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法集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法集經卷第五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爾時,慧命大目揵連白佛言:「世尊!若菩薩作是思惟:『我能說法集。』如是菩薩則不能說。何以故?有我見者生如是心:『我能說法,彼人聽法。』若人遠離我相,是人不見我能說法、他能聞法,不見彼二、非不見二。世尊!一切有法皆非實有,隨何等法生分別心謂是實有,當知是法虛妄無實。諸菩薩等於彼法中不生分別是法實有。何以故?不生分別謂是實有。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虛妄不實,猶如幻人有所言說。世尊!夫虛妄者,實無而似有,如是之法隨順於空,不違因緣,隨順不生、不滅。是人不違空法及諸因緣,隨順不生、不滅,捨離種種分別,斷我、我見,遠離一切邪見。諸菩薩摩訶薩知諸法虛妄,而能隨順世間說名為有。若能如是說虛妄法令他人知,是名法集能說者。說何等法以為法集?說一切法法皆一相,如是法集是名微妙法集。世尊!我今所說法集,為得隨順如來所說法集不耶?」

佛言:「如是,目揵連!汝之所說隨順佛意。」

爾時,慧命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白佛言:「世尊!世尊!若人為求福故說於法集,是人所說則為可呵。何以故?以著我故。若著我、我所相,是人所作罪行、福行、不動行,不離邪見所作事,當知是人不能自利亦不利他。

「世尊!若人不能知如是法集,是人不起罪行、福行及不動行。若人能知法集,是人不集五陰、亦非不集,不集十八界、亦非不集,不集十二入、亦非不集,是人不取眾生、亦非不取,法亦非不取,不取實、亦不取虛,不取境界、亦不離境界,是人不取貪瞋癡、亦不離貪瞋癡,不取世間、不取涅槃,不取諍訟、亦不取默然,不取空、亦不取邪見,不取無相、亦不取覺觀,不取無願、亦非不取,不取諸佛法、亦不取凡夫法,不取法、亦不取非法,不取聖僧、亦不取外道僧。

「世尊!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不求究竟處。何以故?是菩薩知一切法無非究竟故。是菩薩不求解脫,一切諸法本性寂滅,無非解脫。是菩薩不樂一法、亦不厭一法。是菩薩知諸佛法非是自法、亦非他法。不取一法、不捨一法,若有取捨則為可呵;不行、不住,若有行住是亦可呵;不喜、不憂,若有憂喜是亦可呵。

「世尊!如是所說名為法集。世尊!我今所說法集,為得隨順如來所說不耶?」

佛言:「富樓那!汝之所說隨順佛意。」

爾時,慧命摩訶迦旃延白佛言:「世尊!若人有法相、非法相,依此二相說法者,是人名為住無明中。何以故?若人見非法如實見則是真法。世尊!若菩薩如實見非法,即是真如。世尊!夫真法者,無所從來、無所至去,法不依人。世尊!法於人不遠、不近,法於處所亦無遠近。世尊!法無是念:『我於上眾生行、於下中眾生不行,於下中眾生行、於上眾生不行。』世尊!法非相得名、亦非非相得名。何以故?世尊!聖人見所有相者皆是縛、非相者亦是縛。世尊!法非離、亦非修行。世尊!能知法者,遠離離、修行。世尊!法不與他、亦不自取,而隨所欲利益不同,以無作者故。世尊!法於諸佛不生親想、毛道凡夫不起怨心,世尊!以無分別戲論想故。世尊!法不近佛、不遠凡夫,而隨所行得法不同。世尊!如是之法是名法集。世尊!我所說法集,為得隨順如來所說法集不耶?」

佛言:「摩訶迦旃延!汝之所說隨順佛意。」

爾時,慧命大迦葉白佛言:「世尊!若人求於寂靜而說法集,如是之人則無法集。世尊!一切諸法不離寂靜,以無二故。夫二法者不知於二,以其遠離心、意、意識智故;一法者亦不求二,以其遠離求欲法故;一法者亦不二,以無所造作故。復次,世尊!夫寂靜者則不二法;不二法者,不離諸法。世尊!一切諸法不二相,以自性空故,自性無相、自性無願、自性無行,自性不生、不滅,非清淨相而亦可得、亦非不淨相而是可得,非慳者得、非能施者得,非破戒者得、非持戒者得,非瞋恨者得、非忍辱者得,非懈怠者得、非精進者得,非散亂者得、非禪定者得,非愚癡者得、非智慧者得。若能如是不得諸法,是則名為真實得法。若於諸法有所得者則不能得、有所行境界者則不能得,心行境界者、行二法者、見所有法者、依止法者、求證法者、離煩惱者、求究竟者、見佛者、見法僧者、見世間者、見涅槃者,則不能得如是境界。

「復次,世尊!若人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世尊!於一切法無所求者,名真求法。世尊!正見菩薩不見於法及以非法,而於諸法如是思惟:『遠離我所心無所著,名為真法;若遠離虛妄不實,名為真法;若遠離一切求,名為真法;若知一切法離戲論,名為真法。』若有菩薩能如是說,是則名為真實法集。世尊!我今所說妙法集,為得隨順如來法集不耶?」

佛言:「迦葉!汝之所說隨順佛意。」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夫言法者,名為不諍。若能不諍,是人有法。世尊!眼之與色無有靜競;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無所諍,是名為法。又,云何眼、色二法無所諍競?以不和合故、以此二法不相到故。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不和合、不相到故。夫不到、不合法皆無違諍。世尊!法無有二,是故法不諍。世尊!諸法無二,各不相知,不知不分別、離種種分別,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樂、不厭,不住世間、不住涅槃。夫真法者,不言人能得法、法為人得。世尊!諸法不厭、不樂,不染、不淨。世尊!若人言我知、我覺、我說,如是之言皆是虛妄分別十二入法。世尊!而此諸入無如是心:『我能分別。』若人能知如是之法,當知是人不與物諍;若能不與物諍,是人隨順沙門道法;若能隨順沙門行法,是人不去、不來,不行、不住,不進、不退,見諸法則法行、見諸法則解脫行、見諸法則法界、見諸法則究竟,而不見有究竟之者。諸所見法唯是名字、唯是虛假、唯是幻偽,若能如是見虛假不實,如是等人名為見法。

「世尊!見法者名為見佛,見非法名為見佛,見佛者名見諸眾生,見非眾生名見因緣,見非因緣名為見空,見非空名為不見。世尊!是名正見諸法。世尊!若能如是正見諸法,當知是人能隨佛意、隨順於法、隨順於僧。

「世尊!若諸菩薩得如是等無諍法忍,尚不與彼諸魔共諍,況復與其同行菩薩而生違諍?若與違諍,無有是處。何以故?是菩薩見一切語言皆能成就我行,是故不應與彼諍訟。以無諍訟故,菩薩畢竟得無諍法。以畢竟得無諍法故,是菩薩名為得一切畢竟法、於一切法中得平等。如見自身平等,見一切法亦復如是,平等住、平等忍,是故名為得畢竟。諸法平等,無所去、無所來,是故名為得畢竟。世尊!菩薩如是得諸法畢竟,如是菩薩所有言說皆是法集,悉與眾生安隱樂。」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今所說法集,為得隨順如來法集不耶?」

佛言:「須菩提!汝之所說隨順佛意。須菩提!汝今說是法集時,五千天子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五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須菩提!若有菩薩聞汝所說微妙法集,是菩薩即知自身到大法海、即知此身為不空過,必得妙樂。須菩提!是名諸佛如來第一法集。」

爾時,慧命阿那律白佛言:「世尊!一切法文字名為法集。何以故?文字之性無有盡相,無盡相者則是文字。世尊!我說言語唯是文字。世尊!夫文字者,不從自身出、不從他身出。是諸名字不作是念:『我出音聲。』世尊!諸文字者,不增、不減。

「世尊!菩薩知諸文字與一切法其性平等。世尊!菩薩若能如是畢竟知諸法音聲,是故菩薩不為音聲之所障礙,諸有所聞一切音聲皆是佛聲、皆是空聲、是無相聲、是無願聲、是法界聲、是實際聲。是菩薩無有一法能為障礙一切智,是菩薩不見有法離佛菩提。是菩薩見一切法悉無障礙,能見諸法同佛菩提不相違背。是菩薩不見諸法有進有退,是菩薩不見諸法而常利益一切眾生。

「菩薩如是於諸法中得畢竟忍,得是忍故,成就甚深樂說辯才。何者是甚深樂說辯才?隨諸菩薩所有辯才,聲聞、辟支佛不能測量。

「是菩薩得安隱樂說辯才——安隱辯才者,隨以辯才能令與一切眾生得安隱樂。

「得應說辯才——應說辯才者,隨諸眾生所應聞法稱彼根性廣略說法,是名應說辯才。

「又得捷疾辯才——捷疾辯才者,隨以辯才言辭速疾教化一切眾生。

「又得聰利辯才——聰利辯才者,隨諸眾生上根利智為其說法,令得利疾解脫。

「又得共上樂說辯才——共上辯才者,所有說法上與佛同。

「又,增長辯才——增長辯才者,隨以辯才說一字句能生百千萬億上上辯才。

「得輕樂說辯才。何者是輕樂說辯才?隨何等辯才知相藐而說法。

「又得愛樂辯才——愛樂辯才者,隨以辯才令聞法者無有厭足。

「又得調順辯才——調順辯才者,所有辯才不違佛意。

「又得柔軟辯才——柔軟辯才者,所有辯才不生憍慢,無放逸心。

「又得寂靜辯才——寂靜辯才者,隨以辯才能令自他寂靜。

「又得隨順音聲辯才——隨順音聲辯才者,隨以辯才教化眾生入聲聞乘。

「又得遠離辯才——遠離辯才者,隨以辯才教化眾生令得辟支佛乘。

「又得最勝辯才——最勝辯才者,隨以辯才說辯才,隨何等辯才教化眾生令入大乘。

「又得不共辯才——不共辯才者,隨以辯才能說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

「又得寂滅辯才——寂滅辯才者,隨以辯才能說諸菩提分法。

「又得無譏嫌辯才——無譏嫌辯才者,隨以辯才令眾生歡喜信樂。

「又得諸力辯才——諸力辯才者,隨以辯才悉能降伏一切眾魔、外道邪論。

「又得善說辯才——善說辯才者,所有辯才為四眾說法不生畏懼。

「世尊!如是名妙法集。世尊!我今所說法集,為得隨順如來所說不耶?」

佛言:「阿那律!汝之所說隨順佛意。」

爾時,慧命羅睺羅白佛言:「世尊!菩薩欲說法集應當推求受持法者。何以故?從受持者而得於法,是故應求。唯以專心求法為最。何以故?由於重法而能得法,不由重食得正法利;知捨身命必有來果,非於所觀而得其報;常求靜處,不樂憒閙,近安隱者、非破戒者,近恭敬者、非憍慢者,近安樂行者、非剛獷者,近柔軟心者、非堅硬者,近寂靜心者、非著心者,近發露罪者、非覆藏惡者,近樂一切施者、非慳嫉者,近持戒者、非破戒者,近忍辱者、非瞋恨者,近精進者、非懈怠者,近禪定者、非散心者,近智慧者、非愚癡者,近多聞者、非少聞者,近正念者、非邪念者,近修善業者、非行惡業者,近愛樂佛法者、非樂世法者,近樂空者、非於邪見退沒者,近持戒者、非自歸者。

「復次,世尊!若人能持戒,是人則有法。何者是戒?世尊!一切諸戒悉皆攝在三種戒中。何等為三?所謂增上戒、增上定、增上慧。世尊!若菩薩能於此三種戒中學者,當知是人已於一切大乘戒中學。

「世尊!何者是菩薩摩訶薩增上戒?世尊!菩薩能持波羅提木叉戒而不以波羅提木叉戒為清淨,以依修持菩薩戒;菩薩成就諸威儀境界,而不以威儀為清淨,以住菩薩威儀境界故;乃至小罪心懷怖懼,以依菩薩智慧故。何者是菩薩智慧?謂菩薩如實知一切法,以其不畏諸業煩惱故,是名菩薩智慧。何者是菩薩境界?所謂為空,非是種種分別境界。知平等戒以學於戒、知空平等而學於戒,是故言知空平等而學於戒。知無相平等、知無願平等、知無行平等、知無生無滅平等而學於戒,是故言知平等而學於戒。復次,世尊!菩薩作是念:『我今以此波羅提木叉戒令一切眾生受持。』是名菩薩增上戒學。

「世尊!何者是菩薩增上定學?所謂修習四禪、四空、三摩跋提。菩薩又作是念:『我今以此增上定學成就一切眾生。』是名菩薩增上定學。

「何者是菩薩增上慧學?所謂菩薩學十八空。菩薩又作是念:『我今以此十八空法令諸眾生皆悉知見。』是名菩薩增上慧學。

「世尊!菩薩此三種學悉能攝取一切諸學。

「復次,世尊!若有菩薩能護眾生,如是菩薩能持淨戒;若持淨戒而不著持戒,如是菩薩依彼持戒滿足一切諸眾生心。世尊!出家持戒菩薩於一切物不生愛著;寂靜持戒菩薩於一切言語不生樂心;宴坐持戒菩薩於一切所說音聲不生樂心;禪定持戒菩薩於一切境界不生樂心;解脫持戒菩薩於一切生處不生樂心;聞法持戒菩薩於世間所說不生樂心;說法持戒菩薩乃至往詣百千萬億由旬說法而不疲倦;護法持戒菩薩於一切惱害、逼切事中不生疲倦;菩提心持戒菩薩諸所修行悉為安樂一切眾生,不為自身;深心持戒菩薩欲令一切眾生先得菩提,不求自證;增上深心持戒菩薩於利他事多生歡喜,不於己利而生喜心;修行持戒菩薩為一一菩提分法於無量劫精勤修行,能成彼法而不疲倦;佈施持戒菩薩乃至能捨頭、目、髓、腦利益眾生;尸羅持戒菩薩不捨破戒眾生;忍辱持戒菩薩不畏一切諸魔擾亂;精進持戒菩薩為諸眾生修習菩提而不疲倦;禪定持戒菩薩於一切音聲及一切所作事不生染著;般若持戒菩薩見一切法其性平等,如菩提相;空行持戒菩薩不行世間行;大悲持戒菩薩不入涅槃。

「世尊!如是持戒名為法集。世尊!我今所說法集,為得隨順如來所說不耶?」

佛言:「羅睺羅!汝之所說隨順佛意。」

爾時,慧命優婆離白佛言:「世尊!若菩薩自遠離煩惱,亦令眾生遠離煩惱、所有眾生界、法界、貪瞋癡界。菩薩作是念:『乃至眾生界盡、法界盡、貪瞋癡界盡,於爾所時教化眾生而不疲倦。』菩薩又作是念:『一切諸法本性寂滅,而諸眾生不覺不知。』何以故?諸法空寂,彼處不行——所謂一切邪見及諸諍訟皆悉不行;一切法無相滅,彼處一切覺觀、思惟、等心皆悉不行;一切法無願滅,彼處一切所求願欲等法皆悉不行;一切法無我滅,彼處一切所著皆悉不行;一切法無眾生滅,彼處一切種種皆悉不行;一切法無命滅,彼處一切生死皆悉不行;一切法實諦滅,彼處一切虛妄皆悉不行;一切法因緣集滅,彼處一切壽者皆悉不行;一切法四念處滅,彼處一切諸念、諸行皆悉不行;一切法四正勤滅,彼處一切諸法無取、無捨不行;一切法四如意足滅,彼處無去、無來不行;一切法五根滅,彼處一切高下不行;一切法五力滅,彼處一切降伏不行;一切法七覺分滅,彼處一切闇相不行;一切法八聖道滅,彼處惡業、邪思惟皆悉不行;一切法十力滅,彼處一切習氣不行;一切法四無畏滅,彼處一切驚怖畏懼不行;一切法十八不共法滅,彼處一切功用行不行;一切法智慧滅,彼處一切無明不行;一切法無作者滅,彼處一切行不行;一切法無念滅,彼處一切智識不行;一切法無覺滅,彼處一切名色不行;一切法無依滅,彼處一切六入不行;一切法不盡滅,彼處一切觸不行;一切法不智滅,彼處一切受不行;一切法無我滅,彼處一切愛不行;一切法無所取滅,彼處一切取不行;一切法無身滅,彼處一切有不行;一切法不滅,彼處一切生不行;一切諸法堅固滅,彼處一切老不行;一切法不盡滅,彼處一切死不行。

「世尊!是名諸菩薩無障礙智門。菩薩住此無障礙智門,一切諸魔不能降伏、外道論師不能破壞,知一切煩惱不能染污、一切諸佛常共讚歎、一切諸天之所歸敬。世尊!菩薩摩訶薩能到如是畢竟智門,名為得大法藏、名為不貧窮、名為守護諸佛、如來密藏、名為諸佛如來所可信者、名為所應作已作、所應辦已辦、名為逮得己利,猶如大海不可測量、如須彌山不可傾動。

「世尊!如是名為勝妙法集。世尊!我今所說法集,為得隨順如來所說不耶?」

佛言:「優波離!汝今所說隨順佛意。優波離!諸菩薩摩訶薩依此法集而修行者,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慧命阿難白佛言:「世尊!諸菩薩護持妙法,於諸業中最為殊勝。世尊!菩薩若能修行護持妙法,隨順菩提及諸佛如來。何以故?諸佛如來尊重法故。世尊!云何是護持妙法?所謂菩薩能說諸佛一切甚深修多羅,能讀、能誦、思惟、修習,是名菩薩護持妙法。

「復次,世尊!若菩薩攝受修行,名為護持妙法。世尊!何者是菩薩攝受修行?世尊!諸菩薩等所有身業、口業、意業皆為利益一切眾生,大悲為首、大慈增上,加護眾生得安隱樂。護法菩薩如是深心作是思惟:『隨以何行能與眾生安隱樂事,我應修行如是等行。』是故則成五陰中觀,雖作此觀而能不求捨離五陰。觀界如毒蛇以修於行,而心不求捨十八界;觀入如空聚落以修於行,而心不求捨十二入;如是,觀色如聚沫以修於行,而心不捨成就諸佛如來色身莊嚴;觀受如泡以修於行,而心不捨成就諸佛如來禪定三昧、三摩跋提、諸佛妙樂;觀想如陽焰以修於行,而心不捨成就諸佛如來智慧修行;觀行如芭蕉以修於行,而心不捨成就諸佛如來妙法修行;觀識如幻以修於行,而心不捨成就智慧為首,身、口、意業清淨修行。修行佈施不求果報,修行持戒救破戒眾生,修行忍辱能調伏眾生,修行精進成就一切善法,修行禪定成就身心柔軟,修行般若照了一切法相,修行四念處則身心無垢,修行四正勤得無障礙智,修行五根能成進趣行,修行五力則不退菩提,修行七覺分則無疑網,修行八正道則無過失,修行四梵行得如意自在。

「復次,世尊!若菩薩知空則能攝受妙法。又,空者,名無戲論。世尊!有戲論者則無攝受妙法。世尊!若知空無相,是人名為攝受妙法;若取相者,則為無有攝受妙法。世尊!以諸法空無相故則無有願,無有願者則能攝受妙法;依止願者則無攝受妙法。

「世尊!見諸法者則無攝受妙法,依止我、我所者則無攝受妙法,有憍慢者則無攝受妙法,依供養、恭敬、讚歎者則無攝受妙法,依嫉妬、慳悋者則無攝受妙法,著欲害、瞋恚者則無攝受妙法。世尊!攝受妙法者,以菩薩於眾生不生差別相、於法不生差別相故。世尊!如是,菩薩攝受妙法。

「世尊!菩薩見諸法不生、不滅,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菩薩見諸眾生不去、不來,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見自身不染、不淨,是名菩薩攝受妙法;於諸佛法不樂、於外道法不厭,是名菩薩攝受妙法;受持八萬四千法藏而不起法相之心,是名菩薩攝受妙法;不共一切煩惱、隨煩惱及住一切惡不善法而不起非法相,是名菩薩攝受妙法;得解脫心而不起心:『我得解脫。』是名菩薩攝受妙法;於一切諸佛作弟子之業,而不起身、口、意心以修於行,是名菩薩攝受妙法;於一切法皆悉自在,而不起法、非法想,是名菩薩攝受妙法;於一切諸法不取、不捨而修於行,是名菩薩攝受妙法;不為得法、亦不為證而修於行,是名菩薩攝受妙法;於一切物中不生著心,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菩薩起非凡夫、非學人、非羅漢心,無所依止而斷貪、瞋、癡結,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菩薩於菩提得受記莂而不求佛菩提,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菩薩詣道場時,於一切處皆見道場,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能降伏諸魔而不見諸魔及魔眷屬,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能成佛菩提而不證先所無法,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能轉大法輪而不成眾生、不壞眾生,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能降伏諸魔外道而不鬪諍,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能生而非新生而非故生,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能死而不盡,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能超過三界而無去處,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能離諸言語、音聲而無言語,是名菩薩攝受妙法;若能於一切法不貪、於一切法不厭,是名菩薩攝受妙法。

「世尊!是名勝妙法集。世尊!我今所說法集,隨順如來所說法集不耶?」

佛言:「阿難!汝所說法集深得我意。」

阿難說是妙法集時,八萬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三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五百比丘遠離諸漏心得解脫。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譬如捨於糠糟,取於米實。世尊!菩薩亦復如是,捨於非法、取於正法。又,菩薩捨於慳貪、取於佈施,捨於破戒、取於持戒,捨於瞋恨、取於忍辱,捨於懈怠、取於精進,捨於散亂、取於禪定,捨於愚癡、取於般若,是名勝妙法集。

「復次,世尊!有所求者則是非法;若不求者則是不取;若不取者則是不護;若不護者則是不染;若不染者則是不諍;若不諍者則是不悋;若不悋者則是不損;若不損者則是不行;若不行者則不退轉;若菩薩不退轉者,是菩薩諸佛如來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世尊!是名為法、是名勝妙法集。

「復次,世尊!若菩薩生如是心:『我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菩薩諸佛如來則不與授記。何以故?世尊!一切煩惱以求為根本。世尊!遠離諸求名為離煩惱,以離煩惱故,諸佛如來為其授記。

「復次,世尊!菩薩作是思惟:『受記者是世間虛妄言說。何以故?受記之人是無、能授記者亦無,若俱無者,何處受記?』唯然,世尊!大悲隨順世間有是言說。若菩薩能知如是諸法,是名菩薩受記。世尊!譬如幻師為幻授記,而彼幻化者無如是心:『我受記、我成正覺。』世尊!菩薩亦復如是,如彼幻化無分別心。而菩薩作是思惟:『菩提非可證相、亦非可捨相;菩提非是生相、亦非滅相;菩提非是身證、亦非心證;菩提不在內、亦不在外、亦非中間;菩提無如是心:「我是菩提,菩薩能證於我。」』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復次,世尊!菩薩於歡喜地中不慚愧、不憂惱,於離垢地中不增、不減,於明地中不闇、不明,於焰地中不取、不捨,於難勝地中無勝、無負,於現前地中不自覺、不因他覺,於遠行地中不去、不住,於不動地中不動、不分別,於善慧地中不成、亦不欲成,於法雲地中不自覺、亦不他覺,於佛地中能作一切事而亦不作一切事。是故,如來自然無戲論。世尊!是名菩薩摩訶薩勝妙法集。

「世尊!菩薩如是至隨順智,於所說法中而得自在。云何說法自在?於一切言語不著故。又得清淨自在。云何清淨自在?於一切處不染故。又得樂說自在。云何樂說自在?謂依一法字句不暫休息,於百千萬劫說不可盡故。又得智自在。云何智自在?於一一法字句能說為百千萬法門故。又得生自在。云何生自在?隨所隨所利益眾生之處於彼彼處生故。又得三昧自在。云何三昧自在?於念念中,若欲入三昧即能入三昧故。又得住持自在。云何住持自在?隨所隨所住持加故——所謂若麞鹿、若鳥獸、若草木、若石壁——能說諸佛妙法故。又得眷屬自在。云何眷屬自在?得無量眷屬、不可壞眷屬故。又得見自在。云何見自在?謂見妙色故。又得聞自在。云何聞自在?謂聞妙聲故。又得鼻自在。云何鼻自在?所聞一切香唯是妙法香故。又得舌自在。云何舌自在?謂食法味、不食食味故。又得身自在。云何身自在?得成就法身、非食身故。又得心自在。云何心自在?乃至蚊、虻、蟻子知行、知心故。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爾時,見者愛樂菩薩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薩如是如是行,以是等行,眾生見者即生歡喜。何以故?世尊!菩薩餘無所作,唯教化眾生。世尊!是名菩薩根本勝妙法集。

「世尊!是故菩薩應當修學樂法之行。世尊!何者為愛樂法?菩薩有四種愛樂法。何者為四?所謂不求果報而施一切眾生平等之心、以愛語防護一切眾生惡行、利益成就、愛一切眾生猶如自身以同事故。世尊!是名菩薩四種愛樂法,為一切眾生之所愛樂。

「復次,菩薩摩訶薩有四種法能作愛樂事。何者為四?謂多聞慧,以無憍慢心故;說法忘相,以離供饍心故;於彼尊者生於尊重,以求智慧故;發行精進,以教化一切眾生故,是名菩薩四種法能作愛樂事。

「復次,菩薩有四種法能作愛樂事。何等為四?所謂成就淨戒,以法施施故;成就知足,以寂靜處住故;以住閑默處故,得於禪定;善住城邑聚落,以不破諸威儀境界故。是名菩薩四種法能作愛樂事。

「復有四法,所謂:實語者以樂說故、法語者以說空故、忍辱語者以平等心故、寂滅語者以護諸根故,是名菩薩四法能作愛樂事。

「復次,菩薩有四種法能作愛樂事。何者為四?所謂先意問訊,以善語故;其意易滿,以隨得少事而知足故;成就不諂曲,以如語如說行故;無欺詐稠林行,以不誑一切眾生故。是名菩薩四種法能作愛樂事。

「復次,菩薩有四種法能作愛樂事。何者為四?所謂不生恶心,以內寂靜故;不生癡心,以外不顛倒故;不生慳心,以觀一切事無常故;不生憍慢心,以如實知諸法故。是名菩薩四種法能作愛樂事。

「復次,菩薩有四種法能作愛樂事。何者為四?所謂得甚深心,先意問訊故;遠離愛染,得柔濡愛語故;捨離一切諸心而常不捨菩提心故;深心第一義而隨順世諦故。是名菩薩四種法能作愛樂事故。

「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復次,世尊!菩薩得第一空、得大通明、得大自在,善知說於法集,愛樂甚深之法,隨順諸眾生,畢竟得不可思議希有法者、得柔濡法者、得大通者、得大法師者、得大法王者、得大所作者、作大眾生依者、得大通奮迅者,為教化眾生不退、而生不生、而死不死,所作已成而成菩提、得解脫心而發精進,入於涅槃而行滿足、而求不求、而修行一切智、而問於他。

「世尊!一切諸海可以量知,而彼菩薩摩訶薩大乘智海不可量知。世尊!虛空清淨可以塵垢,而彼菩薩摩訶薩心不可得染。世尊!風雖無形,可以手執,而彼菩薩摩訶薩心六塵境界所不能著。世尊!春陽之炎可以攝摩,而彼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心不可而得。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爾時,善目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薩修一切諸法,唯是發菩提心以為根本。何以故?世尊!一切諸法皆是虛妄,唯心分別,體無諸物。離一切物,如幻無根本,隨所求而成;遠離作者、受者,其性不住,離於諸住故。世尊!一切諸法無始、無終,以無二、離二故。世尊!諸法無我、無我所,以無主故;諸法平等如彼法界,以非客故。世尊!諸法非主,以遠離諸貪故;諸法離於分別及種種分別,以遠離可取及捨心故;諸法不來、不去,唯是智境界故,以其無知空主者故。

「世尊!時諸毛頭凡夫於無我法中而生我想、於無眾生中而生眾生想,菩薩作是思惟:『我以如是妙法令諸眾生而得解悟。』世尊!是名菩提心、一切眾生安隱心、樂心無上心、法界心光明心、眾生住持心。依如是心而生,名為發菩提心。

「復次,世尊!修行檀波羅蜜名為寂靜心、修行尸波羅蜜名為不缺心、修行忍辱波羅蜜名為不損心、修行精進波羅蜜名為不退心、修行禪波羅蜜名為不亂心、修行般若波羅蜜名為不分別虛妄心、修行大慈名為柔濡心、修行大悲名為不退轉心、修行大喜名為無厭足心、修行大捨名為無垢心、修行大施名為不悋心、修行愛行名為不稠林心、修行利益行名為平等心、修行同事名為最上心、修行空慧名為無分別心、修行無相智名為無念心、修行無願名為不住心、修行菩提行名為三十七菩提分心、修行進趣行名為念佛心、修行不破壞行名為念法心、修行法界心名為念僧心、修行無量心名為念戒心、修行不取心名為念捨心、修行念天心名為念諸善根——以為諸善根聚集莊嚴故、以彼勝生為發菩提心聚集諸善根故。

「世尊!我依發菩提心說彼一劫、若無量劫而不可盡。如是,諸菩薩聚集無量因緣而發菩提心。是故,世尊!菩薩欲推求諸善法者,應於發菩提心中而知而求。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爾時,善生菩薩白佛言:「世尊!世尊!諸法善生以根本清淨故。世尊!何者是諸法根本?世尊!諸法以空為根本,以彼處無諸見故;諸法以無相為根本,以彼處無諸覺觀故;諸法以無願為根本,以彼處無三界煩惱故;諸法以無行為根本,以彼處無作者故;諸法以無我為根本,以彼處不見我行故;諸法以離眾生為根本,以彼處不見眾生行故;諸法以無命為根本,以彼處見命不行故;諸法不生,以彼處不行常見故;諸法不滅,以彼處不行斷見故;諸法無物,以彼處不行有見故;諸法如涅槃平等,以彼處不行離有見故;諸法如菩提,以彼處不行見佛故;諸法不作,以彼處不行見法故;諸法不和合,以彼處不行見僧故。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爾時,大導師菩薩白佛言:「世尊!世尊!若菩薩欲先與一切眾生大菩提、不為自身證大菩提,若菩薩諸所作業為一切眾生、不為自身,而不見眾生、而不捨大慈大悲心,是名菩薩。

「世尊!何者是諸菩薩大慈、大悲?世尊!若菩薩不見眾生而不捨一切諸善根,修行彼諸善根迴向大菩提,是名大慈;若菩薩不捨諸眾生所作之事,是名大悲。若菩薩見世間法則是涅槃,而不捨集道精進,是名大慈;若不捨眾生,是名大悲。若自身發菩提心,是名大慈;若教化諸眾生,是名大悲。若捨內外一切諸物,是名大慈;若捨內外善根,為一切眾生得佛菩提,迴向無上道,是名大悲。若淨持諸戒,不毀、不犯,是名大慈;若自持淨戒增長眾生淨戒,是名大悲。若自修行安隱忍辱樂行,是名大慈;若以安隱樂與諸眾生,是名大悲。若於自身常能修行精進之行,為得諸佛無上菩提,是名大慈;若以大精進行令諸眾生得此精進,是名大悲。若於自身常行寂靜,是名大慈;若以寂靜行令諸眾生得此寂靜,是名大悲。若為自身修滿智慧,是名大慈;若以自智慧增長一切眾生智慧,是名大悲。若不修行、非不修行,是名大慈;若不作、亦非不作,是名大悲。若生而不去,是名大慈;若去而不動,是名大悲。若說而無言,是名大慈;若著而不縛,是名大悲。若縛而不得,是名大慈;若入涅槃而不滅,是名大悲。若出自身舍利而無骨、肉、筋、血,是名大慈;若彼修身骨不增、不減,是名大悲。若捨施而不捨物,是名大慈;若護諸護而不成就,是名大慈;若增長而不高,是名大悲。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爾時,光明幢菩薩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薩以寂靜定心為最上業。何以故?菩薩住寂靜心中,諸佛妙法自然現前。世尊!菩薩尊重寂靜,定心安隱樂故,而得菩提及得諸陀羅尼門。

「世尊!何者是菩薩陀羅尼?所謂隨所隨所聞法能不忘失、隨所隨所聞法而能受持、隨所隨所聞法而能了知、及諸眾生亦令了知,是名陀羅尼。隨何等陀羅尼不增長、不分別;隨何等陀羅尼能受持八萬四千法門而不忘失、而不遺漏;隨何等陀羅尼知諸眾生心心所行,以知諸眾生心故,隨彼彼眾生如是如是說法;隨何等陀羅尼能聞一切眾生語言,以聞諸聲聞凡夫聲得於大悲、聞諸聖人聲得於大慈;隨何等陀羅尼聞取一句法能於無量劫說,如是菩薩樂說辯才不留、不盡、亦無際畔;隨何等陀羅尼如實知諸言音;隨何等陀羅尼知一切言說皆是佛語;隨何等陀羅尼於十方世界諸佛、菩薩所住之處說法音聲,所聞之者一切受持,如是菩薩於一佛所聞法、如是於第二佛所說法無有障礙。世尊!是名菩薩受持陀羅尼。

「世尊!菩薩得起陀羅尼,隨何等陀羅尼現前說一切法如說一法、一字、一句。如是說一切法界,然是菩薩不生憍慢之心、不起放逸之行,得增上陀羅尼;隨何等陀羅尼能說一切世間現前見法及一切世間現前見,得集陀羅尼;隨何等陀羅尼能斷一切眾生疑惑及斷一切煩惱,得為增上及集陀羅尼;隨何等陀羅尼能令增長一切白法、能令盡一切煩惱,得行陀羅尼。隨何等陀羅尼知一切法、知一切法光明,是菩薩如實知諸法而不分別,修行諸法而自身心實不修行、說於諸法而不說諸字、捨於諸法而亦不失、增長諸法而不增一物、損減諸法而不損一法、說於諸法而無言說、令入涅槃而於世間不動、令得聖人地而不離於凡夫地、降伏一切諸魔而非身心意所起作業,世尊!是名諸菩薩勝妙法集。」

爾時,解脫月菩薩白佛言:「世尊!一切諸法以解脫為相。世尊!菩薩不分別是縛、是脫。何以故?世尊!解脫非他、他非解脫。世尊!解脫者,不增一法、亦非不減一法。世尊!解脫無所從來,世尊!縛亦無所至去。世尊!得解脫菩薩不生如是心:『我得解脫。』其心唯知:『猶如解脫,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世尊!若菩薩起如是心:『世間是垢染法,涅槃是清淨法。』是菩薩不得解脫。何以故?有我見者生如是心。世尊!若人起如是心:『我厭陰界入,求入涅槃。』是人不得解脫。何以故?有我見,有我見者生如是心。世尊!得解脫心比丘作是思惟:『一切諸法如解脫相,而諸毛頭凡夫不識、不知,生如是心。我以如是法令一切眾生知故。』世尊!得解脫心比丘我得解脫生如是心:『是諸凡夫於一切法常解脫中而求解脫,我於彼彼眾生生大悲心。何以故?若人求解脫,是人不得解脫。』是故,世尊!比丘欲得解脫者,應觀能縛及所縛,應知能縛及所縛,是人不分別解脫;若不分別者,是人則得解脫。世尊!是名菩薩勝妙法集。」

佛說法集經卷第五

佛說法集經卷第六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爾時,大海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薩不應畏諸煩惱。何以故?以有煩惱,隨何處有煩惱,彼處有菩提,斷煩惱者則無菩提。世尊!空及一切煩惱,此二即一,無差別。世尊!菩提及一切煩惱、一切眾生,此等諸法亦即是一,無有差別,但諸毛頭凡夫墮顛倒心,分別我染、我淨。世尊!正行菩薩不斷煩惱、不取淨法,而是菩薩觀諸煩惱門得諸三昧及諸陀羅尼門。是故,世尊!菩薩知諸佛法以煩惱為性,彼如是煩惱隨何等眾生具散亂心、顛倒心,彼毛頭凡夫眾生必入惡道受諸苦惱,諸菩薩如是正觀能得諸佛菩提。是故,世尊!諸菩薩則應修行隨順逆流,不隨順順流。世尊!諸菩薩得解脫者,於涅槃中,非於世間中。何以故?諸菩薩應畏於涅槃,不畏世間,以觀世間得於大悲及證大菩提故。若分別涅槃、厭畏世間,如是菩薩以厭世間故,退於諸佛無上菩提。世尊!諸菩薩於世間眾生成大慈大悲,非於得涅槃涅槃眾生。世尊!所言涅槃,涅槃者,是於寂滅虛妄分別不實之心。世尊!是故,菩薩願見涅槃,應觀虛妄分別寂滅之心,如是之處得於涅槃。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爾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不須修學多法。世尊!菩薩若受持一法、善知一法,餘一切諸佛法自然如在掌中。世尊!何者是一法?所謂大悲。菩薩若行大悲,一切諸佛法如在掌中。世尊!譬如轉輪王所乘輪寶,隨往何處,一切四兵隨順而去。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乘大悲心隨至何處,彼諸佛法隨順大悲自然而去。世尊!譬如日出朗照萬品,一切眾生作業無難。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隨於何處大慈悲日照於世間,彼處眾生於一切菩提分法修行則易。世尊!譬如諸根以意為本,悉能隨意取於境界。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依於大悲住持一切菩提分法,隨諸分中、隨可作事中自然修行。世尊!譬如依彼命根有餘諸根。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依於大悲有餘一切菩提分法。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爾時,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諸法,直心、深心以為根本。世尊!若菩薩無直心、深心,是菩薩則為遠離諸佛妙法。世尊!成就直心、深心菩薩,若無佛說法,於上虛空及樹木、石壁等中自然出於法聲。世尊!直心、深心菩薩意自能念,聞於法聲,隨順一切諸佛妙法。是故,世尊!菩薩摩訶薩應當修行直心、深心。世尊!如人有足則能遊行。如是,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有直心,深心,諸佛妙法自然修行。世尊!譬如有人具足上分則有壽命。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有直心、深心,如是菩薩則有諸佛菩提。世尊!如人有命則得諸事。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菩薩有直心、深心,是菩薩則得成就一切佛法。世尊!譬如有於可然,故有能然;離於可然,則無能然。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有直心、深心,則能熾然諸佛妙法;若離直心、深心,則不熾然諸佛妙法。世尊!譬如有云則能有雨。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有直心、深心,則有諸佛法雨。世尊!譬如樹根腐敗則不能生芽葉華果。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無直心、深心,則一切諸佛善法不復生長。是故,世尊!菩薩欲得諸佛菩提,應自善取直心、深心,善自守護直心、深心,善自清淨直心、深心。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爾時,善護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不須守護諸法。世尊!若菩薩但能善護自心,是菩薩善護自心故,則能成就諸佛妙法。世尊!若菩薩守護諸法,是菩薩則不能得無生法忍。世尊!若菩薩不護諸法而入禪定,是菩薩則無過失,亦不違於諸佛、菩薩,則能自心知諸佛法而不護自心。見如是心依因緣生,如是見一切諸法依因緣生;見自心如幻,如是見諸法如幻,而心非內、非外、非二中間可得;如是見一切諸法,見即如心無於色相,不可得示、不可得見,無於形礙,不可執捉、不照、不住,見一切諸法其相如是。若能如是見者,是菩薩則能得於平等之心;以得平等心故,如是菩薩不復更得於法。是菩薩不復住、不復行,不取、不捨及以不求,以不求故而能不取,以不取故而無所著,以不著故而能不染,以是菩薩不染一切法。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爾時,虛空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不作如是言:『以何等言說能生他人瞋心?』菩薩不作如是言:『以何等言說能生他人惱心?』菩薩不作如是言:『以何等言說能令他人不知?』菩薩不作如是言:『以何等言說無義虛妄?』菩薩不作如是言:『以何等言說能令不生智慧光明?』菩薩不作如是言:『以何等言說能令其心不生歡喜、亦不具足、及以耳聞不生喜樂?』菩薩不作如是言:『以何等言說令破壞二處?』世尊!菩薩不作如是言:『以何等言說令他不能解空?』何以故?世尊!一切言說,彼如是言說最為堅固:『以何等言說令他能知於空?』世尊!若菩薩能知諸法空義,無心、無我,其相不二,遠離二相而不捨一切眾生所作事業,是名菩薩無障礙大悲。若菩薩行無障礙大悲,是菩薩能學諸佛所學;若學諸佛所學,是菩薩能知諸法如虛空;以知諸法如虛空故,是菩薩得虛空藏。是菩薩為欲捨者能捨諸捨,而於捨及慳不生二心;破戒、持戒,忍辱、瞋恨,精進、懈怠,散亂、禪定,愚癡、智慧,不生二想。是菩薩不復求諸佛妙法,不捨諸凡夫惡法。世尊!譬如一切諸水入於大海皆同一味,所謂醎味。世尊!菩薩亦復如是,入於第一義大海,所見一切諸法皆是一味,所謂真解脫味。世尊!譬如日光等照一切眾生。世尊!菩薩智慧亦復如是,等照一切諸法。世尊!一切諸法不違於空。世尊!若菩薩能如是知,是菩薩能於一切法中見真菩提。若菩薩於一切法中見真菩提,是菩薩知所說言音皆是佛語。是菩薩無所著而說於法,是菩薩名為得無障礙樂說辯才。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世間之人顛倒妄取。若如是言:『依波羅蜜故,菩薩得名。』此則不然。何以故?世尊!依於菩薩,諸波羅蜜得名故。世尊!若依波羅蜜菩薩得名者,亦應依諸眾生名為菩薩,此義不然。何以故?世尊!菩薩生諸波羅蜜、菩薩知諸波羅蜜,以菩薩生諸波羅蜜為諸眾生說。是故,如來常說:『菩薩未曾生法而能生、未曾成法而能成、未曾說法而能說。』世尊!諸波羅蜜不能護菩薩,而菩薩能護諸波羅蜜,是故說菩薩能護諸法。世尊!諸波羅蜜不能住持菩薩,菩薩能住持諸波羅蜜,是故說菩薩能受持法。

「世尊!一切諸法無病,以自體無垢故。世尊!一切諸法不二,以遠離眾生、我身故;一切諸法無心,以遠離可取捨故;一切諸法無意識,以無始發故;一切諸法無來相,以無間故;一切諸法無去,以不動故;一切諸法無死,以無命故;一切諸法不活,以本來不食故;一切諸法無物,以不和合故;一切諸法不減,以法界無差別故;一切諸法不可割截,以無形故;一切諸法如金剛,以實際平等故。

「世尊!知如是諸法,是菩薩能知諸法實體;若知諸法實體,是菩薩能知於空;若能知空,是菩薩不與他諍競;若不與他諍競,是菩薩能住沙門法中;若能住沙門法中,是菩薩則能不住;若能不住,是菩薩於諸漏境界不起於漏;若於諸境界不起於漏,是菩薩能無諸病;若無諸病,是菩薩名為如來;若菩薩得名如來,是菩薩不說二語;若不說二語,是菩薩不捨世間、不取涅槃,唯為一切眾生而說遠離一切分別虛妄煩惱。世尊!是名勝妙法集、不顛倒集、名為空集、無相無願無行不生不滅集、無生法忍集、大乘集、轉大法輪集、大波羅蜜集、諸大地集、一切諸法不顛倒集。

「世尊!諸菩薩依大法集修持受行,或於國土作轉輪王,受持十善業道,能令眾生安住十善業道;或作勝首,教化眾生令得出世間勝事;或作大長者,能令眾生厭世間惡事;或作天帝釋,能令諸天不起放逸;或作梵王,能令眾生住於禪定、四無量等;或作四天王,能令眾生於諸法中不能染心;或作沙門,教化眾生令不聞惡法;或作婆羅門,教化眾生令知寂靜之處,自身寂靜、令諸眷屬亦住寂靜,自身柔軟、令諸眷屬亦得柔軟,具足住於一切處,以得大自在;能作大法師,以能斷一切眾生疑故;於一切處不生怯弱,以一切煩惱盡故。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若有眾生聞說文殊師利如是勝妙法集、及聞諸菩薩勝妙法集、及諸聲聞勝妙法集而能知能信,彼諸眾生深種善根,非於一佛而修供養,非於一佛、二佛而種善根。何以故?文殊師利!諸佛如來甚深菩提,是黠慧者、能知法者深妙境界。

「文殊師利!是妙法門,微少善根眾生不能得聞,假令得聞亦不能信。若菩薩自身能證,是菩薩能信,復有諸善知識護故,是人能信而能受持、能得無生忍。

「文殊師利!離此法行,無有一人成佛。文殊師利!過去恆河沙諸佛如來成佛菩提,彼諸佛行如是法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若人遠離此法行欲得菩提者,是人如縛虛空,不能得法。離此法行,隨順法忍尚不可得,何況能得無生法忍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我諸聲聞得俱解脫、得八解脫及四無礙,彼諸聲聞亦不離此法行而得解脫。

「文殊師利!寧聞此深妙法門起謗生於惡道,不能於餘淺法門起信生於善道。何以故?謗此法門者生於地獄,因聞此法門現前得於解脫,非聞餘淺法門生於善道。

「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四種法聞此法門能生於信。何者為四?所謂是人過去世曾聞此法門、聞已隨喜有大善根、有大善根莊嚴諸善知識、善護成就受持聞慧之行。文殊師利!是名菩薩四種法聞此法門能生於信。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更有四種法聞此法門能生於信。何者為四?所謂常思惟正念,常畏諸不善業,常作大菩提願,自性質直柔軟安隱樂修勝行。文殊師利!是名菩薩成就四種法聞此法門能生於信。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成就四種法聞此法門不生於謗。何者為四?所謂畢竟成就菩提願、得無生法忍、成就正見、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文殊師利!是名得畢竟成就四種法聞此法門不生於謗。

「文殊師利!菩薩復有四種法聞此法門能生於信。何等為四?所謂成就聞慧、成就般若、成就空、以禪定得大陀羅尼。文殊師利!是名菩薩有四種法聞此法門能生於信。

「文殊師利!菩薩復有四種法聞此法門而能了知。何等為四?所謂成就功德莊嚴、成就聞慧莊嚴、成就智莊嚴、成就諸禪定柔軟心莊嚴。文殊師利!是名菩薩四種法聞此法門而能了知。

「文殊師利!菩薩復有四法聞此法門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何等為四?所謂菩薩見一切色佛色、聞一切法佛法、遠離一切諸求乃至不求佛菩提、不退於大悲。文殊師利!是名菩薩有四種法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是故,文殊師利!諸菩薩常應求聞讀誦此經。文殊師利!菩薩願速得菩提,常應勤求聞此法門;菩薩願速得受記,常應勤求聞此法門;菩薩願得斷於業障、願得斷於煩惱障、願得斷於智障,是菩薩常應求聞此經;菩薩願得諸佛如來無上供養,是菩薩常應求聞此經;願得常護妙法,是菩薩常應聞、受持、讀誦此經。文殊師利!若人聞此法門,能信、能忍,不生於謗,文殊師利!我授是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爾時,無所發菩薩摩訶薩於頸上脫八千萬阿僧祇寶瓔珞奉散如來,作如是言:「世尊!因此功德,令一切眾生成就諸佛、如來、應、正遍知。」

爾時,彼瓔珞於如來頂上住虛空中,作種種勝妙莊嚴大寶帳而住,四角形量過於天人,妙相莊嚴,彼諸聲聞及一切菩薩、釋提桓因梵天王、四天王未曾見聞,是大寶帳隨如來去而去、隨如來住而住。現如是妙事時,無量諸天人等皆生希有奇特之心,僉於頂上,合掌而住,讚歎如來、瞻仰如來,目不暫瞬。

爾時,無所發菩薩摩訶薩生於歡喜希有之心,偏袒右肩,禮如來足,合掌向佛以偈讚言:

「諸功德眾如來器,  天人眾生唯佛救,
 佛於世間無勝者,  無勝寂靜及平等。
 等心無諂行亦然,  於世以悲牽縛心,
 如空平等心無染,  安樂多人而說法。
 世尊無親、無諸怨,  無有諸憂、無歡喜,
 能救世間如良醫,  於世行慈無分別。
 修羅、天、人、龍、夜叉,  歸依於佛得寂靜,
 佛於三界為最上,  是故今者我歸命。
 善逝有為更無過,  而於寂靜靡功德,
 捨於二道無分別,  已得寂滅行世間。
 寂滅境界不可測,  唯乃十力知如來,
 如地及空不可量,  是故合掌而頂戴。
 不沉不浮大波浪,  不漂不住無上人,
 有海彼岸唯佛到,  無比智海我歸命。
 如蓮處水無能污,  佛行世間法不染,
 更無有能與佛等,  以無等故我歸依。
 如來無法而不知,  以有十力過一切,
 於眾奮迅無與比,  是故名佛勇獨步。
 能受諸佛甘露法,  是故遠離一切畏;
 無上醫師勝應供,  是故歸命大悲者。」

爾時,無所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唯知我心,我不為自身供養如來。世尊!我奉瓔珞供養如來及讚歎如來,因此善根功德願令一切眾生得於無上諸佛菩提。世尊!此是我意。」

爾時,世尊熙怡而笑——諸佛如來熙怡而笑必不虛妄。爾時,如來從面門放種種色無量光明,譬如青、黃、赤、白、紅、紫、頗梨、金、銀等無量種色,普照十方無量無邊世界,滅除一切惡趣眾生無量苦惱、生諸天人無量喜樂已,還攝光明,圍繞如來百千萬匝,於如來頂上而沒。

爾時,彼諸大眾見是光明心生歡喜,踴躍安樂,合掌向佛於一面住,而作是念:「如來何因熙怡而笑?」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以偈而問微笑因緣:

「無上第一尊!  世間及天人,
 瞻仰如來住,  疑於喜笑事。
 大師離煩惱,  知法及化人,
 熙怡必不空,  願佛為解說。
 面門放光明,  清淨生喜悅,
 天人及惡道,  光觸身安樂。
 大人放光明,  於其面門出,
 是光為何義?  唯願大慈說。
 齒出勝妙光,  明艶甚鮮白,
 顯現最殊勝,  隱蔽一切光,
 於明闇不現,  以是世間喜。
 佛悲何所為?  何人功德起?
 願說慈所為,  除斷我等疑。
 遠離煩惱人,  非無因緣笑,
 妙光出面門,  普照於十方,
 所作已還攝,  入於如來頂。
 此光起佛意,  為表聖心出,
 如電晝在空,  普照而不停。」

爾時,佛告阿難:「阿難!此無所發菩薩摩訶薩於未來世過十二劫,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號大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諸天讚歎,世界名大歡喜。阿難!彼大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壽命住一大劫,彼國眾生壽命十二小劫。阿難!譬如他化自在天所受妙樂,彼佛國土眾生所受妙樂亦復如是。」

爾時,慧命須菩提語無所發菩薩言:「大士!快得善利,如來今日授仁者記,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所發菩薩言:「大德須菩提!汝見何法名為成佛?」

須菩提言:「善男子!我不見有法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問曰:「若大德須菩提若不見有法得成佛,何故誑我大士授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須菩提言:「善男子!如來與仁者授記必得成佛,是故我作此說。」

無所發菩薩言:「大德須菩提!諸佛如來如實知法,是故佛言:『汝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如來如實知法?須菩提!若有菩薩求菩提者,諸佛不與是人授記;若有菩薩不求菩提者,諸佛如來則與授記。諸佛、如來如實知法無授記相,而為眾生種諸善根故,作是記汝當成佛。須菩提!汝見何法而作是言:『大士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言:「善男子!諸佛如來依世俗文字而說授記,我諸聲聞隨佛世尊故如是說。」

無所發菩薩言:「大德須菩提!夫文字者,若依世俗名為文字、若於聖人則非文字。何以故?聖人所說皆是真實,世俗言語悉為虛妄。是故,大德須菩提!不應以此世俗邪語聖法中說。大德須菩提!諸菩薩等為護眾生,若聞甚深第一義諦驚怖不信,是故聖人以大悲心捨真實法而說世間虛妄之語,為欲將護毛道凡夫,終不為聖作如是說。若為聖人則說實法,以此實法聖所愛樂。何等名為聖人實法?大德須菩提!聖實法者,菩提之法本性常寂名為真實。如菩提相本性清淨,一切諸法亦如是相,是則名為聖人實法。」

須菩提言:「善男子!有四真諦名為實諦。何等為四?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無所發菩薩言:「大德須菩提!汝不說苦是有為耶?」

須菩提言:「如是,善男子!我常說苦是有為法。」

無所發菩薩言:「大德須菩提!如來常說一切有為皆是虛妄。」

須菩提言:「如是,善男子!如來常說有為之法皆是虛妄。」

無所發菩薩言:「若如是者,汝云何言苦是實諦?大德須菩提!若言苦是有為法者,即是虛妄。」

須菩提言:「善男子!苦是有為,虛妄不實。我說知苦以為實諦。」

無所發菩薩言:「須菩提!若苦是有為,虛妄不實,知彼苦智亦應虛妄,非是真實。」

須菩提言:「善男子!如是如是,知苦智者亦是虛妄。」

無所發菩薩言:「大德須菩提!若如是者,云何知苦是聖諦智?」

須菩提言:「善男子!滅諦是無為法。若爾,何故非聖諦?」

無所發菩薩言:「大德須菩提!滅何等法名為滅諦?為即自滅故名為滅?更有所滅稱為滅耶?」

須菩提言:「善男子!有為說者言滅盡諸苦名為滅諦。」

無所發菩薩言:「須菩提!汝不說苦是有為,虛妄不實耶?」

須菩提言:「如是,善男子!我向說言:『苦是有為法,虛妄不實。』」

無所發菩薩言:「大德須菩提!若法虛妄不實,是法無滅。若如是者,云何而言滅盡諸苦名為滅諦?」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無所發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我於大士如是無礙樂說辯才生隨喜心。善男子!願諸眾生皆得是辯才。」

須菩提言:「善男子!何者是諸菩薩摩訶薩實諦證智?」

無所發菩薩言:「須菩提!一切諸法與實諦行不相違背,是故證一切法名證實諦。須菩提!一切諸法從因緣生,能如實知因緣生法名為實諦。一切法空如實知空名實諦,證空者名證實諦;一切諸法不生,證諸法不生名為證實諦。隨何法證於實諦,於彼法中乃至無有一法可取、一法可捨。須菩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證實智。須菩提!言實諦者,即是宣說無分別法。何以故?須菩提!所有分別者皆是邪法。須菩提!汝向所言:『大士快得善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必得成佛。』須菩提!若人自謂快得善利,佛則不與是人授記;若人遠離快得善利,如是之人佛則授記。若人於得利養不生歡喜、若失利養亦不憂惱,是人授記;若人不離世間而得涅槃,是人授記;若人不捨凡法而證聖道,是人授記;若人聞得記不喜,是人授記。」

須菩提言:「善男子!所向所知,若如是知,其義甚深。」

無所發菩薩言:「須菩提!若人不見有去來,是人則知甚深。」

須菩提言:「此甚深法難可得知。」

無所發菩薩言:「須菩提!若人欲見是甚深,是人則不能見。」

須菩提言:「如是知者,難可了知。」

無所發菩薩言:「須菩提!無修行者亦難了知。」

須菩提言:「善男子!何等眾生於甚深法能生信心?」

無所發菩薩言:「須菩提!若人已曾供養過去無量佛,是人能信。須菩提!若人不能種諸善根、亦不修行供養諸佛,如是之人終不能得聞此法門。」

須菩提言:「善男子!云何得為供養諸佛?」

無所發菩薩言:「若人能住如實修行,是人名為供養諸佛。」

須菩提言:「善男子!云何能住如實修行?」

無所發菩薩言:「若人能為諸眾生發心修行。」

須菩提言:「云何為諸眾生發心修行?」

無所發菩薩言:「若能不捨大慈、大悲。」

須菩提言:「何等名為菩薩大慈?」

無所發菩薩言:「若有菩薩能捨身命及諸善根,施與眾生而不求報恩,是名大慈。」

須菩提言:「何等名為菩薩大悲?」

無所發菩薩言:「若菩薩先與眾生無上菩提,然後自證,是名大悲。」

說此甚深法門時,七萬六千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二百比丘遠離諸漏心得解脫。

爾時,會中有一天子名善思惟,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住佛菩提根本行處?」

佛言:「天子!菩薩若能成就深直之心,發無上意,是名菩提根本住處。」

善思惟天子言:「如是發心諸菩薩等,以何等法而為境界?」

佛言:「若能修行佈施境界而不悕求報恩等門、若能修行持戒境界而不分別持戒行門、若能修行忍辱境界而不見盡滅法門、若能修行精進境界而不發起修行等門、常行禪境界而能現見一切法門、修行般若境界而不見彼無戲論門現前、常求聞慧境界而不見於語言等門現前、修行捨摩他境界而見諸法本來清淨寂靜法門、修行毘婆舍那境界而一切法不可見門現前、修行四念處境界而無念無思惟門現前、修行四正勤境界而無所作門現前、修行四如意足境界而斷一切願欲門現前、修行五根境界而過諸根法門現前、修行五力境界而不破壞法門現前、修行七覺分境界而佛菩提門現前、修行八聖道境界為救行邪道眾生故、修行教化眾生境界而無眾生無度脫法門現前、修行斷煩惱境界而見諸法本性離煩惱門現前、修行諸波羅蜜境界而不著於此岸彼岸故、修行世間境界而涅槃門現前、修行涅槃境界而不行諸行門現前、修行生境界而不生不滅門現前、修行陰境界而無煩惱門現前、修行界境界而無差別門現前、修行入境界而聖入門現前、修行聞法境界而寂靜禪定門現前、修行說法境界而無言說門現前、修行成就色相境界而法身門現前、修行轉法輪境界而不轉不說門現前、修行聲聞境界而諸佛法門現前、修行辟支佛境界而行諸菩薩勝行門現前,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境界。」

善思惟天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為諸菩薩行?」

佛言:「天子!自捨己樂,能與一切眾生樂;常在世間而能持戒、多聞,心無放逸;常在涅槃而不捨大悲,涅槃門現前而不求證。為化眾生故,隨順世間行,護諸眾生。能於眾生其心平等,令一切眾生得清淨心,於一切眾生心無差別,所有之物與一切共。為人說法不為飲食,畜清淨物而常知足,常樂空閑,正念思惟,常處大眾說法不懈。入城邑、聚落,慈悲現前,不求讚歎、供養、恭敬,常能遠離世間雜語。凡有言說不違佛法,廣略得所,愛語柔軟,一切身份禮敬三寶,先意問訊。心常愛樂第一義諦,於一切法心無所著,於諸資生心不貪染。常近聖人,遠離非法。愛法如身,重佛如命,愛敬修行猶如身首。於一切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資生之事得少為足,敬重師長猶如世尊,乃至喪失身命終不捨於菩提之心。初夜、後夜精勤修行,禪定三昧常現在前。如所聞法思惟正觀,以微妙慧求於解脫。若修習清淨無垢濁心,能捨一切所有之物,觀於內身,不隨外身。能捨所施,遠離瞋恚;能滅愚癡,增長般若;能護於戒,不違修行。

「於一切處生柔軟心、於一切處智慧為首,不顛倒心,無垢光明。心常修諸波羅蜜,心不捨精進,常求善根。如所聞法而不忘失,如所聞法而為他說。離諸供養、飲食等心,常護諸根、常在定心、常隨順涅槃心、常不捨世間心,得失、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不能動心。

「於一切處生如是心:佈施得大富、持戒生天人、忍辱得端政、精進捨煩惱、禪定三昧得心柔軟、修習般若能知世間出世間法、修行四攝無諸過失、修行四無量心無憍慢、修行諦捨滅慧得寂靜調柔、修行禪定得自在心、修習三昧得於深心、修行於諦如實知諸法、修行於定遠離諸見、修行無相得無分別、修行無願得無著心、修行諸波羅蜜得究竟大乘心、修行方便波羅蜜得一切智智處、修行菩薩十地滿足諸菩薩行、親近善知識得一切功德門、敬順和上阿闍梨能得隨順一切諸佛、知自身心得一切種智、習無憍慢得大威勢、恭敬禮拜一切眾生得諸眾生無能見頂、修行種種佈施得具足妙相身、隨順諸眾生得具足八十種好、說大乘法得墮自在地、教眾生髮菩提心得不退地、說諸法空能斷煩惱及煩惱習、以法佈施得四無礙、與眾生念得陀羅尼、令眾生知法得四無礙、與眾生樂說因得無錯謬記、於羸劣眾生起忍辱心得那羅延身、於破戒眾生起忍辱心得諸眾生見者恭敬心、能滅瞋恨心眾生得常定心、勤修精進得速證法修行、以三昧施諸眾生得陰密藏相、施與威儀得一切普莊嚴事、令眾生近善知識得佛、菩薩、聲聞、辟支佛常現在前、捨於欲心常為一切世間所信、捨於瞋心得一切世間之所愛樂、捨慳嫉心得一切名聞利養、能與眾生作依止處得一切世間之所歸依、捨一切供養恭敬讚歎得法喜食得美名聞、施先問訊得清淨言音、施於愛語得梵音聲、施柔軟語得迦陵頻伽聲、遠離瞋恨得諸世間勝妙之身、不誑眾生得悉為一切世間所信、不說他過得不入胎、遠離殺生得壽無量命、遠離劫盜得以虛空而為庫藏、捨所愛事得如意寶手、迴向菩提得無盡資財、遠離邪淫得大丈夫身、遠離妄語得口業密、遠離兩舌得不失菩提心、遠離惡口得一切世間讚歎、遠離綺語得不壞眷屬、遠離貪心得無盡藏、遠離瞋心得與一切眾生而作橋樑、遠離邪見得於正見教化眾生、住於大乘得佛十力、能施一切不求果報得十八不共法、捨諸所著得四無畏。

「天子!若我廣說如是菩薩無量境界、菩薩無量修行者,乃至百千萬億劫不能窮盡。天子!是名菩薩境界修行。天子!若菩薩如是成就境界、如是修行,於得菩提則為不難。」

善思惟天子言:「世尊!云何菩薩名為安隱?」

佛言:「天子!若菩薩常不捨離三昧,而不依三昧生。得三昧已,隨有利益眾生之處彼彼處生。天子!菩薩如是名為安隱。」

善思惟天子言:「世尊!云何菩薩名為寂靜?」

佛言:「天子!若菩薩見一切真如法界實際,是菩薩處於大眾而能寂靜。應如是知,天子!是則名為菩薩寂靜。天子!若菩薩不起二處心,名為菩薩寂靜。」

天子言:「世尊!菩薩云何名為常在三昧?」

佛言:「天子!若菩薩心常不求一切諸事、不見一法可取、不見一法可捨,是菩薩隨所見法悉知空寂,無有真實。天子!菩薩如是,名為常在三昧。」

善思惟天子言:「世尊!菩薩云何名為到一切處?」

佛言:「天子!若菩薩能見自身及諸眾生平等空寂,天子!菩薩如是名為到一切處。」

善思惟天子言:「世尊!云何菩薩名為調伏?」

佛言:「天子!若菩薩一切分別所不能動,名為調伏。」

天子言:「云何菩薩名為得滅?」

佛言:「若菩薩不染、不淨,名為得滅。」

善思惟天子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依止自心而得菩提。世尊!菩薩如是離諸煩惱,如是如是取於佛法。世尊!諸佛法者,無所從來、去無所至。世尊!於諸法中清淨智,名為菩提。」

「天子!菩薩如是隨順忍辱,名為菩提。能如是知,名為一切智者。」

「世尊!若能入如是平等法界,是菩薩名為成就檀波羅蜜;若能如是知得成就平等法界,是菩薩名為成就尸波羅蜜;若能如是知忍平等法界,名為成就忍辱波羅蜜;若能於此法門修行聞、思、修、慧,名為成就毘離耶波羅蜜;若能思惟是法平等法界,名為成就禪波羅蜜;若能了達如是法平等法界,名為般若波羅蜜。世尊!若人能信此法門者,是人名為見法、名為證法、名降伏魔。世尊!若人能說此法門者,是人於如來所轉法輪而得隨轉。世尊!若人能得此法門者,是人名得最上妙法。」

爾時,世尊於善思惟天子所說法門讚言:「善哉,善哉。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天子!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藏皆悉在此法門中攝。天子!一切諸佛所有意趣於此法門皆已示現。天子!若人聞此法門者,當知是菩薩快得善利。天子!若人手執此法門者,當知是菩薩得大法藏。天子!若人攝受此法門者,當知是菩薩名為可信者、名為受持如來密藏者、名為以最上供養供養如來者、名為攝受如來法門者。天子!若人聞此法門、聞已能信者,當知是菩薩名為報如來恩。天子!若人信此法門者,當知是菩薩於十方界無有闇障。」

爾時,世尊告一切大眾唱如是言:「誰能於未來世護持此法門?」

爾時,無所發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當能於未來世護持此法門。世尊!若菩薩有所發者,不能護持此法。是故,我不發、不起、不受,於一切眾生平等心,能護持此甚深無生法忍法門。我遠離飲食心,不求一切供養、恭敬、讚歎。何以故?世尊!若依供養、恭敬者,不能護持此法。世尊!於如來滅後,若有人聞此法能受、能持、能書寫、能讀誦,書寫已乃至受持經卷者,當知皆是無所發菩薩威神力故。」

爾時,世尊讚無所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如是心者,是人則能護持妙法。」

觀世音菩薩言:「世尊!若人不斷大悲,是人則能護持妙法。是故,我今依大悲心護持此法門。」

彌勒菩薩言:「世尊!若人有大慈心,是人能攝受妙法。何以故?若人多瞋恚,是人不能攝受妙法。是故,我依慈心流通此法門。」

見者愛樂菩薩言:「世尊!若菩薩眾生見者無厭,是人則能護持妙法。世尊!是故,我於一切眾生不起瞋心,護持此法門。」

導師菩薩言:「世尊!若菩薩為一切眾生起心:『我拔一切眾生苦。』若一切眾生欲聚集佛菩提、欲度一切眾生,是菩薩能受持此法門。是故,世尊!我為一切眾生成佛菩提。世尊!我先度一切眾生然後自度,而不見能度可度者、亦不見度眾生法。是故,世尊!我畢竟起如是心護持此法門。」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世間人顛倒,若人生如是心:『我護持妙法。』即是顛倒。何以故?世尊!菩薩調柔自身、寂靜自身,是菩薩自調柔、自寂靜實法身即是護持妙法。是故,世尊!我自身柔軟、自身寂靜、自身法身即護持妙法。」

爾時,世尊讚彼護持妙法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真是大士。汝今能安樂一切眾生故,護持妙法。護法菩薩正應如是。何以故?此是諸菩薩最妙勝業,所謂護持妙法。善男子!是諸法相應法集法門,若菩薩受持、讀誦、修行,是菩薩於諸佛所得光明現前,一切諸佛身不生、不滅;於法中得大光明現前,知一切法非作、非有為;於僧中得光明現前,如來弟子僧無我、無我所;於菩薩修持戒得光明現前,菩薩於諸學中大悲為根本;得樂說光明現前,一切語言樂說以無生為體。善男子!是法門多行於娑伽羅龍王世界、多行帝釋住處、多行於阿那波達多龍王住處,然後行於閻浮提中。雖行閻浮提,常於諸佛所護眾生中行、於直心不諂曲心眾生中行、於能信深法者,常在如是眾生心手中行。」

如來說此法門時,無所發菩薩、奮迅慧菩薩及彼諸菩薩摩訶薩,及大聲聞,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說此法門歡喜奉行。

佛說法集經卷第六


上篇:惟日雜難經

下篇:佛說決定義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佛說菩薩逝經

佛說菩薩逝經 西晉沙門白法祖譯 佛在鷂山中,與諸比丘...

佛說清淨心經

佛說清淨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天請問經

天請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入定不定印經

大周新翻三藏聖教序 御製 蓋聞: 大乘奧典,光秘賾於...

佛說出家緣經

佛說出家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如是我聞: 一...

梵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梵飜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並序 [燉煌出 S. 700]...

佛說治意經

佛說治意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佛言:「安般守意具行...

佛說五大施經

佛說五大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註音版】佛說九橫經

佛說九橫經...

阿彌陀經疏鈔問辯

《疏鈔》既出,有不愜者,致辭詰難。其可從者,忻然從...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卷上 曹魏代失譯人名 東方...

慈悲藥師寶懺

消災延壽藥師懺法卷上 熏修藥師懺儀 嚴淨壇場 楊枝淨...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佛教詞典】郁曾伽

梵語 ucchavga。意譯數千萬兆。佛本行集經卷十二(大三...

【佛教詞典】軍那

(植物)Kunda,花名。大日經疏五曰:如軍那華,其華出...

智者除心不除境

許多人喜歡在寂靜的環境中,讀書修道。如果沒有這樣的...

最善巧的方便就在身邊

有一位年輕的太太,她到處跑道場,跟著法師團團轉,卻...

學會轉念,平復疫情中躁動的心態

好,各位騰訊佛學的網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有因緣...

十首著名悟道禪詩

一、唐寒山《寒山詩》 水清澄澄瑩。徹底自然見; 心中...

何謂法師

何謂法師?淺言之,精通佛法,為人之師。法師有五種:...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違識相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見...

不孝有三的含義是什麼

問: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

新參四問

一日,一名年輕的學僧前來參問大珠慧海禪師,學僧一見...

訂定念佛功課,信願才算堅定

問曰,念佛之門,多承開導,群疑盡釋,正信現前矣。但...

造了罪業後,生命中會產生兩種影響

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

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我們怎麼樣來長養我們的四無量心呢?《華嚴經》告訴我...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打坐時如果有任何善惡境界現前,都不要執著。告訴自己...

【視頻】《地藏經》慧平法師

《地藏經》慧平法師

【視頻】《諸德福田經》聆志居士念誦

《諸德福田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