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錢是一味藥

2013/07/13  大字體  護眼色

錢是一味藥

《全唐文》中收錄了一篇唐人張說的奇文《錢本草》,全文187字,用醫家記敘中草藥的語氣,標本互喻、淺深相濟,把錢的藥性、功效、利弊、服用原則、採摘原則、精煉之術娓娓道來,既充滿哲理又幽默風趣,可謂入木三分,在這個金錢至上、貪慾熾盛的時代,張說的這味藥方應當說是效力未減,讀後讓人覺得耳目一新,滿口生香,神清氣爽。

張說曾經歷仕四朝、三秉大政,掌文學之任三十年,著作頗豐。張說為一代重臣,才華橫溢,擅長文辭。可是為官時好物貪財,排斥異己,事發後被貶到岳陽做了一個地方官。張說經歷了六十多年的人生道路,宦海沉浮四十餘年,事業可謂一帆風順,青雲直上。然而為了錢財,卻栽了個大跟頭。這時,張說痛定思痛,才有所醒悟,認識到錢財其實也是一味藥材,能治病,也能害人。

錢的藥性

「錢,味甘,大熱,有毒。」

「味甘」,錢這東西人人喜愛,任誰有了錢心裡都會甜滋滋的。

「大熱」,錢具有極大的能量和熱力,可以使人氣血運行加速,精神振奮,燥熱不安,甚至達到癲狂的狀態。

「有毒」,錢也有兩面性,所謂是藥三分毒,萬事有其利必有其弊。藥材之用,本為療病,藥性即是藥材的偏性、毒性,若服用不當,則會毒害生命。

錢,在它的熱性之下,蘊含著衰冷的毒性。若受不住錢的美味誘惑,食之不當,貪婪過甚,則會導致傷身喪生。金錢本身無所謂善惡,而對金錢過分的貪婪與追求,則會引發邪惡與痛苦。所以,對於金錢合法地獲取和擁有,適度地追求它使用它,才可以使心情愉快、青春永駐,才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錢的功效

「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解困厄之患,立驗。能利邦國,污賢達,畏清廉。」

錢可以養生,「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人的生活,離不開物質條件。一日三餐的獲得,皆需金錢交換。古人云「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即便你是英雄好漢,若無錢財,也難免飢寒之苦。你看,一個人一旦有了錢,便馬上躊躇滿志,容光煥發,神采奕奕;而一旦貧窮無錢,則唉聲嘆氣,失魂落魄,形容枯槁,羞於見人。

錢也可以「解困厄之患」。人在遇到麻煩、災禍之時,若手頭拮据,往往無計可施,走投無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可是金錢一到,立刻麻煩變成坦途,災殃化為笑臉,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可見,金錢的威力大到了極點!

錢有大利,「能利邦國」。錢可以興邦旺國。一個國家有沒有經濟實力,影響著它在國際上的地位。比如美國,就因為富裕而被稱為金元帝國,不僅在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貨幣被世界各國定為通用結算單位,而且其生活方式、文化形態也成為各國百姓傚彷的榜樣,這些都是錢足以興旺國家的具體證據。

錢也有大弊,它可以「污賢達,畏清廉」。錢具有難以捉摸的巨大威力,它可以污損、毀掉多少賢達之士的名聲、品德、前程。那些清正廉潔的人,在金錢面前也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會被拉下水,若沒有崇高的精神信仰和人格追求,堅持清廉的操守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服用原則

「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

錢,只是一味藥。既然是藥,當以療病為標準,病癒了,便不可再服,若貪圖錢的甘美滋味,過量服用,錢就會成為毒藥,戕害人的生命。

人人都離不開錢,人人都要服用這味藥,關鍵是要以均平為度。均者,均衡;平者,平和。錢財的數量,滿足自己的基本需要,還略有富餘,就夠了,要知足。貪婪的人,最好不要被自己的慾望所控制,難以自拔,最終陷入困境。對待金錢的心態,以平和為佳。既不自命清高,視金錢如糞土,不食人間煙火;也不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甘為財奴,笑貧不笑娼。

如果不能以平和、理性的心態看待財富,要麼過冷,視金錢為罪惡,那麼,你不理財,財也不理你,最終難免困厄之苦;要麼過熱,視金錢為神明,為了達到獲得金錢的目標,如癡如醉,如癲如狂,不擇手段,不惜代價,如蒼蠅逐臭,如飛蛾撲火,最終難免作繭自縛,遭受滅頂之災。如此冷熱相互激盪,最易引發霍亂。

霍亂是一種烈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起病急驟、劇烈瀉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樣腸內容物、脫水、肌痙攣、少尿和無尿為特徵。輕者口渴,眼窩稍陷,唇舌乾燥;重者煩躁不安,眼窩下陷,兩頰深凹,精神呆滯,皮膚幹而皺縮,失去彈性,嘶啞,四肢冰涼,體溫下降,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如不及時搶救,會危及生命。

我們留心觀察那些追逐金錢、被金錢所折磨的人,是不是很像霍亂的症狀呢?

採摘原則

「其藥采無時,采之非理則傷神。」

錢這東西,不分四季隨時可以獲取。可是,如果不按社會公認的方法去得到,不僅大費腦筋而且還會多擔風險。不義之財,雖然握在手中,藏在保險箱內,可是真的保險嗎?夜半醒來,難免驚恐不安。久而久之,身心皆病。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啊!

流通原則

「此既流行,能役神靈,通鬼氣。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飢寒困厄之患至。」

錢財一旦流通、運行,頓時可以呼風喚雨,大展神通,可以役使神靈,也可以召感鬼魅,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

如果只知賺錢,不願花錢,就成為守財奴,可是財守得住嗎?佛經上說,財富為五家共有,除了你自己之外,還有「惡王」、「賊」、「水火」、「敗子」。也就是說腐敗了的官府、盜賊、水火災害、不肖子孫,他們隨時都可能取走你的錢財。這世間沒有任何人能夠獨享所有的錢財。

如果只知花錢,不懂得賺錢,那就是坐吃山空、揮霍奢侈的敗家子——「散財童子」,即便有金山銀山,他們最終都會遭到困窘潦倒的下場。

財富的獲得固然需要福報與智慧,不過,財富的使用更需要智慧。會賺錢,還要會花錢。有了財富,要懂得佈施。

儒家經典《大學》談到這個道理,「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意謂:有道德才會有人擁護,有人擁護才可以保有土地,保有土地才能夠生產財富,生產了財富才能夠滿足需要。道德,是根本;財富,是枝末。如果本末倒置(把道德當做外在的枝末,把財富當做內在的根本),那就會造成國家與民爭利,百姓之間互相掠奪的局面。所以,財富被少數人所聚斂就會民心散壞,財富藏於百姓就會民心凝聚。因此,如果說出來的話不合道理,那得到的回應也一定是不合道理的;如果財富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也一定會以不正當的方式失去。

這裡揭示出財富的因果法則,簡言之,「財富從佈施中來」。把財富佈施給貧困的弱勢群體,這就是有德,有德就會獲得民心,則最終會擁有巨大的財富。我們今生所享用的財富,就是來自於前世的佈施;我們今生的貧窮,就是來自於前世的慳貪,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歡喜地去佈施。

以前,朝鮮首富林尚沃用一副對聯總結自己的經營之道,「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含義是,對待財物要公平如水,做人要正直如秤,也就是說,在商務活動中要放棄貪婪之欲,奉行正直的經濟道德,這就是商道。

如果把錢財比喻為水,那麼掌握錢財的人可以比喻為「河道」。當河道對流水毫無貪戀執著之心,允許水自在地流出,便會有無窮無盡的水流入,這個人便擁有了無限的財富;可是,當河道希望水駐留下來,希望一直擁有它,河道就變成了死水塘,再也不會有流水注入,所擁有的財富便是有限的。而且,時間久了,水塘還會變臭,生蛆。這個人也就失去了財富。這就是財富運行的奧密。

再進一步深入觀察,佈施,在外在現象上,表現為佈施財物;而在內在心性上,則是放下了慳吝之心,放下了對財物的執著。而這種慳吝之心一旦被佈施、放下,我們便可以直接現量體驗到內心的富足與喜悅。滿足與喜悅的心靈之泉便清除了壅塞,汩汩流淌。此時此刻,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本來具足一切,我們本來就是富足的人,人人皆有摩尼寶珠,只是以前沒有發現而已。財富的終極源泉乃在於內心,內心這顆摩尼寶珠一旦發起妙用,外在的財富便不求而自來。古代的智者,譬喻為「移花賺蝶至,買石得雲饒」,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修煉原則

「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以此七術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道)財富如水,從高處流向低處是其本性。它從高尚的佈施行為中來,還要流向需要它救助的地方,這便是財富的流通運行之道。

(德)金錢本身是中性的,而我們對待金錢的態度卻展示出一個人的德行。英國人裡克特說:「沒有比藐視金錢的人更需要金錢了。」不要誤以為藐視金錢就是美德;當然,愛財如命更不是美德。以平常心看待金錢,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富貴行乎富貴,貧而無諂,富而好禮,這才是美德。

(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獲取財富與佈施財富皆合情合理,合乎正道。這便是義。「義利之辨」向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命題。義利之間,是本末關係,而不是對立關係。義並不排斥利,利也不排斥義。義是根本,是因,利是枝葉,是花果。一顆茂盛的大樹,首先樹根要紮得深,然後自然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禮)不合乎道義的金錢不要,不是自己分內該得的不取,守住自己的本分,這便是禮。儒家重禮,佛門重戒,皆是同一道理。譬如人在公路上行駛,一定要遵循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不闖紅燈。表面上,這是對自己的約束,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而實際上,這是對自己的愛護與保護。遵守交通規則,我們才可以在公路上自由行駛;而一旦犯規被罰沒駕照,我們才真正失去了行駛的自由。

(仁)財富來之於社會,當然還要回饋於社會。像香港首富李嘉誠那樣捐建學校、醫院;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把所有資產捐回社會的裸捐。這些對社會的慷慨之舉,都是掙脫了錢這個黃金枷鎖後所表現出來的生命仁慈。可以預見,如果他們願意,下一世他們仍然會是大富長者。這是因果的必然道理。

(信)對於財富的付出,包括交貨、付款,也包括債務,不要超出約定的期限。霍姆斯這個美國人說:「勿把信譽置於金錢中,要把金錢置於信譽裡。」信用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根本。尤其在現今商業時代,信用、美譽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乃至一個企業的興亡。孔子曾經很幽默地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輗軏,是牛馬藉以拉車的軛套器物,若是沒有它們,牛馬便無法拉車。一個人若是沒有了信用,怎麼與他人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的關係呢?

(智)利潤的獲得是依靠良好的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而絕不是靠坑矇拐騙、假冒偽劣,侵犯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大學》云:「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來路不正的錢財,也必將通過不正常的方式失去。害人者必害己,利人者必利己。《大學》云:「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有智慧的君子通過財富來提升生命的品質與境界,財富僅僅具有工具價值,而生命本身則具有目的價值;沒有智慧的小人拿自己寶貴的生命去換取財富,把財富看成目的價值,而暇滿珍貴的生命則看成工具價值,顛倒知見,這可是得不償失啊!又怎能稱得上有智慧呢?

《錢本草》原文:

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解困厄之患,立驗。

能利邦國,污賢達,畏清廉。

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

其藥采無時,采之非理則傷神。

此既流行,能役神靈,通鬼氣。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飢寒困厄之患至。

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以此七術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涵養也是一種財富

香港巴士阿叔是一段用手機拍攝後放到網絡上的視頻。前...

無形的三千億財產

世間最富有的人生,就是心中有佛:人人心中常憶念佛陀...

股神巴菲特的簡單生活

他11歲開始買股票,現在覺得還是開始得太晚了。 14歲...

貧窮困苦種種逼迫,你該怎麼辦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雖不為求禪定。智慧出要之...

用去的錢財才是自己的

金錢,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用去的錢財才是自己的,...

外財佈施與內財佈施

我們要知道,財佈施有兩種,一種是外財佈施,一種是內...

濟群法師:為什麼要創造財富、如何使用財富

《中國商人》雜誌: 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要創造財富...

善用金錢

財富必須被善加利用,以便增進你和他人的福利。假如一...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乘佛教修學的三個次第

楞嚴經在大乘佛教當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因為...

虛雲老和尚:在忙中修行

《楞嚴經》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謂一切聖賢,能轉...

你的貪瞋癡多久能平復

你忽然遇上很大的刺激,心中很煩很氣,你看看這個氣多...

為什麼只靠佛號,就能把彌陀功德轉到我的功德

此則與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

禪定者調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師原文: 夫初欲入禪調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調身之...

慧命嚮導

有個家族中的一些成員,打算合組貿易商隊越過沙漠到另...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印度的語言,中文的意義就是「我」的意...

三伏天要吃什麼

三伏天可謂是夏季最為炎熱的時候,那在三伏天吃什麼才...

佛教徒的五條準則你做到了嗎

第一種,我們要感恩。感恩就必須要明白我們生活在這個...

福報的陷阱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貼疏》裡講: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

天下不治,匹夫有責

人在天地之間,藐乎小爾,何以與天地併稱,謂之為三才...

做人請牢記十個字

第一個字:清。 不是自己勞動所得不要,不要授人以把...

情慾如水,因果輪迴如堤壩

原文: 譬如長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橫流。人情如水,...

僧尼破戒者

【僧尼破戒者,所謂畜養奴婢僮僕牛驢車乘田宅、種植園...

如何把握我們的命運

一、什麼是命運 有人說:心決定性叫心性,性決定命叫性...

功夫用得純熟的人沒有妄想

《金剛經》上有這句話,何謂須陀洹,須陀洹就是初果,...

【佛教詞典】應現

應眾生之機緣而現身。金光明經說:佛真法身,猶如虛空...

【佛教詞典】四藥俱須以水滴淨

亦名:非時漿水滴淨 子題:水滴淨、新衣須點揲、新屣著...

【視頻】道證法師《別埋怨自己命運坎坷》

道證法師《別埋怨自己命運坎坷》

【視頻】慧律法師-念佛感應見聞記

慧律法師-念佛感應見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