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九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謀謗篇第六十七之二

宿障部第五(略引十緣)

    孫陀利謗佛緣第一
    奢彌跋謗佛緣第二
    佛患頭痛緣第三
    佛患骨節煩疼緣第四
    佛患背痛緣第五
    佛被木搶刺腳緣第六
    佛被提婆達多擲石出血緣第七
    佛被婆羅門女旃沙舞杅謗佛緣第八
    佛食馬麥緣第九
    佛經苦行緣第十

孫陀利謗佛緣第一

興起行經云。如來將五百羅漢。常以月十五日於中說戒。因舍利弗問佛十事。舍利弗自從華座起立。整服偏露右臂右膝跪坐向佛。叉手問世尊言。世尊。無事不見。無事不聞。無事不知。世尊無比。眾惡滅盡諸善普備。一切眾生皆欲度之。世尊今故現有殘緣。願佛自說使天人解。以何因緣被孫陀利謗。以何因緣被奢彌跋提謗。及五百羅漢。以何因緣世尊自患頭痛。以何因緣世尊自患骨節疼痛。以何因緣世尊自患背痛。以何因緣被木搶刺腳。以何因緣被調達破指出血。以何因緣被多舌女人舞杅大眾來相誹謗。以何因緣於毘蘭邑與五百比丘食其馬麥。以何因緣在欝秘地苦行六年。佛語舍利弗。還服華座。吾當為汝說先因緣。舍利弗即還復坐。阿耨大龍王聞佛當說。踴躍歡喜即為佛作七寶交露蓋。蓋中雨旃檀末香。週遍無數。諸天八部皆來詣佛作禮而立。佛告舍利弗。往昔過去波羅奈城有博戲人。名曰淨眼。時有淫女。名曰鹿相。端正姝好。時淨眼語鹿相曰。當詣園中共相娛樂。女曰可爾。鹿相便歸莊嚴衣服。即共嚴駕至園娛樂經於日夜。淨眼貪心當殺此女取其衣服。復念殺已當云何藏之。時此園中有辟支佛。名樂無為。去其不遠伺乞食後。埋其廬中持衣而去。誰知我處。念已殺埋平地如故。乘車而去。從餘門入城。爾時國王名梵達。國人不見鹿相。遂徹國王。王召群臣。遍城求之不得。往到園廬搜索得尸。諸臣語無為曰。已行不淨胡為復殺。辟支默然不答。如此至三不答。辟支便手腳著土。此是先世因緣故。眾臣便反縛辟支栲打問辭。樹神現半身語眾人曰。汝莫栲打此人。眾臣曰。何以不打。神曰。此無是法。終不行非。諸臣雖聞不肯聽用。持詣王所。王聞瞋恚。勅諸臣等急縛驢馱打鼓遍巡。出城南門將至樹下。計矛鍼之。貫著竿頭。極弓射之。若不死者便破其頭。諸臣受教。國人皆怪。或信不信眾人悲傷。於時淨眼在破牆中。藏聞眾人言。盜視逐行。見已念言。此道人枉死。念已走趣。大眾並喚。上官莫困殺此人。是我殺耳。願放道人縛我治罪。諸官皆驚曰。何能代他受罪。即共解辟支。便縛淨眼反縛如前。諸上官等皆向辟支佛作禮懺悔。我等愚癡。無故枉困道人。當以大慈原赦我罪莫令將來世受此重殃。如是至三。辟支不答。辟支佛念不宜更復重入波羅奈城乞食。我宜眾前取滅度耳。便於眾前踴昇虛空。於中往反坐臥住立作十八變。一腰以下出煙腰以上出火。二或腰以下出火腰以上出煙。三或左脇出煙右脇出火。四或左脇出火右脇出煙。五或腹前出煙背上出火。六或腹前出火背上出煙。七或腰以下出火腰以上出水。八或腰以下出水腰以上出火。九或左脇出水右脇出火。十或左脇出火右脇出水。十一或腹前出水背上出火。十二或腹前出火背上出水。十三或左肩出水右肩出火。十四或左肩出火右肩出水。十五或兩肩出水或兩肩出火。十六或舉身出煙。十七或舉身出火。十八或舉身出水。即於空中燒身滅度。於是大眾皆悲啼泣。或有懺悔。或有作禮取其舍利。於四衢道起於偷婆。諸官即將淨眼詣王。手腳復以著土。王忿依前殺之。佛語舍利弗。爾時淨眼者則我身是。其鹿相女者今孫陀利是。爾時梵達王者今執杖釋種是。我於爾時由殺鹿相枉困辟支。以是罪緣。無數千歲墮在泥犁。無數千歲墮在畜生。無數千歲墮在餓鬼中。爾時餘殃今雖作佛故獲此謗。

奢彌跋謗佛緣第二

興起行經云。佛告舍利弗。過去久遠九十一劫。是時有王。名曰善說所造。有一婆羅門名延如達。好學廣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復有一婆羅門。名曰梵天。大富饒財。婦名淨音。容貌第一。性行和調無嫉妬心。延如以梵天為檀越。其婦淨音供養延如四事無乏。有一辟支佛。名曰受學。往到城內乞食。偶至梵天門。淨音見辟支佛衣服齊整行步徐審。心甚歡喜。即請供養自今已去常受我請。即以美食滿缽與之。辟支受已昇空七返迴旋飛還。時城內人見此神足。舉國歡喜供養無厭。淨音供養辟支日進。侍延如達遂薄。延如便興嫉妬。誹謗之言。此道人實無才德作不淨行。遂告五百弟子曰。此道人犯戒無精進行。諸童子各歸家宣令曰。此道人無有淨行。與淨音交通。國人咸疑。神足如是有此穢聲。邪聲經七年乃斷。於後辟支現十八變取於滅度。眾人乃知延如虛謗辟支佛。佛語舍利弗。爾時延如達者則我身是。爾時梵天者今優填王是。爾時淨音者今奢彌跋是。爾時五百童子者今五百羅漢是。佛語舍利弗。我於爾時因共供養故。便生嫉妬。共汝誹謗辟支佛。以是因緣共入地獄。鑊湯煎煮無數千歲。由是餘殃。今雖得佛故與汝等有奢彌跋之誹謗也。

佛患頭痛緣第三

興起行經云。佛告舍利弗。過去久遠世時。於羅閱城中。時世穀貴饑饉困苦。人皆拾取白骨打煮飲汁。掘百草根以續微命。用一升金貿一升穀。爾時羅閱祇城有大才數百家。名曰[日*支](九支反)越。村東不遠有池名曰多魚。[日*支]越村人將妻子詣多魚池捕魚食之。捕魚著岸在陸而跳。我於爾時為小兒。年適四歲。見跳而喜。時池中有兩種魚。一名麩。一名多舌。此自相語曰。我等不犯人橫見殺我。後世當報。佛語舍利弗。爾時[日*支]越村人男女大小者。今迦毘羅越國諸釋種是。爾時小兒者則我身是。爾時麩魚者毘樓勒王是。爾時多舌魚者。今王相師婆羅門名惡舌者是。爾時魚跳。我以小杖打魚頭。以是因緣墮地獄中無數千歲。今雖得佛。由是殘緣故被毘樓勒王伐釋種。時我得頭痛。佛語舍利弗。我初頭痛時語阿難曰。以四斗缽盛滿冷水來。阿難如教持來以指抆額上汗。滴入水中。水即尋消。猶如火然。終日亦如炊空大釜投一滴水水即焦然。頭痛之熱其狀如是。假令須彌山邊旁出亞岸一由延至百由延。鎮我頭痛熱者爾當消盡。

佛患骨節煩疼緣第四

興起行經云。佛告舍利弗。往昔久遠世時。於羅閱城中有一長者。得熱病甚困。其城中有一大醫子。別識諸藥能治眾病。長者子呼醫子曰。為我治病。得愈吾大與卿財寶。醫子即治長者病。既差已後不報功。長者於後復病。治差至三不報後復得病。續喚治之。醫子念曰。前已三治三差。而不見報。見欺如此。我今治此當令大斷。即便與非藥。病遂增劇便致無常。佛語舍利弗。爾時醫子者則我身是。爾時病子者今調達是。我於爾時與此非藥致令無常。以是因緣。於數千歲受地獄苦。及畜生餓鬼之苦。由是殘緣。今雖得佛故有骨節煩疼病生也。

佛患背痛緣第五

興起行經云。佛告舍利弗。往昔久遠世時。於羅閱城。時大節日聚會。時國中有兩姓力士。一姓剎帝利種。一姓婆羅門種。時共相撲。婆羅門語剎帝利曰。卿莫撲我。我當大與卿錢寶。剎帝便不盡力令其屈伏。二人俱得皆受王賞。於時婆羅門竟不報剎帝。到後節日復來相撲。還復相求如前相許。剎帝復饒不撲。得賞如上。如是至三不報。後節復會。婆羅門重語剎帝曰。前後所許當一時併報。剎帝心念。此人比數欺我。既不報我。又侵我分。我今日當使其消。便乾笑語曰卿誑我滿三。今不用卿物。便右手捺項。左手捉跨腰。兩手蹴之。挫折其嵴如折甘蔗。擎之三旋使眾人見。然後撲地即死。王及群臣皆大歡喜。賜金錢十萬。佛語舍利弗。爾時剎帝者則我身是。婆羅門者提婆達是。我於爾時以貪恚故撲殺力士。以是因緣墮地獄中經數千歲。今雖成佛諸漏已盡。爾時殘緣今故有此嵴痛之患也。

佛被木搶刺腳緣第六

興起行經云。佛在羅閱祇竹園精舍。與大比丘僧五百人俱。晨旦著衣持缽。與五百比丘僧及阿難。共入祇城乞食。家家遍至。見此裡中有破剛木一片木長尺二。於佛前立。佛便心念。此是宿緣。我自作是。固當受之。眾人聞見皆共聚觀。大眾見之驚愕失聲。佛復心念。今當現償宿緣之報。使眾人見信解殃對不敢造惡。佛便踴在處空。去地一仞。木搶逐佛。亦高一仞於佛前立。佛復上二仞四仞乃至七仞。搶亦高隨上七仞。世尊復上高一多羅。此搶亦高一多羅。佛復上乃至十多羅。搶亦隨上立於佛前。佛復上高七里。乃至上七由延。搶亦隨之。佛於空中化作青石。厚六由延。廣縱十二由延。佛於上立。搶便穿石出在佛前立。佛復於空中化作水。廣十由延。縱二由延。深六由延。於水上立。搶復過水於佛前立。佛復空中化作大火。縱廣十二由延。高六由延。於其焰上立。搶亦過焰至佛前立。佛復空中化作旋風。縱廣十二由延。高六由延。於風上立。搶從傍邊斜來趣佛前立。佛復上至四天王宮。如是展轉乃至梵天。木搶從三十三天。以次來上乃至梵天。於佛前立。諸天皆相謂曰。佛畏此搶捨走。然搶逐不置。爾時世尊與梵天說自宿緣法。從梵天還展轉還至羅閱城。所過諸天皆為說宿緣法。搶亦隨從上下至羅閱城。佛亦為羅閱祇人說宿緣法。佛與比丘僧出羅閱城。搶亦尋佛後。國人盡逐佛出城。佛問眾人。汝等欲何所至。眾人答曰。欲隨如來看此因緣。佛語眾人。各自還歸。如來自知時節。阿難問佛。如來何以遣眾人還。佛語阿難。若眾人見我償此緣者。皆當盟死墮地。阿難便默。世尊即還竹園僧伽藍。自處己房。勅諸比丘。各自還房。阿難問佛。我當云何。佛語阿難。汝亦還房。阿難即還。佛便心念。是緣我宿自造必當償之。即取大衣四褺襞之。還坐本座。佛便展右足。木搶便從足跌上下入徹過。入地深六萬八千由延。過地至水。水深亦六萬八千由延。過水至火。火高六萬八千由延。至火乃焦。當爾之時地為六返震動。阿難諸比丘。各自心念。今此地動其搶必刺佛腳足也。佛被搶已苦痛酸疼阿難即至佛所。見佛腳刺搶瘡。便死倒地。佛以水灑。阿難乃起。起已禮佛足。摩拭嗚佛腳足。啼泣墮淚。佛以是腳行至樹下降魔。上至三十三天為母說法。世尊金剛之身。作何因緣為木所害。佛語阿難。且止勿啼。世間因緣輪轉生死有是苦患。阿難問佛。今者瘡痛增損何如。佛語阿難。漸有降損。舍利弗及諸比丘來禮佛。問答亦復如是。佛語比丘。且止莫啼。我乃先世自造此緣。要當受之。無可逃避。此對非父非母所作。亦非天王沙門等。佛自造自受。諸漏已盡得神通者。各自默然。思惟往日曾所說偈言。

 世人所作行  或作善惡事
 此行還歸身  終不朽敗亡

時耆婆阿闍世王等。聞佛為木搶刺腳。從床悶死墮地良久乃蘇。舉宮驚怖。王起啼泣勅諸臣曰。速疾嚴駕欲至佛所。諸臣受教即便嚴駕上車出城。城內四姓宗族士女百千圍繞。共至佛所。佛右脇側臥。王禮佛已。手捉佛足摩抆口嗚。世尊瘡痛寧有損不。佛慰王已。命王使坐。王言。我從如來所聞佛身金剛不壞。今者何為木搶所刺耶。佛告王曰。一切諸法皆為緣對。我身雖是金剛非木搶能壞。此宿對所壞。即說頌曰。

 世人所為作  各自見其行
 行善得善報  行惡得惡報

是故大王。當捨惡從善。愚騃不學問。未識真道者。戲笑輕罪復當號泣。不可以戲作罪後受大殃。王語耆婆。汝合好藥洗瘡咒治。必令時差。耆婆曰諾。耆婆即便禮佛洗足安藥。後續止痛。耆婆出百千價[疊*毛]。用裹佛足。以手摩足。以口嗚之。曰願佛老壽此患早除。一切眾生長夜之苦。亦得解脫。即起禮佛於一面住。佛於是為王及一切眾會說四諦法。六十比丘得漏盡意解。萬一千人得法眼淨。復有百千諸天展轉相告。皆來慰佛。說偈讚已。禮佛而去。佛語舍利弗。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有兩部賈客。各有五百人在波羅柰國。各合資財嚴船度海。乘風徑往。即至寶渚。渚上豐饒。衣被飲食及妙婇女。種種龍寶無物不有。一部賈客語眾人曰。我等所求已獲今當住此以五欲自娛。第二薩薄告其部眾。不應於此久住。是時空中有天女。慈愍此輩。便於空中語眾賈曰。此間雖有財寶婇女衣食不足久住。卻後七日此地皆當沒水。語訖化去。復有魔女欲使沒盡。諫之不去。前天所說水當沒此。皆是虛妄。不足可信。說已化去。第一薩薄不信天告。樂住不去。第二薩薄懼水不住。卻後七日如前天言水滿其地。先嚴辦船未至之日。所將部眾即得上船。第一薩薄先不嚴船。水至之日與嚴治者。著矛持杖共相格戰。第二薩薄以鑹矛刺第一薩薄腳徹過。即便命終。佛語舍利弗。汝知第一薩薄者今提婆達是。第二薩薄者則我身是。爾時第一賈客眾五百人者。則今提婆達五百弟子是。爾時第二賈客五百眾者。則今五百羅漢是。爾時第一天女者。則今舍利弗是。爾時第二天女者。則今名滿月比丘婆羅門弟子。是佛語舍利弗。我往昔作薩薄。貪財分死。度海與彼爭船。以鑹矛刺薩薄腳。以是因緣。無數千歲經地獄苦。墮畜生中。為人所射。無數千歲在餓鬼中蹈鐵錐上。今雖得金剛之身。以是餘殃故。今為木槍所刺。

又大乘方便經云。昔舍衛城中有二十人。皆是最後邊身。彼二十人更有怨家。二十人各各思惟。我當為作親友而至其舍奪。其命根。不向人說。彼時四十人以佛神力故共至佛所。如來爾時為調伏是四十人故。於大眾中告大目揵連言。令此大地出佉達羅刺欲刺吾右足。未至足之間。此佉達羅刺即從地出長一肘。當出之時。目連白佛言。我今當取此刺擲著他方世界。佛告目連。非汝所能。此刺在地汝不能拔。爾時目連以大神力。前拔此刺。於時三千大千世界皆大震動。一切世界隨刺而舉。而不能動乃至一毛。爾時世尊以神通力上四天王天。彼刺亦隨佛去如是。展轉乃至梵天亦復如是。爾時如來從梵天還至閻浮提本所坐處。刺亦逐還。至此地中竪向如來。爾時如來即以右手捉刺。左手按地。右腳蹋之。爾時三千大千世界皆大震動。時尊者阿難向佛合掌。而作是言。世尊。往昔作何等業得如是報。佛告阿難。我過去世入大海中。持[矛*(替-曰+貝)]刺人斷其命根。以此因緣得如此報。善男子。我說是業緣已。彼二十怨賊欲害二十人者。作是思惟。如來法王尚得如是惡業之報。況我等輩不受此報。是二十人即從坐起。頭面禮佛作如是言。我等今日向佛悔過。不敢覆藏。我先恶心欲害彼人。今重悔過。不敢覆藏。時二十人即得正解及四萬人亦得正解。是故如來示佉達羅刺刺足。是名如來方便。

佛被提婆達擲石出血緣第七

興起行經云。佛告舍利弗。往昔過去世。時於羅閱城有長者。名曰須檀。大富多饒財寶產業備足。子名須摩提。其父須檀奄然命終。摩提異母弟名修耶舍。摩提心念。我當云何設計不與耶舍財分。唯當殺之。乃得不與。摩提語耶舍雲。大弟共詣耆闍崛山上論說去來。耶舍曰。可爾。摩提即執弟手上山。將至絕高。便推崖底以石[序-予+阜]之。便即命絕。佛語舍利弗。汝知爾時長者須檀者。則今父王真淨是也。爾時子須摩提者。則我身是。弟修耶舍者。則今提婆達多是。佛語舍利弗。我於爾時以貪財害弟。以是罪故無數千歲在地獄燒煮。為鐵山[序-予+阜]壓。爾時殘緣。今雖得佛不能免此宿對。我於耆闍崛山經行。為提婆達舉崖石長六丈廣三丈。以擲佛頭。山神名金埤羅。以手接示。石邊小片迸墮中佛腳大拇指。即破血出。

佛被婆羅門女旃沙舞杅謗佛緣第八

興起行經云。佛告舍利弗。往昔阿僧祇劫前。有佛名盡勝如來。有兩種比丘。一種名無勝。一種名常歡。無勝比丘得六神通。常歡比丘結使未除。爾時波羅柰城有長者。名大愛。資財無極。婦名善多。端正無比。兩種比丘。往來其家。以為檀越。善多婦者供養無勝比丘。四事無乏。常歡微薄。因此妬嫉橫生誹謗言。無勝比丘與善多交通。不以道法供養。自以恩愛供養耳。佛語舍利弗。爾時常歡比丘者則我身是。善多婦者今婆羅門女名旃沙是。我於爾時無故誹謗無勝羅漢。以是罪緣。無數千歲墮在地獄受諸苦痛。今雖得佛。以餘殃故為多舌童女。舞杅起腹來至我前曰。沙門何以不自說家事。乃說他事。為汝今日獨自歡樂。不知我苦。汝先共我通使我有身。今當臨月。事須蘇油養於小兒。盡當給我。爾時眾會皆低頭默然。時釋提桓因侍後執扇。以神力化作一鼠。入其衣裡齧於舞杅。忽然落地。爾時四部弟子及六師徒眾。見杅墮地皆大歡喜。揚聲稱慶欣笑無量。皆同罵曰。汝死赤吹罪物。何能興此惡意誹謗清淨無上正真此。地無知乃能容載如此惡物耶。諸眾各說是時。地即劈裂火焰踴出。女便墮中徑至阿鼻大泥犁中。大眾見女現身墮泥犁中。阿闍世王便大驚恐。衣毛為竪。即起叉手長跪白言。此女所墮今在何處。佛答。大王。此女所墮名阿鼻泥犁。闍王復問。此女不殺人。亦不偷盜妄語。何因便墮阿鼻耶。佛語闍王。我所說緣法。有上中下身口意行。闍王復問。何者為重。何者為中。何者為下。佛語闍王。意行最重。口行處中。身行在下。王復問佛。佛答王曰。身行麁現。此事可見。口行耳聞。此二事者世間聞見。意行發念無見聞者。此是內事。眾行為意釘所繫縛。如人欲行身三殺盜淫慾發口之四過妾言綺語惡口兩舌。先心計挍然後施行。是故繫於意釘不在身口也。

於是世尊即說偈曰。

 意中熟思惟  然後行二事
 揚慚於身口  未曾愧心意
 先當慚於意  然後恥身口
 此二不離身  亦不能獨行

於是阿闍世王。聞佛說法。啼泣悲感。佛問王曰。何為啼耶。王答佛曰。為眾生無智不解三事常有折減。是故悲耳。此眾生等但謂身口為大。不知意為深奧。如人殺生偷盜淫泆。天下盡見。口行四事天下所聞。意家三事。非耳所聞非眼所見。是故眾生以眼見耳聞為。大今佛說乃知心意為大身口為小。以是故身口二事繫於意釘。如多舌女欲謗毀佛先心思念當以系杅起腹在大眾中說是謗事。故知意大身口小也。佛言。善哉善哉。大王。善解此事。常當學此意大身口小事。說是法時。八千比丘漏盡意解。二百比丘得阿那含道。四百比丘得斯陀含道。八百比丘得須陀洹道。八萬天人得法眼淨。十萬人及非人皆受五戒。二十萬鬼神受三自歸。

又生經云。爾時世尊。與千二百五十人俱。入舍衛城欲詣波斯匿王宮受請。時有比丘尼。名曰暴志。以木盔系腹似如懷妊。因牽佛衣。君為我夫。從得有娠。不給衣食。此事云何。時諸大眾天人釋梵四王諸天鬼神及國人民莫不驚惶。佛為一切三界之尊。其心清淨過於摩尼。智慧之明超於日月。獨步三世無能逮者。喻如虛空不可污染。佛心過彼無有等侶。此比丘尼既佛弟子。云何懷惡欲謗如來。於是世尊見眾會心。欲為決疑。仰瞻上方。時天帝釋尋時來下。化作一鼠齧系盔繩。盔即墮地。眾會覩之。瞋喜交集。怪之所以。時國王瞋。此比丘尼棄家遠業為佛弟子。既不能報恩。反懷妬結隙大聖乎。即勅掘地為坑深欲倒埋。時佛解喻勿得爾也。是吾宿罪非獨彼殃。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賈客賣好真珠。數多圓好。時有一女諧欲貿之。有一男子遷益倍價。獨得珠去。女人不得心懷瞋恨。有從請看復不肯與。心盛遂怒。汝毀辱我。在在所生當報汝怨。所在毀辱悔無所及。佛告王等。爾時買珠男子則我身是。其女人者則暴志尼是。因彼懷恨所在生處常欲相謗。佛說如是。眾會疑解。莫不歡喜。

◎佛食馬麥緣第九

興起行經云。佛告舍利弗。過去久遠世時。佛名毘婆葉如來。在槃頭摩跋城中。王名槃頭。與群臣仕庶。以四事供養如來及眾。終已無乏。爾時城中有婆羅門。名因提耆利。博達梵志四韋典籍。亦知尼揵算術。及教五百童子。大王設會。先請佛及諸大眾。佛見時到往詣王宮就座而坐。王即下食手目斟酌種種餚饍。有一比丘。名曰彌勒。時病不行。佛及大眾食已各還本處。遇梵志山王。見食香美便興嫉妬意曰。此髡頭沙門正應食馬麥。不應食此甘饌之供。告諸童子。汝等見此髡頭道人食於甘美餚饍不。諸童子曰。實見此等師主亦應但食馬麥。佛語舍利弗。汝知爾時山王婆羅門者則我身是。爾時五百童子者今五百羅漢是。爾時病比丘彌勒者今彌勒菩薩是。我於爾時以興嫉妬。罵言不應食其甘饍。正食馬麥。卿等亦云如是。以是因緣。我及卿等經歷地獄無數千歲。今雖成佛。爾時殘緣。我及卿等於毘蘭邑故食馬麥九十日。我於爾時不言與佛馬麥。但言與比丘。以是故我今得食擣麥人。以鄉等加言當與佛麥故。今日卿等食著皮麥耳。

又大乘方便經云。以何緣故。如來及僧在婆羅門毘蘭若聚落。三月之中食馬麥耶。佛言。善男子。我於昔時知此婆羅門必捨初始請佛僧心不給飲食。而故往受請。何以故。為彼五百馬故此五百馬先世中已學菩薩乘。已曾供養過去諸佛。近惡知識作惡業緣故。墮畜生中。五百馬中有一大馬。名曰日藏。是大菩薩。於過去人中。已曾勸五百小馬發菩提心。為欲度此五百馬故現生馬中。由大馬威德故。令五百馬自識宿命。本所失心而今還得。我愍彼五百菩薩墮馬中者。欲令得脫離於畜生。是故如來知故受請。是時五百馬。減所食麥半分持施僧。大馬半分奉施如來。爾時大馬為五百馬。以馬音聲而為說法示教誨過。令當禮佛及比丘僧。說此事已復作是言。汝等當以所食半分供養於僧。爾時五百馬悔過已。於佛及僧生淨信心。過三月已。其後不久是五百馬命終生於兜術天上。彼五百天子。即從天來至於佛所。聞說法已必定得成阿耨菩提。五百馬子於將來世得辟支佛。彼日藏大馬。於當來世復得作佛。號曰善調如來。雖食草木土塊瓦礫。大千界中無如是味。爾時阿難心生憂惱。轉輪聖王種出家學道。如下賤人食此馬麥。我於爾時見阿難心。即與一粒麥語阿難言。汝嘗此麥。味為何如。阿難嘗已生希有心。我生王家已來未曾得如是之味。阿難食此麥已。七日七夜無飢渴想。如來復知五百比丘。若食細食增益欲心。若食麁食心則不為貪慾所覆。彼諸比丘過三月已離淫慾心證阿羅漢果。善男子。為調伏五百比丘度五百馬菩薩故。如來以方便力受三月食馬麥緣非是業報。

佛經苦行緣第十

興起行經云。佛告舍利弗。往昔波羅柰城邊。去城不遠。有多狩邑。中有婆羅門。為王太史。國中第一。有其一子。頭上有自然火鬘。因以為名。火鬘彼首端正有三十相。梵志典籍圖書讖記無事不博。時有一瓦師子。名曰難提婆羅。此雲護喜。與火鬘少小親交。心相敬念須臾不忘。瓦師精進慈仁孝順。父母俱盲。供養二親無所乏短。雖為瓦師手不掘地。亦不使人掘。唯取破牆崩岸鼠壤土等和以為器成好無比。若有男子女人欲來買者。不爭價數不取金銀財帛。唯取穀米供養而已。迦葉如來所住精舍。去邑不遠。與大比丘眾二萬人俱。皆是阿羅漢護喜語火鬘曰。共見迦葉如來去乎。火鬘答曰。用見此髡頭道人。為真是髡頭人耳。何有道哉。如是至三。後日復語火鬘曰。共至水上澡浴乎。火鬘答曰。可爾。便共詣水澡浴。著衣服已。護喜舉右手遙指示曰。如來精舍去是不遠。可共暫見。火鬘答曰。何用見此禿頭道人為。何有佛道難得。護喜便捉衣牽不去。火鬘便脫衣捨走。護喜逐後。捉腰帶挽曰。可暫共見佛便即還耶。火鬘復解帶捨走。曰我不欲見此禿頭沙門。護喜便撮其頭牽曰。為一過見佛去來。爾時國諱捉人頭。捉者皆斬。火鬘驚怖。竊心念曰。此瓦師子分死捉我頭。此非小事。必當有好事乃使此人分死相捉。火鬘曰。汝放我頭。我隨子去。護喜即放。共詣佛所。護喜禮如來足於一面坐。火鬘直舉手問訊已便坐。護喜叉手白迦葉佛言。此火鬘者。多狩邑中太史之子。是我少時親友。然其不識三尊。不信三寶。願世尊開化愚冥使其信解。火鬘童子熟視世尊。從頭至足覩佛相好。威容巍巍諸根純淑調和。以三十二相嚴飾其體。八十種好以為容儀。如娑羅樹華。身猶須彌。無能見頂。面如滿月。光如日明。身色如金。火鬘見佛相好。便心念曰。我梵讖記所載相好。今佛盡有。唯無二事。一陰馬藏相。二吐舌舐面相。於是說偈問曰。

 所聞三十二  大士之相好
 於此人中尊  唯不覩二事
 豈有丈夫體  猶如馬藏不
 寧有廣長舌  覆面舐頭不
 願為吐舌示  令我決狐疑
 我見乃當知  如經所載不

於是如來便出廣長舌相。以覆其面上及肉髻。並覆兩耳。七過舐頭。縮舌入口。色光出照大千世界。蔽日月明乃至阿迦膩吒天。光還繞身七匝從頂上入。以神足力現陰馬藏相。令火鬘獨見。餘人不覩。火鬘童子具足見佛三十二相無一缺減。踴躍歡喜不能自勝。如來為火鬘說法。止其三業令行菩薩行。火鬘即禮佛足長跪白言。我今懺悔。身不可行而行。口不可言而言。意不可念而念。願世尊受我此懺。從今已往不復敢犯。如此至三。迦葉如來默然受之。火鬘童子。護喜童子。俱禮拜退。後自尤責悔不早聞失於道利。於是火鬘童子說偈讚護喜曰。

 仁為我善友  法友無所貪
 導我以正道  是友佛所譽

於後二人投佛出家受具足戒。佛語舍利弗。爾時火鬘童子者則我身是。火鬘父者今我父王真淨是。爾時瓦師童子護喜者。我為太子在宮居婇女時。至於夜半。作瓶天子。來語我言。日時已到。可出家去。為道者是舍利弗。此護喜者頻勸我出家。是善知識也。我前向護喜作惡語道。迦葉佛禿頭沙門。何有佛道難得。以是惡言故。臨成佛時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大豆小豆。雖受辛苦於法無益。舍利弗。我六年苦行者償先緣對。畢已然後得佛。佛語舍利弗。汝觀如來眾惡已盡。諸天人神一切眾生皆欲度之。我猶不免宿對。況復愚冥未得道者。舍利弗。當護身三口四意三。當學如是。佛說先世因緣時。萬一千天子得須陀洹道。八千龍等皆受五戒。五千夜叉受三自歸。佛說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羅漢。阿耨大龍王八部鬼神。歡喜受行。

頌曰。

 惟斯上哲  濫被謀枉  清濁難分
 善人惡網  幽顯冥知  真偽鑒朗
 自觀業對  如空影響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九

 

上篇:法苑珠林(100卷)

下篇:八識規矩通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事匯部目錄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法門名義集

法門名義集 東宮學士李師政奉陽城公教撰 若夫法體沖寂...

釋氏要覽

釋氏要覽序 功德主仙林住山壇主愚極宣德郎守尚書屯田...

法苑珠林(100卷)

法苑珠林卷第一 法苑珠林卷第二 法苑珠林卷第三 法苑...

南海寄歸內法傳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第一(並序) 翻經三藏沙門義淨撰 原夫...

少室六門

小室六門 第一門心經頌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智慧清...

佛說恆水經

佛說恆水經 西晉三藏法師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與...

【註音版】五蘊皆空經

五蘊皆空經...

佛說法受塵經

佛說法受塵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如是...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行者西向治室,稱阿彌陀佛出入。入時,想雲。) (...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四明沙門知禮集 此大陀羅尼。忝自...

採華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採花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昔...

【佛教詞典】母陀羅手

(術語)母陀羅手。亦云吉祥手。即結決定印也。...

【佛教詞典】月稱

梵名 Candrakīrti,西藏名 Zla-ba grags-pa 或 Zla-g...

在任何急難恐懼的時候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遠在生死輪迴中受苦,永無出苦的...

貪瞋癡三毒

一、貪 貪又作貪慾、貪愛、貪著,略稱欲、愛。是對於...

如何善用藥師佛號利益他人

至心專念藥師佛的本願功德名號,能滿足世間及出世間的...

人應該在哪些方面講情、留情

世間上,一般人最注重的什麼?就是「人情」。而什麼是...

真正的慈悲是沒有分別心的

從前,一個名字叫長安的人住在印度的一個小村落中,長...

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嗎

問: 請問愛鑽牛角尖是屬於業力的一種? 淨界法師答:...

人生無常,抓緊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突然暈倒,而且大小...

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

1.如果瞋心是凡夫的天性,則沒有什麼好瞋的,因為他的...

不知道

宋朝有一將軍曹翰,在討伐南方的賊寇之後,路經廬山的...

聞佛名號即得大利益

【凡夫眾生身口意三業以造罪,輪轉三界,無有窮已。是...

修行人有什麼事情,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我們身為一個修行者,經常會注意自己內心的狀態,很快...

印祖談家庭教育中母親的重要作用

五倫,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

【視頻】《普門品》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普門品》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視頻】占察懺行法與儀軌

占察懺行法與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