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善說法要的毘舍佉比丘

2012/10/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善說法要的毘舍佉比丘

過去,佛陀於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當時,毘舍佉比丘於講堂中為許多比丘說法,不僅言辭流暢,妙語如珠,且將義理髮揮得淋漓盡致,能令聞者心生法喜,意解心開,與會大眾聆聽開示後,皆歡喜踴躍,虔誠供養。因為毘舍佉比丘說法之心十分清淨,不為利養、不求聲名,且辯才無礙,故能令聞者深生信解,憶持不忘。

當時,有許多比丘來到佛所,至誠頂禮佛足後,稟告佛陀:‘毘舍佉比丘在講堂為大眾說法,不求名聞利養,且所說之法契合義理,辯才無礙,能令聽聞者憶持不忘。’佛陀欲見毘舍佉比丘,比丘們即去請毘舍佉比丘前來。

毘舍佉比丘來到佛所,至誠頂禮佛足後即於一旁站立,恭敬合掌。佛問毘舍佉比丘:‘你是否為比丘們說法,使其一心專注,聽而不厭呢?’毘舍佉比丘回答:‘是的。’佛即讚歎毘舍佉比丘:‘你能發自內心真誠、清淨地佈施法要,不為名聞利養,所說之法圓融無礙、契合義理,能讓聽法者生起敬信之心,歡喜納受,真的非常好。自今以後,應常如是說法,利樂有情。’佛陀進而對眾多比丘開示:‘你們於修行中,應依此二原則來行持:第一、願能善說法要。第二、若不能善說法要,則當默然寂靜,不得論說世間俗事。莫輕忽默然寂靜,能寂靜定心者,能有殊勝功德。’接著,佛陀說了一首偈語:

  ‘若諸大眾中,愚智共聚集,

   若未有所說,人則不別知。

   若有所顯說,然後乃別知,

   是故汝今者,常應說法要。

   熾然於法炬,豎立先聖幢,

   諸阿羅漢等,咸妙法為幢,

   諸先勝人等,以善語為幢。’

比丘們聆聽佛陀教誨後,個個法喜充滿,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一》

省思:

能以清淨心,不求名利供養之心分享法益,並自身如實依法修行,即是實踐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能令自己與他人於菩提道上精進不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講經講得不對,勸其他人不去聽,是謗法嗎

問: 講經講得不對,勸其他人不去聽,是謗法嗎? 仁清...

面對很多的眾生,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身為一個菩薩,我們要處理兩件事情:第一個處理自己內...

傳喜法師:依教奉行是傳遞佛法最好的方法

請問修行是容易還是困難,是難還是易?難啊,不容易啊...

以心燈來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佛教的典籍中有一個故事。持世菩薩有一天在靜坐時,有...

度化眾生,要先修佈施

佛法是福慧雙修的法,福慧兩足方能成為究竟圓滿的佛陀...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上) 古印度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捨...

以身作橋結善緣

《大智度論》談到,釋迦牟尼佛因地用種種身份來跟眾生...

九界同歸,修行人最後的歸宿

好,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佛頂山,給大...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婆提城祇樹給...

妻子的七種類型

對一個佛教徒來說,婚姻是愛的真正認可。佛陀總是教他...

【推薦】莫以善小而不為

母親最近身體不適,我便請了假陪她去看大夫。公交車上...

釋迦牟尼佛的婚姻家庭

1、佛陀與父親淨飯王 《菩薩睒子經》云:人有父母,不...

阿難與摩登伽女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主要依據《楞嚴經》、巴利文經典...

隆蓮法師《心經淺釋》

今天大家要求講《心經》,因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

藥師佛國與西方無異,何須定願西方淨土

又問:東方藥師佛國,依正莊嚴,與西方無異。又有八大...

鬼逼禪師的故事

鬼逼禪師,本來是個專門趕經懺的和尚,每每忙到三更半...

普賢菩薩十大行願略釋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中,菩薩自說過去的行願: 善男子...

佛經中為我們開示了吃素的三個理由

作為一名佛教徒,吃素最正確的動機應該是大乘菩提心。...

婆羅門向佛索債的因緣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一日,帶領比丘們進城化...

「初心」與「直心」有什麼不同

問: 請問初心與直心,有什麼不同?或者兩者本質相同而...

信佛好長時間了,為什麼沒有進步

問: 我學佛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但覺得自己沒有什...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變命運

問: 師父說,今生的命運只能做局部的改變,很難做整...

聖嚴法師《佛教徒如何發願》

每個人一生都應該要發清靜的願、遠大的願,而不要發愚...

你願意做哪種遊戲玩家

一個居士玩網絡遊戲上了癮,天天俯首鍵盤,通宵達旦,...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說調心。這個心就是當下這一念,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

【佛教詞典】學等三業相對有幾果

【學等三業相對有幾果】 p1382 俱舍論十七卷十二頁云:...

【佛教詞典】不來不去

(雜語)謂法之本性無去來往覆也。智度論曰:即知一切...

【視頻】惟賢法師《伏龍寺開示》

惟賢法師《伏龍寺開示》

【視頻】淨慧法師《為何外在的世界是影子呢》

淨慧法師《為何外在的世界是影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