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十鑒

2013/11/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生十鑒

1、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別是在高興的時候,其實那時的心態是善而良性的,因為希望傾訴,所以不吐不快;因為希望分享,所以廣而告之。但是,心可以亢奮,話仍要沉穩。因為,說出去的話,再也不能收回。

2、大怒易失禮

這一條比較常見,一旦怒從心頭起,恐怕下一步很多都會訴諸肢體動作,遑論禮節。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從源頭解決:制怒!

3、大驚易失態

如同曹劉論天下英雄劉備驚掉了筷子一樣,大德劉備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很難。如何面對大驚而不失態?我的理解就是讓心時刻保持安住。

4、大哀易失顏

這裡的顏,我想不光是指顏容、儀態,更多的是指精神狀態。也就是說,面對種種哀傷甚至哀痛,在宣泄過心底的苦與慟之後,需要節制,需要順變,需要向前,別讓頹廢從此左右自己。

5、大樂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處。在高興的時候,往往覺得一切都是可心的、悅目的,而就在此時,分辨的功能往往會被削弱,思考的邏輯往往會被淡化。於是,失察也就乘虛而入了。

6、大懼易失節

恐懼或誘惑(誘惑與恐懼往往是一體的)之下,意志不堅的人會失去原則與底線。此時,真正的猛士會抬頭、直面,真正的勇士會堅定、堅持。

7、大思易失愛

想法不要瞻前顧後,思慮不要過於繁複,全心付出,愛就愛了。

8、大醉易失德

所謂大醉易失德,無非反映在言語與行為,大醉之時,其言往往會多妄語、綺語,其行往往會多出格、差池。自己覺得是一時之為甚至完全不記得,但不排除別人會暗記於心,並以此來做出判斷。所以,小酒怡情是最好的,大酒不光傷身,更易失德。但有種情況我覺得不在此列,就是酒後知己的真心,因為那只限於對話的雙方,對他人是無害的。

9、大話易失信

不輕諾,諾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與能量。

10、大欲易失命

這跟老話講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點近似,為什麼失命?因為把「欲」視為了生命的根本與全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則剛。「欲」從來是求而不得的,只有靠善信的發心與不問收穫的耕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人之一生——六入緣觸

緣觸這是談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個接觸,但是六塵...

一則禪宗公案的啟示

兒子大學畢業,在一家台資公司找到了工作。當他第一次...

不要在外在環境下太多時間,因為你改變不了

我們在看人生的時候,本經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環境跟內心...

聖嚴法師《人生如戲》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這裡來訴苦了半天,聽她講完...

從球賽中可以學到許多做人的修養

運動有益於身體健康,運動更可以訓練一個人學習如何做...

失去了就是凶,得到了就是吉嗎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什麼叫凶?什麼叫吉?失去了就...

人生無味,皮囊終壞

嚴澄。字道徹,江蘇常熟人,文靖公嚴訥的兒子。年少即...

一個人沒學佛時,他就是要依靠某種東西來過日子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變滅],就...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出家需要的條件與方法

依據如來的正法規(dhamma)與律(vinaya),以及國家...

傅大士《十勸頌》

傅大士(497569)是齊梁之際著名大居士,又稱善慧大士,...

為什麼淨土法門那麼重視信願

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在實際念佛時,這三...

各種果蔬的營養功效

椰子 營養功效: 椰子汁液多,營養豐富,可解渴去暑、...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還需要閱讀經典

問: 年輕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號,是否應該多閱讀經典...

彌勒笑什麼

大凡走進漢傳佛教寺廟第一山門,都會看到迎面正中端坐...

一位海鮮餐廳老闆的果報

我有一位蓮友的爸爸,開餐廳,這位蓮友跟我共修十幾年...

為啥是我得癌症

【按】復旦女教師於娟已經去世半年多了,但這篇《為啥...

比丘命終之後趣向何處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佛陀告訴比丘...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緣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過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貧...

以利他之心來經營事業

在這個宇宙間,常吹著一股他力之風,它推動森羅萬象、...

【推薦】如何對治貪財與貪色

無貪的境界,簡單來講就是一種清淨心,內心沒有貪煩惱...

往生西方就一定能開悟

一個念佛行人,信願持名,要以求往生作為目的,不能以...

以佛像為對境修恭敬

現在處於商業化時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

讓女人氣質改變,態度優美,一切如意的辦法

佛陀住世的時候,有少女名叫寶女,特到佛陀之處,請問...

【佛教詞典】善事

【善事】 p1136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頁云:善事者:謂現...

【佛教詞典】別惑

為「通惑」之對稱。指三惑中之塵沙、無明二惑。因系別...

【視頻】能傑法師《妙法蓮華經》

能傑法師《妙法蓮華經》

【視頻】李麗淑老師《中華花藝-佛心花海》2014

李麗淑老師《中華花藝-佛心花海》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