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常說愛語攝眾生

2013/12/12  大字體  護眼色

常說愛語攝眾生

佛教四攝將愛語列為其中之一,足見愛語在弘法度眾和修行中的重要作用。愛語不僅有利於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而且還有利於結好人緣,便於攝化眾生。

當今社會人心不古,心懷狡詐、挑撥離間、妄語惡口的人隨處可見。有些人不僅自己喜歡動口造業,還樂於邀約大眾對別人說是道非。他們讓是是非非佔據己心,不僅紛擾心念,不得自在,有時甚至動口傷人,也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因此,若週遭友人喜好談論是非,自己應當保持正念、覺性,不隨之附和,否則同流合污,造了口業,將來就要承受苦果。

在修行中,口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在十善業中,身業 ──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業 ── 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業 ── 不貪、不嗔、不癡,其中口業即佔了十分之四。身欲造殺盜淫時,警覺性高者,一察覺馬上就避免。可是在口業當中,有時我們不會馬上看到言語對別人的傷害、影響,乃至未來的果報,反而容易輕忽而犯罪。古德云:「眾生自無始以來,口業過惡,積如山海。」因此,千萬不要忽略自己脫口而出的任何一句話,不要逞口舌之快,因口具有傳播及造惡的力量,其影響所及實不容輕忽。

收攝口業,可以令心保持正念及清淨。清淨口業的方法很多,比如在行住坐臥中,以口念一句佛號或持咒,取代喜說是非、綺語的習慣,且誦念佛號及持咒,感得的即是清淨的法界。此外,更要時時反省檢討 ── 每天在睡前回想自己這一天說了哪些話,是否犯了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的過失?是否真心讚歎別人?說話的目的及動機,是否都是為了利益大眾?透過反省檢討,會讓我們在下一次講話時,更能提高警覺性,注意講話的內容、善加觀察是否適時、適地、適人。如此,知時、知地、知人,說話得宜,不僅能令口業清淨,更能與人結下善緣。

在清淨了口業,學會了以善巧的方法說話之後,我們就要養成以愛語攝化眾生的習慣,使眾生因我們的愛語與我們結下人緣。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即是指的這個意思。學佛,就是學佛的身、口、意,學習佛菩薩的廣大心量,以種種愛語,讚歎、包容大眾。言語,同時是心念的反射,當心中充滿讚歎及愛語,心則光明;若是心中懷著嫉妒排斥,則墮入黑暗。因此,若能學習每天發願,願口中所說出的言語,皆是正語、利益別人之語,借著不斷地熏修與發願,將原來不習慣以愛語讚歎、關懷他人的心,轉成喜說愛語、柔軟慈悲的心。

常說愛語攝眾生,令聞者生起信心,讚歎與鼓勵對他們有著積極的作用。因為眾生都有我執,皆希望別人對自己是讚歎、鼓勵與肯定。愛語,便是應眾生的心,所講出柔軟、讚歎、鼓勵的言語,令眾生聞言心生歡喜,充滿信心、希望。事實上,一般人聽到責難時容易失去信心,而真正能夠接受大眾批評,且聽聞批評後還能如飲甘露者,可說是少之又少。因為,對眾生而言,要放下我執,畢竟是件不容易的事。假使有一位居士初次到佛寺中參加共修課,她若穿著時髦,如果當下就直接指責她的穿著不適合道場,不僅令對方難堪、不安,也枉費她對打點自己的用心;反之,若先讚歎她對衣著的別出心裁、品味獨到,進而令其了解在道場簡朴的衣著,更能讓自己收攝六根,專注用功。如此一來,居士感受到道場對她的肯定及善意,即能產生信賴與好感,因而更喜親近佛法。

心直口快,缺乏對他人的關照及體諒,說出來的話甚至會有反效果。我們總以為直言進諫便是真心的表現,尤其看到他人種種的習氣、煩惱時,總想勸諫對方,甚至不吐不快。其實,過於鋒芒畢露的說話方式未必會達到預想效果。佛法是一種教育,其目的無非是希望對方接受佛法的教化,進而改變自己,開創積極、光明的人生。但在勸諫的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混雜著個人的感受與情緒,因此尺度常拿捏不當,結果往往沒有解決對方的問題,反而會給對方又增一層煩惱。

佛法中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勸諫他人時,如能善加觀察,因應根機,採取對方最能接受的方式,以充滿慈悲、包容與智慧的愛語來攝化他們,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習說愛語要從內心去實踐,心中有慈悲喜舍,所說的話便是慈悲喜舍;反之,內心充斥憤恨鬥爭,說出口的話,便充滿憤恨鬥爭。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透過聽經聞法,反覆熏修,使心中具有正知正見,則說出來的話就是善語、淨語,如此即能將眾生的心慢慢轉成菩薩心、佛心。這樣,我們在弘法度眾生的過程中,自然就能夠以慈愛的言語攝化對方。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弘法利生需要剿滅個人的私慾

摧滅嫉心,不忌勝故。專樂求法,心無厭足。常欲廣說,...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中國的宗教市場非常非常的廣大,很多的居士包括潛在的...

怎樣發菩提心呢

昨天我們簡單了解了發菩提心的原因和廣大功德。那麼,...

說話的二十二戒

1、戒多言: 說話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戒輕言:...

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

從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備如下六個方面的...

辦公室的兩舌與中傷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對人對己...

有緣就能悟道

有心禪師德高望重,博學多聞,擔任寂相寺住持,但來此...

惡口罵人的種種可怕報應

惡口的異熟果報是墮落三惡趣中。 往昔佛在世時,尊者滿...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思議淨土

此前六講給大家介紹了一共有九種的淨土視野,種類。若...

【推薦】你的一次參與是動物一生的痛苦

你的一次參與是動物一生的痛苦,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呼籲...

出家人穿著衲衣有多種功德

衲衣,就是用世人丟棄在糞堆上或者野外的朽壞破碎的衣...

大孝中的大孝

佛世,大目犍連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進行道,得六神...

印光大師極讚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像讚 悲哉眾生無所恃怙,孤露竛竮如逃逝子。...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莊嚴德相,由長劫修習善行而感...

菩薩為何不應住色佈施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 為什麼講忍辱,一...

晚上自己睡覺害怕怎麼辦

問: 師父,晚上自己睡覺害怕怎麼辦?念什麼經,或者有...

志公禪師:十四科頌

菩提煩惱不二 眾生不解修道。便欲斷除煩惱。煩惱本來空...

十善業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從大乘佛教的業果學說來看,對業果最重要的認識在於:...

趙朴初《寬心謠》

趙朴初先生92歲時寫了一首《寬心謠》,讀來發人深省:...

餐桌上4種最不起眼的長壽菜

山珍海味雖然可口,卻不一定健康。如今人們吃東西,營...

守金不舍墮蛇身

久遠以前,波羅奈國有一個很喜愛黃金的人。每天天色微...

流通佛法,須具內護外護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十法界之根本。不明此法...

不受戒,犯了錯是否就不嚴重

有些人聽說受戒後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還要大,...

萬物皆有所用,無需自卑

一次,儀山禪師洗澡。 水太熱了點,儀山讓弟子打來冷...

【佛教詞典】忘忍

對別人所加的侮辱,如同未曾受辱似的,絲毫不在意。...

【佛教詞典】等起不善

為俱舍論卷十三所說四種不善之一。不善法可分為勝義、...

【視頻】大安法師《2009佛七的開示》MP3

大安法師《2009佛七的開示》MP3

【視頻】懺雲法師《八大人覺經》

懺雲法師《八大人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