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曇心論經

法勝論大德優波扇多釋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曇心論經卷第六

法勝論大德優波扇多釋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六卷成部)

修多羅品之二(別譯)

問曰。世尊說二十二根。彼云何。答曰。

 謂眼等四根  身根有三種
 如意根及命  此根生死依

謂眼等四根者。眼耳鼻舌。彼眼根眼識依淨色。於色已見今見未來或當知此。或復有異彼餘自分。問曰何謂自分。答曰彼相似義也。如色不曾見今不見當不見。何以故識空故。如是一切如識自依說。身根有三種者。身根亦如是。彼說三種身根男根女根。如意根何者意根。若心意識彼復六識身。若已知法今知法當知法。或復是自分彼無生法如是當來。及命者命根第九彼三界壽。此根說生死依故說根。眾生生死故。

 受是煩惱伴  信等依涅槃
 九根若無漏  此三依於道

受是煩惱伴者。苦樂憂喜捨受。雜煩惱煩惱伴依地故說根。信等依涅槃者。言精進念定慧依寂滅伴故說根。九根若無漏。是三依於道者。信等五喜樂捨意根等。有漏無漏此中若無漏。彼依於道三根說。如賢聖品說。如是諸根名二十二。事十七。男根女根身根少分。三無漏無異。問曰何者是根義。答曰彼增上義是根義。如人主獸王一切法有增上主。彼最勝增上主名根。彼取六境界增上主。男女二根眾生差別分別增上主。初時無差別。命根持眾生身增上。受有煩惱增上。信等涅槃增上。無漏道差別增上。

 欲界四善八  色種根有七
 諸心數有十  一心智者說

欲界四者。如是根四在欲界。男女憂苦決定欲界相應。問曰何故色界無男女根。答曰無受用事故。鼻舌二根亦應無。為端嚴身故生無妨。又男女二根令身丑惡故無。無苦根非逼迫果故。彼他不惱故無憂根。何以故無知生故。彼智知欲界。餘色根意根界品已說。捨根信等五根三界相應不相應。喜樂根色慾相應不相應。無漏三根決定不相應命根。雜品當說。問曰幾善。答曰善八。信等五三無漏必定是善非不善。餘憂根受等善不善無記憂根命根後當說。餘如界品說。如是取色七者眼等五及男女根。此等是色餘非色。問曰幾心性幾非心性如是廣說。答曰諸心數有十。五受五信等。一心智者說者。意根一種心自性。無漏前已說九根無漏。三餘非心心數決定。問曰幾有報幾無報。答曰。

 一及七有報  此義應當知
 十三中是報  見實者所說

一及十有報此義應當知者。憂根一向有報。何以故善不善故。問曰何故憂根無記無。答曰憂根與喜下劣行相違。非身邊見相應故。非隱沒無記分別轉故。非不隱沒無記。非工巧報生威儀等分別生。若彼分別生誰在於後。非離欲滅離欲不斷故。非不隱沒無記。是故非不隱沒無記。憂根信等中若有漏彼有報。若無漏彼無報。意根及三受若不善善有漏彼有報。無記無漏無報。苦根善不善有報。無記無報餘根非有報。問曰何故不善善有漏有報。答曰堅固住故資助力。如畦水潤糞覆爛壞堅固種子生。非無漏無資緣故。如在倉中種子。雖堅不生愛水不潤故。餘煩惱如糞無故不能爛壞。非無記有報。如爛種子雖置畦中不生。問曰幾根是報。答曰十三中是報見實者所說。七色根意根命根。除憂根四受是有報。亦有非報色長養非報餘是報。命根正受果壽行數。彼非報餘是報。意根及受善穢污非報。威儀工巧變化心數非報。餘是報餘根決定非報。問曰幾根最初生時得報。答曰。

 二或六七八  初念生時得
 欲中有報相  色六及上一

若眾生根次第生。卵生濕生胎生彼初念二根報生身根及命根。意根彼是穢污是故不取。非穢污心為連繫報。非穢污是故非報。捨根亦如是。化生無根六色根五及命根。一切化生不少眼根等。一根七二根八。欲中有報根故。此法用欲界眾生當知。色六及上一者。色界得六。無色界一但命根。問曰死時最後捨幾根。答曰。

 捨四八與九  亦說捨於十
 漸終及頓沒  善捨各增五

捨四八與九亦說捨於十漸終及頓沒者。無記心漸終捨四身意命捨根。無根一時無記心死捨八。謂眼等根命意捨根。一根九二根十不善心亦爾。問曰善心捨幾根。答曰善捨各增五。於是中加信等五根。色無色隨所得亦如是。問曰幾見斷如是等應當廣說。答曰。

 二斷無斷四  六根則二種
 三無漏不斷  餘則修道盡

二斷無斷四者。意根及三種受此見斷修斷。若無漏無斷。六根則二種者憂根見修斷。信等五根修道斷不斷。三無漏不斷者。一向無漏故。餘則修道盡者。餘九根修道斷。彼眼等八不穢污故。修道斷墮生死故非不斷。苦根五識身是故修道斷。問曰世尊說六識身。彼取何法。答曰。

 若取識根義  五種心境界
 若取一切法  是則意識界

若取識根義五種心境界者。色等五境界五識身取。眼識取色色形相色者。謂青等無量種。形相者長等無量種。彼眼等不到取眼著藥。捭則不見。耳識聲亦不到取。鼻香舌味身觸此到取。一切五識身能取現在境界。問曰意識云何取。答曰若取一切法是則意識界。若五識身所取。彼若不取過去未來。現在法及無為一切意識取。除彼剎那自體共生相應法。問曰初知不壞境界已說此境界。云何十種差別。答欲界相應不相應如是。色界無色界如是。無漏有為無為善無記。問曰十智一一智幾法境界。答曰。

 五法應當知  法智之境界
 七種隨順智  他心境界三

五法應當知法智之境界者。欲界相應不相應及無漏無為善。七種隨順智者。色無色無漏相應不相應善無為。他心境界三者。欲色界無漏相應。

 有漏當知十  因果智有六
 解脫智一法  道智二餘九

有漏當知十者。世俗智一切十種法境界。因果智有六者。苦集智三界相應不相應。解脫智一法者。滅智中一無為善。道智二者。道智有為無漏相應不相應。餘九者。盡智無生智境界九法除無為。無記使境界如前說。復欲總說故說此。

 自地諸煩惱  定使於自地
 自種一切遍  在彼種類中

自地諸煩惱定使於自地者。欲界一切使所使。欲界乃至有頂地彼地亦然。勝故對治故下地上地不使。離欲現前上地下地不使。自種一切遍在彼種類中者。自種類法自種類使所使。一切遍他類亦使如身見。見苦斷使所使見集斷等他類亦使。如是一切遍使說。乃至修道斷修道斷一切使。所使一切遍使。

 三界定煩惱  如是定三界
 如是說二界  一界生亦然

三界定煩惱如是定三界者。三界攝煩惱中三界使所使。隨方便如意根。三界於中一切三界使所使。如是說二界者二界所攝法二界使所使。如方便如覺觀欲界及色界。於中欲界色界使所使。一界生亦然者。一界所攝法一界使所使。如憂根欲界於中欲界使所使。

 此佛所說經  若事我已說
 識智及諸使  觀察此三門

此佛所說經中。若我所說法此三門應宣說。識門智門使門。如欲界中根事一切有。是故欲界六識身當知相應不相應故。七智知除比智滅智道智。五種類攝故。欲界一切使所使。色界三根事有此四識識七智知。色無色界一切使所使。無色界無五境界。但一識識六智知。除他心智法智滅智道智。無色界一切使所使。如是一切應當知。

雜品第九

 已說定相續  種種諸餘法
 於上眾雜義  我今當略說

已說定相續種種諸餘法者。已說諸法彼此相續種種聚。於上眾雜義我今當略說者。於上所說廣義今略說。

 有緣有相應  有行及有依
 心及心數等  是說總略義

此是心心數法名。於種種法中攀緣轉故名有緣。俱同行同方便名相應。境界行作故名有行。依根轉故名有依。

 從緣生亦因  有因及有為
 說事及世道  有果此決定

此是有為法名。彼彼緣和合得生故名緣生。他法生故因由因力故。有因諸法和合作故名有為。多因差別顯示故名說事。未有有轉自相行名世。彼有果名有果。

 有罪亦隱沒  穢污下賤黑
 善有為及習  亦復名修學

有罪亦隱沒穢污下賤黑者。此是不善隱沒無記法種種名。可厭惡故名有罪。煩惱覆蔽故名隱沒。煩惱垢污故名穢污。凡鄙故名下賤。無智闇分故名黑。善有為及習亦復名修學者。善有為法如此名也。智中有或相續此法名智是故善。如世間說善巧人歌舞善巧手。或善者慧名彼慧善談說故名善。攝取如是義也。功德增上成就說習。亦說修心。不相應行此中當說。

 無想二正受  亦眾生種類
 句味與名身  命根與法得
 謂彼凡夫性  及諸法四相
 非色不相應  說是有為行

無想名無想眾生生。心心數法不轉。二無心定者。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定名厭於生死解脫想。第四禪力心相續次第中間滅。滅盡定名厭散亂心寂滅想。初住想心思念。非想非非想過恶心心數次第滅。眾生種類名一趣生眾生。身根長短來去住飲食自共分。句名字集隨所欲說義。分齊究竟名句。如婆伽羅那雲。言說味者字生。名者隨義名也。如牛馬等。如毘伽羅論言句。命者隨得根大。心和合事次第相續不壞。因得名得法到成就得一義也。凡夫性者。未到正決定聚遠離聖士夫法。四相者生老住無常如行品說。非色者。非此法色自性。不相應者不相應無緣也。說是有為行者。行隱攝故。問曰此行幾是善如是等廣說。答曰。

 二善五種三  當知七無記
 二在於色界  一在無色地

二善者。無想正受滅盡正受。一向是善有報故。無想正受無想報滅盡正受。除命根有頂四陰。五種三者。得生老住無常等。善中善不善中不善無記中無記。當知七無記者。無想種類句味名命根凡夫性。問曰幾欲界如是等。應廣知。答曰二在於色界。無想正受廣果地故。一在無色地者。滅盡定非想非非想處攝故。

 二界三當知  餘在於三界
 有漏無漏五  其餘定有漏

二界三當知者。名句味欲界色界。非無色界離語言故。餘在於三界者種。類得命凡夫相。問曰幾有漏幾無漏如是等。答曰有漏無漏五。得生老住無常相等。有漏中有漏無漏中無漏。得者有漏中有漏。無漏盡為無漏。數滅聖凡夫有漏無漏。非數緣無為唯有漏。其餘定有漏者。當知餘行決定有漏。問曰離聖法名凡夫。彼云何捨云何斷。答曰。

 最初無漏心  是聖不得捨
 愚夫流轉界  離欲時滅盡

最初無漏心是聖不得捨者。聖者苦法忍捨凡夫性。是捨凡夫對治愚夫流轉界者。此凡夫事界流轉捨。隨彼處決捨地生隨地得。不隱沒無記故如是一剎那得。離欲時滅盡者。隨地離欲若凡或聖。彼地凡夫事斷。問曰三無為已說彼有何相。答曰。

 斷煩惱遠離  是名數緣滅
 無諸障礙相  是名為虛空

斷煩惱遠離是名數緣滅者。若身見等煩惱數緣力所滅。彼斷次第斷若遠離欲得。彼數分名數滅。無諸障礙相是名為虛空者。容受色無障礙。住來去等事得是名虛空。

 依於眾緣法  有依及攀緣
 若不具不生  此滅非是智

有為法依緣力能生彼無不生。如眼識眼色明空。憶彼生和合意作眼識生餘。闕一則不生。若與餘識相應。念念眼生滅和合。闕此眼識不生。若彼眼依識欲生彼不生。若彼眼生滅已。彼必定不復生。如是色彼緣闕。彼眼識未來滅不復生。如是餘識身如得生說。若彼生滅彼初非智緣。如是事不數數而滅名非數滅。略說未來不生法中。緣闕畢竟不生。自然滅名非數滅。問曰已說有為法因。彼何法何因。答曰。

 前因相似增  或俱依倚生
 二因及一緣  一向已生說

前因相似增者。前前法如是相似未來因。亦增因非滅因。如軟善根軟中上自地善根因中增。增增因修習法住增非減。非勝法為下因。或俱依倚生者。如相應共有因。二因及一緣一向已生說者。自分因已生說非未生前生後生自分因。說非未生有前後。如是一切遍因。亦說當知次第緣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心心數除。餘過去現在心心數。彼一切名次第緣一種。一種不差別前聚後聚。次第緣故名次第緣。問曰何故色心不相應行非次第緣耶。答曰眾雜事色雜如是。一時欲界色界不相應現前。如受戒凡夫及聖人亦不相應行。三界不相應一時現前。心心數不雜事故得名次第緣。問曰報為眾生數。非眾生數耶。答曰。

 報是眾生數  有為解脫果
 有緣說俱轉  謂於他相轉

報是眾生數者。眾生數法必定得名為報。何以故不共故非非眾生數共故。問曰報者何義。答曰不相似受故。如善不善無記。問曰果法說何者。答曰有為解脫果。一切有為法善不善無記果。因緣相依故數緣滅。無為者彼說道果。問曰有緣法云何緣中轉。答曰有緣說俱轉。若法有緣彼一時緣轉不別異。問曰何處緣轉。答曰謂於他相轉。他攀緣義也。非自性自性緣。何以故自性離自性故。一切事中如眼不自見。指端不自觸。刀不自割。相應不緣。何以故一緣故。俱生亦不緣太相近故。如眼著藥捭眼眵。眼睫太近故不見。自依不能緣。問曰彼有住處無住處耶。答曰。

 遍因無處所  欲生時解脫
 煩惱智心中  道欲滅時滅

遍因無處所者。此遍因心心數二眼因生一識。如是耳鼻舌識亦然。若有處所應一眼中生。若然者應一眼見非二眼見。或兩識生不然是故無處所。問曰何心解脫。為過去現在未來耶。答曰欲生時解脫。欲生時道滅煩惱。是故欲生時得解脫。無學心障中得解脫。問曰道生時斷煩惱耶。答曰煩惱智心中道欲滅時捨。道欲滅時斷。煩惱欲生是未來。未來道不能作事。是故無礙道欲滅時捨煩惱。解脫道欲生時解脫煩惱得。次說煩惱名。問曰有愛有幾種。答曰。

 有愛有五種  無有唯一相
 愛事餘煩惱  斷離是三界

有愛有五種者。有愛名有中貪著彼五種。苦集滅道見修道斷。無有唯一相者。無有愛名斷見。自身斷樂。彼亦修道斷。何以故見愛見道斷。此亦轉愛是故修道斷。此須陀洹雖不斷亦不共行。何以故斷見所長養故。彼皆上現前彼須陀洹斷盡。因緣相應知故。問曰如世尊說斷界離界滅界何者是。答曰愛事餘煩惱斷離是三界。斷愛離界彼愛染著相應事。斷滅界彼亦染亦相應。彼若餘煩惱斷彼斷界。彼相應非染。近對治故如是建立。如是一切一相十一心。欲界善不善隱沒無記不隱沒無記。色界三除不善。無色界三亦如是及無漏。問曰此中幾穢污心得幾善幾無記。答曰。

 穢污心得十  智者如是說
 善心必得六  無記即無記

穢污心得十智者如是說者。界地地來還二界善穢污隱沒無記心得相續心。餘無色界善穢污不隱沒無記。彼現前事得。問曰欲界色界不隱沒無記云何。答曰變化心色界欲生時得。彼禪力得非餘。是故非無記得退非無漏。如無學退學得。如是等如是得故緣次第說。非一人一剎那中得十。善心必得六者。善心得六如盡智。欲界善無漏心中。變化心亦無記。如是色界無色界善心及無漏。無記即無記者。不隱沒無記心唯得無記心。非餘現前亦得前已說。非彼剎那未得心得。問曰十法菩提分彼中幾根性。答曰。

 菩提分六法  當知是根性
 諸法若相應  當知是他分

菩提分六法當知是根性者。信等五及喜覺支。餘者非根自性。問曰為自性相應法。為他性相應法。答曰諸法若相應當知是他分他分相應。當知非自性自性伴。一時無二故。問曰何處得解脫。答曰。

 緣中得解脫  大仙如是說
 亦少斷而縛  見道及修道

緣中得解脫大仙如是說者。緣中離煩惱不能於相應解脫。何以故一剎那故。煩惱心一念緣中。眾生愚惑於緣不愚。故解脫煩惱成就。問曰若不相應亦斷不斷耶。所斷者相應不相應耶。答曰若不相應亦斷。亦少斷而縛見道及修道。有少分斷亦非解脫。如苦智生集智未生。若見苦斷煩惱斷。彼見集斷一切遍煩惱縛。修道中亦一種斷。彼中八種縛乃至八斷究竟下下縛。問曰見諦云何得不壞淨。答曰。

 二覺於三諦  四由見正道
 能起不壞淨  修習於二世

二覺於三諦四由見正道能起不壞淨者。苦集滅無間等。得法不壞淨及聖愛戒。彼三法自性故。見道一切得四種佛法僧彼中有故。問曰幾世法修。答曰修習於二世。現世修行未來得修。問曰何法隨心轉。答曰。

 一切心數法  說與心俱轉
 若心相及餘  作亦應當知

一切心數法說與心俱轉者。一切心數法說與心共行。何以故共心一緣故。若心相及餘者。此心相生等彼亦隨心轉共心一生滅故。及餘者。如是餘心數相亦隨心轉。一種方便安隱故。作亦應當知者。此業名也。彼中說心數處。已說思身口業。未盡今當說彼禪道無教戒彼力生故說作。彼隨心轉心一果故。心作一事一切隨心轉說。問曰斷法云何。答曰。

 斷諸有漏法  智者亦無垢
 滅未來說遠  此餘說則近

斷諸有漏法者。一切有漏法斷有過故。是故無漏不斷。彼無垢故無過去垢故名斷。如衣有垢浣事。問曰知法云何。答曰知者亦無垢。若有漏法及無漏法。是一切知法。一切法智境界故。隨方便智如智品說。問曰遠法云何。答曰滅未來說遠。不辦事故四種遠。作事遠處遠相遠自分遠。不辦事遠者過去未來世道。處遠者海此彼岸。相遠者如地與虛空濕與暖異。分遠者善法不善法。欲色無色雖一相彼亦是遠。此餘則說近者。餘現在及無為彼當知近。現在能辦事故近。無為隨處速得。數緣非數緣滅。隨處得。虛空者遍一切處。問曰決定法云何。答曰。

 所謂無間業  及諸無垢行
 慧者說決定  見處是有漏

所謂無間業及諸無垢行慧者說決定者。無間業邪定如是法決定將向地獄故。餘亦有惡行決定能趣地獄。彼不定無間非不定。已說決定無垢行正決定得解脫果。除五無間業餘者不定。有漏及無為不定。問曰見處法云何。答曰見處是有漏。一切有漏法是見處五見相應故。若此法穢污見緣。相應使俱生伴法中住。彼法名見處。問曰幾根眾生成就答曰。

 說有十九根  謂成就極多
 極少成就八  曉了根所說

說有十九根謂成就極多者。若一切多成就根彼十九。如不斷善根不缺根二根故。此凡夫是故彼無無漏根不缺根。如是未離欲聖人。彼一根二無漏無。極少成就八曉了根所說者。若一切少成就但八。如餘身根斷善根。彼有身意命根五受等。及生無色界凡夫彼意命捨根信等五根有。問曰幾種觸。答曰。

 增語及有對  明無明處中
 所謂得果者  是則雙道事

增語及有對明無明處中者。彼意識相應觸增語觸。何以故增語依轉故。由增語轉彼名增語。由意識故語轉。是故意識與彼相應觸名增語觸。或增語名彼意識分別境界非餘五識。是故增語境界相應觸名增語觸。五識身相應觸名有對觸。何以故有對依緣故。五有對觸。穢污無明觸。無漏明觸非穢污。有漏非明非無明觸。問曰云何無礙道得果者。為無礙道解脫道耶。答曰所謂得果者是則雙道事。雙道俱得果。無礙道斷結得。解脫道得解脫證。如以毒蛇一手著甕中一手蔽頭。如怨家一手推出一手閉門。問曰阿羅漢住何心入涅槃。答曰。

 無著住報心  得入於涅槃
 生有及壞有  本有亦復中

無著住報心得入於涅槃者。一切所作事中平住任運心。阿羅漢住報生心中入涅槃。亦住威儀心入涅槃。何以故任運行故。說住報心入涅槃。彼自然心斷隨順故。住無記心入涅槃。善心中相續彼次第心自息。不善心身離欲時捨穢污心。有頂離欲時捨善無記現前。彼最後心是故住如是無記心入涅槃。問曰幾種有。答曰四種有。生有及壞有本有亦復中。彼生有者。生剎那若陰生。壞有者死時最後陰。本有名生有死有中間陰名本有。中間有名死已乃至未受生有。此中間處所陰名中有。或有不立中有者。彼人處所中間不相續。彼言不相應。何以故心數依處轉見。此心數依處見非餘。彼何所依共報身。此不存中陰者。欲界處相續見行相違心數轉。是故不生相續。若存中陰者彼依處。如是中有陰生見。法不相違心數轉。相應成就處相續故。是故必有中陰。問曰如佛說有厭離。云何厭云何離。答曰。

 諸智在苦因  及忍修於厭
 離欲得無慾  說在於四中

諸智在苦因及忍修於厭者。苦集緣智及忍說厭厭事轉故。離欲得無慾說在於四中者。苦集滅道中智及忍說厭離。能壞欲故。彼中忍見道壞智者。修道無礙道斷煩惱不復見道智。無礙道修道中有四智。

問論品第十

 離律不律儀  而得於律儀
 不因彼得勝  若能知者說

答曰有無色界沒生色界。凡夫法彼人界流轉時。捨戒系屬界故。是人生色界時。得彼禪戒退分故是故不增。

 頗得沙門果  聖賢離諸過
 得有為善法  不名為修習

答曰有如本得退得過去彼但得不增。是故名不修習。餘習修不能現前。本所得者更得。

 頗道興起時  未離諸過咎
 解脫時離惡  能決定者說

答曰有如未來修如前生現前。盡智除。若餘未來盡智。彼欲生時得彼時未解脫。何以故本時障解脫。一切未來無學。相續心解脫故。

 頗光曜煩惱  起已定相應
 清淨初禪中  而得於退法

答曰有光曜纏生。退阿羅漢得盡智者。初清淨禪盡智力。得彼時捨彼學無學。或熏修初禪等。

 頗有見諦道  得於諸善法
 彼法是有緣  智者不見緣

答曰有欲界中無間等邊得世智。欲界陰不見比智彼無間邊得世智。是故彼時不見欲界陰。

 頗果有漏慧  相應淨功德
 不相應智慧  彼時得彼果

答曰有如欲界離欲。非梵世離欲。彼欲界第四禪果。變化心不相應斷故。成就彼於此禪中彼果。彼禪中不相應慧不斷故。如是色界變化心說。於下上地離欲不離欲。

 頗住無礙道  成就於諸滅
 障礙彼煩惱  非彼無漏見

答曰有如有漏通生住無礙道。隨地通能生彼地離欲。彼有通離欲斷。是故彼住無礙道彼遠離成就。常相續得遠離。

 頗有煩惱滅  無垢者獲得
 非捨彼煩惱  於彼無垢盡

答曰有如光曜中梵世生。欲生時欲界煩惱遠離得。如是彼前已斷彼遠離得。世俗故彼地系屬。是故地流轉捨。又復還來得彼得名遠離得。

 頗無垢淨地  未曾得而得
 非離欲非退  不依於見道

答曰有如色離欲證決定無漏。無色修道中方便得。

 頗未得法中  而得於勝利
 不捨彼不利  若曾學者否

答曰有彼初生無漏品。除餘無漏功德。得時彼不捨凡夫事。苦法忍彼退一切無漏功德。不得凡夫事。

大德優波扇多為利益弟子故造此阿毘曇心論。

阿毘曇心論經卷第六


上篇:阿毗曇心論

下篇:雜阿毗曇心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悲咒註音版

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闡。...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

薩婆多宗五事論

薩婆多宗五事論 大番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於甘州修...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 徑山沙門語風圓信無地地主人郭...

佛說信佛功德經

佛說信佛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歸命...

【註音版】佛說妙色陀羅尼經

佛說妙色陀羅尼經...

慈悲法華寶懺

慈悲法華寶懺...

佛說月燈三昧經

佛說月燈三昧經 宋沙門釋先公譯 「童子!菩薩摩訶薩復...

【註音版】太子和休經

太子和休經...

大乘義章

大乘義章卷第一(草書惑人傷失之甚傳者必真慎勿草書)...

佛說鹿母經

佛說鹿母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佛言:「昔者,有鹿...

【佛教詞典】果

(術語)梵語曰頗羅Phala,木實之義。對於因而言。一切...

【佛教詞典】真實四相

凡夫流轉,故成苦、空、無常、無我、不淨,諸虛偽相。...

父母悅,即為孝

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從我們懂事起,就開始讀書,幼兒...

有人障礙我們念佛,還應該順從嗎

問: 請問法師,如果有人障礙我們念佛,還應該順從嗎...

六因、四緣、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類因、相應因、遍...

為何放不下?因為還沒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夠真實的覺悟,你才能夠真實的放下! 今天我們講到...

菩薩十八重戒之盜三寶物

《優婆塞戒經》:若優婆塞(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

修人天善與往生淨土有何關係

問: 修人天的善,對於我們培養往生淨土的福德資糧,...

灌浴如來淨自心

為了紀念本師的誕生,在四月初八這一天,佛教寺院會舉...

佈施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佈施,就是指將財物、身體、智慧、佛法等等施與他人,...

如何在臨命終時落實信願心

念佛就能往生嗎? 清朝續法法師曾著文論述念佛人的一百...

「住在外境」對你是不利的,「迴光返照」才是大功德

我們的顛倒是怎麼產生的呢?「自心取自心」,第一個「...

「上香」意義的省思

農曆乙未羊年新春期間,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

念地藏菩薩聖號,臨終隨願往生佛國淨土

隨你願生哪個淨佛國土都可以 念我名號(地藏名號)這個...

【視頻】譚詠麟《心經》

譚詠麟《心經》

【視頻】《達摩大師無心論》女聲念誦

《達摩大師無心論》女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