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七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如來無過功德品第八之二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自在?」

答言:「大王!沙門瞿曇有十自在:一者、命自在;二者、心自在;三者、物自在;四者、業自在;五者、生自在;六者、如意自在;七者、信自在;八者、願自在;九者、智自在;十者、法自在。

「大王當知!得上甘露,名命自在;能知一切惟是一心,名心自在;於虛空中攬成珍寶,名物自在;遠離一切煩惱及習無明諸使,名業自在;於深禪定、解脫三昧、三摩拔提隨意迴轉,名生自在;於一切行自然而行,名如意自在;於諸入中得自在觀,名信自在;即生心時現前成就一切諸事,名願自在;身、口、意業以智為本,名智自在;現住平等真如法界無垢實際,名法自在。

「大王當知!遠離殺生無瞋害心,是命自在因;於受樂眾生無障礙大慈,於受苦眾生無障礙大悲,是心自在因;平等心捨一切事物求大菩提,是物自在因;三業所作清淨無染,是業自在因;以菩提心攝諸善根,是生自在因;捨諸一切供養、恭敬、禮拜、讚歎,象、馬車乘施與眾生,是如意自在因;常說三寶教化眾生,是信自在因;稱諸一切眾生所求應時給與,是願自在因;常行法施不為利養、名聞、恭敬,是智自在因;常為眾生說諸如來及諸眾生真如平等,法身為體非飲食身,是法自在因。

「大王當知!得命自在故,對治一切生死怖畏;得心自在故,對治一切煩惱怖畏;得物自在故,對治一切貧窮怖畏;得業自在故,對治一切惡道怖畏;得生自在故,對治一切生縛怖畏;得如意自在故,對治一切追求怖畏;得信自在故,對治一切謗法怖畏;得願自在故,對治一切心念縛怖畏;得智自在故,對治一切疑刺怖畏;得法自在故,對治一切大眾怖畏。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自在,是故我言無有過失。」而說偈言:

「瞿曇修正行,  為利諸群生,
 是故諸法中,  一切得自在。
 念護諸眾生,  不行殺盜心,
 是故於財命,  生處常自在。
 常行禪法施,  永斷諸惡因,
 心業無障礙,  生處常自在。
 常念菩提本,  不惱眾生心,
 讚歎三寶福,  廣利諸眾生。
 三業依智行,  心常住法界,
 生處意信願,  智法常自在。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三十七品菩提分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沙門瞿曇成就如是清淨道法,是故我言無有過失。」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四念處?」

答言:「大王!沙門瞿曇四念處者:一者、身念處;二者、受念處;三者、心念處;四者、法念處。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身念處者,謂觀內身、外身、內外身,於此身中作二種觀:一者、不淨觀;二者、淨觀。不淨觀者,觀身不淨,穢惡充滿,誑諸凡夫故;淨觀者,作是思惟:『我今因此不淨身故,得淨佛身、得淨法身、淨功德身,一切眾生所樂見身。』作是觀已,能淨二行:一者、無常;二者、常。云何無常?觀身無常,畢定當死,如是觀已,不為身故造諸惡業、邪命自活,當為此身修三堅法:一、修身堅,二、修命堅,三、修財堅。如是觀已,遠離一切身、口、意曲,行正直心。云何為常?觀無常已,得於常身,因無常故,得功德身;因無常故,不斷佛種、法種、僧種。何以故?修身念處,觀察一切眾生之身,畢竟成就諸佛法身,以有法身故,作是觀故,得平等心、無分別心,不起諸漏,所謂欲漏、有漏、無明漏,不見有我及我所,住如實際,成一切智,是名身念處。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受念處者,謂觀內受、外受、內外受,於是受中,作二種觀:謂常、無常,起慈悲心觀諸眾生。若受樂時生於貪心;若受苦時生於瞋心;若受不苦不樂受時生於癡心。作是思惟:『有受皆苦。畢竟樂者,斷一切受,即是常樂。』隨所受生,常生一切慈心、悲心。若自、若他受樂受時,遠離染心,生於慈心;若受苦時,觀三惡道,遠離瞋心,生於悲心;若受不苦不樂受時,離無明心,生於捨心。觀一切受無常、苦、無我。見受樂者,即知是苦;見受苦者,如癰如瘡;見受不苦不樂受者,是不寂靜。觀於樂受,即知無常;觀於苦受,即知是空;觀不苦不樂受,即知無我。如是觀者,名受念處。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心念處者,謂觀內心、外心、內外心,於是心中,作二種觀:謂常、無常。常觀者,觀於自身菩提之性,不忘不失,正念不亂,如是觀心,又觀所發菩提之心,是心性者,生已即滅,念念不住,不在內入,不在外入,不在內外入,不在陰中,不在界中,作是思惟:『如是心緣為異、不異?若心異緣,則一時中有於二心;若心即緣,不應復能觀於自心,亦如指端不能自觸,心亦如是。』作是觀已,見心無住無常變異,即知是心,非從緣生,非不緣生,非常非斷,非內非外,非有非無;菩提之心亦復如是,是心非色,不可覩見,如幻如化,無所罣礙。自觀心已,觀諸一切眾生心性,如自心性、如自心相,一切眾生心性、心相亦復如是;知自心空,一切眾生心空亦爾;觀自心平等,觀諸眾生心性平等亦復如是。是名心念處。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法念處者,謂觀內法、外法、內外法,於是法中作二種觀,謂常、無常。常以佛眼見一切法,至坐道場未曾中失。觀諸法時,不見一法,乃至一切微細諸相;離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生、無滅、無物,不見一切法,乃至微細相。不入十二緣者,見法非法,無非是法。云何為法?謂無我、無眾生、無壽命、無人,是名為法。云何非法?謂我見、眾生見、命見、人見、斷見、常見、有見、無見,是名非法。沙門瞿曇觀一切法是法非法。何以故?觀空、無相、無願,是名一切法是法;我慢憍慢、我及我所、攝取諸見,是名一切法非法。作如是觀諸法性已,不見有法非菩提因、非出道因,悉是出法,若不如是求諸法者,是名滅法。出者從緣,滅者從緣,如是觀時,觀於三行,所謂惡行、善行、不動行。於三行中,常行福行,行十善法,為淨三業:淨身業者,為求諸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他不能害故;淨口業者,有所說法眾生樂聞故;淨心業者,於諸眾生其心平等,常入禪定故。如是方便觀法念處,離諸一切障菩提垢,不著常見,不著斷見,行中道見。如是中道,世間智慧所不能見,不可宣說、不可顯示,無有相貌,無色、無處、無取、無捨,清淨寂靜,不可眼見,乃至不可觸,亦無至處,不在世間,不出世間,不可宣說,非多非少,非常非斷,非相非非相,非覺非非覺,非虛非實,非此非彼,非有非無,非有為非無為,非行非非行,非生非死,非涅槃非作法,是名中道。不以肉眼、天眼、慧眼觀法念處。何以故?如是三眼,無相貌故。是故觀法以法眼觀,而心不著、不失諸法,是名法念處。

「大王當知!修四念處得四種離法:觀身不淨,出離淨倒;觀受是苦,出離樂倒;觀心無常,出離常倒;觀法無我,出離我倒。又觀身念處,離於揣食;觀受念處,離於觸食;觀心念處,離於識食;觀法念處,離于思食。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念處,是故我言,無有過失。」

王言:「大師!云何如來四正勤法?」

答言:「大王!沙門瞿曇四正勤者,謂四種精進:遮二種惡法、集二種善法。沙門瞿曇善性成就,心住善法,未生惡法及已生惡,不以精進令滅,未生善法已生善法,不以精進令生。何以故?沙門瞿曇於無量世常修善性,一切惡法自然不生,一切善法自然滿足。惡法者,謂非戒聚伴、非定聚伴、非慧聚伴,於四念處觀時,諸懈怠心、五蓋煩惱覆障心眼,離於信等五種善根,是諸惡法未生不生,已生即滅,勤精進故;善法者,謂信等善根,未生令生,已生增廣,勤精進故,是名四正勤法。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四正勤法,是故我言,無有過失。」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四如意分?」

答言:「大王!沙門瞿曇四如意分者:一者、欲如意;二者、精進如意;三者、心如意;四者、思惟如意。如是四法,慈、悲、喜、捨而為根本。是四無量心常親近,常親近故,心得調柔。心調柔故,得入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入諸禪故,身得輕軟。成就如是身輕心柔,入如意分。善入如意分已,即生神通——若欲、若精進、若心、若思惟。欲者,專向彼法;精進者,成就彼法;心者,觀察彼法;思惟者,彼法方便成就。如是如意分已,能得神通,欲者莊嚴,精進者成就,心者正住,思惟者善能分別。沙門瞿曇得四如意,隨其所解,如其所作,心得自在,隨意所往,善作諸業,畢竟成就一切本行,如風行空無所罣礙。得四自在:一者、命自在;二者、身自在;三者、法自在;四者、神力自在。命自在者,為調眾生,隨所生處,若天若人,於短命中能現長壽,於長壽中能現短壽,是名命自在。身自在者,以自在故,隨心作身,隨心作色,示現威儀,為眾生故,若欲與諸一切眾生同其身相,悉皆能作,是名身自在。法自在者,能知一切出世之法,示諸眾生世間之事,善知甚深十二因緣,得無礙辯,能隨種種眾生言說,令住正信,是名法自在。神力自在者,能令四大海水合作一海,不來不去、無有動相;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諸須彌山合為一山,不來不去、無有增損、如本不異,於四天王、三十三天無所妨礙;欲令三千大千世界悉作金銀七寶莊嚴,栴檀花香隨現能作,是名神力自在。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四如意分,是故我言,無有過失。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成就如是四如意分已,能入一切禪定、解脫、神通、無礙、四無量心。」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禪定?」

答言:「大王!沙門瞿曇有九次第定,入三摩拔提:一者、初禪;二者、二禪;三者、三禪;四者、四禪;五者、空處;六者、識處;七者、不用處;八者、非有想非無想處;九者、入滅盡處。」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離諸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行。離諸欲惡者,謂初禪所對諸愛染法,遠離彼法,名離諸欲。離諸惡不善法者,謂因貪、瞋、癡起殺生等十不善業,是名不善法。遠離彼法,是名初禪。有覺者,謂共覺故。何者是覺?依何境界隨順初禪?是覺多種,謂知覺、思惟、觀集、定等,是名為覺。何者是觀?即彼隨順初禪覺行,思惟觀受,欲定知覺,是名為觀。依於厭行,共彼有覺有觀而成初禪;依於厭行,共彼有喜有樂而成初禪行,是名有喜有樂入初禪行。行者,所謂受持、念護、喜樂、知等,是名為行。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住初禪中,得無生法忍,增上欲心,是故入初禪求無生法忍。為求轉勝無生忍故,於初禪中生不堅固想,起上欲心捨彼初禪求第二禪。為欲入彼第二禪故,離彼初禪有覺有觀心,滅於彼心、離於彼心、淨於彼心、寂靜彼心。內淨、心一處、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行。內淨者,謂對治彼障第二禪法,寂靜彼法清淨無濁,是名內淨。心一處者,謂滅彼初禪一切覺觀,寂靜一味猶如大海,一切諸水入皆一味,所謂鹽味。入第二禪,滅彼初禪一切覺觀,寂靜一味無覺無觀,如是名得無覺無觀三昧。依彼三昧生喜,謂於佛法僧中生於喜心。依彼喜心,諸善功德自然滿足。

「為欲令彼無生法忍轉轉增勝、轉轉光明、轉轉勝妙、轉轉柔軟,得上欲心,於彼第二禪中不住、不樂,更求勝上第三禪行。生如是心,知彼喜心障第三禪及無生法忍,是故離喜,行捨憶念,安慧身受樂,是樂聖人亦說亦捨,依彼二禪無生法忍勝上欲心,離彼喜樂,入三禪行,得三昧樂。

「厭於彼喜,生如是心:『此無喜樂,是無常樂、是盡滅法,非常、非恆、非真實樂、非究竟樂。』如是知已,轉更復起勝無生忍增上欲心。依彼勝忍增上欲心,不樂苦樂、遠離苦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行,得第四禪三摩拔提。柔軟心、自在心、寂靜心、光明心、正直心,捨彼一切所有樂事與諸眾生,與彼眾生安隱樂時,即時得彼勝無生忍光明現前,得彼勝忍光明現前故,令行速疾,於第四禪勝妙樂中,不生樂心。

「遠離彼樂捨念清淨,惟見無邊虛空現前,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念種種相,知無邊虛空,即入無邊虛空行。如是觀色,略有二種:一者、四大;二者、依四大。四大者,謂地、水、火、風;依四大者,謂色、香、味、觸。如是廣有八種色相,離彼色相,無彼色相,滅彼一切諸色相,名過一切色相。隨何等法有其色相,彼法必有所對礙相,滅彼一切所有對相,不念、不行種種異相,而能過彼種種異相,而不念彼種種異相故,惟見虛空相,是故知無邊虛空,即入無邊虛空行。是故說言,過一切色相。

「入彼無邊虛空三昧已,生如是心:『虛空無邊,虛空無際,虛空無岸,隨何等法,以無邊等故,彼法無有前際、中際、後際。』如是觀一切法無前、中、後際,入如是三昧,即於一切眾生起大慈心,即捨一切法,得平等智而現在前。」

「爾時於彼無生忍中,始得勝進光明現前,過一切無邊虛空相,現前知無邊識相,入無邊識處行。生如是心:『是無邊虛空相,惟是識想分別。』得如是心,知一切法惟是識相,是識無量,入如是三昧,得無生法忍,非究竟成就無生法忍。過一切無邊識相處現前,知無所有處,入無所有少處行。無所有者,無彼所有貪瞋癡等分別之心,種種分別虛妄分別,一切世間有為之法,皆從虛妄分別心生,無彼所有故,言無所有。少者,如向所說,法中少相、細相、微相等,名少相;無彼少相故,言無少;過彼一切麁細想故,言無所有無所少。住是三昧,得於轉勝無生法忍光明現前。

「為得彼勝無生法忍,而不樂彼無所有無少三昧,生勝欲心,轉求增上三昧勝行。生如是心:『是無所有無少行相,亦是細相虛妄分別故。』次觀非想非非想。何等是非想非非想?非想者是空,非非想者從因緣生。爾時非想非非想三昧現前,過一切無所有處少相,入非想非非想處三昧。行住於彼處,生如是心:『彼非想非非想處,無所可樂遠離彼法。』即證諸法不生不滅三昧現前。知一切法不生不滅,見一切法自性寂滅、不行不住。爾時名得勝上清淨無生法忍。是名九種次第入三摩拔提。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定法,是故我言,無有過失。」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解脫之相?」

答言:「大王!沙門瞿曇解脫有八種:一者、有色見色;二者、內有色相見外色;三者、信淨;四者、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念一切別異相,知無邊虛空,即入無邊虛空行;五者、過一切虛空無邊相,知無邊識,即入無邊識行;六者、過一切無邊識相,知無所有少,即入無所有處行;七者、過一切無所有處,知非有想非無想安隱,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八者、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行,滅一切受想,入滅盡定行。是名八解脫。有色見色者,有色者,皆是因緣生法;見空無壽者,能如是見,得脫於縛,名為解脫。內有色相見外色者,見空無壽者,皆是因緣生法,能如是見,得脫於縛,名為解脫。信淨者,若分別淨不淨相,名為邪見,以信淨故,得脫於縛,名為解脫。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念別異相,知無邊虛空,即入無邊虛空行者,無量虛空,虛空能如是知,得脫於縛,名為解脫。過一切虛空無邊相,知無邊識,即入無邊識行者,無量識無邊識,此無邊識即是空,能如是知,得脫於縛,名為解脫。過無邊識,知無所有少,即入無所有行者,所有者,名貪、瞋、癡煩惱,入無所有行者,滅彼煩惱,能如是知,得脫於縛,名為解脫。過無所有,知非有想非無想安隱,即入非有想非無想行者,非有想者,性空寂靜,非無想者,以依因緣而有,能如是見,得脫於縛,名為解脫。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滅一切受想,入滅盡定行者,如是見:想如陽焰,受如泡;想即是受,受即是想。無知者、無壽者,能如是見,得脫於縛,名為解脫。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解脫,是故我言,無有過失。」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神通智行?」

答言:「大王!沙門瞿曇神通行有六種:一者、天眼通;二者、天耳通;三者、他心通;四者、宿命通;五者、如意通;六者、漏盡通。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所有天眼,過諸一切天龍八部、聲聞、緣覺所有天眼,一切悉能明見十方功德智慧所成,悉見十方所有形色光明諸像,若麁、若細、若近、若遠,一切悉見明瞭分別,其中所有一切眾生遍諸趣中生死相續,若業業果、分別諸根悉知無餘,於十方界諸佛如來所有莊嚴淨妙國土亦見,其中菩薩、聲聞、五道眾生所修行業悉見無餘。何以故?是眼清淨,見無礙故;是眼不污,不着色故;是眼解脫,遠離諸見煩惱縛故;是眼清淨,性明瞭故;是眼無依,離所緣故;是眼不發,斷煩惱故;是眼無垢,斷諸惡故;是眼無瞖,斷疑網故;是眼不起,斷障礙故;是眼無貪瞋恚愚癡,能斷一切諸結使故;是眼得明,照了法故;是眼念知,不行識故;是眼無上,究竟聖道故;是眼無礙,平等照眾生故;是眼無染,性清淨故。何以故?沙門瞿曇住大悲心,善分別義,無有諍訟;隨見聞說,捨諸不善;趣於道場,心無障礙。見慳貪者,能以財施;見犯戒者,勸攝諸根;見瞋恚者,勸忍不諍;見懈怠者,勸勤精進;見散亂者,示禪定樂;見愚癡者,教修智慧。故得天眼清淨無障,是名天眼神通智行。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所有天耳,盡十方界,其中所有一切諸聲,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聲,悉能分別;及知諸佛說法之聲,菩薩、聲聞、緣覺之聲;一切耳根所能對聲,乃至地獄、畜生、餓鬼、蚊、虻、蠅、蚤所有諸聲,悉皆能聞;若諸眾生心有所緣,善惡無記所出音聲,一切解了;悉聞過去未來諸聲,皆盡本際。何以故?沙門瞿曇安住大悲,能聞諸聲無有障礙,斷諸煩惱習氣滅故,是名天耳神通智行。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所有他心神通智行,所有眾生、眾生所攝,如其心念。所謂善心、不善心、無記心、順煩惱心、背煩惱心、聲聞心、辟支佛心、菩薩心、佛心、天心、龍心、夜叉心、乾闥婆心、阿修羅心、迦樓羅心、緊那羅心、摩睺羅伽心、人非人心、地獄心、畜生心、餓鬼心、閻羅處眾生心、過去心、未來心悉分別知。何以故?沙門瞿曇安住大悲,能知他心無礙無障,無諸煩惱故,斷諸習氣故,照一切法故,能如是解,是名他心神通智行。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所有宿命神通智行,念知過去一生、二生,乃至十生、百生、千生、無量百生、無量千生、無量百千生,及天地成壞、無量世界成、無量世界壞、無量成壞世界、無量成壞劫,知諸眾生於是中生、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如是色像、如是壽命、如是受苦、如是受樂、如是住處、如是衣服、飲食,於是中死還是中生、於彼中死還彼中生、死此生彼、死彼生此,盡過去際悉知無餘。又知過去盡過去際所有諸佛,如是眷屬、父母、妻子、兄弟、姊妹,從初發心出家求道,修集願行,供養諸佛,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坐菩提樹成等正覺,如是名號、如是住處、如是勝坐、如是聲聞、如是侍者、如是天、如是人、如是大眾、如是外道、如是說法、如是度眾生、如是壽命、如是滅度、如是正法住、如是像法住,悉能念知。何以故?安住大悲,善解作業故;是智無惱,安住禪定故;是智無畏,善攝智慧故:是智自然,不從他求現得善知故;是智正憶,畢竟不失故;是智功德,究竟大乘故;是智善根,從波羅蜜生到彼岸故。是名知宿命神通智行。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七

 

上篇: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下篇:金剛三昧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法華部目錄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如是...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第一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如是...

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

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 參學比丘道謙編 洞山廣道者梓州...

【註音版】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銀色女經

銀色女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西天...

佛說樂想經

佛說樂想經 西晉月支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方等如來藏經

大方等如來藏經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南無月光如來神咒

南無月光如來神咒...

華嚴法界玄鏡

華嚴法界玄鏡卷上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述 餘覃思...

念佛警策

念佛警策卷上 菩薩戒弟子 彭際清 纂 無量壽經 佛告...

【佛教詞典】十二類生

【十二類生】 指眾生依受生的差異,而有各種分類。例如...

【佛教詞典】有異熟業三時為障

【有異熟業三時為障】 p0557   俱舍論十八卷六頁云:...

在經濟危機下你可以過得很簡單

有人預測我們可能會進入一個蕭條時期,這個時期如果慢...

哪些病是屬於業障病

問: 請問師父哪些屬於業障病?業障病是現代醫學(中...

捨報往生法是否可取?

問: 是否存在捨報往生法,即捨去當生快速求生淨土,...

素食不會營養不良的道理與正確吃法

葷素之爭已經不知進行了多少年代。並且,越來越激烈。...

這個才是往生的關鍵

現在汝等雖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這...

淺議如何集中精神

現代人在生活中,時常感覺無法集中精神,以致工作學習...

四十八大願——(第29願)受經普得智辯

我成佛時,國中菩薩,於諸經法若受持、若讀、若諷誦、...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過去,有一個人專門雕刻夜叉羅剎,他天天要構思、仿真...

宋仁宗皇帝讚僧賦

夫世間最貴者,莫如捨俗出家。若得為僧,便受人天供養...

菩提心是一切諸佛成佛之種子

發菩提心是佛教常用術語,全稱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的

法則一: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 透過別人,你...

世有諸天鬼神其數甚多,何唯供養此十二天

在不空大師譯《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中有這樣一段...

【視頻】《佛說寶生陀羅尼經》男聲讀誦

《佛說寶生陀羅尼經》男聲讀誦

【視頻】《妙法蓮華經》天台山佛學院快誦

《妙法蓮華經》天台山佛學院快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