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生命有限,應積極尋求解脫

宏滿法師  2016/11/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生命有限,應積極尋求解脫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也是有限的。人們追求長生不老,正說明生命美好,表達了人們對生命的追求。可是,即使這樣短暫的生命也是不容易的。世上多少有生命的東西,但又有多少能像人類那樣生存呢?據科學考察,世界上共出現過一億二千萬種生物,人是所謂「萬物之靈」,我們能作為「人」,已夠幸運的了。

但是,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人誕生到世間的第一反應就是啼哭,這就預示著人生要經歷種種磨難。這種磨難伴隨你一生一世。我們知道,人出生時,是自己在哭,別人在笑;當人離開世間的時候,是別人在哭,自己在笑。來的時候,自己在哭,是對苦難的預感;別人在笑,是對你的歡迎。走的時候自己在笑,是對苦難的解脫;別人在哭,是對你的留戀。一哭一笑,決定了苦難對你身心磨練程度的輕重和你對克服苦難的態度。古語講:多難興邦。可見磨難對一個國家來講是一種財富,對個人來說也是如此。

不管遇到什麼環境,就算是困境,絕境,要有面對苦難的意志和勇氣,關鍵是要敢於面對苦難,有直面苦難的信心和勇氣。只有這樣,一個人在真正忍受磨難的時候,就會忘記磨難。人世的好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通過忍受磨難才能感悟。有時候,通過忍受磨難,才能表達真理和愛,才能喚醒人性中的良知。一個人只有敢於並勇於承受磨難,才能鍛煉成無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斷積累寶貴的經驗和勇氣。

我以前看《西遊記》,就體悟一句話來說明孫悟空的,叫做「苦練七十二變,應對八十一難」。如果孫悟空面對苦難的的磨練而不能忍受的話,那他也絕對戰勝不了八十一難,護持唐僧取得真經。這說明人生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要經歷磨難,才能成功。只要我們的心堅強,什麼困難,險境都能衝過去!人生沒有走不過的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首先要自己打通心路,任何道路都可以通過去。如果通不過去,主要是你的心路不通啊。人生要學會自己培養生命的堅強力。其實人生很簡單做平凡人,做平常事,平平安安過生活。一個好的念頭,可以提升你的生命力,堅強你的生命力,這樣你就會更加頑強偉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所以我們要利用這有限的生命,為自已,為別人,為社會作貢獻。雷鋒就是一個榜樣。他曾說: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這樣的人生才更加有意義。可現在有些年輕人,其中不乏「天之嬌子」的大學生們,承受不了苦難的磨練,而走入了人生的歧途,甚至選擇了以死亡來了結自已的生命。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對於這一類大學生,社會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對他們的心理和思想進行行輔導和教育。尤其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更值得關注。

我覺得首先要解決是心態的問題,現在說起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成了熱門的話題,原因有很多種,大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強調的是 「自我」而非「社會」所需。大學生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作出轉變,以務實的態度轉變就業觀念,古人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首先是提高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勇於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在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要先就業後擇業作為第一選擇;生存是首要,在就業並打好基礎後再選擇對口專業。敢於承受社會競爭壓力,要把壓力變成動力。鼓勵大學生勇於到欠發達地區去工作去創業,積極響應國家的「西部建設和志願者計劃」行動,實踐自我能力,做到「物盡所用,人其所能」。社會上的一些就業歧視現像在無形中也加大了畢業生的就業難度,性別歧視、地域歧視、學歷歧視和行業歧視給大學生就業設置了一道道障礙,所以消除就業歧視才能更好的為大學生順利就業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要樹立社會的良好氣氛,給大學生提供有利條件和方便之門。

正因為生命有限,所以人們常常哀嘆人生苦短,卻不知道人生的長短並不只是以壽命來衡量的,賦予人生更豐富的內涵,使之更有意義,有價值,也就等於是延長了生命。要懂得珍惜。生命只有一次,要悟出生命的珍貴,享受生命的樂趣,要珍惜生活給予我們的每一恩賜。珍惜每一寸光陰。要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張紙,一支鉛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每一份關愛,哪怕是一個招呼,一個微笑。更要懂得尊重別人,感受別人,體恤別人,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真正做到不虛度年華而悔恨。

所以不管怎樣,我們都要愛惜自已,不要過多的抱怨別人。一個人生在世間,要心存感激,有一顆感恩的心。不要老是怨天怨地,怨爹怨娘的。畢竟我們生長在世上,靠大地養育,我們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別人。所以,要敬重別人,要把關懷別人,不要因暫時的困難難以解決就怨天尤人或是抱怨不公。

人世間,我們每個人都是匆匆過客,都是一個行者,沿途的風景再好,你只能盡情地看,但不能帶走;路上的客店再華麗、再舒適,但你只是一個異客,不是屬於你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人來到世間,是空手而來空手而去,生時沒有帶來任何東西,死時也帶不走任何東西,無論你是君主還是百姓,是富豪還是乞丐都不例外,功名利祿都是身外之物,就連你的身體,也是吃著大地的五穀,飲著自然的水露生長的,最終也得歸還給大地,化為塵土重歸自然。因此,佛教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要有一個明白頭腦,把人生想透徹。在滾滾紅塵中,要學會「愛惜自己生命的每一天」。

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聖嚴法師說:「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這是人生的真正解脫。人要學會解脫,解脫在我看來就是自在放下進得去,出得來;拿得起,放得下;就是能自動放下沉重的包袱,一句話,就是能及時超越一切束縛!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磨難,遇到坎坷,誰都會遭遇不測,遭遇排擠,誰都會遇到嫉妒,當你遭遇到磨難和不幸的時候,學會自我解脫,是一種大度,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天地無限,人生短暫,你會從解脫中得到快樂,你會從解脫中認識生活。人生的本質就是在約束和解脫之間跳動搖擺舞。生命的束縛無處不在。每解脫一次,就成長一次。人生其實很簡單,就是學會生存和做人,你活著是你自己的事,不管逆境順境生存完全靠自己。心態決定事態,有好心態就有好的前途。

萬物皆空,榮譽地位像彩虹一樣不能長久展現。當我們心情不好時,會不自覺地把壞心情抱得更緊,關門不跟人說話,嘟著嘴生悶氣,鎖著眉頭胡思亂想,結果心情更壞,最後把自己的身體搞壞,甚至想到輕生。此刻,我們要學會轉念頭,從原有的壞心情中解脫出來,好好審視自己,看看那些是垃圾,給自己製造困擾的想法,要狠下心來,把它拋開。用甘露法水洗去那些不淨的心念,提起我們的正念。經常這樣訓練自己就能應付自如,擁有清醒的頭腦和清淨的心靈。

當我有煩惱的時候,我會時常這樣問自己:現在的煩惱對你了脫生死有幫助嗎?沒有必要去懲罰自己了。有人說:煩煩惱惱地過是一天,開心安樂地過是一天,為何不選擇開心快樂地過一天呢?轉一個念頭,面對的又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俗話說:人的一天眼睛一睜一閉就過去了,人的一生一閉不睜也過去了。佛陀教導我們人生無常,「生命在呼吸間」,這說明人生短暫,我們需要珍惜。所以我們要時刻控制我們不好的心念,保持一顆祥和,堅強的念頭,平等的清淨心,這種熏習的力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感覺周圍磁場、氣氛都隨著心靈變得祥和、平等、美好!萬法唯心造,心就在把握當下一念。讓我們一起努力,以佛法的智慧來淨化我們的心田,讓生命活得更有意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慾海漂流具眾苦

講苦,那佛說了種種方法,斷苦的方法,但是我們用不上...

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只有過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觀的前方便。一個人沒有經過空...

【推薦】一個人有沒有前途,就看他少年時期

美國富豪洛克菲勒每次出差,到了酒店只開普通房。侍者...

達照法師:三種人生

第一種人生是平面的, 平得就像一張紙。這樣的人生很...

走好人生六座橋

人生一瞬,世間百年,酸甜苦辣,百味俱全,經常想到,...

人生的四點箴言

朋友的可貴,在於能夠相互勸善規過,所謂以苦口為良藥...

80後工科博士的自白:我為什麼選擇念佛法門

末學於1986年12月生於河南的一個小鄉村,2013年工科博...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就是,這一生,無論你過得得...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初次見到師父應如何親近

問: 請問親近師父有何注意事項以及初次見到師父應如...

功夫用到純熟程度,那種境界是不思議的享受

今天,我們能在這個道場用功辦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師...

不吃肉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嗎

許多人在考慮要吃素時總會擔心:如果不吃肉,能獲得足...

初學者讀什麼樣的經書比較合適

問: 初學者讀什麼樣的經書比較合適? 仁清法師答:...

夫妻感情和美是怎麼修來的

言色相和,無相違戾。這是佛教導我們,夫婦之間精神生...

觀音菩薩近代顯化的一段真實聖跡

台灣有一個海洋學院畢業的人,初始不信佛教,但福德因...

蓮宗十一祖省庵大師畫傳

一、父親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4年)...

21句話幫你去掉憂愁和焦慮

人總是對自己擁有的東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擁有時才會加...

印光大師:不可赤體睡覺

學佛之人,夜間不可赤體睡,須穿衫褲。以心常如在佛前...

仙趣之因與果報

天、仙、神、鬼不一樣。什麼是天?天就是光明義:天是...

聖嚴法師《信心不退轉》

很多人在參加法會的時候,一唱到發願文或懺悔偈,就忍...

「隨緣不攀緣」和「積極爭取」的區別

問: 我們在社會工作學習中,應該如何區分隨緣不攀緣...

普庵祖師與普庵咒

農曆七月廿一日,為普庵祖師聖誕。他曾發菩薩大願,凡...

佛教的情感觀

佛的弟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人是有情眾生,人是有情...

菩薩為何不應住色佈施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 為什麼講忍辱,一...

如果總擔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會真的往生不了

問: 《印祖文鈔》說往生全仗信願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

【佛教詞典】彌勒上生經疏

凡二卷。唐代窺基(632~682)撰。又作觀彌勒上生經疏...

【佛教詞典】禪室

(一)指修行坐禪之處。[梁高僧傳卷三求那跋摩章] (二...

【視頻】慧律法師《楞嚴經》審除細惑-說二如來藏

慧律法師《楞嚴經》審除細惑-說二如來藏

【視頻】慧律法師《在家居士供養師父應注意的問題》

慧律法師《在家居士供養師父應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