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僧伽羅剎所集經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等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僧伽羅剎所集經卷下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等譯

爾時世尊云何說道跡?於彼說道跡時,猶如王大路謂之王路,星宿謂星宿路。此跡亦如是,至涅槃者謂至涅槃路,彼是等見處所,等志、等語、等命無有差違,等方便不缺漏,等念無量,等三昧色不變易。緣彼若干色,無有淫欲亦無塵垢,結使永使不起,無有色愛著亦無眾刺,欲滅愛故亦無有泥,欲除邪見故等見具足,等滅結使故永不復起。彼微妙果故現種種義,欲除悕望故無有眾想,欲求出要樂故若干果成就,無著要故等度彼名色,於彼遊行故謂是道一無有二,皆得至彼第一義處,所為緣一,往者自心誓願謂一入。爾時世尊以第一辯而知道,以能自覺知則不壞敗,所為業勝無有亂想,果報已獲得諸善根,能覺寤彼眾生,便說是道使至無為。於是便說此偈:

「所興眾生類,  有道甘露法,
 佛有是功德,  於世最第一。
 我於今自得,  清淨禁戒具,
 為人須倫說,  是故我拜手。」

爾時世尊知鴦崛鬘今應受化,當於爾時無惡知識言論,覺已便往彼道,唯有一人存在,血流盈路,人皆證知飛烏鷲鳥處處噉食。時鴦崛鬘行如疾風,若舉足時群鹿飛鳥皆悉驚怖馳走。是時鴦崛鬘在闍梨園中,左右顧視無所覩見,唯見世尊端正無比紫磨金色,方便所為腰不傾曲,身體極軟細行步庠序,盡其力勢走逐如來後。是時世尊不改舊行亦不能及。爾時世尊便化此地使作坑渠荊棘,以是之故不能得及。或有作是說,以腳躡地,以是之故不能及世尊。或有作是說,化無色四大,眼識不可持。或作是說,佛功德不可思議。然彼鴦崛鬘力如暴象無能當者,然佛威力不可思議,猶彼神龍那羅延億百千數亦不能得近如來。是時鴦崛鬘便作是嘆曰:「見此未曾有。」便白世尊:「此意甚奇甚特。」便無瞋恚害意。作是思惟:「此是誰恩德?此必是神人。猶如此惡世我還此美,猶如飢饉有利亦如生愛念。然我不能得及,此必是善知識。今我疲極住。」遙語世尊言:

「當為我身故,  世所希見聞,
 今亦自見德,  願當小留住。」

世尊告曰:「汝自不住,方言我住。」於是鴦崛鬘白世尊言:

「沙門自不住,  我住言不住。
 云何我不住?  願世尊具說。」

是時世尊告曰:

「無惡則是住,  持戒護人長,
 如迦葉弟子,  是故汝不住。」

彼本行少諸惡永盡流血污體,便解劍舍著一面,白世尊言:

「師今是我護,  遭遇此聖師,
 求為作弟子,  不違師禁戒。」

爾時世尊作是故告曰:「善來比丘!」便說此偈:

「猶彼大海水,  亦生煙火炎,
 未受降伏者,  今應受我化。
 亦有善降伏,  清淨而得度,
 亦為我弟子,  如是不受有。
 覩者皆怖畏,  及諸妖鬼神,
 是諸鬼神處,  最勝便入彼。」

是時阿羅婆鬼聞彼褐陀披鬼語,瞋恚熾盛顏色變異,瞋恚火起眼如赤銅,聲響雷振無數瞋恚熾盛,搖頭齧脣振動身體,便作是語:「我於世間亦不見人民之類能來至我住處者。」懷如是狐疑:「何故彼人來至我所?」諸彼鬼神名婆多者,梨醯摩披陀為首(二善離),使語彼大鬼神言:「莫作是語,佛世尊未降伏者能降伏之,能安處眾生獲無上道,皆使擁護有形之類。如是不相應福田,汝今麤言惡語不與相應。」時瞋恚大盛倍於前。是時阿羅披鬼喘息氣猶如火炎,視瞻極惡便舍彼鬼界,瞋恚所纏絡身體極黑,顏色變易不與常同,口出四牙發黃如金上下相叉,人血污其形皆濕不乾,著師子皮著象皮著犛牛皮,大華鬘如大火炎,手執刀劍撞地而行,皆破山嶽移山林拔樹。或起大雲曀覆大光明,以水灑虛空聲如雷震,便自到住處欲得傷害世尊,種種樹木皆悉焚燒色變易,手執輪雷電霹靂。如是瞋恚觀察如來,作若干變化求如來便。時佛說此偈:

「眾生有畏想,  我志不移動,
 今得解脫法,  無有恐怖心,
 處火不畏火,  亦復不畏水,
 諸懷惡念者,  何能傷害我?」

爾時阿羅披鬼聞世尊言,便自息心不能得壞,彼處恐畏人所不至,便降雹雨於如來上,盡不墮地各散在餘處,或復有墮如來身者,皆作化曼陀羅華。是時鬼神王見此力勢,嘆未曾有,便發歡喜意,於如來所便作是言:「速出。沙門!」世尊便出。彼鬼爾時欲試世尊,便作是語:「還入。沙門!」然世尊無怨恨心,即入彼處。如是至三,廣說如契經。於是世尊便說此偈:

「釋及諸梵天,  無能動一毛,
 況復汝今力,  堪任傷害吾?
 汝今舍瞋恚,  有疑便時問,
 汝所有猶豫,  我當事事解。」

爾時彼鬼便作是問:「人何者為上?」廣說如契經。爾時於現法中便於如來所,發歡喜心而說此偈:

「未曾見有是,  如此沙門者,
 誰能舍大海,  而就牛跡水?
 當為我身故,  便作如是說。
 誰不服此味,  當舍甘露去?
 如彼有力士,  為水所漂溺,
 已拔厄難處,  安處無為岸。
 善色無有比,  智者之所觀,
 所有彼義者,  能皆說此法。
 自今歸命佛,  三寶最是尊,
 所以求願者,  一切得濟度。」

如是閻摩竭國界五地大神,於羅閱城而止,大勢羅他擁護人民,車乘熾盛土地豐熟,賢聖人民皆處其中無與等者,食如甘露,三事微妙亦無眾惱,猶如彼難陀洹園諸天中第一。爾時佛世尊最為無比,時調達於世尊所常懷瞋恚未曾休息,所行非法,以是瞋恚故上耆闍崛山,園觀熾盛樹木繁茂泉源清淨,手執石欲擲如來,即便放石。是時彼石無有情念,猶自能持漸漸墮地。彼調達有是非義,種種鬼神輩持石欲使不墮,金毘羅鬼在耆闍崛山住,以己之力彼石欲墮時,便生是心:「此雖惡業,然我等夜叉,以此之身當辦是事,亦使世尊受百千樂,若我能為此事者。」便說此偈:

「心清淨無瑕,  起於若干義,
 我今沒此身,  無得害最勝。」

爾時調達便以石放如來上,時於山上彼鬼即以手接石,有一碎石墮如來上,受此報對腳指血出,調達受無量罪,緣是果報當入地獄。是時石墮地時,三十三天散華供養以空解脫,爾時散華側塞虛空,於彼受化講堂三十三天晝度樹,佛光明遠照無憍慢慈愍眾生。時波羅墮時梵志以五百事呵罵世尊,舍利弗、朋肌奢等比丘嘆如來。是時如來若被毀辱不以為慼,若復讚歎不以為喜。爾時便說此偈:

「受苦心不移,  猶安明不動,
 息意甚牢固,  故拜手神仙。
 為他眾生故,  功德無有量,
 如父愛其子,  誰不拜手者?」

曾聞如是,世尊在摩竭國界,是時世尊無量功德具足,到時著衣持缽,大眾圍繞諸根具足,觀察己身亦無眾亂,行步庠序亦不卒暴,持諸無數比丘眾欲往詣彼。當於爾時摩竭國王有象,名檀那波羅,形貌極端政,頭生三[病-丙+垂],聲響清徹意欲所至難可制持,若聞異聲便懷瞋恚,若自顧見影亦懷瞋恚,無能當前者,隨意所欲,若彼戰鬪亦不毀其力亦不減少。爾時世尊便入彼城,卻敵樓櫓埤堄皆悉具足,人民熾盛,或有愁者或有歡喜者,恐害如來欲得親近如來。是時提婆達兜飲象子使醉而放彼象。是時調達放像已,便說此偈:

「自稱有大力,  及身十種力,
 今日已集會,  盡當於此滅。」

爾時世尊無所畏懼,便說此偈:

「伊羅缽有千,  無能勝我者,
 況當此小蟲,  欲害人中上?」

我於爾時無所思想便說此偈:

「無慾之力勢,  眾生有欲心,
 以除此欲報,  亦不懷亂想。」

復次說此偈:

「我今雖破壞,  大像甚牢固,
 我今降伏彼,  一切世無上。」

爾時檀陀波羅熟視如來形,顏色極黑,見彼象翹尾,身體方正覩者皆懷恐怖,奔走向如來。爾時諸比丘蒙如來恩力,順如來教誡當避此惡象,各自馳走遠如來所,唯尊者阿難在如來後,無數生常與如來共並,既自不惜身命亦不舍如來。是時檀那波羅象,瞋恚熾盛火纏絡其身欲害如來,是時瞋恚之火漸漸休息,廣說如契經。是時以手輪相甚微妙無有比,爾時如來舉手著象頭上,以慈悲心無瞋恚之心,聞如來語,即便涕零,頭面著如來足上,以舌舐足亦不可移動。是時彼象便懷此恐懼,形體無有力勢不覺便利。然後世尊以此賢聖,便說此偈:

「無有欲憍慢,  世尊無此塵,
 時發慈悲心,  必當生天處。」

爾時世尊以此音響,倍懷歡喜和顏悅色,於如來所以額鼻著如來足還入本國。人民眾多見此未曾有,象以降伏,歡喜無恐懼之心,皆有信樂於如來。爾時便說此偈:

「如山不可動,  況當勝瞋恚?
 以勝彼怨敵,  猶伊羅末龍。
 有如是之德,  力勢無有等,
 人中雄師子,  盡當來拜手。
 如是眾生類,  無有愚癡心,
 三界伏其名,  覺意無與等。
 如是眾生類,  亦有瞋恚患,
 志性皆休息,  牢固稱遠布。
 智慧而瓔珞,  心淨無所著,
 十力悉具足,  是故當拜手。」

是時王猶如月虛空無有眾塵,息心事皆辦,七神仙皆為瓔珞亦無有塵垢,星自瓔珞猶如伊羅缽,所至處雲隨其後,種種瓔珞莊嚴其身。於彼聞已猶彼神像遊行,珍寶亦無狐疑,四部之兵人民自圍繞,於彼象上舉火象鼻攝持。爾時世尊在羅閱祇城,欲得見如來,便往至世尊所。是時世尊見王斯須出頃無數眾圍繞,王便作是念:「從遠來我宜當自護。」便生是念已,便告耆婆,見已便作是語:「汝不活我耶?」是時王須臾間,顏色端政無比出人之上,花果茂盛亦無眾塵,三部具足猶蜂王音響不善生,於彼園觀比丘僧前後圍繞,遠來欲見如來,見已數數顧視耆婆,告耆婆曰:「處其中者為是何物?」時耆婆奏彼王言:「此名肉髻。」時王復問:「此自然耶?為非自然?」耆婆白王言:「行果所種,非今所造。」王報言:「復以何果成於菩薩?」「於本所生於本受胎,本所造行本所造身。」廣說如契經。時王便說是頌:

「猶彼日明光,  或有若干種,
 頂髻無有上,  況復及餘相?
 顏貌已和悅,  能仁無怯弱,
 已出此光明,  照徹十方剎。」

時王便至佛所,佛告耆婆曰:「云何當作是說?」耆婆白王言:「於是天王能降伏憍慢者,便得豪貴處,憍慢者便生卑處。」是時王便自息,思惟是言,便作是語:「此是福田,我當行此業耶?如我豪尊,云何當向彼禮拜?彼無服飾,我今著王服天冠。彼人雖端正心以休息,眾相具足無有丑陋,彼相甚微妙猶如山不可移動。」便往至門,生歡喜心衣毛皆竪,以出要心故無慾之相,頭面禮世尊足便作是說:「猶如世尊有如是色,心意得正皆悉成就,佛及比丘僧,使我優陀耶波陀羅太子亦復如是。」便問是義,歡喜如是語,亦說此偈:

「如海無有邊,  風吹水則動,
 聖尊不可移,  今觀人中上,
 帝釋來拜手,  及諸梵天眾,
 我今當尊敬,  自歸命世尊。」

是時闍提蘇尼梵志,猶如純白華乘馬車,弟子眾圍繞出舍衛國,欲得試如來,乃至車行處便乘車往,即下車步入園中,共如來漸漸論義,在一面坐。是時世尊所居之處,不見有所有,見如來顏色甚微妙,無與等者亦無怯弱,有轉輪聖王相,見此身體眼觀知如是法,如世尊法甚深微妙,梵行亦無處所,有如是大功德,智者所嘆譽而說,愛慾無有牢要亦無虛妄。是時梵志便作是問:「云何尊自知行梵行耶?為非行梵行?為竪立諸根自爾?知難可量。」是時世尊告曰:「若作是等說者,亦不缺漏,非不有力亦無眾行,極清淨無瑕穢修梵行。若有人語我等說作是說,此義云何?」廣說如契經。是時闍提舒尼梵志復問世尊:「云何為缺?云何為漏?云何為行?云何非不有力?云何眾行極清淨無比有是梵行?」是時世尊告曰:「於是婆羅門當行是,求愛慾更樂若,有梵行者而自覺知苦樂,觀眼色,如是梵行如是初當求梵行,設起想著彼名曰缺,計彼眾數者名曰漏,意所覺知者是謂非不有力,無有塵垢意流馳於中起不淨意,是梵行垢故,故曰梵行。」廣說如契經。婆羅門於我所觀皮所覆中不淨聚,選擇見其身,我色愛已盡,復當於眼而觀眼色耶?然婆羅門我觀更樂亦無有行,豈當有更樂耶?欲染著於更樂受此細滑,然婆羅門我觀一切無常,豈欲不盡有染著之意耶?若婆羅門於此諸法我亦不觀此,若男若女皆悉分別,云何當起女欲想流馳著彼?若復婆羅門彼無男欲想,復不與女想相應,直而起欲想耶?猶如婆羅門彼有限齊得出要樂,何當憶本所造行耶?然後婆羅門諸非義生,欲拔濟苦惱出家學道,以此誓願而修梵行,有七事故不與梵行相應,無缺漏亦無眾行。廣說如契經。若復婆羅門眾生有亂想著不離愛慾,於彼眾生類云何當作是觀?諸有淨想著於此身,內盛臭處欲皆盡。猶如婆羅門以水和乳,猶如有此乳,此合會愛慾亦復如是。當作是察,筋骨相連,內盛臭穢,有何可貪?猶如婆羅門嬰孩小兒先與甘味著口,後飲以苦。此亦如是,合會起欲想,能忍欲苦相種種若干百類,猶如新死犢子觀其皮乳得多(新生犢死,取皮釀草,如生犢形,置其母前。母謂子活,故乳不竭)。此亦如是,諸死境界等越度,彼觀其相貌,便起染著之意,猶如婆羅門飢渴之人夢食甘饌飲食,便歡喜踴躍,然彼人亦無所食。此亦如是,諸愚癡人貪著於欲,猶彼夢無異,合會生其念,然彼人實無趣善行,若男女若有眾變易。於是便說此偈:

「此是非真法,  欲怒何可貪?
 梵志當善觀,  苦本難可拔?
 親近道最要,  當斷愛慾意,
 賢聖八品道,  爾乃至善處。」

是時五人逢見如來,見已便相告言:「彼人向此來,本所為事今亦不辦,廣所見聞隨意所念無有忌難,種種勤苦行迷惑未成道術。」廣說如契經。爾時世尊便作是念:「愍此愚惑人自作制限,彼制限者,無有恭恪心於如來所。」爾時世尊已至彼人所,即於淨地坐,縛由何生欲療治病。爾時佛語五人:「云何汝等而作是語?」更互乞食與說深法。是時五人不受教誡,此法甚苦覺知。是時語世尊言:「汝本六年勤苦學道,日食一麻一米,猶不得道,況今隨心口自恣言得道耶?食甘饌飲食被珍寶衣,隨意所欲自養其身。」是時世尊告曰:「云何汝等比丘觀如來顏色有變易耶?諸根心寂顏貌端正,如今顏像與本容色豈不異乎?彼境界過去。」彼答曰:「如今端正而無有比。」世尊告曰:「若本不得是甘露者,誰當於此三千世而得甘露?亦聞天阿須輪於大海中須彌山底而得甘露。此亦如是,於此三千世以勇勐意得智甘露味,此甚奇甚特世未曾有,百千劫所造行息心最為妙,遠離名色解脫自在甘露味甚深,為彼眾生故而說其法,忍甚勤勞未曾辭憚,為一切結使故不起塵勞,欲開心智故處母胎,以此生死故而究竟其原。無滅故不可盡,有常故法無寡,無憂慼故樂也,欲滅結故更不造新,大神仙眾所嘆譽己眾成就,然我所行勤苦,為一切萌類,故今當說法。」時世尊圓光七尺,顏色如安明山,三世所宗重,一切智所說無所罣礙:「如是比丘,是謂為苦本,成就阿維三佛。」廣說如契經。天人所嘆光明無有盡,是時日曀不現。復以此人或以身著微妙衣裳至如來所,或著天衣至如來所,皆垂天冠種種色不同,或瓔珞而墮地者,饑虛於世尊甘露。是時便說此偈:

「世尊亦無生,  饒益天人眾,
 如食甘露味,  終無飢渴患。
 今日十種力,  生時世稱嘆,
 當飲深法味,  已至解脫界。」

爾時如是眾行觀察苦賢聖諦,最初受胎之苦為從何生?永處幽冥不見燈明,以是之故生為最苦。觀此苦相生為長苦,無所堪任長為業苦,當筋力成辦,有所悕望苦;意無厭足,欲有所求不獲為苦;不充悕望所護為苦;起若干方便欲使不失以護,漸漸磨滅為苦;若干眾惱悉至,已得度彼岸,難有內外人共諍苦;親族錢財皆散,憶彼難忘苦;不離愛慾,諸結使苦。欲最為苦,以未滅故;瞋恚為苦,罪行不滅故;癡最為苦,無照明故;憍慢為苦,由意熾盛;自大為苦,無尊卑意;朋友為苦,心不分離故;愛最為苦,味著無厭;貪嫉為苦,心不開解;無戒為苦,由變悔故;所見為苦,不見真諦故;然有一切結,自色為苦。無所恃怙為苦,求果報苦,諸樹草木及四大所成,共相繫著起諸因緣,內四大苦;若干變怪,諸陰持苦;由自然故,諸入為苦;所依不離,境界為苦;招致外色,苦痛為苦;燒形體故,樂痛為苦;由苦而生,無苦無樂為苦;由境界生,想最為苦;由眾生有行,識最為苦;緣彼而生,老則為諸根羸劣,病最為苦;四大不隨,死最為苦;更受異形,怨憎會為苦;共親近心,所欲不得此最為苦,亦甚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常負重擔於彼所趣處,地獄為苦,燒炙身形;畜生為苦,各相食噉;餓鬼為苦,飢渴逼形;人身為苦,種種非行;天為苦,福盡必落,隨彼界墮三惡趣,欲界為苦。愛慾纏絡,色界無色界亦無有智,皆悉為苦。如是為三苦逼,皆悉攝持。爾時以身意行故,或以一行而造苦,所造行皆悉為苦。如是眾苦無有休息因緣不盡,當覺知色如是,愚者之所為。然須陀洹究盡其源,斯陀含少有不盡毛髮之餘,阿那含當除,至阿羅漢永盡無餘,為世現照明。爾時世尊三耶三佛,為眾生類作大覆護,便說此偈:

「無數百眾行,  常造苦惱業,
 以懷此色難,  現在有此證。
 彼實是無常,  解本皆悉空,
 自然法所立,  常當自覺知。」

是時云何復生此苦?所謂自相境界,五根具足,若彼自相境界相應知迴轉,是故極清淨,愚者所不覺,不與智慧相應。復有利根,愚者謂之盲冥。世尊與諸聲聞本所造行,智慧善根自相合會相如所修,苦賢聖諦皆悉觀察。云何當觀此生死苦?知有苦賢聖諦悉無常牢持而不舍,皆悉同一起如是心,於苦而觀苦,彼最為妙。於苦觀空,最初微妙等度彼處,苦觀空時彼皆是分散之法,自然觀察如是。於苦觀無我,彼智信所成。最初有是頂法善長益,數數求方便等智功德,無所悕望,三昧林不缺漏,外塵永盡亦無所著,以想思惟故除去塵埃。一切境界苦無所敗壞,除去有愛,亦無所畏亦無暴亂,顏色和悅自觀境界。於彼現光,於三世起大燈明,欲害彼結拔濟惡趣,為彼眾故無彼此心亦不懈怠,得甘露味分別彼章,等度生死故流轉四境界。欲照明彼眾生故,勤行苦行周窮一切,亦無處所亦無顛倒,除去顛倒者甚深難可測。於是便說此偈:

「若明有苦時,  清淨無量念,
 無味極鮮明,  人之所嘆譽。
 彼如是之智,  音響相娛樂,
 觀佛十種力,  護世眾生類。
 如有見禁戒,  如來所長益,
 執志如金剛,  分別一切空。
 若拔愛根本,  亦無眾苦惱,
 當拜手息心,  最勝無有比。」

當云何觀察世尊?所謂有如是無漏智慧,彼觀道場處所亦見力勢,為世故觀世光明,於其中間所修苦行皆悉觀察,彼彼眾生觀慈悲心,欲使安隱彼無量勤苦。觀如是苦行於異境界而自觀察,於大眾中觀如來說微妙法,令分佈義觀其握法,若法眼清淨亦觀彼法身無有眾生想,若復作是觀,亦不言禁戒。曾聞尊者名優波斯,有弟子名缽摩迦,往詣摩鍮羅境界於彼止宿。彼到時著衣持缽,廣說如契經。人未曾見不解彼威儀,便入淫女村中。彼淫女見此比丘,年少端正身無塵埃,見懷歡喜欲意熾盛。時彼比丘便入淫舍,觀如是結使不欲造結,如是穢解脫法,速得此法果。是時比丘便作是語,而說此偈:

「欲如彼毒藥,  欲為不淨行,
 欲為壞淫色,  墮人入惡趣。」

作是說已便退而去。彼人淫意熾盛,為彼比丘故便結旃陀梨呪術,語彼旃陀梨如是之義。是時旃陀梨莊嚴此女人,化作村落之處,致比丘來,汝觀察此處,猶彼釋提桓因宮殿無異,夏堂高廣亦無有比,莊嚴臥具無數眾色在彼夏堂,上所臥之處文繡綩蠕(坐褥),觀此地處種種華香而散其上一一週匝,種種青蓮芳蘭而生其邊。作如是觀,便作是結呪,語比丘言:「此極微妙可共娛樂。」時缽默比丘報言:「我盡觀此亦當觀餘。」旃陀梨言:「餘何者是?」缽默報言:

「我今觀果實,  欲最第一苦,
 終當入地獄,  受彼鑊湯惱。」

是時旃陀梨報言:「止止比丘!莫語我作是言。」缽默比丘報言:「此語是愚癡欲幻惑我,我不與爾同。」彼旃陀梨見已,便作大火坑無有塵曀。時缽默比丘報言:「我已見此火坑。」旃陀梨報言:「若不欲親近女者,不如入此火坑死。」是時彼比丘便作是思惟:「此火雖恐懼,避火親近欲者,然欲熾於大火,設犯欲者後受罪無量,寧今日入此火坑不犯此欲。然我師神通無比,云何當違師教?以是之故當入火坑而死,不犯欲而生。今俱舍二事。云何於三世如來立禁戒今我當犯?以是之故入火坑而死。」如是思惟已,欲持僧迦梨缽以施彼人。時旃陀梨報言:「用是衣缽為?」缽默比丘報言:

「今此諸梵行,  持我衣缽施,
 諸有集聚者,  持我語告彼:
『比丘名缽默,  遭此厄難處,
 今投火坑死,  不受彼欲愛。』」

乃至彼二人俱出家學道,廣說如契經。是時復說此偈:

「世修善雖少,  思惟憶不忘,
 亦不受彼欲,  欲度眾生故。
 況復開甘露,  世尊一切妙,
 云何造功德?  彼智隨時興。」

爾時世尊云何周旋來往覺知生本?所謂於此等語有二種風,形體功德、心意所覺,是謂二風。彼形體風者,生諸愛念。意所覺者,猶如華敷鮮明淨潔。猶如彼風觀見解脫所為事勝,猶雪成水此心雪亦復如是。攝持內外境界,有清涼風起,覺知彼意,彼持無量不破壞。有六境機關,外為四大所使,四大根力所繫。彼有軟風起,漸漸有智生,亦如彼舉足時,皆是本行之德,不失本所為之相,[蹲-酋+(十/田/ㄙ)]骨所行來往,皆有火起,於一切骨屈申卷舒,筋脈漸緩有所悕望。若復視瞻開目閉目,內身根更樂,漸漸熾然隨彼來往。若復食噉屈申卷舒,皆由形所造,及餘心所造行,依煖風除去,顛倒風亦吹落。脣齒聲響,本意所造一切種子法,然彼風處所有勝,皆有此語,有如是聲響,彼作是說:「不為福云何不為繫縛?」我作是說:「有此機關,外有壞敗,內有眾行,不作是時便有盡,便有長養,猶如智車於此見載,緣如是豪貴法,緣依彼時想顛倒。」於是便說此偈:

「此甚奇甚特,  覺知空無智,
 展轉相依倚,  機關最為要,
 亦不觸彼意,  身意所依倚,
 有如是眾事,  幻惑為微細。」

是時世尊為梵行,云何梵不亂?不從彼學獨遊無侶,於人中功德威儀最為微妙,無著於一切眾生,所為之業無能及者,眾生無有量,依倚一切微妙之法,法自然故一切智不可壞,成大要道所欲成就,必果無疑。諸功德具,聲聞圍繞,生一切德一切微妙。爾時世尊於彼眾妙形體最第一,眾德成就,除幽冥世無所著,三世無著,棄諸結使得大慈悲,心無亂想,已度彼憂畏之處至安隱處,長夜降伏其心自得授彼。於是便說此偈:

「梵行最為妙,  慈功德成就,
 若彼聞此教,  天人皆拜手。
 於正法無二,  彼樂亦無二,
 必當成賢聖,  是故拜手聖。」

爾時佛世尊三耶三佛,忍地最為微妙,除諸結使亦無所著,火所不燒,所悟事勝風,亦復勝功德無畏,大眾成就為眾重擔,甚深相應不可思議。猶如師子無怯弱心顏色和悅,為彼外學故已修無著,猶如蓮華無所染污,自依眾故自破壞,意所悕望亦復能辦,拔諸結使故眾最為妙,倍種種相生受取為妙,若自求於一切生為妙。當拜手最福田,所擁護人民王最第一,不作是觀彼義甚深,舍眾穢法月最為勝,分別諸法毘沙門為第一,聲響清徹師子吼最第一,欲種良福田有增上學,舍一切田業釋提桓因為第一,一切世間功德為第一,示現涅槃道亦為勝,愍護一切眾生,解一切縛為妙。於是便說此偈:

「如來之功德,  一切普悉備,
 止住釋種家,  猶海集眾寶。
 及餘佛法眾,  充滿三世界,
 欲求往彼岸,  當從如來取。」

是時世尊為人中師子雄,悕望於一切智色和悅,咽喉功德無比,佛法功德有四神足,甚安詳去離麤獷之言,直身正意眾智具足,眼為清淨根萌芽,分別眾法稱揚其德,未知智猶雨甘露難可沮壞,十力具足勇勐超彼,覺知一切所趣而往救濟。大慈悲禪解脫四等未曾缺,亦無愛慾味觀食而食,得無所畏降伏彼眾。彼猶如師子鹿王鳴吼之時,其聞聲者皆馳走四趣,止谷趣谷止穴趣穴,鳥飛虛空。此亦如是,若聞無常聲,此凡夫人及長壽皆懷恐怖,於身見皆馳走而去,猶如彼龍象聞師子聲不覺便利,或絕韁靽走。諸有長壽色界諸天亦復如是,聞無常之教味著所樂,各有此戀愛心。爾時世尊為師子鹿王,意悉無恐懼,成其道果亦不退轉,觀者皆歡喜止觀微妙,知彼功德無有愚惑。於是便說此偈:

「猶彼師子吼,  聞者皆驚愕,
 以智分別法,  種種有別名,
 於生死恐懼,  佛德不可議,
 是故拜師子,  師子王中王。」◎

◎是時世尊為人中雄象,一切智慧皆悉具足,所有支節與首相稱。所謂是智慧首,因智慧有念,念為頭,依彼止觀為腹,以休息解脫,亦無師學,自然辦具,以信根為妙法,以信力而縛,有如是之力護清淨以為牙除惡趣,慚愧為營從,身妙以為耳,佛法身滿亦無害意,而修梵行究竟其原,求其方便勇勐不退,一切世微妙無有能過此功德者。猶如安明山,習修於禪如彼利刀,覺意自在七處安詳,無常苦空行一切法皆悉無我,涅槃為滅淨,所持如甘露,十力有力勢,觀者皆歡喜。以破壞憍慢行,解脫果報所緣依,彼甘露不校計所著,本意所造,食解脫甘露果,如甘露者得利養,除諸穢濁,以為食亦不藏貯,於九十一劫善自降伏。爾時便有是定心,無有眾亂。於是便說此偈:

「和悅無眾亂,  極清淨意定,
 拜手無量德,  人中雄象王。
 彼眾生有德,  壞敗諸色想,
 眼淨無瑕穢,  拜手覺最勝。」

彼三耶三佛有如是功德,如是自覺知,如是甚深極微妙無比,於中自覺諸法。設復有人誹謗我言,彼或有聲性與相應,有如是有餘,如有作是說,有餘沙門出家若婆羅門,聰明黠慧若天住止,若欲界魔天,若梵天色界妙者作如是而說法,我亦不見彼相亦無因緣。如彼所說,若復不見其相,云何不等正覺亦作是說?見彼而說法,逮安隱處而自娛樂,為等正覺亦到無畏處,及餘無著,廣說如契經。彼最為妙無著不搖動處,無若干彼名,當轉梵法輪。彼梵世尊轉此法,所謂賢聖八品道,當於何處而轉?或作是語:「於此眾轉為妙,於此眾而師子吼,亦不於空處而轉,於此師子吼亦無恐畏。」復作是說:「欲降伏彼眾故,此最初無所畏。第二諸漏未盡,此義云何?所謂有漏障中有諸恐畏,若復斷智具足。此第二第三我所說道法,此有何義?所謂有如是實,為彼故求,彼作是說,此造諸內入,此第三第四有所縛。彼有十事,人所修行,在眾無恐畏,或無恭恪心。彼如是無有威儀,以是之故於大眾而懷恐怖,雖復有恭恪心,明黠如實,有此威儀,彼亦復有恐畏。於眾雖復有恭恪之心,於彼雖無畏,彼義有愚癡,雖復承事供養、恭恪之心,然不數數修行,雖復修行,亦不經歷久,於中亦有恐懼之心。於彼雖久修行,意不捷疾,於中故有恐懼。雖有捷疾之意,亦不親近,於中故有恐懼之心。彼雖親近亦不實依,於中亦有恐懼之心。意雖依善自無此善,於彼眾中故有恐懼之心。若復遍有此意,然不有巧便,彼於眾中故有恐懼之心。」彼世尊為菩薩時,承事師眾三界牢要寶幢,從錠光佛以來,三耶三佛若干劫,極淨無瑕穢,一切無幽不照,緣彼覺意有如是形類,所為成就,為彼道故九十一劫而造行。爾時世尊得受名號,起如是黠慧而成佛,與智慧相應意悉覺悟,依彼善意一切皆悉辦、一切意無著,彼第一無染污,亦不懷恐懼心。是故世尊如是常住恆入三昧,於彼智有勝,無數世有勝,作是觀察,其有難問者,終不猶豫,文字無缺。於是便說此偈:

「身如師子王,  欲度彼園觀,
 群獸皆驚怖,  各奔走東西。
 如是無所著,  大眾現勇勐,
 不樂生死原,  以法度天人。」

爾時世尊觀一切世間猶如草木,所謂云何當試?最初種有五行,猶外草木,於此有何五種?復作是說:「云何彼樹展轉相猗耶?生種種結苦諦所斷,外亦有生有五種行,觀彼苦地之所生,皆依外而生。」於內云何生?有作是說:「於內識處等有是觀,如是外住隨種便生。」於中作是說:「如日月現無光,此各各相依。有所說依外亦生。此義云何?」答曰:「於今而不相依食,為水所漬,為火所煮,安處形體,或為風所吹。如地生樹隨風來往,於中皆悉知之,身風所觸耳有所聞,時亦能識知。」彼曰細滑也,堅依外,彼非有智耶?如是亂想。若外果所生,皆悉觀察外緣內。於中作是說:「一切非思惟色相耶?」不作是觀,如觀察四大,如是境界皆悉觀之。或觀一果眼識生若干果,以識為首,是故壞敗。於中作是說:「外亦有作若干果,猶彼色半青半黃,猶如樹同一根生若干種果實,秋則無有果,或隨時生。此生死樹亦復如是,身最為本,根為枝葉,猶如三昧境界,是故識施果為上。如是而覺知,以眼喻彼樹,若彼眼識有所攝色,其根今色云何得成?」所謂如所說觀,觀便為妙,彼如是現,於是復現,謂所生種子漸漸長益,於彼生而成果,如隨時萎,彼果無所因等有是果。所謂心垢所染,於中作是說:「眼識皆悉知。」於中作是說:「不於中間,猶如彼色緣彼果生。如是緣意識,有此生死樹,彼眼識為首。」於中作是說:「猶如胎漸漸長,於彼生眼識,如是有眼識。」於中作是說:「不於眼識中間而死,無有身根,然眼根無所造。此由何故?或外不依根果本,或同影果,於此云何言等一切身根?以過去不依無根,草果根有壞敗,復是所知,外無有情,然內有情。」於中作是說:「云何情想有果實耶?猶如外花實,此種果亦復如是,以是故或有情,或復共同情,於中實有無礙。」云何當有念?於中作是說:「此義云何?」或有作是說:「彼處所無有住處。」答曰:「猶如彼無處所,便有是清淨,外無壞敗,便有是因緣。」於中作是說:「彼四大有增上,如所依有果者,是事不然。」此復是所知,所作行業外不現,猶如內所有不住名曰樹,住者非樹。於中作是說:「云何此地持無所壞敗耶?」此地亦有軟氣,若依彼有是堅相,為風所吹,便可知之,此亦如是。然外有藥草樹木,無常斷絕與壞敗相應,當作是觀。因緣無常苦空無我亦如是。然外空無所有,眾生亦如是,猶如無我觀內亦如是,況當內有所造懷內思想?彼皆是外,猶如濕木種時便生,此亦如是。根意所教猶如身心依法往來周旋,此皆無所依,猶如壽煖命識,此亦如是,無有終始。

 觀彼志性趣,  外及樹木草,
 實空無果實,  於法當分別。
 彼已有壞敗,  身等即思惟,
 壞彼塵勞結,  五根永以滅。

是時尊者大迦葉,勤修苦行身體疲厭,於彼園觀處而自娛樂,事火無懈息,已眾圍繞僧迦梨壞發爪皆長,諸根淳熟內降伏淫,經行往來所觀察皆悉知之,樂閑處名稱遠聞,故得大慈悲。無與彼尊德等者,天人所供養,是大福田,加敬恭拜,諸遭困厄者皆度脫之,度彼生死布現法相,布現歡樂,擁護如事父無異,所供養業如山不可動,歡喜踴躍欲觀察如來,欲獨一閑靜處,往至世尊所歡樂異法故,頭面禮世尊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欲嘆譽少欲之德,便告尊者大迦葉曰:「汝今迦葉年老形熟,無復有少壯意,長老身無所堪任,漸漸衰耗盛意已盡更不與。所著補納之衣極重,計汝今身不堪勝此重衣,汝年已邁,諸有長者持衣施者便可納受。」是時尊者大迦葉,諸法想其恭敬心,於如來即從坐起長跪白世尊言:「生死長遠,義皆不真,受此樂痛,心常愁憂。諸有豪尊長者亦不樂至彼家,已自阿練復嘆阿練之德,自少欲復嘆少欲之德。然世尊諸天證知,我於今世,果若有力無力皆能頂戴,況我今日之身無淫怒癡,憍慢皆悉盡,清淨無瑕,離世不與世相應,皆悉得之,今當云何舍此麤服?」是時世尊告曰:「此云何?」廣說如契經。是時尊者大迦葉報言:「以二義故住閑居處,或復有嘆閑居之德,自於現法中欲得歡樂,為後世人故作照明布現如是德,以是修勤苦行是。」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大迦葉!常當樂閑居。」廣說如契經。於是便說此偈:

「彼得何自在,  弟子修苦行,
 清淨無眾惱,  如月星中明,
 如今無狐疑,  彼有是大德,
 當牢持正法,  淨除一切穢。」

是時尊者舍利弗,自依甚深無有邊際,所知如大海無有邊涯,堪任與外學論議皆悉降伏,稱揚善法不失彼意,於愛慾得解脫,意所覺知生死所趣皆盡原本,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世尊曰:「我起如是義,皆悉牢固,彼彼止住外道異學處,今到此處欲服甘露除一切結縛,意亦無所著。於我處所,世尊為我故說如是義,當除惱患。」說如是義已,諸凡夫人皆悉懷愁憂,學者亦懷愁憂,諸無狐疑者,皆悉欲聞。是時世尊須臾思惟告尊者舍利弗言:「此行皆是有為。」是時尊者舍利弗常樂空閑處,好喜於法,拜手於法,繞三匝,便直身觀如來形,往詣那羅陀村中,以草布地,入師子奮迅三昧。已入彼三昧,如來所止之方便,於彼而般涅槃。是時均頭(州鶉反)沙彌常與尊者舍利弗供給所當與,轉尊法輪修行佛事,最大聲聞,一切世人莫不供養,供養如來身所,彼舍利及缽三法衣,與尊者阿難。到已便作是語:「我所事師今已滅度。」尊者阿難問均頭沙彌:「汝師是誰?為名何等?」「我所事師名優缽低舍,今尊者已般涅槃,此尊者舍利弗。」是時尊者阿難聞如是語便懷愁憂,納愚癡城,裡彼舍利心意迷惑無所覺知,須臾愁煩而立,便將均頭沙彌往至世尊所,以是語具白世尊:「我今日身不如本,故聞彼尊者舍利弗取般涅槃。」廣說如契經。世尊告曰:「彼持戒身而去耶?及我所覺法亦持去耶?所謂四意止。」廣說如契經。「然復阿難!行不可久保,皆當壞敗。阿難!無常行無有常存者,亦無不觀善行。阿難!行無所依怙。阿難!興起苦更樂,懷顛倒之想。阿難!行無我不得自在。阿難!行難可舍常受有教。阿難!行有所害皆悉空寂。阿難!當遠離彼行起苦樂想。」是時世尊告均頭沙彌言:「汝授此舍利著我手中。」是時均頭沙彌即授與如來,是時世尊申黃金臂極軟細而受之。爾時世尊當受舍利時,彼極清淨無瑕穢,心意歡喜覩者皆歡喜,著闇冥處。是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比丘!可禮此舍利弗舍利,自嘆譽彼名聞遠布,於聲聞中尊最妙,唯有一存。彼一切皆悉過去,諸有萌類欲得是樂,現神足去垢濁。彼復有是明皆悉週遍,設當有是色,當拜手彼智慧。彼有名稱,一切世間悉能充滿,此是彼舍利,於三界身得自在,善香所熏,是故當拜手禮如是功德,為世現明類眾多功德,當學解脫至彼處所。」

爾時世尊亦舍壽命,是時地為大動,四面雷電霹靂,諸天側塞虛空作倡伎樂,有大光明靡不照明,雲霧覆蔽火無有光,有如是語流佈,一切智當取滅度。是時尊者阿難,清旦從座起,往詣世尊所,頭面禮世尊足,在一面住,便問世尊言:「此是何因緣使地大動?」世尊意不移動,便作是語:「阿難!以八因緣故地為大動。」復語尊者阿難:「若第一聲聞取般涅槃,如來取涅槃,有如是之瑞應。」阿難白佛言:「今日世尊亦舍壽命耶?」世尊報曰:「如是阿難!我亦舍壽命。」是時尊者阿難自投於地,廣說如契經,白世尊:「我面從如來聞受持諷誦,諸有比丘所修四禪神足住劫若至無數劫。」廣說如契經。是時世尊意不移動,吐如此言教,便作是說:「云何阿難?我不再三告汝耶?」是時尊者阿難,尊無二語,便默然住,猶如大海中船破壞,無由得至彼岸,白世尊言:「從隨葉世尊已來,彼三耶三佛所有境界,人民皆悉長壽成就,今日如來境界所修行甚勤苦,精進惠施無有限量,如今日眾生壽命甚短,教化未盡原本。」是時世尊告曰:「汝今云何世平豐熟無有恐畏苦難?有法王出世,轉輪聖王以法治化,樹木藥草不可稱計,諸有牢獄閉系者,皆使解脫。或復有鼎沸之世,如轉輪聖王,諸有牢獄閉系者,皆使解脫不遭苦厄。有恩慈於彼眾生彼云何有恩慈於眾生?」是時尊者阿難白世尊言:「第一法王出人之表者,遭厄苦惱者,能脫苦惱最為要。」「猶如阿難!太平之世有轉輪聖王,隨葉佛處世時亦復如是,猶如牢獄系閉皆悉度脫之。阿難!如我今日壽命極短出現於世,彼眾生猶刀劍劫生,彼惡劫諸結使厚,未能離結使,依種種邪見有邪見結使,以非法欲故有欲結使,於彼眾生中間所生如是惡起,時世惡故所教化少,若於彼人勤修此行。阿難!我本未得道為獼猴時,不惜身命使餘同類皆使得度,無有不得度者。本復為師子時,度脫爾所商人趣彼惡道,久修彼梵行。爾時,阿難!所趣之處,無不有潤澤眾生。我是時,阿難!還復人身,於摩竭界潤澤諸人,復於青雀時度脫無數商人,復為大仙人度脫無數梵天。我年八歲時於此誓願意不退轉,身被草衣勤修苦行,住彼閑靜處所修行皆悉護持。云何阿難?我於此迷惑之世天下降雨,時釋提桓因即使降雨。是時,阿難!我未生時,人民之類愛念一子。若復,阿難!我為一眾生故,一劫之中代受泥黎苦,為彼眾生受如此苦惱。若復,阿難!我今此身父母所生,無有怨敵能害我者,終無此義。此金剛三昧分別種種三昧,若我取滅度後,彼若供養舍利如芥子等,此功德無有限。」是時便說此偈:

「從初發意來,  所作為第一,
 得為人中上,  誰能與等者?
 若父母妻子,  於世得自在,
 雖有餘命存,  命盡當舍之。

「汝今往,阿難!為如來故往詣彼雙樹間。」廣說如契經。是時尊者阿難從佛受教,便作是思惟:「今日世尊審涅槃耶?」便懷愁憂,不違尊教。即懷驚怖便往至彼間,皆是宿命相追逮故,勤苦所致欲有所陳,復懷狐疑:「當云何陳此言?」便白世尊:「所為已辦。」是時世尊便往至彼所,舉足蹈地時,欲至彼處。是時尊者阿難,心意遂熾然,復生是心:「此為幻夢耶?為是審然?」如是猶豫思惟是已,復還正其意,此名曰無常,眾生流轉不脫此患。是時世尊漸至彼雙樹間,於其中間有諸天側塞虛空,或有作倡伎樂顏色變易,或有啼哭涕零,不可稱計諸須輪眾,悕望於法恭敬於法。是時便說此偈:

「此尊第一妙,  為彼眾生類,
 此法亦無上,  今當取滅度。」

是時世尊便至雙樹間而坐,是時雙樹間諸天展轉相告語言:「於彼亂世一切智當取滅度。云何當舍人民類而取滅度?」於是便說此偈:

「諸為深義故,  疾逮甘露味,
 彼尊有是力,  今悉當過去。
 如彼金剛輪,  人民所嘆譽,
 彼輪或有敗,  此尊難可壞。

「於彼中間盡修無常,精進力不可沮壞,諸有少壯皆悉無常,諸佛世尊亦覆滅度,此患甚苦惱。」便說此偈:

「於彼諦思惟,  色像有迴轉,
 彼更樂所縛,  受諸苦惱患。」

其中或有說此偈:

「最始生為苦,  有此陰持名,
 無生不有壞,  誰有脫此患?」

其中或有作是說偈,無常為所從生?

「最初覺此時,  一切念悉成,
 彼有如是色,  諸佛無常住。

「我等今日當修何業?今世尊最後說此法,是故當慇勤聞心。」是福田亦不可持,而發歡喜心。是時娑羅園中諸天皆拜手於世尊,雨若干種曼陀羅花,皆啼泣涕零,便說此偈:

「其有覩如來,  晝夜無懈怠,
 時欲取滅度,  舍此四大形。
 勤苦成其德,  未曾違正法,
 以度生死海,  今當捐陰入。」

是時世尊臨欲般涅槃時,告諸比丘:「汝等比丘!有所狐疑,便可時問,乃至一切行無淨常云何?」尊者阿那律:「世尊般涅槃耶?」是密跡金剛力士立如來後,觀如來顏色支節筋骨,皆悉牢固堪任重任,亦堪任說微妙之法,即啼泣而作是說:

「無垢無眾瑕,  世間失覆蓋,
 猶彼紫磨金,  今當舍眾去。
 猶如此世間,  年熟時已過,
 釋種釋迦文,  無想永寂滅。」

其中或有說者,「止止莫作是語。」是時彼懷此懊惱便作是說:「自念世尊從兜術天降神來生世間,憶彼有數千萬天,以己功德皆著青衣,有威神之力,力不可沮壞,五百不退轉。復有十二大鬼神,見者皆懷恐怖,欲來擁護如來。」斯須思惟復作是說:「攝如來支節皆放光明,便告勅我等,勅諸天有是語,護世神遣使至此,於彼處便作是語,我等歡喜承事供養如處胎時,夢寤之中常不遠離。我等染著此世眾生牢固,於此有苦樂想、有父母想,一切世微妙有無上想,護世所造有兄弟想,受微信施故有福田想,心不傾邪有執御之想,欲渡流故有船師想,不可得故懷珍寶想,得大慈故有護世想。如我今日金剛之身不碎為百分,或有說者,此身必當獲果,所以然者?供養如來故。」是時密跡金剛力士便作是說:「此事云何?是時太子乘馬車出城,時彼馬還來七日不食,生三十三天,況當我等承事受如來教誡?入耳者諷誦者,一切皆悉學度眾生無有限量,若復珍寶之海當廣求之。」是時密跡金剛力士,有二賢聖論說此偈:

「於彼神龍處,  金剛出於海,
 云何當擁護,  如是師子吼?」

是時思惟,復作是說:

「猶如彼深海,  力無能過者,
 於世行精進,  大德無有邊。」

如是世尊於波羅奈國而轉法輪,初轉此法時,多饒益眾生,即於此夏坐有益於摩竭國王,第二三於靈鷲頂山,第五脾舒離,第六摩拘羅山(白善)為母故,第七於三十三天,第八鬼神界,第九拘苫毘國,第十枝提山中,第十一復鬼神界,第十二摩伽陀閑居處,第十三復還鬼神界,第十四本佛所游處,於舍衛祇樹給孤獨園,第十五迦維羅衛國釋種村中,第十六還迦維羅衛國,第十七羅閱城,第十八復羅閱城,第十九柘梨山中,第二十夏坐在羅閱城,第二十一還柘梨山中,於鬼神界不經歷餘處連四夏坐。十九年不經歷餘處,於舍衛國夏坐。如來如是最後夏坐時,於跋祇境界毘將村中夏坐。世尊已度愛淵如是,曩昔諸佛所作惠施利根皆悉成就,諸行普至志性柔和皆悉度已,次度中根,次度軟根,漸漸使至須陀洹。與外學演說,世尊皆週遍。爾時便取涅槃。於是便說此偈:

「欲度外學故,  大尊無與等,
 自覺復度彼,  無有溺此淵。
 經度種種樂,  漸漸有長益,
 於是生歡喜,  皆悉度彼處。」

如今清淨無瑕穢,所生之處常值善處,己行成就亦無眾慢,緣諸功德皆悉成就,為彼境界故相應成就,以慇勤故生皆成就救濟拔苦至無為處。如是得成就,若生豪尊家居家成就,色微妙故親屬成就,所為已足無為處成就,有限量故所為皆成,斷種種結使故降伏成就,所興行業誓願成就,種諸功德未曾有所犯所為成就,威儀成就,諸功德戒律成就,演四意止威儀成就,分別言教境界成就,興起智慧集眾成就,已舍諸有諸戒具足戒律成就。以智專心亦不依禪三昧成就,如實分別彼界智慧成就,斷諸結使故解脫成就,斷諸愚癡故解脫見慧成就,集諸功德一切成就,已得滅寂止觀成就,是故拜手十力。是時便說此偈:

「色不可思議,  佛之所覺悟,
 三世稱揚名,  神仙至彼岸。
 於世已休息,  永盡無起滅,
 大智通第一,  一切得自在。」

聞如來般涅槃百歲後,一切智見布現於世間摩竭國界欺羅梨城,有王名阿儵,其德甚巍巍,猶彼天帝無異,有大威德聰明黠慧,堪任與彼論議,視民如子。彼夜欲眠之時,便作是思惟:「我今所願已果,更無悕望,當擁護人民。今當設何方便為何業?當興起何事?使世人民皆蒙其德?」作是思惟已即夜睡瞑,於夢中便聞此偈:

「審諦甚微妙,  三世所敬事,
 當廣佈舍利,  最勝取滅度。」

聞此語已彼王即驚覺。時王已覺,便作是嘆:

「善哉彼眾生,  取滅度之後,
 舍利天所傳,  我等當承事。」

口傳耳所聞,是時大王即召群臣集大眾,以此義問彼言:「我當以何義恤化人民?」彼群臣人民各自陳言:「或言供養如來舍利,或言祭祀神天。」是時王便作是說:「當以至誠語擁護其法,我昨夜夢中便作是聞,思惟此舍利甚善哉,為此世故我等宜擁護世間人民,自既獲福,眾生得度已,功德無有量,當行威儀恩慈,皆使見照明,我於夢中聞如是語。」又說此偈:

「若聞彼音響,  道場自覺知,
 彼是釋師子,  應供養舍利。」

是時王集諸比丘,復以此義問彼曰:「諸比丘以法之教。」時王復語彼比丘言:「諸賢所說,我於夢中所見,則是我宿植德本。」是時王於八日受八關齋,著純白衣撞鐘鳴鼓,作倡伎樂彈琴鼓瑟吹螺,燒種種香,於羅閱城欲得舍利。聞彼城裡有金券書,已見金券有其形像,前世以土惠施見彼相(自聞以下諸比丘言),王須臾思惟便作是語:「此必當獲微妙果實。我欲發開銅函見此中文。」即發開函見有金券,亦見文字(此券阿闍世王記佛言有阿儵王也),見此證驗,即於眾生便讀此文字。於摩竭國界有羅閱城,有長者名波羅蜜多羅,彼有子名脾闍耶蜜多羅,第二家名波修波陀羅,有子名波修達多。彼二長者子在四徼道頭弄土戲,當弄土戲時,毘闍耶蜜多羅長者子,便懷歡喜,便掬土惠施。復有助歡喜者。如來百歲涅槃後,毘闍耶蜜多羅,當出現於世,緣彼土功德。有王名阿儵,出沒邪種。時王讀此文字,便懷歡喜嘆未曾有,復告群臣:「更讀此金券,如上無異。」彼於此世界人民之類,皆當統領,然不嘆譽波修達多,當為彼人臣。時王便作是嘆:「善哉大福田!作是少施獲大功德心得歡喜。」或有作是說:「我取七塔舍利,分佈廣度世界。」是時王善哉嘆未曾有之智,歡喜取彼舍利。虛空之中聞神聖聲,而說此偈:

「當發歡喜心,  善德不可稱,
 當廣佈功德,  遺舍利教化。」

天王於彼舍利,而雨若干種華。是時王起八萬四千塔,一日皆悉成。是時王告彼群臣言:「彼有如是真諦言教,世所稱譽,為佛今已滅度,分佈舍利於世界,亦無眾結。身淨如金,亦如白雪,觀此地未曾起惡,彼亦如是。見此地已擁護之,所教授智不可動,在岩穴中極峻高空無有量,況當統領一切。一切地是福田,十力觀眾生類,所起塔寺無有增減。」是時世尊舍利為一種類,各各作若干種論。時王說曰:「猶此力無數金剛三昧,碎骨而自得舍休息。云何當度此?」

僧伽羅剎所集經卷下


上篇:佛本行經

下篇:佛說十二游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佛說太子墓魄經

佛說太子墓魄經(開元錄云:沐魄或慕魄) 西晉月氏三藏...

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佛說鹿母經

佛說鹿母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佛言:「昔者,有...

生經

生經卷第一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說那賴經第一 聞如是...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佛說懈怠耕者經

佛說懈怠耕者經 宋沙門惠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

毗耶娑問經

毘耶娑問經翻譯之記 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進大慧禪師語錄奏札 (臣)僧(蘊聞)竊以佛祖之道。雖非...

禪法要解卷

禪法要解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行者...

【註音版】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四童子三昧經

四童子三昧經卷上 隋北印度健陀羅國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

【註音版】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說造塔功德經...

淨土法語

夫修行法門,乃如來對病之良藥也。藥隨病廣,數逾恆沙...

【佛教詞典】二般若

(一)共般若與不共般若。(一)共般若,即天台宗之通教,...

【佛教詞典】為利詐師戒

(術語)四十八輕戒之第四十一。誡內無可為人師之智德...

「富裕」的三條家規

第一條,叫富而不污。 污者,濁而染。擁有了大量金錢...

地藏菩薩及地藏經介紹

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鵮沙(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

財色名三法,就像狗嚙枯骨

唯心識觀,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唯心識觀就是說, 當你...

弘一大師《切莫誤解佛教》

切莫誤解佛教 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電視如夢 念佛醒夢

兩年前,一位師兄在學佛小組分享的時候說,她已經不看...

無所障礙,是從我們眾生這邊來說的

當知無障礙,約人民言,由眾生與佛緣深,故佛光到處,...

宏海法師:正法學堂答疑

(問題一) 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請法師開示,念佛是念...

年邁不可怕,只怕心態老

說起老,常會有人想起老態龍鐘、風燭殘年等詞,彷彿老...

印經可得五種福報

印造經典:以印造佛所講一切利益人天教典,以及聖賢大...

天寧維那十六歲,功夫相應付飯債

清朝末年,江蘇常州天寧寺有位冶開老和尚童真出家。這...

製售淫書黃碟的報應

他專門精於繪製彩色的色-情畫,憑著這一手技術就到省...

跟人結怨痛苦過日,不如原諒包容過日

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古人常說:...

【視頻】《文殊菩薩十大願》聆志居士念誦

《文殊菩薩十大願》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伏淫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伏淫經》風柯月渚讀誦