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七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七十四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不還納息第四之一

有五不還。謂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為五攝一切。為一切攝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義既領會已應廣分別。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說有五不還。謂中般涅槃。乃至廣說。彼經雖作是說。而不明為五攝一切。為一切攝五。亦未曾顯勝劣差別。今欲具明故作斯論。

為五攝一切一切攝五耶。答一切攝五。非五攝一切。不攝何等。謂現法般涅槃。及往無色不還。此中一切多非五故。一切攝五非五攝一切。猶如大器覆於小器非小器覆大。一切者謂七不還即前五。並現法般涅槃。及往無色不還。於中後二非五所攝故名為多。問亦有不定般涅槃者。謂或於欲界而般涅槃。或於色界而般涅槃。或於無色界而般涅槃。此中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次彼即攝在七不還中故不別說。謂彼若在欲界般者。即現法般涅槃攝。色界般者即五不還攝。無色界般者即往無色不還攝。問亦有轉生般涅槃者。謂彼或從極七返有。或從家家。或從一來。或從一間得不還果。彼得果已必於此生得般涅槃。彼非現法般涅槃。以契經說云何現法般涅槃。謂即此生得預流果。進斷餘結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由此因緣轉生般者非七所攝。此中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有餘。復次彼由厭受生故得不還果已。未經幾時即般涅槃。於其中間時極促故。不容建立是以不說。復次彼亦攝在現法般涅槃中故不別說。以依此生得不還果。即於此生般涅槃故。

中般涅槃生般涅槃何者為勝。答若住等斷則中般涅槃為勝。若生般涅槃斷結多則彼為勝。謂此二不還若並具初靜慮縛。乃至若俱斷第四靜慮前八品結。則中般涅槃由三事故勝。一受苦少此受一有苦。彼受二有苦故。二速滅煩惱火。三疾捨蘊擔。若中般涅槃具初靜慮縛。乃至斷第四靜慮前七品結。生般涅槃斷初靜慮一品結。乃至斷第四靜慮前八品結。則生般涅槃由一事故勝。謂住多斷。中般涅槃。乃至上流。往色究竟。何者為勝。答若住等斷則中般涅槃為勝。若乃至上流往色究竟斷結多則彼為勝。謂中般涅槃。若對有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皆如對生般涅槃說。若對上流往色究竟則於受苦有差別。謂此唯受一有苦。彼極少受四有苦故。餘如前說。如是生般涅槃。乃至上流往色究竟有行般涅槃。乃至上流往色究竟無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何者為勝。答若住等斷則生般涅槃等為勝。若有行般涅槃等斷結多則彼為勝。謂此諸不還隨所相對。若並具初靜慮縛。乃至若俱斷第四靜慮前八品結。則生般涅槃於有行般涅槃由一事故勝。謂生般涅槃有勤修道及速進道。有行般涅槃唯有勤修道無速進道。於無行般涅槃由二事故勝。彼無勤修道亦無速進道故。於上流往色究竟由一事故勝。謂受苦少此受二有苦。彼極少受四有苦故。有行般涅槃於無行般涅槃由一事故勝。此有勤修道。彼俱無故。於上流往色究竟由一事故勝。無行般涅槃於上流往色究竟亦由一事故勝。皆如前說。若生般涅槃等具初靜慮縛。乃至斷第四靜慮前七品結。有行般涅槃等斷初靜慮一品結。乃至斷第四靜慮前八品結。則有行般涅槃等。於生般涅槃等由一事故勝。謂住多斷。

復次集異門說。有五種不還補特伽羅。謂中般涅槃。乃至上流往色究竟。云何中般涅槃。謂有補特伽羅前生中於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於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不造作增長順生有受業。從彼命終起色界中有。即住彼中有得如是種類無漏道。由此道力進斷餘結。於無餘依涅槃界而般涅槃。是名中般涅槃問何故名中般涅槃。答此補特伽羅已過欲界。未到色界住彼中有而般涅槃故名中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利根軟煩惱故。能於中有而般涅槃故名中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先得有心。有心無間得學心。學心無間得無學心。無學心無間得非學非無學心。即住彼心而般涅槃故名中般涅槃。問此言欲差別誰。答欲差別餘聖者。謂餘聖者學心無間或起無學心。或起非學非無學心。此即不爾學心無間必起無學心。餘聖者非學非無學心無間或般涅槃。或更起無學心。此則不爾。非學非無學心無間定般涅槃。以餘聖者數起聖道現在前。此不數起故。

云何生般涅槃。謂有補特伽羅。前生中於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於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順生有受業。從彼命終起色界中有生色界天。生已未久得如是種類無漏道。由此道力進斷餘結。於有餘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是名生般涅槃。問何故名生般涅槃。答此補特伽羅。生彼未久得阿羅漢果而般涅槃。故名生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生彼未久得阿羅漢果。盡其壽量方般涅槃。故名生般涅槃。問若彼盡壽力般涅槃者。何故名生般涅槃。答依煩惱涅槃說。非蘊涅槃故無過。云何有行般涅槃。謂有補特伽羅前生中依有行道恆時作意。依不息加行三摩地。於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於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順生有受業。從彼命終起色界中有生色界天。生已多時。復依有行道。恆時作意。依不息加行三摩地進斷餘結。於有餘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是名有行般涅槃。問何故名有行般涅槃。答此補特伽羅由有行道。斷餘煩惱而般涅槃。故名有行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由有行道得阿羅漢果。盡其壽量而般涅槃。故名有行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依有為緣道。進斷餘結而般涅槃。故名有行般涅槃。云何無行般涅槃。謂有補特伽羅前生中依無行道不恆時作意。依止息加行三摩地。於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於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順生有受業。從彼命終起色界中有生色界天。生已多時。復依無行道不恆時作意。依止息加行三摩地進斷餘結。於有餘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是名無行般涅槃。問何故名無行般涅槃。答此補特伽羅由無行道。斷餘煩惱而般涅槃。故名無行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由無行道得阿羅漢果。盡其壽量而般涅槃。故名無行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依無為緣道。進斷餘結而般涅槃。故名無行般涅槃。云何上流往色究竟。謂有補特伽羅前生中於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於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得世俗四靜慮。將命終時退上三靜慮住初靜慮。由即彼愛及彼地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順生有受業。故從彼命終起色界中有生梵眾天。生已復能入世俗第二靜慮。由即彼愛及彼地。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順生有受業故。從彼命終生極光淨天。生已復能入世俗第三靜慮。由即彼愛乃至從彼命終生遍淨天。生已復能入世俗第四靜慮。由即彼愛乃至從彼命終生廣果天。生已復能起下品雜修世俗第四靜慮。由即彼愛乃至從彼命終生無煩天。如是乃至於餘四品雜修世俗第四靜慮。次第遍起於餘四天次第遍生。是名上流往色究竟。問何故名上流往色究竟。答流有二種。一生死愛。二後有業。此補特伽羅於二種流並未斷未遍知。由此為緣及為因故。上行上隨行。上往上隨往。上受上隨受。上流上隨流。故名上流往色究竟。復次此補特伽羅不下行唯勝進行得轉上轉妙轉勝定。及生入彼定受彼生。故名上流往色究竟。復次此補特伽羅上流上生令上生相續故名上流。問異生亦有上流上生令上生相續。何故不名上流耶。答若唯上流不下流者名為上流。異生上流亦下流故不名上流。有說。若上流遍一切處無礙者名為上流。異生不能遍一切處無礙故不名上流。彼於淨居則有礙故。問聖者上流亦於二處有礙。謂大梵王及無想處。何故得名上流。答彼無別處即梵輔廣果二處攝故。猶得名為遍一切處。有說。若上流能越界得果。永斷順五下分結者說名上流。異生雖能越界而不得果。亦不永斷順五下分結故不名上流。有說。具三種流者說名上流。謂業煩惱及與聖道。異生唯有業煩惱流無聖道流是以不名上流。

復次上流有二種。一行色界。二行無色界。行色界者乃至色究竟天。行無色界者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又行色界者有雜修靜慮。行無色界者無雜修靜慮。復次上流有三種。一全超二半超三一切處歿。全超者謂欲界歿生梵眾天。梵眾天歿生色究竟。或生非想非非想處而般涅槃。半超者謂欲界歿生梵眾天。梵眾天歿於上一切天處或更生一處或二或三或四或五。乃至或唯超一處遍生餘處然後生色究竟。或生非想非非想處而般涅槃。一切處歿者謂欲界歿生梵眾天。梵眾天歿生梵光行天如是次第生上諸處乃至生廣果天。從此以上有二路別。一入淨居。二入無色。入淨居者廣果天歿生無煩天。次第乃至生色究竟而般涅槃。入無色者廣果天歿生空無邊處。次第乃至生非想非非想處而般涅槃。如一切處歿有二路別。應知全超半超亦爾。問何等上流入淨居。何等上流入無色。答有二上流謂毘缽舍那行奢摩他行。毘缽舍那行者入淨居。奢摩他行者入無色。復次有二上流謂樂勝定及樂勝生。樂勝定者入淨居。樂勝生者入無色。復次有二上流謂樂抉擇及樂寂靜。樂抉擇者入淨居。樂寂靜者入無色。復次有二上流謂雜修不雜修。雜修者入淨居。不雜修者入無色。又一切處歿上流有來所顯非去。有去所顯非來。有來所顯亦去所顯。有來所顯非去者。謂生色究竟或非想非非想處。有去所顯非來者。謂生梵眾天。有來所顯亦去所顯者。謂生中間諸處。非來所顯非去所顯者無。問如前說往色究竟者。先得世俗四靜慮。後退住初靜慮。彼往非想非非想處者。亦先得世俗四無色。後退住初靜慮為不耶。答亦有。如先得世俗四靜慮。後退住初靜慮命終生梵世。展轉乃至生色究竟。如是亦有先得世俗四靜慮四無色。後退住初靜慮命終生梵世。展轉乃至生非想非非想處。但不必須爾。問何故不說彼退初靜慮耶。答無有退初靜慮而命終者是以不說。又此中顯不還差別彼退初靜慮者非復不還是故不說。問如說退住初靜慮生梵眾天作全超半超。一切處歿上流。彼若退住第二靜慮生少光天。退住第三靜慮生少淨天。退住第四靜慮生無雲天等。彼亦得作全超半超。一切處歿上流不耶。答有說不得。以生梵世於上不還所應生處無缺減故。依彼建立全超半超。一切處歿若退生上地處便缺減。故不依彼立全超等。有說。彼亦得名半超以超少分中間處故。有說。亦得具名三種彼說從欲界歿隨生何處。即於彼上所應生處亦可施設全超半超一切處歿故。問若不還者欲界歿生無色界亦得作全超等不。答有說不得。有說。彼亦得名半超。有說。彼亦具名三種此中所以皆如前釋。問如往色究竟上流。必先得四靜慮退生梵世。然後能往色究竟天。彼往非想非非想處上流。亦必先得四無色退生梵世。然後能往非想非非想處耶。答不必爾。以生色界不能初起雜修靜慮。要欲界時曾起今復重修方能往色究竟。生無色者更無如是殊勝類業。要於欲界曾起今更重修然後能生有頂。是故往有頂者若先得無色而退。若先不得彼欲界歿生梵眾天皆能往非想非非想處。問所說上流為但是信勝解。為亦有見至耶。答若不退上定而上流者此通二種。若退上定而上流者唯信勝解。復次即退上定而上流者亦通二種。問彼見至云何退耶。答彼非本性見至。但於退後未命終頃從信勝解練根作見至。然後命終而生上界為上流故。

問如色界有中般涅槃欲界亦有耶。答無。問何故。答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非離染地多諸過失災橫留難。住本有時尚難得果。況住中有微劣身耶。色界不爾故住中有能般涅槃。復次若住欲界中有般涅槃者則依中有能越三界。然無依中有身能越三界者。復次若住欲界中有般涅槃者。則中有中能斷三界煩惱。然無住中有身能斷三界煩惱者。復次若住欲界中有般涅槃者則中有中能斷不善無記二種煩惱。然無住中有身能斷不善無記二種煩惱者。復次若住欲界中有般涅槃者則中有中能證若二若三沙門果。然無住中有身能證若二若三沙門果者。以是義故唯色界有中般涅槃欲界則無。復次中般涅槃必於前生已離欲界染。已離欲界染者必不起欲界中有。故於欲界無中般涅槃。復次欲界煩惱業重。非於中有微劣身中所能除斷。復次中有非得不還果所依。但是得阿羅漢果所依。復次欲界中有必不能起聖道現前以劣弱故。色界不爾。由此義故欲界無有中般涅槃。復次中有微劣唯能起自根本地聖道現前非未至等以難起故。若欲界中有般涅槃者則與此相違故必無有。復次欲界有違順相應煩惱。有外六門煩惱有能引二果煩惱。有無慚無愧相應煩惱。及有忿等種種雜類諸隨煩惱。難破難斷難越難離。住本有中作大功用。尚難除斷況在中有。故無慾界中般涅槃。復次要曾具修九品對治方於中有能般涅槃。欲界中有必未具修九品對治故彼中有不般涅槃。問如欲界歿受色界中有得般涅槃。如是從色界歿受色界中有亦般涅槃不。答不。所以者何。彼於欲界多苦多障多諸災橫可厭之身極生厭逆。既捨離已起色界中有現在前時。於當所受長時異熟亦生厭患便般涅槃。色界無有如是災橫極可厭事令生厭逆。如於本有有緣礙故不般涅槃。今中有亦爾。故從彼歿所起中有不般涅槃。復次若色界歿即彼中有般涅槃者。應亦名上流則五不還便成雜亂。謂彼無有差別因緣。唯欲界歿住中有中般涅槃者名中般涅槃。非色界歿者。又無因緣從彼趣上不名上流。由此過失故彼中有不般涅槃。問若欲界歿起色界中有由厭逆故得涅槃者。何不即於欲界本有得涅槃耶。增厭逆故。答彼住本有得不還果已起阿羅漢果。加行圓滿於未起聖道頃即便命終故。由前勢力能於中有進斷餘結而般涅槃。問彼加行圓滿何故不起聖道而便命終。答彼或壽盡故或業盡故或福盡故或他所害故或為饒益他故。或非意遇惡緣故。不及起聖道而便命終。有說。彼得不還果。已修後加行將圓滿時便遭長病。或闕資具。或遇命等諸難因緣未能盡漏從彼展轉遂至命終。既得色界中有新蘊諸根大種增上力故。速能引起聖道現前進斷餘結而般涅槃。問若欲界歿生無色界亦有生般涅槃等不。答有。以欲界歿生上二界更不再生般涅槃者。隨在何處即彼生中皆可建立生等三種二生。以上隨在何處皆可建立為上流故。問樂慧上流不至色究竟。樂定上流不至有頂。於下諸處般涅槃者亦得名為樂慧樂定二上流不。答彼亦隨類得二種名。然說樂慧至色究竟。樂定至有頂者依極處說。過此更無行處故。如預流者或名極七返有。而於中間般涅槃者亦得此名彼亦如是問何故聖者於上二界一一生處但受一生於欲界中不如是耶。答欲界是不定界是雜亂地諸煩惱業相陵相雜無分齊法式故。令聖者從下生上上復生下。或於一處而受多生。色無色界是定界非雜亂地。諸煩惱業不相陵雜有分齊法式故。令聖者唯上不下一處一生。

復次生欲界聖者不名不還。而名極七返有等故生上下亦一處重生。生上界聖者名曰不還故唯生上亦不重生。由此義故不還義滿。以尚不生本處況有還生下者。

復次不還補特伽羅廣說有無量種。今且分別行色界五種。當知此依界建立故說一。生不生建立故說二。分位差別建立故說五。謂中般涅槃乃至上流。往色究竟即此根建立故說十五。謂下中上根。各五地建立故說二十。謂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各五種性建立故說三十。謂退法種性乃至不動法種性。各五處建立故說八十。謂梵眾天乃至色究竟天。各五種性根建立故說九十。謂退法種性下中上根。各有五乃至不動法種性亦爾。地種性建立故說百二十。謂初靜慮六種性各有五乃至第四靜慮亦爾。地種性根建立故說三百六十。謂初靜慮六種性三根各五乃至第四靜慮亦爾。處種性建立故說四百八十。謂梵眾天六種性各五乃至色究竟天亦爾。處種性根建立故說一千四百四十。謂梵眾天六種性三根各五乃至色究竟天亦爾。離染處種性根建立故說一萬二千九百六十。謂前一千四百四十各有九種離染差別。復次一中般涅槃差別建立亦有多種。謂界故說一。根故說三。地故說四。種性故說六。離染故說九。處故說十六。種性根故說十八。地種性故說二十四。地離染故說三十六。地種性根故說七十二。處種性故說九十六。地離染根故說一百八。處離染故說一百四十四。種性離染根故說一百六十二。地離染種性故說二百一十六。處種性根故說二百八十八。地離染種性根故說六百四十八。處種性離染故說八百六十四。處種性離染根故說二千五百九十二。如中般涅槃有爾所乃至上流亦爾。如是總有一萬二千九百六十不還差別。如行色界不還差別建立。如是行無色不還差別建立隨應亦爾。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七十四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闡。...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

薩婆多宗五事論

薩婆多宗五事論 大番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於甘州修...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

淨業痛策

淨業痛策附刻序 淨業痛策者。乃涔陽空靈大師。諱照瑩...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達磨笈多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佛說法印經

佛說法印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

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一卷 比丘善導集記  依...

舊雜譬喻經

舊雜譬喻經卷上 吳天竺三藏康僧會譯 (一) 昔無數世...

佛說摩達國王經

佛說摩達國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教詞典】畜生

(術語)梵語底栗車Tiryagyoni,畜生新譯傍生。為畜養...

【佛教詞典】瞻病五德

(名數)看護有病之人,當行五種之德:一知病人之可食...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護寶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暗...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歡喜煩惱兩處中取證

念佛法門,最為簡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無定志。所以...

為何每天勤修卻進步不大

對自己沒有要求,或不希求未來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

《心經》對人的啟示

《心經》的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該經是佛教經...

如何用《地藏經》來指導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經》提出了指導人生、指導生活的具體修法。本來...

放縱淫慾,後果不堪設想

【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

顛倒的人生

世尊涅槃轉眼兩千五百多年了,世尊在經典中所懸記的末...

現代傳播方式讓弘法觸手可及

編者按:2012年4月25日至27日,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在...

臘八粥的由來與營養價值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進入了臘月,就是中國農曆的十二...

正因為向外貪求,才把本來佛遺失掉

我們眾生向外貪著、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在這一切事物...

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輕人向清淨苦述,由於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

比丘度化阿恕伽王建塔因緣

阿恕伽王(又稱阿育王)是一位暴虐無道、瞋怒好殺的君王...

【視頻】《普門品》台語唱誦

《普門品》台語唱誦

【視頻】《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