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九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無所得品第十八之九

「舍利子!佈施波羅蜜多無染亦無散失,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四靜慮無染亦無散失,四無量、四無色定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八解脫無染亦無散失,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四念住無染亦無散失,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空解脫門無染亦無散失,無相、無願解脫門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五眼無染亦無散失,六神通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佛十力無染亦無散失,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一切智無染亦無散失,道相智、一切相智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無忘失法無染亦無散失,恆住捨性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無染亦無散失,一切三摩地門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極喜地無染亦無散失,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異生地無染亦無散失,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聲聞乘無染亦無散失,獨覺乘、大乘無染亦無散失。

「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諸法亦爾,都無自性。

「復次,舍利子!諸法清淨亦無散失。何以故?若法清淨,無盡性故。」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何法清淨亦無散失?」

善現答言:「舍利子!色清淨亦無散失,受、想、行、識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眼處清淨亦無散失,耳、鼻、舌、身、意處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色處清淨亦無散失,聲、香、味、觸、法處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眼界清淨亦無散失,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耳界清淨亦無散失,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鼻界清淨亦無散失,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舌界清淨亦無散失,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身界清淨亦無散失,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意界清淨亦無散失,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地界清淨亦無散失,水、火、風、空、識界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苦聖諦清淨亦無散失,集、滅、道聖諦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無明清淨亦無散失,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內空清淨亦無散失,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佈施波羅蜜多清淨亦無散失,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四靜慮清淨亦無散失,四無量、四無色定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八解脫清淨亦無散失,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四念住清淨亦無散失,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空解脫門清淨亦無散失,無相、無願解脫門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五眼清淨亦無散失,六神通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佛十力清淨亦無散失,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一切智清淨亦無散失,道相智、一切相智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無忘失法清淨亦無散失,恆住捨性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清淨亦無散失,一切三摩地門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極喜地清淨亦無散失,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異生地清淨亦無散失,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聲聞乘清淨亦無散失,獨覺乘、大乘清淨亦無散失。

「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諸法亦爾,都無自性。

「復次,舍利子!諸法出世間亦無散失。何以故?若法出世間,無盡性故。」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何法出世間亦無散失?」

善現答言:「舍利子!色出世間亦無散失,受、想、行、識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眼處出世間亦無散失,耳、鼻、舌、身、意處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色處出世間亦無散失,聲、香、味、觸、法處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眼界出世間亦無散失,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耳界出世間亦無散失,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鼻界出世間亦無散失,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舌界出世間亦無散失,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身界出世間亦無散失,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意界出世間亦無散失,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地界出世間亦無散失,水、火、風、空、識界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苦聖諦出世間亦無散失,集、滅、道聖諦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無明出世間亦無散失,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內空出世間亦無散失,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佈施波羅蜜多出世間亦無散失,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四靜慮出世間亦無散失,四無量、四無色定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八解脫出世間亦無散失,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四念住出世間亦無散失,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空解脫門出世間亦無散失,無相、無願解脫門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五眼出世間亦無散失,六神通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佛十力出世間亦無散失,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一切智出世間亦無散失,道相智、一切相智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無忘失法出世間亦無散失,恆住捨性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出世間亦無散失,一切三摩地門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極喜地出世間亦無散失,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異生地出世間亦無散失,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聲聞乘出世間亦無散失,獨覺乘、大乘出世間亦無散失。

「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諸法亦爾,都無自性。

「復次,舍利子!諸法無為亦無散失。何以故?若法無為,無盡性故。」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何法無為亦無散失?」

善現答言:「舍利子!色無為亦無散失,受、想、行、識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眼處無為亦無散失,耳、鼻、舌、身、意處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色處無為亦無散失,聲、香、味、觸、法處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眼界無為亦無散失,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耳界無為亦無散失,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鼻界無為亦無散失,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舌界無為亦無散失,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身界無為亦無散失,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意界無為亦無散失,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地界無為亦無散失,水、火、風、空、識界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苦聖諦無為亦無散失,集、滅、道聖諦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無明無為亦無散失,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內空無為亦無散失,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佈施波羅蜜多無為亦無散失,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四靜慮無為亦無散失,四無量、四無色定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八解脫無為亦無散失,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四念住無為亦無散失,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空解脫門無為亦無散失,無相、無願解脫門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五眼無為亦無散失,六神通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佛十力無為亦無散失,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一切智無為亦無散失,道相智、一切相智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無忘失法無為亦無散失,恆住捨性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無為亦無散失,一切三摩地門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極喜地無為亦無散失,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異生地無為亦無散失,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聲聞乘無為亦無散失,獨覺乘、大乘無為亦無散失。

「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諸法亦爾,都無自性。

「復次,舍利子!一切法非常非壞。」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云何一切法非常非壞?」

善現答言:「舍利子!色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受、想、行、識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眼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耳、鼻、舌、身、意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色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聲、香、味、觸、法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眼界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耳界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鼻界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舌界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身界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意界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地界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水、火、風、空、識界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苦聖諦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集、滅、道聖諦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無明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內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佈施波羅蜜多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四靜慮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四無量、四無色定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八解脫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四念住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空解脫門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無相、無願解脫門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五眼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六神通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佛十力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一切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道相智、一切相智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無忘失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恆住捨性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一切三摩地門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極喜地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異生地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聲聞乘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獨覺乘、大乘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

「舍利子!以要言之,一切善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一切非善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一切有記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一切無記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一切有漏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一切無漏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一切有為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一切無為法非常非壞。何以故?本性爾故。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諸法亦爾,都無自性。」

爾時,具壽善現復答舍利子言:「如尊者所云『何緣故說色等諸法畢竟不生?』者,舍利子!色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受、想、行、識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色乃至識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眼處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耳、鼻、舌、身、意處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眼處乃至意處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色處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聲、香、味、觸、法處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色處乃至法處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眼界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眼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耳界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耳界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鼻界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鼻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舌界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舌界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身界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身界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意界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意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地界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水、火、風、空、識界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地界乃至識界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苦聖諦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集、滅、道聖諦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苦聖諦乃至道聖諦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無明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無明乃至老死愁嘆苦憂惱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內空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佈施波羅蜜多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佈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四靜慮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四無量、四無色定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八解脫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八解脫乃至十遍處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四念住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空解脫門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無相、無願解脫門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五眼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六神通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五眼、六神通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佛十力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一切智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道相智、一切相智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無忘失法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恆住捨性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一切三摩地門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極喜地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異生地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異生地乃至如來地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聲聞乘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獨覺乘、大乘本性畢竟不生。何以故?非所作故。所以者何?以聲聞乘、獨覺乘、大乘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作是說:色等諸法畢竟不生。」

爾時,具壽善現復答舍利子言:「如尊者所云『何緣故說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色等?』者,舍利子!如是!如是!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色等。何以故?舍利子!色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色。舍利子!受、想、行、識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受、想、行、識。

「舍利子!眼處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眼處。舍利子!耳、鼻、舌、身、意處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耳、鼻、舌、身、意處。

「舍利子!色處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色處。舍利子!聲、香、味、觸、法處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聲、香、味、觸、法處。

「舍利子!眼界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眼界。舍利子!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色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

「舍利子!耳界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耳界。舍利子!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聲界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

「舍利子!鼻界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鼻界。舍利子!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

「舍利子!舌界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舌界。舍利子!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味界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

「舍利子!身界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身界。舍利子!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觸界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

「舍利子!意界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意界。舍利子!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法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舍利子!地界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地界。舍利子!水、火、風、空、識界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水、火、風、空、識界。

「舍利子!苦聖諦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苦聖諦。舍利子!集、滅、道聖諦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集、滅、道聖諦。

「舍利子!無明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無明。舍利子!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行乃至老死愁嘆苦憂惱。

「舍利子!內空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內空。舍利子!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舍利子!佈施波羅蜜多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佈施波羅蜜多。舍利子!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四靜慮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四靜慮。舍利子!四無量、四無色定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四無量、四無色定。

「舍利子!八解脫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八解脫。舍利子!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八勝處乃至十遍處。

「舍利子!四念住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四念住。舍利子!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舍利子!空解脫門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空解脫門。舍利子!無相、無願解脫門本性空故,若法本性空則不可施設若生、若滅、若住、若異。由此緣故,若畢竟不生則不名無相、無願解脫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九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佛說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羅國...

佛說月光童子經

佛說月光童子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須摩提經

須摩提經(按《開元錄》云妙慧童女經,流志後譯) 大唐...

【註音版】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上 宋明教辯才法師充譯經三...

【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註音版】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金剛錍

科金剛錍序 宋雲間沙門淨岳撰 科分大經章段。起自關內...

無所有菩薩經

無所有菩薩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大勢至菩薩聖誕祝聖儀軌

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佛教詞典】寄僧名

我國天津一帶風俗,為父母者懼其子女多病或夭殤,乃往...

【佛教詞典】因果門

乃法相宗用以顯示種子與現行之第八識、七轉識間關係之...

積極向上的佛教

一、佛教不是迷信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充滿神話的國...

平常起煩惱忘了佛號,臨終也自然會忘了

我們剛開始建立佛號時,是在沒有煩惱時建立佛號,你不...

矜哀三界,出興於世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其年,令九界眾生,徹見本來真...

仗彌陀功德力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

破戒的過患

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議,但是破戒的過患也很可怕,因此我...

淨界法師:三皈五戒開示

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簡單講幾句話,因為待會不能過...

臨欲終時,阿彌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見

【原文】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當為汝演說西方安樂世界...

弘一大師《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我到閩南,已有十年,來到貴院,也有好幾回,一回到院...

賓頭盧頗羅墮尊者的故事

賓頭盧,此云不動,名也。頗羅墮,此雲利根,姓也。別...

想學《楞嚴經》,要先放下這些

你要想學《楞嚴經》,放下識心,放下一切執著。就像一...

睡時念佛修行要訣

睡時念佛方法 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齊,或洗澡,...

這四事能夠達標,就能速得三昧

為什麼般舟三昧這麼勇猛,見效這麼快呢?實際上他這裡...

【視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女聲演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女聲演唱

【視頻】《緣起經》風柯月渚讀誦

《緣起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