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五十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五十三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根蘊第六中等心納息第四之三

問此中何者是想。何者是微細。何者是微微。有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是想。無所有處是微細。非想非非想處是微微。有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是想。非想非非想處是微細。若心心所法為等無間緣。入滅盡定是微微。有說。非想非非想處亦是想。亦是微細。亦是微微。所以者何。非想非非想處。有上中下。上者是想。中者是微細。下者是微微。問若俱一地有何差別。有說名則差別。謂此名為想。此名微細。此名微微。有說。品亦差別。謂上者名想。中者是微細。下者是微微。有說。想微細現在前時能修未來聖道。微微現在前時不修。有說。想微細現在前時四念住隨一現在修。未來四。微微現在前時。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三。除身念住。有說。想微細有曾得。有未曾得。微微唯未曾得。

問此中因論生論何故入滅定心。通曾得未曾得。出滅定心唯曾得耶。答入定心多加行用功力。極作意起故。通曾得未曾得。出定心與上相違故唯曾得。有說。入定心能策勵增益發起於定故。通曾得未曾得。出定心與此相違故唯曾得。有說。入定心唯有漏故。通曾得未曾得。出定心通有漏無漏故唯曾得。問此中因論生論何故入定心唯有漏。出定心通有漏無漏。答入定心隨順心斷故唯有漏。由此心不堅不強。無勢力久住。不令餘心無間而起。如朽敗種故於心斷極為隨順。出定心與此相違。故通有漏無漏。有說。入定心以定為寂靜非無漏道。以有為寂靜故唯有漏。有說。以此定是次第定。從非想非非想地心無間而起。聖道極至無所有處故。入定心唯是有漏。

問入滅定心為何所緣。出滅定心為何所緣。答入定心緣定。出心亦爾。問若入定心緣定。出心亦爾者云何不入時則出。出時則入耶。答入定時期心欲入。出定時期心欲出。由期心故無有錯亂。又入定心緣未來定。出定心緣過去定。由所緣故亦無錯亂。問若入定心緣未來定者。為緣幾許未來定耶。有說。但緣初剎那定。有說。通緣應相續起者。評曰應說此入定心。緣未來定。而不可說緣何剎那。不緣何剎那。以未來定有多剎那未有先後。雜亂住故。問若出定心緣過去定。為緣幾許過去定耶。答有說。但緣最後剎那定。有說。通緣曾相續起者評曰。應說此出定心緣過去定。而不可說緣何剎那。不緣何剎那。以過去定有多剎那相雜住故。

問入滅盡定時。滅何等心心所法。為過去為未來。為現在。若過去者過去已滅。復何所滅。若未來者未來未至。云何可滅。若現在者現在不住。復云何滅。設非定力亦自滅故。答應作是說。滅於未來。問未來未至云何可滅。答住現在世。遮於未來心心所法。令不相續故說為滅。如斷城路閉門。竪幢不令人入出。說名除寇。此亦如是。有說。通滅未來現在。問現必不住。復云何滅。設非定力亦自滅故。答先現在世心心所法。令有緣法續起而滅。今現在世心心所法。不令有緣法續起而滅。此由誰力。所謂定滅。問出滅定時。何等心心所法現在前耶。有作是說。先所遮止住未來世心心所法。今現在前。有餘師說。餘未來世心心所法今現在前。先所遮止住不生法不可復起。評曰。應說起未來世心心所法。而不可說起何等。不起何等。以未來世有多剎那。未有先後雜亂住故。問滅盡定有得過去修未來耶。有說。此定無得過去及修未來。如天眼耳。若作是說。無得過去修未來者。彼說定初剎那唯成就現在定。餘剎那成就過去現在。出此定已唯成就過去。有說。此定有得過去及修未來。如他心智宿住智等。若作是說。有得過去未來修者。彼說定初剎那成就未來現在定。餘剎那成就三世。出此定已成就過去未來。如是說者。應如初說。若謂此定有得過去修未來者。退此定已後還起時。應說還得先所得者。而實此定退復起時。名得未曾得定。如不犯重而還家者。後更出家名得未曾得戒。彼亦如是。問此滅定何處起。答在欲色界非無色界。若初起唯欲界。若此起已於此定退命終生色界中。由串習力復能現起。餘者不能。云何知然。如契經說。尊者舍利子告苾芻眾言。若苾芻戒定慧具足者。能數數入出滅受想定。彼於現法及將死時。若不能辨如來聖旨。命終超段食天處。生在意成身天中。於彼復能數數入出滅想受定。斯有是處應如實知。時具壽鄔陀夷。在彼會坐。語尊者舍利子言。彼苾芻生意成身天。能數入出滅想受定無有是處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問何故具壽鄔陀夷再三違逆尊者舍利子。答彼之所疑非無處所。彼作是念。得此定者必已離無所有處染。命終應生非想非非想處。於彼必無起此定理。又彼不了舍利子意。是故現前再三違逆。問舍利子有何意趣。彼具壽云何不了。答舍利子說生色界者。鄔陀夷說生無色界者。舍利子說退者。鄔陀夷說不退者。由此不了故三違之。問尊者何故不開悟彼。而致重違逆耶。答尊者念言。誰能開悟如是愚執自是者耶。有說。尊者念欲開悟。由再三違逆故彼意便止。如箭喻經說。有眾多增上慢苾芻。於佛前各自讚美。我生已盡。乃至廣說。佛時欲為說斷慢法。由諸苾芻自讚不止故彼心便息。世尊具足普緣大悲。尚於慢人說法心息。何況尊者舍利子耶。有說。尊者作如是念。此所論事必聞於佛。佛當以此呵鄔陀夷及阿難陀。當使此誡經歷千載。令無智者不敢違於智人所說。尊者復念。如是苾芻於大眾中再三違我竟。無同梵行者隨喜我之所說。今應詣佛決判此事。念已則時往至佛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告苾芻眾若苾芻戒定慧具。乃至廣說。時鄔陀夷亦在彼會。復作如上違逆之言。尊者爾時作如是念。彼故於大師所違反我說。又無同梵行苾芻稱讚於我。我於今者唯應默然。時舍利子便默然住。爾時佛告鄔陀夷曰。汝以何等為意成身天。豈不欲說非想非非想處耶。彼答如是。世尊告曰。汝是愚人盲無慧眼。云何與上座苾芻論甚深阿毘達磨。佛於爾時現前呵責鄔陀夷已。復責具壽阿難陀言。汝見愚人觸惱上座。何緣舍置曾不呵止。世尊爾時呵責是已。便入靜室宴寂而住。問鄔陀夷有過故。世尊呵之。彼阿難陀何過被責。答鄔陀夷是阿難陀共住弟子。故佛責以不善教誨。復次鄔陀夷是阿難陀攝徒眾者。故佛訶其不如法告示。復次尊者阿難陀是佛攝徒眾者。故佛責曰。汝何不知如法說者。非法說者。復次諸對法者所說甚深。非多人所知。唯除佛及舍利子。阿難亦以多聞力知故。佛責曰。汝知此義何不稱讚上座所說以攝受法朋耶。由此等緣故佛呵責。以是義故知滅盡定欲界初起。退生色界復能現前。餘不能起。

問何故生色界中。能初起靜慮無色而非滅定耶。答靜慮由三緣故初起。一由因力。二由業力。三由法爾力。由因力者。謂於餘生曾近起滅此靜慮故。由業力者。謂彼地順決定受業。已造作增長將與果故。由法爾力者。謂世界壞時下地有情必生上故。無色由二緣故初起。一由因力。二由業力。由因力者。謂餘生中曾近起滅此無色故。由業力者。謂彼地順決定受業。已造作增長將與果故。不由法爾力。第四靜慮以上無世界壞故。滅盡定由一緣故初起。謂由說力唯欲界中有佛說故。能起現前不由因力。以餘生中未曾起滅此滅定故。不由業力以此定非業性故。不由法爾力。以無色中無世界壞故。問何故生欲色界能起滅定。非無色界耶。答命根依二法轉。一色。二心。此定無心斷心起故。生欲色界起此定時。心雖斷而命根依色轉。生無色界色雖斷而命根依心轉。若生彼起此定者色心俱無。命根無依故應斷。是應名死。非謂入定。是故生彼界不起。問退此定已命終生下三無色不。有說。不生。所以者何。退此定已容生二處。一能起此定處。二受此定異熟處。色界雖非受此定異熟處。而是能起此定處。非想非非想處雖非能起此定處。而是受此定異熟處下三無色二事俱無故。退此定無容生彼。有說。亦生。然生彼者不名身證及俱解脫。若作是說則為善通毘木差羅所說。如說。身證於淨四無色定。或成就一。或成就四。云何一。謂生非想非非想處。云何四。謂生欲色界。如身證俱解脫亦爾。下三無色。必不成就滅盡定故不得二名。評曰。應知此中初說為善。

問住滅盡定得經幾時。答欲界有情諸根大種由段食住。若久在定則在定時身雖無損後出定時身便散壞。故住此定但應少時。極久不得過七晝夜。段食盡故。云何知然。曾聞於一僧伽藍中。有一苾芻得滅盡定。食時將至。著衣持缽詣食堂中。是日打揵穉少晚。彼苾芻以精勤故。便作是念。我何為空過。此時不修於善遂不觀後際。則立誓願入於滅定。乃至打揵穉當出時。彼僧伽藍有難事起。諸苾芻等散往他處。經於三月難事方解。苾芻還集僧伽藍中。才打揵穉。彼苾芻從定而出則便命終。復有一苾芻得滅盡定。而常乞食。於日初分著衣持缽方欲詣村。遇天大雨恐壞衣色少時停住。則作是念。我何為空過。此時不修於善遂不觀後際。則立誓願入於滅定。乃至雨止當出。有說。爾時雨經半月。有說。一月其雨方止。彼從定出則便命終。由此故知生於欲界。若久在定則在定時身雖無損後出定時身便散壞。故住此定但應少時極久不得過七晝夜。色界有情諸根大種不由段食之所任持故。住此定或經半劫。或經一劫或復過此。問若有苾芻不立誓願入滅盡定。云何當出。答法爾應出。如有心定。又彼苾芻或欲飲食。或欲便利。以彼在定雖不為損出則致患故。由此因必應出定。問異生能入滅盡定不。尊者世友說。不能入。契經說。為聖者定故。若異生能入者亦應名異生定有說。異生必欣上地離下地染。如尺蠖蟲。非想非非想處無上地可欣故。諸異生不能離彼染。若不離彼見所斷染。必無有能入滅盡定。故諸異生不能入此定。有說。異生如如入定則如是如是身心安息。由安息故加行慢緩。是以不能入滅盡定。大德說曰。異生不能入滅盡定。以諸異生如如入定則如是如是我見堅牢。怖邊際滅起深坑想。是故不能入滅盡定。

問菩薩為入滅盡定不。尊者世友說不能入。契經說。為聖者定故。若菩薩能入者亦應名異生定。有說。菩薩必欣上地離下地染。如尺蠖蟲。廣說如前。有說。菩薩能入此定。以諸菩薩求一切智。於一切處皆悉尋求。若當不能入此定者何名尋求一切處耶。大德說曰。菩薩不能入滅盡定以諸菩薩雖伏我見不怖邊際滅。不起深坑想。而欲廣修般羅若故。於滅盡定心不樂入。勿令般若有斷有礙故。雖有能而不現入。此說菩薩未入聖位。

問已知菩薩前眾同分中未曾起滅定。後眾同分中為先起滅定。後證無上正等菩提為先證無上正等菩提。後起滅定。若先起滅定者。云何名為不起意樂。云何非起不同分心。云何名三十四心剎那得一切智。若先證無上正等菩提者。云何菩薩名滿學者。云何得盡智時名善辦所作。云何盡智起已名俱解脫。答外國諸師作如是說一切菩薩先起滅盡定。後證無上正等菩提。問云何名為不起意樂。答彼說一切菩薩先離無所有處染。起如是決定意樂。我當不起於座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得不還果起滅盡定。證於無上正等菩提。如所思惟後皆證得。由此故說不起意樂。問云何非起不同分心。答彼說誰言菩薩不起不同分心。然菩薩有不同分心。設有此言亦不違理。不違所立本意樂故。問云何說三十四心剎那得一切智。答彼說此依無漏心說。不論入出滅盡定心。迦濕彌羅國毘婆沙師說。一切菩薩先證無上正等菩提後起滅盡定。問云何菩薩名滿學者。答此依根滿果滿而說。不說定滿。斯有何過。問云何得盡智時名善辦所作。答解脫障。有說。以下無智為體。有說。於定不自在為體。有說。諸定不得為體。若說以下無智為體者。世尊得盡智時已斷一切無智。已生彼對治智由此故名解脫障斷。若說於定不自在為體者。彼說世尊得盡智時於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若入若出皆得自在。由此故名解脫障斷。若說諸定不得為體者。彼說世尊得盡智時。已得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由此故名解脫障斷。是故得說善辦所作。問云何盡智起已名俱解脫。答已得彼定入出心故名俱解脫非得定體則由此理名離染得。後時不由加行起故。是以菩薩三十四心剎那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云何名為三十四心剎那。謂菩薩先離無所有處染。後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於見道中有十五心剎那。道類智時為第十六則此名斷有頂加行。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復有九無間道九解脫道。是名三十四心剎那。菩薩依此證無上覺。

如契經說。毘舍佉鄔波索迦。詣達磨陣那苾芻尼所。問言。聖者諸苾芻等。念何當言入滅盡定。苾芻尼告毘舍佉言。諸苾芻等入滅定時。終不念言我今入滅定或復當入。然由先時調練心故。心轉微細隨順趣入。問將欲入滅定時。先敷繩床次洗足已結跏趺坐端身繫念。後便入定。於此中間豈不作念我今入滅定或復當入。答遠加行中雖有此念。而從欲界善心無間入初靜慮。乃至漸次入滅盡定。於此隣近加行位中。必不念言我今入滅定或復當入復問。聖者諸苾芻等。念何當言出滅盡定。苾芻尼告毘舍佉言。諸苾芻等出滅定時。終不念言我今出滅定或復當出。然彼身命六處為緣。及本要期出滅盡定。或由飢渴便利所惱。在定雖不為損出則作患故。彼法爾出於滅定。又問。聖者諸苾芻等入滅定時。先滅何法。身行耶。語行耶。意行耶。苾芻尼言。諸苾芻等入滅定時。先滅語行。次身行。後意行。問入滅定時滅意行可爾。身語行云何。謂從初靜慮入第二靜慮時語行已滅。從第三靜慮入第四靜慮時身行已滅。如何方說入滅定時滅身語行。答入滅定時有遠有近。遠滅身語行。近滅意行。又從入初靜慮。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皆名入滅定時。為入滅定起。此諸地現在前故。是故無過。復問聖者諸苾芻等出滅定時。先起何法。身行耶。語行耶。意行耶。苾芻尼言。諸苾芻等出滅定時。先起意行。次身行。後語行。問出滅定時起意行可爾。身語行云何。謂從第四靜慮入第三靜慮時身行方起。從第二靜慮入初靜慮時語行方起。如何可說出滅定時起身語行。答出滅定時有近有遠。近起意行。遠起身語行。又從滅定起。乃至入初靜慮。皆名出滅定時。復問。聖者諸苾芻等出滅定時。其心何所隨順。何所轉近。何所垂入。苾芻尼言。諸苾芻等出滅定時。其心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問此中說何法名離。有說。滅定名離。若作是說滅定名離者。彼說若世俗心出則二緣故。其心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謂意樂故及所緣故。若無漏心出。苦集智相應者。則一緣故其心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謂所緣故。非意樂故。若滅道智相應者。則其心非意樂故。非所緣故。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有說。涅槃名離。若作是說涅槃名離者。彼說若世俗心出則其心非意樂故。非所緣故。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若無漏心出苦集。道智相應者則一緣故其心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謂意樂故。非所緣故。若滅智相應者則二緣故。其心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謂意樂故。及所緣故。有說。滅定涅槃名離。若作是說滅定涅槃名離者。彼說若世俗心出及無漏心出。苦集滅智相應者。總而言之則二緣故。其心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謂意樂故及所緣故。若道智相應者則一緣故。其心隨順離。轉近離。垂入離。謂意樂故非所緣故。

又問。聖者諸苾芻等出滅定時。為觸幾觸。苾芻尼告毘舍佉言。觸三種觸。一不動觸。二無所有觸。三無相觸。問如是三觸有何差別。尊者世友作如是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是不動觸。無所有處。是無所有觸。非想非非想處。是無相觸。有說。空是不動觸。無願是無所有觸。無相是無相觸。有說。無漏無所有處。緣涅槃者具名三觸。謂無漏故名不動觸。無所有處攝故名無所有觸。緣涅槃故名無相觸。大德說曰。諸苾芻等出滅定時。若起非想非非想處心不起餘。不同分心當言觸無相觸。若起無所有處不同分心。當言觸無所有觸。若起識無邊處不同分心。當言觸不動觸。由此理趣餘五有想定應知亦爾。謂空無邊處及四靜慮。由此次第入滅定不。則由此出由此次第出滅定不。則由此入。如由此次第而睡不。則由此覺。由此次第而覺不。則由此睡彼亦如是。

如說。由得依住此滅定故不受當來生老死苦。不起彼集。問滅定不能斷諸煩惱。云何得有如是說耶。答應觀此中所說意趣。謂諸有學出滅定已作是思惟。此滅定中心心所法。暫滅暫息須臾不行。尚有如是寂靜微妙。何況涅槃。有為諸行永滅永息究竟不行。由此為先斷餘煩惱。滅相續蘊入無餘依涅槃界。若諸無學出滅定已作是思惟。廣說乃至由此為先滅相續蘊入無餘依涅槃界依此密意故作是說。非謂滅定能斷煩惱。

施設論說。有作願入滅定。不作願出。有作願出滅定。不作願入。有作願入滅定亦作願出。有不作願入滅定不作願出。此中作願入滅定不作願出者。謂如有一作是願言。我當入滅定。不作是願。我當出滅定。四有想定隨一現前。彼入滅定從滅定出。四有想定隨一現前。作願出滅定。不作願入者。謂如有一不作願言。我當入滅定。而作是願。我當出滅定。四有想定隨一現前。彼入滅定從滅定出。四有想定隨一現前。作願入滅定。亦作願出者。謂如有一作是願言。我當入滅定。亦作是願。我當出滅定。四有想定隨一現前。彼入滅定從滅定出。四有想定隨一現前。不作願入滅定。不作願出者。謂如有一不作願言。我當入滅定。亦不作願我當出滅定。四有想定隨一現前彼入滅定從滅定出。四有想定隨一現前。問作願入出及唯作願入者是事可爾。以入定者必當出故。不作願入出。及唯作願出者。云何可爾。非不欲入而入定故。答此中一切皆欲入定。皆欲出定。然依入出定心有自在不自在故作是說。謂有於入定心得自在非出定心。彼作願出定不作願入。有於出定心得自在非入定心。彼作願入定不作願出。有於入出定心俱得自在。彼不作願入定亦不作願出。有於入出定心俱不自在。彼作願入定亦作願出。問四有想定何者是耶。答四無色定。問何故出滅定時但說起四無色定。答以四無色定於出滅定時。可作逆次出逆超出故。謂若以非想非非想處心出滅定者。彼若則起無所有處心是逆次出。若則起識無邊處心是逆超出。若以無所有處心出滅定者彼若則起識無邊處心是逆次出。若則起空無邊處心是逆超出。是故但說四無色定。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五十三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

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

阿毗曇八犍度論

阿毘曇八犍度論序 釋道安撰 阿毘曇者。秦言大法也。眾...

阿毗曇甘露味論

阿毘曇甘露味論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譯失三藏名 布...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佛說灌頂王喻經

佛說灌頂王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

順權方便經

順權方便經卷上(一名轉女菩薩)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稱讚大乘功德經

稱讚大乘功德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佛說放缽經

佛說放缽經 安公雲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佛在舍衛祇洹精...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金色王經

金色王經 東魏天竺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執持

(雜語)固執不動也。阿彌陀經曰:執持名號。...

【佛教詞典】覺悟知

(術語)佛智能了達諸法,故云覺悟智。金剛頂經一曰:...

比丘度化阿恕伽王建塔因緣

阿恕伽王(又稱阿育王)是一位暴虐無道、瞋怒好殺的君王...

心的比喻

現在科技文明發達,電腦普遍運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電...

自利與利他的關係

1、然欲利他,先須自利 須知此四宏誓願,乃三世一切諸...

十方諸佛的功德都在這個名號裡面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這...

只念一句觀音聖號,菩薩就可以感應到

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只要念一句觀世音菩薩,觀世音...

素食使死亡率下降

編者按: 兩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參戰國...

八念法門

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是八念法門。 我過去也給大家講過六...

夢參老和尚:向佛陀學習

諸位善友,我們分別大概有三年了吧!還記得從上回講,...

受持菩薩戒之功德利益

通常菩薩戒有:在家優婆塞菩薩戒,有名出發心菩薩戒(...

傳子以金不如傳子以德

楊震是東漢名臣,以品德高尚被時人譽為關西孔子。漢末...

如是行去,必得往生極樂邦——截流大師的故事

《淨土聖賢錄》記載,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初九,常熟地區...

大安法師:如何理解「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問: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古德多有言及。西方極樂世...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潮語讀誦

《佛說阿彌陀經》潮語讀誦

【視頻】《四種清淨明誨》聆志居士讀誦

《四種清淨明誨》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