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二瑜伽處之四

如是於四念住串習行故。已能除遣麁麁顛倒。已能了達善不善法。從此無間於諸未生惡不善法為不生故。於諸已生惡不善法為令斷故。於其未生一切善法為令生故。於其已生一切善法為欲令住令不忘失。廣說如前。乃至攝心持心。云何名為惡不善法。謂欲纏染污身語意業。是身語意惡行所攝。及能起彼所有煩惱。若未和合。未現在前。說名未生。若已和合已現在前說名已生。云何名為一切善法。謂若彼對治若蓋對治若結對治。未生已生應知如前。惡不善法若時未生。惡不善法先未和合。為令不生髮起希願。我當令彼一切一切皆不復生。是名於諸未生惡不善法為不生故生欲。若時已生惡不善法先已和合。為令斷故發起希願。我當於彼一切一切皆不忍受斷滅除遣。是名於諸已生惡不善法為令斷故生欲。又彼一切惡不善法。或緣過去事生。或緣未來事生。或緣現在事生。如是彼法。或緣不現見境。或緣現見境。若緣過去未來事境是名緣不現見境。若緣現在事境。是名緣現見境。當知此中於緣不現見境。惡不善法其未生者欲令不生。其已生者欲令永斷自策自勵。是名策勵。於緣現見境。惡不善法其未生者欲令不生。其已生者欲令永斷勇勐正勤。是名發勤精進。所以者何。要當堅固自策自勵。勇勐正勤。方能令彼或不復生或永斷滅。又於下品中品諸纏。其未生者欲令不生。其已生者欲令永斷故自策勵。於上品纏其未生者欲令不生。其已生者欲令永斷髮勤精進。又若行於過去境界。如是行時不令煩惱緣彼生起。設復失念暫時生起而不忍受。速能斷滅除遣變吐。如緣過去。若行未來當知亦爾。如是未生惡不善法能令不生。生已能斷。是名策勵。若行現在所緣境界。如是行時不令煩惱緣彼生起。設復失念暫時生起而不忍受。速能斷滅除遣變吐。如是未生惡不善法能令不生。生已能斷。是名發勤精進。又或有惡不善法。唯由分別力生非境界力。或有惡不善法。由分別力生亦境界力。唯由分別力生非境界力者。謂於住時。思惟過去未來境界而生於彼。由思惟力生亦境界力者。謂於行時。緣現在境界而生於彼。當於爾時決定亦有非理分別。當知此中惡不善法唯由分別力生。非境界力者。彼若未生能令不生。生已能斷。是名策勵。若由分別力生亦境界力者。彼若未生能令不生。生已能斷。是名發勤精進。於其未生一切善法。為令生故生欲者。謂於未得未現在前所有善法。為欲令得令現在前。發心希願發起勐利。求獲得欲求現前欲而現在前。是名於其未生一切善法為令生故生欲。於其已生一切善法。為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圓滿生欲者。謂已獲得已現在前所有善法。是名已生善法。於此善法已得不失已得不退。依是說言為欲令住。於此善法明瞭現前無闇鈍性。依是說言令不忘失。於此善法已得現前。數數修習成滿究竟。依是說言令修圓滿。於此善法發心希願發起勐利。求堅住欲求不忘欲求修滿欲而現在前。是名於其已生一切善法為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圓滿生欲。策勵者。為於已得令現前故。發勤精進者。為於未得令其得故。又策勵者。於已生善為欲令住令不忘故。發勤精進者。令修滿故。又於下品中品善法。未生令生生已令住令不忘失。是名策勵。於上品善法。未生令生生已乃至令修圓滿。是名發勤精進。言策心者。謂若心於修奢摩他一境性中正勤方便。於諸未生惡不善法為令不生。廣說乃至於其已生一切善法。為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圓滿。由是因緣其心於內極略下劣或恐下劣。觀見是已爾時隨取一種淨妙舉相。慇勤策勵慶悅其心。是名策心。云何持心。謂修舉時其心掉動或恐掉動。觀見是已爾時還復於內略攝其心。修奢摩他。是名持心。如是四種亦名正勝。謂於黑品諸法其未生者為令不生。其已生者為令斷滅。生欲策勵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是二正勝。於白品諸法其未生者為欲令生。如前黑品廣說。應知是二正勝如是四種亦名正斷。一名律儀斷。謂於已生惡不善法。為令斷故生欲策勵。乃至廣說。二名斷斷。謂於未生惡不善法。為不生故生欲策勵。乃至廣說。由於已生惡不善事。應修律儀令其斷滅。不應忍受。由是因緣名律儀斷。於其未生惡不善事。為欲令彼不現行斷。為欲令彼不現前斷。為斷故斷故名斷斷。三名修斷。謂於未生一切善法為令生故。廣說乃至策心持心。由於善法數修數習。先所未得能令現前。能有所斷故名修斷。四名防護斷。謂於已生一切善法為欲令住廣說乃至策心持心。由於已得已現在前諸善法中。遠離放逸修不放逸。能令善法住不忘失修習圓滿。防護已生所有善法。能有所斷故。名防護斷。如是廣辨四正斷已。復云何知此中略義。謂為顯示於黑白品舍取事中。增上意樂圓滿及加行圓滿。是故宣說四種正斷。當知此中由生欲故增上意樂圓滿。由自策勵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故加行圓滿。修瑜伽師唯有爾所正應作事。謂為斷滅所應斷事。及為獲得所應得事。先當生起希願樂欲。為斷諸纏。復應時時正勤修習止舉舍相。為斷諸纏及隨眠故。更應修集對治善法。為現如是一切所作。說四正勝及四正斷。是名略義。從此復修四三摩地。謂欲三摩地。勤三摩地。心三摩地。觀三摩地。當知由欲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名欲三摩地。由勤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名勤三摩地。由心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名心三摩地。由觀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名觀三摩地。若於是時純生樂欲。生樂欲已於諸所有惡不善法自性因緣過患對治。正審思察起一境念。於諸善法自性因緣功德出離。正審思察住一境念。即由如是多修習故觸一境性。於諸所有惡不善法現行諸纏能令遠離。而未永害煩惱隨眠。是名欲增上力所得三摩地。若於過去未來現在所緣境界。能順所有惡不善法。能順所有下中上品煩惱纏中。其未生者為令不生。其已生者為令斷滅。自策自勵發勤精進行彼所緣。於彼境界自性因緣過患對治。正審思察住一境念。即由如是多安住故。能正生起心一境性。於諸所有惡不善法現行諸纏能令遠離。而未永害煩惱隨眠。是名勤增上力所得三摩地。若復策發諸下劣心。或複製持諸掉舉心。又時時間修增上舍。由是因緣於諸所有惡不善法。若能隨順惡不善法及諸善法。若能隨順所有善法自性因緣過患功德對治出離。正審思察住一境念。即由如是多安住故。能正生起心一境性。廣說乃至是名心增上力所得三摩地。若於能順惡不善法。作意思惟為不如理。復於能順所有善法。作意思惟以為如理。如是遠離彼諸纏故。及能生起諸纏對治定為上首諸善法故。能令所有惡不善法皆不現行。便自思惟。我今為有現有惡不善法不覺知耶。為無現無惡不善法不覺知耶。我令應當遍審觀察。彼由觀察作意增上力故。自正觀察斷與未斷。正審思察住一境念。即由如是多安住故。能正觸證心一境性。由是因緣離增上慢。如實自知我唯於纏心得解脫。未於一切一切隨眠心得解脫。我唯獲得及已修習諸纏對治定為上首所有善法。而未獲得及未修習隨眠對治。是名觀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彼由如是四三摩地增上力故。已遠諸纏。復為永害一切一切惡不善法諸隨眠故。及為修集能對治彼諸善法故。便更生起樂欲策勵。廣說如前修四正斷加行道理。彼於如是正修習時有八斷行。為欲永害諸隨眠故。為三摩地得圓滿故。差別而轉。何等名為八種斷行。一者欲。謂起如是希望樂欲。我於何時修三摩地。當得圓滿。我於何時當能斷滅惡不善法所有隨眠。二者策勵。謂乃至修所有對治不舍加行。三者信。謂不舍加行正安住故。於上所證深生信解。四者安。謂清淨信而為上首心生歡喜。心歡喜故漸次息除諸惡不善法品麁重。五者念。謂九種相。於九種相。安住其心奢摩他品能攝持故。六者正知。謂毘缽舍那品慧。七者思。謂心造作。於斷未斷正觀察時造作其心。發起能順止觀二品身業語業。八者舍。謂行過去未來現在。隨順諸惡不善法中心無染污心平等性。由二因緣於隨眠斷分別了知。謂由境界不現見思。及由境界現見舍故。如是名為八種斷行。亦名勝行。如是八種斷行勝行。即是為害隨眠瑜伽。此中欲者。即是彼欲。此中策勵即彼精進。此中信者。即是彼信。此中安念正知思舍。即彼方便。如是此中若先欲等四三摩地。若今所說八種斷行。於為永斷所有隨眠圓滿成辨三摩地時。一切總名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問何因緣故說名神足。答如有足者能往能還騰躍勇健能得能證世間所有殊勝之法。世殊勝法說名為神。彼能到此故名神足。如是若有如是諸法有三摩地圓滿成辨。彼心如是清淨鮮白無諸瑕穢。離隨煩惱安住正直。有所堪能獲得不動能往能還騰躍勇健。能得能證出世間法。由出世法最勝自在。是最勝神彼能證此故名神足。彼由如是勝三摩地為所依持。勝三摩地為所依止。能進修習增上心學增上慧學所有瑜伽。由進修習此瑜伽故。於他大師弟子所證。深生勝解深生淨信。此清淨信增上義故說名信根。問於何增上。答於能生起出世間法而為上首。及於能起精進念定慧。為其增上。餘精進等於能生起出世間法。及於能起展轉乃至慧為其增上。乃至其慧唯於能起出世間法為其增上。是故信等說名五根。若復了知前後所證而有差別。隨此能於後後所證出世間法。深生勝解深生淨信。此清淨信難伏義故說名信力。問誰不能伏。答此清淨信。若天若魔若諸沙門。若婆羅門若餘世間。無有如法能引奪者。諸煩惱纏亦不能屈。故名難伏。此為上首此為前行餘精進等亦名為力。由此諸力具大威勢摧伏一切魔軍勢力。能證一切諸漏永盡。是故名力。當觀此中信根信力。即四證淨中所有淨信。何以故。以其證入正性離生所有證淨。皆由此因此緣此序由。彼即是此增上果。是故世尊就其因果相屬道理。說言當觀即彼證淨。非即彼體非即彼相。當觀此中精進根力。即四正斷中所有精進。此何正斷。謂能永斷見道所斷一切煩惱。方便正斷。此中意說如是正斷。由此正斷畢竟能斷所有諸惡不善法故。當觀此中念根念力。即四念住中所有正念。謂四念住能無餘斷一切顛倒。當觀此中定根定力。即四靜慮中所有正定。謂諸靜慮能為方便證不還果。當觀此中慧根慧力。即四聖諦中所有正智。謂聖諦智於四聖諦能證現觀得沙門果。即由如是諸根諸力。漸修漸習漸多修習為因緣故。便能發起下中上品順抉擇分四種善根。何等為四。一煗二頂三順諦忍四世第一法。譬如有人欲以其火作火所作。為求火故下安乾木上施鑽燧。精勤策勵勇勐鑽求。彼於如是精勤策勵勇勐鑽時。於下木上最初生煗。次煗增長熱氣上衝。次倍增盛其煙遂發。次無焰火欻然流出。火出無間發生勐焰。勐焰生已便能造作火之所作。如鑽火人精勤策勵勇勐鑽求。五根五力漸修漸習漸多修習當知亦爾。如下木上初所生煗。其煗善根當知亦爾。燒諸煩惱無漏法火生前相故。如煗增長熱氣上衝。其頂善根當知亦爾。如次煙發。其順諦忍當知亦爾。如無焰火欻然流出。世第一法當知亦爾。如火無間發生勐焰。世第一法所攝五根五力無間所生出世無漏聖法當知亦爾。

此復云何。謂七覺支。諸已證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如實覺慧用此為支故名覺支。即此七種如實覺支。三品所攝。謂三覺支奢摩他品攝。三覺支毘缽舍那品攝。一覺支通二品攝。是故說名七種覺支。謂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此三觀品所攝。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此三止品所攝。念覺支一種俱品所攝。說名遍行。彼於爾時最初獲得七覺支故名初有學。見聖諦跡已永斷滅見道所斷一切煩惱。唯餘修道所斷煩惱。為斷彼故修習三蘊所攝八支聖道。此中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慧蘊所攝。正語正業正命。戒蘊所攝。正念正定。定蘊所攝。問何因緣故名八支聖道。答諸聖有學已見跡者由八支攝行跡正道。能無餘斷一切煩惱。能於解脫究竟作證。是故名為八支聖道。當知此中若覺支時所得真覺。若得彼已以慧安立如證而覺。總略此二合名正見。由此正見增上力故。所起出離無恚無害分別思惟名正思惟。若心趣入諸所尋思。彼唯尋思如是相狀所有尋思。若心趣入諸所言論。即由正見增上力故起善思惟。發起種種如法言論。是名正語。若如法求衣服飲食諸坐臥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於追求時若往若還正知而住。若覩若瞻若屈若伸。若持衣缽及僧伽胝。若食若飲若噉若甞正知而住。或於住時於已追求衣服等事。若行若住若坐若臥。廣說乃至若解勞睡正知而住。是名正業。如法追求衣服飲食乃至什物。遠離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若遠離攝正語業命。彼於證得無漏作意諸覺支時先已獲得。問何故此名聖所愛戒。答以諸聖者賢善正至。長時愛樂欣慕悅意。我於何時當正獲得諸語惡行諸身惡行諸邪命事。不作律儀。由彼長夜於此尸羅深心愛樂欣慕悅意。故獲得時名聖所愛。獲得如是聖愛戒已。終不正知而說妄語。終不故思害眾生命。終不故思不與而取。終不故思行欲邪行。終不非法求衣服等。即由如是聖所愛戒增上力故。於修道時乃至所有語業身業養命事轉。亦得名為正語業命。依止正見及正思惟正語業命勤修行者。所有一切欲勤精進出離勇勐勢力發起策勵其心。相續無間名正精進。成就如是正精進者。由四念住增上力故。得無顛倒九種行相所攝正念能攝九種行相心住。是名正念及與正定。如是一切八支聖道。總立二種。謂無所作及住所作。無所作者。謂正語正業正命。住所作者。復有二種。謂奢摩他毘缽舍那。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是毘缽舍那。正念正定是奢摩他。如是清淨正語業命為所依止。於時時間修習止觀。能斷諸結無餘永斷。能得最上阿羅漢果。長時相續名為修道。多時串習斷煩惱故。率爾智生名為見道。暫時智起即能永斷諸煩惱故。由是因緣。正語業命於修道中方始建立。

由如是等漸次修習三十七種菩提分法加行方便。是名菩提分修。

云何修果。謂四沙門果。一預流果。二一來果。三不還果。四最上阿羅漢果。

此中云何名沙門。云何名果。謂聖道名沙門。煩惱斷名果。又後生道或中或上。是前生道所生之果。問何故建立如是四果。答對治四種諸煩惱故。謂諸無事能感惡趣往惡趣因。煩惱斷故。及能斷彼對治生故。立預流果。而薄伽梵說永斷三結立此果者。謂依三品有三種結障礙聖道令不生故。一在家品。二惡說法毘奈耶品。三善說法毘奈耶品。依在家品有薩迦耶見。由此見故先生怖畏。最初不欲發趣聖道。依惡說法毘奈耶品有戒禁取。由此取故雖已發趣而行邪僻。由是不能生起聖道。依善說法毘奈耶品有疑。由此疑故雖已發趣不行邪僻。而於正道未串習故。於如實見所知事中猶預疑惑。障礙聖道不令生起。由是因緣唯說斷此立預流果。此預流果極餘七有。由是因緣多生相續。若斷再生相續煩惱生無重續。立一來果。謂若永斷天有所攝人有所攝再生相續所有煩惱。極唯更受天有一生人有一生。故於爾時立一來果。若已永斷能感還來生此煩惱。唯於天有當可受生。即於爾時立不還果。若已永斷一切能感生有煩惱。建立最上阿羅漢果。而薄伽梵說永斷三結。縛貪瞋癡立一來果。永斷能順五下分結立不還果。永斷一切煩惱究竟建立最上阿羅漢果。是名修果。

又於此中貪瞋癡慢尋思行者。彼先應於淨行所緣淨修其行。然後方證心正安住。彼於各別所緣境界。定由所緣差別勢力。勤修加行。若等分行補特伽羅。隨所愛樂攀緣彼境勤修加行。如是勤修唯令心住非淨其行。如等分行補特伽羅。薄塵行者當知亦爾。而彼諸行有其差別。謂貪等行者勤修行時。要經久遠方證心住。等分行者勤修行時。不甚久遠能證心住。薄塵行者勤修行時。最極速疾能證心住。問前已廣說有貪等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其等分行及薄塵行補特伽羅。有何行相。答等分行者。如貪等行補特伽羅所有行相一切具有。然彼行相非上非勝。如貪等行。隨所遇緣有其差別施設。此行與彼相似。其薄塵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者。謂無重障。最初清淨。資糧已具。多清淨信。成就聰慧。具諸福德。具諸功德。無重障者。謂無三障。何等為三。一者業障。二煩惱障。三異熟障。言業障者謂。五無間業及餘所有故思造業諸尤重業。彼異熟果若成就時。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業障。煩惱障者。謂勐利煩惱長時煩惱。由此煩惱於現法中。以其種種淨行所緣不能令淨。是名煩惱障。異熟障者。謂若生處聖道依彼不生不長。於是生處異熟果生。或有生處聖道依彼雖得生長。而於其中異熟果生。聾騃愚鈍盲瞽瘖瘂以手代言。無有力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是名異熟障。最初清淨者。謂善淨戒及正直見。由十因緣戒善清淨。如前應知。正直見者。謂若有見淨信相應故。勝解相應故。遠離誑諂故。善思法義無惑無疑加行出離故。名為正直。如是正直見。淨信相應故。於佛正法及毘奈耶不可引奪。勝解相應故。於諸如來及聖弟子不可思議威德神力不可思議生處差別甚深法教不可記事。深生勝解無驚無恐無有怖畏。遠離誑諂故。其見正直。是正直類如其聖教而正修行。如其真實而自現發。善思法義無惑無疑加行出離故。於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等義。善正思惟善正籌量善正觀察。由是為因無惑無疑。遠離二路逮得昇進。由此四相先所說見名正直見。資糧已具者。廣說資糧如前應知。略有四種。一福德資糧。二智慧資糧。三先世資糧。四現法資糧。福德資糧者。謂由此故於今獲得隨順資具豐饒財寶。遇真福田為善知識。離諸障礙能勤修行。智慧資糧者。謂由此故成就聰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獲得隨順法教義教教授教誡。先世資糧者。謂由宿世積集善根。於今獲得諸根成就。現法資糧者。謂於今世有善法欲諸根成熟。具戒律儀及根律儀。如前廣說。多清淨信者。謂於大師所無惑無疑。深生淨信及以勝解。如於大師。於法於學亦復如是。其餘廣說如前應知。成就聰慧者。謂由此故於法於義速能領受經久遠時。於法於義能無忘失。於法於義速能通達。具諸福德者。謂由此故形色端嚴眾所樂見。發清淨信無病長壽。言辭敦肅具大宗葉。眾所知識成就大福。多獲衣等諸資生具。為諸國王及大臣等。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具諸功德者。謂本性成就。極少欲等種種功德。如前所說沙門莊嚴應知其相。如是等類應知是名諸薄塵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

云何補特伽羅異門。謂有六種。何等為六。一沙門。二婆羅門。三梵行。四苾芻。五精勤。六出家。第一沙門復有四種。

何等為四。一勝道沙門。二說道沙門。三活道沙門。四壞道沙門。當知諸善逝名勝道沙門。諸說正法者名說道沙門。諸修善行者名活道沙門。諸行邪行者名壞道沙門。諸善逝者。謂已證得貪瞋癡等無餘永盡。說正法者。謂為調伏貪瞋癡等宣說正法。修善行者。謂為調伏貪瞋癡等勤修正行。行邪行者。謂犯尸羅行諸惡法。又學無學名勝道沙門。以無漏道摧滅一切見修所斷諸煩惱故。若無如來及諸菩薩。為菩提故勤修正行。諸聲聞眾持三藏者。名說道沙門。任持世俗法毘奈耶。轉正法眼令不斷故。若諸異生補特伽羅其性調善。為自利益勤修正行。有羞有悔愛樂正學。為得未得。為觸未觸。為證未證。勤修加行。有力有能堪得未得。堪觸未觸。堪證未證。名活道沙門。由彼現有諸善法煗。堪能生長聖慧命根。名活非死。是故名為活道沙門。若諸犯戒補特伽羅多行惡法。廣說乃至實非梵行自稱梵行。名壞道沙門。由彼破壞最初所有正道根本。無力無能非生道器。雖現前有說正道教及現前有證正道者。而彼不得。是故名為壞道沙門。世尊依彼作如是說。此初沙門廣說乃至第四沙門。於外沙門婆羅門教空無所有。若於是處八支聖道安立可得。即於是處有初沙門廣說乃至第四沙門。第二婆羅門復有三種。一種姓婆羅門。二名想婆羅門。三正行婆羅門。種姓婆羅門者。謂若生在婆羅門家。從母產門之所生出。父母圓備名婆羅門。名想婆羅門者。謂諸世間由想等想。假立言說名婆羅門。正行婆羅門者。謂所作事決定究竟。已能驅擯惡不善法。如說當知。婆羅門更無有所作。所作事已辨。是謂婆羅門。第三梵行復有三種。一受遠離梵行。二暫時斷梵行。三畢竟斷梵行。受遠離梵行者。謂能受學遠離一切行非梵行習淫欲法。暫時斷梵行者。謂諸異生由世間道離欲界欲。畢竟斷梵行者。謂諸聖者得不還果。復得最上阿羅漢果。第四苾芻復有五種。一乞匃苾芻。二自稱苾芻。三名想苾芻。四破壞煩惱苾芻。五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苾芻。第五精勤復有三種。一止息犯戒精勤。謂能遠離一切不善身業語業。二止息境界精勤。謂密護根門修防守念及常委念。如前廣說。三止息煩惱精勤。謂能永斷見修所斷一切煩惱。及於一切先所生起。或欲尋思或恚尋思或害尋思。或貪或瞋或諸邪見。或忿恨覆惱誑諂等。能往惡處那洛迦等諸險惡趣。非沙門法。隨所生起能不忍受。尋即斷滅除遣變吐。當知此中略有二種止息煩惱。一止息隨眠。二止息諸纏。第六出家復有二種。一於善說法毘奈耶中而出家者。二於惡說法毘奈耶中而出家者。於善說法毘奈耶中而出家者。謂苾芻苾芻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又若自能出離身中所有一切惡不善法。當知是名真實出家。於惡說法毘奈耶中而出家者。謂諸外道或全無衣或壞色衣。或塗灰等增上外道。復有所餘如是等類眾多外道。是故說言若諸沙門。若婆羅門。若修梵行若諸苾芻。若精勤者若出家者。如是一切是數取趣所有異門。

補特伽羅。略有八種建立因緣。略有四種。云何八種補特伽羅。一有堪能者。二無堪能者。三善知方便者。四不善知方便者。五有無間修者。六無無間修者。七已串修習者。八未串修習者。云何四種補特伽羅建立因緣。謂由四種差別因緣。建立八種補特伽羅。一由根差別故。有根已成熟及根未成熟。二由瑜伽差別故。有善知瑜伽及不善知瑜伽。三由加行差別故。有有無間殷重修及無無間殷重修。四由時差別故。有已長時修道及未長時修道。云何如是四種差別能為前八補特伽羅建立因緣。謂根已成就即有堪能者。根未成就即無堪能者。善知瑜伽即善知方便者。不善知瑜伽即不善知方便者。有無間殷重修即有無間修者。此亦名為有常委修。無無間殷重修即無無間修者。此亦名為無常委修。已長時修道即已串修習者。未長時修道即未串修習者。如是名為由根差別。瑜伽差別。加行差別及時差別。建立八種補特伽羅。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未成就。彼於所有善知方便有無間修已串修習。如理如法如其善巧皆不能辨。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雖成熟。而未善知善巧方便。於諸所有亦不能辨。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已成熟。善知方便無無間修。即不能得速疾通慧。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已成熟。善知方便有無間修未串修習。即於所有自所作事未得成辨。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已成就。善知方便有無間修已串修習。彼於所有皆能成辨。亦能獲得速疾通慧。於其所有自所作事已得成辨。

當知諸魔略有四種。魔所作事有無量種。勤修觀行諸瑜伽師應善遍知當正遠離。云何四魔。一蘊魔。二煩惱魔。三死魔。四天魔。蘊魔者。謂五取蘊。煩惱魔者。謂三界中一切煩惱。死魔者。謂彼彼有情從彼彼有情眾殀喪殞歿。天魔者。謂於勤修勝善品者求欲超越蘊煩惱死三種魔時。有生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為作障礙發起種種擾亂事業。是名天魔。當知此中若死所依。若能令死。若正是死。若於其死作障礙事不令超越。依此四種建立四魔。謂依已生已入現在五取蘊故方有其死。由煩惱故感當來生生。已便有殀喪殞歿。諸有情類命根盡滅殀喪殞歿。是死自性。勤修善者為超死故正加行時。彼天子魔得大自在能為障礙。由障礙故或於死法令不能出。或經多時極大艱難方能超越。又魔於彼或有暫時不得自在。謂世間道離欲異生。或在此間或生於彼。或魔於彼得大自在。謂未離欲。若未離欲在魔手中隨欲所作。若世間道而離欲者。魔縛所縛未脫魔罥。由必還來生此界故。云何魔事。謂諸所有能引出離善法欲生耽著諸欲增上力故。尋還退舍。當知此即是為魔事。若正安住密護根門。於諸所有可愛色聲香味觸法。由執取相執取隨好。心樂趣入。當知此即是為魔事。若正安住於食知量。於諸美味不平等食。由貪愛慾心樂趣入。當知此即是為魔事。若正安住精勤修習。初夜後夜覺寤瑜伽。於睡眠樂於偃臥樂於脇臥樂。由懈怠力心樂趣入。當知此即是為魔事。若正安住正知而住。於往來等諸事業時。若見幼少盛年美色諸母邑等。由不如理執取相好心樂趣入。或見世間諸妙好事心樂趣入。或於多事多所作中心樂趣入。或見在家及出家眾歡娛雜處。或見惡友共相雜住。便生隨喜心樂趣入。當知一切皆是魔事。於佛法僧苦集滅道此世他世若生疑惑。當知一切皆是魔事。住阿練若樹下塚間空閑靜室。若見廣大可怖畏事驚恐毛竪。或見沙門婆羅門像人非人像欻爾而來。不如正理勸舍白品勸取黑品。當知一切皆是魔事。若於利養恭敬稱譽心樂趣入。或於慳吝廣大希欲不知喜足。忿恨覆惱及矯詐等。沙門莊嚴所對治法心樂趣入。當知一切皆是魔事。如是等類無量無邊諸魔事業。一切皆是四魔所作。隨其所應當正了知。

由三因緣正修行者。精勤發趣空無有果。何等為三。一由諸根未積集故。二由教授不隨順故。三由等持力微劣故。若有諸根猶未積集。雖復獲得隨順教授強盛等持。精勤發趣空無有果。若有諸根雖已積集其等持力亦復強盛。而不獲得隨順教授。精勤發趣空無有果。若有諸根雖已積集。亦復獲得隨順教授。而等持力若不強盛。精勤發趣空無有果。若有諸根已得積集教授隨順等持強盛。精勤發趣決定有果。如是名為由三因緣空無有果。由三因緣決定有果。

瑜伽師智論卷第二十九

 

上篇:瑜伽師地論(100卷)

下篇:瑜伽師地論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瑜伽部目錄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攝大乘論本

攝大乘論本卷上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總...

辯中邊論頌

辯中邊論頌一卷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

大乘成業論

大乘成業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觀所緣緣論

觀所緣緣論 陳那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諸有欲...

【註音版】佛說戒香經

佛說戒香經...

四明十義書

重刻四明十義書序 圓宗觀道曠遠深絕。必須稟宗匠之開...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

【註音版】佛教念誦集--朝時課誦

根據上海佛學書局二五年一月印行的《佛教念誦集》(朝...

佛說除恐災患經

佛說除恐災患經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木*奈]女祇域因緣經

佛說[木*奈]女祇域因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如...

佛說阿難同學經

佛說阿難同學經(出增一阿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

無字寶篋經

無字寶篋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入法界體性經

入法界體性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爾時,婆伽婆在王...

【佛教詞典】所作相似過類

因明用語。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過類...

【佛教詞典】惡戒者

【惡戒者】 p1158 瑜伽五十三卷二頁云:由惡尸羅增上力...

越努力就越幸運

一個人經歷的越多,他會思考的越多。越是優秀越是努力...

妙蓮老和尚《妙蓮老和尚佛七中開示二》

第一天 山溪日夜流聲靜 佛號法水滌塵心 一、皇天不負...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中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

要想做一番事業的人千萬不要意淫

要想做一番事業的人千萬不要意淫。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105歲方丈的一天:身體硬朗,關心時政大事

在深圳仙湖弘法寺的方丈室裡,每天都有不少信眾前來結...

信願行三資糧和念佛的方法

諸位善知識,今天奉家師慈老的面諭,與諸位結緣,並請...

治療憂鬱症三步走

人的健康是身心的和諧狀態,生理和心理同時擁有健康,...

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嗎

深信切願即無上菩提,我這裡也點示了下,這點我們一定...

念佛成就了一尊肉身菩薩

這是發生在浙江省岱山縣衢山鎮法華禪院的一件真實奇事...

有了標準,有了參考點,就有痛苦

一個乞丐的故事。在最初的時候,他只是每天坐在紐約地...

行住坐臥把持一句佛號

我們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行、住...

善根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

一個人的善根也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人們常常只見其...

【視頻】《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

《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無量壽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