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二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十二

問一剎那業為但能引一眾同分。為亦能引多眾同分耶。設爾何失。若一剎那業但能引一眾同分者。施設論說當云何通。如說有諸眾生曾在人中。或作國王或作大臣。具大勢力非理損害無量眾生。稅奪資財供給自身及諸眷屬。由是惡業死墮地獄。經無量時受大苦惱。從彼舍命復由殘業生大海中。受惡獸身其形長大。噉食無量水陸眾生。亦為無量眾生唼食。遍著其體如拘執毛。既受苦痛不能堪忍。以身揩突頗胝迦山在彼身蟲俱被殘害。遂令海水縱廣百千踰繕那量皆變成血。又若爾者。尊者無滅所說本事復云何通。如說。具壽。我以一食施福田故。七生天上作大天王。七生人中為大國主。又若爾者。大迦葉波所說本事復云何通。如說。具壽。我以一器稗子米飯施福田故。千返生彼北俱盧洲自然衣食。千返生彼三十三天受大快樂。又若爾者。鹽喻經說復云何通。如說。一類補特伽羅造作增長爾許惡業有應地獄受者。或現法受。有應現法受者往地獄受。若一剎那業亦能引多眾同分者施設論說當云何通。如說。由業種種差別勢力。施設諸趣種種差別。由趣種種差別勢力。施設諸生。種種差別。由生種種差別勢力。施設異熟種種差別。由異熟種種差別勢力。施設諸根種種差別。由根種種差別勢力。施設補特伽羅種種差別。又若爾者。通達經說復云何通。如說。云何應知諸業差別。謂別業生地獄。別業生傍生。別業生餓鬼。別業生天上。別業生人中。又若爾者。云何建立順現法受等三業差別。又若爾者。施設論說復云何通。如說。造作增長上殺生業。身壞命終墮無間獄。中生餘處下復生餘。乃至廣說。答應作是說。一剎那業唯能引一眾同分。問若爾。施設論說當云何通。如說。有諸眾生曾在人中。乃至廣說。答由殘業者由別趣業。謂彼人中造作增長地獄傍生二惡趣業。地獄中受地獄業已。殘傍生業生大海中。故此殘聲非望一業。問尊者無滅所說本事復云何通。如說。具壽。我以一食施福田故。乃至廣說。答彼顯初因故作是說。謂彼先以一食施故。生富貴家多饒財寶。由宿生念或本願力。復以百千財食佈施。如是展轉經於多生。常好佈施受大富樂。彼依初因故作是說。譬如農夫以少種子多年種殖。展轉增長至百千斛。唱如是言。我殖少種今獲百千。又如商客以一金錢多時貿易至於千萬。唱如是言。我用一錢經求滋息。今至千萬。此等皆依最初因故作如是說。尊者亦爾。復次或彼尊者於一生中先施一食後複數施。由此引發多人天因。彼依最初故作是說。復次或彼尊者施一食時起多思願。由此引得天上人中多異熟果。復次或彼尊者因施一食。起下中上三品善業。由下業故生在人中得為人主。由中業故生於天上復作天王。由上業故於最後身生釋氏家。多饒財寶出家修道成阿羅漢。由此理趣則已釋通大迦葉波所說本事。問鹽喻經說復云何通。如說。一類補特伽羅。乃至廣說。有作是說。彼說二人造二種業感二異熟。謂有二人俱害生命。一不勤修身戒心慧。彼少福故往地獄中受此業異熟果。一能勤修身戒心慧。彼多福故即於人中受此業異熟果。問經言爾許。說何義耶。答若少若等若相似故說名爾許。有餘師說。彼說一人造二種業感二異熟。謂有一人害二生命。一業能引地獄異熟。一業能引人中異熟。彼若不修身戒心慧。便往地獄受別業異熟果若能勤修身戒心慧。即於人中受別業異熟果。復有說者。彼說一人造一種業感二異熟。謂有一人害一生命。此業能引地獄異熟。兼復能引人中異熟。彼若不修身戒心慧。便往地獄受異熟果。人中異熟果住不生法中。若能勤修身戒心慧。即於人中受異熟果。地獄異熟果住不生法中。評曰。彼不應作是說。勿有業壞趣壞過故。業壞者。謂一業亦是地獄業亦是人業。趣壞者。應一異熟亦是地獄趣亦是人趣果似因故。應作是說。彼說一人造一種業感一異熟。謂有一人害一生命。此業能引地獄異熟。彼若不能精勤修道成阿羅漢。便往地獄受此業果。彼人若能精勤修道成阿羅漢。便能引取地獄苦事。人身中受此業。不能引眾同分。引眾同分業不可寄受故。由此尊者世友說言。頗有能引地獄苦事人中受不。答曰有能。謂若證得阿羅漢果殊勝定慧薰修身故能為此事。非諸有學及諸異生能為此事。譬如廚人以水漬手雖探熱飯而不被燒。若不漬手即便被燒。此亦如是。故唯無學能為此事。有餘師說。一剎那業亦能引多眾同分。問若爾。前難善通。後難云何通耶。答有情造業品類不定。有所造業雜亂可轉。有所造業不雜亂不可轉。若雜亂可轉者。如前所引。若不雜亂不可轉者。如後所引。如是前後二難俱通。評曰。彼不應作是說。勿有業壞趣壞過故。應作是說一剎那業唯能引一眾同分。

復次但由不善引眾同分業生地獄中。既生彼已唯受不善法異熟色心心所法不相應行。色者九處除聲。心心所法者苦受及相應法。不相應行者。命根眾同分得生老住無常。但由不善引眾同分業。生傍生鬼趣中。既生彼已受善不善法異熟。色心心所法不相應行不善法異熟。色者。九處除聲。心心所法者。苦受及相應法。不相應行者。命根眾同分得生住老無常。善法異熟色者。四處。謂色香味觸。心心所法者。樂憙舍受及相應法。不相應行者。得生老住無常。有餘師說。善法於傍生鬼趣無異熟色。唯有異熟心心所法不相應行。問若爾。何故現見傍生鬼趣中。有形色妙好或丑陋耶。答彼不善業。或有以善業為眷屬。或有以不善業為眷屬。若以善業為眷屬者。形色妙好。善伏不善弊惡力故。若以不善業為眷屬者形色丑陋。不善增彼弊惡力故。評曰。善業於彼傍生鬼趣。亦能感異熟色。於理無違。是故應知初說為善。但由善引眾同分業。生欲界人天中。既生彼已受善不善法異熟。色心心所法不相應行。善法異熟色者。九處除聲。心心所法者。樂喜舍受及相應法。不相應行者。命根眾同分得生老住無常。不善法異熟色者。四處。謂色香味觸。心心所法者。苦受及相應法。不相應行者。得生老住無常。有餘師說。不善法於人天趣無異熟色。唯有異熟心心所法不相應行。問若爾。何故現見人天趣中有形色丑陋或妙好耶。答彼善業。或以不善業為眷屬。或以善業為眷屬。若以不善業為眷屬者。形色丑陋。不善伏善美麗力故。若以善業為眷屬者。形色妙好。善業增彼美麗力故。評曰。應知此中初說為善。不違理故。問現見人中有二形者。彼為是善業異熟。為是不善業異熟耶。有作是說。彼是不善業異熟。有餘師說。如處如時一形生者。是善業異熟。非處非時第二形生者。是不善業異熟評曰。應作是說。彼二形者男女根體。是善業。異熟。於彼處所色香味觸。是不善業異熟。但由善引眾同分業生色界中。既生彼已唯受善法異熟。色心心所法不相應行。色者七處除聲香味。心心所法者樂憙舍受及相應法。不相應行者命根眾同分無想事得生老住無常。但由善引眾同分業生無色界。既生彼已唯受善法異熟。心心所法不相應行。心心所法者。舍受及相應法。不相應行者。命根眾同分得生老住無常。

復次有作是說。但由上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地獄中。既生彼已唯受彼上品不善法異熟果。但由中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傍生趣。既生彼已唯受彼中品法異熟果。但由下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鬼趣中。既生彼已唯受彼下品法異熟果。有餘師說。但由上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地獄中。既生彼已受彼上中二品不善法異熟果。傍生鬼趣如前說。或復有說。但由上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地獄中。既生彼已受彼三品不善法異熟果。但由中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傍生趣。既生彼已受彼中下二品法異熟果。鬼趣如前說。或有說者。但由上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地獄中。既生彼已受彼三品不善法異熟果。但由中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傍生趣。既生彼已受彼三品法異熟果。但由下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鬼趣中。既生彼已受彼下中二品法異熟果。復有說者。但由上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地獄中。既生彼已受彼三品不善法異熟果。但由中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傍生趣。既生彼已受彼三品法異熟果。但由下品不善引眾同分業生鬼趣中。既生彼已受彼三品法異熟果。評曰應作是說。有三品不善引地獄趣眾同分業隨由一種生地獄中。既生彼已隨其所應受彼三品不善法異熟果。有三品不善引傍生趣眾同分業隨由一種生傍生趣。既生彼已隨其所應。受彼三品法異熟果。有三品不善引鬼趣眾同分業隨由一種生鬼趣中。既生彼已隨其所應受彼三品法異熟果。

復次有作是說。但由欲界上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他化自在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上品法異熟果。但由欲界中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下五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中品法異熟果。但由欲界下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人趣中。既生彼已唯受彼下品法異熟果。問若由下品善業生人趣中。受下品法異熟果者。菩薩善業亦人中受云何上品。又菩薩善業與他化自在天善業。有何差別。答所說欲界下品善業人中受者除菩薩業。故作是說。非說一切。有餘緣故菩薩業勝。以菩薩身是力無畏等無邊功德所依止故。他化自在天身無如是事。有餘緣故他化自在天業勝。以彼天身清淨微妙如燈焰故。菩薩生身猶有種種便利不淨。有餘師說。但由欲界上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他化自在天。既生彼已受彼上中二品法異熟果。下五天人趣如前說。或復有說。但由欲界上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他化自在天。既生彼已受彼三品法異熟果。但由欲界中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下五天。受彼下中二品法異熟果。人趣如前說。或有說者。但由欲界上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他化自在天。既生彼已受彼三品法異熟果。但由欲界中。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下五天。既生彼已受彼三品法異熟果。但由欲界下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人趣中。既生彼已受彼下中二品法異熟果。復有說者。但由欲界上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他化自在天。既生彼已受彼三品法異熟果。但由欲界中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下五天。既生彼已受彼三品法異熟果。但由欲界下品善引眾同分業生人趣中。既生彼已受彼三品法異熟果。評曰。應作是說。有三品善引他化自在天眾同分業。隨由一品生他化自在天。既生彼已隨其所應受彼三品法異熟果。有三品善引下五天眾同分業。隨由一品生下五天。既生彼已隨其所應受彼三品法異熟果。有三品善引人趣眾同分業。隨由一品生人趣中。既生彼已隨其所應受彼三品法異熟果。

復次有三品善引初靜慮無別異眾同分業。隨由一品生初靜慮。既生彼已隨其所應受彼三品無別異善法異熟果。但由下品善引第二靜慮眾同分業生少光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下品善法異熟果。但由中品善引第二靜慮眾同分業生無量光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中品善法異熟果。但由上品善引第二靜慮眾同分業生極光淨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上品善法異熟果但由下品善引第三靜慮眾同分業生少淨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下品善法異熟果。但由中品善引第三靜慮眾同分業生無量淨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中品善法異熟果。但由上品善引第三靜慮眾同分業生遍淨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上品善法異熟果。但由下品善引第四靜慮眾同分業生無雲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下品善法異熟果。但由中品善引第四靜慮眾同分業生福生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中品善法異熟果。但由上品善引第四靜慮眾同分業生廣果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上品善法異熟果。但由下品雜修靜慮引第四靜慮眾同分業生無煩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下品雜修靜慮法異熟果。但由中品雜修靜慮引第四靜慮眾同分業生無熱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中品雜修靜慮法異熟果。但由上品雜修靜慮引第四靜慮眾同分業生善現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上品雜修靜慮法異熟果。但由上上品雜修靜慮引第四靜慮眾同分業生善見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上上品雜修靜慮法異熟果。但由上極品雜修靜慮引第四靜慮眾同分業生色究竟天。既生彼已唯受彼上極品雜修靜慮法異熟果。有三品善引空無邊處無別異眾同分業。隨由一品生空無邊處。既生彼已隨其所應。受彼三品善法異熟果。有三品善引識無邊處無別異眾同分業。隨由一品生識無邊處。既生彼已隨其所應。受彼三品善法異熟果。有三品善引無所有處無別異眾同分業。隨由一品生無所有處。既生彼已隨其所應。受彼三品善法異熟果。有三品善引非想非非想處無別異眾同分業。隨由一品生非想非非想處。既生彼已隨其所應。受彼三品善法異熟果。問何故初靜慮三品善業受無別異異熟果。上三靜慮三品善業受有別異異熟果耶。答初靜慮中有眾有主雜亂而住。上三靜慮無此事故。有餘師說。初靜慮中有尋有伺有諸識身及起自地身語表業。上三靜慮無此事故。

復次欲界中不善業有一劫異熟果。善業不爾。欲界中不善業有五趣異熟果。善業不爾。問何故欲界中不善業有一劫異熟果。善業不爾耶。答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非離染地。不善業勝。善業劣故。復次欲界中。不善法難斷。難破。難可越度。善不爾故。復次欲界中不善根強。善根弱故。復次欲界中。不善如主。善如客故。復次欲界中不善法因常增長。善因不爾故。復次欲界中。不善根能斷善根。善根不能斷不善根故。復次欲界中威儀雜亂。猶如夫妻。不善法增善法減故。復次欲界中威儀無雜。如旃荼羅子與賊子同囚。不善法增善法減故。復次欲界中無器可受善業。一劫異熟故。問豈無洲渚妙高山王七金山等一劫器耶。答彼是增上果非異熟果。今依異熟果故作是說。復次欲界善業極增上者。亦有能感一劫異熟。如是善業要離非想非非想處第九品得。已離染業定不能引眾同分果。是故欲界無善能受一劫異熟。復次諸善法中。最上品者謂無漏善。彼無異熟。有漏善中最上品者。謂有頂善。彼非欲界。是故欲界善業無有一劫異熟。不善業中最上品者。謂引無間眾同分業。是故彼有一劫異熟。問何故善業極增上者能感有頂八萬大劫。不善唯感一中劫耶。答善業多界多地修習。諸不善業不如是故。問何故欲界中不善業有五趣異熟果。善業不爾耶。答前來所說皆是此因。謂欲界中不善業勝。此中復有一不共因。謂欲界是不善田故。如有惡田嘉苗難殖穢草易生。欲界亦爾。善業難茂不善易生。故不善業於一趣全四趣少分受異熟果。善業唯於四趣少分受異熟果。有餘師說。善與不善互有勝事故不應責。謂不善業五趣受果不遍三界。善業遍於三界受果不遍五趣。俱勝事者。謂善惡業俱遍四生受異熟果。又俱能受五蘊異熟。

如契經說。業是眼因。阿毘達磨說大種是眼因。即彼復說眼是眼因。問如是三說。豈不相違。答無相違失。謂依異熟因故。契經中說。業是眼因。依生因。依因住因持因養因故。阿毘達磨說大種是眼因。依同類因故。即彼復說眼是眼因。問若大種及眼亦是眼因。何故契經唯說業是眼因。答業是本故。如說。由業種種差別勢力。施設諸趣種種差別。乃至由根種種差別勢力。施設補特伽羅種種差別。復次業是有情差別因故。謂由業故有情好丑貴賤差別。復次業是七眾差別因故。謂由業故有苾芻等軌範差別。復次業能分別愛非愛果有差別故。復次業是愚智能表相故。復次業印眾生令差別故。復次諸根差別由業別故。如芽差別由種別故。復次諸有情類壽量增減進退興衰皆由業故。復次諸界諸趣諸生差別皆由業故。由如是等種種因緣。契經但說業是眼因。

如契經說。於殺生罪數習廣佈。當墮地獄傍生鬼趣。後生人中壽量短促。問為由此業墮諸惡趣。即由此業壽短促耶。有作是說。由此惡業墮諸惡趣。即由此業還來人中壽量短促。彼經不說有別因故。復有說者。由殺生加行墮諸惡趣。由殺生根本後生人中壽量短促。復有說者。墮諸惡趣是殺生異熟果。後生人中壽量短促。是殺生等流果。復有說者。由害生命墮諸惡趣。由食彼肉後生人中壽量短促。復有說者。害生命者有二過失。一者生彼非愛苦受。二者斷彼所愛壽量。由生彼非愛苦受故墮諸惡趣。由斷彼所愛壽量故後生人中壽量短促。尊者世友說曰。人中壽量短者。非殺業異熟果。以人天趣命等八根是異熟者。唯是善業異熟果故。然造業者昔在人中先造能引人壽量業。次後復造害生命業。此業與前作損害事。前業應受二十年壽。由後損害但受十年。故人壽短促非彼異熟果。如契經說。十歲時人由能受行善業道故。所生男女壽二十歲。問無他造業他受果理。何故十歲父母修善。令所生子壽二十歲。尊者世友作如是言。即十歲人共修善故。命終轉作二十歲子。故無他作他受過失。大德說曰。業異熟果各別決定。謂二十歲業感二十歲果。乃至八萬歲業感八萬歲果。然由父母修善業故。令子所造業能與果。雖無他作業他受果理。而有互為緣業與果義。問十歲時人不殺生等成業道不。有作是說。彼非業道但共立制不害生等。無增上心決意受持不殺等故。有餘師說。亦是業道彼亦專心展轉相對受遠離故。

復次施設論說。有四種死。一壽盡故死非財盡故。如有一類有短壽業及多財業。彼於後時壽盡故死非財盡故。二財盡故死非壽盡故。如有一類有少財業及長壽業。彼於後時財盡故死非壽盡故。三壽盡故死及財盡故。如有一類有短壽業及少財業。彼於後時壽盡故死及財盡故。四非壽盡故死亦非財盡故。如有一類有長壽業及多財業。彼於後時雖財與壽二俱未盡。而遇惡緣非時而死。作彼論者。顯有橫死故作是說。佛雖財壽俱未盡故而般涅槃。然非橫死。邊際定力所成辦故。功德威勢未窮盡故。諸餘有情於命終位威勢窮盡。佛不如是。

復次施設論說。頗有不受順現法受業異熟。而受順次生受業及順後次受業異熟耶。答有。謂順現法受業異熟不現在前。順次生受業及順後次受業異熟現前。頗有不受順次生受業異熟。而受順現法受業及順後次受業異熟耶。答有。謂順次生受業異熟不現在前。順現法受業及順後次受業異熟現前。頗有不受順後次受業異熟。而受順現法受業及順次生受業異熟耶。答有。謂順後次受業異熟不現在前。順現法受業及順次生受業異熟現前。此要證得阿羅漢果。方有是事非不得者。問有學異生亦應有如是事。何故彼論但說阿羅漢耶。答唯阿羅漢有勝定慧薰修身故有如是能。有學異生無如是事。復次唯阿羅漢能善知自業有近有遠有可轉有不可轉。諸可轉者以修力轉之。若不可轉者引現前受無後有故。譬如有人欲適他國所有債主悉來現前彼人即便迴轉酬償。此說滿業可有是事眾同分業不並受故。又一相續無斷續故。有餘師說。有業前生雖受異熟而有餘殘。今時證得阿羅漢果以勝修力及抉擇力引現前受。唯阿羅漢有如是能故彼偏說。

問異熟因以何為自性。答一切不善善有漏法。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異熟因。異熟是何義。答異類而熟是異熟義。謂善不善因以無記為果。果是熟義如前已說。此異熟因定通三世。有異熟果。

云何能作因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諸法生時無因而生如諸外道。為止彼執顯諸法生決定有因。或復有執。諸法生時雖由因生。而諸法滅時不由因滅如譬喻者。為止彼執顯諸法生滅無不由因。或復有執。唯有為法是能作因非無為法。為止彼執顯無為法亦能作因。或復有執。諸能作因皆有作用取果與果。為止彼執顯能作因亦有不能取果與果。但不為障亦立為因。或復有執。自性於自性亦是能作因。為止彼執顯自性於自性非能作因。或復有執。諸無為法亦有能作因。為止彼執顯有為法有能作因非無為法。或復有執後法於前非能作因。為止彼執顯能作因於前於後及俱諸法皆能為因。為止此等種種異執顯示正因故作斯論。

云何能作因。答眼及色為緣生眼識。此眼識以彼眼色彼相應法彼俱有法。及耳聲耳識鼻香鼻識舌味舌識身觸身識意法意識。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等。一切法為能作因除其自性。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亦爾。是謂能作因。此中彼相應法彼俱有法者。謂眼識相應俱有諸法。問前眼色等六二門法。或六三門法。善標善釋施設顯示一切法體為能作因其義已足。何故復說有色無色等五二法耶。答前是廣說後是略說。前是別說後是總說。前是分別說後是不分別說。前是漸說後是頓說。如是顯示其義明瞭。問此中何故不但說言云何能作因答一切法。答若作是說應自性與自性作能作因。問若爾何故不作是說。云何能作因答一切法除其自性。答若作是說應無為亦有能作因無簡別故。問若爾何故不作是說。云何能作因答一切有為法除其自性。答若作是說。應無為法非能作因。問何故此中但說六識以所餘法為能作因非餘有為法耶。答識於諸法最為勝故。此中六因皆就勝說並不盡理。問若爾眼識除其自性餘一切法是能作因。何故此中先說眼色次說彼相應俱有法。後說耳等一切法耶。答眼色與眼識作所依所緣能作因義勢用強故。相應俱有法與眼識作能作因勢用親故。耳等不爾是故後說。問何故自性於自性非能作因耶。答若自性於自性為能作因者。則應因果能作所作能生所生能引所引能相所相能轉所轉能續所續皆無差別因果等。二既有差別故於自性非能作因。復次自性於自性無益無損無增無減無成無壞無進無退故非能作因。復次自性於自性非因。非等無間。非所緣。非增上故非能作因。復次若自性於自性為能作因。便違世間諸現見事。謂指端不自觸。眼不自見。刀不自割。諸有力人不能自負如是一切。復次自性於自性無有自在無觀待故非能作因。復次自性不依自性故非能作因。如人依杖得起。去杖便倒。自性於自性無如是義。復次無障礙分是能作因。諸法自性障礙自性故非能作因。障礙有二種。一者世俗如人在床障閡餘者。二者勝義。如自性障礙自性令不自在。復次若自性於自性為能作因。應說無明緣無明等非無明緣行等。應說眼識為緣生眼識等非眼色為緣生眼識等。是故自性於自性非能作因其義決定。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二十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阿毗曇心論

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勝造 晉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入阿毗達磨論

入阿毘達磨論卷上 塞建陀羅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發智論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

阿毗曇毗婆沙論

毘婆沙序 釋道挻作 毘婆沙者。蓋是三藏之指歸。九部之...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文殊師利問經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一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

佛說戒香經

佛說戒香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分別業報略經

分別業報略經 大勇菩薩撰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  最...

遊心安樂道

遊心安樂道 釋元曉撰 遊心安樂,略開七門:初、述教起...

私呵昧經

私呵昧經(一名菩薩道樹)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佛說內藏百寶經

佛說內藏百寶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羅閱祇耆...

【佛教詞典】像法

正像末三時之一,像者相似,在佛入滅之後一千年為正法...

【佛教詞典】婆藪

梵名 Vasu。又作婆[艹/叟]、婆藪縛斯。系奉婆羅門教之...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

人與人之間的5%差別

一位內地企業家在接受電視訪問時談到了他去李嘉誠辦公...

念佛法門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弄清楚往生的條件

最近有人很緊張、很沉重地告訴末學,說台灣某大助念團...

因果業報

有一位婆羅門長者,家財萬貫,只有一個兒子,年滿二十...

「窮子喻」對我們的啟發

《法華經》講了一個窮子喻。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他...

「法會」的原意究竟是什麼

談起佛教的共修活動,法會算是許多人認識佛教的入門磚...

吾人反省十二問

人,必須時刻躬身自省,才能過修德進業。以下十二個問...

把每一天看成生命裡的最後一天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認為我們的生命一直處於倒記時中,...

不要老掛起那討債的面孔

佛講一切法無相,尤其在《金剛經》中,明確講無我相,...

一匹馬帶來的慈悲與懺悔

阿拉伯有位甲生意人,他有一匹非常健壯的馬,一天當中...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語 dasa disah,巴利語 dasa disā。為四方、...

【視頻】心經(謝霆鋒)

心經(謝霆鋒)

【視頻】《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聆志居士念誦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