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維摩詰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維摩詰經卷下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觀人物品第七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何以觀察人物?」

答曰:「譬如幻者見幻事相,菩薩觀人物為若此。譬如達士見水中月,菩薩觀人物為若此。譬如明鏡見其面像,菩薩觀人物為若此。取要言之,如熱時之焰,如呼聲之響,如空中之霧,如地水火風空,如諸情同等,如無像之像,如真人斷三垢,如溝港見自身,如如來諸所有,如所見諸色像,如得盡定無身不身,如空中之鳥無跡,如蟲蚤之根自然,如夢所見已寤,如未生塵,如真人現;菩薩觀人物為若此也。」

文殊師利曰:「如是觀者,何以行慈?」

答曰:「如是觀人,人物為幻,知法亦然,而為說法。以慈修止,止而慈者,為無所起。行不嬈慈,以無瑕穢;行等之慈,等於三塗;行無諍慈,無所止處;行不二慈,內外無習;行不怒慈,為都成就;行牢強慈,強若金剛,莫能沮壞;行清白慈,內性已淨;行平等慈,平若虛空;行如來慈,如本隨覺;行佛之慈,覺諸凡人;行自然慈,以自覺正;行道之慈,同其所味;行無比慈,能卻眾惡;行大悲慈,導以大乘;行不視慈,其視如空;行佈施慈,無所遺忘;行戒以慈,與惡戒眼;行忍以慈,彼我皆護;行精進慈,荷負眾人;行一心慈,思所當念;行智慧慈,而以知時;行善權慈,一切現聞;行不諂慈,意淨無求;行不飾慈,心無所著;行不我慈,無復惡意;行安慰慈,至於得佛,為立大安。菩薩之慈為若此也。」

文殊師利又問:「何謂為悲?」

曰:「所造德本,修辯為人。」

「何謂為喜?」

曰:「所以施眾而無悔。」

「何謂為護?」

曰:「兼利之。」

又問:「生死為畏,菩薩何以御之?」

曰:「生死畏者,菩薩以聖大之意,為之作御。」

又問:「欲建聖大,當何所立?」

曰:「建聖大者,必等一切而度眾生。」

又問:「欲度眾生,當何除解?」

曰:「度眾生者,解其勞塵。」

又問:「既解勞塵,當復何應?」

曰:「已解勞塵,當應自然。」

又問:「何所施行,而應自然?」

曰:「不起不滅,是應自然。」

又問:「何等不起?何等不滅?」

曰:「不善不起,善者不滅。」

又問:「善、不善孰為本?」

曰:「善、不善身為本。」

又問:「身孰為本?」

曰:「欲貪為本。」

又問:「欲貪孰為本?」

曰:「不誠之雜為本。」

又問:「不誠之雜孰為本?」

曰:「不住為本。如是,仁者!不住之本無所為本,從不住本立一切法。」

於是,有天在其室止,聞上人言,現其天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如應若持,至大弟子,即著不墮,一切弟子神足舉華,便不墮落。天問舍利弗:「何故舉華?」

曰:「不如應,是以舉之。」

天曰:「不然!此華如應!何為賢者謂之不應?又如此華無應不應,賢者自為應不應耳。觀諸大人華不著身者,以一切棄應不應也。譬如丈夫畏時,非人得其便;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細滑得其便;已離畏者,一切五樂無能為也,止處未斷,華著身耳,止處斷者,華不著也。」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曰:「至於此久,如耆年解脫。」

又問:「止此久耶?」

曰:「耆年解脫,亦何如久?」舍利弗默而不答。

天曰:「如何耆舊大智而默?」

曰:「真解者無所言取,故吾於是不知所云。」

天曰:「若耆年桉文言之,則一切如文解相。何則?解脫者,不內不外,不從兩間得,而文字亦無內外兩間之得。是故,賢者!無以文字說解脫也。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從等解。」

曰:「不復以不欲淫怒癡而解乎?」

天曰:「甚慢者,不用是說解,如不樂慢,淫怒癡者乃以是解。」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奚得以何為證,辯乃如是?」

曰:「不我得,不為證,故辯如是。若有得有證則於自然法律為甚慢矣!」

舍利弗問天:「汝於三乘,為何志求?」

天曰:「弟子行者,乘弟子法;緣一覺行,眼見道意;求大乘者,自行大悲。如入栴檀林者,唯嗅栴檀,不嗅他香。如是,賢者!在佛德香之室者,不樂弟子、緣一覺香。若天龍神、釋梵四天王得入此室,聞斯正士講說法者,皆樂佛美德香,終不起欲樂香也。昔者菩薩發意出家,十有二年吾止此室,不聞弟子、緣一覺之雜言,但聞殊異菩薩雜語,大慈大悲不可思議佛法積要。又,舍利弗!此室有八未曾有自然之法,以現正化。何謂八?此室晝夜照以智慧覩佛金光,不以日月所照為樂,是為一未曾有;此室入者,在中而止,一切無復淫怒癡垢,是為二未曾有;此室恆有釋梵四天王、異剎菩薩來會不休,是為三未曾有;此室常聞講說道,化六度無極不退之輪,法語不廢,是為四未曾有;此室天人恆歌正樂,絃出無量法化之聲,是為五未曾有;此室其中有四大藏眾寶積滿,周窮濟乏求得無盡,是為六未曾有;此室釋迦文、阿閦佛、寶首、樂忻、寶月、寶淨、無量、固受、師子響、慧作斯,彼諸如來等,是正士念時說時,彼佛即為來,來說佛行無不悅懌,是為七未曾有;此室清淨,常見諸天名好宮室,及一切佛嚴淨之土,是為八未曾有自然之法。如是,賢者!此常見正,誰已見此,當復捨學弟子法乎?」

舍利弗問天:「汝何以不轉女人身?」

天曰:「滿十二歲,始以女人形求而得之,夫女人相猶幻事也。故女人為幻觀世如類,而云何以轉女人身?」

舍利弗言:「觀諸有身皆無所成。」

「如是,賢者!一切諸法亦無所成,奚為復問何轉女身?」於是,其天即以神足,立舍利弗令如天像,天自化身如舍利弗。既現化,而問曰:「云何賢者轉為此女像?」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曰:「不識吾何以轉成此女像也。」

天曰:「賢者!若能轉此女像,則眾女人身可轉,若其不女於女身亦不見者,則眾女人雖女身,為非女非見也。又如佛言:『一切諸法非女非男。』」即時,舍利弗身復如故。

天曰:「賢者!何緣作此女相?」

曰:「吾不作,非不作。」

天曰:「如是,賢者!諸法亦非作非不作。夫不作非不作者,佛所說也。」

舍利弗問天:「汝沒此,當於何生?」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曰:「如佛化生,非沒生也。」

天曰:「眾生猶然,亦不見其沒生者也。」

曰:「天久如能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乎?」

曰:「久猶凡民之普得法,乃吾成最正覺。」

曰:「云何凡民之普得法者,無乃非處乎?」

天曰:「其為無上最正覺者非有處也。所以者何?佛無所立,故曰無所於最正覺者。」

舍利弗言:「今諸佛最正覺,及其已正覺與當正覺者,如江河沙,皆謂何乎?」

曰:「此以文數為讀者耳,非謂道有去來今也。夫三塗等,且如賢者得道云何?」

曰:「所得者,為不惑耳。」

天曰:「如是,賢者!吾成佛者,亦以為彼未正覺故。」

爾時,維摩詰謂賢者舍利弗言:「是天已奉事九十二億佛,神通之智已解了,所願普具,法忍已得,已不退轉,願行如言所欲能現。」

維摩詰經如來種品第八

文殊師利問曰:「何謂,族姓子!菩薩所至到處興有佛法?」

維摩詰言:「其來往周旋,有智慧興有佛法。」

「菩薩來往,為之奈何?」

「其至五無間處,能使無諍怒;至地獄處,能使除冥塵;至於畜生處,則為除闇昧,能使無慢;求入餓鬼道,一切以福,隨次合會;至無智處,不與同歸,能使知道;在怒害處,為現仁意,不害眾生;在憍處,為現橋樑,合聚度人;在塵勞處,為現都淨,無有勞穢;如在魔道,則能使其覺知所緣;在弟子道,所未聞法,令人得聞;在緣一覺道,能行大悲,坐而化人;入貧窶中,則為施以無盡之財;入鄙陋中,為以威相嚴其種姓;入異學中,則使世間一切依附;遍入諸道,一切能為解說正要,至泥洹道,度脫生死。如無絕已,是為菩薩來往周旋所入諸道,能有佛法。」

於是,維摩詰又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

答曰:「有身為種,無明與恩愛為種,淫怒癡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住為種,八邪道為種,九惱為種,十惡為種;是為佛種。」

曰:「何謂也?」

文殊師利言:「夫虛無無數,不能出現住發無上正真道意,在塵勞事未見諦者,乃能發斯大道意耳。譬如,族姓子!高原陸土,不生青蓮芙蓉蘅華,卑濕污田,乃生此華。如是,不從虛無無數出生佛法,塵勞之中乃得眾生而起道意,以有道意則生佛法,從自見身積若須彌,乃能兼見而起道意,故生佛法。依如是要,可知一切塵勞之疇,為如來種。又譬如人不下巨海,能舉夜光寶耶?如是,不入塵勞事者,豈其能發一切智意?」

賢者大迦葉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此言,誠如之意塵勞之疇,為如來種,奚但身見能發無上正真道乎?雖以五無間具,猶能發斯大道意而具佛法矣。已得羅漢為應真者,終不能復起道意而具佛法也。如根敗之士,其於五樂不能複利,如是弟子雜行已斷,其於佛法不樂不利無復志願,是以凡夫於佛法為有反覆,如弟子無有。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大道,不斷三寶,使夫弟子終身聞佛法、力、無所畏,非復有意起大道也。」

於是,眾中有坐菩薩,字眾像見,問維摩詰言:「居士!父母妻子,奴客執事安在?朋友親戚徒隸,為誰群從?所有象馬、車乘,皆何所在?」

爾時,長者維摩詰答眾像見,而說頌曰:

「母智度無極,  父為權方便,
 菩薩由是生,  得佛一切見。
 樂法以為妻,  悲慈為男女,
 奉諦以降調,  居則思空義。
 學知一切塵,  其生隨所欲,
 上道為親友,  覺意而不著。
 我徒勇而果,  群從度無極,
 四恩當女事,  樂以歌道德。
 總持為苑囿,  覺華甚奇快,
 厥實度知見,  彼樹法林大。
 八解之浴池,  正水滿其淵,
 淨葉眾如殖,  浴此無垢塵。
 參駕五通馳,  大乘難過踰,
 調御以道意,  八道坦忘憂。
 相具以嚴容,  眾好飾其姿,
 慚愧免行成,  華鬘謂不疑。
 七寶貨之大,  求者兼與法,
 得報利弘多,  隨布分斯道。
 守如禪解教,  無患清淨道,
 以是依諸佛,  常勇志不搖。
 是食甘露者,  以解味為漿,
 不慢不疑淨,  戒品為塗香。
 在彼眾塵埃,  勇犍莫能勝,
 降伏一切魔,  咸使至道場。
 其於所墮生,  都已無惑根,
 為現諸剎土,  將護度眾塵。
 供養億如來,  奉諸三界將,
 不我則為佛,  生輒務成養。
 修治佛土淨,  訓化諸群生,
 由是得最剎,  無人人所行。
 一切民萌類,  聲響及眾變,
 一時能盡現,  菩薩樂精進。
 邪行為順現,  隨欲牽致來,
 方便度無極,  一切示軌儀。
 為現勝言教,  示身終如死,
 祐化諸人物,  於幻法不殆。
 現劫盡乾燒,  更始生地形,
 眾人有常想,  照令知無常。
 正使或億千,  出之一邑里,
 能悉為空捨,  安諸施以道。
 如有禁咒語,  嶮谷若干輩,
 皆為到彼度,  菩薩無所畏。
 世間眾道術,  一切從而學,
 非以隨疑見,  因之解人惑。
 或作日月天,  或為梵中尊,
 為地主以德,  為風神亦然。
 劫中有疾疫,  為之設醫藥,
 勤恤護養安,  除病消諸毒。
 劫中設饑饉,  則施食與漿,
 前救彼飢渴,  卻以法語人。
 劫中若兵起,  己為作慈利,
 化之以不諍,  兆民得休濟。
 若於大戰中,  則我得臣眾,
 恆協用和安,  菩薩力勢強。
 至於有獄刑,  佛土不可勝,
 輒至到於彼,  趣使眾庶寧。
 所往方教化,  五道遍分明,
 一切生索現,  此為菩薩生。
 在欲示饒有,  現捨而行禪,
 能禁製魔首,  莫知孰執焉。
 火中生蓮荷,  是可謂希有,
 無比為大炬,  其在欲能爾。
 有民眾所聚,  則為興農利,
 導以無貪慾,  立之以佛智。
 求為世間將,  宗長若帝師,
 輔上而懷下,  以此安群黎。
 周惠諸貧民,  資財無有極,
 因厥所佈施,  勸勵起道德。
 在於憍慢中,  示現作力士,
 消伏諸貢高,  使立佛正道。
 見人有危懼,  居前而慰安,
 既施使無畏,  乃化以道真。
 為五通仙人,  修治梵行事,
 立眾以淨戒,  及忍和損意。
 以敬養烝民,  見者樂精進,
 所有僮僕奴,  教學立其信。
 隨如方便隨,  令人得樂法,
 欲現一切最,  善權必深學。
 無際行謂此,  是以游無疆,
 合會無邊慧,  說法無有量。」

維摩詰經不二入品第九

於是,維摩詰問眾菩薩曰:「諸正士!所樂菩薩不二入法門者,為何謂也?」

座中有名法作菩薩,答曰:「族姓子!起分為二,不起、不生則無有二,得不起法忍者,是不二入。」

首閉菩薩曰:「吾我為二,如不有二,不同像則無吾我,以無吾我,無所同像者,是不二入。」

不眴菩薩曰:「有受為二,如不受則無得,無得者不作淵,以無作無馳騁者,是不二入。」

首立菩薩曰:「勞生為二,為勞乘者其於生也,弗知弗樂,以過眾知而受色慾者,是不二入。」

善宿菩薩曰:「慮知為二,當以不慮不知,於諸法念作而行不念作者,是不二入。」

善多菩薩曰:「菩薩意、弟子意為二,如我以等意於所更樂,無菩薩意,無弟子意,與無意同相者,是不二入。」

善眼菩薩曰:「一相、不相為二,若都不視、不熟視、不暫視,不作一相,亦不暫相,於視不視以等視者,是不二入。」

奉養菩薩曰:「善、不善為二,於善不善如無所興,是謂無想,以無想立者,而不為二,都於其中而無度者,是不二入。」

師子意菩薩曰:「一切不受為二,當如金剛而無覺知,不為愚行亦不解者,是不二入。」

勇意菩薩曰:「漏、不漏為二,如得正法則其意等,已得等者,終不為漏不漏想,亦不以無想而得,不以想受而住者,是不二入。」

淨解菩薩曰:「此有數、此無數為二,若離一切數則道與空等,意都已解無所著者,是不二入。」

人乘菩薩曰:「是世間、是世尊為二,若世間意空,於其中不捨不念,不依尊上者,是不二入。」

目見菩薩曰:「盡、不盡為二,盡者都盡,都盡者不可盡,是謂無盡;無所盡,故曰盡。曰盡者,無有盡,如斯入者,是不二入。」

普閉菩薩曰:「我、非我為二,如我之不得,非我何可得?於我自然而不作者,是不二入。」

明天菩薩曰:「明、不明為二,不明滋多,是故有明,若是不用不計,以作等計,於其中而平等,不以二得要者,是不二入。」

愛覲菩薩曰:「世間空耳,作之為二。色空不色敗空,色之性空,如是痛想行識空而作之為二,識空不識敗空,識之性空,彼於五陰,知其性者,是不二入。」

光造菩薩曰:「四種異、空種異為二,空種自然,四大亦爾,本空自然,末空自然,知此種者,是不二入。」

善意菩薩曰:「眼色為二,其知眼者,見色不染、不怒、不癡,是謂清淨。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更、心法為二,其知心者,於法不染、不怒、不癡,是謂清淨。如此住者,是不二入。」

無盡意菩薩曰:「佈施、一切智而分佈為二,佈施而自然,一切智亦爾;一切智自然,佈施亦爾。如是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一切智而分佈為二,智慧而自然,一切智亦爾;一切智自然,智慧亦爾。於其中而一入者,是不二入。」深妙菩薩曰:「空異、無相異、無願異為二,如空則無相,無相則無願,無願者不意、不心、不識、不行,其以一向行眾解門者,是不二入。」

寂根菩薩曰:「佛法眾為二,佛性則法,法性則眾,一切是三寶無有數,無數則朴,朴則正諸法,樂隨此者,是不二入。」

不毀根菩薩曰:「有身與有身盡為二,有身則有盡,何則?從身生見,從見有身。是故有身有毀滅雜,彼以無雜自然如滅,而不迷不惑者,是不二入。」

善斷菩薩曰:「身、口、心為二,所以者何?是身則無為之相也,如身之無為,口相亦無為,如口之無為,心相亦無為,如其心之無為,一切法亦無為。其以無二無三事者,是不二入。」

福土菩薩曰:「福與不福,為與不知為為二,於福不福,如不知為如,不有為是則無二。其於罪福不以知為如自然相,以空知者,不是福不非福,亦不無知,覺如此者,是不二入。」

首懷菩薩曰:「攀緣稱說為二,若其不攀緣則無所不善、無非善也。如無不善、無非善者,是不二入。」

月盛菩薩曰:「闇與明為二,不闇不明,乃無有二。何則?如滅定者,無闇無明,如諸法相而等入者,是不二入。」

寶印手菩薩曰:「其樂泥洹,不樂生死為二,如不樂泥洹,不惡生死,乃無有二。何則?在生死縛彼乃求解,若都無縛,其誰求解?如無縛、無解、無樂、無不樂者,是不二入。」

心珠立菩薩曰:「大道、小道為二,依大道者不樂小道,亦不習塵,無大道相,無小道相,如如想之士,無以行道者,是不二入。」

誠樂仰菩薩曰:「誠不誠為二,誠見者不見誠,奚欺偽之能見!何則?非肉眼所見也,以慧見乃而見。其以如見、無見、無不見者,是不二入。」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又問文殊師利:「何謂菩薩不二入法門者?」

文殊師利曰:「如彼所言,皆各建行,於一切法如,無所取、無度、無得、無思、無知、無見、無聞,是謂不二入。」◎

◎維摩詰經香積佛品第十

於是賢者舍利弗心念:「日時欲過,此諸大人當於何食?」

維摩詰知其意而應曰:「唯然,賢者!若如來說八解之行,豈雜欲食而聞法乎?要聞法者當為先食。」是時維摩詰即如其像正受三昧,上方界分去此剎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佛土,有佛名香積如來、至真、等正覺,世界曰眾香。一切弟子及諸菩薩皆見其國,香氣普薰十方佛國諸天人民,比諸佛土,其香最勝。而彼世界無有弟子、緣一覺名,彼如來不為菩薩說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菩薩飲食則皆眾香,其香周流無量世界。時,彼佛諸菩薩方坐食,有天子學大乘,字香淨,住而侍焉。一切大眾皆見香積如來與諸菩薩坐食,維摩詰問眾菩薩言:「諸族姓子!誰能致彼佛飯?」皆曰不能。即復問文殊師利:「卿!此眾中未悉了乎?」

答曰:「如佛所言,未知當學。」

於是,維摩詰不起於座,居眾會前化作菩薩,光像分明,而告之曰:「汝行,從此佛土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世界,到眾香剎香積佛所。往必見食,則禮佛足,如我辭曰:『維摩詰言:「願得世尊所食之餘,欲於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廢之人,得弘大意,亦使如來名聲普聞。」』」即化菩薩居眾會前,上昇上方,忽然不現,舉眾皆見其去。而化菩薩到眾香界,禮彼佛足言:「維摩詰菩薩稽首世尊足下,敬問無量,興居輕利,游步康強,少承福慶,願得世尊所食之餘,欲於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廢之人得弘大意,亦使如來名聲普聞。」彼諸菩薩皆愕然曰:「此人奚來?何等世界有懈廢人?」即以問佛。香積報曰:「下方去此度如四十二江河沙剎,得忍世界,有佛名釋迦文漢言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於五濁剎,以法解說懈廢之人。彼有菩薩名維摩詰,說上法語,今遣化來,稱揚我名。」彼菩薩曰:「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無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世界皆遣化往,化作佛事,以立眾人。」

於是,香積如來,以滿缽香飯,一切香具,與化菩薩。時,彼九萬菩薩俱發聲言:「我等欲詣忍土見釋迦文。」彼佛報言:「往!族姓子!齎爾忍香入彼世界,無以仁故,有放逸意,自持汝所樂行,勿念彼國菩薩不如,無得於彼生廢退意而有勞想。所以者何?佛土虛空,諸佛世尊欲度人故,為現其剎耳。」化菩薩既受飯,與諸大人,俱承佛聖旨,及維摩詰化,須臾從彼已來在維摩詰捨。維摩詰即化為九萬師子床,嚴好如前,諸菩薩皆坐訖,化菩薩奉佛具足之飯與維摩詰,飯香一切薰維耶離,及三千大千世界皆有美香。時,維耶離諸梵志,居士尊者,月蓋等,聞是香氣,皆得未曾有自然之法,身意快然。具足八萬四千人入維摩詰捨,觀其室中,菩薩甚多,覩師子座,高大嚴好,見皆大喜,悉禮菩薩、諸大弟子,卻住一面。諸香地天人,色行天人,皆來詣捨。維摩詰謂耆年舍利弗諸大弟子言:「賢者!可食如來之飯,惟大悲味,無有限行以縛意也。」

有異弟子念此飯少,而此大眾人人當食。化菩薩曰:「四海有竭,此飯無盡,使眾人食摶若須彌,猶不能盡,是不可盡。所以者何?無有盡戒,至於定慧,解度知見,如來之飯,終不可盡。」於是,缽飯悉飽,眾會飯故不盡,諸菩薩、大弟子、天與人食此飯已,氣走安身,譬如一切安養國中諸菩薩也。其香所薰,毛孔皆安,亦如眾香之國,香徹八難。

於是,維摩詰問眾香菩薩言:「諸族姓子!香積如來云何說法?」

彼菩薩曰:「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其香,而諸菩薩自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其香皆薰,一切同等,悉得一切香德之定,堪任得定,菩薩一切行無所著。」

彼諸菩薩問維摩詰:「今世尊釋迦文,云何現法?」

維摩詰曰:「此土人民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是趣地獄,是趣畜生、鬼神之道,是為由身、由言、由意惡行之報。至於不善惡行滋多,故為之說若干法要,以化其麁獷之意。譬如像馬[怡-台+龍]悷不調,著之羈絆,加諸杖痛,然後調良。如是難化譸張之人,為以一切苦諫之言,乃得入律。」

彼菩薩曰:「未曾有。如世尊釋迦文,乃忍以聖大之意,解貧貪之人,及其菩薩亦能勞謙,止斯佛土,甚可奇也!」

維摩詰曰:「如卿等言,此土菩薩於五罰世,以大悲利人民,多於彼國百千劫行。所以者何?諸族姓子!此忍世界有十德之法為清淨,彼土無有。何等十?以佈施,攝貧窮;以敬戒,攝無禮;以忍辱,攝強暴;以精進,攝懈怠;以一心,攝亂意;以智慧,攝惡智;以悔過,度八難;以大乘,樂遍行;以種德本,濟無德者;以合聚,度人民。是為十德。而以發意取彼。」

彼菩薩曰:「為以幾法,行無瘡痏,從此忍界到他佛土?」

維摩詰曰:「有八法行,菩薩為無瘡痏,從此忍界到他佛土。何等八?為眾設恥,避亂羞望;為一切人,任苦忍諍;為諸善本,以救眾生;為不距眾,人而愛敬;菩薩所未聞經,諮聽不亂;不嫉彼供,不謀自利;常省己過,不訟彼短;自檢第一以學眾經。是為八。」

當此維摩詰與眾會及文殊師利說法時,滿百千人發無上正真道意,十千菩薩逮得法忍。

維摩詰經菩薩行品第十一

是時,佛說法於奈氏之園,其場忽然廣博嚴事,一切眾會皆見金色。賢者阿難問佛言:「世尊!是為誰先瑞應,而此場地廣博嚴事,一切眾會皆見金色?」

佛告阿難:「是維摩詰、文殊師利大眾欲來,故先為此瑞應。」

於是,維摩詰報文殊師利:「吾欲詣如來,此諸大人可共見佛,禮事供養。」

文殊師利言:「善哉!行矣,宜知是時。」

是時,維摩詰即如其象而為神足,使一切眾立其右掌,並諸師子座,共行詣佛。既到,諸菩薩皆避坐而下,稽首佛足,卻住一面。諸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稽首佛足,皆住一面。於是,世尊問訊諸菩薩,使各復坐。即悉受教。眾坐已定,佛語賢者舍利弗言:「汝已見菩薩大士之所為乎?」

對曰:「唯然,已見。」

佛言:「以何等相而知其轉?」

對曰:「其轉不可念知,非意所圖,非度所測,我覩其為不可思議。」

阿難問佛:「今所聞香,自昔未有,是為何香?」

佛言:「是彼菩薩身毛孔之香也。」

舍利弗告賢者阿難:「我等一切諸毛孔,亦得是香。」

阿難言:「此所從出?」

曰:「是維摩詰從香積佛取飯,於捨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

阿難問曰:「是香氣轉能久如?」

維摩詰答言:「至此飯消。」

曰:「此飯者幾時而消?」

答曰:「此飯住止至七日七夜,後乃消化。而隨所語,若弟子行者,服食此飯,不得道終不消。其食此飯而中止者,則不消也。新行大道而服食此飯,不得法忍則亦不消。若得法忍而食此飯,至一生補處,其飯乃消。譬如,阿難!阿昏陀藥其香遍一室,皆作蜜香氣,悉消眾毒,藥氣乃歇。此飯如是,未孚即消。至諸垢毒一切除盡,飯氣乃消。」

阿難曰:「彼以佛事作此飯耶?」

佛言:「如是,如是。阿難!或有佛土以光明作佛事;或有佛土以菩薩作佛事;有以如來色相、名號現作佛事;有以衣食、苑園、棚閣而作佛事;有以示現神足變化而作佛事;有以虛靜空無寂寞為作佛事,而使達士得入律行;有以影、嚮、夢、幻、水月、野馬,曉喻文說而作佛事;有以清淨,無身無得,無言無取,而為眾人作佛事。若此,阿難!不有是義及諸所有,亦不為人作佛事也。以此四魔八十四垢,百千種人為之疲勞,是故諸佛為作佛事。故此,阿難!名為佛法,隨所行入之法門。菩薩得入此門者,若得一切好大佛土,不以喜悅,得不好土,而亦不避,其近如來即益起敬。妙哉!一切佛法,以等度人,而佛土不同。譬如有佛土有地若干,道所覆蓋不若干也。如是,阿難!有諸如來為若干像,其無礙慧不若干也。正等,阿難!如來身色,威相性大,戒定慧解度知見事,力無所畏,及佛法慈悲護安,受行壽量,說法度人,是故,名為等正覺,名為如來,名為佛。此三句者,其義甚廣,使吾以劫之壽,未能周竟三千大千申暢其義,以知眾生之意。上智多聞,得念總持,為一切人說此三句之義,窮劫未能竟,此為等正覺,為如來,為佛者也。是故,阿難!佛道無量,如來智辯不可思議。」

阿難白佛:「願今已後,無稱我為上智多聞。」

佛言:「阿難!汝起疲厭之意,於弟子中為最多聞,比諸菩薩未有見焉。菩薩志願所作彌多,一切海淵尚可測量,菩薩智慧諸持定念,種種所得不可稱度。阿難!汝且觀菩薩行。是維摩詰一時所現德善之本,彼諸弟子、緣一覺者,一切變化於百千劫不能現也。」

於是眾香世界菩薩來者,皆叉手言:「如來名等,吾甚思念,無有遺忘,於此佛土終不起想。又如世尊諸佛權道不可思議,以度人故,為隨所欲而現佛土之好。願佛贈我以佛之法遺,遷於彼土當念如來。」

佛告諸菩薩言:「有盡不盡門,汝等當學。何謂為盡?謂其有數。何謂不盡?謂為無數。如菩薩者,不盡於數,不住無數。以何於數而不動者?謂之大慈不動,大悲不捨,性以和樂,意而不荒,見人而悅,奉事聖眾,惠施軀命,以受正法,種善無厭,分德不住,學法不懈,說教不忘,供事佛勸,所生不恐,具受不慢,不輕未學,不為塵埃,守真化生,欣樂受決。安身以力,安彼以悅。禪定為學行想,生死為善權想,來求為賢友想,悉知為具足想,所有為佈施想,惡戒為依受想,不忍為忍默想,懈怠為精進想,亂意為知念想,惡智為行智想,度無極為父母想,道品法為群從想。欲行眾善,而無厭足,以諸剎好,成己佛土。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勞者為作歸,貪者為福,導為眾重任,曉陰入種降魔兵,不以謀為法,淵慧有餘,以少求而知足。諸世間已畢竟,於眾俗不漸漬,得世際感聖賢,現諸儀式,起神通行。博聞能諷,慧力持念,斷眾人疑,知本本根,無礙無住,為致辯才。順化天人,十善為淨,梵跡為立,行四無量。致佛音聲為法都講,導至善行得佛仙路,捐身口意,行欲殊勝,憙在眾經取菩薩眾以大乘化,德行不敗,善法不惑。如是,諸族姓子!以應此法者,不盡數也。

「何謂菩薩不住無數?謂求為空,不以空為證;求為無相、無數、無願,不以無相、無數、無願,隨至為證。觀於無常,不厭善本;觀世間苦,以誠信生;觀於非身,誨人不倦;觀寂然法,寂而不轉;觀退轉者,身意不隨;觀無處所,為住生死,以度斯漏;觀無所行,為行導人;觀於無我,以大悲乘而成濟之;觀無所生,不隨弟子、緣一覺律;觀於惶荒,不荒福德;觀夫虛無,不虛正智;觀於言語,不厭智慧;觀無有主,應自然智;觀無適莫,義合則行是為。諸族姓子!菩薩不住無數。

「又復不盡數者,為合會福,不住無數者,為合會慧;不盡數者,為行大慈,不住無數者,為有大悲;不盡數者,為道人民,不住無數者,為求佛法;不盡數者,為具佛身相,不住無數者,為具一切智;不盡數者,為行善權,不住無數者,為出智慧;不盡數者,為淨佛土,不住無數者,為佛立故;不盡數者,利誘進人,不住無數者,現人利故;不盡數者,計會善本,不住無數者,施善力故;不盡數者,為具所願,不住無數者,為本願故;不盡數者,為具滿性,不住無數者,為性淨故;不盡數者,為五通不邪,不住無數者,知佛六通故;不盡數者,行度無極,不住無數者,無滿時故;不盡數者,求諸佛寶,不住無數者,不求無寶處故;不盡數者,習行眾藥,不住無數者,知彼眾病故;不盡數者,生死自然,不住無數者,泥洹自然故。」

於是,彼諸菩薩聞此喜悅,皆生善心。諸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好華,積至於膝,以供養佛。稽首佛足,右遶三匝,以次合聚。於是佛土忽然不現,須臾之間已還彼國,近香積佛。

維摩詰經見阿閦佛品第十二

於是,世尊問維摩詰:「汝族姓子!欲見如來,為以何等觀如來乎?」

維摩詰曰:「始不以生,終不以數,今則不住。空種是同,入無所積,眼耳鼻口身心已離三界。不疲懈三脫門,得三達智,為無所至,至一切法,得無礙立,積於誠信,如無所住,如慧無雜,不生因緣。不為相,不熟相,不暫相。不一相不非相,不無視不為視,不熟視不暫視,不此岸不度汎不中流,不以此不以彼不以異,不解慧不住識。無晦無明,無顯無名,無弱無強,無教無不教,無淨無不淨,無數無不數,無言無不言。不施不受,不戒不犯,不忍不諍,不進不怠,不禪不亂,不智不愚,不誠不欺,不出不入,不往不反,斷諸雜聲,非有土非無土,非有餘非盡[歹*斯],非模非想,非著捨著,平等正法。非量非稱,非過非逝非作,非見非聞,非意非識,度諸所生,正至諸慧,等諸人物,說一切法。無所生無所有無罣礙,一切受無不樂作,無刺無擊,無滅無敗無固,無畏無憂,無喜無聲,一切滅說無語。如是,世尊!如來身為若此,為如是觀。如是觀者,名為正觀,以他觀者,猶為邪觀。」

賢者舍利弗承佛聖旨,而問佛言:「是人何沒,來生此土?」

佛言:「汝自以是問維摩詰。」

舍利弗言:「族姓子!汝於何沒,而來生此?」

維摩詰言:「如卿,賢者!以法為證,沒當何生?」

曰:「安有斯法,沒而生者?」

維摩詰曰:「若無沒來,何有諸法?曷雲如是:『汝於何沒而來生此?』幻士造化,為男為女,寧有沒來?」

舍利弗言:「化者,無沒生也。」

維摩詰曰:「如來不雲一切法化自然?」

答曰:「如是。」

曰:「化自然相,非諸法耶?曷雲如是:『汝於何沒,而來生此?』沒者,舍利弗!為行盡[歹*斯],生者,為行長善。菩薩沒者,不盡善本,生不長惡。」

佛告舍利弗:「是族姓子本從阿閦佛阿維羅提世界來。阿閦者漢言無怒。阿維羅提者妙樂也。」

舍利弗言:「希有!世尊!是族姓子乃從清淨佛土而來,樂此多怒之處。」

維摩詰言:「云何,賢者!夫日一切周,行冥中為樂冥耶?」

答曰:「不然!日不休者,其明堪任行眾冥故也。」

曰:「夫日奚故行閻浮利上?」

答曰:「欲以明照,為之除冥。」

曰:「如是,賢者!菩薩若生不淨佛土,則淨其人不俱為污,一切所近輒為除冥。」

是時,大眾渴仰,欲見妙樂世界阿閦如來,及其大人。佛知一切眾會所念,即請維摩詰言:「族姓子!現此眾中,妙樂世界阿閦如來及其菩薩、諸弟子眾,眾皆欲見。」

於是,維摩詰菩薩自念:「吾當止此師子座不起,為現妙樂世界鐵圍山川,溪谷江湖,河海州域,須彌眾山,明冥日月,星宿龍神,天宮梵宮,及眾菩薩、弟子具足,國邑墟聚,人民君王,阿閦如來及其道樹、所坐蓮華,其於十方施作佛事。及其三重寶階,從閻浮利至忉利宮,其階忉利諸天所,以下閻浮利禮佛拜謁供事聞法,閻浮利人亦緣其階上忉利宮,天人相見,如是無數德好之樂,從妙樂世界上至第二十四阿迦膩吒天。又斷取來供養入此忍界,使一切眾兩得相見。」維摩詰念欲喜眾會,即如其像,正受三昧,而為神足,居諸眾前於師子座,以右掌接妙樂世界來入忍土。

彼得神通菩薩天人弟子,見接舉來,皆起稱曰:「唯然,世尊!哀取我!惟,世尊!安立我!」阿閦佛以方便受眾人而解之曰:「非我所為,是維摩詰所接也。」其餘天人不知為誰取我如往,而妙樂世界入此忍土,不增不減,又此土不迫隘,而彼土亦不損也。

於是,世尊釋迦文告諸眾曰:「汝等觀是妙樂世界阿閦如來,其土嚴好,菩薩行淨,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已見。願受如是淨好佛土。」諸菩薩皆欲追學阿閦如來菩薩所行。其於是見彼阿閦如來佛土者,十四姟人起無上正真道意,皆願生妙樂世界。佛即記說:「是輩皆當生妙樂土。又當來化我此忍世界,一切化已,當復還彼。」

佛問舍利弗:「汝已見妙樂世界阿閦如來?」

「如是,世尊!見彼土人,一切淨好,皆得神足如維摩詰。我等,世尊!快得善利,得與是輩從之正士相見與事。在在人人,聞是法者,快得善利。誰聞是語而不好信?如有手執翫習諷讀,是為得佛行念;如有諷起是經法者,為受正法為捨眾道,為如來到其舍;若究暢書,隨是法說而敬事者,是為得佛福施得大法智。其以是經四句頌教,為同學說,是為已得記莂,為得法樂已甚解矣。」

維摩詰經法供養品第十三

於是,天帝釋白佛言:「多福哉!世尊!得近如來、文殊師利者,雖百千聞,未有若此純法化者也。以宿曾聞是法不疑故,使其人得此法乘,能受持誦,況我面值應心與合。諸愛此者,吾無所違,若一切見軌跡不離諸佛者,於諸彼轉其已得勝,為降眾魔而來體道,道意佛念其人必得。持是法者,吾與官屬,當助安之。在所墟聚國邑,有以是法教勸說者,吾與官屬共詣其所。其未樂之天人,吾當起其樂,必以喜樂而營護法。」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吾代汝喜。是諸去、來、現在佛得道者,皆說是法。若是,天帝!欲得供養去、來、現在諸佛世尊,當受是法,持誦自清,宣示同學。正使,天帝!三千世界如來滿中,譬如甘蔗、竹蘆、稻麻、叢林,甚多無數皆為如來,有賢者子、賢者女,於一劫若百劫,敬之、事之、奉之、養之,一切施安進諸所樂。至諸佛般泥曰,一一等意,穿地藏骨,立七寶塔,周於四方,彌滿佛界,高至梵天,施設蓋幡,為諸佛別造塔,皆於一劫若百劫,供養眾華、眾香、眾蓋、幢幡、伎樂。云何?天帝!此人殖福能增多不?」

曰:「多矣。世尊!彼之福祐,不可稱說億百千劫。」

佛告天帝:「當以知是賢者子、賢者女,受此不思議門所說法要,奉持說者,福多於彼。所以者何?法生佛道,法出諸佛,其能供養此正法者,非思欲施輩,當以知此。」

佛告天帝:「有昔過去無央數劫不可稱計,時世有佛,名俾沙闍羅耶(漢言藥王)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其世界名太清,劫曰淨除。彼時,天帝!藥王如來壽三十劫,其弟子眾凡三十六億姟,菩薩十二億。是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寶蓋,王有七寶,主四天下,五劫奉事藥王如來,率其官屬施諸所安。至五劫中,聖王寶蓋召其千子而告之曰:『汝等已見如來,當共奉事,施以所安。』於是,千子聞父王命,皆以安和,復至五劫供養藥王如來,並其官屬一切施安。第一太子名曰善宿,獨坐自念:『寧有供養殊過此者?』空中有天承佛聖旨,應曰:『正士!法之供養,勝諸供養。』即問:『何謂法之供養?』天曰:『何不行問藥王如來?佛當為汝解說法之供養。』於是,太子善宿即起,行詣藥王如來,稽首佛足,而問:『法之供養,為法見者,是何謂也?』藥王佛言:『法供養者,如佛所說,眾經奧藏,深邃之言,諸世所歸,非為難受,難見之輩,以無憍慢,微妙無像,其義夷易。菩薩篋藏修至諸持,經印所封,非無道理,其輪清淨,入六度無極,可善取學道品,法淨入正之事。為下大悲建於大慈,離諸大見覩大緣起,非人非命,非女非男,如空無相無願無為,道地之行,法輪之際,天人百千所共嘆譽,法藏多度,含受眾人。明宣諸佛菩薩道行,為入有義法之正要,下於無常、苦、空、非身。戒無所犯,一切彼轉見為怖畏,師仰諸佛,覩夫生死而不與,同現滅度,安習如是像眾經微言,分別惟觀而以受法,是為法之供養。又,族姓子!法供養者,為聞法生法,法轉成緣起,隨順離諸際見,為如不生,不起法忍,非身非人。為上因緣,無違無受,如無所諍。以捨我作而依於義,不以嚴好;以隨聖典而依於慧,不為文飾;處處入義而依於經,不習非義;以所懷戢而依於法,不用人所見。得諸法無受入無處所,滅於不明,滅於行,滅於識、名色、六入、更樂、痛愛、受、有、生、老死苦,一切以滅。如是滅、如是觀十二因緣起,以不可盡而受微妙,人所視見而以不視。是,族姓子!名為無上法之供養。』

「如是,天帝!太子善宿,從藥王佛,聞法供養,便得順忍,即解寶衣以覆佛上而言曰:『餘以堪任,於如來滅後,奉受正法,作法供養,擁護是道。惟願如來加哀竪立,令我得降魔怨,取佛正法。』彼佛知其內性,即說曰:『末後汝當守護法城。』於時,善宿從見世尊,以家之信,捨家受道,勤修德本。精進不久,即立善法,起五神通,得入諸道之持,不斷辯才。遂於世尊般泥曰後,以智慧力至滿十劫,藥王如來所轉法施隨而分佈。於時,善宿比丘化十億人使立大道,十四姟人解弟子乘,餘無量人得生天上。如是,天帝!在昔異時王寶蓋者,於今得佛名寶成如來,其太子善宿者,則吾是也。其餘諸子,於是賢劫,皆得如來、至真、等正覺,此賢劫中千佛興者是也。從鳩留先為始作佛,至樓由如來為最後得。如是,天帝!當知此要,昔者我身於諸如來行法供養,得為上化,為長化、為願化、為無上無比之化。是故,天帝!當以知此法之供養,供養於佛。」

維摩詰經囑累彌勒品第十四

彼時,佛語彌勒菩薩言:「彌勒!是名為無數億劫習佛道品,汝隨分佈,受是像經,佛所建立,如來滅後,廣博此道。所以者何?後世得者,族姓子族姓女、天龍神、揵沓和,當下德本,其於前勝已作無上正真道行,而未得聞受此法者,聞是輩經,必甚愛樂,當頂受此佛之要道。又,汝彌勒!當利是輩諸族姓子,於是當為布現是經文。菩薩有二印,何謂二?有憙雜句嚴飾之印,有入深法妙化之印。彼若好憙雜句飾者,當知是為阿夷恬菩薩輩也。若得是深經書受廣行,不以數數有畏,聞之能傳,當知是菩薩為久修梵行。復有四事,阿夷恬用空耗。何謂四?所未聞經,聞之驚疑,不作勸助,專增為亂:『吾未曾聞,此從何來?』若族姓子!甚解深法樂說微妙,不從受習,雖近不敬專,於中作毀行,是為四,阿夷恬為空耗不得至深法忍。又,彌勒!有二行,菩薩雖解深法,猶以空耗。何謂二?習在邊方,不恆其行,檀智蔑人,不受不誦,亦不追求。自有甚解學深法者,則以輕慢、貪濁、懷嫉,不能納人,亦不法施,是為二。雖解深法,猶以空耗,不能疾近,不起法忍。」

於是,彌勒菩薩白佛言:「未曾有,唯然!世尊!至於如來之善言,吾當遠離如此之惡,以護如來無數億劫道品之習。若賢者子心入是輩經者,當令手得恣所念取,若念受持如是輩經,傳示同學,廣說分明。其時,世尊!得如是經,樂憙相傳者,當知此輩菩薩為彌勒所建立也。」

佛言:「善哉,善哉!彌勒!如來代喜,善說是言。」

於是,一切菩薩等,俱共同出聲言:「如來滅後,我等在所佛土,當來於此分佈佛道,示諸同學以其所樂。」

爾時,四天王白佛言:「在所,世尊!墟聚國邑,有行如是深經法者。吾當率諸官屬,詣講法所,為護講法。百由延內,當令一切聞見講法,令無伺求得其便者。」

彼時,佛告賢者阿難:「受是經法,奉持誦說,以布現人。」阿難言:「唯,當受是經,布現眾人。要者,世尊!當何名斯經?亦當以何奉持之?」

佛告阿難:「是名為『維摩詰所說』,亦名為『不可思議法門之稱』,當奉持之。」

佛說是已,莫不勸受。尊者維摩詰、文殊師利為上首,眾菩薩、大弟子,一切魔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維摩詰經卷下


上篇: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下篇:維摩詰所說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 闕譯人名附東晉錄 佛至拘羅懼國,...

八佛名號經

八佛名號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大迦葉本經

佛說大迦葉本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五無反覆經

佛說五無反覆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註音版】佛說淨業障經

佛說淨業障經...

二諦義

補刻二諦章敘 嘉祥藏大師所譔二諦義章三卷。傳流吾國...

佛說應法經

佛說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 闕譯人名附東晉錄 佛至拘羅懼國,...

【註音版】金光明經空品

金光明經空品...

八佛名號經

八佛名號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序...

禪宗決疑集

禪宗決疑集 西蜀野衲智徹述 源湛流清門 原夫法不孤起...

【佛教詞典】馬麥

(故事)馬糧之麥也,佛一夏受阿耆達婆羅門王請,安居...

【佛教詞典】大愛道比丘尼經

(經名)二卷,失譯。敘大愛道三請出家。不許。遂依阿...

冬令六款純素補氣補血湯

氣血不調會導致手腳冰涼、精神不振等症狀。今天向考慮...

「精進」有十種利益

精進十種利益,謂修菩薩行者,於諸梵行,念念進修,精...

要確信一切都是完美的

一位從事商品零售業的居士向清淨訴苦:近期業務不景氣...

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明朝時有一個小沙彌,住在普陀山的寺廟裡。 有一天,小...

為什麼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佛第一呢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

忙得好快樂,累得很歡喜

我常勉勵人︰「忙、忙、忙,忙得好快樂;累、累、累,...

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裡無嗔吐妙香

無著文喜禪師是唐代著名禪師,他七歲出家,參訪善知識...

五逆十惡能往生,是否就可以殺盜淫妄

問: 信得及五逆十惡亦能往生,所以不需要戒煙、戒酒...

佛法初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持地菩薩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

我們為什麼喜歡習慣性評判別人

當你的心去接觸境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感受,第二個...

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

【視頻】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佛光山唱誦)

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佛光山唱誦)

【視頻】《金剛經》心定法師唱誦

《金剛經》心定法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