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二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二十五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蘊第四中自業納息第五之二

若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耶。答應作四句。有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業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受。此業異熟已至最後位。此最後言義有多種。謂有最後千劫。有最後百劫。有最後劫。有最後千歲。有最後百歲。有最後歲。有最後月。有最後晝夜。有最後剎那。云何最後千劫。謂如一業能引非想非非想處八十千劫壽量。彼住最後千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百劫。謂如一業能引無煩天處十百劫壽量。彼住最後百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劫。謂如一業能引遍淨天處六十四劫壽量。彼住最後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千歲。謂如一業能引他化自在天處十六千歲壽量。彼住最後千歲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百歲。謂如一業能引北俱盧洲十百歲壽量。彼住最後百歲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歲。謂如一業能引南贍部洲百歲壽量。彼住最後歲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月。謂如一業能引十二月壽量。彼住最後月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晝夜。謂如一業能引三十晝夜壽量。彼住最後晝夜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云何最後剎那。謂如一業能引百剎那壽量。彼住最後剎那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已至最後異熟位故。有業定當受異熟。此業非自業。謂業非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非已生正受。此業異熟未熟。如無間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果未現前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順住分。順勝進分。順抉擇分等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順次生受。順後次受。果未現前。有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業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已生正受。此業異熟未至最後位。此最後言義有多種。謂有最後千劫。乃至最後剎那。最後千劫者。謂如一業能引非想非非想處八十千劫壽量。彼住最初千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七十九千劫異熟。乃至彼住第七十九千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千劫異熟。最後百劫者。謂如一業能引無煩天處十百劫壽量。彼住最初百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九百劫異熟。乃至彼住第九百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百劫異熟。最後劫者。謂有一業能引遍淨天處六十四劫壽量。彼住最初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六十三劫異熟。乃至彼住第六十三劫時。此業是自業。此業定當受異熟。謂定當受一劫異熟。如是最後千歲。乃至最後剎那。隨其所應。廣說亦爾。如是諸業果正現前故名為自業。未至最後異熟位故。名定當受異熟。有業非自業。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業非已得今有異熟。及業異熟非已生正受。此業異熟已熟。謂諸無間業餘眾同分中。已消已受。已作所作。已與果已。無能異熟已熟。如律儀業。若不律儀業。廣說乃至。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順住分。順勝進分。順抉擇分等業。已消已受。已作所作。已與果已。無能異熟已熟。非亦有四句。翻是應知。謂前第二句作此第一句。前第一句作此第二句。前第四句作此第三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廣說如前。若業成就此業定當受異熟耶。答應作四句。有業成就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此業不失。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而定不生。若業無記無漏成就。此中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此業不失者。如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二種。謂順現法受。順不定受。果已現前此業不失。無前所說諸失緣故。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說。果已現前此業不失。無前所說諸失緣故。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抉擇分等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四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說。果已現前此業不失。無前所說諸失緣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而定不生者。謂欲界系善不善思。未來已得而定不生定不生故。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抉擇分等業。未來已得而定不生定不生故。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若業無記無漏成就者。謂無記無漏業。雖成就而性不貞實。及無愛潤故。此業定當不受異熟。有業定當受異熟。此業不成就。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未熟。此業已失。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而定當生。此中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未熟。此業已失者。如律儀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順次生受。順後次受。果未現前此業已失。由前所說諸失緣故。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抉擇分等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說。果未現前此業已失。由前所說諸失緣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而定當生者。謂諸無間業未來未得。而定當生。定當生故定當受異熟。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抉擇分等業。未來未得而定當生。定當生故定當受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說。有業成就此業。定當受異熟。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未熟此業不失。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亦定當生。若業現在不善善有漏。此中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未熟此業不失者。謂諸無間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果未現前。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抉擇分等業。已現在前已牽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說。果未現前此業不失。由無前所說諸失緣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已得亦定當生者。謂欲界系善不善思。未來已得亦定當生。定當生故定當受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說。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抉擇分等業。未來已得亦定當生。定當生故定當受異熟。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說。若業現在不善善有漏者。謂諸無間業正現在前。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抉擇分等業。正現在前。此有三種。謂順現法受等如前說。有業不成就此業定當不受異熟。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此業已失。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亦定不生。若業無記無漏不成就。此中謂業過去不善善有漏異熟已熟此業已失者。謂諸無間業餘眾同分中。已消已受。廣說如前。若律儀業。若不律儀業。若非律儀非不律儀。諸餘身語妙行惡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惡作憂根俱生善思。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抉擇分等業。已在過去已消已受。廣說如前。此業已失。由有前說諸失緣故。若業未來不善善有漏不得亦定不生者。謂諸無間業未來未得定當不生。定不生故定當不受異熟。若律儀業。廣說乃至。若諸靜慮。無色順退分。乃至順抉擇分等業。未來未得定當不生。定不生故定當不受異熟。若業無記無漏不成就者。謂由不貞實及無愛潤故。或先未得。或得已失故非。亦有四句。翻是應知。謂前第二句作此第一句。前第一句作此第二句。前第四句作此第三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廣說如前若預流者。有不善業能順苦受。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如說二因令墮惡趣。謂見所斷修所斷業。諸預流者。雖已永斷見所斷業。而未能斷修所斷業。或有生疑。諸預流者應墮惡趣。或復生疑。彼應已斷修所斷業。欲令彼疑得決定故。顯預流者。雖未永斷修所斷業。而彼決定不墮惡趣。故作斯論。若預流者。有不善業能順苦受。異熟未熟彼既成就。應墮惡趣何道障故而不墮耶。答由二部結縛諸有情令墮惡趣。謂見所斷修所斷結。諸預流者。雖未永斷修所斷結而已永斷見所斷結。闕一資糧不墮惡趣。如車具二輪有所運載。鳥有二翼能飛虛空闕一不然。此亦如是。故預流者不墮惡趣。隨本論文所釋如是。然有說者。愚墮惡趣智則不然。一切預流是智者故。凡墮惡趣聖則不然一切預流是聖者故。有惡意樂害意樂者墮惡趣。有善意樂無害意樂者不然一切預流有善意樂無害意樂故。犯戒者墮惡趣。持戒者不然一切預流是持戒者。由彼已得聖所愛戒堅牢船故。復有說者。一切預流於諸惡趣得非擇滅。諸法若得非擇滅者。彼法畢竟不現在前。是故預流不墮惡趣。有餘師說。若有不見惡行過失妙行功德。彼墮惡趣一切預流如實知見善惡得失。由失念故。雖暫起惡業而不墮惡趣。有作是說。薩迦耶見未斷未遍知。造惡業者容墮惡趣。一切預流薩迦耶見已斷已遍知。雖暫起惡業。而不墮惡趣。如世尊說。若有身見已斷已遍知。具五功德。一者障三惡趣。二者遮五無間業。三者解脫種種諸惡見趣。四者無際生死已作分齊。五者臨命終時心神明了。有說。預流智腹淨故。雖有惡業不墮惡趣。如有二人食不應食。一內火劣所食不消便致大苦。一內火盛所食易消不增大苦。如是異生及預流者。雖俱受境作不善業而諸異生智腹不淨。無聖道火故便墮惡趣受諸劇苦。諸預流者智腹淨故。於人天中但受微苦。有說。預流從無量殑伽沙等。如來應正等覺聖種中生故。雖有惡業不墮惡趣。如有二人俱犯王法。一是凡庶便致重刑。一是王子但遭訶責。如是異生及預流者俱作惡業而諸異生非聖種故所造惡業招惡趣苦。一切預流是聖種故。惡業但招人天輕苦。有說。預流見境過故。雖有惡業不墮惡趣。如有二魚俱貪鉤餌。一無善巧為食吞鉤喪失身命。一有善巧以尾擊餌接取食之不失身命如是異生及預流者。雖俱受境作不善業。而諸異生無聖智故於所受用不見過失。深生耽著便招重苦。諸預流者有聖智故。於所受用見諸過失。不深耽著但受輕苦。有說。預流具止觀故雖有惡業不墮惡趣。如瞿陀與烏俱於水上共食死尸。有人以箭射之。瞿陀無翼便沒水中。烏有翼故即時飛去。如是異生及預流者。雖俱受境作不善業。為無常箭所中射時。異生無止觀翼故。即便沉沒惡趣水中。預流有止觀翼故。便昇天人涅槃空界。有說。預流及一來者。心調柔故。順涅槃故。信種堅故。信根深故。雖有惡業不墮惡趣。譬如大海義勅眾流。汝今便可漂拔諸樹同集我所。眾流對曰。餘悉能漂唯除楊柳。海問其故。眾流復言。柳具二德不可漂至。一盤根深固。二柔軟隨流。設鼓波濤不能漂拔。如是惡趣義勅惑流汝今可漂。諸受欲者同集我所。惑流對曰。餘悉能漂。唯除二果。惡趣問其故。惑流復言。彼具二德不可漂至。一信根深固二心行調柔。鼓業波濤不能漂拔。故預流者不墮惡趣。

如世尊說。我聖弟子應自審記。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嶮惡趣坑。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如世尊說。若有苾芻苾芻尼等。能隨觀察見自身中。有四證淨現在前者。應自審記。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嶮惡趣坑。又世尊說。若有多聞諸聖弟子。能隨觀察見自身中。有四證淨現在前者。彼聖弟子應自審記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嶮惡趣坑。有於此疑諸預流者。於自已盡地獄傍生餓鬼等事。有現量智能正知耶。為令彼知諸預流者。於前說事但由比量非現量知故作此論。諸預流者。為有現智能自審知。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嶮惡趣坑。而自記耶。答不能。若爾彼云何知。答信佛語故。謂世尊說。若有苾芻苾芻尼等。如前廣說。又世尊說。若有多聞諸聖弟子。廣說乃至。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嶮惡趣坑。問此中地獄傍生餓鬼已攝惡趣。何故復說嶮惡趣坑。答前廣後略。前別後總。前開後合。無重說過。有作是說。地獄言顯地獄。傍生言顯傍生。餓鬼言顯餓鬼。嶮惡趣坑言。顯扇搋半擇迦無形二形。以彼是人中嶮惡趣坑故。復有說者。地獄等言顯地獄等。嶮惡趣坑言顯造無間業者。以彼於無間生必墮地獄故。有餘師說。地獄等言顯地獄等。嶮惡趣坑言顯斷善根者。以彼若不續必墮地獄故。有餘師說。地獄等言顯地獄等。嶮惡趣坑言顯不律儀者。以彼當墮諸惡趣故。或有說者。地獄等言顯惡趣果。險惡趣坑言顯往彼因。如世尊說汝等苾芻若見有行三惡行者。當知已見地獄傍生餓鬼惡趣。有餘復說。地獄等言顯三惡趣。嶮言重顯地獄。以地獄中無善異熟不安隱故。惡趣言顯餓鬼。以彼資具恆時匱乏所趣皆惡故。坑言顯傍生。以彼劫成時生劫壞時歿難可出故。有餘師言。險言總顯三惡趣。以三惡趣極危險故。惡趣言亦總顯三惡趣。以彼所趣皆穢惡故。坑言亦總顯三惡趣。以彼身心皆極下劣。居鄙穢法如糞坑故。問地獄等處有無量種苦具。現在如何。可言已盡地獄傍生鬼等。答一切聖者不生彼故。更不受彼蘊界處故說名已盡。非全令彼苦具亦無。方名已盡。問亦有異生不墮惡趣。何故但說聖者已盡。答異生不定。或有不墮。亦有墮者。以不定故不說已盡。一切聖者決定不墮是故偏說。問諸預流者於人天趣亦少分盡。何故但說盡地獄等。答諸預流者於人天趣有生不生。於地獄等決定不生是故偏說。又預流者已得四智。謂苦集滅道智。未得盡智無生智故。問何故復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謂有生疑。諸預流者於已盡中但比知故。於四聖諦亦應比知。復有生疑。諸預流者已斷見所斷煩惱及果故。亦應已得盡無生智。為除彼疑顯預流者已得四智。未得盡智及無生智。得四智故於四諦中現智證知。未得盡智無生智故。比知已盡故作斯論。問何故預流未得盡智及無生智。答盡一切生。斷一切惑。辦一切事。方起盡智及無生智。非預流者盡一切生。斷一切惑。辦一切事。是故未得盡無生智。有餘師說。永盡一切界趣生處生老病死。方可證得盡無生智。非預流者永盡一切界趣生處生老病死。是故未得盡無生智。

如世尊說。由學謀害那伽諦觀卻後七日憍薩羅家必當殄滅。云何學謀害。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說。苾芻當知。以害濕器壞尸羅威。由學謀害那伽諦觀卻後七日憍薩羅家必當殄滅。云何名為害濕器耶。謂憍薩羅主。毘盧擇迦。放縱癡狂害諸釋種。此諸釋種是彼母親。自小已來數同器食。世間說此為濕器。親彼背此親而行殺害害濕器親故。說害濕器言。有說。應言以害濕面謂諸釋種雨淚求哀。不矜濕面而行殺戮。有說。應言以害濕眼。謂諸釋種悲淚盈目不生慈哀反害其命。以此業故必當殄滅。云何名曰壞尸羅威。謂壞世俗無漏戒故。學謀害者。學謂預流及一來果。彼行謀害由謀害故令彼王種不久當滅。云何名曰那伽諦觀。此那伽言目阿羅漢。諸阿羅漢審諦觀彼。或薄伽梵名大那伽。謂佛世尊當審諦觀察。卻後七日憍薩羅家必當殄滅。學謀害故。毘盧擇迦卻後七日種族皆盡。西方諸師作如是說。由學謀害憍薩羅家第七日中必當殄滅。今欲分別彼契經中所說義故而作斯論。

云何學謀害。答如有學者。未離欲染。他加害時便作念言。當令衰壞母失愛子。問何緣學者被他害耶。答由三緣故。謂非時非處非道行故。非時行者。謂夜分中游於聚落村亭。關邏為巡候者之所捉獲縛錄推問種種加害。非處行者。謂入酒家淫家王家博戲家等。為監察者之所捉獲。鞭撻考訊種種苦切。非道行者。謂營農月輒入園田踐他苗稼。為守護者之所捉獲。加諸苦楚以苦逼故。便作念言。當令衰壞母失愛子。衰壞者謂死滅。母子乖離故名母失愛子。問學者已得不作律儀。何故乃作如是謀害。答彼由苦逼便於自身起如是念。寧當令我衰壞失愛。勿令我為斯苦所逼。不於他身是以無過。有說。於他亦起斯念。然但欲訶責不欲加害。所以者何。若彼了知由此謀害。下至能殺一蟻卵者。設救自命亦不起此心。故此所念但為訶責。問此學謀害為但作念。為亦發言。有說。但念而不發言。有說。發言亦無有過。為訶責故非加害故。所以者何。若彼了知由此語業。下至能害一蟻卵者。設救自命尚不起心況起語業。問若城邑等父母所居。學者於中起謀害不。有說。不起。有說。亦起。但為訶責。廣說如前。又如學者已離欲染。他加害時從離欲退作是念言。當令衰壞母失愛子。問彼為退已發此心言。為未退時起此謀害。若彼退已發此心言。便無威力所作謀害云何速成。若未退時起此謀害。既無慾惡。如何起此謀害心言。答應作是言。彼必退已。問既無威力如何速成。答未離欲時威力微劣。起多心念謀害方成。離欲退時勝道餘勢。資彼心願謀害速成。有作是說。彼未退位天龍神鬼敬德歸誠。彼遇苦緣退行謀害。天等助力令事速成。問不還退時既行謀害。阿羅漢退亦謀害耶。答無學退時不行謀害。由果殊勝雖暫退時行相作業不同學退。問無學退已謀害尚無。況未退時得有謀害。若爾經說當云何通如說羯洛迦孫馱佛訶叱度使魔羅。應時彼魔陷入地獄。答但為訶責不欲加害。然彼業盡自墮地獄曾聞彼佛將一侍者。名曰至遠。入娑羅村次第乞食。時魔度使化作少年。擲石遙打侍者。頭破血流被面。隨佛後行。時佛右旋如像王。顧見如是事。訶叱魔言。汝何非分造斯惡業。魔時業盡便墮地獄。故但訶責非欲加害。

問諸學謀害為但自為亦為他耶。答有亦為他。如昔於此迦濕彌羅國有王都名婫邏吒。去城不遠有僧伽藍。名曰石崖。中有苾芻是阿羅漢。僧伽藍側自染袈裟。城中人有失一犢子。尋訪至此。遙問苾芻見犢子不。答言不見。彼漸前行。苾芻業力令彼人見。衣似牛皮染汁如血。煮札似肉器如牛頭。見已驚怒叱言大賊。如何苾芻盜我犢子而復屠殺。遂加楚撻縛送王所。王付法司禁閉牢獄。以彼業力令諸門人。雖歷多時而無憶者。惡業盡已彼諸門人皆生憶念。我師何在尋訪乃知禁在牢獄。便共白王我師無辜枉禁多歲。願王照察放我等師。王勅法司速宜放出。彼阿羅漢在禁多時。衣壞發長無沙門像。法司巡察不見苾芻。尋還白王無此囚類。門人重啟師定在中。囚縶多年失沙門相。願於禁所令宣告言。誰是沙門王恩放出。王如其語尋令宣告。彼阿羅漢惡業既盡。才聞喚聲如睡夢覺。以神通力上昇虛空。猶如鴈王翔空而住。王見是已投身悶絕。冷水灑面良久乃穌。自傷無知枉禁聖者。當墮惡趣無有出期。遂與群臣仰空禮謝。唯願聖者哀恕我愆。時阿羅漢俯而告曰。吾於汝等曾不生瞋。王曰。若然請垂攝受。尊者慈愍下降王宮。王及群臣歡喜讚禮。為剃鬚發奉上新衣。並彼門人廣設供養。香花翼從送往伽藍。彼門徒中多諸聖者。時阿羅漢勗眾而言。以我宿殃橫遭拘縶。勿以惡意。觀彼王都。時有勤策得預流果。其身在遠不聞此言。後隨苾芻入王都邑。見師禁處竊起害心。此非法城抂禁親教。綿歷歲序備受艱辛。哀哉苦毒誠為難忍。時有非人敬信三寶。知勤策念於此夜中。雨土滿城一切堙滅。又即此國昔有王都。名曰善堅去城不遠。有僧伽藍名戰主迦。中有苾芻是阿羅漢。入深靜慮不掩戶扇。城中有人妻叛投寺。見僧入定藏竄床下。其夫尋後入寺問僧。僧不審察。答言不見。夫遂遍求床下捉得夫乃瞋罵雲。賊苾芻。如何沙門輒藏我婦縱情。楚撻縛送王所。王付法司廣如前說。與前別者。有晚出家證預流果。而行謀害非人縱火。燒滅王都故知亦有為他謀害。

問諸學謀害其體是何。答瞋相應思是謀害體。內法名謀害。外法名意憤。外仙意憤令村無村。令城無城。令國無國。由斯彼觸害生命罪。問何故俱令村等殄滅。外仙得罪內則不爾答外無聖道。內有聖道外闕止觀。內具止觀。外為加害內為訶責。外亦起加行。內但發心言。是故外仙得罪非內。問諸學謀害必果遂耶。答此不決定。若諸有情造作增長。大威勢業異熟現前便不果遂。如昔有一婆羅門王名補沙友憎嫉佛法。焚燒經典。壞窣堵波破僧伽藍害苾芻眾。於迦濕彌羅國一邊境中。破五百僧伽藍況於餘處。惡魔方便使鳩叛荼藥叉鬼神冥助威勢。令所往處無能拒者。漸滅佛法至菩提樹。菩提樹神名為諦語。作如是念。今此惡王甚大愚暴。將欲毀壞殑伽沙等諸佛世尊。破惡魔軍成妙覺處。即自化現殊勝女身。佇立其前。彼王見已尋生貪染。護法善神遂得其便。殺王及軍並惡神眾無得免者。時佛法中有多學者。雖作謀害無一得成。由彼國王福力大故。又如昔者達刺陀王。入迦濕彌羅國。毀滅佛法。殺苾芻眾壞窣堵波。破僧伽藍焚燒經典。爾時彼國有多賢聖。雖起謀害亦無成者。由彼惡王福力大故。由此故說。若諸有情造作增長大威勢業。異熟現前便不果遂。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二十五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

雜阿毗曇心論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曇五法行經

阿毘曇五法行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曇八犍度論

阿毘曇八犍度論序 釋道安撰 阿毘曇者。秦言大法也。眾...

雜譬喻經

雜譬喻經卷上 (一) 菩薩度人,譬若巧乳母養子,有四...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

【註音版】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戒課誦儀規

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戒課誦儀規...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佛說決定毗尼經

佛說決定毗尼經 群錄皆云燉煌三藏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語錄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語錄 徑山沙門語風圓信無地地主人...

佛說大三摩惹經

佛說大三摩惹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佛說須真天子經

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一(文殊師利所報法言稱,一名斷諸...

【佛教詞典】蓮宗

(流派)奉蓮社之旨趣,願求蓮邦之宗門也。蓮宗寶鑒自...

【佛教詞典】佛馱笈多

(人名)Buddhagupta,三藏法師名。譯曰覺密。見續高僧...

元明高僧妙葉法師

好,各位有緣,阿彌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們總是聽聞到...

從空性的真如中啟動佛號

一個念佛人必須要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

感化那些沒有佛緣的人

慧明對佛很虔誠,也希望自己的家人都信佛,可是卻遭到...

煲湯不放肉,也能很好喝

中國人喜歡喝湯,尤其是廣東人,老火靚湯是必不可少的...

破壞親人往生正念,其罪過極大無比

汝母七十一歲,來日無多。須為家中眷屬說,大家日常在...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一個月色朦朧的深夜,在一個靠海的山洞裡,一個老和尚...

一心念佛的「一心」是什麼含義

在無量劫的輪迴當中,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難信。...

戒,不要拘泥於戒相上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個妃子,人稱末利夫人。她皈依佛教,...

范仲淹孝心度母 觀世音慈悲顯聖

范仲淹,是中國歷史上的很有名人物,他原本四川成都人...

決定壽命長短的,不是飲食運動,而是……

各國長壽地區的人種、氣候、食物、習俗各不相同,有的...

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

阿彌陀佛名具萬德,名召萬德

阿彌陀佛的名號具足萬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號當...

【視頻】《光讚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

《光讚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華嚴經》女聲讀誦

《華嚴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