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觀所緣緣論

陳那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觀所緣緣論

陳那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諸有欲令眼等五識。以外色作所緣緣者。或執極微許有實體。能生識故或執和合。以識生時帶彼相故。二俱非理。所以者何。

 極微於五識  設緣非所緣
 彼相識無故  猶如眼根等

所緣緣者。謂能緣識帶彼相起及有實體。令能緣識託彼而生色等極微。設有實體能生五識容有緣義。然非所緣。如眼根等於眼等識無彼相故。如是極微於眼等識。無所緣義。

 和合於五識  設所緣非緣
 彼體實無故  猶如第二月

色等和合於眼識等有彼相故。設作所緣然無緣義。如眼錯亂見第二月。彼無實體不能生故。如是和合於眼等識無有緣義故。外二事於所緣緣互闕一支。俱不應理。有執色等各有多相。於中一分是現量境故。諸極微相資各有一和集相。此相實有各能發生。似己相識故與五識作所緣緣。此亦非理。所以者何。

 和集如堅等  設於眼等識
 是緣非所緣  許極微相故

如堅等相雖是實有。於眼等識容有緣義。而非所緣。眼等識上無彼相故。色等極微諸和集相。理亦應爾。彼俱執為極微相故。執眼等識能緣極微。諸和集相復有別失。

 瓶甌等覺相  彼執應無別
 非形別故別  形別非實故

瓶甌等物大小等者。能成極微多少同故。緣彼覺相應無差別。若謂彼物形相別故覺相別者。理亦不然。頂等別形唯在瓶等假法上有。非極微故彼不應執。極微亦有差別形相所以者何。

 極微量等故  形別惟在假
 析彼至極微  彼覺定捨故

非瓶甌等能成極微有形量別。捨微圓相故。知別形在假非實。又形別物析至極微。彼覺定捨非青等物。析至極微彼覺可捨。由此形別唯世俗有。非如青等亦在實物。是故五識所緣緣體非外色等其理極成。彼所緣緣豈全不有。非全不有。若爾云何。

 內色如外現  為識所緣緣
 許彼相在識  及能生識故

外境雖無。而有內色似外境現。為所緣緣。許眼等識帶彼相起及從彼生。具二義故。此內境相既不離識。如何俱起。能作識緣。

 決定相隨故  俱時亦作緣
 或前為後緣  引彼功能故

境相與識定相隨故。雖俱時起亦作識緣。因明者說。若此與彼有無相隨。雖俱時生而亦得有因果相故。或前識相為後識緣。引本識中生似自果功能令起不違理故。若五識生唯緣內色。如何亦說眼等為緣。

 識上色功能  名五根應理
 功能與境色  無始互為因

以能發識比知有根。此但功能非外所造故。本識上五色功能名眼等根。亦不違理。功能發識理無別故。在識在餘雖不可說。而外諸法理非有故。定應許此在識非餘。此根功能與前境色。從無始際展轉為因。謂此功能至成熟位。生現識上五內境色。此內境色復能引起異熟識上五根功能。根境二色與識一異或非一異。隨樂應說。如是諸識。惟內境相為所緣緣。理善成立。

觀所緣緣論


上篇:觀總相論頌

下篇:觀所緣論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瑜伽部目錄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出《瑜伽論.本事分》中菩薩地) 彌勒菩薩說...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

甚希有經

甚希有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序 竊以穹儀方載之廣,蘊識懷靈之異,《談...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序 夫至道弘曠。無思不洽。大悲平等。誘進靡...

辯中邊論

辯中邊論卷上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觀總相論頌

觀總相論頌一卷 陳那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

成唯識論

成唯識論卷第一 護法等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薩曇分陀利經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佛在...

【註音版】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

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 法孫繼忠集 景德四年六月十五日。...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註音版】暮時課誦--雙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佛說懈怠耕者經

佛說懈怠耕者經 宋沙門惠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進大慧禪師語錄奏札 (臣)僧(蘊聞)竊以佛祖之道。雖非...

禪法要解卷

禪法要解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行者...

【佛教詞典】三性

1、唯識宗把宇宙萬法分為三種性質,即遍計所執性、依他...

【佛教詞典】三十七菩提分(saptatrimsadbodhi-paksika-dharmah)

Sanshiqi putifen   佛教教義。亦譯三十七道品、三十...

三種人生比喻

有一位老師有一天帶學生坐船,當船行到湖中央時,他問...

無論如何也要選「往生淨土」

臨命終時,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是在那一個舒服的時候,無...

准提菩薩——薄福惡業眾生的大依怙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准提。惟...

圓因法師:為什麼不要吃肉

1、戒殺吃素得福報 佛陀在楞伽經開示我們:食肉與殺同...

受戒與不受戒的差別

在家人通常說:心好就好了嘛,受什麼戒嘛,不受戒與受...

近香則香,近臭則臭

佛陀在世時,得知七十位婆羅門群聚修行,佛陀覺得這群...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有一個老嫗,兒子幼時出家,現在她很老了,連討飯都走...

念了一輩子的佛,現在不念了

我這次到太原,見到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家,念了一輩子...

持齋誦經其功尤大

勸誦經人 凡誦經人。或持齋戒人。固為善業。後世必受福...

因煩惱而造罪時,不要這三時都有心

接著看正明事懺的下一段。 則業有輕重,定不定別。或有...

如果有人不理解素食,你可以這樣回答

01. 只要心地善良就好了,為什麼一定要吃素? 答:聽...

理淨法師:「網絡遊戲殺人」是否有罪業

網絡遊戲本身是虛擬的世界,應當與我們的現在生活有很...

【視頻】《佛說寶生陀羅尼經》男聲讀誦

《佛說寶生陀羅尼經》男聲讀誦

【視頻】《妙法蓮華經》天台山佛學院快誦

《妙法蓮華經》天台山佛學院快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