中積累德行;與其追求異想天開的功績,還不如平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地做點好事。

一一一、公論不犯  權門不沾

公平正論,不可犯手,一犯,則貽羞萬世;權門私竇,不可著腳,一著,則玷污終身。

[註釋]

犯手:違犯。

權門:指權貴之家。《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輿金輦璧,輸貨權門。」

私竇:私門,暗指走後門。

著腳:涉足之意。

[譯文]

凡是社會大眾所公認的行為準則,千萬不能去觸犯,一旦觸犯了,就會留下永遠的恥辱;凡是權貴營私舞弊的地方,千萬不能去涉足,一旦沾染上了,就會玷污一世的清名。

一一二、人畏不忌  不懼人毀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無善而致人譽,不若無惡而致人毀。

[註釋]

曲意:委屈自己的意志。

直躬:剛正不阿的行為。

[譯文]

一個人違背自己的意志去博得別人的歡心,還不如保持剛直不阿的品德讓那些小人去嫉恨;一個人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善行卻接受別人的稱揚讚頌,還不如沒有惡行劣跡卻遭受小人的詆毀誹謗。

一一三、從容處變  剴切規友

處父兄骨肉之變,宜從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遊之失,宜剴切,不宜優遊。

[註釋]

剴切:直接了當。

優遊:模棱兩可。

[譯文]

面對父兄或骨肉至親之間發生意料不到的變故,應該保持鎮定沉著,絕不可感情用事採取激烈的態度;在與朋友的交往過程中,遇到朋友有過失,應該態度誠懇地規勸,不宜得過且過地讓他錯下去。

一一四、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才是個真正英雄。

[註釋]

怠荒:懶惰、頹喪、不上進。

[譯文]

做人處事即使在細微的地方,也不可粗心大意、疏忽遺漏;在無人所見的地方也要心地正直不做見不得人的事情,在遇到潦倒窘迫的境地時也不喪失進取之心,這樣才能算是個真正的英雄好漢。

一一五、愛重為仇  薄極成喜

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身之感。蓋愛重反為仇,薄極翻成喜也。

[註釋]

感:感激。

[譯文]

用千金來饋贈他人,有時也難以打動人心換得一時之歡喜,相反有時候一頓飯的恩惠卻能使人終身感激。這是因為有時過分的關愛反而變成仇恨,而一點小小的恩惠反而容易討人歡心。

一一六、藏巧於拙  以屈為伸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註釋]

三窟:比喻安身救命之處很多。《戰國策·齊策》:「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譯文]

人再聰明也不宜鋒芒畢露,不妨裝得笨拙一點;即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宜過於表現,寧可用謙虛來收斂自己;志節很高也不要孤芳自賞,寧可隨和一點也不要自命清高;在有能力時也不宜過於激進,寧可以退為進,也不要太過於冒進,這才是立身處世的救命法寶,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有三窟。

一一七、盛極必衰  居安慮患

衰颯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

[註釋]

衰颯:凋落、枯萎。

發生:生長。

百忍:比喻極大的忍耐力。

[譯文]

凡是衰敗蕭瑟的景像往往很早就在繁華的盛況之中隱藏著;凡是草木的蓬勃生機也早就孕育在換季的凋零時刻。所以一個聰明的人,當自己處在順境中平安無事時,要有防患於未然的考慮,而當自己處在動亂和災禍中時,也要用堅忍不拔的意志來爭取事業最後的成功。

一一八、奇人乏識  獨行無恆

驚奇喜異者,無遠大之識;苦節獨行者,非恆久之操。

[註釋]

恆:永久的。

[譯文]

喜歡標新立異、行為怪誕不經的人,必然不會有高深的學問和卓越的見識;一個人刻苦潛修名節、特立獨行,也必然沒有長久不變的操守。

一一九、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當怒火慾火正騰沸處,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是誰?犯的又是誰?此處能猛然轉念,邪魔便為真君矣。

[註釋]

真君:主宰萬物的上帝。《莊子·齊物論》:「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其遞相為群臣乎?其有真君在焉。」成玄英疏:「真君即真宰也。」

[譯文]

當一個人怒火燃燒或慾火上升的時候,人往往不能克制自己,明知不對,但又偏偏去違犯。知道這個道理的是誰?明知故犯的又是誰?若這時能夠冷靜下來,弄清問題的症結所在,在這緊要關頭猛然覺悟,轉變念頭,那麼再邪惡的魔鬼也會變成慈祥的聖人了。

一二O、毋形人短  毋忌人能

毋偏信而為奸所欺,毋自任而為氣所使;毋以己之長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註釋]

自任:自負。

形:對比。

[譯文]

一個人不要誤信他人的片面之辭,而被那些奸詐的小人所欺騙,也不要自以為絕對正確而被一時的意氣所驅使;不要仰仗自己的長處來比較人家的短處,不要因自己的笨拙而嫉妒別人的才能。

一二一、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

[註釋]

曲:婉轉、含蓄。

彌縫:彌補、掩飾。

暴:暴露、揭發。

[譯文]

當我們發現了別人的缺點時,要很委婉地為人家掩飾,如果故意暴露宣揚,是在證明自己的無知和缺德,是用自己的短處來攻擊別人的短處;對於別人的執拗,要善於誘導教誨勸解,如果因為他的固執己見而怨憤或討厭他,不僅不能使他改變固執,同時還等於用自己的固執來強化別人的固執。

一二二、陰者勿交  傲者勿言

遇沉沉不語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應須防口。

[註釋]

輸心:推心置腹。

悻悻:很有怒氣的樣子。《孟子·公孫丑》「悻悻然見於其面。」

[譯文]

遇到表情陰沉不說話的人,暫時不要急著和他坦誠相交,推心置腹;遇到高傲自大自以為是的人,要謹慎自己的言行。

一二三、調節情緒  一張一弛

念頭昏散處,要知提醒;念頭吃緊時,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來憧憧之擾矣。

[註釋]

昏散:迷惑。

憧憧:來往不絕的樣子。《易·咸》:「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譯文]

當頭腦昏沉、無精打彩時,要把精神提振起來,保持頭腦的清醒敏銳;當工作繁忙壓力大、心理緊張時,可以暫時將工作放下,使自己輕鬆一下。如果不這樣注意調節自己的精神和情緒,就很容易剛克服了頭腦昏沉的毛病,卻又惹來了精神緊張的困擾。

一二四、君子之心  毫無障塞

霽日青天,倏變為迅雷震電;疾風怒雨,倏轉為朗月晴空。氣機何當一毫凝滯?太虛何當一毫障塞?人心之體,亦當如是。

[註釋]

霽:雨後轉晴。

倏:忽然、迅速。

氣機:這裡比喻主宰氣候變化的大自然。

太虛: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出自《莊子 . 知北遊》:「是以不過乎崑崙,不游乎太虛。」成玄英疏:「崑崙是高遠之山,太虛是深遠之理。」第二種出自《文選 . 游天台賦》:「太虛遼廓而無闔。」註:「太虛,謂天也。」

[譯文]

晴空萬里的天空,忽然間烏雲密佈雷電交加;轉瞬之間又太陽高照或明月高掛。大自然的運行無止無息,何曾有一刻的停止,宇宙間的運動無比通暢從沒有一絲阻塞。所以人的心性也要和大自然一樣毫無滯塞,不被名利所阻礙。

一二五、智慧識魔  意志斬妖

勝私制欲之功,有曰:識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識得破,忍不過者。蓋識是一顆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斬魔的慧劍,兩不可少也。

[註釋]

慧劍:佛家語,用智慧比喻利劍。

[譯文]

對於戰勝自己的私心和克制自己慾念的功夫,有的人說由於沒有認識到私心慾念的害處、也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去戰勝和克服它;有的人則說明明知道私心慾念的害處,卻又忍受不了它的誘惑。所以一個人的智慧是認識邪魔的法寶,堅強的意志力則是一把能斬除邪魔的利劍,要想戰勝克制自己的私心慾念,智慧和意志力兩者缺一不可。

一二六、寬而容人  不動聲色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註釋]

覺:發覺、察覺。

詐:欺騙。

形:表形、表露。蕭統《文選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中:心中)

[譯文]

發覺別人在欺詐自己時,並不以言語表現自己的不滿;受到別人的欺侮,也不在表情上顯現出憤怒的情緒。這種處事方法中有無窮的意蘊,也含有一生受用不盡的奧妙。

一二七、英雄豪傑  經受錘煉

橫逆困窮,是鍛煉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則身心交損。

[註釋]

橫逆:指意想不到的災禍。

爐錘:比喻鍛練人心性的東西。

[譯文]

災禍和窮困的境地就是鍛煉英雄豪傑心性的熔爐。只要能夠經受這種鍛煉,那麼身心才會有質的飛躍;相反,承受不了這種鍛煉,那麼對身心來說會是一種損害。

點評:好鋼不怕磨礪,越磨越利,若是廢鐵木頭那就另當別論了。

苦難,可磨利人的思維和智慧。所以,成佛也只能是在人道,而非在福報很大的天道。其實,做人最大的好處和意 義也是在於此。

眾多的名言也說明這個道理,如:

「不受一翻寒剌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一二八、天地父母  萬物敦睦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惡有則,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無怨諮,物無氛疹,亦是敦睦的氣象。

[註釋]

愆:過失、錯誤。《尚書·伊訓》:「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於身,家必喪。」

燮理:調和、諧和。

怨諮:怨恨。

氛:惡氣。《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楚氛甚惡。」

[譯文]

人們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天地,如果能使自己喜怒不逾越規矩,使自己的好惡遵守一定的規則,這就是做人的一種調理諧和的功夫;天地就像是萬物的父母,如果能讓百姓沒有怨恨和嘆息,萬事萬物沒有了災害,大自然便能夠呈現一片祥和太平的景象。

一二九、戒疏於慮  警傷於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於慮也;寧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詐,此警惕於察也。二語並存,精明而渾厚矣。

[註釋]

逆:預先。諸葛亮《後出師表》:「凡事如是,難可逆見。」

[譯文]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用來告誡那些思慮不周警惕性不高的人;寧可受到別人的欺騙,也不揣摩別人的機詐之心,這是用來勸戒那些警惕性過高想得太細的人。與人交往能做到這兩點,便能夠思慮精明且心地渾厚了。

一三O、明辨是非  大局為重

毋因群疑而阻獨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以快私情。

[註釋]

快:稱心如意、高興、痛快。熟語有「大快人心」。

[譯文]

不能因為大多數人的猜疑而影響自己獨到的見解,不要固執己見而不聽從別人的忠實良言,不要因為貪戀小的私慾而傷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不要借公眾的輿論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一三一、親善杜讒  除惡防禍

善人未能急親,不宜預揚,恐來讒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恐遭媒孽之禍。

[註釋]

急:急切。

譖:說壞話誣陷別人。《荀子·致士》:「殘賊加累之譖,君子不用。」

媒孽:藉故陷害人而釀成其罪。

[譯文]

好人不能急著和他親近,也不應當事先就去讚揚他的美德,為的是防止遭受奸邪小人的誹謗和中傷;要想擺脫壞人,不要事先揭發他的惡行,以免受到報復和陷害。

一三二、培養節操  磨煉本領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操出。

[註釋]

節義:指人格。

經綸:紡織絲綢,這裡指經邦治國的政治韜略。

臨深履薄:面臨深淵腳踏薄冰,比喻做事非常謹慎小心。

[譯文]

大凡一種青天白日那樣光明磊落的節操義舉,都是在艱苦和默默無聞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大凡一種可以扭轉乾坤擔當重任的本領,都是從謹慎嚴密的處事險境中磨煉出來的。

一三三、父慈子孝  倫常天性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做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此,著不得一絲感激的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註釋]

合當:應該。

市道:交易市場。

[譯文]

父母對子女的慈愛,子女們對父母的孝順,兄長對弟妹們友愛,弟妹們對兄長敬重,即使是用了全部愛心做到了最完美的境界,也都是理所當然,彼此間不須存有一絲感激的念頭。如果施恩的人自以為是恩人,接受的人抱著感恩圖報的想法,那麼就是將至親骨肉之間的關係當作了陌路人來看待,真誠的骨肉之情就會變成一種市井交易了。

一三四、不誇妍潔  誰能丑污

有妍必有丑為之對,我不誇妍,誰能丑我?有潔必有污為之仇,我不好潔,誰能污我?

[註釋]

妍:美、美麗。劉知幾《史通·惑經》:「明鏡之照物也,妍媸必露。」

丑:作動詞。

[譯文]

天地之間的事物,有美麗必然就有丑陋行為對比,只要自己不自誇自大宣揚自己美麗,那誰又能指責我丑陋呢?有潔淨的地方必然就有髒污作為對比,只要自己不宣揚自己如何潔淨,那誰又能譏諷我髒污呢?

一三五、富多炎涼  親多妒忌

炎涼之態,富貴更甚於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於外人。此處若不當以冷腸,御以平氣,鮮不日坐煩惱障中矣。

[註釋]

冷腸:相對於熱腸而言。

[譯文]

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富貴之家比貧苦人家更顯得明顯;嫉妒、猜疑的心理,在至親骨肉之間比外人表現得更為厲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用冷靜的態度來解決,以平和的心態控制自己,那就會天天處在煩惱的困境中了。

一三六、功過要清  恩仇勿明

功過不容少混,混則人懷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則人起攜貳之志。

[註釋]

惰隳:疏懶墮落,灰心喪氣。

攜貳之志:攜貳,指有疑心,不相親附。《左傳·文公七年》:「親之以德,皆股肱也,誰敢攜貳。」

[譯文]

對部下的功績和過失一點都不容混淆,如果混淆了,人們就會變得懶怠而沒有上進之心;對恩惠和仇恨不能表現得過於明顯,太明顯了人們就容易的生懷疑背叛之心。

一三七、位盛危至  德高謗興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結,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興而毀來。

[註釋]

爵位:指官位,君主國家所封的等級。

行誼:合乎道義的品行。

謗:譭謗。《史記·屈原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信而見疑:誠實卻被人懷疑。)

[譯文]

官不可做得太大,太大了就會使自己陷於危險境地;才能和本事不能全部用盡,用盡之後就會走向衰落;言行論調不可太高,太高就容易招來譭謗和中傷。

一三八、陰惡禍深  陽善功小

惡忌陰,善忌陽。故惡之顯者禍淺,而隱者禍深;善之顯者功小,而隱者功大。

[註釋]

陰陽:古人哲學概念。古代思想家把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如天、火、暑是陽,地、水、寒是陰。這裡「陰」指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地方;「陽」指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地方。

[譯文]

做壞事最忌諱是隱藏不讓人知道,做好事最忌諱到處宣揚。所以顯而易見的壞事所造成的災禍較小,不為人知的壞事所造成的災禍較大;做了善事要讓別人知道的所積的功德小,在暗中默默行善不被別人知道的所積的功德才大。

點評:陽惡惡小,陰惡惡大;陽德德小,陰德德大。

一三九、以備御才  恃才敗德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猖狂。

[註釋]

魍魎:迷信傳說中的一種怪物。杜甫《崔少府高齋三十韻》:「魍魎森慘戚。」又寫作「罔兩」、「蝄蜽」。

猖狂:狂妄而放肆。

[譯文]

品德是一個人才能的主人,而才能只是一個人品德的奴婢。如果一個人只有才幹學識卻缺乏品德修養,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主人而由奴婢當家,這又哪能不胡作非為、狂妄囂張的呢?

點評:有才無德的人作的惡通常會更大,對人類和社會所造成的危害會更甚。

一四O、窮寇勿追  投鼠忌器

鋤奸杜倖,要放他一條去路。若使之一無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盡,則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註釋]

投鼠忌器:想打老鼠又怕把東西打壞,比喻做事有所顧忌。

杜:杜絕、阻止。李斯《諫逐客書》:「強公室,杜私門。」(公室:指王室。)

倖:用手段謀求更高職位的人。

[譯文]

要想剷除杜絕那些邪惡奸詐之人,就要給他們一條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路徑。如果使他們走投無路、無立錐之地的話,就好像堵塞老鼠洞一樣,一切進出的道路都堵死了,一切好的東西也都被咬壞了。

一四一、有過歸己  有功讓人

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安樂,安樂則相仇。

[註釋]

患難:患,憂患。患難指艱難困苦。

仇:仇恨。《史記·郭解傳》:「雒陽人有相仇者。」

[譯文]

應該有和別人共同承擔過失的雅量,不應當有和別人共同享受功勞念頭,共享功勞就會引起彼此的猜疑;應該有和別人共同渡過難關的胸襟,不可有和別人共同享受安樂的貪心,共享安樂就會造成互相仇恨。

一四二、警言救人  功德無量

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癡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

[註釋]

濟物:用金錢救助他人。

[譯文]

有學問有節操的人,雖然貧窮無法用物質去接濟他人,但當碰到別人為某件事執迷不悟時,能去指點他提醒他使他領悟,當別人發生危急困難時,能為他說幾句公道的話,說幾句安慰的話,使他擺脫困境,這也算是無限的大功德。

一四三、趨炎附熱  人之通病

饑則附,飽則揚,燠則趨,寒則棄,人情通患也。

[註釋]

燠:《說文 . 無衣》:「安且燠兮。」註:「燠,暖也。」

患:疾病。柳宗元《愈膏肓賦》:「愈膏肓之患難。」(愈:治好。)

[譯文]

飢餓潦倒時就去投靠人家,富裕飽足時就遠走高飛,富貴的就去巴結,貧困的就鄙棄,這是一般人都會有的通病。

一四四、冷眼觀物  輕動剛腸

君子宜淨拭冷眼,慎勿輕動剛腸。

[註釋]

冷:冷靜。

剛腸:個性耿直。

[譯文]

一個有品德才學的君子,要以冷靜的態度來面對事物,要小心從事,切忌隨便表現自己耿直的性格。

一四五、德量共進  識見更高

德隨量進,量由識長。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識。

[註釋]

識:知識、見識、經驗。

弘::擴大、光大。《漢書·敘傳下》:「思弘祖業。」

量:氣量、抱負。《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

[譯文]

人的道德是隨著氣量而增長的,人的氣量又是隨著人的見識而增加的。所以要想使自己的道德更加完美,不能夠不使自己的氣量更寬宏;要使自己的氣量更寬宏,不能不增加自己的見識。

一四六、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一燈螢然,萬籟無聲,此吾人初人宴寂時也;曉夢初醒,群動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沌處也。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桎梏,而情慾嗜好悉機械矣。

[註釋]

螢然:形容燈光微弱得像熒火蟲一般閃爍。

萬籟:一切聲音。

桎梏:捆住手足的刑具。《戰國策·齊策六》:「束縛桎梏,辱身也。」引申為約束、束縛。

[譯文]

當夜晚時分,清燈枯照,萬籟俱寂,這正是人們要開始入睡的時候;清晨人們從睡夢中醒來,萬物還未復甦,這正是我們剛剛從朦朦朧朧的睡意中清醒的時刻。如果能利用這一刻來澄清自己的內心世界,來反省自身的一切,便會明白耳目口鼻是束縛我們心智的枷鎖,而情慾愛好等都是使我們墮落的機器。

一四七、 反省從善  尤人成惡

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一以辟眾善之路,一以浚諸惡之源,相去霄壤矣。

[註釋]

藥石:治病的東西,引申為規誡他人改過之言。

尤人:尤,指責、歸咎之意。《論語·憲問》:「不尤人。」

[譯文]

一個人能夠經常反省自己,遇到任何事情都可能成為使自己警醒的良藥;一個經常怨天尤人的人,心中的念頭都會像傷害自己的戈矛。一個是通向各種善行的途徑,一個是形成惡行的源頭,兩者有天壤之別。

一四八、功名一時  氣切萬古

事業文章隨身銷毀,而精神萬古如新;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一日。君子信不當以彼易此也。

[註釋]

千載一日:千年彷彿一日,比喻永恆不變。

[譯文]

事業和文章都會隨著人的死亡而消失,但聖賢的精神卻可以亙古不變;功名利綠和榮華富貴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轉移,只有高尚的氣節卻能千年不朽。所以,一個道德學問都很高尚的君子是不可以用一時的事業功名來換永恆的精神氣節的。

一四九、機裡藏機  變外生變

魚網之設,鴻則罹其中;螳螂之貪,雀又乘其後。機裡藏機,變外生變,智巧何足恃哉!

[註釋]

罹:遭遇。《三國誌·魏書·武帝紀》:「河北罹袁氏之難。」

螳螂之貪,雀又乘其後:比喻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背後的災禍。

[譯文]

投設魚網是為了捕魚,可是鴻雁卻落入網中;螳螂正想貪吃眼前的蟬,卻不知道黃雀在背後伺機偷襲。玄機裡面暗藏玄機,變化之外再生變化,人的智慧和計謀又有什麼可仗恃的呢?

一五O、誠懇為人  靈活處世

作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涉世無段圓活機趣,便是個木人,處處有礙。

[註釋]

花子:乞丐的俗稱。

[譯文]

做人如果沒有一點真誠懇切的念頭,就會像個一無所有的乞丐,做任何事都很虛偽,處世如果沒有一些隨機應變的技巧,那麼就成了一個沒有生命的木頭人,時時處處都會碰到阻礙。

一五一、去混心清  去苦樂存

水不波則自定,鑒不翳則自明。故心無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現;樂不必尋,去其苦之者,而樂自存。

[註釋]

鑒:古指鏡子。《左傳·莊公二十一年》:「王以後之鞶鑒予之。」

翳:蔽。《楚辭·九歌·遠逝》:「石嶼嵯以翳日。」

[譯文]

水不興波作浪就會自然平靜,鏡子沒有灰塵就自然明淨。所以人的心地並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什麼清靜,只要去掉了私心雜念,就自然會明澈清靜;快樂不必刻意去尋找,只要遠離那些痛苦和煩惱,快樂就自然會存在了。

一五二、一言一行  切戒犯忌

有一念而犯鬼神之禁,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釀子孫之禍者,最宜切戒。

[註釋]

釀:造成。

切戒:引以為戒。

[譯文]

如果有一個邪惡的念頭會觸犯鬼神的禁忌,說一句話會傷害人間的祥和之氣,如果做一件事會造成子孫後代的禍患,那麼這些言行是我們要引以為戒的。

一五三、欲拎故縱  寬之自明

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頑。

[註釋]

自化:自己覺悟。

《老子》:「我無為而反自化。」

[譯文]

有些事情越是想弄清楚,就越弄不清楚,可是寬限一些時間就會自然明白,不要急躁以免增加緊張的氣氛;有的人想指導他卻不能聽從,如果放鬆約束也許他會自然受到感化,不要急切地去約束他,以免增加他的牴觸情緒。

一五四、不能養德  終歸末技

節義傲青雲,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鎔之,終為血氣之私,技能之末。

[註釋]

青云:比喻達官顯貴。

白雪:五十弦瑟樂曲名。《昭明文選》陸機《文賦》:「綴下裡於白雪。註:淮南子曰師曠奏自雪而神禽下降。白雪:五十絃琴樂名。」

血氣:這裡指感情。

[譯文]

節操和正氣足以勝過高官厚祿,生動感人的文章足以勝過白雪名曲,如果不是用道德準則來貫穿其中,那麼終究只不過是血氣衝動時的個人感情,或只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彫蟲小技吧了。

一五五、急流勇退  與世無爭

謝事當謝於正盛之時,居身宜居於獨後之地。

[註釋]

謝事:指辭官歸隱。

獨後:不與人爭,獨自居後。

[譯文]

引退要在自己事業處於鼎盛的時候,這樣才能使自己有一個完滿的結局;而居家度日則應生活在清靜不與人爭先的地方,這樣才能真正地修身養性。

一五六、細處著眼  施不求報

謹德須謹於至微之事,施恩務施於不報之人。

[註釋]

至:極、最。《荀子·正論》:「罪至重而刑至輕。」

不報:此指無力回報。

[譯文]

人要加強品德修養,須在最細微的地方下功夫,施予別人恩惠應該施予那些根本無法回報你的人。

一五七、清心去俗  趣味高雅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謁朱門不如親白屋;聽街談巷語,不如聞樵歌牧詠;談今人失德過舉,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註釋]

朱門:杜甫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朱門比喻富貴之家。

白屋:指貧窮人家住的地方。「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致白屋之意。」

[譯文]

與其和市井凡俗之人交朋友不如與山野老翁來往,與其去拜謁達官貴人還不如親近普通的平民百姓;與其聽街頭巷尾的是是非非,還不如去聽樵夫和牧童歌唱;與其議論當今的人違背道德的行為和失當的舉動,還不如講述古代聖賢的美好言行。

一五八、修身種德  事業之基

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不棟宇堅久者。

[註釋]

基:基礎、根本。《老子》:「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譯文]

高尚美好的品德是一切事業的根基,正如蓋房子一樣,如果沒有堅實的地基,就不可能修建堅固而耐用的房屋。

一五九、心善子盛  根固葉榮

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

[註釋]

裔:後代。左思《吳都賦》:「虞、魏之昆,顧、陸之裔。」(昆:後代)

[譯文]

善良的心地是子孫後代的根本,就像栽花種樹一樣,如果沒有牢固的根基,就不可能有繁花似錦、枝葉茂盛的景象。

一六O、勿昧所有  勿誇所有

前人云:「拋卻自家無盡藏,治門持缽效貧兒。」又云:「暴富貧兒休說夢,誰家灶裡火無煙?」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誇所有,可為學問切戒。

[註釋]

無盡藏:比喻無窮的道德和財富。《大乘義章》:「德廣難窮,名為無盡,無盡之德,包含曰藏。」

[譯文]

古人說過:「拋棄自己家裡無窮寶藏,傚彷乞丐拿著飯碗沿門沿戶去討飯。」又說:「突然暴富的窮人不要信口開河,哪家的爐灶煙囪不冒煙呢?」前一句話告誡人們不要妄自菲薄,後一句話是告誡人們不要自我誇耀,所說的這兩種情況都應該作為做學問的鑒戒。

一六一、道德學問  人皆可修

道是一重公眾物事,當隨人而接引;學是一個尋常家飯,當隨事而警惕。

[註釋]

公眾物事:指社會大眾的事。

接引:迎接、引導。

[譯文]

真理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去追求和探索的事情,應該隨著個人的性情來加以引導;做學問就像每個人吃的家常便飯一樣,應該隨著事情的變化而有所謹慎和警惕。

一六二、信人己誠  疑人己詐

信人者,人未必盡誠,懷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

[註釋]

信人:相信別人。

疑人:懷疑別人。

[譯文]

能信任別人的人,別人不定會以誠相待,但他自己卻是誠實的;一個常懷疑別人的人,別人也許並不都狡詐,但他自己卻已是做了狡詐之事了。

一六三、春風催生  寒風殘殺

念頭寬厚的,如春風煦育,萬物遭之而生;念頭忌刻的,如朔雪陰凝,萬物遭之而死。

[註釋]

煦:溫暖。顏延之《陶征士誄》:「晨煙暮靄,春煦秋陰。」

朔:北。

[譯文]

一個胸懷寬大仁厚的人,就像溫暖和煦的春風,能讓萬物充滿生機;而心胸狹窄刻薄的人,就像呼嘯陰冷的冰雪,萬物遭到它的摧殘會枯萎凋謝。

一六四、善 根 暗 長  惡 損 潛 消

為善不見其益,如草裡冬瓜,自應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 ,當必潛消。

[註釋]

潛:偷偷地、秘密地。

[譯文]

做了好事不一定能立即看出它的益處,但是好事的益處就像掩在草裡面的冬瓜一樣,於不知不覺中長大;一個人做了壞事也許不會立即看出它的害處,但惡行的災禍就像春天庭院中的積雪被陽光照射融化一樣,在漸漸地顯現出來。

點評: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一六五、愈隱愈顯  愈淡愈濃

遇故舊之交,意氣要愈新;處隱微之事,心跡宜愈顯;待衰朽之人,恩禮當愈隆。

[註釋]

隱微:隱私。

衰朽之人:指年老體衰的人。

[譯文]

遇到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情意要如同對待新知一樣特別熱烈真誠;處理隱秘細微的事情,態度要更加光明磊落;對待年老體衰的人,禮節應當更加恭敬周到。

一六六、君子立德  小人圖利

勤者敏於德義,而世人借勤以濟其貧;儉者淡於貨利,而世人假儉以飾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為小人營私之具矣,惜哉!

[註釋]

敏:努力、奮勉。《漢書·東方朔傳》:「敏行而不敢怠。」

[譯文]

勤奮的人應該十分注意培養自己的德性和義理,而世人偏偏假借勤奮來作為解決貧困;儉朴的人對財物和金錢都很淡泊,但是世人偏偏假借儉朴作為掩飾自己的吝嗇。君子修身立德的標準,卻成了市井小人營私謀利的工具,真是可惜啊!

一六七、意氣用事  難有作為

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

[註釋]

不退之輪:佛家語,輪指法輪。

[譯文]

一個人只憑一時的意氣、興趣辦事,情緒高的時候就去行動,衝動一過馬上就停止,這樣怎能成為不斷前進永不倒退的車輪呢!從情感出發去領悟事理的人,有所領悟,也會有所迷惑,這樣終究不是永保明亮的智慧之燈。

一六八、律己宜嚴  待人宜寬

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忍。

[註釋]

恕:寬恕、原諒。

[譯文]

對於別人的過失和錯誤應該採取寬恕的態度,而如果錯誤在自己那麼就不能寬恕;對於自己遇到的困境和屈辱應當盡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別人身上就不能袖手旁觀,忍心不顧。

一六九、為奇不異  求清不激

能脫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為奇而為異;不合污便是清,絕俗求清者,不為清而為激。

[註釋]

脫俗:不沾染俗氣。

異:不同的、特殊的。

[譯文]

能夠超凡脫俗的人是奇人,如果刻意去標新立異就不是奇人而是怪人了;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就是高潔的人,如果以與世人斷絕往來去標榜自己的清高,那就不是清高而是偏激。

一七O、恩宜後濃  威宜先嚴

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註釋]

惠:恩惠。《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酷:殘酷,暴虐。晁錯《賢良文學對策》:「刑罰暴酷,輕絕人命。」

[譯文]

對人施予恩惠應該從淡薄到濃厚,如果開始濃厚而逐漸淡薄,那麼人們就容易忘掉你的恩惠;樹立威信要先嚴格而後寬容,如果先寬容而後嚴格,人們就會怨恨你的冷酷。

一七一、心虛性現  意淨心清

心虛則性現,不息心而求見性,如拔波覓月;意淨則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鏡增塵。

[註釋]

心虛:指心中沒有雜念。

[譯文]

內心清淨無物,人的本性就會顯露出來,不息滅妄想紛飛的心卻去尋找人的自然本性,就像拔開水中的波浪去撈月亮一樣只是一場空;意念寧靜純潔,心靈就會清明,不了解自心而求內心清明,就像是為落滿灰塵的鏡子又增加了一層灰塵一樣。

一七二、物自為物  我自為我

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

[註釋]

峨冠:高冠。峨,高也。

胡:疑問代詞,怎麼,為什麼。《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譯文]

我富貴了人們就敬重我,敬重的是我穿著的華麗威嚴的官服和寬大的綬帶;我貧窮了人們就輕視我,輕視我穿著布衣和草鞋。人們原本敬重的是官服不是我本人,我有什麼可高興的呢?人們原本輕視的是布衣草鞋不是輕視我,我有什麼可惱怒呢?

一七三、慈悲心腸  繁衍生機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古人此等念頭,是吾人一點生生之機。無此,便所為土木形骸而已。

[註釋]

生生之機:此指使萬物生長的意念。

形骸:人的形體。范縝《神滅論》:「是生者之形骸變為死者之骨骼也。」

[譯文]

常為老鼠留下一些飯粒不讓它餓死,怕飛蛾撲火燒死盡量不點燈,古代的人常有這些仁慈的心腸,這些慈悲之心正是我們人類繁衍不息的生機。沒有這些,那麼人類也就與那些樹木泥土沒有什麼區別了。

一七四、心體天體  人心天心

心體便是天體。一念之喜,景星慶雲;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隨起隨滅,廓然無礙,便與太虛同體。

[註釋]

景星慶雲景星,代表祥瑞的星名。慶雲,又名景雲,象徵祥瑞的雲層。《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漢書·禮樂誌》:「甘露降,慶雲出。」

廓然:廣大。

太虛:泛指天地。

[譯文]

人心的本性與大自然宇宙的本體是一致的。當人心中有了喜悅的念頭時,就像大自然的天空出現瑞星祥雲;當人的心中有了憤怒的念頭時,就像是大自然中雷雨交加的天氣;當心中有慈悲的念頭時,就像是春風雨露滋潤天下萬物;當心中有嚴厲的念頭時,就像寒霜烈日冷熱逼人。有哪些又能少得了呢?只要人類的喜怒衰樂可以在興起之後立即消失,心體如同天體廣袤無邊毫無阻礙,便可以和天地同為一體了。

一七五、無事寂寂  有事惺惺

無事時,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時,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註釋]

惺惺:機警、警覺。劉基《醒齋銘》:「昭昭生於惺惺,而憒憒出於冥冥。」

寂寂:安靜、沉靜。

[譯文]

人在閑居無事時,心思最容易陷入昏沉迷亂,這時應該在沉靜中保持自己的機警;人在有事忙碌時,心情最容易急躁忙亂,這時應該在機警中保持冷靜。

一七六、議事論事  明曉利害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註釋]

任事:負責某事。

[譯文]

議論事情的人處在旁觀者的身份,就能了解掌握事情的始末通曉利害;當事的人,應該忘記個人利益拋棄個人的利害得失。

一七七、操履嚴明  亦毋偏激

士君子處權門要路,操履要嚴明,心氣要和易,毋少隨而近腥膻之黨,亦毋過激而犯蜂蠆之毒。

[註釋]

腥膻:比喻操行不好的人。

蠆:蠍子一類的毒蟲。《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蜂蠆有毒,而況國乎?」

[譯文]

一個正直有修養的人處於有權勢的重要地位時,道德行為和節操品德要剛正清明,心地氣度要平易隨和,不要放棄自己的原則與結黨營私的奸邪之人接近,也不要過於激烈去觸犯那些陰險之人而遭其謀害。

一七八、渾然和氣  居家之珍

標節義者,必以節義受謗;榜道學者,常因道學招尤。故君子不近惡事,亦不立善名,只渾然和氣,才是居身之珍。

[註釋]

道學:泛指學問、道德。

渾然和氣:純樸敦厚,儒雅溫和。

[譯文]

喜歡標榜自己有節義的人,必然會因為節義受到他人的譭謗;標榜道德學問的人,常會因為道德學問遭到他人的指責。所以一個有德行的君子,既不做壞事,也不去爭美名,只要做到純樸敦厚,這才是立身處世中最珍貴的法寶。

一七九、誠心和氣  激勵陶冶

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遇傾邪私曲之人,以名義氣節激勵之。天下無不入我陶冶中矣。

[註釋]

戾:凶暴、猛烈。

薰:一種香草。《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蕕:一種臭草)。此作沐化、感化的意思。

[譯文]

遇到狡詐不誠實的人,用真誠去感動他;遇到粗暴乖戾的人,用平和去感染他;遇到行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用道義名節去激勵他。那麼天下就沒有人不受到我的感化了。

一八O、一念慈祥  寸心潔白

一念慈祥,可以醞釀兩間和氣;寸心潔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註釋]

醞釀:釀,此指製造、調和。

昭:明顯、顯著。《詩經·小雅·鹿鳴》:「德音孔昭。」(孔:很)

[譯文]

心懷慈祥,就可以使天地充滿溫暖平和的氣息;心地純潔清白,就可以使美名千古流傳。

一八一、異行奇能  涉世禍胎

陰謀怪習,異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禍胎。只一個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招和來。

[註釋]

混沌:比喻自然、淳樸的心神。

[譯文]

陰險的詭計,古怪的陋習,奇異的行為和庸俗的能力,都是涉身處世時招致禍害的根源。只要謹守平凡的品德和簡朴的言行,就可以有合乎自然的本性而給自己帶來和平的氛圍。

一八二、忍得耐得  自在之境

語云:「登山耐側路,踏雪耐危橋。」一耐字極有意味,如傾險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撐持過去,幾何不墮入榛莽坑塹哉?

[註釋]

榛莽:榛,雜木。莽,草木深邃的地方。

塹:護城河,壕溝。《史記·高祖本紀》:「使高壘深塹,勿與戰。」

[譯文]

俗話說:「爬山要能耐得住險峻難行的路,踏雪要耐得住危險的橋樑。」這一個「耐」字意味深長。就像陰險邪惡的人情、坎坷難行的世道,如不用一個「耐」字支撐過去,幾乎沒有人不掉入荊棘遍佈的深澗中的。

一八三、心體瑩然  本來不失

誇逞功業,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體瑩然,本來不失,即無寸功隻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處。

[註釋]

瑩:玉石的光彩。

逞:炫耀,顯示。《韓非子·說林下》:「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譯文]

誇耀自己的功業,炫耀自己的文章,這些都是依靠身外之物來做人。殊不知只要保持心地的潔白純淨,不失自然的本性,即使沒有半點功業,沒有片紙文章,也自然可以堂堂正正的做人。

一八四、一張一弛  事先安排

忙裡要偷閑,須先向閑時討個欛柄;鬧中要取靜,須先從靜處立個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遷,隨時而靡者。

[註釋]

主宰:主見。

遷:轉移、變更。

[譯文]

在工作繁忙的時候要抽空輕閑一下,以調劑一下緊張的情緒,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空閑的時候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和考慮;要想在喧鬧的環境中保持頭腦的冷靜,就必須先在心情平靜時有個主張。不然的話,一旦遇到繁忙或者喧鬧的情形就會手忙腳亂。

一八五、為民請命  造福子孫

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註釋]

竭:完、盡。《莊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不可竭。」

[譯文]

不泯滅自己的良心,不違背人之常情,不暴殄珍物。做到這三點就可以在天地之間樹立善良的心性,為民眾創造命脈為子子孫孫造福。

一八六、為官公廉  居家恕儉

居官有二語,曰:唯公則生明,唯廉則生威。居家有二語,曰:唯恕則情平,唯儉則用足。

[註釋]

恕:用自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

做官有兩句格言說:「只有公正才能清明,只有廉潔才能威嚴。」治家也有兩句格言:「只有寬容才能心情平和,只有節儉家用才能富足。」

一八七、富貴知貧  少壯念老

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當少壯之時,須念衰老的辛酸。

[註釋]

痛癢:指痛苦。王陽明《傳習錄》:「如耳目之知視聽,手足之知痛癢,此知覺便是心也。」

[譯文]

富貴的時候要了解貧窮困苦人家的艱辛;年輕力壯時,要理解年老體衰之人的悲哀。

一八八、氣量寬厚  兼容並包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惠,要包容得。

[註釋]

皎:潔白明亮。《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

茹:含。范成大《相州》詩:「茹痛含辛說亂華。」

[譯文]

做人不能太清高,所有污濁、屈辱、丑惡的東西都要能夠容忍接受;與人相處不能太過計較,對於善良的、邪惡的、智慧的、愚蠢的人都要能夠理解包容。

一八九、勿仇小人  勿媚君子

休與小人仇讎,小人自有對頭;休向君子謅媚,君子原無私惠。

[註釋]

讎:仇敵、仇人。《尚書·微子》:「小民方興,相為敵讎。」

[譯文]

不要與那些行為不正的小人結下仇怨,小人自然有他的冤家對頭;不要向君子去討好獻媚,君子本來就不會因為私情而給予恩惠。

一九O、疾病易醫  魔障難除

縱欲之病可醫,而勢理之病難醫;事物之障可除,而義理之障難除。

[註釋]

義理之障:真理方面的障礙。

[譯文]

放縱慾念的毛病還可以醫治,而固執己見的毛病卻難以糾正;一般事物的障礙還能夠除去,但是義理方面的障礙卻難以消除。

一九一、百煉成金  輕發無功

磨礪當如百煉之金,急就者,非邃養;施為宜似千鈞之弩,輕發者,無宏功。

[註釋]

邃:深遠。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竅穴逶邃。」(逶:曲折)

弩:一種利用機械力量發射箭的弓。

[譯文]

磨礪自己的意志應當像煉金一樣,反覆鍛煉才能成功,急於求成的人,就沒有高深的修養;做事就像使用千鈞之力的弓弩一樣,經過努力才能拉動,如果輕鬆地做事,不會建立宏大的功業。

一九二、戒小人媚  願君子責

寧為小人所忌毀,毋為小人所媚悅;寧為君子所責備,毋為君子所包容。

[註釋]

媚悅:此指用不正當的行為博取他人歡心。

[譯文]

寧可受到小人嫉恨誹謗,也不願意被小人之取寵獻媚所迷惑;寧可受到君子的責難訓斥,也不要被君子原諒和包涵。

一九三、好利害淺  好名害深

好利者,逸出於道義之外,其害顯而淺;好名者,竄入於道義之中,其害隱而深。

[註釋]

逸:超出、超越。《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亮少有逸群之才。」

竄:躲藏。

[譯文]

貪求利益的人,所作所為逾越道義之外,所造成的傷害雖然明顯但不深遠;而貪圖名譽的人,他的所作所為隱藏在道義之中,所造成的傷害雖然不明顯卻很深遠。

一九四、忘恩報怨  刻薄之極

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聞人之惡,雖隱不疑,善則顯亦疑之。此刻之極,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註釋]

尤:特別、尤其、更。《漢書·辛慶忌傳》:「居處恭儉,食飲被服尤節約。」

[譯文]

受到了別人的恩德,雖然深厚卻不去報答,而對人有一點怨恨就進行報復;聽到他人的壞事雖不明顯也堅信不疑,而明知他人做了好事卻持懷疑的態度。這實在是刻薄到了極點,這樣的行為一定要避免。

一九五、不畏讒言  卻懼蜜語

讒夫毀士,如寸雲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風侵肌,不覺其損。

[註釋]

阿人:指諂媚取巧、曲意附和的人。

隙風:指從門窗、牆壁的小孔吹進的風。

[譯文]

那些喜愛搬弄是非的人對有德行君子的污衊誹謗,只不過像有一片薄雲遮蔽太陽一樣,不久就會風吹雲散重見光明;而那些喜歡阿諛奉承去巴結別人的人,卻像從門縫中吹進的邪風侵害肌膚,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

一九六、清高偏急  君子重戒

山之高峻處無木,而溪谷迴環則草木叢生;水之湍急處無魚,而淵潭停蓄則魚鱉聚集。此高絕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

[註釋]

停蓄:指水靜止不流動。

衷:內心。顏延之《五君詠》:「深衷自此見。」

[譯文]

山高險峻的地方往往沒有樹木生長,而在溪谷蜿蜒曲折的地方卻草木叢生;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沒有魚兒停留,而平靜的深水潭下則生活著大量魚鱉。這就是說過於清高的行為,過於偏激的心理,對一個有德行的君子來說,是應當努力引以為戒的。

一九七、虛圓建功  執拗僨事

建功立業者,多虛圓之士;僨事失機者,必執拗之人。

[註釋]

虛圓:謙虛圓通。

僨:敗。《禮記·大學》:「此謂一言僨事。」

[譯文]

自古能夠建立宏大功業的人,大多是處世謙虛圓融的人;而容易失敗抓不住機會的人,一定是性情固執倔犟的人。

一九八、處世之道  不同不異

處世不宜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作事不宜令人厭,亦不宜令人喜。

[註釋]

俗:指一般人。

[譯文]

為人處事既不要同流合污陷於庸俗,也不故作清高標新立異;做事不應該使人討厭,也不應該故意委屈自己討人歡喜。

一九九、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註釋]

荒馨:香氣四溢。

[譯文]

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天空出現的晚霞放射出燦爛的光彩,絢麗奪目,一年將盡的晚秋季節,橙桔正在結出芬芳金黃的果實。所以一個有德行的君子到了晚年。更應該精神百倍地充滿生活的信心。

二OO、聰明不露  才華不逞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處。故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肩鴻任鉅的力量。

[註釋]

噬:咬。柳宗元《封建論》:「人不能搏筮。」

逞:炫耀、顯示。《韓非子·說林下》:「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肩鴻:指擔負大責任。

鉅:通「巨」,大。

[譯文]

老鷹站立時就像雙目瘵睜半閉的好像處於睡態,老虎行地慵懶無力彷彿處於病態,實際這些正是它們準備取食的高明手段。所以有德行的君子做人時要做到不炫耀自己的聰明,不顯示自己的才華,這樣才能夠有能力承擔任艱鉅重大的任務 。

二O一、過儉者吝  過謙者卑

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註釋]

慳吝:小氣、吝嗇。

雅:高尚、不俗。《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才識不及預,而雅性過之。」(預:人名)

懿:美,好。《詩經·周頌·時邁》:「我求懿德。」 《三國誌·吳書·吳主傳》:「斯則前世之懿事,後王之元龜也。」(元龜:指借鑒。)

足恭:過分恭敬。

機心:詭詐狡猾的用心。

[譯文]

儉朴是一種美德,可是儉朴過分就是吝嗇小器,成為斤斤計較的守財奴,反而傷害了與人交往的雅趣;處事謙讓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可是如果謙讓過分就顯得卑躬屈膝,謹小慎微不夠大方得體,反而會多出一些巧詐的心思。

二O二、喜憂安危  勿介於心

毋憂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憚初難。

[註釋]

拂意:不如意。拂,違背、不順。《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忠言拂於耳。」

快心:稱心。快,高興、痛快。熟語有「大快人心。」

憚:畏懼、害怕。《管子·乘馬》:「民不憚勞苦。」

[譯文]

不要為不合意的事感到憂心忡忡,不要對高興的事欣喜若狂,對長久的安定不要過於依賴,對開始遇到的困難不要畏慎害怕而裹足不前。

二O三、聲華名利  非君子行

飲宴之樂多,不是個好人家;聲華之習勝,不是個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士。

[註釋]

習:習慣。

士子:指讀書人或學生。

[譯文]

經常宴請賓客飲酒作樂的,不會是個正派人家;喜歡淫靡音樂和華麗服飾的,不是個正經讀書人;對於名聲地位非常看重的,不是個好官吏。

二O四、樂極生悲  苦盡甜來

世人以心肯處為樂,欲被樂心引在苦處;達士以心拂處為樂,終為苦心換得樂來。

[註釋]

心肯:指心願得到滿足。

拂:違背。

[譯文]

世人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為快樂,然而卻常常被尋求快樂的心引誘到痛苦中去;一個豁達明智的人在平時能信心百倍地忍受各種不如意,最後用自己的勞苦換到了真正的快樂。

二O五、過滿則溢  過剛即折

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急者,如木之將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註釋]

盈:充滿。《詩經·小雅·楚茨》:「我倉既盈。」

搦:壓制。左思《魏都賦》:「搦秦起趙」。(起:扶持)

[譯文]

當一個人的權力達到鼎盛的時候,就像水缸中的水已經裝滿將要溢出來一樣,這時切忌再加入一滴;當一個人處在危急狀況時,就像樹木將要折斷卻還未折斷的時候,這時切忌再施加一點壓力。

二O六、冷眼觀人  冷心思理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註釋]

當:主持、掌管。《左傳·襄公二年》:「於是子罕當國。」

[譯文]

用冷靜的眼光觀察他人,用冷靜的耳朵聽他人說話,用冷靜的情感來主導意識,用冷靜的頭腦來思考問題。

二O七、心寬福厚  量小福薄

仁人心地寬舒,便福厚而慶長,事事成個寬舒氣象;鄙夫念頭迫促,便祿薄而澤短,事事得個迫促規模。

[註釋]

慶:福。《鹽鐵論·誅秦》:「初雖勞苦,卒獲其慶。」(卒:終)

鄙夫:鄙陋之人。

[譯文]

仁慈博愛的人心胸寬闊坦蕩,所以能夠福祿豐厚而長久,事事都能表現出寬宏大度的氣概;淺薄無知的人心胸狹窄,所以福祿微薄而短暫,凡事都表現出目光短小狹隘侷促的心態。

二O八、聞惡防讒  聞善防奸

聞惡不可就惡,恐為讒夫泄怒;聞善不可即親,恐引奸人進身。

[註釋]

就惡:立刻厭惡。

讒夫:陷害別人,說別人壞話的小人。讒,說別人的壞話。《荀子·修身》:「傷良曰讒,害良曰賊。」(良:好人)

[譯文]

聽到人家有惡行,不能馬上就起厭惡之心,要仔細判斷,看是否有人故意誣陷泄憤;聽說別人的善行不要立刻相信並去親近他,以防有奸邪的人作為謀求陞官的手段。

二O九、躁急無成  平和得福

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註釋]

集:聚集。賈誼《過秦論》:「天下云集而響應。」

[譯文]

性情急躁粗暴、粗心大意的人,最後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做得成功;心地平靜、性情溫和的人,往往各種福分都會降臨到他的頭上。

二一O、用人不刻  交友不濫

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註釋]

刻:刻薄、苛刻。柳宗元《封建論》:「奸利浚財,怙勢作威,大刻於民者。」

濫:隨便、過度、無節制。《荀子·致士》:「刑不欲濫。」

貢諛:指說好話逢迎討好。

[譯文]

用人要寬厚不可太刻薄,如果用人刻薄,那些想前來效忠你的人也會因此離去;交朋友不應該太沒原則,如果胡亂交友,那麼善於逢迎獻媚的人都會設法來到身邊。

二一一、立定腳根  著得眼高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註釋]

路、徑:這裡均指世路。

[譯文]

在急風暴雨的惡劣環境中,要站穩自己的腳根,才不至於跌倒;在花鶯柳燕的溫柔之鄉,要放眼高處,才不至於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並沖昏頭腦;在危路險境之地,要能猛然回頭,才不至於深陷其中。

二一二、和衷少爭  謙德少妒

節義之人濟以和衷,才不啟忿爭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謙德,方不開嫉妒之門。

[註釋]

和衷:溫和的心胸。《書經·皋陶謨》:「內碼寅協恭和衷哉。」

承:輔助。《左傳·哀公十八年》:「使帥師而行,請承。」

[譯文]

有品行的人要用謙和和誠懇來調和,才不至於留下引起激烈紛爭的隱患;功成名就的人要保持謙恭和藹的美德,這樣才不會給人留下嫉妒的把柄。

二一三、居官有節  居鄉有情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牘無節,要使人難見,以杜幸端;居鄉,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見,以敦舊好。

[註釋]

竿牘:書信。 杜:杜絕。

[譯文]

讀書人在做官的時候,與別人的書信往來不可漫無節制,要讓那些求職的人難以見面,以避免那些投機取巧奔走鑽營的人有機可乘;退職賦閑的時候,不能過於清高自傲,要態度平和使人容易接近,才能和親族鄰里增進友好感情。

二一四、事上警謹  待下寬仁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則無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則無豪橫之名。

[註釋]

大人:指有官位的人。《左傳》:「而後及其大人。

註:‘大人,卿大夫也。'」 豪橫:豪強蠻橫。

[譯文]

對於德高望重的人不能不敬畏,因為畏懼德行高尚的人就不會有放縱輕浮的想法;對於平民百姓也不能沒有敬畏之心,因為畏懼平民百姓就不會有豪強蠻橫的惡名。

二一五、逆境消怨  怠荒思奮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註釋]

拂逆:不如意。

尤:指責,歸罪。司馬遷《報任安書》:「動而見尢,欲益反損。」(見尤:被指責)

怠:懶惰,鬆懈。《商君書·弱民》:「民畏死,事亂而戰,故兵農怠而國弱。」

[譯文]

處事遇有不順心時,就去想想那些境遇不如自己的人,那麼心中的怨恨就會自然消失;心中一出現懶怠鬆懈的念頭,就想想那些比自己強的人,精神會馬上振作起來。

二一六、輕諾惹禍  倦怠無成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註釋]

嗔:生氣、發怒。杜甫《麗人行》:「慎莫近前丞相嗔。」

鮮終:指有頭無尾、有始無終。

[譯文]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高興而輕率對人許諾,不能因為借著醉意而亂發脾氣,不能因為一時衝動而惹事生非,不能因為精神疲倦而有始無終。

二一七、心領神會  全神貫注

善讀書者,要讀到手舞足蹈處,方不落筌蹄;善觀物者,要觀到心融神洽時,方不泥跡象。

[註釋]

筌蹄:即荃蹄。荃,捕魚的工具。蹄,捕兔的工具。《莊子·外物》:「筌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洽:和諧,融洽。《詩經·大雅·江漢》:「洽此四國。」

泥:拘泥。《宋史·劉幾傳》:「儒者泥古。」

[譯文]

真正善於讀書的人,要讀到心領神會的境界,才不會掉入文字的陷阱中;善於觀察事物的人,要觀察到與事物融為一體的境界,才不會停留於表面現象。

二一八、勿以長欺短  勿以富凌貧

天賢一人,以誨眾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長,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濟眾人之困,而世反挾所有,以凌人之貧。真天之戮民哉!

[註釋]

誨:教導、指教。《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逞:炫耀、顯示。《韓非子·說林下》:「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形:比擬。

戮民:此指有罪的人。

[譯文]

上天給予一個人聰明才智,是要讓他來教誨解除大眾的愚昧,沒想到世間的聰明人卻賣弄個人的才華,來暴露別人的短處;上天給予一個人財富,是要讓他來幫助救濟大眾的困難,沒想到世間的有錢人卻憑仗自己的財富,來欺凌別人的貧窮。這兩種人真是上天的罪人。

二一九、中才之人  高低難成

至人何思何慮,愚人不識不知,可與論學,亦可與建功。唯中才的人,多一番思慮知識,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難與下手。

[註釋]

至:達到了頂點。《史記·春申君列傳》:「物至則反。」至人指高人一等的人。《莊子·天下》:「不離於真,謂之至人。」

臆:主觀想像和揣測。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譯文]

智慧豁達的人處事無憂無慮,愚笨憨厚的人也不會操心費神,所以既可以和他們研究學問,也能夠與他們一起創建功業,只有那些才能中等的人,智慧不高,什麼都懂一點,遇事往往考慮得十分複雜,而且疑心很重,結果任何事情都很難和他們攜手並進。

二二O、守口應密  防意應嚴

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泄盡真機;真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蹊。

[註釋]

意:意識。

邪溪:指不正當的小路。

[譯文]

口是心的大門,如果不能管好自己的口,就會泄露心中的秘密;意是心的雙腳,如果防守得不夠嚴謹,那麼就會走上邪道 。

二二一、責人宜寬  責己宜嚴

責人者,原無過於有過之中,則情平;責己者,求有過於無過之內,則德進。

[註釋]

原:原諒,寬恕。

[譯文]

對待別人應該寬厚,要善於原諒他人的過錯,把有過錯當作無過錯,這樣相處就能平心靜氣;對待自己應該嚴格,在自己沒有過錯時要能找出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增進自己的品德。

二二二、幼時定基  少時勤學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大夫之胚胎。此時若火力不到,陶鑄不純,他日涉世立朝,終難成個令器。

[註釋]

胚胎:指開端,根源。

令器:指美才。《唐書·張昌齡傳》:「昌齡等華而少實,其文浮靡,非令器也。」

[譯文]

小孩是大人的雛形,秀才是官吏的雛形。但如果鍛煉得不夠火候,陶冶得不夠精純,以後走向社會或者在朝作官,最終難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二二三、君子憂樂  亦憐煢獨

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游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

[註釋]

惕:擔心。《左傳·襄公二十二年》:「無日不惕,豈敢忘哉!」

煢獨:孤苦伶仃的意思。無兄弟曰煢,無子曰獨。

[譯文]

有能力和德行的君子哪怕面臨危難的環境也絕對不會憂慮,而在安樂宴飲時卻知道警惕,不沉迷於其中,他們遇到有權勢或蠻橫的人並不畏懼,而遇到那些孤苦無依的人卻會產生同情心,而不會無動於衷。

二二四、濃夭淡久  大器晚成

桃李雖艷,何如松蒼柏翠之堅貞?梨杏雖甘,何如橙黃桔綠之馨冽?信乎,濃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也。

[註釋]

馨:芳香,多指花草。屈原《九歌·山鬼》:「折芳馨兮遺所思。」

夭:夭折,短命。《荀子·榮辱》:「憂險者常夭折。」

[譯文]

桃李的花朵雖然鮮艷奪目,但哪裡比得上蒼松翠柏的四季常青;梨和杏的果實雖然甘甜,但怎麼能比得上黃橙綠桔散發的芬芳?確實如此,濃烈卻消逝得快還不如清淡而維持得長久,少年得志還不如大器晚成。

二二五、靜中真境  淡現本然

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稀處,識心體之本然。

[註釋]

風恬浪靜:比喻生活平靜。

心體:指心的深處。

[譯文]

在安閑平靜的時候,可以顯現出人生的真實境界;在平淡寧靜的時候,才能體會心性的本來面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

修慧一事,極為重大;滿世間人只說聰明、不說智慧者,...

聖嚴法師《智彗的花串》

平常心修習要領 平常心就是禪修者的慧心,實在太好,...

諦閑法師法語集

在寧波天童寺講法華經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光照東...

12條小故事

1、父子二人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

星雲大師以佛法度化小偷的親身經歷

四十多年前,我初到台灣時,沒有自己的的寺院道場,只...

聖嚴法師《智慧100》

第一篇 智慧之眼 ■.智者多聞 多聞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能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故

【是故修多羅說。若有眾生能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故。...

100個記住--慧律法師法語展示

1)你要想幸福,學佛聽聞正法是唯一的一條路。世間再沒...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推薦】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我們看最後的總結,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你現在...

佛陀說做到這四個標準,你就是「大丈夫」

世尊!怎樣才能堪稱大丈夫呢? 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請教:...

你真的信佛嗎

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了起來,在中國這個有著古老傳...

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

出生的時候,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天真無邪,我們開心快...

正知因果才能獲得大吉祥

有種子為因,就會有果報,不是吉祥之力使然,因此不應...

打知名度的多,真實了生死的少

佛法進入末法的時候現在我們已經快三千年了,進入末法...

禮佛的三個重要的意義

我們每天早晚的禮佛運動,有很深的含意。現在如果你還...

修行應從心性的觀照下手

大家進到學院來修學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驟...

一切業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們談到了禪宗的歷代祖師,明佛心宗,行解相應,...

如何才能不受到負能量的熏染

問: 師父,生活在紅塵俗世中的我們,不得不接觸到各...

學佛從受戒開始,要勇爭上游

慈舟老法師說,學佛從受戒開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

背麻的人

某地有兩個朋友離家外出,他們打算出外找些事情做,積...

沒有出離心,修一切善法也跟生死不相應

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有一個特點:雖然這個世間很苦,但...

圓因法師《蓮池警策》

蓮池警策序 末法時代,去聖日遙,佛法式微,邪師說法...

明海大和尚:佛教的規矩

今天首先跟大家講一個題目,就是出家人與在家人的關係...

學佛前要先研究三個問題

講到學佛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決三個問題...

【佛教詞典】五衣

梵語 paca cīvarāni,巴利語同。又稱尼五衣。即僧伽...

【佛教詞典】偷蘭遮非篇是聚

行宗記釋云:「明通因難中,問答可知。『若爾,與前古...

【視頻】妙境法師《好事不如無》

妙境法師《好事不如無》

【視頻】《往生淨土神咒》梵唱

《往生淨土神咒》梵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