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走出情癡

2013/11/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如何走出情癡

活在世間,情對於人來講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真摯的親情、友情及愛情確實可以成為使人奮發向上的動力,是值得世人珍惜的。然而,情對於人來講又是一柄兩刃劍,俗話說:「自古多情空餘恨」,其實大多數世人也明白劍可傷人情也能傷人的道理。只是人活在世間無法擺脫生老病死的束縛,再加上要經受生活中的許多苦難,如果不在感情中麻醉一下自己,人生中就再也難以找到任何生活的樂趣。因此,即使在感情上受過許多挫折的人,也仍然無法走出情癡。對於不修煉的人來講,活著的意義就是執著的追求物資利益並且泡在情中享受各種酸甜苦辣的的感覺。

人的情可以分為許多種:對父母子女的關愛稱為親情;夫妻及情人之間的愛慕稱為愛情;朋友之間的相互關照稱為友情;對故鄉的留戀可以稱為鄉情等等。然而,不管是哪一種情,都可以稱其為私情。因為重情的人比較容易喪失理智,他(她)是不可能做到大公無私的。法院中的法官人情太重就不可能公正的判案;有權勢的官員如果人情太重就會以權謀私。

人在所謂的現實生活中看不透情的本質,在感情上得到了就高興,得不到就難受,失去了就非常痛苦,許多人一生為情所累所困,在情的是是非非中糾纏不清,癡情者甚至殉情自殺。但是,很少有人認真的考慮過情的本質是什麼,因此造成許多人在感情方面拿不起來也放不下。

世人都非常重情,但是情又是最不可靠的東西。世人看不透也不想看透情的本質,山盟海誓的最終結果是勞燕分飛,癡心熱戀的最後結局是被無情的拋棄。

我曾見過一個遭遇了交通事故的男子,受傷後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妻子沒有嫌棄他並且悉心的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當時他感激的痛哭流涕,發誓將來作牛作馬也要報答妻子的恩情。然而也就是這個男子,傷好之後僅僅過了一年而已,因為移情別戀馬上強逼他的糟糠之妻與他離婚了。當然人世間也有許多癡情相守、相愛一生的美好的結局,只是在生死富貴等嚴峻的考驗面前,人的感情往往是很脆弱的。

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返本歸真。人如果不修煉就被情所迷,永遠也不可能擺脫情的困擾。走出情癡的唯一途徑就是修行,修去人情之後取而代之的是覺者的慈悲。慈悲的內涵就是善待天下所有的眾生(包括自己的親人),而不僅僅是善待與自己有情的人。慈悲的具體表現則是以德報怨而不以惡制惡,以善心感化世人而不計較世人幹過的錯事和壞事。

因此,與世人的情相比,慈悲是公正無私的,它是遠遠超越各種情感之上的更高尚的思想狀態,只有走出情癡的覺者才具有慈悲心。例如,釋迦牟尼佛與耶穌下世度人,他們公正的善待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不同社會地位的人。他們不僅救度了自己在世間的親人,也救度了許多做過大壞事而有心悔過的人及社會地位低下的人。慈悲就是博愛,它是一種無私的奉獻與付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執我與離我

修法從身求者,猶如泥裡淘金,煮黃沙求漿粥,無一法可...

聖嚴法師《省思自我,消融自我》

首先,我們要發現自私的我並認清自私的我。如果我們能...

脫離不了過去,就失掉了未來

大乘佛法成就清淨之後,他要產生願力,這個就是修假觀...

聖嚴法師:讓愛情發揮正面的力量

「愛」本是一種值得歌頌的高貴情操,人間也因為有愛而...

有五種心態,決定五種果報

同樣的修行者,有五種的心態,決定你五種的果報: 第一...

慧律法師:一切觀象皆是我們的牢獄

為什麼說一切觀象皆是我們的牢獄,因為你執著金錢,你...

大安法師:如何淡化過重的情執

問: 過重的情執(主要指親情),目前已是弟子修行的...

內心解縛之要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向比丘們開示:...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現代人如何修行

現代社會,以其節奏快,信息大,時間緊,事情多為特徵...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

佛教護生與動物保護

編者按: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短短兩句話...

珍惜每一片茶葉

抓一把茶葉丟進壺裡,從壺口流出了金黃色的液體,喝茶...

若論幻身,則生同傀儡死作塵土

夫前之無始,後之無終。包太虛而無外,入微塵而無內。...

有四種人不屬於淨土所攝之機

觀機逗教,真實不虛。淨土一法是何種根機的眾生得以信...

學佛後如何發家致富和避免損財

有些人通過殺生、欺詐等途徑得到錢財,這些錢財在獲得...

佛經中關於觀音菩薩身世的記述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聖眾體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薩。關於觀音...

印順法師:人生究竟為何事

人生所為何事?平常人只說學佛,但為什麼要學佛?其根...

福報享盡,你連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沒有現在這個詞,沒有現在的。你講現在的時候,它...

憨山大師論般若

佛祖出世。說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為本。般若...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義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盡形壽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善於醒覺,不要沉迷

當我們看到活生生的一個人,從他意識清楚的說話,到變...

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

十信位 所謂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

報恩不在於物質,而在於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難報經》,縷述了父母猶其是母...

世話、戲論、憒鬧的二十種過失

《大寶積經》云:菩薩應捨憒鬧樂於寂靜,捨諸世話觀於...

【佛教詞典】持地

(菩薩)菩薩名。佛為母說法,上忉利天時,此菩薩為作...

【佛教詞典】名號不思議

(術語)彌陀之名號,為惡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廣大無...

【視頻】天因法師《占察經:一實境界》

天因法師《占察經:一實境界》

【視頻】慧律法師《善惡要在因上來論斷》

慧律法師《善惡要在因上來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