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羯磨儀式

清 書玉述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羯磨儀式卷下

清古杭昭慶萬壽戒壇傳律沙門書玉編

非時事

○第一結解諸界篇(七法)

初預瞻標相法

(准律所明。大凡比丘所居之處。不得無界而棲。若違制者。作法不成。眾僧得罪。苾芻若依城邑。村落。境內僧伽藍住。欲行僧法。創結大界者。上座先稱量界限。令知事人豎立四方標相。有戒場者三重。內裡一重。為戒場外相。中間一重。為大界內相。最外一重。為大界外相。若無戒場者。唯是外相一重。安立相已。隨此境內比丘若干。應須往約結期。先共觀其標相。至外界者。其知事人應指示雲。此是大界外相某隅。以何為標。至內界者。亦應指示雲。此是大界內相某隅。以何為標。又指示雲。此是戒場外相某隅。以何為標。大眾各須明記無忘。俾臨時聞唱告之聲。心中憶想。標相隨現也)。

二集僧結界法

(時至鳴椎。此如誦戒法。打鐘五十四下。大眾聞已各整威儀。若結有戒場大界者。盡集戒場標相內立。不聽與欲。若有沙彌。及淨人者。應遣離見不聞處立。大眾盡集已。其知事人往方丈。請和尚至戒場標相內立已。作如是言)。

大眾向上排班。頂禮和尚三拜。(尚雲)一拜。

(和尚聞示結界制起緣由已。然後集僧作法)。

三作前方便法

佛言。若先已結界者。有疑應解已更結。若創結者。作前方便。(答)結戒場羯磨。

四先結戒場法

(眾中堪能唱三重四方界相一舊住比丘。若無舊住。有識相者得。出眾向尚一拜。問訊。歸位白雲)。

大德僧聽。我此住處比丘(若非舊住。當雲我識相比丘)。為僧稱四方小界相。(此句立白已。轉身至東南。面向大眾雲)從此住處。東南角(某)標。(下句且不應說。即從此往至西南。面向大眾。其大眾俱隨方便。面向彼方。憶想彼方標相。儼然在目前。下皆准此。唱相比丘。應合掌白雲)至西南角(某)標。從此北回。(轉身行至西北角。仍面向大眾立定方言)至西北角(某)標。從此東回。(唱已。復行至東北角。仍面向大眾立定方言)至東北角(某)標。從此南回。(亦如前行至東南角。面向大眾立定方言)還至東南角(某)標。此是戒場外相一週訖。

(如是三說。若有邪曲。隨事稱之。大眾皆應一一隨彼外向三唱已。其唱者仍作禮一拜。問訊。歸位)。

和尚雲。羯磨者作法。

(彼比丘聞已。即出眾向和尚一拜。問訊。歸位。在班前立。合掌如是白雲)。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稱四方小界相。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作戒場。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稱四方小界相。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戒場。誰諸長老忍。僧於此四方相內結戒場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於此四方相內結戒場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禮儀如上)。

五正結大界法

(戒場結已。大眾齊至大界內。有沙彌。淨人。應遣至戒場內。若路通標相。恐有往來者。僧中方便差四五比丘。到大界外。於各標相路口守之。倘比丘有來者令暫住。待作法已。方令入。其白衣人應善卻之別往。恐磨羯不和。事無成濟。應復集僧。何以故。界址既異。僧已移出。此處非彼。故須另問也)。

作前方便(答)結大界羯磨(儀式如前。但此中唱相與前小異。故復釋之)。

大德僧聽。我此住處比丘。為僧唱四方大界內外相。先唱內相。(此句立唱已。轉身至內相東南。背方面內雲)此是大界內相。東南角(某)標。從此西回。至西南角(某)標。(大眾隨方面轉下皆准此。唱相者至西南。背方面內立。合掌雲)從此北回。至西北角(某)標。(仍至西北。背方面內立雲)從此東回。至東北角(某)標。(仍至東北。背方面內雲)從此南回。還至東南角(某)標。(仍至東南。背方面內雲)次唱外相。(轉身背內相。面向外。大眾面東南立。唱者雲)從此住處東南角(某)處標。西回至西南角(某)處標。(唱此外相時。諸比丘各應憶想先所觀標相。身雖未達於彼。其標相如對目前。唱者至西南。背內面外相立雲)從此北回。至西北角(某)處標。(至西北。背內面外相立雲)從此東回。至東北角(某)處標。(至東北。背內面外相立雲)從此南回。還至東南角(某)標。(至東南。轉面向眾立雲)彼為內相。此為外相。此是大界內外相。一週訖。

(如是三唱已。向和尚一拜。問訊。歸位。其律文但云某標。唱時應言以某為標。方顯。如大界內相。若戒場遮障。或有隔者。遙指亦得。然唱相但言隅者。易就地故。若唱四方。難取便也。必有屈曲。隨事稱之。並須別指分齊。尺寸處所。由不知制限。結既不成。羯磨虛設。受戒等法。俱是空作。故須如上文明唱相三遍已。佛言。眾中應差羯磨人。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堪能作羯磨者秉法)。

和尚雲。羯磨者作法。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唱四方大界相。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同一住處同一說戒。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唱四方大界相。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誰諸長老忍。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者默然。誰不忍者說(至此少停。待僧稱量。凡秉羯磨。皆准此式)。僧已忍。於此四方相內。同一住處。同一說戒結大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六量結攝衣法

(准律所明。若大界共伽藍等。或界小於伽藍。並不須結。若大於伽藍者。如律結之。作法者。當如是白)。

大德僧聽。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結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僧今結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誰諸長老忍。僧於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結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結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儀式如上。知事者雲)。

大眾頂禮和尚。(尚雲)免禮(各次第散)。

(既結界已。應書戒相標榜。指明三相方隅。二界內外。並攝衣界有無。張示顯處。令後來住者。知界分齊。於同中取別。以防離衣。及別眾故。凡行僧事。皆應盡集。方名不背六和之體)。

七有緣解界法(三)

先解衣界

(初結界時。先結戒場。次結大界。後結攝衣界。若欲解時。先解衣界。次解大界。後解戒場。其衣界應在大界後結者。為依大界限齊故。解時應在先者。以此界是浮故。若先解大界。則不必更解。何也。根本既除。浮界亦無所依故。若先解者。集僧法儀。皆同於上。唯答雲。解界羯磨。作法者。當如是白)。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解不失衣界。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同一住處。同一說戒。僧今解不失衣界。誰諸長老忍。僧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解不失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解不失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次解大界

(律雲。時諸比丘。意欲廣作者。狹作者。佛言。欲改作者。先解前界。然後廣狹作從意。其鳴椎。集眾。問答法儀。皆如前作。羯磨者當如是解)。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解界。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同一住處。同一說戒。今解界。誰諸長老忍。僧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聽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此羯磨不獨解大界。倘有不失衣界。及周庫等。諸界通解。何以故。由文無偏局故。若言解大界者。則不得通解。須一一別解。以文各異故。十誦律雲。捨大界。不離衣界亦捨。若捨不離衣界。大界不捨。又云。若先結界不捨。不得更結界)。

後解戒場

(結由緣故開。後有緣必解。所以例之備用。其一切集僧法儀。皆如上作。但律無正文。南[由]律祖。准諸解法亦例出。理通文順。作法者應如是解)。

大德僧聽。僧今集此住處解戒場。若僧時到。僧忍聽。解戒場。白如是。

大德僧聽。僧今集此住處解戒場。誰諸長老忍。僧集此住處解戒場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解戒場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餘儀皆同上。

○第二受日出界篇(其安居受日。有無不定。故類非時。有九法)

初鳴椎集眾法

律中佛言。安居苾芻。若有佛事法事僧事。及父母檀越召請受戒。懺悔等緣。並瞻病求藥。問疑。請法。如是諸事。不及即日還。聽受七日去。不及七日還。聽受半月去。半月不及還。當受一月去。其三種受日。並不通夜。前一。是對首羯磨。後二。皆是僧法白二羯磨。若果有如上因緣事。須僧中受者。應預告知事人。通白和尚。准已。然後再訴內外大眾。以見一界同棲。來去均知。非是不善因緣而出界也。

(其伽藍若是無戒場大界者。至時。知事人應差堪能者索欲已。然後教打楗椎。([加]懺摩法打鼓)大眾聞之。各整威儀。至作法處。眾僧齊集已。知事人往方丈通會侍者。請和尚到作法處。如是言)。

大眾向上頂禮和尚。(尚應雲)免禮。(或云)一拜。

(禮畢分班。知事人教受日者出眾。居中向上展具已。呼雲)。

先頂禮和尚三拜。

和尚雲。我亦是僧中數。大眾齊合掌。

二呈情乞假法

(拜已。應先告情。律無乞詞。惟受日者。高聲向眾說雲)。

我(某甲)。今為(某)事因緣不得不往。七日不能回。要作(半一)月法出界。求和尚大眾師傅慈悲。

(說已。一拜起具。問訊。傍立。若為常住事。不得不往一句。不必說。若有同受日者。事若不同。或日不等。亦如上向眾作禮。呈白自己出界因緣已。另白羯磨。由出界是同。因緣。與日。有異故。若事。與日。俱同者。二人。三人。一番羯磨。四。五。六人。作兩番白)。

三問答所成法

(和尚於此處為眾開示已。合掌問雲)。

僧集否。(知事人答)僧已集 和合否 和合 未受具戒者出否 是中無有未受具戒者 不來諸比丘說欲有否。(持欲者。合掌高聲答)有(即居中向上。隨具一拜。問訊。長跪。合掌白雲)。

大德僧聽。眾多比丘。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與欲羯磨。(一說尚雲)善。(答)爾(一拜起具。問訊歸位。後皆准此。尚復問雲)。

僧今和合。何所作為。(答)受(半一)月日出界羯磨。

四稱量允可法

(作前方便已。和尚。大眾。稱量受日之人。情。與事緣。實與不實。應與半月。一月准事與之。不得重情輕法。定已)。

和尚雲。羯磨者作法。(羯磨人聞已。應出眾向上一拜。或免即止。拜已。歸位。合掌白雲)。

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比丘(某甲)。受過七日法。(半一)月日出界外。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白如是。

大德僧聽。比丘(某甲)。受過七日法。(半一)月日出界外。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誰諸長老忍。僧聽比丘(某甲)。受過七日法。(半一)月日出界外。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聽比丘(某甲)受過七日法。(半一)月日出界外。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羯磨已。作法者仍應向尚一拜。若免即止。其受日人[由]眾向上三拜。或一禮。傍立於前)。

五警示出界法

和尚雲。雖然法聻。是受得(半一)月假。身雖出界外。而心中常常要憶念在界內。莫要放逸。日課照常做。事訖即還界。不許定要等日期完方回。若事完故意在外不還虛廢時光者。即名被夏。不成安居。

(說已。受日者。復應出眾謝和尚大眾已。知事人云)。

大眾頂禮和尚。(尚雲)免禮。

(各次第散。其受日人於出界時。先至枝堂上號雲。某日出界以見來失分明。而表其驗證有據也)。

六對首受日法

律論但聽受七日。並無正法傳。羯磨白中。義亦無失。若有六日五日乃至一日事緣不及即日還者。皆作此法受日。唯不通夜。事訖即還。不得留連。時有事出界比丘。不知對誰作法。佛言。應對一比丘而秉其法。若無比丘。當從餘四眾受。

(其受日人。應先啟白和尚知。稱量允已。然後至[□]比丘所。具儀作禮。亦如前法。先告其情。次方秉白。其所對之人。若是同戒。或是下座者。對立白詞。若是上座及前戒者。拜已。長跪。合掌白雲)。

長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受七日法。出界外。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白長老知。(三說。所對者雲)善。(答)爾。

(一叩而起。如前上號已。方出界)。

七聽受殘夜法

十誦律中。佛言。若比丘受七夜法出界外。未盡而還。事未竟者。聽受殘夜去。當具儀作禮。如是白言。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受七夜法。(若干)夜在。受彼出。(一說。所對者言)善。(答)爾(一叩而去。若事緣異者。則不應受。當另作法)。

八心念受日法

十誦律中。開獨住比丘。心念受日。應具修威儀。心念口言。

我比丘(某甲)。今受七日法出界。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三說)。

(出界時。自記日數。事訖即還。必須以法為重。憶念界中。不得開遮由己。相似安居。有名無實者)。

九念受殘夜法

十誦律雲。若比丘心念受七夜法出界。未盡而還。事未竟。佛言。聽受殘夜法。如前威儀。心念口言。

我比丘(某甲)。受七夜法。(若干)夜在。受彼出(一說)。

若事異者。(謂緣不相同也)重受七日去。

○第三處分亡物篇(十三法)

初如律集眾法

出家六和。利均為一。抱道無貧。名真釋子。衣揵度中。佛慈頻制。此譔集內。祖復廣明。當思採補之心。莫作泛常之語。遇事奉行。最為急要(出作持)。

(僧祗律雲。若病者死。不可信者。應持戶鉤付僧知事人。然後供養舍利。毗尼母雲。先將亡者去藏殯已。送喪僧還來至寺。取亡人衣物著僧前。然後依法集僧分之。此乃見律意如是。若論如律所行儀式者。同界比丘死。瞻病者即應通白知事人。其知事人報和尚知。教鳴鐘三下。大眾聞知。各脫長衣。著安陀會。齊集龕前。此有二義。一者。見他人幻化如是。警策自己。精進修行。二者以顯袈裟眷屬。過於常人。送亡者去火浴已。還來寺中。若無戒場。先應差人索欲已。方教打揵椎。如懺摩法打鼓。惟五十三下。大眾聞之。各整威儀。至作法處。眾僧集已。知事人往方丈請和尚來。復作是說)。

大眾頂禮和尚。(尚雲)免禮。

二捨物與僧法

(其看病人。將亡者衣物。盡情擔入僧中已。居中向上立。知事人呼雲)。

問訊展大具 先頂禮和尚三拜。(尚雲)普禮僧足。大眾齊合掌。(拜已)問訊 長跪 合掌(瞻病人白雲)。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於(此彼)住處命過。所有衣物。此住處現前僧應分(三說。一拜起具。傍立)。

三集僧答問法

和尚開示已 作前方便(答)分亡僧衣物羯磨。

四量功賞德法

和尚雲。羯磨者先賞看病人物。次白二差人。然後付物處分(作法者聞已。出眾向上一[戶]若免即止)。

和尚問看病人云。汝當時看病。是僧所差。是自己發心的。(若言是自己發心的。應復問雲)汝初發心時是何主意。

(若言是慈愍心。為饒益病人故。又素常知彼具五法者)。

和尚告大眾雲。我(某甲)向來會聞此人看病事事如法。不知大眾所聞何如。(若大眾皆言)果如所說者。(尚雲)既然。有功。理應賞德。此時將亡者所持三衣缽具。羯磨與他(其知事人。即往衣所。稱量功行大小。或總與。或但取衣。具。並缽。送無作法者手中。彼接已。白雲)。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命過。所有(三衣。缽。坐具。針筒。盛衣貯器。隨當時有者牒入。或云。所有諸衣物)此現前僧應分。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或云。持某衣物)與(某甲)看病比丘。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諸衣物)此現前僧應分。僧今(持某衣物)與(某甲)看病比丘。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看病比丘。(某衣物)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某甲)看病比丘(某)衣物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如是白已。持衣缽等物與彼。其瞻病人。即出眾。先應禮謝和尚。及大眾已。然後方受。此據五德全者如是若中下看病者。賞勞之法。或增或減。臨時稱量。如但與一衣。牒衣名而白。若無五德。則不應賞。可入輕物中作法。若是白衣人看病。與少許物)。

五還施亡物法

(若病人在生時與他人物已。彼人不忍持去者。仍還病人處。後病人死。此物應准五分律。白二羯磨與彼。作法者。手持物白雲)。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於此處命過。彼生存時。已將(某物)與(某甲)。彼未持去。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持此(某物)與(某甲)。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於此處命過。彼生存時。已將(某物)與(某甲)。彼未持去。僧今持此(某物)與(某甲)。誰諸長老忍。僧持此(某物)與(某甲)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持此(某物)與(某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如是白已。若人現前者。即應出班。居中向上。禮謝和尚。及大眾已。然後持去。若不現前。另日與之)。

六差人處分法

(羯磨者。當酌量眾中。有具五德人。知物輕重。能估價者。應差彼人估唱分之。當如是白)。

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差(某甲)比丘。為僧分輕重亡物。白如是。

大德僧聽。僧今差(某甲)比丘。為僧分輕重亡物。誰諸長老忍。僧差(某甲)比丘為僧分輕重亡物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差(某甲)比丘。為僧分輕重亡物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白已。其受差人應出眾。居中向上頂禮和尚一拜。復歸本位)。

七羯磨付物法

(毗尼母論雲。五人共住。一人死。不得作展轉分。律中出法。少不具足。准非時僧得施羯磨。具有展轉之言。則五人已上。須用此法。律文當差一人令分。白二羯磨與之。有人存三番作法。此思文[米]了。亦有存二番作法者。今准羯磨文中。具含付分二法。餘無。故不出。准律。羯磨應白雲)。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衣物現前僧應分。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持是衣物與比丘(某甲)。(某甲)當還與僧。白如是(第二個某甲。應更彼比丘還字。改分字方顯△應雲。彼比丘當分與僧)。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衣物。現前僧應分。僧今持是衣物與比丘(某甲)。(某甲)當還與僧。誰諸長老忍。(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諸衣物。現前僧應分。僧今持與比丘(某甲)。(某甲)當還與僧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持此衣物與比丘(某甲)。(某甲)當還與僧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律雲。眾僧羯磨已。從來比丘不與分。

八示物輕重法

(其受差人聞已。即應出班。於中側身立定。作如是言)。

律中佛言。若比丘死。若多知識。若無知識。所有衣物一切屬僧。然僧有其二種。一。四方僧。二。現前僧。物。亦有二種。一。是輕物。二。是重物。輕物。是可分物。重物。是不可分物。何等是不可分物。比丘所有園。田。果樹。別房。及屬別房物。銅鉼。銅瓫。斧。鑿。燈檯。繩床。木床。生蓐。臥蓐。帳。幔。氍氀。車。輿。守僧伽藍人。水瓶。澡罐錫杖。扇。並五種作器。鐵作器。木作器。陶作器。皮作器。所作器。及諸種種重物。此屬四方僧。並不應分。若氍氀長三肘廣五肘。毛長三指。亦應分。云何是可分物。比丘的三衣。一缽。坐具。針筒。剃刀。漉水囊。及俱夜羅器等(此雲小小物)。此是可分物。現前僧應分。此時先將衣物輕重揀開。再當稱量。

(說已。即將衣物。輕重揀開。若是重物。當著常作中。為四方僧用。若是輕物。當觀察好惡。若每人應得一件者。好者從上座起。次第分之。若每人有兩件。或更有多者。必須好惡相參。照人分派。惟均平為善。不得狥情輕法。喜怒隨心)。

九稱量估價法

(若是輕物少。而大眾多者。不得就分。揀清楚已。其受差人。應白和尚雲)。

此時僧多物少。不足普分。請和尚。稱量。(尚雲)如法估價。

(其受差者聞已。與副司稱量。時衣。非時衣。好物。惡物。但取公平估之莫負亡者衣物。亦要常住賣得。又要買者相宜。受差者雙手提衣。高聲如是估唱雲)。

舊(某)色(某)衣一件作銀(幾)錢(幾)分。

(縱是新衣。也要加一舊字。謂是故物。應當如此。或夏。或棉。隨時牒入。其書記照價隨錄。先估衣缽。次估物件。如是一一估已。書記照帳再逐一唱之。一人打算總結算已。看共有銀多少。再高聲報雲)。

共估價銀(幾)兩。(幾)錢。(幾)分。(幾)釐。

(大眾知已。隨現前人多少。或人各一分。或設齋供眾。或充僧買物公用。若物再少者。准五分律。白二羯磨與無衣比丘。若眾並有衣者。如善見律雲。若一衣極好。不須割破。從上行之。須者直付。若無須者。如律攝雲。有上好貴價衣。不應割破。應賣取直而共分之。若人多不可分者。即設一茶公用亦得。此分法須五人以上。作之方可。若止四人。則不應如是分。分已其受差者。居中向上。合掌回復雲)。

我(某甲)為僧估分亡物竟。(尚雲)善。(答)爾(一拜歸位)。

十施無衣人法(眾中上坐應白眾雲)

此(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衣物。現前僧應分。但物少而不足分。此眾中比丘(某甲)無衣。今遵佛敕。羯磨與之。惟願大眾和合。發歡喜心。施必為善(告已。方白羯磨)。

大德僧聽。眾僧得(某)物。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比丘(某甲)。白如是。

大德僧聽。眾僧得(某)物。僧今與比丘(某甲)。誰諸長老忍。僧與比丘(某甲某)物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比丘(某甲某)物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白已。持物與之。不但亡者物少如是。若檀越所施之物。不足分者。亦應如是。作法與之)。

和尚結示雲。已見亡者衣物如是。大家精進修行。莫要慳貪。(知事人云)大眾頂禮和尚。(尚雲)免禮(各次第散)。

十一四人直分法

(儀式如上。送亡者去火浴已。其看病比丘。將亡人衣物收拾一處。侍至公所。知事人鳴椎俱往)。

毗尼母雲。若但四人。應作直分羯磨。集僧問和。如常所答。但不說欲(看病者。應向餘三人作禮。長跪。合掌。白雲)。

諸大德憶念。比丘(某甲)命過。所有衣物。現前僧應分。

(三說。一叩而起。其看病物。餘三人量德賞勞。如上酌處已。義唯口和。以衣付彼。一人白雲)。

二大德憶念。比丘(某甲)命過。所有(某)物。現前僧應分。我等持是。(某)物與(某甲)看病比丘。

(如是三說。持物與之。彼應禮謝而受。然後酌處餘物輕重。一一分派。輕物。准毗尼母雲。若但四人。應作直分羯磨。當如是白)。

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衣物。現前僧應分。白如是。

大德僧聽。比丘(某甲)命過。所有衣物。現前僧應分。誰諸長老忍。僧今分是衣物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分是衣物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如是白已。分為四分。看病者亦在其內。後來比丘不得分)。

十二三二人分法

(毗尼母雲。四人共住。一人死。應作展轉分。捨衣已。若無看病人則已。若三人中有一人看病者。彼亦如上持物至公所。向餘比丘作禮已。如是白雲)。

二大德憶念。(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衣物。現前眾應分。

(如是三說。餘二比丘應酌量處分。若應賞勞者一人。白第二人云)。

大德憶念。比丘(某甲)命過。所有衣物。現前眾應分。我等持(某)物。與(某甲)看病比丘。

(如是三說。持物與之。待彼受已。其輕物。准本律。應彼此三語受共分。一人白雲)。

二大德憶念。比丘(某甲)命過。所有衣物應屬我等。

(如是三說。餘二人展轉之語。亦如上白。若但二人分者。惟除去二字。餘詞同上。若二人中有一人看病者。量德賞物。直付與之。但除白詞不說。律雲。三語未了。分物未入手者。須一與分。知事者。罪福因果。善須稱量)。

十三心念取物法

(毗尼母論雲。一相應法者。二人共住。一人死。在者應取彼衣物。當心念口言)。

此(某甲)亡比丘衣物。應屬我。

(作此三說已。手執物故。後來比丘不得分。此但略記儀式。廣如分衣揵度中詳明)。

○第四與覆藏行篇(二種)

初與但覆藏羯磨(十五法)

一露罪方便法

(如律所明。若比丘犯僧殘罪已。或覆。不覆。應當具慚愧心。向清淨比丘。或知事人前說罪。其知事人。然後引犯者至羯磨寮。請羯磨師出。知事人云)。

展具 作禮羯磨師三拜 問訊 長跪 合掌。

(其羯磨師。從初篇問起。乃至第五。逐一問竟。犯者如實答已。一拜而起。其知事人。同羯磨師。引彼到方丈門外立。羯磨師在公位前立。知事人入室請和尚出。登座已。羯磨師合掌。作如是言)。

有(某)大德。犯僧殘罪發露。頂禮和尚。

(說已。一拜。問訊。左側立。知事人亦禮一拜。右側立。然後教犯者進門。呼雲)。

問訊展大具 脫鞋 至誠頂禮和尚三拜 問訊 長跪 合掌。

和尚問雲。你是那一年的戒。既受戒已。受了檀越信施。云何不持戒。以何因緣而犯此事。直說。莫要打枝繞。(犯者如實答雲)我(某甲)是(某)年(某)期戒。一時業障心起。不能制伏。故犯此戒。求和尚慈悲懺悔。(又問雲)初篇四根本有犯否。(犯者如實答已。知事人呼雲)起立 禮謝和尚三拜起具 問訊。

(其羯磨師。與知事人。如前禮辭而退。和尚入室已。犯者禮謝羯磨師畢。然後到堂中禮謝知事人。請文熟讀。其知事人。再細問犯者。是某年某月某日。而犯此罪。或一或二。及與眾多。有覆。無覆不論年月。唯算日數。有日算日。不得狥情。總算日數有幾千。幾百。幾十日已。再詳問。彼故妄無知。五品小罪。具與不具。一一如上稱量定已。令彼暫司。其寫文式。先寫乞羯磨文。次寫請懺悔主。及四品從生根本小罪。並故妄。無知。波逸提法。後寫白行行法。如上斟酌寫清楚已。方授與欲。令其熟背)。

二鳴椎集眾法

(犯者背熟文已。往堂中。禮白知事人。其知事人。先令彼背遇。語詞不謬者。然後通白和尚。引彼頂禮。及往各堂。眾寮。禮請大眾師畢。再到方丈請問何時作法。如時定已。先應差人索欲。時至打揵椎。如懺摩法打鼓。五十四下。大眾聞之。各整威儀至作法處。眾齊集已。知事人應先觀察眾中。有未受具戒者遣出。方去知會侍司。請出和尚至作法處。知事人云)。

大眾頂禮和尚。(尚雲)免禮(知事人呼犯者向上)。展大具 脫鞋 先頂禮和尚三拜。(尚雲)普禮僧足。大眾齊合掌(拜已。知事人云) 問訊 長跪 合掌。

三呈白犯緣法

和尚雲。說你犯戒的因緣(犯者即高聲實情對眾雲)。

我(某甲)。從(某)年求戒以來。至(某)年。(某)月。(某)日。一時愚癡。業障心起。不能制伏。故犯此戒。今求
和尚大眾師傅慈悲。

四乞允羯磨法

和尚雲。大眾知道了。先乞羯磨法(大眾合掌。犯者三乞)。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今從僧乞覆藏羯磨。願僧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慈愍故(一叩)。

和尚開示畢。(知事。人云)起立 頂禮和尚三拜 起具問訊(側身立於班前)。

五問答所成法

作前方便(答)與(某)僧殘罪覆藏羯磨。

六考察從生法

和尚雲。羯磨者。先當審懺從生罪已。然後作法。

(作法者。禮儀如上。其知事人。呼犯者向上一拜已。問訊。長跪。合掌。羯磨者問雲)。

汝犯此罪之後。可曾向人發露否 半月。半月。布薩之時。可曾於如法。如律。誦者高座。聽者下座。聽過戒否。誦戒之時。誦到此一條。能憶持戒相否。布薩之時。有緣不能身往。可曾與過清淨欲否。(犯者如上逐一答已。復語彼[或])汝犯此僧殘罪之後。即應向清淨比丘。發露懺悔。因不發露。經過一夜。從此僧殘罪中。生出一品經夜覆藏突吉羅罪。第二日就該發露。又不發露。復有一品隨夜展轉覆藏突吉羅罪。如是一夜兩夜。至百千夜。雖名一品。實有(若干)突吉羅罪。故名隨夜展轉覆藏。此是覆藏僧殘兩品小罪。

半月。半月。聽僧說戒。誦到此一條戒。乃至三問清淨時。即應發露。以不發露故。又得一品經僧說戒默妄語根本突吉羅罪。此罪就該發露。又不發露。復得經夜覆。隨夜覆。兩品從生小罪。誦戒之時。應當一心。攝耳聽法。到此一戒。發露懺悔。汝不用心念攝耳聽法。又犯無知波逸提罪。此波逸提罪又不發露。復得經夜覆。隨夜覆。兩品從生小罪。

自不清淨。與清淨欲。又犯故妄語波逸提罪。此罪又不發露。復得經夜覆。隨夜覆。兩品小罪。

共有九品小罪。兩品波逸提罪。汝今一拜起具。隨我往屏處去。先懺小罪已。再來作法(一叩起具。隨師而去)。

七屏除小罪法(三)

先懺從生

(到屏處。如離衣篇中。先三請突吉羅懺悔主已。然後對師。如是說悔)。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不一心攝耳聽法。犯無知波逸提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自不清淨。與清淨欲。犯故妄語波逸提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及經僧說戒默妄語。犯突吉羅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並犯突吉羅罪。各不憶數。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一說。受懺者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一叩)。

次懺根本小罪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經僧說戒默妄語。犯突吉羅罪。不憶數。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一說。受懺者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

(其故妄。無知。有無不定。隨犯方言不可妄指。若無。一叩而起。有。則如後披陳)。

後懺故妄無知二墮

(如上先三請波逸提懺悔主已。次方對師。說悔其罪)。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故妄語及無知波逸提罪。各不憶數。今向大德。發露懺悔。不敢覆藏。懺悔則安樂。不懺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敢覆藏。願大德憶我清淨。戒身具足。清淨布薩。(三說。受懺者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一叩而起)。

(犯者至作法處。側立於後。其受懺者。居中向上。合掌復雲)。

我(某甲)。為(某甲)比丘。懺悔九品小罪。及故妄。無知。二波逸提竟。(尚雲)善。(答)爾(一拜歸位)。

(其五品。二品。隨犯方言。非唯一定。知事人呼犯者。居中向上。作如是言)。

頂禮三拜 起具 問訊(令在班尾前立)。

八僧與羯磨法

和尚雲。至誠合掌。耳聽羯磨(作法者合掌。當如是白)。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今從僧乞覆藏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今從僧乞覆藏羯磨。僧與(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九奪五七事法

佛言。得羯磨已。奪三十五事。在僧下行。供給眾僧。盡覆藏日行之。(其知事人。呼犯者居中向上云)展具 脫鞋。

至誠頂禮三拜 問訊 長跪 合掌。

和尚復開示已。(或自奪。或云)奪他三十五事。

(作法者。即至別住人前。合掌側立。如是奪雲)。

此時遵律制憑眾僧前。奪汝三十五事。汝當諦聽。一一守持。盡覆藏日行之。不可違犯。若犯一事。得一突吉羅罪。

第一不得授人具足戒
第二不得與人作依止
第三不得畜沙彌
第四若差教誡比丘尼。不得受
第五設差不應往教誡
第六不應為僧說戒
第七不應在僧中問答毗尼
第八不應受僧差使。作知事人
第九不應受僧差。別處評斷事
第十不應受僧差使命
第十一不得早入聚落。逼暮還
第十二當親近比丘
第十三不得親近外道白衣
第十四當順從比丘法
第十五不得說餘俗語
第十六不得眾中誦律。若無能者聽
第十七不得更犯此罪餘亦不應犯
第十八若相似亦不應犯
第十九若從此生亦不應犯
第二十若重於此者不應犯
第二十一不得非僧羯磨及作羯磨者
第二十二不得受清淨比丘敷具
第二十三不得受清淨比丘洗足水
第二十四不得受清淨比丘拭革屣
第二十五不得受清淨比丘揩摩身
第二十六不得受清淨比丘禮拜
第二十七不得受清淨比丘迎來送去
第二十八不得受清淨比丘問訊
第二十九不得受清淨比丘捉衣缽
第三十不得舉清淨比丘為作憶念
第三十一不得令清淨比丘作自言治
第三十二不得證正人事
第三十三不得遮清淨比丘說戒
第三十四不得遮清淨比丘自恣
第三十五不得與清淨比丘共諍
此是如來嚴制之法。汝當一一恭敬遵守。信受奉行。不得違慢(奪已。作法者歸位。別住人起立。頂禮三拜。問訊 長跪 合掌)。

十白僧行行法

和尚復語彼言。今為汝作法已竟。汝既得法已。當行別住行。汝從何日行起。(若彼答雲。今日就行者。復語彼言)既欲就行。當先白大眾已。一一如法行(別住人當如是白)。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我今行覆藏法。願僧憶持(如是三說。一叩)。

和尚雲。更有八事失夜。一一為彼宣說。

十一論防八事法

(作法者復出眾。如前奪事。合掌而立。再語彼言)。

更有八種事。為汝宣說。汝當一一諦聽。若有一事不白。得一突吉羅罪。彼一夜行不算。

第一往餘寺。應白。
第二有客比丘來。應白。
第三若有因緣自出界。應白。
第四寺內徐行比丘。應白。
第五若有病。應遣信白。
第六二三人共一屋宿。應白。
第七在無比丘處住。應白。
第八半月說戒時。應白。
是為八事失夜。所言夜者。西域國法。但論夜。故不言日。此方但論日。所以不言夜。六夜即是七日。今遵律制。以順西言。故所言夜。若八事之中。一事有違者。此日所行之行不算。為失一夜故。更得一突吉羅罪。是故不應違犯。自取其罪。當頂戴奉行(作法者復位)。

和尚再為誡敕行行法已(知事人云)。

起立 禮謝三拜 起具 問訊(復雲)。

大眾向上頂禮和尚。(尚雲)免禮(各次序散)。

(其知事人。引別住者仍往方丈頂禮和尚。及各堂。並眾寮。禮謝大眾師畢。巡照送彼往圊房安單。其圊房中。若先有二人。或三人行行者。應先來白和尚。及內外大眾知)。

十二布薩白僧法

(佛言。至布薩時。眾集問和畢。彼行波利婆沙者入堂。具修威儀。禮僧足已。長跪。合掌。如是白雲)。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已行(若干)日。未行(若干)日。白大德僧令知我行覆藏。

(如是三說。誦成者誡敕雲)。

眾僧已知。如法行持。(答)爾。

(一叩而起。問訊。於眾僧後序坐聽戒。此法若遇因緣須白時。隨現前所對之人更易。僧聽。憶念。稱呼不定。餘文准上無異。若對首白時。除末後句僧字)。

十三白僧停行法

(佛言。若大眾難集。若不欲行。若彼人輕弱。多有羞愧。或聞有斗諍者。及無慚懈怠之類欲至。應對一清淨比丘。捨其行法。具修威儀。如是白言)。

大德上座。我(某甲)比丘。今日捨教敕不作。(三說。所對之人應言) 隨意。(答)爾(一叩而起)。

十四代白停行法

(作雲。若別住人病。應遣信白。其受囑者。應至上座所。具儀作禮。長跪。合掌。白雲)。

大德上座。彼(某甲)比丘。偶患重病。不能行行。從今日止。白大德知。待病癒續行。(上座雲)善。(答)爾(一叩而起)。

(若本人病輕。自往白者。其文如前無異。唯牒入病緣耳)。

十五白僧起行法

(佛言。若欲行時。應至一清淨比丘所。作禮一拜。問訊。長跪。合掌。白雲)。

大德上座。我(某甲)比丘。今日隨所教敕當作。(三說。上座應雲)當如法行。(答)爾。

(一拜而起。如前行法。一一行之。五分律雲。若欲遠行。應捨已方去。若不捨而去。見比丘便應白。若捨已。到餘處。應求彼僧更有此行。彼僧應聽)。

二與覆藏本日治羯磨(二)

初有覆本日治法

(佛言。若彼比丘行覆藏時。更重犯者。聽僧為彼作本日治白四羯磨。其露罪。集僧等儀式。皆如上行。和尚先應呵責誡勉彼人已。然後令犯者。如是乞法)。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今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願僧與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慈愍故(三乞。一叩)。

作前方便(答)與覆藏本日治羯磨(堪能作法者。當如是白)。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今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今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二無覆本日治法(儀式如前)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今從僧乞覆藏本日治羯磨。願僧與我(某甲)比丘。覆藏本日治羯磨。慈愍故(三乞。一叩)。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今從僧乞覆藏本日治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覆藏本日治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今從僧乞覆藏本日治羯磨。僧與(某甲)比丘覆藏本日治羯磨。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覆藏本日治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序散同前)。

○第五與摩那埵篇(四種)

初與無覆摩那埵羯磨

(佛言。若比丘犯僧殘罪不覆藏者。聽僧與六夜摩那埵白四羯磨。其發露。集僧。及禮請等儀。盡如前作。彼比丘應至僧中。具修威儀。如是乞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今從僧乞六夜摩那埵。願僧與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慈愍故(三乞。一叩)。

作前方便(答)與六夜摩那埵羯磨(作法者。當如是白)。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今從僧乞六夜摩那埵。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今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與(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與羯磨已。奪五七事。並白行法。及序散等儀。皆如前作)。

二與有覆摩那埵羯磨(五法)

初先白行滿法

(別住比丘。行覆藏竟。應先請文熟背已。然後白知事人。鳴椎。集眾。其禮請等儀。亦如前作。眾僧集已。呼彼出眾。脫履。展大具。頂禮三拜。問訊。長跪。合掌。如是白雲)。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我今行覆藏竟。願僧憶持(三說一叩)。

二正乞意喜法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竟。今從僧乞六夜摩那埵。願僧與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慈愍故(三乞。知事人云)。

起立 頂禮三拜 起具 問訊(側立於傍)。

和尚開示已。作前方便(答法如上)。

三當與羯磨法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竟。今從僧乞六夜摩那埵。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竟。今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與(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羯磨已。知事人呼彼出眾。頂禮三拜。問訊。長跪。合掌)。

和尚復語彼言。今為汝作法已竟。汝既得法。即當奉行。從何日起。(若彼答言就行起者。應語彼言)既欲就行。應當先白大眾已。然後一一如法行。

四白僧行行法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我今行摩那埵法。願僧憶持(三乞一叩)。

和尚誡敕雲。此摩那埵行。當如覆藏法。一一行之。應在僧中宿。應日日白僧。其餘諸行。仍如常行。唯是八事失夜中。不得二三人同屋宿一法。今不遮汝了。當移單眾中共宿。起來禮謝大眾。如教奉行(序散儀式同前)。

五日日白僧法

(佛言。若白時。應在大食。小食上。或眾僧集會之時。具儀至僧中。先作禮三拜。長跪。合掌。如是白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行摩那埵。已行(若干)日。未行(若干)日。白大德僧令知我行摩那埵(三白已。眾中首者雲)。

眾僧已知。當如律行。(答)爾(一叩而起。若經僧說戒。及經餘寺等。白法同上)。

三與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佛言。若比丘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者。聽僧與摩那埵本日治白四羯磨。彼比丘應至僧中。具儀作禮。如是乞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今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願僧與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慈愍故(三乞一叩。起立於傍)。

作前方便(答)與摩那埵本日治羯磨(作法者當如是白)。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今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今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得羯磨已白行等法皆同於上。

四與壞覆藏及壞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儀式如前)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亦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與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我(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此中且據重犯不覆藏者作法。下皆准此。若重犯有覆者。廣如作持中明)。今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願僧與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慈愍故(三乞。一叩)。

和尚開示已。僧應與法。

作前方便。(答)與壞覆藏。及壞。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亦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與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今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亦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與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今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其白行等法。及禮謝大眾。並序散威儀。皆如前作)。

○第六行滿出罪篇(五種)

初與但行摩那埵出罪羯磨(五法)

佛言。犯僧殘比丘行摩那埵竟。聽僧與出罪羯磨。必須清淨比丘二十眾。若過二十。如少一人。作法不成。罪不得出(文)。此出罪羯磨。有其二種。一者。無覆出罪羯磨(謂犯罪之人。即時發露。既無覆藏心。律制但與摩那埵法。行滿僧與出罪)。二者。有覆出罪羯磨。復該四種。隨犯而治。一。不壞覆藏。不壞摩[那埵]出罪羯磨(謂犯罪之人。先不發露。既覆其心。律制與法。盡覆藏日行之。以治其心。行覆藏。行滿。乞摩那埵。行摩那埵已。方與出罪)。二。壞覆藏。壞摩那埵出罪羯磨(謂行別住比丘。信力不堅。更犯此罪。律制與本日治法。從本日重起。行本日治竟。與摩那埵。復有行摩那埵比丘。煩惱熾盛。不能制伏。中間重犯此罪。佛言。若有覆者。重與覆藏羯磨。行覆藏竟。重與摩那埵法。如無覆者。即與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行本日治已。僧與出罪)。三。壞覆藏。不壞摩那埵出罪羯磨。四。不壞覆藏。壞摩那埵出罪羯磨。所謂或三增四五。或二。復加三也。

初如律集僧法

(其禮請和尚。大眾。及集僧等儀。盡如前作[如]事人應先請問作法日期。和尚定已。先選夏臘長者十九人寫一號單。令知事人往各處知會諸師過。然後鳴椎。集眾。其十九師到作法處。左右分班。序臘而立。應離大眾班次二尺許。知事人請和尚至。作如是言)。

大眾頂禮和尚。(尚雲)免禮。

(十九師向上排班。頂禮三拜。或一禮。仍如前立。於中或上座多者。應免。知事人呼彼比丘言)。

向上展大具 脫履 至誠頂禮三拜(但中間三十師合掌) 問訊 長跪 合掌。

二呈白行滿法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我今行摩那埵竟。願僧憶持。(三說。知事人云)起立 至誠頂禮三拜 問訊 長跪 合掌。

三求僧與法法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行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願僧與我(某甲)比丘出罪羯磨。慈愍故(三乞一叩)。

和尚開導已。(知事人云)起立 頂禮三拜 起具 問訊。

作前方便。(答)與出罪羯磨(儀式如上)。

四羯磨㧞罪法

和尚雲。汝在下至誠合掌。耳聽羯磨。(彼比丘在最下班前。合掌諦聽)。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出罪。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僧與(某甲)比丘出罪。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出罪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出罪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五開導守持法

(羯磨已竟。知事人教彼比丘出眾。仍展大具。脫鞋。向上頂禮三拜。問訊。長跪。合掌。和尚復開示彼比丘謹慎修持已。知事人呼雲)。

起立 禮謝三拜 起具 問訊(復雲)。

大眾頂禮和尚。(尚雲)免禮。

(大眾各散。知事人引彼比丘往方丈禮謝和尚。及各處大眾師已。彼應至知事人所。禮謝過方回)。

二與不壞覆藏不壞摩那埵出罪羯磨

先白行滿法已。然後作如是乞(禮儀如上)。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白行滿法。文同於上。[能]加雲。我今行摩那埵竟。願僧憶持)。我(某甲)比丘行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願僧與我(某甲)比丘出罪羯磨。慈愍故(三乞。一叩)。

作前方便。(答)與出罪羯磨。

羯磨與法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出罪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僧與(某甲)比丘出罪。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出罪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出罪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三與壞覆藏及壞摩那埵出罪羯磨

佛言。彼比丘行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應至僧中。具修威儀。白行滿已。然後作如是乞。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我(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亦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與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我(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我(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亦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亦與我(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我(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其白行滿法。文同於上。惟後加願僧憶持一句。即是。故不重例)。今從僧乞出罪羯磨。願僧與我(某甲)比丘出罪羯磨。慈愍故(三乞。作法禮儀皆同於上)。

作前方便。(答)與壞覆藏。及壞摩那埵出罪羯磨。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亦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與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亦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亦與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與(某甲)比丘出罪。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已從僧乞覆藏羯磨。僧已與此(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亦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與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間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與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時。中間更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亦從僧乞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亦與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間重犯(某)僧殘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今從僧乞出罪羯磨。僧與(某甲)比丘出罪。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出罪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出罪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四與壞覆藏不壞摩那埵出罪羯磨

(其行滿白法。及與乞詞。並同於上。文中惟除行摩那埵時中間重犯一節不用。但云。我今行摩那埵竟。羯磨亦爾。餘法如前)。

五與不壞覆藏壞摩那埵出罪羯磨

(答法如題。餘詞同上。文中惟除行覆藏時。重犯一段不用。但云。行覆藏竟。已從僧乞六夜摩那埵。云云。此二法若有者。隨事更文。臨時牒人。其事在清楚。理無容恕。有則當加。懺悔憑律。序散如常)。

○第七懺偷蘭遮篇(三品)

初上品僧中懺(九法)

一露罪集僧法

佛言。若犯初篇生。重。並上品獨頭者。應在一切僧中懺。

(犯[倫]蘭遮比丘。發露方法。並禮諸大眾。鳴椎集僧等儀。及和尚到作法處。一一皆如與覆藏法無異。其知事人。呼犯者出眾雲)。

向上展大具 脫鞋 至誠頂禮三拜 問訊 長跪 合掌。

和尚雲。說汝犯戒的因緣(犯首高聲。作如是言)。

我(某甲)。業心深重。不能制伏。故犯此罪。今求
和尚。大眾師傳。慈悲懺悔。

(和尚。為彼分別罪名兩種。輕重三品。從何篇生。同懺不可懺。說已。然後呼彼僧中乞懺悔)。

二從僧乞懺法(大眾合掌。犯者乞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偷蘭遮罪。今從僧乞懺悔。願僧聽我(某甲)比丘懺悔。慈愍故(三乞。一叩)。

和尚應語彼言。汝今僧中三乞。眾既默然允許。此罪當除。隨汝意於眾中請一人為懺悔主。為汝懺悔。

三請師懺悔法

(彼即隨意至一比丘前。作禮一拜。問訊。長跪。合掌。如是請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某)偷蘭遮罪。今請大德為懺悔主。願大德。為我作懺悔主。慈愍故(三說。受懺者。語彼言)待我白僧忍可。為汝懺悔。(答)爾(一叩復位)。

四答問所成法

作前方便。(答)受(某)偷蘭遮懺悔羯磨。

五白僧忍可法(禮儀如上)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犯(某)偷蘭遮罪。今從僧乞懺悔。若僧時到。僧忍聽。我比丘(某甲)。受(某甲)比丘懺悔。白如是。(大眾合掌齊答)可爾。

(作白已。僧既許可。其懺悔主。即當出眾。令犯者對面一拜。長跪。合掌。逐一詳問)。

六檢校八品法

汝犯此罪到今。過多少時了。可曾向清淨比丘發露否。(若答即發露者。則無覆藏罪。若言未發露者。則有覆藏罪。答已。再問雲)汝犯此罪之後。半月。半月。布薩之時。可曾在如法如律。誦者高座。聽者下座。聽過戒否。(若言聽者。應語彼言)汝初犯此罪。即應向清淨比丘。發露懺悔。因不發露。經過一夜。從此偷蘭遮罪中。生出一品覆藏突吉羅罪。次日就該發露。又不發露。復生出一品隨夜展轉覆藏突吉羅罪。汝犯罪既然覆藏。不肯發露。則身非清淨。不應聽戒。汝復聽戒。又犯一品聽僧說戒根本突吉羅罪。此罪又不發露。復得經夜覆。隨夜覆。兩品從生突吉羅罪。又座上說至此戒。三問清淨時。即應起座發露。若恐鬧亂眾僧。即當向比座者說。或心中念言。待說戒畢。我即發露。說戒既竟。即應發露。因不發露。又得一品默妄語根本突吉羅罪。從此罪中。復生出一品經夜覆。隨夜覆。兩品突吉羅罪。

([某]餘一切問法。俱如僧殘懺法中說。一一問已。酌量有無。隨答多少。應語彼言。有若干從生罪。有若干根本小罪。如若再無犯者。即據所說。應語彼言)。

據汝所說。共有八品小罪。一品是聽戒突吉羅。一品是默妄語突吉羅。此二品罪。各有經夜。隨夜覆藏罪。及覆藏根本偷蘭遮兩品。故云。共有八品小罪。汝先請的。是偷蘭遮懺悔主。此時隨我到屏處去。另請突吉羅懺悔主。先懺小罪已。再到僧中懺根本罪。

(犯者一拜而起。即往屏處。如前請懺悔主已。次方說罪懺悔)。

七屏除小罪法(二則)

先懺從生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某)偷蘭遮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並聽僧說戒。及默妄語犯突吉羅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並犯突吉羅罪不憶數。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一說。受懺者語彼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

(此文唯出聽僧說戒。及默妄語。二種從生。餘有所犯。例此填入)。

次懺根本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聽僧說戒。及默妄語突吉羅罪(若更有[除]小罪。亦入此懺)。不憶數(若但一次。不[德]數一句。不必用。但云)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一說。懺主當語彼言)。

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一叩而起。懺主至僧中。合掌報言)。

八懺主回復法

我(某甲)。為(某甲)比丘。懺悔八品小罪已竟(答禮如常)。

九正懺偷蘭法

(回復竟。犯者至僧中。對受懺者作禮一拜。問訊。長跪。合掌。如是說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某)偷蘭遮罪。今向大德發露懺悔。不敢覆藏。懺悔則安樂。不懺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敢覆藏。願大德憶我清淨。戒身具足。清淨布薩。(三說。受懺者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

(一叩而起。懺主歸位。犯者居中向上。頂禮一拜。問訊。長跪。合掌。諦聽教敕)。

和尚復語彼言。今日為汝集清淨大眾。遵如來聖制。作法懺竟。但恐汝發心不誡。不能淨盡無餘。仍須自備香燭。竭誠頂禮千佛洪名(若干)持咒(若干。)仗禮誦功德。前罪冰消。後罪不生。必須立願。寧捨身命。不復更作。當禮謝大眾。依教奉行(餘儀如常)。

二中品向四比丘懺(二法)

佛言。若犯初篇生輕。二篇生重。並中品獨頭者。界內差四清淨知法比丘。應將犯者出界外懺悔。

(所言界外四比丘中懺者。一則界內僧多。不得別眾於一界內另作法故。二者四人中。除一懺悔主。則不足四人僧數。不白羯磨。得於不結界處作法故。三者此中品罪。不應於僧中懺。應向四人。或三。二人懺故。若界內止有四人者。則不必出界。即於界內懺亦可。人多則不得。其求懺者。亦應先禮請過。待四比丘到已。當作禮三拜。一一備說所犯因緣。其主法者。分別罪名。示誨捨[遇]。及乞懺等法。皆如僧中所說。乞已。即於眾中請一人為懺悔主。白雲)。

初禮請懺主法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今請大德。為偷蘭遮懺悔主。願大德。為我作偷蘭遮懺悔主。慈愍故(二請一叩)。

(其受懺者。不得即許。亦不得問僧集。和合。及用單白羯磨。應更單白羯磨中語句。問三比丘言)。

次懺主白眾法

若三長老。聽我受(某甲)比丘懺悔者。我當受。(彼三人合掌齊答)可爾。

(其審覆藏。及聽戒。默妄語等。一切懺法。或有或無。臨時隨事增減。俱如僧法中說。若同居眾滿四人者。不得別眾作。若不滿者。或三人。二人。皆可受懺。不必已定四人。若三人作法者。唯白詞中改三字為二字。若二人作法者。應除去二字。文中單稱大德。乞白二詞。皆不應用)。

三下品對一比丘懺

佛言。若犯二篇生輕。並下品獨頭者。應至一清淨知法比丘前悔。

(其請懺悔主。並說犯緣。及懺罪等儀。俱如上作。唯除白詞。然托處不局。有人聽別)。

○第八懺波逸提篇(二種)

先懺畜長離衣二捨墮(十六法)

初乞求露罪法

(大凡畜長。及離衣比丘。好心發露者。應先到知事人所。其儀作禮。呈白犯戒因緣。知事人然後引至羯磨寮。作禮三拜。長跪。合掌。羯磨師從初篇問起乃至第五。一一問過。犯者如實答已。再同羯磨師往方丈公座前立。知事人通會侍司。請出和尚到公位坐已。羯磨師。合掌。作如是言)。

有(某)大德犯離(或云畜長)衣罪。發露。頂禮和尚。

(說已。頂禮一拜。問訊。左側立。次知事人亦頂禮一拜。問訊。右側立然後呼犯者雲)。

向上展大具 脫鞋 至誠頂禮和尚三拜 問訊 長跪 合掌。

和尚問雲。你是那里人。那裡戒。是那一年的。以何因緣。就犯此戒了。直說。(犯者當如實答)我(某甲)。是(某)處人。是(某)處戒(或云是本山戒)。是(某)年。(某)一期的。因有(某)事故離了衣。(或云。未曾說淨)求和尚慈悲懺悔。(尚復問雲)初篇四根本戒有犯否。二篇十三僧殘戒有犯否。(犯者如實答已。知事人呼雲)起立禮謝和尚三拜 起具 問訊(傍立)。

(其羯磨師。與知事人。亦如前次第禮辭而退。若免即止。犯者隨處禮謝羯磨師已。復同知事人回[掌]。禮拜請文熟讀。其知事人。再細問他人品小罪。或具。不具。斟酌定已。然後寫[女]與彼)。

二知時集眾法

(犯者熟背文已。到堂中白知事人。其知事人。引彼往各堂。及眾寮禮請大眾師畢。然後到方丈請問和尚在何時作法。若時定已。先差人索欲。若有戒場作法。則不必說欲。時至教打揵椎。如懺摩法打鼓。大眾聞之。各整威儀。至作法處。眾齊集已。知事人應先瞻察眾中。有未受具戒者遣出。次往方丈知會侍司。入室請和尚到作法處。知事人云)。

大眾頂禮和尚。(尚雲)免禮(知事人呼犯者居中向上)。

先頂禮和尚三拜。(尚雲)普禮僧足。大眾齊合掌。(拜已。復呼雲) 問訊 長跪 合掌。

三呈白犯緣法

和尚應語彼言。說你離(或云畜長)衣的因緣。(犯者自高聲說雲)我(某甲)。從(某)年得戒以來。至(某)年(某)月。因有(某)事出門。故離了衣缽(或云畜了長衣)。今求和尚大眾師傅。慈悲懺悔。和尚雲。知道了。捨你所(長離)之衣(若所離之衣不在者。則不必捨)。

四捨本犯財法(二)

初定捨法

(定捨者。謂所畜長衣故。三衣總離故。犯者即雙手捧衣。高聲如是捨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或云。故畜眾多長衣)。犯捨墮。我今捨與僧(一說。僧中應差一人。接彼所捨之衣。如但離二衣。或一衣者。牒衣名面捨)。

次不定捨法

(不定捨者。若所離之衣。或一頂不在。或兩頂不在者則不必捨。故云不定。由衣不定。則文亦不定。由文不定。故復類之可曉。若僧伽黎已無者。應如是捨)。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犯捨墮。僧伽黎已無。此二衣我今捨與僧(一說)。

(其郁多羅僧。及安陀會已無。亦如是捨。若二衣已無者。則雲。此僧伽黎。我今捨與僧。或云。此郁多羅僧。或云。此安陀會。我今捨與僧。若但離二衣。又有一頂不在者。則雲故離二衣宿。犯捨墮。某衣已無。此某衣我今捨與僧。若故畜長衣。及長衣財。亦如是牒。其眾多二字。有無不定)。

五從僧乞懺法

和尚雲。捨衣已。乞懺(大眾齊合掌。犯者高聲。如是乞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犯捨墮。是衣已捨與僧(若所離之衣不全者。則雲某衣已無。二衣已捨與僧。或云二衣已無。某衣已捨與僧。若但離二衣宿。有一衣者。則雲某衣已無。某衣已捨與僧。或云故畜長衣。及眾多長衣財。犯捨墮。是衣已捨與僧)。有(三。二。一。或云眾多)波逸提罪。今從僧乞懺悔。願僧聽我(某甲)比丘懺悔。慈愍故(三說)。

和尚雲。隨汝僧中請。(知事人云)一拜而起 問訊。

(求懺者。即隨意至一人前。作禮一拜。長跪。合掌。如是請雲)。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請大德為波逸提懺悔主。願大德。為我作波逸提懺悔主。慈愍故(二說。受請者言)。

待我白僧忍可。為汝懺悔。(答)爾(一叩而起。轉下側立)。

六集僧作辨法

和尚開示。已作前方便。(答)懺離(或云畜長)衣捨墮羯磨。

七受請白僧法

(受請者。應出眾。居中[問]上。頂禮和尚一拜。或免即止歸位白雲)。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或云故畜眾多長衣)。犯捨墮。是衣已捨與僧。有(三。二。一。或云眾多)波逸提罪。今從僧乞懺悔。若僧時到。僧忍聽。我(某甲)比丘。受(某甲)比丘懺悔。白如是。(大眾合掌齊答)可爾。(其所離之衣。或一。或二。在與不在。皆如前乞詞中聲)。

八考察從生法

(受請者出班。令犯者向上頂禮一拜。問訊。長跪。合掌。懺主語言)。

律雲。單白羯磨。眾僧忍可已。其受懺者。應當憑眾考察犯緣。分別八品小罪。然後懺悔。(問雲)汝此罪犯來。經多少時了。(答已。復問)犯後。可曾向人發露否 犯後。可曾著用此三衣否 半月。半月。布薩之時。可曾於如法如律。誦者高座。聽者下座。聽遇戒否。(犯者一一[知]上答已。則知八品小罪或具不具。聽戒。著用。覆與不覆。有無。不定。臨文易之。若八品全具者。如後分別。再語彼言)汝犯此(長離)衣罪之後。即應向清淨比丘。發露懺悔。因不發露經過一夜。從此波逸提罪中。生出一品經夜覆藏突吉羅罪。次日就該發露。又不發露。又有一品隨夜展轉覆藏突吉羅罪。如是一夜。兩夜。至百千夜覆藏。雖名一品。實有若干突吉羅罪。故名隨夜展轉覆藏。此是覆藏根本波逸提兩品小罪。

此所離之衣。體是不淨的。應當作法捨已。懺悔過。方得著用。善見律雲。犯捨墮衣。不捨而著。隨著得突吉羅罪。汝既就著用。又得一品著用不淨衣根本突吉羅罪。此罪即應向人發露。因不發露。從此突吉羅罪中。又生出一品經夜覆藏突吉羅罪。次日就該發露。又不發露。復得一品隨夜展轉覆藏突吉羅罪。此是著用不淨衣不發露的三品小罪。

律本雲。僧說戒時。乃至三問。憶念有罪而不發露者。突吉羅。半月。半月。聽僧說戒。誦到此一條離衣戒。乃至三問清淨時。即應發露。以不發露故。又得一品經僧說戒默妄語根本突吉羅罪。此罪就該發露。又不發露。復得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兩品從生罪。此是經僧說戒默妄語不發露的三品小罪。

共有八品。二品覆藏根本波逸提。二品覆藏著用不淨衣突吉羅。二品覆藏經僧說戒默妄語突吉羅。二品根本。六品從生。此總是離衣罪。

更有離缽犯突吉羅罪。亦有經夜覆。隨夜覆。二品從生罪。犯罪如人穿衣一般。先穿內衣。次穿外衣。此時懺悔。如人脫衣相似。先解外衣。次脫內衣。又云懺罪如人伐樹相似。先刳其枝葉。次方伐其根本。先請的是波逸提懺悔主。要在僧中懺。此突吉羅。要在屏處懺。一拜而起隨我去。

九屏除小罪法(三)

先請突吉羅懺悔主(儀式如前)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今請大德。為突吉羅懺悔主。願大德。為我作突吉羅懺悔主。慈愍故。(三說。受請者言)善。(答)爾(一叩)。

次懺從生罪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犯三畜長衣。犯眾多)波逸提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並著用犯捨衣突吉羅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及經僧說戒默妄語犯突吉羅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故離缽多羅宿犯突吉羅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並犯突吉羅罪不憶數。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一說。受懺者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一叩)。

後懺三根本小罪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著用不淨衣。及經僧說戒默妄語。故離缽多羅宿。並犯突吉羅罪。各不憶數。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一說。受懺者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一叩而起)。

(南山律祖雲。其長途謹誦。多有繁濫。檢過則無。不可妄指。藏罪。著用。隨犯方言。希故削除。有。則如前作法。若無。即懺根本)。

十僧中捨墮法

(到僧中。犯者側立下傍。受懺者居中向上。合掌。如是復言)。

我(某甲)。為(某甲)比丘。懺悔(二五八)品小罪已竟。(尚雲)善。(答)爾。

(一拜而起。問訊。犯者然後往中間。向懺主作。禮一拜問訊。長跪。彼此合掌。至誠捨罪)。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故離三衣宿(或云故畜眾多長衣)。犯捨墮(若離二衣。或一衣者。隨事更文)。是衣已捨與僧。有(三。二。一。或云眾。多)波逸提罪。今向大德。發露懺悔。不敢覆藏。懺悔則安樂。不懺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敢覆藏。願大德憶我清淨。戒身具足。清淨布薩。(三說。受懺者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一叩。餘捨墮法。皆准此例)。

十一開導責心法

懺悔主雲。文中說懺悔則安樂者。此有三義。一者。是因安樂。調持戒知非。律名智人。以身居有漏。心等凡流。宿習既深。現熏易發。而能具慚說露。誠意洗愆。猶浣故衣。垢盡仍潔。毗尼作法。亦復如是。不為眾遠。不雜於眾。故得安樂。二者。華報安樂。謂五篇已淨。三增未強。不歷惡途。權受天福。故得安樂。三者。果報安樂。謂無漏三學為因。有餘涅槃是果。得證涅槃。永離諸患。不受後有。故云懺悔則安樂也。

不懺悔不安樂者。若犯罪覆藏。則二報無由。三途必往。故云不懺悔不安樂也。

憶念犯發露。知而不敢覆藏者。正顯自言治法。非他所舉之義也。願大德憶我清淨。戒身具足者。是乞懇前人。為己作證之語。戒身。即戒體。謂無染。無缺名曰具足。即是清淨義。由清淨具足。故得同僧羯磨。同僧布薩也。此自責汝心生厭離一句。是呵責之言。汝答云爾之一字。是立誓之語。雖然是我指示汝呵責立誓。全要自己心境相應。自責汝心者。責何等心。律攝雲。凡犯戒者。有五種心。發起因緣。一者。無差恥心。二者。無敬教心。三者。情懷放逸心。四者。稟性癡鈍心。五者。忘失正念心。今正令汝自責如是等心。

當生厭離者。慎勿復起如是心。違犯如來禁戒也。汝自答云爾之一字。如泰山之重。此乃是深慚立誓。痛責之言。今既蒙和尚慈悲。清淨大眾。如法。如律。懺悔已。縱遇喪身失命因緣。寧死。誓不要更犯如來禁戒。故云立誓也(說已。一叩而起。問訊。復位)。

十二即座還衣法

和尚再開示還衣法竟。乃至雲作法還衣與他。

(若有二人同懺者。所離之衣相同。並持手中。一番作白。如或不然各秉羯磨。懺悔主雙手持衣。白雲)。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所離之衣。或有不在者。如前牒名而還)。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持此衣還(某甲)比丘。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僧今持此衣還(某甲)比丘。誰諸長老忍。僧持此衣還(某甲)比丘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還(某甲)比丘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白已。求懺者居中向上一拜。問訊。長跪。合掌。懺悔主以衣還彼手中。而作是言)。

此衣。憑眾僧前作法還你。似同新得。再莫要離了。

(彼接衣已。仍如前令一人。為彼持之於傍立。和尚復當警策守持。勿令輕易。知事人呼雲)。

起立。至誠禮謝和尚三拜。(尚雲)普禮僧足。兩邊齊合掌。

(拜已。問訊。傍立。知事人復雲)。

大眾頂禮和尚。(尚雲)免禮。

(大眾各次序散。其懺悔者。持三衣隨懺悔主往屏處。如上卷第九篇中儀文。受已。以衣送回。知事人引彼到方丈再禮謝和尚已。然後往各處禮謝大眾畢。復拜過知事人。方回)。

十三有緣轉付法

佛言。若眾僧多難集。此比丘有因緣事欲遠行者。應問言。汝此衣物與誰。隨彼說便與。是中有一月衣。急施衣。過後畜。長缽。殘藥長衣。此五長戒。依此法還之。作法者。當如是白。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畜(眾多若干)長衣。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持是衣與(某甲)比丘。(某甲)比丘當還此比丘。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故畜(眾多若干)長衣。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僧今持此衣。與(某甲)比丘。(某甲)比丘當還此比丘。誰諸長老忍。僧持此衣與(某甲)比丘。(某甲)比丘當還此比丘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持此衣與(某甲)比丘。(某甲)比丘當還(某甲)比丘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如未成衣。應言。長衣財)。

十四經宿還衣法

作前方便(答)還長衣羯磨。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畜(眾多)長衣。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持是衣還(某甲)比丘。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畜(眾多)長衣。犯捨墮。此衣。已捨與僧。僧今持此衣還(某甲)比丘。誰諸長老忍。僧持此衣還(某甲)比丘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還(某甲)比丘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十五四三人懺法

(佛言。若向四人懺者。捨財文同於上。懺罪須口和。三人不得用單白。還財得作直付羯磨。如上白法。若欲在三比丘前懺悔者。應至三清淨比丘所。如前懺法。[其]修威儀。如是捨言)。

諸大德聽。我(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或云。故畜眾多長衣)。犯捨墮。我今捨與諸大德(一說)。

(作是捨已。乞懺畢。主法者隨意指示罪。初名種。先請懺悔主。其請詞。及檢過。從生八品有無。併發露禮僧等儀式。皆如前僧中無異。其懺悔主應問餘二比丘言)。

二長老。若長老聽我受(某甲)比丘懺悔者。我當受。

(二比丘答雲)可爾(答已。懺悔竟。還衣當如是白)。

二長老聽。(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或云。故畜眾多長衣)。犯捨墮。此衣已捨與我等。若二長老忍者。今持此衣還(某甲)比丘。(二比丘答言)可爾(對二人懺法亦爾。惟除二字為異)。

十六對首懺衣法

(佛言。若在一比丘前懺悔者。至一清淨比丘所。應如法懺。今時行事。對首懺多。故須明立定式。使披尋者易為照練)。

捨衣法

(應將一比丘。至自然界中。或戒場上。將所犯財。並束一處。[其]修威儀。如是捨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或云故畜眾多長衣)。犯捨墮。今捨與大德(一說)。

(餘詞如上。懺悔主應為分別罪名種相。名。謂六聚差別。種。為畜長。離衣。三十事異。相。謂一多不同。故律雲。一名多種。住別異也)。

後懺故妄語非時食二單墮(三法)

先懺從生法

(儀式文詞。盡如前作。此唯是對首悔過。不同僧法為別。如求懺者。具修威儀。當作是說)。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非時食。犯眾多波逸提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經僧說戒默妄語。犯突吉羅罪。經夜覆藏。隨夜展轉覆藏。並犯突吉羅罪不憶數。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一說)(受懺者雲)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一叩)。

次悔默妄語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經僧說戒默妄語。犯突吉羅罪。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一說)(受懺者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一叩。若未聽戒。則無此罪。及二品從生)。

後捨本墮法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非時食。犯眾多波逸提罪。今向大德。發露懺悔。不敢覆藏。懺悔則安樂。不懺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敢覆藏。願大德憶我清淨。戒身具足。清淨布薩。(三說。受懺者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一叩而起。其故妄語罪。如覆藏篇中懺。餘單墮法。例此可曉)。

○第九懺可呵法篇(二法)

初分別罪體法

可呵法者。謂比丘在村巷中。從非親裡尼。自手受食食。或食尼指授食。或受學家食。或阿蘭若比丘在僧伽藍內自手受食食。而成罪也。此四法之中。如受尼指示食者。若無約敕止語。食則成罪。凡同受食諸比丘。一一皆須向彼說悔。罪方得除。若餘三法中有犯者。但問無病。食即成罪。只向一比丘前說悔。罪便得滅。諸律令請一人為懺悔主。說罪名種。一說便止。

次請師悔過法

(其請法與波逸提同。唯更罪名為異。於中小罪。檢察有無。事非一定。有則先懺。若無。即悔本罪)。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食比丘尼指授食。犯波羅提提舍尼罪不憶數。大德。我犯可呵法。所不應為。今向大德悔過。(僧祗律雲。前人應問言)汝見罪否。(答言)見。(應呵責言)慎莫更作。(答)頂戴受持(一叩而起)。

○第十懺突吉羅篇(二法)

初除故作法

佛言若故作者。犯應懺突吉羅。又犯非威儀突吉羅。律本具明故誤二心。唱言爾罪條別。

(其請懺主等儀同上。從生。根本。名須爾識。種相多少並委審詳。有覆則如前先懺。若無。但悔根本)。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不齊整著僧伽黎(餘有准加)。犯突吉羅罪。今向大德。發露懺悔。更不敢作。願大德憶我。(一說。受懺者言)自責汝心生厭離。(答)爾(一叩而起)。

(此但准一百法中初戒而言。餘有所犯。懺法同上。唯更罪名為異。若誦戒錯落。或羯磨差脫者。則雲錯落毗尼。犯突吉羅罪 若羯磨文中多字而作。或少白字者。則雲增減毗尼。犯突吉羅罪 若自作羯磨。羯磨作白。或牒事不清。說欲錯者。則雲顛倒毗尼。犯突吉羅罪 若破安居者。則雲故破安居。犯突吉羅罪。今向大德。云云)。

次除誤作法

應具修威儀。心生慚愧。口作是言。

我(某甲)比丘。誤不齊整著僧伽黎。犯突吉羅罪。我今自責心悔過(一說)。

十誦毗尼序雲。若賊捕得。若病人。雖相應罪。聽心念口言。懺後從清淨比丘懺悔。後聽受彼。

(所言相應罪者。同犯此一罪也。謂平居之時。不得向同犯者懺悔。同犯者。亦不得受他懺悔。今在難中。故令不病之人。不被賊捕之人。先作意曰。我今此罪。後更當從清淨比丘懺悔。作此意已。即得受彼病人。賊捕得人懺悔。使彼死後。不墮落也)。

根本雜事雲。具五種法。應作懺摩。一者有信心。二者發精進。三者生恭敬。四者口出美言。五者近善知識。

毗尼母論雲。上座於下座前懺悔者。應具四法。一者褊袒右肩。二者脫革屣。三者合掌。四者說所犯罪。下座向上座懺悔者。應立五法。四法如前。加胡跪一法。本律雲。上座向下座懺悔者。但除禮足。亦須胡跪。

(此上座不約九夏。二十夏。外論也。但先受持具足戒而言。乃至須臾頃者。即名上座。梵語悉替那。此雲上座。亦名上士。具自利利他行者。為上士。單自利者。為中士。無一利行者。名下士。故須跪也。然懺者受者。善須珍重)。

羯磨儀式卷下(終)

No. 1135-C 跋

本師先老和尚之中興止作也。乃苦心閱律。深究開遮。竭力躬行。方還佛制。所以律風扇於宇內。稱為古佛再來。非謂逞性而行。妄齊先哲者也。故世尊滅後。迦葉尊者。語阿難言。供養舍利。乃人天所為。非我等事。宜當結集如來法藏。(玉)行解疏缺。辜負師門。不能高豎法幢。僅將羯磨儀式。記錄於此。以益時機。倘有同志競行。庶可報
佛祖深恩於萬一也。

戊寅佛成道日書玉閣筆題

音釋

戒場

場者。地也。眾僧作法。結地為場。於中受戒。故曰戒場。律雲。有須四人。十人。二十人。羯磨事起。眾僧集會疲極。佛言。聽結戒場。

檀越

檀。是梵音。此雲施。越是此方之言。謂人能行施。即得超越貧窮苦海故。

常住

古今不變為常。依處不移為住。

盛衣貯器

文具。箱。籠。之類。

四方僧物

或云十方。四方唯凡。十方通聖。如供僧常食。體遍十方。唯局本處故。

現前僧物

此有二種。一。如檀越所施之物。唯施此處現前僧故。二。如亡五眾輕物。未秉羯磨。通於十方。白羯磨已。唯局本處。

波利婆沙

四分律雲。覆藏行。律攝雲。覆有兩種。一覆夜。二覆心。若作覆藏心。至過明相出。是名一夜覆藏。根本律雲。遍住行。律攝雲。別住行。

摩那埵

漢言折伏貢高。亦言下意。謂承事眾僧故。秦言意喜。目意歡喜。亦使眾僧歡喜也。

出罪

梵語阿浮訶那。漢言喚入。亦云拔罪。即出罪也。謂布薩。羯磨。自恣。說戒。一切法事。皆得共同故。母論中。名清淨戒生。謂於此戒中清淨無犯善持起去故。

偷蘭遮

善見律雲。偷蘭名大。遮言障。謂障善道。後墮惡道。體是鄙穢。從不善以立名也。

獨頭

亦名自性偷蘭。乃別自犯故。謂本發心破羯磨轉法輪僧。或發心盜四錢以下等。若遂所欲。是名獨頭。

長衣

長者餘也。若有多餘衣財。長一尺六寸。闊八寸。即名長衣。應當說淨。

有漏

謂不修出世善法。漏落三界生死故。

無漏

謂修出世善法。證得無餘涅槃故。

三學

戒。定。慧也。

三增

增戒。增心。增慧。

有餘涅槃

涅言不生。槃言不滅。不生不滅。故言涅槃。秦言無為。或翻圓寂。或言泥洹。有翻安樂。謂已離煩惱結賊。故有餘苦。謂子縛已斷。果縛猶存故。

氍氀

音渠呂。毛席也。又曰毛布。即氈縟之類。

二報

華報。果報。

三途

地獄。餓鬼。畜生。

自然界

未曾作法故。

阿蘭若

或名阿練若。多論翻為閑靜處。天台雲。不作眾事名閑。無憒鬧故名靜。或翻無諍。謂所居不與世諍。即離聚落五里處也。

須臾頃

梵名摩睺羅。毗曇論翻為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言極少時也。


上篇:俱舍論頌疏論本

下篇:中觀論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疏部目錄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註音版】二時臨齋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蓮華胎藏菩提幢標幟普通真言藏廣大成就瑜伽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蓮華胎藏菩提幢標幟普通真言...

【註音版】弘一法師:受八關齋戒法

依《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錄出...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行者西向治室,稱阿彌陀佛出入。入時,想雲。) (...

天台菩薩戒疏

天台菩薩戒疏上 天台沙門明曠刪補(草書滅法傳者須真)...

《新戒念誦》南山傳戒儀軌

《新戒念誦》南山傳戒儀軌...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

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序 京兆崇義寺沙門道宣集...

重治毗尼事義集要

總問辯 問。毗尼之學。重在篤信力行。謹守五篇。人天...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佛說三轉法輪經

佛說三轉法輪經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

法句譬喻經

法句譬喻經卷第一 晉世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無常品第一...

佛說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佛說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註音版】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式

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式...

佛說十力經

佛說十力經大唐貞元新譯十地等經記 新譯《十地經》及...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卷(出烏波離所問經) 開府儀同...

放光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

重刊汾陽和尚語錄疏 昔風穴和尚謂首山曰。不幸臨濟之...

【佛教詞典】果後方便

謂已證果之佛,為濟度眾生,更顯現修因感果之相,以為...

【佛教詞典】聲聞

【聲聞】 p1392 瑜伽八十二卷十六頁云:從他聽聞正法音...

你從什麼地方來

無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別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這生...

女童勇伏大蛇

古時候的人很迷信,例如從前在一個小地方常有大蟒蛇出...

心法兩空是真實相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

貪好女色 亡身減壽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雙全,不到二十歲即登進士,被選為...

我問師父(宏海法師答疑)

問: 我有三個問題請問師父: 第一個,阿羅漢在有餘涅...

在日常生活起心動念中修行

不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

佛陀對弟子的態度

佛陀平常對於自己弟子的態度,不但慈愛、坦率,尤其難...

佈施的五大功德

過去佛陀與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離的獼猴...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

當成功近在咫尺的時候,千萬別放鬆警惕

二戰結束後,英國皇家空軍統計在戰爭中失事的戰鬥機和...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紀念日

農曆七月初二是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的圓寂日。 蓮池大師...

人生有二件事我們要學會

有二件事我們要學會:一者感恩。二者奉獻。 別人對我們...

【視頻】《佛說造塔功德經》釋大力讀誦

《佛說造塔功德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喬安舞演唱

《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喬安舞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