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六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六十九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攝納息第三之四

頗有成就味相應四靜慮非淨非無漏耶。答有。謂欲愛未盡。彼於四靜慮所有善法皆未得故。無淨無漏即以此故成就味相應四靜慮。頗有成就淨四靜慮非味相應非無漏耶。答有。謂異生生欲界梵世色愛盡。異生故無無漏色愛盡故無味相應。生欲界梵世色愛盡故成就淨四靜慮。頗有成就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非淨耶。答有。謂聖者生無色界。以聖者生彼故成就無漏四靜慮。即以生彼處故無味相應淨。問若色愛盡依未至定初靜慮靜慮中間入正性離生。或練根作見至。彼得果已不起勝果道。命終生無色界。彼皆不成就無漏上三靜慮。何故說四耶。答有說。此依漸次得果者說不依餘故。有說。彼入正性離生者得不還果已。必起勝果道修無漏四靜慮然後生上。若不爾者應有聖者生廣果以上不成就樂根。若爾便違十門所說。其信勝解練根作見至者。有說。彼得果已亦必起勝果道如前說。修無漏四靜慮然後命終生無色界。有說。彼練根時即亦修上無漏靜慮是故無過。

頗有成就淨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耶。答有。謂聖者生欲界梵世色愛盡。問若色愛盡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十五心頃不成就無漏靜慮。至道類智但成就一即彼乃至。依第三靜慮入正性離生。十六心頃但成就三何故說四耶。答有說。此中依漸次得果離染者說。有說。彼得果已不久必起勝果道現前修上無漏。是故於十六心時雖未成就。必當得故亦說成就頗有成就餘二或三耶。答無謂成就味相應四靜慮者。必不成就四淨四無漏故。頗有不成就味相應四靜慮非淨非無漏耶。答有。謂聖者生欲界梵世色愛盡。此如前成就中第六句釋。頗有不成就淨四靜慮非味相應非無漏耶。答無。頗有不成就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非淨耶。答無。此皆如前成就中所無第四第五句釋。頗有不成就味相應淨四靜慮非無漏耶。答有。謂聖者生無色界。此如前成就中第三句釋。頗有不成就味相應無漏四靜慮非淨耶。答有。謂異生生欲界梵世色愛盡。此如前成就中第二句釋。頗有不成就淨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耶。答有。謂欲愛未盡。此如前成就中初句釋。頗有不成就味相應淨無漏四靜慮耶。答有。謂異生生無色界。異生故無無漏四靜慮。生無色界故無味淨四靜慮。

頗有成就味相應四無色非淨非無漏耶。答有。謂色愛未盡彼於四無色所有善法皆未得故。無淨無漏即以此故成就味相應四無色。頗有成就淨無漏四無色非味相應耶。答有。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阿羅漢。阿羅漢故無味相應。生彼地故具成就四淨三無漏。頗有成就餘耶。答無。此中無第二句唯成就四淨者。以必有無漏味隨一或俱故無第三句。唯成就三無漏者以必有淨故無第四句。成就四味淨非無漏及無第五句。成就四味三無漏非淨者。以成就四味時必不成就四淨或三無漏故。即由此義無第七句。頗有不成就味相應四無色非淨非無漏耶。答有。謂生欲色界空無邊處阿羅漢。此如前成就中第六句釋。頗有不成就淨無漏四無色非味相應耶。答有。謂色愛未盡。此如前成就中初句釋。頗有不成就餘耶。答無。此中無唯不成就四淨者。以彼必亦不成就無漏故。無唯不成就三無漏者。如成就中所無第四句釋。無不成就四味淨非無漏者。如成就中。所無第三句釋。無不成就四味三無漏非淨者。如成就中所無第二句釋。無一切皆不成就者。以於三中隨一或二必成就故。於此靜慮無色成就不成就中。具成就者名成就。具不成就者名非成就。及具不成就者名不成就。具成就者名非不成就應知。

頗有得味相應四靜慮非淨非無漏耶。答有。謂色愛盡起欲界。纏退時。若無色界歿生欲界時。此中退者通異生及聖者。或學或無學起彼纏時。具得四味非淨無漏。生者。唯異生於結生時具得四味非淨無漏。頗有得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非淨耶。答有。謂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若得阿羅漢果時。此中入正性離生時者。謂苦法忍起時。爾時無漏。四靜慮先無。而得非味非淨。得阿羅漢果時者。謂盡智起時。爾時無漏四靜慮皆舍。而得非味非淨。雖淨四靜慮。爾時亦有得者。然其種類先有不舍。今但更得少分。於淨四靜慮無一名得。何況四耶。是故說非味非淨。有說。此依生無色界得阿羅漢果者說。問學練根時亦有於無漏四靜慮皆舍而得。何故不說耶。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此中略舉初後以顯中間。故不具說。有說。彼所舍所得俱是學類。非全別類。是以不說。由此亦不說無學練根。頗有得餘耶。答無。此中無第二句。唯得四淨及無第六句。得四淨無漏非味者。無有俱時得四淨故。問依第四靜慮見道三類智時。及得阿羅漢果時。豈非具得四淨及無漏耶。何故不說。答彼於爾時於淨四靜慮皆先得不舍。今雖更得少分。猶於淨四靜慮無一名得。況復四耶。是故不說。無第四句。得四味淨非無漏。及無第五句。得四味無漏。非淨者。以得四味時必不得四淨或四無漏故。即由此義亦無第七句。頗有舍味相應四靜慮。非淨非無漏耶。答無。無有俱時離四地染故。頗有舍淨四靜慮。非味相應。非無漏耶。答有。謂異生遍淨愛盡。起欲界纏退時。若欲界梵世歿生無色界時。此中生無色界通異生及聖者。頗有舍淨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耶。答有。謂聖者遍淨愛盡。起欲界纏退時。頗有舍餘耶。答無。此中無第三句。唯舍四無漏者。以退舍時或非全舍故。或彼時還得故。或兼舍淨故。得果舍時還即得故。無第四第五第七句者。無有俱時斷四味故。頗有得味相應四無色。非淨非無漏耶。答有。謂阿羅漢起欲色界纏退時。爾時具得四味非淨無漏。頗有得無漏三無色。非味相應非淨耶。答有。謂得阿羅漢果時。如前靜慮中釋。頗有得餘耶。答無。此中無第二句。唯得四淨者。無有俱時得四淨故。無第四第五第七句者。以得四味時必不得四淨三無漏故無第六句。得四淨三無漏非味相應者。以於得三無漏時。雖亦少分得淨。而不名得故。具如前釋。頗有舍味相應四無色。非淨非無漏耶。答無。以無俱時離四地染故。頗有舍淨四無色。非味相應。非無漏耶。答有。謂異生無所有處愛盡。起欲色界纏退時。頗有舍淨無漏四無色。非味相應耶。答有。謂聖者無所有處愛盡。起欲色界纏退時。頗有舍餘耶。答無。此中無第三句。唯舍三無漏者。如靜慮中說。無第四第五第七句者。以無俱時斷四味故。於此靜慮無色得及舍中。全得者名得。全不得者名非得。全舍者名舍。全不舍者名非舍。應知。

頗有退味相應四靜慮。非淨非無漏耶。答無。以於功德法有退非於過失法故。亦無俱時舍四味故。頗有退淨四靜慮非味相應。非無漏耶。答有。謂異生遍淨愛盡。起欲界纏退時。頗有退淨無漏四靜慮。非味相應耶。答有。謂聖者遍淨愛盡。起欲界纏退時。頗有退餘耶。答無。此中無第三句。唯退無漏四靜慮者。或與淨俱退故。或不全退故。或退時還得彼地故。無第四第五第七句者於味無退故。無唯退四無漏故。頗有退味相應四無色。非淨非無漏耶。答無。如前說。頗有退淨四無色。非味相應非無漏耶。答有。謂異生無所有處愛盡。起欲色界纏退時。頗有退淨無漏四無色。非味相應耶。答有。謂聖者無所有處愛盡。起欲色界纏退時。頗有退餘耶。答無。此中無第三句。唯退無漏三無色者。或與淨俱退故。或非全退故。無第四第五第七句者。如靜慮中說。

問頗有退無漏靜慮。非淨耶。答有。謂學者起無色纏退時。爾時退彼對治無漏靜慮非淨故。問頗有不起無色纏。而退無漏靜慮非淨耶。答有。謂無學練根未至第九解脫道位。不起煩惱而退所得。無間解脫道時。問頗有不起纏而退無漏靜慮非淨耶。答有。即前所說。及學練根未至見至位不起煩惱而退。所得無間解脫道時。問頗有退七地所攝無漏功德。而非淨耶。答有。謂少分離非想非非想處染。還起彼地所斷品纏退時。問頗有唯舍無漏靜慮而得淨無漏耶。答有。謂得阿羅漢果時。問頗有舍淨無漏靜慮。唯得無漏耶。答有。謂阿羅漢起無色纏退時。問頗有無漏靜慮與淨俱時得而別舍耶。答有。謂得阿羅漢果。及依靜慮得不還果。並學者練根時。問頗有淨靜慮與無漏俱時得而別舍耶。答有。謂聖者離自地染。及生上地時。問頗有淨無漏靜慮別時得俱時舍耶。答有。謂聖者離自地染起下地纏退時。問頗有淨無漏靜慮俱時得俱時舍耶。答有。謂聖者已離下地染起下地纏退時。如問靜慮。如是無色亦應准問。

復次如前所說等至。略有二十三種。謂靜慮有十二。即四味相應四淨四無漏。無色有十一即四味相應四淨三無漏。此二十三若廣建立成六十五等至。謂前二十三加四無量。四無礙解。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六通。無諍願智所依。問此六十五幾唯緣自地。幾唯緣下地。幾緣自地及下地。幾緣自地及上地。幾緣一切地。答十等至唯緣自地。謂八味相應。及空識無邊處遍處。二十四等至唯緣下地。謂四無量。初三解脫。八勝處。前八遍處。及無諍。或有欲令無諍緣欲色界者。除無諍。七等至緣自地及下地。謂法詞二無礙解。五通所依。九等至緣自地及上地。謂淨無漏三無色。及下三無色解脫。此依緣有漏者說。十二等至緣一切地。謂淨無漏四靜慮義辯二無礙解漏盡通願智所依。此亦但依緣有漏者說。若通依緣無漏者說。則有二十三等至緣一切地。謂即前十二加十一無色。謂淨無漏無色及無色解脫。

問若等至隨以何味相應靜慮為因。即以彼為等無間耶。設等至隨以何味相應靜慮為等無間。即以彼為因耶。答諸等至隨以彼味相應靜慮為因。亦即以彼為等無間。有等至以彼味相應靜慮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於中若等至以味相應初靜慮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十六。謂淨初靜慮。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五通所依。若等至以味相應第二靜慮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十七。謂淨第二靜慮。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五通所依。及淨初靜慮。若等至以味相應第三靜慮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十。謂淨第三靜慮。三無量。五通所依。及淨第二靜慮。若等至以味相應第四靜慮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二十三。謂淨第四靜慮。三無量。淨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五通所依。及淨第三靜慮。

問若等至隨以何味相應無色為因。即以彼為等無間耶。設等至隨以何味相應無色為等無間。即以彼為因耶。答諸等至隨以彼味相應無色為因。亦即以彼為等無間。有等至以彼味相應無色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於中若等至以味相應空無邊處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四。謂淨空無邊處。即彼解脫即彼遍處。及淨第四靜慮。若等至以味相應識無邊處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五。謂淨識無邊處即彼解脫。即彼遍處。及淨空無邊處。即彼解脫。若等至以味相應無所有處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四。謂淨無所有處。即彼解脫及淨識無邊處。即彼解脫。若等至以味相應非想非非想處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四。謂淨非想非非想處。即彼解脫。及淨無所有處。即彼解脫。問若等至隨以何淨靜慮為因。即以彼為等無間耶。設等至隨以何淨靜慮為等無間。即以彼為因耶。答諸等至隨以彼淨靜慮為因。亦即以彼為等無間。有等至以彼淨靜慮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於中若等至以淨初靜慮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六。謂自地味相應無漏。及淨無漏第二第三靜慮。若等至以淨第二靜慮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八。謂自地味相應無漏。及淨無漏初第三第四靜慮。若等至以淨第三靜慮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十一。謂自地味相應無漏。及淨無漏初第二第四靜慮。空無邊處即彼解脫。若等至以淨第四靜慮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十二。謂自地味相應無漏。及淨無漏第二第三靜慮。空識無邊處即彼解脫。

問若等至隨以何淨無色為因。即以彼為等無間耶。設等至隨以何淨無色為等無間。即以彼為因耶。答諸等至隨以彼淨無色為因。亦即以彼為等無間。有等至以彼淨無色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於中若等至以淨空無邊處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十二。謂自地味相應無漏。及淨無漏第三第四靜慮。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即彼二處解脫。若等至以淨識無邊處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十二。謂自地味相應無漏。及淨無漏第四靜慮。空無邊處。無所有處。即彼二處解脫。淨非想非非想處。即彼解脫。若等至以淨無所有處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十。謂自地味相應無漏。及淨無漏空識無邊處。即彼解脫。淨非想非非想處。即彼解脫。若等至以淨非想非非想處為等無間。而不以彼為因者有七。謂自地味相應。及淨無漏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即彼二處解脫。

問若等至隨以何無漏靜慮為因。即以彼為等無間耶。設等至隨以何無漏靜慮為等無間。即以彼為因耶。答依一一無漏靜慮皆應作四句。依無漏初靜慮作四句者。有等至以無漏初靜慮為因。非等無間。此有七。謂無漏第四靜慮。三無色。及三無色解脫。有等至以無漏初靜慮為等無間非因。此有十九。謂淨初第二第三靜慮。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二無礙解。四通所依。有等至以無漏初靜慮為因。亦等無間此有七。謂無漏初第二第三靜慮。二無礙解。他心漏盡通所依。有等至不以無漏初靜慮為因。亦非等無間。此有三十二。謂八味相應淨第四靜慮。四無色。三解脫。後四勝處。十遍處。無諍願智所依。依無漏第二靜慮作四句者。有等至以無漏第二靜慮為因。非等無間。此有六。謂無漏三無色。及三無色解脫。有等至以無漏第二靜慮為等無間非因。此有十九。謂淨四靜慮。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法無礙解。四通所依。有等至以無漏第二靜慮為因。亦等無間。此有八。謂無漏四靜慮。二無礙解。他心漏盡通所依。有等至不以無漏第二靜慮為因。亦非等無間。此有三十二。謂八味相應淨四無色。三解脫。後四勝處。十遍處。詞無礙解。無諍願智所依。依無漏第三靜慮作四句者。有等至以無漏第三靜慮為因。非等無間。此有四。謂無漏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即彼二處解脫。有等至以無漏第三靜慮為等無間非因。此有十三。謂淨四靜慮。空無邊處。三無量。法無礙解。四通所依。有等至以無漏第三靜慮為因。亦等無間。此有十一。謂無漏四靜慮。空無邊處。即彼解脫。二無礙解。他心漏盡通所依。有等至不以無漏第三靜慮為因。亦非等無間。此有三十八。謂八味相應。上三淨無色。喜無量。五解脫。八勝處。十遍處。詞無礙解。無諍願智所依。依無漏第四靜慮作四句者。有等至以無漏第四靜慮為因。非等無間。此有三。謂無漏初靜慮。無所有處。及無所有處解脫。有等至以無漏第四靜慮為等無間非因。此有二十八。謂淨第二第三第四靜慮。空識無邊處。三無量。淨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法無礙解。四通無諍願智所依。有等至以無漏第四靜慮為因。亦等無間。此有十一。謂無漏第二第三第四靜慮。空識無邊處。即彼解脫。二無礙解。他心漏盡通所依。有等至不以無漏第四靜慮為因。亦非等無間。此有二十三。謂八味相應。淨初靜慮。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喜無量。四解脫。前四勝處。後二遍處。詞無礙解所依。

問若等至隨以何無漏無色為因。即以彼為等無間耶。設等至隨以何無漏無色為等無間。即以彼為因耶。答依一一無漏無色皆應作四句。依無漏空無邊處作四句者。有等至以無漏空無邊處為因。非等無間。此有三。謂無漏初第二靜慮。及他心通所依。有等至以無漏空無邊處為等無間非因。此有六。謂淨第三第四靜慮。下三無色。及空無邊處。遍處。有等至以無漏空無邊處為因。亦等無間。此有十一。謂無漏第三第四靜慮。三無色。及下三無色解脫。二無礙解。漏盡通所依。有等至不以無漏空無邊處為因。亦非等無間。此有四十五。謂八味相應。淨初第二靜慮。非想非非想處。四無量。五解脫。八勝處。九遍處。二無礙解。四通無諍願智所依。依無漏識無邊處作四句者。有等至以無漏識無邊處為因。非等無間。此有四。謂無漏初第二第三靜慮。他心通所依有等至以無漏。識無邊處為等無間非因。此有七。謂淨第四靜慮。四無色。非想非非想處解脫。識無邊處遍處。有等至以無漏識無邊處為因。亦等無間。此有十。謂無漏第四靜慮。三無色。及下三無色解脫。二無礙解。漏盡通所依。有等至不以無漏識無邊處為因。亦非等無間。此有四十四。謂八味相應淨初第二第三靜慮。四無量。四解脫。八勝處。九遍處。二無礙解。四通無諍願智所依。依無漏無所有處作四句者。有等至以無漏無所有處為因。非等無間。此有五。謂無漏四靜慮。及他心通所依。有等至以無漏無所有處為等無間非因。此有五。謂淨四無色。及非想非非想處解脫。有等至以無漏無所有處為因。亦等無間。此有九。謂無漏三無色。下三無色解脫。二無礙解。漏盡通所依。有等至不以無漏無所有處為因。亦非等無間。此有四十六。謂八味相應淨四靜慮。四無量。四解脫。八勝處。十遍處。二無礙解。四通無諍願智所依。

問若等至隨以何味相應靜慮為因。即以彼為所緣耶。設等至隨以何味相應靜慮為所緣。即以彼為因耶。答諸等至隨以彼味相應靜慮為因。亦即以彼為所緣。有等至以彼味相應靜慮為所緣。而不以彼為因。於中若等至以味相應初靜慮為所緣。而非因者有十三。謂淨無漏四靜慮。義無礙解。三通願智所依。或有欲令無諍亦緣色界者。彼說有十四。加無諍。如是說者。初說為善。如味相應初靜慮。味相應第二第三第四靜慮亦爾。

問若等至隨以何味相應無色為因。即以彼為所緣耶。設等至隨以何味相應無色為所緣。即以彼為因耶。答諸等至隨以彼味相應無色為因。亦即以彼為所緣。有等至以彼味相應無色為所緣。而不以彼為因。於中若等至以味相應空無邊處為所緣。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十五。謂淨無漏四靜慮。義無礙解。漏盡通。願智所依。淨無漏空無邊處。即彼解脫遍處。若等至以味相應識無邊處為所緣。而不以彼為因者。有十八。謂淨無漏四靜慮。義無礙解漏盡通。願智所依。淨無漏空識無邊處。即彼解脫。識無邊處。遍處。若等至以味相應無所有處為所緣。而不以彼為因者。有二十。謂淨無漏四靜慮。義無礙解。漏盡通。願智所依。淨無漏下三無色。及下三無色解脫。若等至以味相應非想非非想處為所緣。而不以彼為因者。有二十二。謂即前二十加淨非想非非想處。及彼解脫。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六十九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

雜阿毗曇心論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曇五法行經

阿毘曇五法行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曇八犍度論

阿毘曇八犍度論序 釋道安撰 阿毘曇者。秦言大法也。眾...

五陰譬喻經

五陰譬喻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

徹悟禪師文集

徹悟禪師文集卷上 門人(喚醒、了睿)輯錄 法語 示眾...

佛說雜譬喻經

雜譬喻經 比丘道略集 雀離寺師將沙彌下喻 聖王生九百...

佛說薩羅國經

佛說薩羅國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昔有大國名曰薩羅,...

【註音版】佛七圓滿日佛前大迴向後禮祖儀

此文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大師...

佛說四無所畏經

佛說四無所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語錄

曹洞語錄序 荊山之璞。非逢明世與和氏。則空藏荊石之...

【佛教詞典】於此覺了

【於此覺了】 p0747   瑜伽七十七卷十頁云:於此覺了...

【佛教詞典】大乘起信論(Maha yana-Sraddhotpada-sastra)

Dacheng Qixinlun   佛教論書。相傳古印度馬鳴著。南...

我問師父(宏海法師答疑)

問: 我有三個問題請問師父: 第一個,阿羅漢在有餘涅...

在日常生活起心動念中修行

不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

富人和窮人不能只比物質,還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國因貧富差距懸殊,產生許多社會矛盾。窮人...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紀念日

農曆七月初二是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的圓寂日。 蓮池大師...

願將娑婆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

光緒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師一肩雲水,行腳於東...

退讓的智慧

漢代一個叫公孫弘的人,年輕時家裡十分貧窮。後來當了...

如何選擇善知識

問: 頂禮法師!在選擇善知識的時候,由於我們智慧福德...

路留一步,味讓三分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

了凡四訓白話篇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

駕馭憤怒

從前有位富有的婦人,在社交圈內以樂善好施聞名,她有...

從朝至暮,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無論在家在庵,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

提婆達多的妙行方便

一天,比丘們齊聚一堂,同聲讚歎佛陀大慈大悲,即使提...

【視頻】《地藏經》平興寺僧眾念誦

《地藏經》平興寺僧眾念誦

【視頻】道證法師《普賢菩薩行願品》

道證法師《普賢菩薩行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