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光是心好不夠,還得要有智慧

學誠法師  2016/07/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光是心好不夠,還得要有智慧

慧根,智慧的根。植物的根都隱藏在土裡,看不見卻蘊含著生機;慧根就是一個人過去世積累的修行功夫,這一世呈現出來,就是對三寶有「天然」的信心、雖「未曾學過」卻對佛法有深入的理解、「自然」具有許多修行人的等流等等,這些都是因為過去曾經種過智慧的種子,所謂慧根。

我們受困、迷惑,因為形形色色的知見太多,不知對錯,就猶如黑暗覆蔽的暗室,又如烏雲密佈的天空。聽聞佛法,就猶如點亮暗室明燈,又猶如慧日出烏雲散,內心亮堂了,自然就沒有困惑了。要常常聽聞、學習智慧的道理。

培養起正念,就會慢慢減少妄想,煩惱與智慧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人身體生病了,需要服藥、治療,越是拖得久的病,需要治療的週期也越長;人的心更是如此,妄想、煩惱都不是一日形成的,正念也非短時間能夠培養起來,要真正去聞思、實踐,堅持去努力才可以。一點一滴覺悟。

心中充滿負面情緒的時候,只有引發正面的能量才能夠轉化。這個正面的能量,或來自推己及人的寬廣,或來自思維苦與無常的深入,或來自改變自他的願力,總之通過種種如理思維,昇華、轉化內心的境界,讓眼前的苦變成修行的機會。內心的煩惱得到淨化,心就能平靜、安然了。

很多人在怨恨世界不公平的時候,並不是真正想維護「公平」,而是在抱怨自己沒有得到想要的;一旦自己處於得到利益的一方,就不去想「公平」這回事了。如理思維應該是:當自己感到苦時,要去想苦因在哪裡,努力斷除它;當自己有福報時,要去想福報從哪裡來的,繼續增長它。

用智慧的心來保護自己不起煩惱,用慈悲的心隨緣幫助他人。既不要感到孤立委屈,把自己當做弱者;又不要清高對立,蔑視及排斥其他同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都是趨利避害,只不過大多數人不懂得業果,看得比較近,為求樂果,卻往往種下苦因。

名譽使人憍慢,甚至沖昏頭腦,狂妄自大;盛名之下,往往伴隨著譭謗;貪求名譽者,活在他人的言語之中不得自主,患得患失,苦惱無比;名譽是無常的,可以捧上天,也可以摔下地;這一生的名譽無法帶入後世,但因此而激起的貪心、嗔心、慢心以及所造的惡業卻會跟隨我們生生世世。

堅持與放下不是矛盾的,要找到堅持什麼,放下什麼。就好比「矛」與「盾」並不矛盾,矛是用來攻擊敵人的,盾是用來保護自己的,二者目的是一致的。

中國有四大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代表著悲、智、願、行四大「法寶」,菩薩的示現都是很有深意的,也是教導我們要向這四個方向去努力。光是心好不夠,還得要有智慧、有福報,有能力、有方法、有行動,才能很好地自利利他。

佛門中一切外在的儀軌、功課,乃至生活方式,都是為了修這顆心。如果什麼都不做,以為「只要心好都是一樣的」,那都是沒有因妄談果的空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心作心是之義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佛,正覺世間也。菩薩,緣覺...

聖嚴法師《幫忙保平安》

有次我去拜訪一位相當有錢的居士,他家門口有保鑣站崗...

你內心有德,求什麼就有什麼

人們常常忽略心念,修養內德,如果你內裡有德,不求名...

「覓心了不可得」的含義

《楞嚴經》的觀念,覓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說它的作...

返觀內照,觀此生滅之心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須向讀書作文已了時,種種應緣處...

被心中的鎖鎖住了

中國古語說:蒼蠅不釘沒有縫的蛋。也就是說,蛋是自己...

憨山大師醒世歌

紅塵白浪兩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 終...

如我無心,則物亦隨無心而化矣

吾嘗靜而思之,天下未始有吉凶也。吉凶之生,生於毀譽...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嚴經》中的十種仙道

佛說:又有一處從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覺而修習定慧的正...

信願行的修行次第

禪宗法門,以心即是佛為究竟,所以不立語言文字,故曰...

不吃雞肉的7個理由

1、雞比狗和貓更聰明 最近已有幾份研究顯示雞其實是十...

戴著假面具

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朋友對妙智說:人活著,特累。 不能...

佈施不只是佈施物質

在某個婆羅門道場裡,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務熱忱,他任勞...

日日是好日

經常有人叫我看看這個日子好不好,或者問哪個日子好?...

【佛學漫畫】般若·心經

般若心經...

【推薦】聖嚴法師對生死的對話

問:未來如果有人提起「聖嚴師父」,希望他們如何記得...

江邦濟的往生故事

江邦濟。字道卿,號晴舟,安徽婺源江灣人,是江易園居...

善求與惡求

有一段時期,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當...

學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原文】 古人大徹大悟,參學事畢,且於水邊林下,長養...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問: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大安法師答: 直...

趙州禪的兩個特色

趙州和尚,法號從諗,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釋迦牟尼佛為何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

有人問: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不說念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即六字真經

【六字真經堪讀誦,誰言名字假非因。即名顯體方稱妙,...

中國歷史中的五位佛門皇帝

佛教傳入中國,始於西漢,早期乃是在上層皇族貴族階層...

【佛教詞典】大藏

(術語)大藏經之略稱。杜荀鶴詩,所謂大藏經門一夜尋...

【佛教詞典】不由功用暫作意時一切義成抉擇

【不由功用暫作意時一切義成抉擇】 p0347 雜集論十六卷...

【視頻】《佛說十二頭陀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十二頭陀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去寺院有什麼禁忌嗎

去寺院有什麼禁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